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解释
出家的解释
[ leave home and become a monk or nun]
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详细解释 (1)离开 家庭 。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 :“是故无 董 景 之才、 倪 匡 之志,而欲强捐身出家旷日师门者,必无几矣。” 晋 干宝 《搜神记》 卷 十七 :“ 季 与同辈旅宿 庐山 下,各相问出家几时。” 明 刘基 《门有车马客行》 :“居家倚骨肉,出家倚交亲。” 郁达夫 《登杭州南高峰》 诗:“病肺年来惯出家,老龙井上煮桑芽。” (2)到寺庙 道观 里去做僧尼或道士。 《南史·齐纪上》 :“自今公私皆不得出家为道,及起立塔寺,以宅为精舍,并严断之。” 宋 赵令畤 《侯鲭录》 卷一:“ 汉明帝 听 阳城侯 刘峻 等出家,僧之始也; 济阳 妇女 阿潘 等出家,尼之始也。” 《 水浒传 》 第四回:“今有这个表弟姓 鲁 ,是 关西 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 :“﹝ 释迦牟尼 ﹞从夜半醒来,目睹宫女们睡态之丑,于是慨然出家,而 霍善斯坦因 以为是醉饱后的呕吐。” (3)指出家之人。 宋 朱弁 《北人以松皮为菜》 诗:“吾老似出家,晚悟愧根钝。” 参见 “ 出家求道 ”。
词语分解
出的解释 出 (出) ū 从里面到外面:出访。初出茅庐。出笼。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钱。出谋画策。 入不敷出 。 离开:出发。 出轨 。出嫁。 产生,生长:出产。出品。出人才。 发生:出事。 显露:出现。出名。 家的解释 家 ā 共同 生活 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僴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 家风 。 家训 。家规。 家喻户晓 。如数家珍。 家庭 所在 的地方: 回家 。 老家 。安家。 居住:“可以家焉”。 对人称自己的
现代人认为,信佛修佛的人,多是因遭遇不幸,或姻恋失败,或是要解决身体疾病,所以李叔同的出家原因,百年来众说纷纭。 人们无法理解,正值事业巅峰、一生富贵的他,为什么要义无反顾遁入空门?
李叔同被称作所谓“新文化运动先驱”,但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这位积极探索西方文化的激昂之士,绕了一大圈,却返回了中国传统,而且走得更深更远。
“五四”以后,受实证科学主义的影响,中国人渐渐转向无神论,也就更不能理解李叔同的出家之举了。
早慧的“神童”
1880年9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名门望族。他降生之日,一只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人们都说这是佛赐祥瑞。其父李筱楼当时已是68岁,老来得子,非常高兴,给他起名文涛,字叔同,他排行第三,小字三郎。李叔同的母亲王氏,是李筱楼的五姨太,当时是20岁。
李叔同的父母都信佛。李筱楼名世珍,祖籍浙江嘉兴,曾中头名进士,与李鸿章、吴汝伦并称清朝三大才子。他官至吏部主事,致仕后经营盐业、兴办银庄,终成津门巨富,与当朝仕宦多有往来。晚年李筱楼尊崇王阳明理学,信仰禅宗佛学。他乐善好施,曾创办慈善救济团体,开办义学,有“李善人”之称。
幼年李叔同即受佛教薰染,5岁时,家里延请高僧为病重的父亲诵《金刚经》,唯李叔同能入内室,与其父同聆佛法。
李筱楼死后,李鸿章亲自为其祭仪点主。灵柩在家停放七日,众多和尚昼夜诵经,此事给小叔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幼时他与弟弟的游戏,便是学和尚做法事,“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李叔同的大娘郭氏及长嫂,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曾教叔同念诵《大悲咒》等佛经。
聪慧异人的李叔同,学舌时就跟着老父摇头晃脑地背诵对联了;6、7岁时,他攻读《昭明文选》,琅琅成诵;8岁读四书五经,他过目不忘;13岁临摹历朝名家碑帖,他就以篆刻和书法闻名,被人称作“神童”。
