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台上的红布(江湖令)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祖宗台上的红布(江湖令),第1张

文/尘间红叶

春节将至,梦中常现孩时在故乡过年的景象。这缺失了二十年的记忆,竟如此鲜活,如同就发生在眼前。

腊月二十九傍晚时分,村子灯火通明,街道整洁,家门大开。家家户户抱着鞭炮,烧纸,柴火,聚集在前后两大主街,以姓氏大院为单位,起堆点火,烧纸,放鞭。乡亲们盘算着谁家烧的火最旺,纸灰飞到最高,鞭炮挂的最长炸得最响,这是请爷爷娘娘(逝去的祖宗)回家过年的仪式。

鞭炮齐鸣,纸灰飞舞,小孩子们叫着嚷着,年就真的来了。一队队人由长辈领着回各院里的祠堂。祠堂选在院里有威望长辈家的正屋中央,早已扫了灰尘,沾了“老妈妈”网。挂上祖宗像,是三大幅黄白的布,占满了整个北墙,上面有红的绿的人画像。

画像下面,摆满了用红布罩好的长条桌。靠近门口的桌子下面,摆一个火盆。来上供的人都要从桌上取过香和纸点燃,念叨几句祈祷的话,再跪下磕三个响头,等火盆里的香和纸燃尽,再端着供品回家。

供品里有猪头、鸡鸭鱼肉,也有水果,还有各家端来的枣糕和饺子。还要摆上碗筷,正对着最里面一排桌子上的一个个黑木条刻白字的牌位。

丫头是不准随便进屋的,我们姐几个都是远远站在院里的过道上,跟着一院子黑压压的人群默默地跪下磕头,起身拍拍膝盖上的黄土,等长辈们走在前头,再尾随其后走出院子。

一出院子,总是常舒一口气。

那年我十岁,娘忙着灶上的活,让我去端供品。临出门嘱咐我,记得烧纸磕头,和祖宗正式见面,要讲礼道。我答应着。

来到四奶奶家,祠堂上没人。我一脚迈进门,用目光扫了一下桌子,寻到自家的盘子就退回火盆前。

四奶奶一家正在里屋喝酒吃饭,我悄悄拿起桌上的纸,对着染着的红烛,点了火,飞快地丢进火盆里。怀着胆怯又带着点兴奋,看火苗在盆中跳跃。快要燃尽了,我大胆地抬头看了看端坐在上面的祖宗像,他似乎在对我微笑。

老人说,纸灰飞得越高,就证明他越高兴。

我急忙又抓了几张纸丢进去,还用火棍捅了捅。火苗一下子窜了出来,未燃尽的纸落在盖在桌腿的红布上,一下子着了。火光映红了我的脸,我傻了,手足无措。

从里屋窜出来一人,拎起燃着的红布,向屋外奔去,扔在水井旁,倒上一瓢凉水,用脚使劲踩了几下。火熄了,他气冲冲地回头看我,是四爷爷。手指着我,嘴边上的胡子都翘了。

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了,“没事,没事”四奶奶拍拍我身上的烟灰“好孩子,老祖宗高兴,不会怪你的。”

我抬头偷偷看了眼墙上的画像,他好像还是那张没表情的脸。再低头一看,撤去红布的桌子,早已掉了漆,还有一块新木板打的补丁。原来那块红布是为了好看,仿佛什么都是新的似得。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日子只是温饱,为他们办一次这样的排场,所有花费也是院里人凑份子平摊。总是盼望老祖宗保佑这一辈人发财致富,过上好日子,也没见生活又太大的变化,穷日子仍是一天天的过。

我端着盘子,不知怎么迈开腿走出了四奶奶的家门。看到胡同里屋顶上袅袅炊烟,屋内隐约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心里异常沉重。

长这么大,我还没真正怕过什么。整天剪着短发,象个傻小子,能吃能睡,还在村里学校里跟一帮小子们打仗。因为他们总把泥巴糊在我家新刷的白墙上,总偷偷往我的书包里放虫子和青蛙。我又没有兄弟护着,危难时,只有凭着一股傻劲和他们顽抗到底。

娘总是拍打着我身上的泥土,低头叹气:你要是个小子多好。

后来才知道,丫头的名字是不上家谱的,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

从我记事,每年初二一早,奶奶就会在自家院里烧纸,还有个用纸叠毛笔写的牌位。

“奶奶,你给谁烧纸呢?”

“你老姑奶奶。”

“为什么不去祠堂?”

