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的修订过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修家谱的修订过程,第1张

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修好一次族谱,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组织、经费、编辑。修谱的最终成果是编纂出族谱。所以,组织者最关注的莫过于编辑。

首先,成立组织。

组成本家族家谱编纂委员会,人员由各支房负责人组成,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成立编辑班子,主编对整谱构思一个整体思路,然后进行分工,大家共同努力编纂好家谱。

其次,广泛宣传。

1起草一份致全体族人一封信,内容有:编修家谱的意义和目的;编修家谱的内容和重点;编修家谱的时间、步骤和方法;对族人的希望和期待。

2起草一份征集资料提纲,内容有:  ①本家族世系人物资料,家族每个人的谱名、字号、出生年月日时、学历、职业、职务、职称、事迹、婚娶,配偶姓名、岳父名字、属几女、生几男几女、子女名字、住址。已故的人,卒殁年月日时、享年、葬址。  ②世录、传记:活人为录,死人为传。无论是从政、从军、从商、从企、从文、从医以及其他行业,成绩突出者,先进、优秀、模范、英雄等称号获得者都应以传或录入谱。  ③本家族的文史资料、如老家谱、碑文、墓志、牌匾、祖茔、牌坊、人物传记、家族传说、老契约书、老房地照、老照片、褒奖证函、以及文物等的原件、影印件。  ④族人的书法绘画、题词、诗文等资料。

3印制一份族人登记表,内容包括:谱名、字号、学历、职业、职务、职称、事迹、生庚、婚娶,配偶、子女、住址等。

上述材料,在第一次召开会议时,发给每一户族人。

第三,收集资料。

按上述要求,各支房派人入户,宣传,释疑。同时,分支房召开族人座谈会,个别走访,进一步加强宣传、收集资料。

第四,撰写家谱。

1整理老谱内容。先确定老谱内容的取舍范围,再将保留的文章进行整理:繁变简,加注标点符号,改正错别字、异体字。

2各支房整理普查资料。根据征集的资料和族人登记表,撰写每一位族人的简历和以传或录入谱的优秀人物事迹文稿。

3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和清楚,撰写序言、源流考。

4编定所有内容,初成谱稿。编排内容大致如下:序言,凡例,历次修谱序言,历次修谱人员名单、捐款人名单,姓氏源流,字辈,世系,传记,文献资料,后记。

第五,编委审稿。

首先,对全稿逐篇阅读、研讨;其次,进行重点审议、讨论。然后,请语文水平较高的人从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把关。最后,主编审定、统稿。

第六,付印分发。

定稿后送印刷厂付印。成书后,按支房、按名单分发谱书。谱书发放后,还有些后续工作:如成立家族联谊会,建立族史馆,开展家族联谊活动等。

你说的基本对。在家谱中一般“公”是对死者的敬称,但也有前提,如父母双亲一位以上在世,子"亡子",不得称“公”,同理"亡媳"不得称“妣”;丈夫在世,妻亡者不称“妣”;如妻在丈夫亡,且父母双亡,亡者可称“公”。我也在学习中,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教。

在古代一共有三种认亲方式,第一种是很平常的询问,第二种叫做合血法,第三种则是滴骨法。在没有DNA测试的古代,想要认亲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想要找到失散的亲人,尤其是这个“亲人”早已经死去多年,只剩下一堆白骨那就更加难找了,所以才会出来那么多风流韵事以及传说,比如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这种话。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种认亲方式叫做合血法。这种方法是这样操作的,首先需要两个需要认亲的人都在场,然后用银针在人的手上扎一个洞,当然要是不怕疼砍一个口子也行,然后挤出一滴血滴在水里,再将另一个人的血也滴在水里,看看能不能合起来,如果能合起来则是亲生的,合不起来就不是。不过这种认亲方式容易被钻空子,比如事先把什么药水放进去使血液不能融合之类的。

第二种滴骨法是专门来找化成骨头的死人的,这里面有个故事。据说有这样一个孝子,父亲失踪多年,他一直在坚持寻找父亲,后来听说父亲参军打仗打败了,整个军队的人都全军覆没,他就跑去父亲打仗的战场上,战场上早就没了活人,全是人的骨头。

他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父亲的骨头,于是就扎破自己的手指,挨个去试。最后有一具尸体的骨头吸收了他的血液,他知道那是自己的父亲,就将这副人骨带回好好安葬。不说这些方法科不科学,总之是有够奇葩的。

胡大海,字通甫,虹县(安徽泗县)人,他是朱元璋建立元朝的主要将领之一,大海生就一副长身体格,智力过人,朱元璋初起,即在涂阳(今属安徽)拜见了朱氏,被命为先锋,渡江作战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成为朱氏的侍卫首领,在徽州城下大破元将杨完的十万之众,又与邓愈,李文忠诸将败元师于淳安,攻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3000人,进枢密院判官,又克兰溪,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既下诸暨,移兵打绍兴,大败陈士诚军,朱元璋以宁,越重地,派大海镇守,继而再定处州七县,奉命攻打闽越襟喉之地信州,并改为广信府,进江南行省参知议事,坐镇金华,

