家规家训的手抄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1收藏

家规家训的手抄报,第1张

 导语: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家规家训的手抄报,欢迎借鉴!

  家规: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谱即是承载家文化的工具,家谱是新一代承载家文化的工具。

  家谱

 家谱就是记述家族血缘集团世系的载体。这个定义包含了“记”和“述”两个方面的家谱。“记”的家谱主要指文字家谱;“述”的家谱主要指口传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主要分为书本家谱和非书本家谱;书本家谱即是书写、印刷在纸上装订成册的家谱;非书本家谱主要有:口传家谱、结绳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碑谱、塔谱、布谱、神轴图谱、光盘家谱、互联网家谱。

  名人家训家规家风故事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家规家训名句摘录

 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

 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8、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1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1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13、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15、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1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1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

 1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20、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修谱王。这是一款专门为家谱编修设计的软件。

操作简单,易学易用,集成了常见的家谱格式,不用手动排版,改动也比较方便;不好之处是:需要联网,无法单机操作。

天下家谱是一款经过专业设计,简单易用,完全符合现代人习惯的 家谱制作软件。她为我们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

用户可根据需要建立多个族 系分支。族人的资料既可以树型结构显示,也可以列表的形式的显示 。对于族人间的关系,系统也提供图标的方式显示上下五辈人的资料 。个性化的家谱制作功能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家谱列印输出格式,真 正实现“只要会打字就可以制作专业家谱”的智能排版系统。

本系统所 有资料分为不公开,族人公开和完全公开三个保密等级。完全能满足 个别族人资料保密的需要。本软件提供中文简体、繁体、英文等多国 语言界面。全部家谱资料可以生成单个WORD文件,族人通讯录等。本 软件附带姓氏来源,中文姓名分析,星座分析,称骨论命,测号码等神机 妙算功能。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的封建文化自然在荡涤之列,民间的修谱活动几于绝迹。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支持、不制止的宽容态度,纂修家谱过去被禁止的"封建宗族活动"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社会各界对新修家谱看法不一,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家谱的内容明以前家谱所见极少,无以考察。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传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家谱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家谱在过去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传统文化经过了一个断代,修家谱可以为传统文化补课,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这对建设和谐社会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建设和谐社会,就要建设和谐家庭,就需要和谐的人格,家谱可以补充法律制度所涉及不到的内容,通过家族、家规、家族的凝聚力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希望工程,可以通过家族援助,如果每个家族都能自我解决,那么就不用到社会上寻求帮助了。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大,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而且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修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修家谱是敬祖先的表现,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这是错误的,其实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这就是朴素的宗教。不仅我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山东来认祖寻根。所以我们这代人更有责任和义务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明给继承发扬下去。不能让历史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出现断层。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我们的下一代做一个见证!

关于大同传统民俗手抄报,急!急!

这个是手抄报的大致版面,你可以从这几张中选取。望采纳

以下是手抄报的内容,加油(つ_____)つ:___

大同民俗

大同风俗之一——婚俗

古代的婚姻,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正如《大同县志》所述:“媒妁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日,行纳币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女家即以所资妆奁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女家也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舆至婿门,名曰:送亲;绅士家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卺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具酒馔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此则俗礼也。”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傧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 其结婚典礼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结婚典礼开始;

二、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三、向新郎、新娘献花撒彩;

四、鸣炮、奏乐;

五、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

六、主婚人讲话(家长向来宾致谢);

七、介绍人讲话;

八、来宾讲话;

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行三 鞠躬礼;

十、新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十二、临时动议: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玩笑难题,多属“娶妻生子”之类的玩笑,新郎、新娘无论多么难堪,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成;

十四、宾客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分别逐一向来宾恭敬喜酒。 婚联: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盈门 春光练出鸳鸯谱、月夜香斟琥珀杯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举案齐眉称乐事、雀屏中目证良缘 喜事喜筵斟喜酒、新成新屋迎新人 新屋喜新居绵延福海、佳期迎佳妇美满姻缘 合卺且行夫妇礼、调琴喜奏凤凰音 出水红莲开并蒂、向阳彩凤喜双飞 横联: 关睢雅化、鸾凤合鸣、百年之好、喜结良缘、福寿鸳鸯、五世其昌、举案齐眉

