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丧葬习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满族丧葬习俗,第1张

备材

备材,在老人50岁以上时,子女为老人上山砍木头,一般是果松(红松),请木匠做两口鞑子荷包(棺材)准备着,俗称“旗材”。城市里一般都不备材,人死后,直接到棺材铺购买。

丧仪

丧仪,早期满人讲究丧礼。当家中死者弥留之际,便更易新衣,俗称“穿寿衣”。灵床放在南炕前,头西脚东。断气之际,全家老小不许哭喊,静静地等候老人安静离开人世。人死后,白布(纸)蒙脸,用白线绑住双脚,这叫绊脚丝(入殓时打开),还让死者两手攥两个硬币,表示死后有钱花。还要把一只公鸡用手捏死,放在死者头前,叫做“倒头鸡”。这时大家开始哭啼,哭得有声有韵,哭的内容都是死者生前的优点好处,这叫“哭九场”。满族长辈人去世,儿女穿白色孝衫。孝衫一般过七天后才脱下,等到百日后再穿孝衫上坟烧纸,然后脱孝。

挂布幡

挂布幡,老人一咽气,首先在院子西南处坚起一个七米长短的木杆子,木杆顶端悬挂大红布幡,俗称“魂幡”。布幡一经悬挂出去,亲朋故里纷纷而来。在灵前叩头之后,男左女右,分列两旁,直到夜间。直近亲友还要轮流在灵前“守夜”。“守夜”的人不能睡觉,天冷时拢火堆取暖。丧家要准备酒和食品,供“守夜”的人饮用。

入殓

入殓,择吉日吉时举行入棺仪式。棺材放在南窗下,棺内糊纸,然后把筛过的土铺在底层,土上再铺一层黄纸,放上七个铜大钱,这叫“垫背钱”。尸体从屋里抬出时,不准天日照死人,不准从房门抬出死人,因为房门是活人走的,忌讳死人经过。所以入殓处,用遮盖物支上棚。尸体由窗户抬出,长子抬头,其它儿子抱脚,装入棺材叫入殓。

停灵

停灵,停灵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人死停灵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不等。生活富裕的家庭,长辈人死可停灵七七四十九天,生活困难的家庭人死后随时出殡。近些年一般都停灵三天,分大三、小三。小三指晚上死时就算一天,大三指晚上死不算一天,而且入殓和出殡同时进行。停灵时,“孝子”不能离开灵棚,朝夕守灵。

出殡与下葬

出殡与下葬,满人出殡必择单日,说双日出殡意味死双人,不吉。那天一早,要派人到祖坟地“打井子”,先由外姓人把锹土取出放在一边,准备下葬时使用,然后大家一齐往下挖,挖到二尺八寸深,就不往下挖了。灵柩发引叫“出殡”。出殡伊始,首先要把布幡从木杆上取下来,孝子或孝孙举起布幡走在灵柩前面,作为引路。起灵后,摔丧盆子,吹喇叭,红布幡在前头引路,各种纸扎物(纸人纸马等)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撒纸钱。到达墓地,先在地上横放两根短圆木,将灵枢落在短圆木上。之后,大家开始抢撕那块布幡,由于人多,以礼都应得上一块,因此撕得很碎。生前养的猎狗和弓箭,也要在火中焚化,将骨灰埋在灵前脚底下。

 每年的 清明节 到来之际,民间最重要的节俗就是祭祖扫墓,但各地的清明祭奠活动也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在风俗习惯上有所差异。那么就让 老黄历 为你介绍,黑龙江尚志地区的朝鲜族和满族,在清明节时有什么习俗。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记载,黑龙江尚志市有20多个少数民族。朝鲜族是尚志市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其次是满族。

 尚志市有两个朝鲜族乡,16个朝鲜族村,大部分朝鲜族人实行同族人集居,只有少数人与汉族人混居。朝鲜族与汉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他们与汉族人一样,都过清明节。

 朝鲜族人清明节上坟时,带上有朝鲜族特色的供品,有打糕、明太鱼、泡菜、自家酿制的米酒或山葡萄酒等等。把坟墓上的草割掉、将坟墓培土整修后,将供品整齐地摆放到坟前,意思是请已故之人享受美餐。

