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之死霍云烟下的后宫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1收藏

太后之死霍云烟下的后宫,第1张

汉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汉昭帝即位,大臣霍光被任命为辅政。在接下来的20年里,霍光成就了独霸一方的地位,霍氏子弟充斥朝廷。霍光把持皇位废除大事,立了两个皇帝,废了一个皇帝,甚至限制皇帝在深宫的活动。霍光死后仅三年,汉昭帝就以毒死许皇后、造反为由,杀了霍氏宗亲,又以毒死太子为由,废除了霍皇后的职位。

韩的无奈

第二年,一个强大的政治人物,汉武帝在未央宫去世,王位传给了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为汉昭帝。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金日、尚洁为侍郎,其中霍光为侍郎。在随后的七年时间里,霍光接连打倒了其他几个与他争权夺利的大臣。霍光的儿子女婿掌管着朝廷军权,他们的亲戚儿女遍布朝廷,权力之大,一下子就全了。

昭帝继位时年仅8岁。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赵迪成年后,掌管国家事务的霍光并没有将国家事务交还给赵迪的意思。赵迪皇帝最终活到了21岁。赵迪皇帝生命的最后几年是不舒服的。霍光想让自己的孙女上官皇后宠着后宫,生个太子继承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一次,霍光当着赵迪的面,问所有的医生为什么赵迪不健康。众大夫当然知道霍光的用意,连忙说赵迪身体虚弱,还是少和后宫嫔妃接触为好。从此,霍光不让赵迪接近其他妃子,甚至让她们穿破烂的裤子和多扎腰带,以避免她们与赵迪幽会。皇后没有离开,所以赵迪皇帝死时没有留下任何孩子。

昭帝生前没有留下子女,霍光就煞费苦心地立他为帝。霍光先是建立了昌邑王刘贺,27天后又废了刘贺。给出的理由是刘贺不道德,列举了刘贺即位后这几天做的1000多件荒唐事。其实,事情的真相恐怕是刘贺拒绝授权霍光。之后,霍光英立了汉武帝的曾孙,当时生活在民间的刘秉义就是汉武帝宣帝。

“爱剑如命”的汉武帝宣帝

她是史良娣的孙子,刘秉义刘玉鑫的妃子。当刘玉鑫被诬陷自杀时,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以及他们的后代,都受到牵连并被杀害。当时,刘秉义刚刚出生几个月,所以他救了他的命,但他仍然在监狱里。太尉太吉为幼子全家所受的委屈感到可惜,尽全力照顾可怜的皇子。四年后,武帝得了一场大病,持续了很长时间。善于观察天气的宫中官员说,长安城的监狱里充满了武帝的灵魂。然后汉武帝命令人们去监狱杀死所有的罪犯。当刘秉义被杀时,太极拒绝开门让使者进来。因此,刘秉义活了下来,但后来他成了皇帝,人的命运真是难以预料。

后来,汉武帝大赦天下,太极把刘秉义送到史良娣家里抚养。在被诬告谋杀的刘玉鑫被平反后,刘秉义被召回后宫,在法庭上抚养。他向他的祖先忏悔了他的祖先,并把他们记录在皇家家谱中。

叶挺是后宫中地位较低的嫔妃和宫女居住的地方。它最初被称为永祥,梁武帝时期改名为叶挺。当时掌管叶挺的张合是刘玉鑫的户部尚书,因受牵连被贬到叶挺。张念记得当时王子的仁慈,特别照顾穷困潦倒的刘秉义,并请求国王

彝院由囚禁皇后和嫔妃的官方办公室组成,这些办公室被称为临界室。急诊室的主管许广汉曾是昌邑王的侍从。他因犯法被处以宫刑,后来到叶挺,在张合手下做了一名小太监。许广汉有个女儿叫许平君,长到十四五岁。她已经订婚了,但是她没有见过面的丈夫死了。遇到这样的事情,徐的家人感到很失落,于是徐的母亲找了一个算命的给女儿算命。算命老师说这个女人将来会有大财运,于是徐的母亲由悲转喜,静待女儿的好运气。

