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传承记载历史,都经历了哪样的历史演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古希腊人传承记载历史,都经历了哪样的历史演变?,第1张

面对卷帙浩繁、精彩纷呈的古希腊历史,也许有人不禁会问:古希腊人是如何记载这么庞大的史料的呢?

其实在任何时代,都是多种媒介在一起传承文化、记载历史,历史不是由单一的方式传承的。而古代希腊人的历史记载也是如此。在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中,希腊人积累的历史知识越来越多,他们的思维模式也在不断升级,他们对于历史记载越来越精确,越来越具有辩证思维。从媒介的发展角度看,丰富的媒介会丰富人们的思维方式,诚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就是信息"。

1 从神话到历史:口头时代的历史传承

荷马史诗保留了古希腊文明的早期记忆

在文字出现之前,和任何口传社会一样,大量使用套语、固定搭配和韵脚的韵文,是古希腊人传递远古历史密码的重要方式。

虽然在爱琴文明时代,古希腊人就已经发展出了相对复杂的线性文字a和线性文字b,但是这两种文字主要是希腊先民的行政管理工具,用于登记国家税收和粮食库存、武器储备情况,并没有记载更加抽象、复杂的历史、宗教、文学内容。

因此古希腊世界最早具有史料性质的文字作品,要数7部由荷马创作、整理,以及托名于他的战争史实---荷马史诗。虽然诗歌有着极强的宗教和神话色彩,绝对不能算严格的史料,但毫无疑问,基于韵文的特色,荷马史诗有着不容低估的史料价值。整部史诗的时代背景,是青铜时代大崩溃前夕的公元前13-12世纪,其主要反映的社会生活画卷是前10-8世纪的希腊大陆。

荷马史诗中的决斗场面,其实也可以得到公元前16世纪印章图案的证明

尽管如此,荷马和诗人们为了托名古人、让诗歌具有陌生感和历史感,他们会在诗词中点缀很多格式化套语:闪闪发光的胫甲、玫瑰色手指般的黎明、牛眼睛的赫拉、饮酒食肉的欲望、诗人飞翔的话语等等;在情节上,每隔一定的段落,诗歌里就会出现英雄们单挑决斗、剥夺铠甲、众人祭祀神明然后分吃祭品,还有贵族们进行饕餮盛宴的场景。虽然词语和段落上的重复,让处于纸媒时代的读者有臣冗之感,但是大段重复,正是古代先民们传递远古信息、记忆重要事务的方式,类似的情况,也大量出现在上古时代的诗经《国风》部分里。史诗英雄涅斯托尔的双金鸽金杯是有现实原型的

迈锡尼王的金面具,印证了荷马史诗对于多金的迈锡尼的描述

而从19世纪开始的爱琴海考古发掘显示,荷马史诗的重复性背诵,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迈锡尼王族墓葬中出土的精致金面具和黄金覆面,印证了"多金的迈锡尼"名不虚传;史诗中英雄们使用的同款双柄金鸽杯、獠牙头盔、8字形盾牌,在迈锡尼遗址等地纷纷出土。抛开扑朔迷离的神话情节,仅仅是这些精美器物的出土,就足以证明诗歌艺术高于现实,但却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

迈锡尼时代的壁画,出现了荷马史诗描述的大型塔盾

在古风时代,确实有大量的希腊城邦贵族将自己的家世,追溯到迈锡尼时代的英雄王族,并将国境内的迈锡尼圆顶墓堆,认作英雄祖先的坟茔,哪怕他们自己就是毁灭迈锡尼文明的蛮族之后;这些统治者纷纷以赫克托耳、裴东、阿基里斯、涅斯托尔等英雄的名字,为自己命名。在没有书面传统、无法进行更加深入和抽象思考的时代,古希腊人确实有这样一段诗史不分的岁月。

奥德修斯与他的狗和妻子相认的场面

当然,如果古希腊人真的停留在了荷马时代以诗为史的程度,那就远远无法取得后来的辉煌成就。事实上,就连荷马史诗都体现出了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苗头:在奥德赛中,主人公历经了千万个不同的身份,和纷繁复杂的形体变化,最后他的妻子和他的忠犬都清晰地凭借可靠的证据,认出了物是人非的主人公;这一观点,和"透过纷繁的表象认出事物本质"的哲学观点可谓一脉相承,这暗示了后来古希腊在公元前7-5世纪发生的知识革命。