然而,人生的苦空,李叔同过早就感受到了。15岁时,他就写下: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
16岁,李叔同考入辅仁学院学习八股文。枯燥的八股他写得文采斐然,常得嘉奖。八股文章试卷格式严谨,文字必须写进印好的方格之内,但文思泉涌的李叔同,书难尽意,便觉纸短文长,常常一格之中夹写两字,于是就有了“李双行”的外号。当时他还师从名家学习传统的诗词及篆刻方法。
少年的李叔同比较叛逆。他沉迷当时被称为“贱业”的戏曲,喜欢唱戏、客串,还为心仪的坤伶捧场,甚至陷入迷恋而未果。
18岁时,李叔同与门当户对的俞家女成婚。这是母亲为他聘娶的天津茶商之女,后为他生下三个儿子(一子夭折)。
当时的社会风气认为,传统文化难以立国,受此影响,李叔同仰慕西方的思想和技术。哥哥从家产中拨出巨资供其置家,李叔同首先就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
维新变法时,李叔同无比兴奋,刻下“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表其志。变法失败后,他一度被怀疑为同党。1898年10月,李叔同带着母亲与家眷迁居上海,租住在法租界。
“二十文章惊海内”
到上海以后,这位19岁的津门才子,以年少鲜有的才华及桀骜不羁,很快驰名上海滩。每写文章,他必定“技惊四座”。多年以后,李叔同以一句“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概括了这个时期的状态。
他与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许幻园、文人袁希濂、儒医蔡小香、名士张小楼,结成“天涯五友”。这志趣相投的五人,相互酬唱,宣扬民权思想,品茗论艺,沉浸在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之中,享受着风流倜傥的快意人生。
1901年,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经济特科班,与黄炎培等人师从蔡元培。南洋公学的办学特点是中体西用,他接受了较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也吸纳西方文化。他的英文成绩是甲等,被评为“口齿清楚,文法娴熟”,对日文他也略有掌握。
当时李叔同最喜法学,曾写过名为“论强国对弱国不守公法之关系”的论文,读书时期还翻译了法学著作《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两本书出版后在当时影响很大。
期间,李叔同曾报名应试科举,答卷针砭时弊,自然名落孙山。三场均未考中,仍回南洋公学就读。
1902年罢课风潮,蔡元培辞职,为了支持学潮,李叔同等很多同学都主动退学。后来他参加了“沪学会”,开办补习科,举行演说会,提倡移风易俗,探讨所谓“新文化、新伦理、新道德”。
1905年李叔同创作《祖国歌》,一经发表即风靡大江南北,广为传唱。之后他出版了《国学唱歌集》,以《诗经》、《离骚》、唐宋诗词等为歌词,富有传统文化内涵,显示了他深厚的“国学”底蕴。
李叔同宣传男女婚姻自主的思想,编写了《文野婚姻新戏剧本》;他将新思想新知识融入戏曲,创作了《黄天霸》等京剧戏目。他亲自上场,从小生唱到老生,赢得满堂喝采;他与上海书画名家一起办《书画报》,名声大振,成为上海的书画名流。
丰子恺描述过当时李叔同在上海模样:“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这是李叔同对自己当时状态的写照。这位富家公子哥,家在上海有钱庄,出手阔绰,年少轻狂。除与文人往来,还常与歌郎、艺妓交际,为之写歌赋诗,极具纨绔之风。
烟花柳巷,声色犬马,这种寄情声色的游戏人生,虽如鱼得水,他自己也是有担忧的,22岁的李叔同写信给许幻园:“终日花丛征逐,致迷不返,将来结局,正自可虑。”
留学日本,学习西方文化
1905年四月,母亲王氏病重,李叔同速延请名医,未能奏效,因上街置办棺木,没能亲自送终,成为憾事。其母当时只有45岁。
悲痛欲绝的李叔同扶柩回津,为母亲举行了西式丧仪。追悼会上,家人不穿白色孝服,全部改穿黑色服装。不用锣鼓唢呐,李叔同用西洋的《弥撒》为母亲填挽歌,自弹自唱。
母亲死后,李叔同一度改名为“李哀”,自言“看破一层世相”,“幸福时期已经没有了”。然后将发妻和两个儿子托付给二哥,自己远走日本留学,学习西方文化。
到了日本,李叔同入乡随俗。那时还是大清,他就立即剪掉辫子,改成西方最时髦的三七分。戴没脚眼镜,脱下长衫马褂,换上西装、尖头皮鞋。没多久,他便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日语了。他花巨资在东京上野租私人洋楼,装修成文艺气息浓厚的宅子,取名“小迷楼”。