他知道徐光汉的女儿,她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所以他想嫁给刘秉义。张合请徐光汉喝酒聊天。当他们半醉的时候,张合开门见山,大赞刘秉义对许广汉的好处,然后要求许平君做刘秉义的妻子。许广汉也知道当时穷困潦倒,但考虑到女儿未婚就失去了丈夫,而身体相貌又好,彬彬有礼,就答应了张合。

元丰六年,徐平君与刘秉义结婚,次年生下儿子刘实。一家三口和睦相处。就在刘秉义依附于他的祖母史家和他的妻子许家,享受着读书、交友、玩乐的普通人生活的时候,赵迪病死了,被废了,被霍光,也就是汉朝的宣帝,推到了帝位上。徐平君随夫入宫,封为婕妤。

宣帝和徐平君是一对贫穷的夫妇,他们一起经历了艰难困苦,感情深厚。本来打算立徐平君为皇后,后来霍光把小女儿霍以公主的身份送入宫中,群臣相互巴结,建议立霍为皇后。宣帝拒绝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来找到——号剑,这是当时人们使用的剑。“问微测则是剑”。大臣们知道了宣帝的决心,纷纷上书请徐平君做皇后,于是留下了“深情对剑”的佳话。霍没有以皇后的身份入宫,这让霍家很生气。霍光甚至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反对按惯例封王太后为侯,理由是许广汉是“刑人”,不配得到这个高位。徐皇后也明白其中的奥妙,于是处处小心,待人谦和,在后宫过了一年,又怀了孕,但生完孩子就猝死了。这次死亡不是意外,而是阴谋。

害人不害己。

霍光的妻子霍贤一直担心女儿没能当上皇后。当时,宫里有一位女医官淳于衍,曾为徐皇后看过病,与霍显关系密切。淳于衍的丈夫是法院警卫。一天,他让淳于衍去找霍贤,让他给自己找一份更好的工作。霍听了,心想除掉徐皇后的机会来了。霍显平撤走了他周围的所有侍者,留下淳于衍一个人在密谈。霍显说:“如果你肯为我做点事,你丈夫的工作就在我身上。”淳于衍同意了。于是,霍显指使淳于衍毒死许皇后。

女王的日常饮食和服用的汤药都有专人尝过,确定无毒后才能给女王服用。要毒死她显然很难,但这难不倒精通药性的淳于衍。皇后生完孩子后,身体虚弱,需要调养,就把淳于衍叫进宫里治疗。淳于衍趁机将乌头粉掺入皇后服用的药丸中。附子这种药有毒,一般人吃了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孕妇吃了会致命。徐皇后服药后感到心烦意乱,头晕目眩,不久就去世了。

徐皇后死因可疑,引起官员怀疑,因此被捕入狱,严刑拷打。霍显慌了,只好向霍光求助。霍光之前并不知道淳于衍的中毒是他妻子指使的。他听后大惊失色,于是下令执法部门停止调查,并

霍成俊成为皇后三年后,霍光死了。表面上看,仍然重用霍氏家族,另一方面,他又慢慢抬高霍氏家族,剥夺他们的实权,培养自己的亲信。此时,霍家的密报越来越多。在此之前,许皇后被霍家毒死的消息渐渐传到了的耳朵里,于是暗暗下定决心要除掉霍家。

霍光死后一年,宣帝终于如愿以偿。他立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为太子,立自己和许皇后的儿子刘实为太子。霍显知道后,气得吐血,好几天吃不下饭。霍显决定除掉太子,因为她毒死了许皇后。她自己无法接近王子,所以她让皇后的女儿霍成俊去做。说到心机,霍不是她父母的对手。她愚蠢地给王子食物并下毒,结果被王子的随从在试食物和测试毒药时发现。侍从不敢隐瞒,迅速离开宣帝。宣帝勃然大怒。