2 石碑、陶片与蜡板----从口头到书面

2018年发现的泥版上的荷马史诗诗句

到了公元前7-5世纪,在史诗以口头的形式流传的时候,一部分人在使用物质载体,将易变性的口头文学记录下来。2018年7月份,出土于宙斯神庙的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史诗泥版,暗示了当时希腊人已经开始用稳定的形式保存民族记忆。

古希腊人使用的书写蜡板,可以反复修改,但是无法记载信息

但即使到了辉煌的城邦时代,抛开金字塔尖的一小撮文化精英,大部分希腊人口依旧无法摆脱口传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希腊人从小接触到的教学用具,主要是沙地、石子还有蜡板,在书写材料和书写内容上,大部分人偏好在易得的、常见的文字载体上,写下简短的词语和句式,这才是古代普通人的文化传承方式。沙地和蜡板的特征就是可以反复修改,可以被使用者反复使用。

古希腊学校贵族教育的场面,使用沙地或者可以修改的蜡板写字

刻有地米斯托克利法令的石碑

除了个人化的沙地和泥板,还有不易携带的石碑,1960年,在希腊的特罗增岛就出土了刻有地米斯托克利法令的珍贵石碑,上面记载了温泉关沦陷后,雅典人紧急疏散城邦公民、前往特罗增岛组建临时政府的决议;此外,在希波战争后,希腊各地都兴建了庆祝驱逐波斯侵略者的纪念碑、石雕。

记载古希腊城邦政务的石碑

除了石碑,在城邦的日常冲突中,战胜者和失败者,都会留下自己的记录,比如在边境上树立圣象,邀请名人撰写悼词、诗歌;在击败敌人后,战胜者会在缴获的武器上刻写自己的名字,和对神灵的感恩辞,并在神庙中刻写相关的石碑,记载本城邦的光荣历史。这其实都是希腊人记载自己历史的方式。

流放陶片

此外,在政治生活中,希腊人还会在陶片、贝壳上刻写自己反对、恐惧的***姓名,或者在公共建筑上涂鸦、题字,将他们放逐出本国,比如希腊人在陶片上留下过这样的吐槽:"阿里斯提德斯是达提斯的兄弟","卡里阿斯穿着米底人的服饰",这些古典时代的读者留言和跟帖,也是历史镜子的碎片。

古希腊学校的场面

总体上看,普通人的书写工具如石碑坚硬、笨重,而沙地、蜡板容易被修改,所以大部分普通的舆论和言语在发出之后会被立即淹没,或者烟消云散。大段的历史记录和文字资料,难以被持久保留下来。因此,古希腊哲人比如苏格拉底,都认为文字会让人得健忘症,老师用文字传授给学生的貌似是真理,但其实是真理的影子。

诚如传播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帝国与传播》中所言,古希腊远远不是一个书面社会,所以不宜将具有批判思维和辩证能力的少数社会精英,与庞大的乌合之众划等号,因此才出现了"雄辩术主宰人民,人民主宰雅典的局面。"但是在口头传统主导的古希腊社会里,依旧有人在进行文字传承,系统性地整理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3 莎草纸、羊皮纸与历史散文:复杂书面记载的出现

先秦史官

类似于先秦民众的"劳者歌其事",东周贵族们将自己的功勋书于竹帛、铸造成青铜礼器,一些希腊人使用比较珍贵的文字载体,最终让人们有机会梳理古希腊的历史脉络。

随着媒介种类的增多,希腊人传承历史的媒介和方式也日渐多了起来,历史信息量也随着媒介的进步更加充沛,也更具批判色彩,在口头史诗和简短碑文的基础上,更具批判意识的历史散文出现了。

古代埃及的莎草纸

在使用莎草纸前,希腊人已经有了泥版、蜡板,记载自己民族的文学和历史。但是泥版、蜡板笨重而且易碎,不利于远程携带和长期保存,这限制了载体本身的信息容量。

但是随着和埃及贸易的开始,莎草纸进入了希腊人的世界,希腊人将莎草纸的纤维压成片,连成较大的平面,就构成了可以用于读写的卷轴。只是当时一卷书可能有10几米长,而且纸张材料易碎易脆。