“那没她的地方,”奶奶头也不抬“她一辈子没嫁人,也没儿女,是上不了祖宗台的。”

我还是不懂。

可今天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四爷爷为什么这么生气,如果换了婶子大娘家的兄弟,就不会了吧。

刚进门,娘迎头就问:烧纸了吗?我含糊地答应一声,钻进了自己屋。仔细地栓好门,对着正北方向,虔诚地跪了下来,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念叨着:求爷爷娘娘保佑,别让爹娘知道。也别难为我们家,布是我烧的,就惩罚我一个。

坐立不安地熬过了两天,正月初二,一起送别爷爷娘娘。看着院里的兄弟跟着长辈一路放鞭,去坟地了,心才算放进肚里。

十五刚过,奶奶把我叫进门:丫头,你怎么把祖宗台上的红布都点着了

我知道坏了,四爷爷告状了。

奶奶叹了口气:上次烧红布的是你三叔,他都两年没回家了,三十多了也不成家。买了一卷红布,还剩一块,没想到,今又赔上了。

我暗自庆幸,这下不用为难爹娘了。

可我一回到家,就被逮了个正着。四爷爷在院里大会上跟大伙说我,这个丫头长着反骨,不是个安分的人。爹听了反驳了一句,就牵出了我火烧老祖宗台上红布的“壮举”。

这么些年,还没听说,哪个丫头胆敢站在老祖宗面前,仔细端详他的模样,更没有把桌上的红布烧给他看,还让他一不小心看到了布下贫穷的生活。

说我是长着反骨的人也对,自从烧了红布,求他保佑的愿望落空,我就不那么敬畏他了,每年再去端供品时,还会对着他,小小腹诽一下:

你来过了,也看到了;人们已经把最好的东西给了你,你为什么还帮不了他们

几年后,我离开了家。求学,工作,在外地安家落户,真的不再与他们相见,终于成了众人眼里不安分的人。

也许离开后的二十年里,还会有人把我火烧祖宗台上红布的光荣历史,拿出来讲给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们听。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个丫头接着烧给他们看

end

我是尘间红叶,将美丽进行到底。

  每个地方都有和你的家乡不一样的地方,人们称为“风俗”;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乡风民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人们通常听说的俗语。乡情难忘,故土是根,岱山村张小圩三千多亩土地养育了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祖祖辈辈。岱山村的风情民俗,它有一个形成、流传和发展的漫长过程。流传久远的民俗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六月六、冬至节、腊八节等。

大秀山“南圣宫”和“东岳庙”的庙会,从古至今都非常热闹,香客云集,佛烟缭绕。现今“岱山古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都举办观音会,热闹非凡。这一天,甚至还有海外远道而来的香客,到此进香拜佛、打坐诵经。

下圩沿河和双喜大斗门的端午节或六月六常有划龙船比赛,它是一个传统的民俗活动。公元2000年,双喜村村民在“龙年”隆重地举办了一次划龙船比赛。灰碓嘴村玩龙灯、唱门歌和东岳庙万年台上唱戏等民间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公元1992年,春节期间灰堆嘴群众自发地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闹花灯的龙灯会。

  这个地方流传着较传统的民俗习惯有:拜年、接春酒、包压岁钱、吃年夜饭、守岁,闹花灯、办观音会;二月二龙抬头请菩萨,清明冬至祭祖,谷雨观花,三月三踏青;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饮雄黄酒、插艾叶,佩香包;中秋节杀鸭子、吃月饼、赏菊饮酒、吃螃蟹;过年时做糖果、杀年猪、做豆腐、贴春联等民间活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大家都很喜爱民俗活动。2,灰碓嘴村部分家族的家谱简略介绍。

灰碓嘴村姓刘、姓姜、姓杨的家谱都是从姓氏起源开始记录,世系记载详细,历史悠久。杨姓始祖商周杨伯乔至今三千多年历史,有较详细世系图。字辈:如、春、恒、作、茂,仁、志、自、荣、昌。

姜姓,始祖姜尚,祖籍槐林大姜村。字辈:礼、学、明、显,忠、孝、家、昌。群、英、德、厚,航、秀、元、良。刘姓,家谱记载详细,流传久远。徐姓,祖籍中垾大徐村,明朝末期来到灰碓嘴,家谱记载详细。字辈:观、采、希、维、树,钟、英、占、守、朝。家、庭、昌、友、再,国、自、金、隆、高。周姓,祖籍含山林头镇,清朝同治年间来到灰碓嘴。字辈:时、朝、其、永,志、道、恒、昌。宗、开、世、业,以、善、传、家。吴姓,祖籍含山县;字辈:睿、智、聪、明,端、壮、宽、裕。中、正、和、平,文、理、精、密。黄姓,祖籍含山清溪镇大黄村,清朝乾隆年间来到灰碓嘴。字辈:正、心、昌、大,存、本、培、基。学、修、家、裕。益、胜、宗、番。