第四年七月,霍家深感危机,决定造反,杀了。毕竟政变失败了,显赫了50多年的霍氏家族被宗亲杀死,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八月,废了霍皇后的位,被贬到上林苑昭泰宫。十二年后,霍成俊绝望地自杀了。

卫子夫的确是废后。

武帝有废后诏书。汉书明确记载官员们是“奉策收皇后玺绶。”

汉朝废后诏书就叫策。

汉武废陈后是赐皇后策。

汉灵帝废宋后也是策收玺绶。

汉宣帝不能追封卫子夫为皇后,是因为汉宣帝以汉昭帝后代身份当皇帝。即汉宣帝以过继的身份当皇帝。所以汉宣帝不能追封曾祖母为皇后。

就像汉光武也没有追封他父母为皇帝皇后一样。汉光武也是认汉宣帝为祖父,甘心以过继身份当皇帝。

为何说卫子夫是诸侯王级别的后呢?因为卫子夫的园邑数只有三百户。汉昭帝生母赵太后的园邑数有三千户。

没有理由,本是正妻出身的卫子夫死后待遇还不如小妾出身的赵太后?

还有,卫子夫没有合葬帝陵,单独葬在桐柏,她的墓地只称园。

(许平君还和宣帝合葬,她的墓地是杜陵南园,也称杜南。

请问卫子夫没有和武帝合葬茂陵,那么她的墓地怎么不称陵呢?)

而小妾出身的赵太后的墓地称云陵。

卫子夫死后的谥号是单字思字,和汉宣祖母戾后,母亲悼后的谥号用的字数一样。

而汉代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都有独立谥号,这谥号都是双字的。

例如汉太上皇前妻昭灵后。汉宣帝恭哀后,汉桓帝献懿皇后。

汉武帝已废卫太子,改立刘弗陵为皇太子。

卫太子废后,未复立太子。而燕王旦上书,愿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于北阙。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于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史记外戚世家原文)

汉武帝宗子应是汉昭帝。

汉宣帝能当皇帝还是过继给汉昭帝,以汉昭帝后代名义当皇帝。

汉武帝建思子宫是想念儿子刘据,而不想念儿子母亲卫子夫。

卫子夫葬礼还不到废后级别。

西汉废后都葬在帝陵某处,卫子夫葬在和帝陵不搭界的桐柏,而且还盛以小棺。

西汉废后就卫子夫一人躺在小棺之中。

某位网友所说的卫子夫至死还是皇后说法不对,因为汉代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都有独立谥号。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没有给她谥号。汉武帝死后,卫子夫也没有和汉武合葬,配食。

(汉武帝只有卫子夫一个正妻。如果卫子夫还是皇后的话,那正后是要和皇帝合葬配食的)

古代有记录皇帝成员家事的家谱,由宗正管理。(家谱中会记录皇族成员生母的身份。生母是嫡还是庶,决定了皇族成员的继承权。嫡子有优先继承权)

自然,景帝后代汉灵帝要比我们这些现代人熟悉刘氏家族成员的家事。

现在汉灵帝看了大臣上书中提到的卫子夫是废后之事不发表反对看法,就是默认了卫子夫是废后的事实。

我们都是现代人,谁也不可能比古代刘氏家族成员更清楚刘氏家族内部的事。

刘氏家族成员汉灵帝都默认卫子夫是废后,那我们自然应以刘氏家族成员的看法为准。

还有网友提出薄太后窦太后也没有谥号。

薄太后没当过皇后,直接以皇帝生母的身份当皇太后。

窦太后当过皇后,但她死在皇帝丈夫之后,西汉死在皇帝丈夫之后的皇后是没有单独谥号的。

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死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死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三、历史名人

许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

许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DXP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DXP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敦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万卷毕览;

五经无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许善心,字务本,少年时聪明,被称为神童。在南朝陈曾任散骑常侍,入隋官至通议大夫。博学多闻,家中藏书万卷,无不遍览。接替父亲许亨未完成的《梁史》续修。下联典指东汉·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跟从贾逵学习,曾任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博通经籍,时人评论他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有《说文解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为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最重要的根据。又著《五经异义》,专主古文经学。