而能使用昂贵书写材料的,往往是社会上层。也正是这种轻便书写材料的出现,为文化阶层梳理历史信息、积累知识、进行精巧的故事编纂提供了可能性。得益于莎草纸,公元前5世纪之前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的著作才能流传后世,逃避被遗忘的命运。到了公元前5世纪,雅典已经出现了早期图书产业,柏拉图说,只要花1个德拉克马银币,雅典人就可以买到一卷阿拉克萨格拉的作品。

阅读卷轴的希腊妇女

有了轻便的文字载体,到了公元前6-5世纪,爱琴海东岸的希腊城市,出现了一群半职业或者职业的修史人与散文家。他们的早期代表者是地理学家、《大地漫游记》的作者赫卡特乌斯。这些人周游希腊各地,吸引各个城邦的统治者作为自己的赞助人,并为他们撰写赞美性的诗歌、家谱,或者单纯地以当众朗诵精彩的散文作品,获得听众的打赏、和奖金。这些人一般是没落贵族与流亡者,从小受过相对良好的教育,但是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迫流亡在外,但是这一过程反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历史、文学、宗教材料;不依附于任何一方的政治立场,让他们敢于秉笔直书,避免了向董狐公、齐太史那样受统治者的迫害。这些人的集大成者,就是小亚细亚的历史散文作家、哈利卡那索斯的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著作的莎草纸残片

在哈利卡那索斯这个半希腊-半蛮族城邦长大的希罗多德,一方面继承了家族的史诗传统----《伊奥尼亚十二城邦建城史》,一面又受到了当时希腊哲学和科学革命的影响。具体到他的作品中,希罗多德一面保留了口头文学时代的文学传统:在大故事框架中嵌套小故事、用一个个有着类似叙事模板的小故事组成庞大的叙事体系,而且对于他没有涉足的中亚地区、埃塞俄比亚地区,希罗多德基本上采用的水手商人的道听途说,所以他的部分内容饱受诟病;

古希腊世界的科学革命影响了希腊人对于历史的认知

但是在当时、古希腊世界的科学革命的影响下,相比于怪力乱神的神话,希罗多德对于过去的态度是:致力于记载过去大小城邦的兴亡往事,以不至于让这些城邦的兴亡历程被时光淹没;希罗多德没有停留在记事的层面,对于他的所写内容,都会附上对应的信息源头,并且述而不作,将最后的判断权交给读者。比如对于希腊人历史记忆的起点----特洛伊战争,希罗多德的态度是分别给出4种说法,并将鉴别权交给有心的读者。在对于自己去过的埃及,以及波斯帝国的西部行省,希罗多德也会加以记载自己的采访对象,比如埃及祭司、部族首领等人,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顺便给出信息的可信度,让有心人做出理性的评判。

由于希罗多德在流亡生涯中,基本靠演讲说书稿和行商为生,所以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希罗多德,为了照顾普遍保持着神话史观和神话思维的听众,基于说书稿整合出来的《希波战争史》依旧保留着口头文学的众多特征,充斥着各种奇闻异事、天方夜谭。如果不大浪淘沙、仔细鉴别散落在文字中的宝贵思想,很可能会将这部有着严谨态度的著作当成无稽之谈。

修昔底德记载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相比之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克服了希罗多德的部分弊端。同样是写旷世大战,文化层次更高、担任过雅典将军、参与过公民大会、城邦外交的修昔底德,作为曾经的国家栋梁、高级政客,在信息可信度、事件亲历程度上完胜希罗多德,并将后者的道听途说、收集奇闻异事视为讨好听众,并就希罗多德对于上古希腊史、古风时代的希腊史做了更加严谨的梳理和批判。而且财力更雄厚、经济来源更稳定的修昔底德,能够避免受众因素的干扰:他的书就是为了流传后世、而不是为了讨好一时听众而书写的。所以他冷静地在流放地,用宝贵的书写材料,将自己参政、与伯利克里等政客交游,以及亲历过的历史现场记录下来,传于后世。