李叔同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接受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教育,同时就读音乐学校,研究乐学与作曲。学习钢琴时,他不惜动手术,以拉长手指的距离。后来他出版发行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李叔同还研究戏剧,与同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在东京为中国两淮水灾募捐,义演《茶花女》时,他男扮女装,成功反串了茶花女,其优美婉丽,被称超过日本俳优。在《黑奴吁天录》的演出里,他还一人饰男女两个角色。
留学日本五年,李叔同大量接受西方的现代艺术,身体力行实践西方现代思想,其个人生活也是反传统的。期间,他与一日本模特自由恋爱,并且成婚。
回国任教
1910年,31岁的李叔同带着日籍夫人回国。不久他带着日籍夫人去上海居住,原配夫人及两个儿子被他留在了天津。
他被南京高等师范聘请做图画、音乐教师,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教书期间,他加入西泠印社,从事金石研究与创作。
至友、同事夏丏尊说:“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是只能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
李叔同的案头书,是一本明代刘宗周的《人谱》,在封面上,李叔同写了“身体力行”几个字。他常拿书中古贤人的嘉言懿行教导学生,自己也行不言之教,做事极致认真,一丝不苟,连走路他都目不斜视。
此时的李叔同,脱下洋装,换上灰色粗布袍、黑布马褂和布底鞋,金丝边眼镜也换成了黑色钢丝边眼镜。他对艺术的理解开始回归正统,走回儒家文艺理念。他认为文人修身,重于修艺,艺德重于技能的训练。“工图画者其嗜好必高尚,其品行必高洁”,“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一个文艺家如果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器识,就是指修养与境界。李叔同将“艺德”的养成,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准则,“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他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是“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依循传统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李叔同非常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非常大的陶冶作用,他倡导“以美淑世”的美育理想,认为艺术有提升道德的力量。
李叔同大胆引入西方美术、音乐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绘画及音乐韵律,尝试中西艺术的融合。他以学问和人格折服了学生和同事。他每月寄钱给刘质平,资助他在日本的留学费用,直至他学成,而且不求偿还,还叮嘱刘质平不可告诉他人。做教师的七年里,他先后培养出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众多名人。
在美术领域,李叔同创造的诸多第一,改变了中国美术史。他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首创中国报纸广告画,最早创作、倡导中国现代木版画。他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当时国人研究的第一。
李叔同是将西方戏剧引入中国的先驱,也是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他最早将西方乐理引入中国,最早介绍西洋乐器、引进五线谱,最早在国内推广钢琴音乐;他作曲作词的《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三声部声乐作品;脍炙人口的《送别》,借鉴西方乐曲的同时,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歌词意味深远,充满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境。