汝南世泽;

二龙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许劭与兄许虔齐名,时称“二龙”。

孝宣求剑;

飞琼鼓簧。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宣帝皇后许后,名平君,昌邑人。宣帝刘询出生数月,其父母便因“巫蛊之祸”同时遇害,他被寄养在祖母史良娣家,生活在民间,而许平君也是民间女。当朝中公卿商议立皇后时,宣帝下诏要寻找原来舞过的剑。大臣了解他的意思,便奏请立许后。下联典出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许飞琼,为西王母侍女,西王母常令她鼓震灵之簧。

系承炎帝;

源出许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许姓的出处和源流。

评推月旦;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许劭,字子将,与从兄许靖并有名。好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更换其品题,俗称“月旦评”。曾评论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喜。下联典出尧让位于许由,相传尧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耕凿而食;尧又请他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

彻钟泰岱;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尧高士许由耕于箕山。

忠孝世泽;

节义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许远,与张巡合力拒贼,血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兵粮俱尽,城陷被执,不屈死。

鲁斋道学;

旌邑仙传。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人。与姚枢、窦默等人讲程朱理学。曾任京兆提学,在关中大兴学校。元朝建立,他与刘秉忠等制定朝仪官制,后主持国学,以儒家六艺(六经)为教学内容,对汉、蒙文化的融合及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著作有《鲁斋遗书》等。下联典指东晋道士许逊,字敬之,汝南人,向吴猛学道。后举孝廉,曾拜旌阳令,有感于皇室纷乱,弃官周游江湖,传说宁康年间在南昌西山,精修成仙,并且全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鸡犬也随之升天。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

绳其祖式;

世泽绵长。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 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孙支挺秀;

祖德流芳。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同上。

-----------------------------------------------------------------

〖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出岫且从龙;

萦空宁触石。

——许康佐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唐代礼部尚书许康佐《日暮碧云合》诗句联。

-----------------------------------------------------------------

〖许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兄弟六登科甲;

父子四为尚书。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巡抚许进,上联说许进八子六登科甲。下联说许进及子许诰、许论、许赞等四人,皆为尚书。

-----------------------------------------------------------------

〖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宝树春回双月旦;

锦江瑞霭百花潭。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末汝南平舆人许靖及从弟许劭。下联典出许靖,字文休,举孝廉,任尚书郎。后入蜀汉,历官广汉太守、太傅。“锦江”,地名,在四川,流经成都市。“百花潭”,地名,在成都西郊锦江岸边。

化日光天新气象;

清风明月旧襟怀。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文学家许询,字玄度,高阳北新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人。幼年聪慧出众,人称神童。后司徒府召为掾属,不就。曾为道士,隐居永兴。早卒。有才藻,善为文。精名理,善清谈。好游山水,身体矫健,曾与王羲遍游会稽名山。与孙倬同为东晋著名玄言诗人。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实际上则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对当时东晋诗坛影响极大。今存《竹扇诗》1首及《白尘尾铭》、《墨尘尾铭》等文。

掬泉洗耳辞尧禅;

解字成文费段笺。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尧予许由天下不受,又授其为九州长,愤而洗耳于颖水之滨。下联典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为其注释,有《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古经典;

山雨满楼唐律诗。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诗人许浑,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知人其能九德贵;

闻过则喜百世师。

——许信臣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道光进士许信臣撰书联。

训诂传经千古业;

说文解字万世师。

——许慎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河南省偃城许慎祠联。

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许庚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许庚自题联。许庚,字文恪。

-----------------------------------------------------------------

〖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应侯顺德,贻厥孙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1)。庙祀开漳功臣、昭应侯许天正(下同)。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

品题才物,咸惟月旦公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大臣许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阴附武后,谋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等。下联典出东汉名士许劭(150-195),字子将。汝南人。初为郡功曹,深受敬重。他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

闽海敉平,翊黄宣威昭圣德;