羊皮纸卡通图画

到了希腊化时代,希腊的帕加马王国为了针对埃及的纸莎草禁运,开发出了使用得更长久、更耐磨损的羊皮纸,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更是以重金求购或者抄录各地的希腊文文献,外来商船如果带来了文献,都需要送到亚历山大图书馆,供馆员和研究员摘录整理,传承文脉。正是因为在希腊化时代,有了集大成的希腊世界的图书馆,很多文献才得以保存下来,并在未来被罗马人、阿拉伯人进一步继承。

在相当长时间里,音乐和口语、文字是并用于记载历史的

在分析了不同媒介所对应的思维方式就不难发现,史诗时代的重复,对应的是不加怀疑的感性认知,但是个别字词句段,却有着现实世界的物质基础,体现了"文学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原理";

而到了书面时代,"媒介就是信息"的原理,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方式:相比于希腊普通人多变(蜡板)、信息容量小(陶片)的载体,莎草纸轻便、信息量大的特征,让当时的知识精英有机会接触到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式的写作,进而对历史产生更深刻的认知。

在梳理了古希腊历史文化的传播方式之后,其实会发现,在任何时代,在传媒方式上,多种媒介往往是分层存在、并行于世的:即使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资讯类软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在特定的消费场景中,广播和说唱,依旧延续着口头文学时代的使命,重复的词语、有节奏的旋律,也是rap说唱者所必备的技巧;而历史悠久的印章,依旧有着不可取代的仪式感和神圣性,哪怕它本身承载的文字信息非常有限,但是再高新的媒介,都要尊重它的一席之地。

1、广东潮州字辈:

惠泽益千万,尚学士应光。淑德在儒修,诗书敏以求,邦家瞻硕范,平治裕鸿猷。

2、福建福州市郊卢滨洲村字辈:

天蔚日宏,世代兴隆,诗书济美,忠孝连芳,

文章启运,礼乐传家,积德为宝,作述辉明,生财有道,卿相贤良,才能俊秀。

成功可永,修善克昌。学宗孔孟,邦国时光。

3、福建顺昌榜山卢氏字辈:

甲辛生金,玉贤成德。均齐方正,安富尊荣,

文章礼乐,爵鼎冠裳,功丰绩伟,祚永泽长。

4、江西修水卢氏字辈:

崇儒重道从先进,盛德鸿才作大方,忠厚传家昌世绪,文章华国启贤良,二协懿亲为令嗣,恩培吉士佐中邦,谷贻早幸前谟永,祥发同瞻福祚长。

5、江西铜鼓县卢氏字辈:

日新全美德,礼义振人纲。道通和顺性,雍睦裕嘉祥,忠贤方晋拔,泽远庆源长。

6、浙江灵山卢氏字辈:

礼义廉能,惠爱慈谨,雅淑淳清,尊荣显耀,

谟烈鼎新,肃雍敦睦,伦叙修明,渊源昭穆。

7、河南商丘卢氏字辈:

文友新田,齐圣广渊,明允笃诚,仲肃恭懿,宣慈惠和,民庆贞祥,久卫太平。

8、江苏南京卢氏字辈:乾正仕有益,春后发大枝。

扩展资料:

据卢氏家谱记载,卢姓是我国的百家姓氏之一,排名第42名,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47%,卢姓的起源有六: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齐太公后裔孙高傒而来,以邑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之孙高傒(人称傒公),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西周时炎帝后裔姜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春秋时代,齐太公的后裔高傒食采于卢,“因邑为姓”,故其后裔姓卢也,此居卢姓主要来源之首位。

2、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代,齐桓公之后,有一支取卢蒲氏,后来改成姓卢;又据《魏书·氏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是为河南洛阳卢姓,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

3、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4、出自他姓赐卢氏,据《隋书·卢太翼传》所载,隋炀帝赐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姓卢,很有才华,备受隋炀帝看重,受赐姓“卢”,子孙也就随之归于卢姓,此支是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卢姓。