 供品摆放之后稍等片刻,朝鲜族人便在故人墓前燃烧稻草,他们认为稻草是**的,可以代表金条,也就是给故人送金条的意思。烧完稻草后,向故人敬酒,跪拜,以示哀悼。最后,在墓前席地而坐,意思是与故人欢聚,共享美酒。

 朝鲜族人的清明节,既有怀念故人的伤感和悲泪,也有踏青游玩的舒畅和欢乐。朝鲜族是个乐观、能歌善舞的民族,清明祭奠活动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清明节吃饭时,往往是边吃饭、边唱歌、边跳民族舞,用以表示与故人欢乐团聚。

 与汉族人相同的是,朝鲜族人也将清明节称为寒食节,禁火,吃冷食。为了防止冷餐伤害身体,人们便在清明节这天开展荡秋千、拔河等体育活动,用以强身壮体。明太鱼是朝鲜族清明节必不可少的菜肴,他们认为,清明节吃这种鱼更能滋补身体,保佑一家人全年安康。

 与朝鲜族不同,尚志市的满族人完全与汉族人混居在一起。满族人的语言、容颜及衣食住行与汉族人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满族人的清明祭奠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厚重的伦理道德观念。他们在清明节要插“佛托”,结绳祭祀。满语中的“拂托”是“柳枝”的意思,满族人把柳树视为神树,因为柳树适应性极强,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发育,所以插柳树预示着民族的坚毅和兴旺发达。满族人还认为柳树是人类的始祖,人类是柳树的子孙,所以清明节要在祖坟上插柳,以保佑后人兴旺,百世流芳。

 清明节这天,满族人还要搞结绳祭祀。结绳祭祀就是用五色彩线搓成一丈多长的子孙绳,从第一代祖先的男人开始,每一代扎上一个子孙条,这样一代一代地排下去,往往要把五彩绳排得满满的,用以展示氏族的兴旺发达。

 “烧包袱”是满族人清明节重要祭祀活动之一。通常是用白纸糊成一个“包裹”,里面装满冥钱,祭祀时,在祠堂或家宅正堂设供案,将“包裹”放于正中,“包裹”前面摆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燃烛,全家以尊卑长幼施礼后,将“包裹”拿到门外火化。火化时,划一大圆圈,按去往墓地方向留一缺口。以示邮寄的通道。还要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这叫“打发外祟”。

 满族人的清明祭奠,还有一项重要活动是写“谱书”。清明节这天,要将家族中的重要事件记入家谱。如果后世子孙有不孝行为,或者有对家族、对社会有伤害的事,长辈人要在清明节这天对相关人进行教训和责罚,以警示后人好好做人。

  满 族 家 谱

  满族八旗姓氏及分布

  哨子河乡曹氏(索绰罗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按祭祀时供五个香碟,族人自行断定 ,并 无其他依据。其他姓氏的几道沟之说,也同此),镶红旗,其京始祖(即在北京的始祖) 松吾突,为一等轻车都尉。1644年(康熙三年)自北京拨入岫岩防御。曹氏行辈由京排列为 二十八字诗:“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麟昌瑞玉珠珍、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奎凤图斌”。 

  哨子河乡汪氏(完颜氏)。镶蓝旗,完颜部后裔。祖先曾在铁岭范河南居住。来岫后先择城 南蓝旗营居住多年,后移居城东南陡沟子居住,又移居孤家子,最后落户于哨子河西蓝旗屯 ,子孙世居。自第八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舒毓逢盛世、振作兆天庭、国庆昭文运、延鸿 景福长”。

  哨子河乡白氏。正黄旗。京始祖崇厄力,为护军校。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 自第十二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锡恩承厚、家兴庆有余、平安生盛世、作善学古人”。 

  哨子河乡赵氏。长白山四道沟人,正黄旗。初来落户在岫岩镇火神庙胡同,后移居哨子河松 树沟,自六世祖起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廷瑞永连恩,万国景荣振,玉殿明安俊,福禄海成 云”。 大房身乡蔡氏(萨嘛喇氏)。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北京拨至凤凰城驻防,镶蓝旗。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红旗。始祖三泰为京都文职笔帖式。1687 年(康熙二十六年)拨驻开原,同年又拨往岫岩。自第八代起行辈排二十字诗为:“文景德 贵(瑞)延、绍兴继世长、承伯显耀作、肇起振春光”。

