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袁绍资料,第1张

你好,这是上的资料:袁绍(?-202年6月28日)[1],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儿子。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料。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于家中。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二十岁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2]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3]

只要稍微对三国时代有点认识,应该都会知道袁绍袁术这对兄弟的主要广告牌吧?

「四世三公」 。

东汉时期,袁家不算袁绍他们那一辈,传了四代。 代代有人当上「三公」。三公,东汉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

不同的时代,三公的官职名称不同。当成三权分立的院长好理解一点。

在周朝以前,三公曾经是帝王以下最高级官员的代称。当时为太师、太傅、太保。

消灭周朝的秦国,在统一天下之前,使用的就是丞相制,分置左右。另设御史大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皇帝,即使是同一个官名,作用也不尽相同。学派比较简易的脉络,认为左右丞相制加御史大夫,基本上就是另一种三公制。

后来,到了汉朝,先是合二相为一,后又设大司马大将军。就是汉武帝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大司马跟大将军是本来就存在的官职,并没有比丞相高级。

但随着汉武帝亲信大将军卫青,死后又托大司马霍光辅政。让这个职务的层级压过了丞相。

王莽担任大司马之后,事情又更复杂了,这边跳一下。等到东汉光武帝恢复朝廷,采的就是三公制。

当时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后来刘秀去掉「大」,并在三公之上加设太傅。但不常置。

事情还没完,刘秀过世多年,临朝听政的窦太后,为自己的哥哥再次开启了大将军一职。这是霍光版本的,也就是更在太傅之上。

大将军的独特性,一直持续到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屠夫何进。但基本上,到了汉顺帝之后,大将军的等级就只是三公级了。

所以我不能直接跟你说,三公在东汉就是最高级官员。但无论如何,总是在政治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一层。

袁家在四个世代中,有五个人担任过三公等级的职位。所以也有人觉得「四世五公」才是正确对仗的说法。

这对于门阀制度正在开始形成的东汉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我们都知道门阀制在魏晋南北朝达到巅峰。

而事情都有发展的顺序。 贵族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存在的。至少周朝就区分出了贵族跟平民。

所谓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本身就是贵族政治所形成的样貌。贵族跟门阀有什么不同?

贵族是「爵」,爵的背后叫做领土,叫做佃农战国以前,领主是当然的国家官员。 虽然不是民选,但跟民意代表有异曲同工之妙。

欧洲一堆议会刚开始也是这些贵族领主在当议员吧。但到了西汉,刘邦就推行了郡国制。 郡国制在课本里面真的太简化。

所谓的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其实就是消灭封国的过渡手法。

怎么过渡咧?

简单说,原本先秦的封国,领主拥有极大的行政权与司法权--立法权基本上还是以国家为主啦。

但刘邦派出了朝廷官员,前往封国担任行政与司法官。

温馨提示,所谓的司法官在那样的年代,就包含了军警单位,军警不分家也是极权时代的特色。

你就可以发现,刘邦的做法,是在架空领主们。贵族依然有收税的权力,享受礼法上的特权。 但是管理的职责,是往中央转移的。

原本的封国地大,数量少。 所以刘邦采取这样的做法,不会收到太多反弹:人多嘴杂,乌龟多了就满地爬。

即使如此,当中央力弱的时候,封国王侯仍是有反扑的情况。

比方诸吕之乱,或是七国之乱。 有惊无险的度过这两次地方诸侯大乱,汉武帝更进一步实施了推恩令。

原本一国传一人,汉武帝大方,让诸侯的儿子们,人人都有份。大家开心了,诸侯王国也越来越小。 逐渐从郡县等级,分出了乡里(亭)等级。

这时,郡县制的任务完成了,贵族的权力,被大幅削弱了。也因此,当西汉灭亡的时候,所兴起的乱世,是以平民为主导的……

秦末之乱是贵族。 当然,最终的胜利者反了过来。秦末由平民刘邦胜出,东汉则是由落魄贵族刘秀胜出。

刘邦的政权,是内民外贵为起点:朝廷以刘邦的快乐伙伴为主,地方则以战国古贵族为主。 所以他才需要在对地方的政策上动手脚。

刘秀呢?刘秀的朝廷,以西汉新莽官员为主体。 他的快乐伙伴,则几乎都外放出去。但是,其中一个名叫邓禹的伙伴,就没有去地方裂土封侯的嗜好。

这很奇怪很特殊,而改变时代的人,往往都是这种怪人。秦末之时,封侯是大家出来革命的终极追求。到了新莽末年,大部分的人仍是这么看:刘秀甚至提高封地到四县一侯来满足战友们的期待。