漳州建制,弘扬教化应民心。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2)。

整理鲁迅全集;岂止妇女运动旗手;

争夺闽中宝地,实为畲民起义英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许广平(1898-1968),广东番禺人,笔名景宋。参加过“三·一八”反帝大示威。1927年考入中山大学,担任鲁迅的助教,同年10月与鲁迅绘声结婚,后长期协助鲁迅工作。编辑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全集》。1941年曾被日本宪兵总部逮捕,备受酷刑而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献身于和平民主和妇女运动,曾任《民主》周刊编辑。建国后,任过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1960年加入 中国***。下联典指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许夫人,至元十五年(1278年),联合建宁(今属福建)人黄华起义。此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十七年,陈桂龙、陈吊眼在漳州起义,被元军镇庄,退至畲洞与她联合。壮大了力量。十九年,黄华再次起义,又得到她的支持。她领导的畲民起义,保卫了漳、泉、邵武、建宁各地山寨。

三十年前遗爱犹存,行道兴歌思蔽芾;

千百岁后明禋弗替,秋风洒泪荐馨香。

——明·叶向高撰福建省福清市许姓宗祠“许公祠”联

原位于现在西涧寺附近的“许公祠”,属于历史名人专祠。据传,该祠是叶向高为纪念当时任县官的恩师许梦熊批取他为秀才,与陈仕贤共同建造的。叶向高还亲笔为该祠写下的这副对联,此联该祠惜现已不存。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

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许由、许远、许逊。许远,字令威,唐代杭州盐官人。安史之乱中,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至德年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坚持数月,兵粮俱尽后被俘送至洛阳,安庆绪兵败时被杀。下联典指许靖、许敬宗、许存仁。许敬宗,字延族,唐代大臣,杭州新城人。隋代大业年间举秀才,曾在李密军中任记室,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时历官著作郎兼修国史、中书侍中;又助武后赶走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显庆年间任中书令,与李义府同掌朝政。曾主编《文馆词林》。许存仁,名元,字存仁,明代金华人。太祖朱元璋亲自任他为应天府教授,入宫教诸王子,历官博士、国子祭酒,在明太祖身边十余年,从文化、历史到人才选调,多参与议论。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许氏南洋宗祠联。