  哈达碑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初来落户在雅河,又从雅河分 到前营镇燕窝一支,庄河一支,哈达碑镇徐家堡子一支。徐家堡子一支是1748年(乾隆十 三年)买地落户的。

  哈达碑镇满氏。长白山三道沟人,镶蓝旗。从长白山出山时弟兄五个,来岫岩两个,一支落 户到哈达碑镇满家堡子,另一支落到哈达碑镇沟汤。

  汤沟镇赫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因为族大分康、赫、张三姓。康姓为正黄旗,赫、张两 姓为正白旗。自1877年(光绪三年)订下行辈排二十八字诗为:“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 令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

  偏岭镇关氏(瓜尔佳氏)。原居长白山西东北浑河。1651年(顺治八年)由北京拨至岫岩。 1924年(民国十二年)冬,编行辈排十四字诗为:“双安永庆德增久、先世昌荣福临长”。 

  杨家堡镇杨氏(易穆查氏)。辽东旧族,渤海国后裔,正黄旗。三世祖黑色携侄子黄毛来岫 岩,住在县城西门里道北。

  杨家堡镇齐氏(喜塔喇氏)。齐氏祖居北京巴颜洛豆籽胡同,镶白旗。1685年(康熙二十 四年)拨岫岩驻防,来三大支。行辈排四十字诗为:“○○永○○、保恩常贵庆、○○英奎 景、祥振广运恒、○端有吉肇、鹏兴万世隆、○惠忠臣喜、进仁国安平”(○为谱书上字迹 辨认不清)。

  兴隆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择大、小虎 岭而居。自第十一世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致仁作祥运、云和景毓隆、学清俊锡庆、天泰启 文明”。

  兴隆镇赵氏。先人多尔衮。有一支到开原,又从开原来岫。

  兴隆镇费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镶红旗说法不一。始祖巴力虎先到了热河,雍正年 间来岫岩,占地娘娘沟。

  兴隆镇田氏。祖居长白山都市口,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落在娘娘城;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买费氏土地,落在兴隆娘娘沟。

  苏子沟镇王氏。镶黄旗。二世祖平突由京拨入岫岩,充当甲兵。生子六人。长子安索住,居 城南仙人嘴子。次子阿林太,居城北黄旗沟东街。三子阿三太,居城北黄旗沟后房子坟茔等 处。四子朱林太,居城北兴隆沟处,后移居远方,无从稽考。五子吾兰泰,居城北黄旗沟西 街。六子宁古太,居城南仙人嘴子小河南边。自京始祖行辈排三十字诗为:“达平太阿那、 士德魁贵升、成润椿勋桂、铭清树焕坤、锡泉梅炳垲、钧溥林荣培”。

  岫岩镇唐氏(他塔喇氏)。长白山八木地人,正蓝旗。其先祖世袭五品,敕封云骑尉,京始 祖居住在北京盔甲厂,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拨岫岩驻防。

  朝阳乡吴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自第十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庚文明世、佩光 富贵荣、崇兴宁秉正、永庆和显同”。

  朝阳乡鲁氏。长白山三道沟人,正白旗。

  岭沟乡赵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黄旗。一支在北京,一支来岫岩。自民国年间行辈排二十 字诗为:“福临庆玉广、德富山城多、文武双连贵、吉祥永志和”。

  新甸镇石氏(石马拉氏)。镶蓝旗。因拨兵驻防岫岩。行辈排四十字诗为:“那花跃金永、 玉金宝连成、丕生日景运、富贵大文明、广福共长有、魁中得之荣、尚林正可庆、吉兆有光 庭”。 新甸镇白氏(那塔喇氏)。祖居长白山二道沟。

  雅河乡洪氏。正蓝旗。京始祖洪雅居住在北京紫竹林胡同。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 驻防。初住城南三十里南岔沟的荞麦沟,后移居洪家堡子。

  雅河乡董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其先祖撒玛哈先落户于北京,后移居雅河洪家堡东 十八副甲。行辈排20字诗为:“永成恩德志、广绪玉忠长、丰启明世显、立帝振家昌”。

  雅河乡巴氏(阿尔巴氏)。正蓝旗。

  红旗营子乡于氏(巴颜氏)。正白旗,长白山三道沟人。先祖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战而进京 , 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辞官带领族人来岫。早先居住在兴隆,取地名巴颜克拉屯(今地名 不可考)。后来族人大部迁往红旗营子,定居于家堡。