这位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的全才、通才,在事业渐趋登峰造极中,内心却无处为安。在李叔同看来,文艺还是属于“术”的范畴,文艺再好,也只是末枝小道,不是终极真理。而人生的无常、生命的倏忽,却是旖施绚丽生活中不可回避的本质。
绝尘而去 剃发为僧
1916年,李叔同假期到杭州虎跑寺断食,开始是想借此疗治长期折磨他的神经衰弱症。期间的一些神奇体验,让他悟到很多东西,同时他也接触了很多佛经,对名利情执的虚妄,有了进一步了悟。第二年,李叔同又去听法,自己改名为“李婴”, 示脱胎换骨之意。
1918年,他黄历新年期间在虎跑寺度过,成为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回校后虽照常教课,但茹素诵经,世味日淡。
1918年黄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将多年视若珍宝的藏品,包括书籍、字画印章、折扇、金表等都外赠或销毁,然后到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正式剃发出家,那时他39岁。
其实出家前,李叔同曾借喻荷花,抒怀“昏波不染,成就慧业”。也曾致信刘质平,“不佞以世寿不永,又以无始以来,罪业之深,故不得不赶紧修行……”那时朋友都以为他不过是说说而已,一般的文人雅士也常作此言,没想到他是当真的。
黄炎培的回忆文章中,记述了李叔同与日籍夫人的诀别:弘一出家后,日籍夫人从上海赶到杭州,通过两位朋友去找丈夫。“走了几个庙,找到了,要求叔同到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共餐。三人有问,叔同才答,终席,叔同从不自动发一言,也从不抬头睁眼向三人注视。饭罢,叔同即告辞归庙,雇一小舟,三人送到船边,叔同一人上船了。船开行了,叔同从不一回头。但见一桨一桨荡向湖心,直到连人带船一齐埋没湖云深处,什么都不见,叔同最后依然不一顾,叔同夫人大哭而归。”
弘一写信告知天津家人自己出家,让家人也吃斋念佛,还嘱咐两个儿子用功读书。天津家人常给他写信,弘一信都不拆开,托人在信封后面写:“该人业已他往,均原封退还。”原配妻子俞氏,不到50岁病故,当时家人给弘一写信报丧,也没收到回复。后来,有人发现,弘一法师曾为亡妻抄经回向。
李叔同的同事姜丹书,曾与出家前的李叔同有过一段对话:
姜丹书:“你想出家?”
李叔同:“是的。”
姜丹书:“为何?”
李叔同:“无所为。”
姜丹书又问:“君固多情者,忍抛骨肉耶?”
李叔同 “譬患虎疫死,将如何?”
如若患暴病而死,或者霍乱来了,即便内心难舍妻子儿女,又有什么办法吗?
绝尘而去,绝不回望张顾,李叔同如此了断世缘,与他纯粹的出家目的有关。他的禅房里,自书“虽存若殁”四字。在他看来,出家就是为了生死大事,妻儿、朋友的情缘均可以断。短暂的人生中,亲人早晚是要分别的,大限总要到来,出家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
翩翩不羁的公子,变成名副其实的苦行僧
出家早年李叔同几乎不见客,除了讲经,对殷勤求访者,他以一句“老实念佛”回复,不多发一言。
夏丏尊曾见,弘一与众多和尚挤在一间拥挤的禅房里,然后于河边采水,以鲜竹漱牙,毛巾破如抹布。夏丏尊要给他换一条新的,弘一说:“哪里,还受用着哩,不必换。”在他看来,破烂的席子、毛巾,白菜萝卜苦咸菜,都好,一切都好。
他双目低垂,脸容肃穆,过去那个生活讲究精致、翩翩不羁的公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苦行僧。房中只有一张板床。外出云游,也是一席一被一伞,有时自己还挑行李。洗衣缝补,他全都自己动手。每日黎明即起,冷水擦身,但凡染病,从不经意。他患病在床,有人前往问候,他说:“你不要问我病好了没有,你要问我佛念了没有。”
弘一严格持守最严谨最刻板的律宗戒律,成为恪守佛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典范。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也不吃菜心、冬笋、香菇等,因为其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很多。