5、出自他姓改卢姓,如祖籍河北省范阳(后望于河南省光山)的雷姓人氏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三原(后望于陕西省三原)的闾姓,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参考资料来源-卢氏家谱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姜姓,炎帝神农氏后裔,由齐太公后裔孙高傒而来,以邑为姓。据《元和姓纂》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傒,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②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桓公之后,改卢蒲氏为卢姓;据《魏书·氏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是为河南洛阳卢姓。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③出自他姓改赐卢姓。据《隋书·卢太翼传》所载,隋炀帝赐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姓卢,是为河间(治今河北献县东南)卢姓。④出自他姓改卢姓。如祖籍河北范阳(后望于河南光山)的雷姓人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三原(后望于陕西三原)的闾姓,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⑤春秋时代庐子国后人,有的以“庐”为姓,后改为卢。

  始祖:高傒。 迁徙: 卢姓发源于今山东长清西南,春秋时在齐国繁衍,自“田氏代齐”后,便散居燕秦之间。秦时有博士卢敖在涿郡定居,世称涿郡卢氏。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涿郡卢姓又称范阳卢姓,为五大望族之一,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而不衰。与此同时,有卢姓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以东汉王卢芳为始祖。而传自齐桓公的那支复姓卢蒲,改卢姓后亦在涿郡繁衍。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卢姓大举南迁,有随晋室南迁于江浙一带;又有一支卢姓北上辽沈,后发展成为辽西大族,此支卢姓为后魏太保、录尚书事卢鲁元(昌黎徒河<今辽宁锦州>)之族所在。唐代卢姓称盛于黄河流域,唐宪宗时有卢姓入闽粤。据《始兴范阳卢氏五修族谱》所载,迁居南京的范阳后裔卢富,率子孙迁江右虔化县(今江西宁都),曾孙卢光稠平黄巢起义有功而封开国侯,其次子的八世孙迁居福建蒲田、考满。其支派有十七郎迁居广东东莞,而在此以前,有奇女子卢眉娘已名闻粤乡,据文献,她是广东南海人,可见在唐代时,卢姓在北方已称盛于黄河流域,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名,南迁则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广东一带。元明清之际,卢姓已遍及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卢姓人氏,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得姓较早,加之源于山东,后又沿着黄河,在河北、河南繁衍发展,现如今卢姓已遍布全国,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区为多。目前卢姓人口列全国第四十二位。 郡望: 范阳郡 三国魏时改涿郡置,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县)。

  河南郡 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河间郡 汉高帝始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堂号: 专经堂 东汉卢植,少年时和郑玄一块儿拜马融为师。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帐后设女乐,在帐前讲书。卢植只专心听讲,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

  讲述堂 明代大理学家卢一诚,著有《四书讲述》,此书行世以来,影响很大。卢姓子弟以讲述堂为堂号以纪念卢一诚。

  考礼堂 北魏时代范阳人卢辩,年少时聪颖勤学,知识广博,精通经书古籍,官至太学博士,著有注解大戴礼记等书。

  得闲堂 南宋卢孝标为父守墓三年,事毕在山林中筑室居住,一边讲学一边著书立说。著有《玉溪文集》、《得闲堂集》等。

  抱经堂 清代学者卢文弨,号抱经,书斋称抱经堂,学术界称他抱经先生。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范阳、河南、河间。②自立堂号:敦本、敬承、显承、君德、培元、忠义等。 字辈: 江苏丹徒卢氏字辈:家世兆兴,克昌厚德,树光培金,润东其长,中正广大,启秀发祥。

  湖南益阳卢氏字辈:元基开德浩,天允廷时中,光明惟正达,万世定荣封。续字辈:孝友本立,启秀承宗,克家传业,远著芳声。新字辈:礼乐昭先铎,诗书裕后昆,文章华上国,经济赞升平。

  广东潮州卢氏字辈:惠泽益千万,尚学士应光,淑德在儒修,诗书敏以求,邦家瞻硕范,平治裕鸿猷。

  福建福州卢氏字辈:字行:天蔚日宏,世代兴隆,诗书济美,忠孝连芳,文章启运,礼乐传家,积德为宝,作述辉明。名行:□□□□,生财有道,卿相贤良,才能俊秀,成功可永,修善克昌,学宗孔孟,邦国时光。