  红旗营子乡罗氏(萨各达氏)。正红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二始祖罗固三太拨来岫岩 驻防,住茧场沟。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正白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城拨兵岫岩驻防 。自第八辈排二十字诗为:“文景安钟毓、恒成锡国良、善存应贵永、德广世绍长”。

  红旗营子乡关氏(瓜尔佳氏)。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于岫岩北关门山坟沟中处为高祖立 坟。

  哈达碑镇关氏(瓜尔佳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落户哈达 碑徐家堡。行辈排16字诗为:“世成永常、威德益康、名英久爽、源远隆昌”。

  大营镇何氏。长白山头道沟人,正蓝旗。

  大营镇温氏。长白山七道沟人,正蓝旗。

  龙潭镇白氏(齐义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

  汤沟镇沈氏(爱新觉罗氏)。镶黄旗,长白山四道沟人,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先落户于 东大营子,后移居汤沟东虎沟(今东兴村)。行辈排10字诗为:“世志万凤德、吉庆福常春” 。 哈达碑镇张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红旗。京始祖在北京有一四面井,来岫岩后也建一四面 井。

  前营镇傅氏。长白山五道沟人,镶黄旗。

  前营镇佟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白旗。

  前营镇闻氏。正白旗。来岫先落户仙人嘴,后移居闻家沟。

  苏子沟镇、兴隆镇张(彰)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先人彰武泰在乾隆初年随其父布尔 哈任乾隆皇帝御前侍卫,正三品骁骑校。后被派遣到岫岩任城守尉。因护驾有功,受到乾隆 皇帝嘉奖,提拔为锦州右卫副都统,正二品。在彰武泰任岫岩城守尉时,携带他的两个儿子 福兴阿、福伦阿及其家眷来到岫岩“跑马占地”。长子福兴阿在苏子沟北黄岭松树嘴(后称 张家隈)定居下来,次子福伦阿在兴隆大榆树定居下来。其彰姓后来演变为“弓”、“长” 张,但也有人继续用彰冠姓的。从彰武泰起行辈排列十字诗为:“武福宗继鸿,魁景云乐天 ”。

满族习俗:

1、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在吃饭时,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

2、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3、满族人酷爱抽烟,家家有烟笸锣。来客可以不敬茶,但却不能不敬烟。不仅老人抽,青少年也抽。不仅老婆婆抽,大姑娘小媳妇也抽。

扩展资料:

满族禁忌:

1、礼仪忌讳

满族尊老敬上,居家对父母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一大安。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鹊、狗的习俗。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服孝中男子不剃发,女不簪花,三年内不穿红。

2、室内禁忌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

3、人体禁忌

满族忌讳婴儿头未睡成扁形,特别是女孩,如果枕骨部位没有睡扁,会被视为“丑姑娘”。

参考资料:-满族风俗

《那氏族谱》收藏在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那家。那氏即满族叶赫那拉(纳喇)氏。1943年由十一世孙那寿山主持修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叙言、序言、世系、羊公墓表、那氏老坟茔图、大祭所用之物图、祭祖礼节、孝顺范例。

本书所记那拉氏,即是原来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清初始祖奇玛瑚“从龙入关”,隶满洲正蓝旗。奇玛瑚有九子,第九子羊山于康熙中叶(17世纪末)到凤城驻防,与次子那郎阿居住在城西南60里石柱子东沟。羊山长子彦图里在北京任侍卫,后数年其子黑色随叔防御,又南迁60里到蓝旗堡,至今仍居其地。《族谱》中记载满族的姓氏有满人当官后“即随官姓”之说。那拉氏在光绪末年改汉字“那”,并按汉俗按辈命名。

《族谱》根据那寿山、那庆田遗留的笔记草本,记载那氏祭祀中的礼仪。其中对领牲、祭祖、祭梭龙(索罗)杆子、换锁线等做了详尽记载,并绘出了所用物件图示。这对我们了解和比较研究满族各姓氏的风俗差异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族谱》世系中记载始祖九子的居住地,要以了解到叶赫那拉氏奇玛瑚一族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羊山的世系也可以了解该支的人口增长情况。二世羊山1人,三世2人,四世4人、五世8人、六世17人、七世36人、八世66人、九世80人、十世53人、十一世14人。其中十世、十一世中有因年幼尚未成婚者没有编人世系中,所以人数不如前代多。另外本支中有8人任领催以上官。还有一些叶赫族谱,即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至于族谱中所体现的叶赫族人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笔者将另文讨论之。