1924年,弘一求见印光,被概不见客的印光拒在山门之外,他从天明等到日暮,终于见到印光,与之同修了七日。这七日深刻影响了他以后的修行生涯。弘一悉心研究已中断700余年的律宗,撰写著作,躬行实践。后半生里,他不辞劳苦云游各地,四处弘扬律宗。
每前往讲律,行前弘一都约法三章:不为人师,不开欢迎会,不登报吹名。为防人接船,有时他还特地临时改搭他船。除讲律外,他闭门谢客,市长等高官都难以请到他。晚年弘一在福建讲经,忽然接到一少年来信,指责他忙于交际应酬。弘一反省自己,深感惭愧,当即回信表示:“即当遵命闭门精修,摒弃一切。”
1937年底,厦门轰炸不断,弘一集众演讲,尽力助众生渡劫。他弘法闽南,时值厦门陷落,好友劝他去内地避险。他作偈曰:
亭亭菊一支,
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
殉道应流血。
非佛书不书 非佛语不语
出家之后,弘一发誓:非佛书不书,非佛语不语。他认为“耽于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毅然割断自己曾醉心的话剧、油画、西洋音乐等艺术。原本他诸艺俱废,后来还是保留了书法,因为可以“写佛语结缘利生”。弘一最常写的就是“以戒为师”,也常写:“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弘一的书法,敛神藏锋,大巧若拙,已经是一种心灵的迹化了。他下笔一丝不苟,不矜才使气,不激不厉。刘质平回忆说,弘一写字书极慢,五尺整幅要写两个小时方成。
在谈写字方法的演讲中,弘一曾对僧人说:“倘然只能写几个好字,若不专心学佛法,虽然人家赞美他字写得怎样的好,那不过是‘人以字传’而已!我觉得,出家人字虽然写得不好,若是苛民有道德,那么他的字是很珍贵的,结果都是能够‘字以人传’;如果对于佛法没有研究,而是没有道德,纵能写得很好的字,这种人在佛教中是无足轻重的了……”
他自认罪孽深重,非酷戒不足以灭障
李叔同被称作所谓“新文化运动先驱”,但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这位积极探索西方文化的激昂之士,绕了一大圈,却返回了中国传统,而且走得更深更远。
他一生富贵,漫天才情,内心却有着无处为安的苦闷,这是执于现实的人很难理解的。“五四”以后,受实证科学主义的影响,中国人渐渐转向无神论,当然也就更不能理解李叔同的出家之举了。
当人们还在感叹李叔同绝伦的才华时,他对自己年轻时代的诗歌及荒唐的生活,全部做了彻底的否定。1923年,西泠印社印了一本他的《漱筒诗集》,被弘一斥之为“多涉绮语,格调也卑,无足观也”。绮语,指轻浮无礼、不正经、令人邪思之言;1929年,开明书店请弘一写字模,开始他应允了,后又反悔,反悔的重要原因是:有些字,出家人书写甚不合宜,如刀部中,残酷凶恶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尸部中更有极秽之字……
弘一不断省察自己既往的“放浪无赖”,他曾对丰子恺说,自己出家之前,一味地书呆子气,人情世故什么的一点儿都不懂。在《最后之忏悔》中,他写道:“我从孩提起就一直造恶,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禽兽无甚区别……”
60岁的时候,弘一用一句“不堪回首”,概括自己从幼年以后的种种经历,自认罪孽深重,非酷戒不足以灭障。
在那个普遍排斥传统、排斥宗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弘一宣说:佛法非迷信,佛法非宗教,佛法非哲学,佛法非违背科学。他出家不是因为厌世,也不为避世,实在是因为参透了人生。既然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荣华富贵、旷世之名声,或者子孙家业,更是身外之物。世间学术、绘画音乐等文艺,也不过是暂时的虚幻美景,而返本归真、追究终极真理,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出家后,李叔同那因无常世事而躁动的心,终归于安宁。
“这个世界,我总要来。 ”
1942年春,弘一前往灵瑞山讲经, 不久住在温陵养老院,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大众讲经 , 并向院中老人讲说净土法要 。黄历二十三日,弘一示现些微疾病,但拒绝医药、探视,只是专一念佛。