  福建顺昌卢氏字辈:甲辛生金,玉贤成德,均齐方正,安富尊荣,文章礼乐,爵鼎冠裳,功丰绩伟,祚永泽长。

  江西修水卢氏字辈:崇儒重道从先进,盛德鸿猷作大方,忠厚传家光世绪,文章华国启贤良,仁协懿亲为令嗣,恩培吉士佐中邦,谷贻早幸前谟永,祥发同瞻福祚长。

  江西铜鼓卢氏字辈:日新全美德,礼义振人纲,道通和顺性,雍睦裕嘉祥,忠贤方晋拔,泽远庆源长。

  浙江灵山卢氏字辈:礼义廉能,惠爱慈谨,雅淑淳清,尊荣显耀,谟烈鼎新,肃雍敦睦,伦叙修明,渊源昭穆。

  四川广元卢氏字辈:东邦德泽长,俊贤光大国。

  河南信阳卢氏字辈:景长有明广,德泽耀祖昌。

  广东陆丰卢氏字辈:肇承元本,立教惟良,式敦爱敬,以笃伦常,象贤济美,显达声扬,允兴广盛,著尔延长。

  四川高县卢氏字辈:登庭文大正,仲应定国朝,孝德成宗泽,英明尚炳贤。

  广东惠卢氏字辈:学子秉怀,轩郁克明,肇承元本,立教惟良。

  广西藤县卢氏字辈:盛世有贤良,生才应运倡;能为成大业,直达进朝堂。

  四川巴中卢氏原字辈:以南廷暮贵,应莫通兴仁,汉楚崇昌盛,国泰守乾坤。续字辈:先贤有训,惟善飞扬,至圣世性,教以伦常,用能杰服,顺道成章,尊荣安富,历代永昌。 名人: 卢绾(前247或前256-前193),汉初诸侯王。丰县(今属江苏)人。秦末随刘邦起义于沛,为其亲信,并从入汉中,为将军。汉东击项羽时,任太尉,封长安侯。后与刘贾击灭临江王共尉,又从刘邦破燕王臧茶,封燕王。赵相国陈稀叛乱,他派人前往联合,并与匈奴贵族勾结,事败,逃亡匈奴,匈奴单于以为东胡卢王。死于匈奴。

  卢芳,东汉初割据者。字君期,安定三水(今宁夏同心东北)人。新莽时,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与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称上将军、西平王,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建武五年(29),在匈奴扶植下割据五原、朔方等五郡,都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并置守令。十六年,降汉,封代王。后复叛,留匈奴历十余年,病死。

  卢植(-192),东汉经学家。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少师马融。灵帝时,历任博士,九江、庐江太守。黄巾起义,拜北中郎将,率军前往镇,被张角击败,后任尚书,因得罪董卓,罢职。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今佚。

  卢谌(284-350),东晋文学家。字子谅,范阳涿(今河北涿县)人。清敏有才思,好老庄之学,善文章。始任太尉掾。洛阳陷,北依刘琨,为刘粲所虏。粲败,复归刘琨,任司空主薄,转从事中郎。琨死至辽西,流寓近二十年。辽西破,归石季龙,任国子祭酒、侍中、中书监,后为冉闵所杀。原有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诗八首,以《览古》、《赠刘琨》、《赠崔温》、《答魏子悌》较有名。他身处祖国分裂、山河变色的时代,故诗中多有感慨凄怆之词,其诗虽不及刘琨之慷慨悲壮,但与当时风行的玄言诗则不可同日而语。另有《感远赋》、《朝霞赋》、《登邺台赋》等。

  卢循(-411),东晋末农民起义领袖。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小名元龙,字于先。孙恩妹夫。曾参加孙恩起义。元兴元年(402)起义失败,孙恩死后,被余部推为首领。时桓玄克建康(今江苏南京),方谋篡晋,命他为永嘉太守。后为刘裕所攻,率部浮海占领广州,号平南将军,遣使向东晋献贡,被任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义熙六年(410),乘刘裕北伐南燕,与其姊夫始兴太守徐道覆在广州起兵,北上占领豫章(今江西南昌)等地,顺流而下直逼建康。屡败于刘裕,广州又被刘裕袭取,被迫回师,转战至交州,兵败投水自杀。