杨姓,不仅有记载自南宋时期始祖九州公开派至今近一千年历史的巢邑《杨氏家谱》,还有《中华杨氏通谱》记载了全国的杨氏历史和后裔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记载的内容详细历史久远是一部杨氏大族谱。

杨氏家规十条:一、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二、兄弟和睦,团结关爱。

三、敦宗睦族,相互帮助。 四、勤俭持家,发愤图强。

五、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六、邻里和顺,助人为乐。

七、禁黄拒赌,遵纪守法。 八、诚实守信,宽厚待人。

九、谦虚谨慎,严以律己。 十、积德行善,扶危济困。

我村家谱大都从明朝洪武年开始起派,一般都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民族风俗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著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著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菸、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说说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

中华大国,泱泱华夏,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用不同的语言汇成一句:爱我中华!

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经济文化也较先进,在发展程序中起著主导作用,但中华民族也先后出现过鲜卑族,契丹族,蒙古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王朝,我们现在的疆土就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拓的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北魏孝文帝迁都,文成公主入藏……,这些至今广为流传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华夏几千年民族融合,经济交流的历史画卷

五十六个民族不离不弃,我们互相依靠,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千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 ,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侵略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誓死与侵略者反抗到底,今天,面对苏联解体,科索沃独立,在西方列强和平演变的阴谋下,五十六个民族作为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保卫著日益强大的祖国虽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族性格都不相同,但千百年来和睦相处,平等 相待,共同创造了华夏灿烂文化 ,共同建设着我们美丽而富饶的家园!

五十六个民族心连着心,手拉着手,让中华永远绽放美丽和谐的民族之花! 看过的人还:

 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寻找家风主题征文 ,欢迎阅读。

篇一:寻找最美家风,弘扬优良传统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在过年的一段时间,电视上播出了“寻找最美家风”。很多人接受了采访,有的人说勤俭持家,有的人说做人不忘本,还有的人说尊老爱幼等等。我们家的家风很简单: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做人要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当然他们也以身作则。记得在我10岁那年暑假的时候,外婆生病了,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回到老家,在外婆的身边片刻不离,悉心照顾着外婆,直到外婆病好后才回到家。

 受到了妈妈的影响,我也对长辈很尊敬。在外面,我会扶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我会为头发花白的爷爷让座;在家里,我会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奶奶总是叮嘱我做人要诚实守信。记得有一次,奶奶带着我去买衣服,由于当时顾客很多,老板找钱的时候有点匆忙,导致多找了我们10元。奶奶当时也没注意,回到家后,奶奶一算账发现多了10元,奶奶立刻起身拉着我又回到了那家店,把钱还给了老板。老板很感谢奶奶。

 妈妈教会了尊老爱幼,奶奶教会了我诚实守信。这些简单却又质朴的家风,影响着我生活的每一天,让我受益匪浅。

篇二:寻找家训家风家规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重视家风和家规的教育作用。家风和家规对一代又一代的人影响是非常深远而长久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和“墨”就是指所处的环境。接近什么样的环境,就会被什么环境所“熏染”。《三字经》里“孟母择邻”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年孟母之所以带着儿子三次搬家,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进来听百家论坛《曾国潘家训》,我颇受震撼。曾国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潘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教育指导思想中,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这就是成大业缘由之所在。

 于那些历史人物比起来,我只是个平常人,但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感受深重的就是家庭教育。“不做亏,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这是我家的家训,也是外婆留给我们这些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外婆是一位慈祥、善良、勤劳、正直的老人。她虽然没读过书,但却很有智慧;虽然没受到过教育,但却很有思想。小时候我常常跟在外婆后面,看着外婆独自一人将小卖部打理得井井有条,对所有人都是一副和蔼的面容。外婆一生都光明磊落,从不和别人斤斤计较,在她的行为的感染下,我也学会了正直和豁达。

 大年,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外公家,这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几乎随处可见外婆生前的照片,每一张上的人都露出慈祥的笑容,那是她对所有事的态度,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是她勤劳的写照,在外婆床前的抽屉里我还翻到了一本已经泛黄的册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外婆生前打理小卖部时的账目,一笔笔醒目详细的数字映入眼帘,脑海中又浮现出那一句外婆用她一生诠释的家训———“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通过这次让我知道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增进了我与家人之间的亲情,不再是整天沉迷于网络,我会多和家人做这样有益的活动,谨记家训,向外婆学习!