但邓禹绝对看得清楚上面我们未来人所说的事情。西汉,打压削弱了贵族。 当贵族,不比当朝廷官员更好。

这或许就是邓禹的结论。 邓禹采取了一些手法,联合了一些伙伴,让他们几个人重新回到了朝廷权力中央。更在刘秀死后,邓禹成为了东汉第一高官:太傅。而尊崇邓禹的汉明帝,更对于选举官吏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门阀制度就从这里开始了。

相对少数,曾经参与过刘秀一统天下战争的「家族」,用各种方式,得到了重要的官位。而大家想要维持下去。 没读书的人才会以为不能维持。

看看霍光家族,看看王莽家族。 只要不涉入叛乱,富贵权力,世世代代。

比起当地方贵族,朝廷官员是走在钢索上的富贵。但甜美的权力果实,尝过就令人难忘。 让人愿意铤而走险。 即使它有毒。

前言了那么久,还没说到袁安是不合格的。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祖传四代,现在第一代的招牌吧。

袁安,汝南人,西汉平帝时举明经入仕。举明经的意思,就是你被推举之后,要考经学。 证明你名实合一。

《后汉书》可以看到一些举科项目。

大家最熟悉的孝廉。 茂才,西汉称秀才。 儒术。 贤良。 方正。 有道。 直言。 义兵……没有,这个是造反的意思。

明经科,东汉也还是有开,但不难发现是小比例。一如各位所熟知,东汉最大宗就是孝廉跟茂才。

而上面那些科目,光是看字面也很容易会猜想:面试分数占比较高。德行,是东汉科举的主要项目。

其实东汉真的是一个道德标准异常高的朝代。补充点,贤良方正都要考试的,这种考的是皇帝跟你「对策」。

不过东汉很长时间都没有能够对策的皇帝……我不得不强调,东汉最大的病灶,就是新莽遗毒。

刘秀本人一回事,但他所组织的政府,几乎所有成员都生长在王莽执政的时代。 大家固然同意王莽是个混蛋,可找到卸责对象千夫所指之后,还有人会继续认真检讨西汉末年到新莽之间的问题吗?

刘秀或许有。 但天下从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文武百官整天吹你英明神武,你就真的相信自己英明神武了。

改了朝,换了代,但是里面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袁安就是一个没有改变的旧人类。

西汉末年,他是汉平帝的太子舍人。但汉平帝没有太子,十四岁过世,王莽立了孺子婴,送西汉进了坟墓。

袁安品德高洁,想必没有留在新莽朝廷当官。如果有的话,刘秀就不会仅仅是征召他当县功曹了。

新莽朝廷重官就会继任东汉朝廷重官,乱世之中,刘秀更重视稳定。像班彪袁安这种人,再怎么才高八斗,也只能去地方当个小官。

这也是汉明帝一上来就要改变选举官员内容的原因。公正严明的袁安,相当符合汉明帝的需求。

察举制度,让行为良好的袁安步步高升。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谋反,牵连数千人。大案难断,朝廷举荐了地方执法界的优秀袁安,前往担任楚郡太守。袁安到任,立刻开始整理案情,把一些没有证据显示有罪的名单整理出来,准备上报。

郡守府官员纷纷表示,皇上震怒,应从严办理。这名单只怕会被当作我们跟反贼有勾结的证据。

袁安表示:「如果查验不实,第一个有罪的就是我本人,与你们无关。」后来,汉明帝并未迁怒,而查核之下,也释放了四百多家。

袁安的表现,让朝廷很满意。

在永平十六年左右,就征调袁安为河南尹……当作市长看吧。袁安做为东汉首府的行政首长,十年间政令严明,无人冤罪。

他常说:「一个读书人,高可以当到宰相,低也可以成为太守。因为牢狱之灾而毁人充满可能性的一生,是我所不愿意见到的。」

被袁安审判过的人,不但感谢他的公正,更因此努力上进,求取功名。袁家门生满天下,自此而始。

汉章帝建初八年,袁安被调入朝廷为太仆。一个司法高手,行政长才,调去给皇帝管车马?