  卢辩(-约557),南北朝时学者。字景宣,范阳涿(今属河北)人,世为儒学之家。魏时举秀才,为太学博士,注《大戴礼》。随孝武帝入关中,为太常卿、太子少傅,封范阳公。西魏朝典章制度多由辩制定,依《周礼》改定官制,也由他完成。北周时官至大将军,世宗时死。

  卢思道(535-586),隋诗人。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历仕北齐、北周,入隋官至散骑侍郎。他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学生。北齐天保年间即有文名。其诗长于七言,善于用典,对仗工整,气势充沛,语言流畅,开初唐七言歌行先声,在北朝后期和隋初地位较高。代表作有《听鸣蝉篇》、《从军行》。文以《劳生论》最有名,被誉为北朝文压卷之作。他还有《北齐兴亡论》、《北周兴亡论》等史论。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卢武阳集》。

  卢鸿,唐画家。又作鸿一,字颢然(一作浩然)。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隐于嵩山。开元六年(718)召为谏议大夫不就。工籀篆楷隶,擅画山水。曾作《草堂十志图》,写他隐居之所的景物,有摹本流传。

  卢照邻(约636-695后),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博学能文。由于政治上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折磨,自投颍水而死。他擅长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意境清迥,以韵致取胜。代表作如《长安古意》,借古讽今,寄慨深微,耐人寻味,词句清丽,委婉顿挫。是初唐长篇歌行的佳作。有《幽忧子集》。

  卢藏用(约664-约714),唐文学家。字子潜,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701-704)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托附太平公主,流放岭南。与陈子昂友善,曾编辑《陈伯玉文集》赞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幼尚孙草,晚师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规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卢杞(-784),唐臣。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由御史中丞迁宰相。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又征收间架、除陌等税,天下怨声载道。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京师失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屡上疏弹劾其罪,贬新州司马,旋徙澧州别驾死。

  卢纶(748-约799),唐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间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任河中节度使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诗多唱和赠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者。有《卢纶诗集》十卷。

  卢稜伽,唐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名珍,号稜伽,一作楞伽。吴道子学生。擅作佛像、经变,画过许多壁画。乾元初,在成都大圣慈寺画《行道高僧》数堵,颜真卿题字;又曾画长安庄严寺(一说总持寺)三门。受到吴道子的赞赏。今存《六尊者像》,传为其作。

  卢仝(约775-835),唐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生活困苦,折节读书,不愿仕进。曾作《月蚀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为韩愈所称。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被害。其诗对当时朝政弊端和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风格奇警,近于散文。有《玉川子诗集》传世。

  卢眉娘(792-),唐女工艺家。南海(今广东番禺)人。性聪慧,擅刺绣,工巧无比,能在一尺绢上绣《灵宝经》八卷(一说为《法华经》七卷)。字不过米粒大小,但能绣得墨划分明,细如毫发。以一丝钩分为三段,染成五色,结为金盖五重。其中有十州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象,捧幢奉节童子亦不啻千数。唐顺宗很称赞她的奇能,称她为神姑。宪宗也很赏识她的聪慧奇巧,曾赏赐她束腕金环。因她不愿住宫中,放归南海,为女道士,赐号逍遥。后人曾为她作有《逍遥传》。

  卢世荣(-1285),元臣。大名(今属河北)人,名懋,以字行。阿合马专权时,任江西榷茶运使。至元二十一年(1284),以桑哥荐,世祖召见,命与中书省官员廷辩获胜,任中书右丞。遂主持财政,整顿钞法、盐法,调整课税,实行官营酿酒、制造铁器,立规措所规划钱谷收支,又公布免课税、地租、定百官考课升擢法等九条。世祖深为倚重,但为大臣所嫉,被劾理财苛刻诛求,天下空虚,所行不符所言等。旋即入狱被诛。

  卢挚(-1314后),元文学家。字处道,又一字莘老,号疏斋。涿郡(今河北涿州)人。至元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其散曲今存者尽为小令,多写闲情,风格婉丽。有《疏斋集》,已佚。清文廷式从《永乐大典》辑其诗文各数十篇,亦未传。