二十七日,弘一绝食,只饮水。二十八日,他写好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九月一日下午,弘一在一张纸上写下“悲欣交集”,交给妙莲法师,并嘱咐: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他还特别叮嘱,当他呼吸停止时,要待热度散尽,再送去火化,身体停龛时,要用四只小碗填龛四脚,再盛满水,防止蚂蚁爬上来,这样在焚化时,可以避免损伤蚂蚁。他自认自己福气不够,说火化时,“不必穿好衣服,只穿旧短裤,以遮下根而已。”
说完,弘一默念佛号不辍。临终前,弘一法师还说了这样话:“这个世界,我总要来。”“释迦牟尼佛与我们这个世界有不尽的因缘,我们与未来的世界亦然。”
四日戌时(晚上7点至9点),弘一右胁而卧,安详圆寂,终年63岁。这天是公元1942年10月13日。
第二天一早,夏丏尊收到了弘一的一封信:
丏尊居士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迁化(日期是嘱人后填写)。曾赋二偈,附录于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谨达,不宣。音启。
“悲欣交集”通常的解释是,一面欣喜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愍众生的苦恼。
出家28年,弘一法师最后的遗物,是一件百衲衣、少量衣被和一把雨伞。百衲衣上的二百多个补丁,都是他亲手缝补的。
弘一法师圆寂后七天,尊其遗嘱:“龛用养老院的,送承天寺焚化。”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块。
弘一法师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世祖,与印光、太虚、虚云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
参考资料:
《李叔同全集》
夏丏尊《生活的艺术》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姜丹书《弘一大师咏怀录》
欧七斤、盛懿《出旧入新: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对李叔同的影响》
陈海量、姜丹书等《弘一大师永思集》
林子青《弘一法师年谱》
路勇,男,河北邯郸人,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著名音乐人、制作人、录音师。曾为众多著名歌手创作过歌曲,担纲过阿木,周艳泓,金明 ,杨梓,蓝雨,马希尔,x-tie,王二妮 等著名歌手、音乐人的制作人。有过三年军旅生活经历,曾创作过《乌拉斯台》军歌专辑,个人演唱歌曲《哨卡之夜 [1] 》登上中央电视台CCTV-3“中国音乐电视”。
代表作品要嫁就嫁灰太狼
愿做菩萨那朵莲
我的故乡久违了
没有你陪伴我真的好孤单
目录
1 演艺经历
2 为他人创作音乐作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路勇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河北 邯郸毕业院校北京现代音乐学院职 业音乐人、制作人、录音师代表作品《要嫁就嫁灰太狼》《愿做菩萨那朵莲》《我的故乡久违了》《没有你陪伴我真的好孤单》等主要成就登上中央电视台CCTV-3“中国音乐电视”职 务制作人
演艺经历
编辑
2005年在广东大圣先之唱片做制作人。
2007年在北京东四环创办小岛录音室,曾为众多著名歌手创作过歌曲,担纲过阿木,周艳泓,金明 ,杨梓,蓝雨,马希尔,x-tie,王二妮 等著名歌手、音乐人的制作人。
2011年参与创办北京圣螺文化传媒(磁力唱片)。
为他人创作音乐作品
编辑
周艳泓《要嫁就嫁灰太狼 [2] 》《相思妹妹》《其实我的心没走》等。
合作艺人(6张)
蔡国庆《微笑的中国》
冷漠《放手的幸福》《鼓足勇气》《没有你陪伴真的好孤单 [3] 》
徐千雅《海洋之约》
冯晓泉、曾格格《不倒翁》
王二妮《口弦弦》(星光大道 “无冕之王”)
刘冲《就要爱到底》
贺一航《我心爱的姑娘做了别人的新娘》
胡杨林《她的空房间》
庄心妍《带着梦想去旅行》
黑龙《漂二代》
阿木《爱你》《丢了》《i love you》
大哲《不靠谱》
张羽《卧龙》(08年星光大道 年度 总冠军)
赵小兵《大龄青年的爱情》
路勇演出(7张)
东来东往《我愿为你戒烟》
王慧强《做个快乐的美猴王》 [4] 《我的故乡久违了》 [5]
晨熙《男人不是神》《情人靠不住》《爱已降温》
梦然《没有你陪伴真的好孤单》
央金兰泽《山谷里的丁香花》
宿雨涵《唱花儿的花儿》《海王子》
乌兰托娅《燃烧我的爱》
阳斌《忆华年》 [6]
涂紫凝《跌倒醒》《冬日海岸》《向月》《无法遗忘的人》
马旭成《不可能让你离开》《他们的生活比蜜甜》