大同风俗之二——丧俗

古代大同的丧俗,礼仪相当繁琐。一般可以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三等程序。正如《大同县志》所述:“亲始殁,擗踊哭泣无数,小敛毕,讣于戚友,大功以上皆以麻括发,名曰:散头;家人裂布裹首,三日成服齐哀,以下各服其服,始大敛;殡于中堂,朝夕奠;每饭必祀。是日,亲戚、僚友,悉以楮纸吊慰,名曰:烧纸;是夜,哭讣于城隍庙,名曰:送灯;七日亲友赙奠,名曰:盛函,又曰:开吊;尤必延礼生行家奠;庶民之贫者多有七日、九日葬者,其富者也有经年而后葬者,非礼也。惟绅士家及庶民之知礼者,于百日内卜日治葬。葬期之前数日,讣期于亲友之,当会葬者。前三日亲友赙奠,名曰:辞灵;延礼生如开吊,及葬也如之,凡置灵座、设魂帛、立铭旌、绘容像、造明器、作神主、告迁柩、设遣奠、祀土神皆如制。但庶人崇尚佛事,既葬三日,主人祭于墓,名曰:复三,又回:圆墓。其绅士家亦有间三、五日即哭于墓者。”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丧俗大为简化,尤其是1966年大同市建起火葬场后,土葬已逐渐淘汰,一般人员只采用召开追悼会的形式,亲朋好友前往致哀,然后将死者送到火葬场火化。这种文明简朴的葬礼形式,已逐渐为民间普遍接受。 其追悼会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追悼会开始,全体肃立;

二、献花圈、献悼词;

三、奏哀乐; 四、默哀(静默三分钟);

五、致悼词; 六、向亡人行三鞠躬礼;

七、焚花圈、焚悼词;

八、礼成。

丧葬挽联 驾鹤西归、音容犹在、寿老归真、德望常昭、勤劳一世、流芳千古、沉痛哀悼、壮志未酬、凋芳落秀 在世克己奉公 终身辛勤劳动 临终瞻念革命 一世淳朴为民 高风传乡里 一世精神归华表 亮节照后人 满堂血泪飞云天 传噩耗悲歌动地 想见音容空有泪 继遗志铁誓震天 欲闻教诲杏无声 寿终德望尚在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 身去音容犹存 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抱孙昔日恩如海 深恩未报惭为子 承服今朝痛彻心 饮泣难消愧作人 半子情深 大厦悲倾梁大坏 游仙迹香 浓云惊把泰山迷 懿范堪夸 此去九泉空景仰 灵辆在驾 殊深半子痛哀思

大同风俗之三——出生俗

大同地区,在婴儿出生后,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须给新生婴儿赠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在孩子生下12天时,亲友中的妇女,要来看望孩子的母亲,名曰:打听。要给产妇带来些红糖、挂面、蛋糕等礼物,表示慰问。产妇家中也须设便饭招待客人。在产期内,忌讳外人进产房,尤其是忌讳外家男性进产家门,为了防止有人冒然闯进,特在门上挂个红布条,表示家中有产妇,禁止外人入内。在满月之前,要由婴儿之父母或者其它长辈给婴儿起一个名字,一开始要有个“乳名”,也称“小名”,叫起来不连姓,过几天再起个名字,也称“官名”,叫起来与姓相连,以后报户口、上学皆用此名。 婴儿生下一个月,父母要给过“满月”,一百天则要过“百日”,一周年还要过生日。

过“满月”、“百日”和生日的时候,父母的亲朋好友都要带来礼品表示庆贺,同时也要设酒宴招待客人。 如今,独生子女为数最多,婴儿过“满月”、“百日”和生日都很隆重,有的还要大宴宾客,待到孩子长到12岁时,更是要庆贺一番,谓之“圆锁”。 出生贺词 千里家驹、天赐石麟、丹桂生香、麒麟呈祥、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禧庆弄璋、螽斯衍庆、祥微弄瓦、燕翼贻谋、瓜瓞延祥、喜添含饴