如果是汉章帝正准备巡狩天下,还说得过去。偏偏一年前刚巡完。 太仆要干吗?洗马喔?

这里有个非常详实准确的记录可以说明:建初八年,窦皇后跟她的妈妈,诬告弄死了梁竦跟他的两个女儿。

也就是下一任汉和帝的生母与亲外公。是不是窦后假装提拔袁安,实则将他抽离法律界呢?

接下来,袁安自是碌碌无为。但两年后,由于匈奴事宜,朝廷召开大议。袁安独排众议,认为应该以德服人,收服北匈奴。

此议一出,司徒决定支持,而太尉司空大怒,命司隶校尉检举袁安等人。事情闹得大,汉章帝就出来叫大家都不准吵,皇帝定案。

结局却是以袁安之议行之,并且拔掉原司空第五伦,改任袁安为司空。

「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

虽是三公之一,但这仍然不是袁安的专门。而汉章帝也在人生的最后,把袁安转为三公之首的司徒。

时无太傅,大将军未复。 袁安仅仅是因为「以德服夷」之计,让汉章帝爱不释手吗?又或是查核袁安过往政绩,认为他真能匡扶天下?

三国时代,身兼君主及大评论家的曹丕,认为汉明帝过于苛刻,而汉章帝宽厚。「以德服夷」之计,确实合了汉章帝的性格。 袁安虽有持法公正之评,但并非以严刑峻法出名。

半年后,三十三岁的汉章帝过世,换上了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窦太后临朝,袁安执政。 而窦宪放肆。

一年后,窦宪倡议北伐。袁安自然是全力反对。 这其实都算政治冲突,还不到私怨的部分。但随着窦宪建立战功,他的弟弟窦景开始扩张私兵,袁安就出来弹劾。

窦家势力大,朝廷办不了。袁安名声大,窦家也不敢动他。不久,窦宪建议朝廷,应该自立北匈奴单于,来掌管北疆。一如刘秀当年支持阿比成为南匈奴单于。(见文章西域匈奴篇)汉朝的边疆大患,强悍的西域霸主匈奴,与中原大地纠葛数百年

听起来不坏,但袁安一派仍是反对。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哪招?

袁安派这次的意见是:「夷狄狡猾,不可信任。且支持政权,所费不赀。」绝对不是没有道理,但换成我是窦宪,我也会觉得你这老番颠话都给你说好了。

打匈奴你也说不行,虚耗国力。我打了,赢了,国家也没太大耗损。

现在我觉得见好就收,你老儿又要出来闹。 此事本是大议,但袁安私下又上「封事」,不公开的秘密上书……

这个时候,汉和帝正在试图寻找力量,从窦家的禁锢中挣脱出来。

也不私下决定,来个发回再审。窦宪这次就火了,开始对袁安进行人身攻击,还拿刘秀当年狂诛司徒出来说事。

老袁安不怕,窦大将军也没在怕。 说到底,朝议何决?

窦家仍是关键多数。 没多久,袁安就过世了。几个月后,窦氏被举发反乱。

汉和帝亲下御旨,要把前面几年的大臣忠奸做个论断。故而得出窦宪奸,袁安忠的 历史 定位。

这个才叫作 历史 是胜利者所写。 你看袁安品德高尚,公正严明,学富五车。守正不移,国之栋梁。 更弹劾窦宪兄弟。

即使他是旧人类,也是为国效忠,没得嫌的,是吧?可是你仔细去看,袁安为东汉王朝到底做了什么?

经济政策? 察举制度? 调整法律?著作传世? 改良工具?我都不敢要求「比以前更好更进步」,重点是他有没有去看国家的问题? 没有。

他们就是那一套,好儒生平天下,模范生点心面。只要每个人都有高道德标准,世界就大同了。

一般人是没必要这样去检视的。 但袁安开启了一条不同的、划时代的道路。一个除了帝王家的血统,也能够盘踞于权力核心的道路。

依靠的不是有形财富,而是高尚的道德标准。一种新的英雄,就此应运而生。切开了中国的 历史 。

当刘秀跟刘庄父子的需求,碰上了百年难得一见的袁安。道德优先,逻辑死掉的中华文化,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提起袁世凯祖先是谁,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袁世凯是谁啊!另外,还有人想问袁世凯跟袁绍是什么关系!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袁世凯的祖籍在哪儿,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袁世凯是谁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袁世凯祖先是谁

袁世凯的祖籍在哪儿

1、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是谁啊!