王袁《遗忘》《可乐》《下一步》
音乐人路勇
李航《海洋人》《抗风桐》
楼天一《幼儿园是我家》马希尔《草原美》
可晴《一吻赏英雄》
沈丽君《水晶鞋》
琳琳《清风随月》《因为有爱》 [1]
陈瑞《风干的玫瑰》 [7] 《长长的路 慢慢地走》
冷漠&杨小曼《我们结婚了》
小时候看电视都说把谁谁逐出族去,从家谱除名,就觉得家谱是个极其高大上,有很高权威的东西,我就问过家人我们家是不是有家谱,遗憾的是没有,我甚至连自己的辈分都不知道。现在,能知道自己辈分,还按辈分取名字的少之又少了。也许在农村还能找到有家谱的,按辈分起名的家族。
家谱的流失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古代的时候战乱频繁,人们饱受战火侵蚀,很多的人死于战乱,侥幸活下来的,也多是孑然一身,自己上路,还怎能保住家族宗祠里的家谱。并且可能全族都死完,只剩寥寥几人,家谱对那些不知能不能活过今日的人来说,也就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自然灾害对人的影响都是最大的,人类最大的天敌就是自然灾害。只不过在过去,水灾旱灾就能让全村人选择离开生长的土地,逃荒到新的地方。
我们家就是在太爷爷辈逃荒来到现在生活的地方的,那时候真正的老家发生旱灾,颗粒无收,再在家乡呆下去只能是全家老小饿死的命运。太爷爷毅然决定带着家人迁徙,路上还是有人去世,命大的,来到了现在的土地,开启了新的生活。这样的情况下,就与本来的家族失了联系,再过一代两代,完全找不到自己的辈分,也寻不回自己的根。
还有就是现在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曾经落叶归根,家族思想越来越淡。现在来说时隔三辈就出了亲了,有些人知道是亲人,但还不如朋友亲,从小没长在一起,见了面也都不认得。我表姐表哥的孩子,见了我都肯定是认不得的,等我有了孩子肯定也是认不得他们的孩子,也认不得他们。因为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发展,爷爷奶奶都不在了,也没有相聚的理由。
每个寺院流派的字辈都不一样,是各自的祖师定的,不是那个宗的人,是难弄清楚的。另一个是法号,也叫字号,比较随意取的,也是对外公开用的。出家人还可以自己取,就更随意了。
佛教中的字是弄不清的,每个流派每个寺院多少都不一样,而且大部分汉字都可以当作佛教的字,比如沩仰宗僧谱: 慧维妙真恒,心空悟上乘。续宗宏法远,万古耀莲灯。曹洞宗僧谱: 广崇妙善,宏胜禧昌。继祖续宗,慧正维方。圆明净智,德行福祥;澄清觉海,了悟真常。
法名与法号概念并不相同,法名是出家为僧或皈依佛教时,师父所赐与的名字,名字的前一个字是有传承的,叫做”字派源流”,名字的后一个字随机而起。法号也是由师父起的,是由法名派生的,但无字派源流的传承,通常僧人有法名、法号,居士只有法名,无法号。
关于全真不用出家的原因,有很多说法和解释。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全真派是道教的一个分支,不同于佛教和儒家,因此出家制度并不是必须的。
2 全真派注重内修,认为通过修行和修炼,可以达到超脱生死的目的,而不需要出家。
3 全真道家认为,修炼内丹是一种更高级的修行方法,可以通过内丹修炼达到更高的境界和修为,而出家并不是内丹修炼的必须条件。
4 全真派的传承是家传,即由一个家族内部传授给后代,而不是通过出家入道的方式得到传承。
5 全真派也有出家的传统,但是并不要求所有的门徒都必须出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修行的方式。
总之,全真不用出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宗教信仰、修行方式、传承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全真派不注重道家的修行方法和价值观,相反,全真派一直强调内修和内丹修炼,追求身心合一和超脱生死的境界。
阿弥陀佛,拙见仅供参考
佛学院是一种束缚,知识的束缚。开悟,是破掉第六意识。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观念。而现在许多佛学院,开设了许多课程,这是世间之法,一般法师就读佛学院是为了取得文凭,方便以后寺庙的管理。当然,有些法师因为众生无边,所以学习无量法门。修行,首先就是放下起心动念,开悟后才起真修,去除妄心而用真心。
直接出家修行也可以,一般需要父母的同意,父母不同意是允许的,当然,现在不同意并不代表以后,所以父母的同意书也是可以省略的。只是在五明佛学院,不需要,不过要在出家后忏悔七日,如果父母不找上来,就能出家。不过五明佛学院是自费的。