  卢枏(-约1558),明文学家。浚县(今属河南)人,字少楩。国学生。恃才傲物,以忤县令,被诬论死,幸得谢榛为之鸣冤,始得平反。《警世通言》中《卢太学诗酒傲公侯》即演其事。著有《蠛蠓集》。

  卢镗,明抗倭将领。字子鸣,汝宁府(治今河南汝南)人。将家出身。历任参将、副总兵。嘉靖时在福建防御倭寇。嘉靖三十四年(1555)与俞大猷、汤克宽大破倭寇于嘉兴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未几,追敌于海上,在大陈山(今浙江大陈岛)擒通倭头目林碧川等。后因诛王直有功,升都督同知。胡宗宪被劾下狱后,连累去官。

  卢象升(1600-1639),明将领。字建斗。宜兴(属江苏)人。1622年进士,后任大名知府。1629年后金军入关,逼京师(北京),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属河北)、广平(河北永年)、顺德(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1633年起,参与镇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1636年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练兵御清。1638年,他率诸将分道迎击三路南攻的清军,与之战于庆都,真定(河北望都,正定)等地。而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主和,事事掣时,使他屡战失利,奋死冲杀也难于扭转战局。1639年1月在巨鹿(河北)同清军激战时阵亡。年仅39岁,后追赠兵部尚书,谥忠肃,有《卢忠肃公集》。

  卢荫溥(1760-1839),清臣。字霖生,号南石,山东德州人。乾隆进士。历编修、礼部主事、鸿胪寺卿等。嘉庆间累官光禄寺卿兼军机大臣。与镇林清、李文成起义。擢礼部尚书,充国史馆总裁官。调吏部。累官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卒谥文肃。

  卢文弨(1717-1796),清校勘学家。字召弓,一作绍弓,号矶渔,又号檠斋,晚年更号弓父,书斋名抱经堂,人称抱经先生,仁和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历官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学士、广东乡试正考官、提督湖南学政等职。三十四年乞归故里,在江浙各地书院主讲经义。卢一生好学,以校勘古籍称名于世。校勘的古籍有《逸周书》、《孟子音义》、《荀子》、《吕氏春秋》、《贾谊新书》、《韩诗外传》、《春秋繁露》、《方言》、《白虎通》等。并镂板刊印,汇成《抱经堂丛书》。又合经史子集三十八种,名为《群书拾补》。他所作的注疏,都能使学者“諟正揭非,蓄疑涣释”。又广收博采,搜罗珍异版本,藏书达数万卷。著有《抱经堂集》、《礼仪注疏详校》、《钟山札记》、《龙城札记》、《广雅释天以下注》等。

  卢坤(1772-1835),清将领。顺天府涿州人,字静之,号厚山。嘉庆进士。道光二年(1882)任陕西巡抚,十年累迁湖广总督,督师镇湖南江华瑶民赵金龙起义。旋调任两广总督。十四年,英国侵略者律劳卑率舰入侵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品。事后又加强海防。次年病死。赠兵部尚书。

  卢胜奎(1822-1889)清京剧演员、剧作家。原籍江西(一说安徽),徙居北京。别名卢台子。以业余爱好京剧而加入程长庚所主持之“三庆班”。他演老生,尤长于扮演诸葛亮。所编写京剧剧本颇多,其中以《三国志》最著名,共三十六本(一说四十本)。

  其他卢姓名人有秦博士卢敖;东晋十六国时后燕大臣卢邈;北朝魏书法家卢渊;隋大臣卢楚;唐大臣卢詹、卢拱;五代时后晋大臣卢导;宋诗人卢祖皋;清太平天国将领卢贤拔,藏书家卢沚等。近当代卢姓名人有爱国将领卢汉,革命烈士卢德铭,皖系军阀卢永祥,航运实业家卢作孚,物理学家卢鹤绂,化学家卢嘉锡、卢佩章,土木工程专家卢肇钧,神经解剖学家卢于道,汉语拼音提倡者卢戆章,画家卢沉,**演员卢奇,歌唱演员卢秀梅等。

古希腊人传承记载历史,都经历了哪样的历史演变?

面对卷帙浩繁、精彩纷呈的古希腊历史,也许有人不禁会问:古希腊人是如何记载这么庞大的史料的呢?其实在任何时代,都是多种媒介在一起传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