2、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跟袁绍是什么关系!

袁绍是河南周口的,袁世凯也是河南周口的,东汉时袁氏是豪门,有比较好的经济条件大量繁衍后代,但是袁绍后来雄据河北年病死,到年袁绍儿子们纷纷兵败被杀,其后代就算没被曹操杀完,也可能没有回到周口。所以袁世凯是袁绍后代的可能较小,但是祖先很可能东汉时与袁绍同族。袁世凯的曾祖父是谁。

3、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的祖籍在哪儿

袁世凯的祖先是袁绍吗。

4、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叫什么

袁保中捐纳同知,未出仕,在家经营田产。生有两女六子,袁世凯为其第四子。当捻军王庭桢部占领项城城东新兴集、尚店等地,扬言将攻打县城时,袁保中团练对抗,在城东北40里险要处另筑袁寨,举家迁入。

5、袁世凯祖先是谁:袁姓的祖先是谁

是袁涛涂!

1、简介:

袁姓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期陈国的大夫袁涛涂。

2、详解:

袁涛涂是陈国开国君主陈胡公满的十孙,祖父名诸,字伯爰。根据当时盛行的一种,涛涂以祖父的字为氏,称爰氏。在当时,爰、辕、溒、榬、援五个字都和袁,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涛涂在不同的史料中,前面冠以的姓氏也常常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写法逐渐统一到了“袁”字上。袁涛涂也因此被袁氏后人尊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6、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是谁

7、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的后代?

袁世凯祖上名人。

8、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的爷爷是谁

答:袁世凯的爷爷是袁澍三(又名树三)~袁世凯的后代家谱。

袁九芝->袁耀东->袁澍三->袁保中->袁世凯~李鸿章不死袁世凯敢反吗。

袁家在此之前最牛的是袁甲三,袁世凯叔祖~

袁世凯爷爷、生父都是嫡长子,但他是庶出~

袁氏史上最牛时,曾有袁术袁绍的嫡庶之争~

9、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叫什么

袁保中捐纳同知,未出仕,在家经营田产。生有两女六子,袁世凯为其第四子。当捻军王庭桢部占领项城城东新兴集、尚店等地,扬言将攻打县城时,袁保中团练对抗,在城东北40里险要处另筑袁寨,举家迁入。

10、袁世凯祖先是谁:袁世凯是谁

袁世凯就是袁世凯

http://kecom/view/htm你没睡醒吧?袁世凯祖上是谁。

11、袁世凯祖先是谁:谁是袁世凯?

袁世凯(年9月16日-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家、军事家。

以上就是与袁世凯是谁啊!相关内容,是关于袁世凯是谁啊!的分享。看完袁世凯祖先是谁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袁绍是一位世人皆知的枭雄。他有宏图之志,凭借聪明才智成为中原一霸;他有称帝之野心,但在官渡决战中却脆败于曹操,最终落得英雄泪满襟的下场。

下面,就来看一下袁绍的前世今生。

袁绍的父袁逢很早就因病去世,他因为聪敏好学而格外受到叔伯们的疼爱,伯父袁成对他宠爱有加,收他为继子。

在袁成的悉心培养下,袁绍通达经史文墨,尤为笃爱骑马射箭,喜论古之兵略,弱冠之年已是“身长貌伟,行步有威,勇武超群”,一派英雄相。

袁绍赴入仕途后,还没有20岁就掌管濮阳县,闻名一方。东汉灾荒连年,“潜伏”已久的袁绍趁势而出,成功将外戚与阉患一并翦除,成为统领十八路诸侯人马的盟主,名动天下。公元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 冀州 、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他的势力同一时期无人能匹敌。

随后雄心勃勃的袁绍意欲南向进发,图谋天下。曹操成了其南下的最大拦路虎。于是双雄大决战一触即发。

双方对峙一年有余,袁绍兵强马壮无后顾之忧,原本胜算很大,奈何临阵生事端,麾下谋士许攸倒向曹操,令袁绍势态陡然转变,连番被击溃。

官渡之战的结果是袁绍以大败告终。遭重创的袁绍从此一蹶不振,于建安七年病逝。袁绍死后葬在哪个地方,各种纷纭,现在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葬在商水漕河。