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三、历史名人 许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 许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DXP根据本人“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DXP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敦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万卷毕览; 五经无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许善心,字务本,少年时聪明,被称为神童。在南朝陈曾任散骑常侍,入隋官至通议大夫。博学多闻,家中藏书万卷,无不遍览。接替父亲许亨未完成的《梁史》续修。下联典指东汉·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跟从贾逵学习,曾任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博通经籍,时人评论他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有《说文解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为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最重要的根据。又著《五经异义》,专主古文经学。 汝南世泽; 二龙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许劭与兄许虔齐名,时称“二龙”。 孝宣求剑; 飞琼鼓簧。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宣帝皇后许后,名平君,昌邑人。宣帝刘询出生数月,其父母便因“巫蛊之祸”同时遇害,他被寄养在祖母史良娣家,生活在民间,而许平君也是民间女。当朝中公卿商议立皇后时,宣帝下诏要寻找原来舞过的剑。大臣了解他的意思,便奏请立许后。下联典出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许飞琼,为西王母侍女,西王母常令她鼓震灵之簧。 系承炎帝; 源出许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许姓的出处和源流。 评推月旦;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许劭,字子将,与从兄许靖并有名。好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更换其品题,俗称“月旦评”。曾评论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喜。下联典出尧让位于许由,相传尧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耕凿而食;尧又请他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 彻钟泰岱;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尧高士许由耕于箕山。 忠孝世泽; 节义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许远,与张巡合力拒贼,血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兵粮俱尽,城陷被执,不屈。 鲁斋道学; 旌邑仙传。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人。与姚枢、窦默等人讲程朱理学。曾任京兆提学,在关中大兴学校。元朝建立,他与刘秉忠等制定朝仪官制,后主持国学,以儒家六艺(六经)为教学内容,对汉、蒙文化的融合及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著作有《鲁斋遗书》等。下联典指东晋道士许逊,字敬之,汝南人,向吴猛学道。后举孝廉,曾拜旌阳令,有感于皇室纷乱,弃官周游江湖,传说宁康年间在南昌西山,精修成仙,并且全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鸡犬也随之升天。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 绳其祖式; 世泽绵长。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 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孙支挺秀; 祖德流芳。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同上。 ----------------------------------------------------------------- 〖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出岫且从龙; 萦空宁触石。 ——许康佐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唐代礼部尚书许康佐《日暮碧云合》诗句联。 ----------------------------------------------------------------- 〖许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兄弟六登科甲; 父子四为尚书。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巡抚许进,上联说许进八子六登科甲。下联说许进及子许诰、许论、许赞等四人,皆为尚书。 ----------------------------------------------------------------- 〖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宝树春回双月旦; 锦江瑞霭百花潭。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末汝南平舆人许靖及从弟许劭。下联典出许靖,字文休,举孝廉,任尚书郎。后入蜀汉,历官广汉太守、太傅。“锦江”,地名,在四川,流经成都市。“百花潭”,地名,在成都西郊锦江岸边。 化日光天新气象; 清风明月旧襟怀。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文学家许询,字玄度,高阳北新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人。幼年聪慧出众,人称神童。后司徒府召为掾属,不就。曾为道士,隐居永兴。早卒。有才藻,善为文。精名理,善清谈。好游山水,身体矫健,曾与王羲遍游会稽名山。与孙倬同为东晋著名玄言诗人。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实际上则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对当时东晋诗坛影响极大。今存《竹扇诗》1首及《白尘尾铭》、《墨尘尾铭》等文。 掬泉洗耳辞尧禅; 解字成文费段笺。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尧予许由天下不受,又授其为九州长,愤而洗耳于颖水之滨。下联典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为其注释,有《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古经典; 山雨满楼唐律诗。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诗人许浑,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知人其能九德贵; 闻过则喜百世师。 ——许信臣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道光进士许信臣撰书联。 训诂传经千古业; 说文解字万世师。 ——许慎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河南省偃城许慎祠联。 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许庚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许庚自题联。许庚,字文恪。 ----------------------------------------------------------------- 〖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应侯顺德,贻厥孙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1)。庙祀开漳功臣、昭应侯许天正(下同)。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 品题才物,咸惟月旦公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大臣许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阴附武后,谋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等。下联典出东汉名士许劭(150-195),字子将。汝南人。初为郡功曹,深受敬重。他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 闽海敉平,翊黄宣威昭圣德; 漳州建制,弘扬教化应民心。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2)。 整理鲁迅全集;岂止妇女运动旗手; 争夺闽中宝地,实为畲民起义英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许广平(1898-1968),广东番禺人,笔名景宋。参加过“三·一八”反帝大示威。1927年考入中山大学,担任鲁迅的助教,同年10月与鲁迅绘声结婚,后长期协助鲁迅工作。编辑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全集》。1941年曾被日本宪兵总部逮捕,备受酷刑而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献身于和平民主和妇女运动,曾任《民主》周刊编辑。建国后,任过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1960年加入 中国***。下联典指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许夫人,至元十五年(1278年),联合建宁(今属福建)人黄华起义。此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十七年,陈桂龙、陈吊眼在漳州起义,被元军镇庄,退至畲洞与她联合。壮大了力量。十九年,黄华再次起义,又得到她的支持。她领导的畲民起义,保卫了漳、泉、邵武、建宁各地山寨。 三十年前遗爱犹存,行道兴歌思蔽芾; 千百岁后明禋弗替,秋风洒泪荐馨香。 ——明·叶向高撰福建省福清市许姓宗祠“许公祠”联 原位于现在西涧寺附近的“许公祠”,属于历史名人专祠。据传,该祠是叶向高为纪念当时任县官的恩师许梦熊批取他为秀才,与陈仕贤共同建造的。叶向高还亲笔为该祠写下的这副对联,此联该祠惜现已不存。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 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许由、许远、许逊。许远,字令威,唐代杭州盐官人。安史之乱中,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至德年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坚持数月,兵粮俱尽后被俘送至洛阳,安庆绪兵败时被杀。下联典指许靖、许敬宗、许存仁。许敬宗,字延族,唐代大臣,杭州新城人。隋代大业年间举秀才,曾在李密军中任记室,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时历官著作郎兼修国史、中书侍中;又助武后赶走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显庆年间任中书令,与李义府同掌朝政。曾主编《文馆词林》。许存仁,名元,字存仁,明代金华人。太祖朱元璋亲自任他为应天府教授,入宫教诸王子,历官博士、国子祭酒,在明太祖身边十余年,从文化、历史到人才选调,多参与议论。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许氏南洋宗祠联。