大海善用兵,以“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作为信条,,深得士心,又好交结宾客,所至访求士人豪杰,刘基,宋谦,叶琛,章溢等明代名臣都曾受到他的举荐。但他没能看到朱元璋的全面胜利。他以江南分省知政事守婺州时,被自桐庐来归附的苗将,蒋英,刘震,李福杀害,蒋,刘,李三人预称作好计划,请大海支八咏楼前观弩,蒋英派人跪在大海马前,诈诉英过,蒋英乘其不备用槌将大海活活击死,大海没融会贯通在激烈的战场,而丧命小人手中,他九泉之下必抱撼不巳,

值得庆幸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忘记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朱元璋,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在捉到蒋英后,朱氏亲命诛杀,刺其血祭奠大海,人们也没有忘记他,“及死,闻者无不流涕”,明张凤翼在《越国公世系序》中对胡大海作出崇高的评价,“英武如越国,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马草疆场勋业本未而之,功臣庙祀巳位次西平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建笠者有不凌六王而上者哉!

胡氏一门为明朝屡建奇功,不愧为明朝功臣世家,张凤翼说:“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二人佐命开基,拔城七十二座,血战三十百余阵,勋业昭箸,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胡通,皆大海伯仲,子7人,长德济,跟随大海归顺朱元璋,以在婺州梅花门外败元兵,擒元将季弥章而知名于世,既下信州,朱氏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守信州,破陈友谅将李明道,再破张士诚部将吕珍,擢浙江行省可丞,不久又过左丞,移镇杭州,从大将军徐达出定西,战中失利,被械至京中治罪,明太祖念其旧功,释放了他,并授都指挥使,镇守陕西,次子德源,德清,德淮,皆官至都督,殁于战中,(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德林徒居山东,胡氏才得以保存)。

从次子德源,德清,德淮,皆官至都督,殁于战中,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德林徒居山东,胡氏才得以保存。德林徒居山东,胡氏才得以保存。从这一点看,德林是可以肯定有子孙后代传世的,尽可能山东胡姓就是德林的后代,

德山,德水都有子孙传世,襁褓不仕,说明年纪幼小不用参加打仗了,就不会未结婚就去世了。因为古代就是这样,有封赐,有官有父母,如果是草民,湮没一生,所以有没有传世只有自己族中留下一点记忆(民谱,族谱)所以明史,官史就不知道了,这里我引胡海的一段话来佐证这种现象:胡海说他去甘肃,古安定采集有关资料,在各个县志上找不到一点资料,到了(皇后村)原北魏胡芳胡太后出生地,的民谱中才有所记载,这也和胡大海的资料一样,他的三个儿子没官当了,务农一天到晚,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甚至到关东做劳工去了,所以在官家没有资料,自己有人,有资料有族谱,我认为今天有有民谱,有活人,有认为是胡大海的后人,就是胡大海的后人,明史真的就是没有一点失误吗?

这是一段,还有下面一段

胡大海后人家谱

始祖胡大海,帮助明太祖,一举克帝业,功高盖日月,宦居第一品。太祖赐府第,南京建应天,子孙世世袭,永远不更变。始祖大海建奇功于明朝,皇上太祖赐南京应天府做合家祖业,吾祖感皇上恩德,定南京籍应天府为祖籍。传至六代时,因奸阉专权,排斥旧臣后代,始祖之玄孙胡侃荣带领家小五百余口逃到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避乱。历时四代,人口发展到千余口,分做四支:胡理富一支迁四川广元;胡理荣一支迁贵州毕节;胡理元迁江西吉安;胡理恩迁云南曲靖胡家屯。地名是理恩先祖到后才起。

在曲靖历时八代传到献字时,逢明朝末代永历帝在李定国等护送下,从贵州去昆明,称昆明为滇都。经过曲靖时,胡献堂老先祖领家人迎永历于村旁,献给皇上金、银、粮食。………

永历帝感恩献堂老先祖忠厚,请老先祖去昆明共商反清复明大计,先祖得封号于昆明,先祖受封于明永历岁次已亥年三月,封号济国公,至今封印尚在。

后来吴三桂带领清军进入昆明,永历帝逃入缅甸,从此滇都失败。永历臣民各奔前程,皇封胡家屯基业被外族分占。国公先祖逝世于曲靖胡家屯,葬于曲靖府小花巷,时值五世,生计无着,又才迁往以下各处:大支胡腾龙、胡腾柱领八弟兄迁金沙江边绞西。胡腾恩、胡腾弼六弟兄迁腾冲。胡腾尚、胡腾启迁永仁府。胡腾备、胡腾项迁大理府。胡腾景、胡腾芳迁宣威府。胡腾瑜、胡腾荣迁四川。胡腾飞领五弟兄迁广西。此迁于清乾隆五十八岁次甲寅冬月。

附:宣威有碑为证,胡泮英携家小自胡家屯迁至会泽。

修家谱的修订过程

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修好一次族谱,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组织、经费、编辑。修谱的最终成果是编纂出族谱。所以,组织者最关注的莫过于...
点击下载
上一篇:小孩子如何取名?下一篇:袁绍资料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