一般而言佛学院是对外招生的,一般是招收出家众,很少的是居士。如果法师看出你与佛有缘,其实你可以直接入学,不需要所谓的考试。当然这只是我所接触的法师和佛学院的推测吧。
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能够帮助你。
阿弥陀佛,普愿诸众生,皆共成佛道。
先斩后奏——
一心虔诚信佛的任静、付笛声最近在某佛门寺院受礼,正式依皈佛门,成为佛家居士。这个消息本人刚得到证实,先斩后奏,也未经二姐夫,二姐的允许,就擅自在此发表消息。在尊重他们的行为、行动之前提下,因为无宗教信仰的本人认为,佛学是充满了无边的智慧和无尽的温柔,净化人心灵的大学,这种智慧呈现的是大自然的客观真理,是中国人的‘心灵的工程师’和‘生活的艺术家’。他们因为喜欢而拥有,就拥有了心灵的净化和无限的快乐——
众所周知,任静、付笛声夫妻俩在平日里为人非常谦和,对我们来说,付笛声天生就长着一副"佛像",我们经常说他确实天生就带有些“佛缘”,而任静的菩萨之心也是她周围的人都为之熟知而佩服的,这种心态正如佛所说——常存善心。结合本博客一往提倡的健康,善心,真实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出发,把一切真、善、美、能净化人心灵的事物呈现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还请俩位谅解。
任静夫妇为何要归依佛门而成为佛门居士?这对夫妻长达十几年,每年大年初一凌晨一两点都要前往京郊的一个寺院去排队进第一把香火,今年也不例外,我们十几人在刘晓庆家过年,当过了十二点的新年钟声,他们就和往年一样早早起程赶往寺院了,每年那个寺院的第一把香火就是这对知心爱人所上的,如此虔诚的为佛心,归依成为居士,看来确实也不为奇了。况且要成为一个佛门教徒,首先要皈依三宝,佛,法,僧,当然这个时候五戒你觉得还不能受你可以暂时不受, 等当你认为可以受戒滴时候再受,成为一名居士做起,一般在每月第4个星期滴星期6有皈依师傅进行皈依 皈依三宝是进入佛门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别的层次而定,归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归依三宝为根本。
闲谈中常听姐夫付笛声说,受归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归依时,不仅口中念著,身体拜著,心里还得想著.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归戒体,戒体须由先已受了归戒的人,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由此可知,求受三归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而在正宗佛家看来,如果不受归依,便想成为一个正信的居士,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学佛法,而不礼僧宝,他根本先就违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宝不能分家,强予三宝分家,他便破坏了佛法,一个违背佛法而又破坏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学佛的善果,那是永远不会有的事。于是,虔诚的知心爱人夫妇选择了这条佛教徒必经之路……
人的幸福感不仅是来自获得,更来自于给予,有爱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持着、勇敢、热忱、信念是通往幸福彼岸的诺亚方舟,幸福来自于对愿景的追求……
对我们这些最崇尚自然科学的人们来说,他们的行为也只是一种人生选择方式,一种对幸福人生的理解方式,正如他们的儿子付豪所说,我尊重我父母的选择……
出家和皈依佛门的区别:
出家之人一般称之为修道者、师傅就可以了。对于出家不出门的佛门弟子,一般称之为居士,而所谓的居士不受佛门任何戒律规范,只要虔诚,遵循佛之善心即可。如,象我们比较熟悉的苏东坡、南北朝的梁武帝,他们都是出家不出门的居士。在潮州开元寺的名册上,笔者发现有几千名注册的居士。比较有名的要算李嘉诚、谢慧如居士。 (来源:中国明星羽毛球队的博客)
出家的解释
本文2023-10-04 12:37: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