非常多

1,重耳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宝座,自立为晋惠公。

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王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前639年,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赏,而且马上把她给杀了。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辎。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枪追杀狐偃,幸亏没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因为曹共公对他如此无理,重耳有怨恨心。

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二十辆马车。后来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他。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令军队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身女儿怀嬴。 (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郄芮的阴谋。吕省和郄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们俘获杀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同时,秦国人正准备去救周王。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利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人行动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让秦国人得到功劳。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内、阳樊等地区赏赐给了晋国。

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

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

前628年冬天,晋文公逝世,他儿子晋襄公即位。

2,流落民间的刘病已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本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即位后改名刘询,西汉第七位皇帝(前73年—前49年在位)。汉武帝曾孙,废太子刘据的孙子。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刘病已的祖父、当时的太子刘据和他的父亲史皇孙刘进均因此被杀,刚刚出生不久的刘病已也被投入大牢。因为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廷尉监邴吉据理力争,保住了刘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武帝就撤销了这道命令。由于他还是个婴儿,邴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做他的奶娘。刘据一案平反后,刘病已寄居在祖母史良娣的娘家。前75年娶许平君为妻。

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其侄子昌邑王刘贺被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霍光拥立为帝。刘贺在即位的27天内就做了1127件不该做的荒唐事,被废。时任光禄大夫的邴吉此时向霍光推荐刘病已,于是霍光立时年19岁的刘病己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宣帝初即位,政事一决于光。朝臣和上官太皇太后都认为应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宣帝顾念旧情,“诏求微时故剑”,于是群臣议决立许平君为后。霍光的夫人显非常恼怒,于本始三年派人鸠杀许皇后(谥号“恭哀皇后”),霍光授意宣帝不追查此事;次年,霍成君如愿以偿成为皇后。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逝,宣帝开始亲政,逐步开始剥夺霍家的权力,霍家人开始感到恐惧。地节四年霍家试图发动政变,事情败露,遭族灭,霍皇后也同年被废。

由于宣帝长期在民间生活,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他在位时期,勤俭治国,进一步确定儒家地位,而且还很放松人民的思想,对大臣要求严格,特别是宣帝亲政以后,汉朝的政治更加清明,社会经济更加繁荣。在亲政的二十年中,他着重于整肃吏治,加强皇权。他不但族灭了腐败的霍氏家族,而且诛杀了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贪污的官员。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统一思想。其余如废除一些苛法,屡次蠲免田租、算赋,招抚流亡,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则软硬皆施。他击灭西羌,袭破车师。时匈奴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称臣,成了汉朝的藩属,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倾全国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业。

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号称“中兴”,应该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因此史书对宣帝大为赞赏,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黄龙元年(前49年),汉宣帝去世,在位25年,享年44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 ,逝后葬于今天西安市东郊的杜陵。

乱世之奴隶皇帝石勒

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8178htm#2

还有,元太祖,明太祖,明孝宗,清太祖等

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

太后之死霍云烟下的后宫

汉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汉昭帝即位,大臣霍光被任命为辅政。在接下来的20年里,霍光成就了独霸一方的地位,霍氏子弟充斥朝廷。霍光把持皇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