大同风俗之四——名俗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要给起个名字。大同地区给孩子起名字也有个风俗习惯,每位家长或父母都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点、兴趣爱好、期望景仰等给孩子起名字,其标准要求是:读起来好听,叫起来响亮,写起来好看,回味起来寓意深远。能够达到这四条标准的要求,则为好名字。凡是好名字,一定都是自己喜欢,家人喜欢,更会博得别人喜欢。 那么,如何才能够达到以上的四条标准要求呢?笔者带着这一难题,走访了一些前辈、名流、专家、学者,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点规律:

一、按家谱起名: 大同地区远在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已有发展,一些名门望族逐步产生,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家族威望,使之世袭相传,希望流芳百世,便著有家谱。书写家谱中,一般按照辈数记录祖辈的名字、官职、宦绩等,每辈都可续记。这种续写家谱之风气,到明清时期更加盛行,不但名门望族有,就连一般小康之家也有,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每当孩子一生下来,先查其父属哪一辈?再查与小孩同辈的名字叫啥?小孩挨着兄弟姐妹的名字联系起来应该叫啥?便定为名字了。这种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孟、曾、颜四大望族(即:孔丘、孟何、曾参、颜回四家)。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赐给孔府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6代衍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橘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乾隆皇帝赐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此五十个字起名。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大同地区也为数不少,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二、按期望起名: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作为、事业等有个期望,有的期望功名利禄,有的期望荣华富贵,有的期望忠孝节义,有的期望仁智礼义信等等,起名字时,就用这些词汇;对女孩子则是期望她温柔贤惠、如花似玉一般,因此起名时多用花、草、兰、珍、英、玲、枝、梅、娥、凤、钦、琴、霞、菊、桃、仙等辞汇。

三、按地点起名: 父母的祖籍地、孩子的出生地、出生时间、父母的结婚地点以及值得纪念的时间、地点都可以作为名字。比如某位解放军首长的儿子生在挺进太行山战斗中,为了纪念太行山战斗岁月,表达对太行山人民的无限深情,他便给孩子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太行;有个孩子出生时间是1960年,正是国困家贫之际,父母为了让他牢记在心,便给起个名字叫陆零;有个孩子父亲籍贯是陕西,母亲籍贯是山西,则给孩子起名叫秦晋;又有个家长生第一个女孩叫玲玲,生第二个孩子时,很希望养个男孩,谁知偏偏生了个女孩,这位家长就希望以后于万别再生女孩了,于是给这个女孩起名“止玲”,为了培养这个女孩有出息,将来放出花一样的芳香,又将禁止的止字上面加个草字头,恰好是个芷字,按字意来讲,是个开着小白花,放出芳香的白芷。这件事情乍听起来觉得有趣好笑,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反映了起名字的一种思路。

四、以巧遇起名: 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做过什么好梦,出门时遇见什么事和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都是起名素材。比如有个孩子的母亲在临产时,梦见一条蛇,则给孩子起名梦龙;有个孩子父亲梦过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则给孩子起名大树;有的父母梦见黄金,则给孩子起名生金;无论梦见的事和物有多么不好,但为了取个吉祥,图个吉利,都把它圆成一个好兆头,并用“凶梦换吉梦”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五、按敬仰景物起名: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审美观点,敬仰一定的景物,比如动物类有虎、豹、牛、龙、马等;植物类有松、柏、林、花、杨。柳等;山水类有山、海、江、峰、石、水等;矿藏类有金、银、铁、锡、玉等;颜色类有红、黄、蓝、白等;甚至自然现象类的光、亮、明、日、月等。按照这些景物起名字,效果也不错,尤其是近年来,独生于多,起名字可以不必考虑其兄弟姐妹的排列,随着社会的变迁,家族观念的逐渐淡泊,更用不着考虑堂叔伯兄弟姐妹名字的排列,孩子的父母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孩子起个满意的名字。

大同风俗之五——旺俗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

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

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

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

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全家平安吉利,心想事成。这些繁华景象曾经轰动国外,一些港澳侨胞、国际友人也都接踵前来大饱眼福,为此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大同旅游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