相传,袁绍死后,早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的手下,连夜将袁绍尸体走水路运回家乡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并把他的尸体埋葬在了漕河岸边。袁绍墓的当时很大,后经雨水冲刷,逐渐变小,袁老附近的村民都称其为鸡心滩,也叫袁金滩。为祭奠先人,每逢初一、十五,袁氏后人到袁金滩烧香祭祖,这个风俗一直沿袭了下来,几十年前,还有袁氏后人到袁金滩烧香祭祖。

另一种说法是葬在冀州沧县。

当地县志记载,袁绍墓坐落在开阔的沃野之上,面朝滹沱河,墓地初建时十分气派,墓冢封土高达十余米,封土高8米,东西径52米,南北径36米,占地1510平方米。

相传冀州百姓十分仰慕袁绍,闻听袁绍死讯无不哭奔于街巷,每逢四时年节,袁绍墓都有人祭奠,故而1800年来,保存的十分完好。

还有一个传说,相传袁绍的墓里有狐仙,附近人家遇到困难时,狐仙会现人形出来帮助,过去人们会去墓前烧纸钱祭祀。

1956年,沧县前高龙华村在袁绍墓所处的原野上平整土地,歇息时村民登上袁绍墓土冢封土的大顶,竟然在古墓上有神奇的发现——一个幽深的石洞。

村民好奇之下,便吊着绳索溜下去,结果大吃一惊,他们发现有一条寒溪沿着青砖水渠缓缓流过,没入一座青砖拱桥就突然消失不见了,溪水十分冰冷。墓室内怎么会有水流过?村民惊恐之下,没有敢再探究,赶紧退出了墓室。

40年后,也就是1995年,考古专家赶赴袁绍墓现场,再探其墓中玄机。经过探测后,考古专家感叹:防盗手段真高明。

原来他们探明此墓确实属于汉墓,但墓内的设计非常罕见,墓室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为防盗墓层,由青砖修葺,穿墓室而过的溪水显然是为了防盗而设的。第二层为地宫层。是墓室所在之处。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被盗痕迹,考古队原样封存,退出了来。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考古专家尽管想保全袁绍墓,但盗墓贼却掀起层层波澜。

孙吴共有四个州,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孙吴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达交趾郡(广西东部)。

东临东海,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据《晋阳秋》记载,孙吴在公元280年(天纪四年),设4州,43个郡,313个县。 而据陈健梅的统计,孙吴在公元280年灭亡时共领有4州、45郡、2都尉、1典农校尉、2属国及328县。

扩展资料:

政治

1、孙吴的地方政治制度是州郡制,中央政权主要受江东士族影响。这时江南已经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僮仆,而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 ,他们早在汉朝时就已经长居江南。孙权在接掌孙策之位时年方十九,孙吴国内形势还不稳定。

2、中央官制

孙吴的中央官制与曹魏、蜀汉相仿。孙吴置丞相,名义上也是百官之长,但实际效能是仅仅管理例行政务,往往不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孙吴的三公废置不常,除授因人而异,前期为六卿、永安年间开始为九卿。

3、法律制度

孙吴法规主要有“科”、“令”。见于正史《三国志》记载的孙吴立法工作主要有三次。

参考资料:

-吴国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最盛时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将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诸侯,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且元气大伤,不久便因仓亭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悲愤而亡。

扩展资料:

袁绍自恃地广兵强、粮食充足,根本听不进沮授的忠告。郭图等人又在背后进谗言说:“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倘若他的势力逐渐加强,怎么控制得了!臣下服从主人才能昌盛,主上服从臣下就会灭亡,这是黄石公在《三略》中所告诫的。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因此,袁绍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抗击袁军。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对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还特意给张绣的谋士贾诩捎信结好。张绣打算应允,还没有说话,贾诩在一旁先开口了,他说:“请你回去转告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使者怏怏而回。不久,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袁绍又派人到刘表处求援,刘表假惺惺答应了,实际上按兵不动,对袁曹之争斗只打算作壁上观。张、刘的态度使袁绍迟迟没有动手。

袁绍资料

你好,这是上的资料:袁绍(?-202年6月28日)[1],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儿子...
点击下载
上一篇:修家谱的修订过程下一篇:宋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