叶赫那拉氏(Yehenara,又译叶赫纳喇、叶赫纳兰)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根达尔汉,原姓土默特。

叶赫的地理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东南部,是著名民俗风景旅游。叶赫,满语为“河边的太阳”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末明初这里就居信着满族先人的一个部落——叶赫部。又有传说叶赫那拉,源于蒙古的人的扈伦部,后来蒙古人杀了当地的叶赫人,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叶赫国,后来当地的蒙古人逐渐融入了女真,成为了叶赫人。

16世纪初,在部落酋长褚格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岸边,以河为名称叶赫部。约1573年,褚孔格的孙子清佳奴、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小部落,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还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八角时楼,雄伟壮观,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叶赫东城赴保存完整。城内建筑台基,遗迹较多,其中点将台、烽火台尤为明显,叶赫部于1619年初被清朝努尔哈赤所灭。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明末叶赫国主之族,所属十五部。时有叶赫城(梨树县叶赫乡)张城、阿气兰、乌苏、吉当阿、雅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扎济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字姓那、叶。

清代叶赫氏著名人物有:

太祖孝慈高皇后:太祖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太祖初起兵,如叶赫,杨吉砮以后许焉。杨吉砮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杀,子纳林布禄继为贝勒,又为成梁击破。岁戊子秋九月,以后来归,上率诸贝勒、大臣迎之,大宴成礼。是岁,后年十四。岁壬辰冬十月,太宗生。岁癸卯秋,后病作,思见母,上遣使迎焉,纳林布禄不许。九月庚辰,后崩,年二十九。

咸丰孝钦显皇后: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咸丰元年,后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进懿妃。七年,进懿贵妃。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与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光绪三十四年,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

光绪孝定景皇后: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二十七年,从幸西安。二十八年,还京师。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称“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明珠,字端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叶赫贝勒金台石孙。父尼雅哈,当太祖灭叶赫,来降,授佐领。明珠自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

都察院承政阿什达尔汉: 阿什达尔汉,纳喇氏,与叶赫贝勒金台石同族,为兄弟,太宗诸舅也。太祖灭叶赫,阿什达尔汉率所属来归,授牛录额真,隶满洲正白旗。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 - 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洲,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赫赫宰相府,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其二十二岁时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授三等侍卫,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初授牛录额真。崇德六年,苏克萨哈战有功,授牛录章京世职,晋三等甲喇章京。叙功,晋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为清初四辅政大臣之一。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番,赐祭葬,谥忠勇。

咸丰朝吏部尚书、大学士恩承,尚书、军机大臣那桐:那桐,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光绪十一年举人,由户部主事历保四品京堂,授鸿胪寺卿,迁内阁学士。二十六年,兼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晋理籓院侍郎。

道光朝兵部尚书那清安:那清安,字竹汀,叶赫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翰林院侍讲。累迁内阁学士。二十四年,授礼部侍郎,历刑部、工部。赠太子太保,谥恭勤。

古琴家叶诗梦:琴人叶鹤伏,潜号诗梦居士,为清叶赫那拉氏瑞麟的第三子,其姑即慈禧太后。初名佛尼音布,字荷汀,又号师孟,鼎革后始易今名。叶氏遗著有《诗梦斋琴谱》、《诗梦斋诗文集》、《诗梦斋日记》、《张船山华新罗诗集联》、《医药杂录》、《印章食谱杂记》等均未刊。

此外还有叶赫部大汗杨吉弩、清佳弩、纳林布禄、金台石,前锋统领、一等男白尔黑图,叶赫西城贝勒、三等男布尔杭俄,固伦额驸、八大臣、都统顾三泰,兵部理事官、一等男鄂莫克图,理藩院理事官图鲁什,副都统艾松古,副都统安达立,兵部理事官和托,内大臣、一等伯冷僧机,都统、议政大臣额赫纳,一等男又一云骑尉路什巴图鲁,二等子喀山,十六大臣、三等子爵奇兰,顺治朝兵部、礼部尚书果斯海,慈禧之父惠征,孝定景皇后之父都统桂祥,尚书、议政大臣哈雅尔图,咸丰同治朝大学士瑞麟。

当代叶赫氏人物简述:

叶嘉莹:叶嘉莹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加拿大藉华人学者,现在是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叶广芩:叶广芩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作协理事,现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女作家,并获陕西省委、省政府“德艺双馨”称号。

叶仰曦:著名画家兼昆曲艺术家。

那英:著名歌手。

那威:中国五子棋之父,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历史上,蒙古族人和满族人的关系比较亲密,导致很多人都以为满族人和蒙古族人是一样的。其实,满族人和蒙古人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毕竟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起源和历史发展都不一样。在众多不同的中,我们看看以往古人流行的祭祀上面,这两个民族有何不同。

一、蒙古族祭祀

蒙古族人的祭祀类型非常多,他们会祭天、祭河流等等,他们祭祀河流等自然的东西,是因为他们信奉萨满。他们在祭祀的时候都非常虔诚,他们会用一些奶制品作为祭祀的贡品送给这些被祭祀的神灵。在做完各种祭祀的流程之后,他们会再举行一些娱乐活动,其中有个活动特别有名,它就是那达慕大会,在古代的时候蒙古勇士们主要是比赛摔跤、射箭这些项目,现在现代的达慕大会会增加了科技方面的项目。

二、满族人祭祀

满族人祭祀的时候,会由族长带领大家按照辈分站在神灵牌位面前,然后由族长带领大家行礼。然后,他们会把一碗烧酒倒在活猪的耳朵上面,如果猪发出喊叫声,这就说明祖先已经收到祭品了和众人的行礼了。行礼完毕之后,众人会一起跳舞,然后一起吃贡品。

以上就是两个民族在祭祀方面的不同,他们的不同也是由于两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不一样。总之,每个民族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民族之间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满族的原始信仰

满族人原始信仰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因为满族人多用西炕供奉祖先,有北炕为夫,西炕为贵之俗。满族人以鸦为“神”,把它供为“神鸟、圣鸦”。祭祀时要把杀下的猪锁骨挂在神竿上让乌鸦吃,以示祭祀乌鸦。

萨满教

萨满教主张万物有灵,以萨满作为人灵交通的使者。崇拜的神灵包括自然神(如山神)、动物神(如马王)、祖先神以及人间神(如关帝)。后来满族虽崇信佛教,然萨满祭祀未废,而且佛教神祗也被纳入萨满祭祀中。清初开国伊始,主祭天神。“顺治初,定云、雨、风、雷,既配飨圜丘,燕建天神坛位于先农坛南,专祀之。雍正六年谕建风神庙”。这些受祭的对象天、地、云、雨、风、雷都是自然神,显然是萨满教万物有灵论的体现。

“跳神之举,肖初盛行,其诵祝辞者曰萨吗,迄嘉庆时,罕用萨吗跳神者,然其祭固未尝废也”。这里提到的萨吗即萨满,亦即专业巫师。说明萨满教在嘉庆以前一直盛行,在满族宗教信仰中占有主导地位。满族以西为贵,一般满族家庭皆于西屋西坑墙高处置一木架,叫祖宗板,上供一木匣,装有家谱和神书,神偶,祭规。每逢家祭,此处便是挂神位的地方。供祖宗板反映了满族的祖先崇拜观念。

佛教

满族还信仰佛教。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仅次于满族,且满蒙允许通婚。故而,蒙古族信仰之藏传佛教(喇嘛教)很快传入满族中。另外汉传佛教对满族也发生了影响。满族信仰佛教出家为僧者少,信徒多居家念佛。供奉如来佛、观世音菩萨等佛教神祗,建有观音阁等佛教寺院并到佛教寺院中礼佛烧香,还愿换锁。如前所叙,佛教神祗还被纳入萨满祭礼中,甚至为孩子取名“观音保”、“菩萨保”,可见其佛教信仰之深广。满族人的家中供奉着佛各匣、祖宗板、祖宗架、木条等。在满族人家中院里,迎着大门立着一根六尺高神等,竿顶是风磨铜顶,包一块红布,竿的根部故有三块石头,俗称“神石”,传说,这些是为祭祀努尔哈赤的。

满族的禁忌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服孝中男子不剃发,女不簪花,三年内 红。

满族丧葬习俗

备材备材,在老人50岁以上时,子女为老人上山砍木头,一般是果松(红松),请木匠做两口鞑子荷包(棺材)准备着,俗称“旗材”。城市里一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