篇三:寻找家风家训

 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寻找自己家的家风家训,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家风和家训似乎没听爸妈提起过,印象中倒是记得电视剧中经常演的不听话惹了祸的少爷们,被父亲罚跪在祖宗像前,嘴里念叨一段话的镜头,那应该就是家训吧,我赶紧回家问问爸妈,咱家的家风和家训。

 妈妈听到我的问题,笑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你从小背诵的《弟子规》中不就是各种浓缩的规矩吗?,家风家训就是各个家庭总结出的规矩。”

 “那,咱家的家风家训呢?”我迫不及待的问。

 “如今是现代社会了,家风家训不再写入家谱了,也不天天挂在嘴上,咱家的规矩就藏在你每天的生活中,只要你细心寻找,就会发现”。

 “藏起来了?每天的生活中?”我看着妈妈神秘的笑容,决定从明天起找出来。

 闹钟响了,我隐约听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脚步声,赶紧穿衣起床,外公外婆已经出门晨练去了,我也抓紧时间洗漱、吃饭,顺便打开英语CD,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勤奋,这应该就是家风之一。

 中午放学回家,丰盛的午餐馋得我流口水,刚拿起筷子,就听见爸爸说“等一会儿,姥姥还在炒菜,姥爷也还没坐下,人齐了再开始吃。”今天有豆腐,姥爷牙齿不好,让他多吃点儿;妈妈爱吃红烧鱼,今天中午她加班没回来,把刺少的鱼肚子留给她;姥姥做饭辛苦了,我给她多盛点儿米饭。找到了!孝顺应该也是我家的家风。

 放学的时候下雨了,天气阴冷,好想赶快回家,可我还要去游泳,一天不去就会少练动作,第二天更加懒惰不想去。到了游泳馆,衣服鞋子都淋湿了,可看到教练疼爱的眼神,听到她和我说“坚持就是胜利”的时候,我如获至宝,对,坚持,这一定也是我家的家风。

 回到家,我把一天的寻找结果告诉妈妈,我和妈妈异口同声的说出了我家的家风:勤奋、孝顺、坚持!爸爸还告诉我,咱家的家训就是大家都会背诵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幸福的生活将陪伴我们几辈子。

家族。

大年初一供奉老祖宗应该家族供我们在新年进行上坟祭祖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民俗活动,是可以与拜神同事进行的。

大年初一如果是在家中祭祀的,可以在供奉家谱、祖先牌位(祖先像)等的龛位前,安放供桌。

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十月十五日在古代被称为下元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水官大帝、太上老君以及天地祖先等。此外,还有禁止屠杀、禁止判极刑、张灯等活动。

           

一、祭祀太上老君、水官大帝等

道教形成于汉代,是我国重要的民间宗教,拥有众多信徒。它奉道家创始人老子为太上老君,据说太上老君出生于十月十五,所以人们在十月十五要祭祀太上老君。

另外,道教认为天官、地官、水官分别掌管着天、地、水,而这三位神灵分别生于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和十月十五(下元日)。上中下三元,都是为了祭祀和纪念天地水三官的。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造福人类,是大道。十月十五是水官的诞辰日,所以要祭祀水官大帝。据说,水官大帝也叫旸谷帝君,掌管天下之水,传说中他是大禹的化身,估计是从大禹治水那里来的。它能够排解水患,保障一方水土和百姓平安。所以人们把它称为解厄之神,在下元节时,民间要举行仪式祭祀他,有些地方还设道场诵经,祈祷消灾解厄。

           

这样的习俗在宋明时期较为盛行,清代以后,人们在下元节逐渐从祭水官发展为祭祀天地祖先,甚至祭祀山川之神了。这可能是由于道教的发展,逐渐与儒、释相结合,而节日的习俗也随之逐渐发展变异了。

二、祭祀自家祖先

下元节和中元节、上元节并称“三元”,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虽然很多人不太了解下元节,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保留着下元节祭祀祖先的活动。

祭祀祖先的形式可能因各地风俗有别,一般的流程是: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祖宗台上的红布(江湖令)

文/尘间红叶 春节将至,梦中常现孩时在故乡过年的景象。这缺失了二十年的记忆,竟如此鲜活,如同就发生在眼前。 腊月二十九傍晚时分,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