二月二,龙抬头,是大同的主要民俗之一。

大同旧时农历二月初二,清早,各户按当年治水龙钱的数目放置到茶壶内,所谓治水龙钱数目是指农历正月第一个辰日为初几,即是几龙治水;再就是以治水龙钱数来预测年景的好坏。各户提壶去井中汲水,打满水后边走边洒,到家门口停,将剩余的水和钱一起倒入水瓮,这就叫“引龙钱”。中午各家各户吃面条或土豆粉条,称为“挑龙尾”。这日,男女老少,修剪头发,名为“龙抬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像“引龙钱”这一项活动就失去了它的功能。记忆里母亲多在这一日,买一块白豆腐,剥一棵正月栽的间年葱,豆腐一头插葱,一头插枚硬币,把其当做是龙,放置于水瓮或是水池边,引水进家。

现在传统的二月二风俗,还是以推头,修剪头发最火爆,这日理发店多迎客进门,出来个个容光焕发,大有一切从头开始的感觉。不过多是男人推头的多,女人臭美,没几个舍的修剪的。

二月二,总有种年的结束,来年开始的感觉,在心理上总觉过了二月二年就过完了。不过生活步伐的加快,春节的淡薄,传统和民俗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是那么重要。

八角楼上手抄报怎么画

八角楼上手抄报画法如下:

1、首先画出牌楼的主体部分。

2、然后画出牌楼的主体的细节。

3、然后画出牌楼旁边的部分。

4、添加一些花纹装饰。

5、最后再给牌楼上色。

带有牌楼的句子:

1、我们来到四牌楼,这里是大同古城的中心,牌楼高耸,我看到从这里延伸出东西南北四大街,分别是和阳街、清远街、永泰街、武定街。

2、来到门口,牌楼一下子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用不同颜色的花摆成的,用**花摆出“庙会”两个大字,旁边还有大约100株梅花。

3、远远望去高大的大青沟牌楼,和一排排色彩鲜艳的蒙古包,景色十分壮观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4、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桥头的大牌楼,上书六个金色大铜字——遂宁涪江三桥。

5、走进大门,便看到有一块写着范仲淹名句的牌楼,上面写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_坡ナ降哪洗竺牛煤谏ǜ谘易龀傻拿咆疑希馇蹲_“李大钊纪念馆”六个苍劲有力大字。

7、牌楼的两根支柱上各贴着一条对联,牌楼里边挂着许多小灯笼。

求关于山西旅游景点的手抄报 急。。。。。。。

山西太原晋源晋祠——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晋源区的天龙山石窟、古晋阳遗址、龙山石窟,清徐县的宝梵寺、清泉寺。 山西晋中祁县乔家大院——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祁县古城、渠家大院、九沟风景旅游区 长裕川晋商茶庄博物馆、罗贯中纪念馆、兴梵寺、以及太谷县的三多堂。 山西晋中平遥古城——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双林寺(原名中都寺)、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山西忻州五台山——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山西临汾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圆——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广胜寺、明代(苏三)监狱和苏三还愿处、历山舜庙风景旅游区、乾元山风景旅游区。山西朔州应县佛宫寺—— 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净土寺(又称北寺)、长城、古城、三岗、四镇等古遗址。山西大同浑源恒山——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栗毓美墓、圆觉寺、永安寺、云峰寺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善化寺、九龙壁、华严寺、大同长城。山西晋城陵川陵川王莽岭——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棋子又名谋棋山、红叶风景区、佛子山区风景区山西晋城阳城皇城相府——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蟒河风景区。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舜帝陵景区、九龙山风景区、关王庙。 山西临汾吉县壶口瀑布—— 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山西运城芮城永乐宫——相距20公里范围内的景点:

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云冈石窟

中文名称:云冈石窟

英文名称:Yungang Grottoes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云冈石窟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集中了大批的佛像雕刻群。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个区,东区有4个窟,中区有9个窟,西区有40个窟,此外还有许多小窟。在这些石窟中,比较有特色的有:第三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形石孔。窟分前后两室,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两颊腴润,体态丰满,形态自然,衣纹流畅,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第五窟和第六窟是一组双窟。第五窟为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窟内中央端座佛像一尊,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高达17米,佛像的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大佛的周围雕满小佛,蔚为壮观。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是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第十六窟,与后面四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窟形椭圆,中间主佛立于莲座上,周壁雕有千佛与佛龛。第十七窟,正中有交脚弥勒佛倚于须弥座上,东西两壁有佛龛,东边是座像,西边是座像。第十八窟,题材为“三世佛”,主尊为释迦,两侧为过去佛和未来佛。在主像与过去、未来佛之间,各雕一尊菩萨像,菩萨像的上方,各雕五位弟子像,是为释迦之十大弟子。这组弟子像头部离开墙壁面,身体和下肢渐渐没于墙壁,这种安置方式为印度佛教犍陀罗艺术的直接影响,在云冈石窟中不多见。第十九窟,正中雕有一尊巨佛坐像。第二十窟,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云冈石窟

大同爱家乡,争文明手抄报活动,四年级活动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2、仁爱及物、慈悲为怀

3、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4、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5、赞化天地、道法自然

6、天地为父母、父母为天地 (王阳明)

7、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 子)

8、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庄 子)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 子)

10、敬畏自然、崇尚自然

11、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12、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欣赏大自然、共享大自然)

13、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14、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1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17、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

18、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陶弘景)

19、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李清照 )

20 、慢慢地走、欣赏 啊!

21、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22、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样骨肉一样皮 (白居易)

23、钓而不网、 弋不射宿 (孙 子)

24、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25、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26、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甘 地)

27、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细节做起

28、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29、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30、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也没有带走;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台森林公园环保广告)

31、“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32、过犹不及,凡事勿过度。知足常乐

33、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34、建设生态文化、塑造生态文明

35、让我们亲近绿色,一路同行!

大同古城著名景点介绍

大同古城著名景点介绍:大同古镇位于赤水市城区西部水陆交通便利,经赤水河入长江可到重庆、武汉、上海。自古商市繁华,军争兵燹,浓郁的耕读文化,淳厚的乡民性情, 各地商人捐资修建的会馆, 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袭的一套祭祀类建筑,确与山、水、林构成和谐、美丽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反映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时代的历史风貌。

家风家训手抄报,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谱即是承载家文化的工具,互联网家谱是新一代承载家文化的工具。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英姓史书记载

《古今姓氏书辨证·十二庚》记载:“皋陶之后,封国于英。春秋时,楚灭英,子孙以国为氏。春秋国名,地在今安徽六安。”《姓源》云:“皋陶后仲甑,封六、英。后因氏。”因为皋陶是黄帝的后裔,所以英姓也是黄帝后裔。

英姓迁徙分布

现分布山东省鲁南一带有几千人,族谱记载明代为避倭寇从东海迁徙而来。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大兴镇涝枝街、西后涝枝、大沈埠、小沈埠、英高埠大多姓英,临沭县石门镇后羽阴村也大多姓英。

明,清两代有西安等地为官者。现陕西南部地区也生活着一支英氏后人,其来历待考,江西省蕃阳湖一带也有英姓族人。

广东江门市白石乡和杜阮镇有英姓分布,广东阳江市也有上千英姓分布,阳江和江门两地相邻,海南也有英氏族人。

河北邢台也有英姓族人,约三四百之多,相传从山西洪洞县迁来。

山东省临沂市大龄镇后洞门河东村也有一之,现整十代百余人,据说有一母子从东海逃荒至此。

河北省东光县南下口镇鹿林张村也有英氏族人三百多人。

江苏宿迁黄墩镇的一个叫英庄的地方,里面住的全是英姓的人。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泉子沟村、英家疃村、甘霖庄村、东王官疃村,费县上冶镇,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东单村均有英姓族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有英姓的人,约100人

英姓名人

汉朝有九江王英布;宋朝有登科的英秉臣;明朝有永乐举人英文受,洪熙举人、知县英继善;当代有全国第七届人大北京代表英若诚,满族。著名节目主持人、演员、导演英达先生,满族。 茂姓起源

1东汉有茂氏,不知其所出,如茂真;

2北魏茂眷氏改茂氏;

3宋代如皋冒氏所改。

茂姓名人

明景泰五年则有襄阳人茂彪中进士。

家规家训的手抄报

 导语: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家规家训的手抄报,欢迎借鉴!   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