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5收藏

范仲淹 简介,第1张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简介,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再进前所陈十事》,要求在原有法度的范围内,作一些改革,因遭到反对,主持「庆历新政」,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皇祐四年,徙知颖州,卒于途中,年六十四。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富弼为撰墓志铭(《范文正公集褒贤集》),欧阳修为撰神道碑(《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二卷,《尺牍》三卷。《彊村丛书》收《范文正公诗馀》一卷,《全宋词》据《中吴纪闻》卷五补辑一首。魏泰《东轩笔录》谓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今只存「衡阳雁去」一首。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他重视文章的风化作用,提倡复古。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抒写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文中杂以骈句,语言参差和谐,立意高远,写景壮丽,为历代广为传诵。

同时擅长词赋,流传下来的词只有6首,但意境开阔,沉郁苍凉,突破了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为豪放词派的先声。 范仲淹相关资料范仲淹纪念建筑纪念馆范仲淹纪念馆坐落在景色秀丽的苏州天平山风景区内。天平山为江南名山,景色雄丽,历史上属范氏祖茔,以“奇石、红枫、清泉”三绝而闻名于世,为苏…详情范仲淹生平早年生活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历10月1日),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在百日后随家人去吴县(今苏州市)。 父…详情范仲淹评价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可是早在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评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范仲淹简介,以为党助,甚坏风俗”…详情范仲淹成就荣誉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现编入初中鲁教版及人教版语文八下教材第六单元、苏教版语文九上教材和沪教版语文九上教材),其中“先天下之…详情范仲淹轶事典故第一件范仲淹担任邠州地方官时,有一天闲暇无事,带同僚属下登上高楼,设置酒宴,还没有举杯饮酒,就看到有几个披麻戴孝的人在营造下葬的器具,却没有十…详情范仲淹识人之能范仲淹特别善于识人,当狄青还是个下级军官时,范仲淹就对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从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武…详情

范仲淹作为北宋庆历名臣,着实担得上千古清官典范的美誉,这不仅仅是因为他那篇千古美文《岳阳楼记》,更是因为他在朝为官期间,真正像他说的那样,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忧民之举,直见于他在地方上亲率群众抵御海潮、修筑海堤的善举。

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范仲淹被调任为盐仓监官,奉命前往泰州海陵(今江苏东台)。期间,他除了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外,还多次深入基层考察,了解当地情况。

他发现,当地的防护海堤多年失修,已经失去了屏障的保护作用,汹涌的海浪时常会侵扰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此等隐患不除,日后定会酿成大祸。

为此,范仲淹向上级请示,希望能在泰、通、楚、海四州之间新建海堤,一为防海护民,二为疏通堰塞。上级部门经过讨论,在征得朝廷许可后,征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权督办建堤事宜,那一年范仲淹35岁。

那时候科技并不发达,人力难与海斗,因此修堤之事难免遇到诸多困难。期间,曾发生过一次大型海潮,导致百来名工人丧生。古人一向迷信,但凡闹出人命,总喜欢将责任推脱在老天爷的身上。此事之后,不少人,甚至包括一些官员都在私底下说,修堤之事有碍天意,不宜继续下去。

范仲淹作为“包工头”,自然不能无视这种传闻。不过,他也知道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堵不得,需要疏通。因此,范仲淹干脆也不去堵这些闲话,直接光着膀子站到修堤最前线,任凭风吹浪打,他自岿然不动。

包工头好歹是有功名的父母官儿,连他这样的大人都这么不怕死,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还有什么怕的!走,干活去,跟着范大人搏浪修堤,让老天爷瞅瞅咱兴华人的能耐和胆量。

范仲淹就是这样以带头和鼓动的方式,率领数万民工将防护海堤给修了起来。此堤一成,对于兴华人民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为此,淳朴的百姓用修堤剩下的石材为范仲淹建了一座祠堂,同时,又在私底下将海堤命名为范公堤,以此来纪念和感谢范仲淹的利民举措。

不得不说,在地方上当官,若是真能干好一两件利民惠民的好事儿,淳朴的百姓确实会以他们淳朴的方式表达感谢,而这种方式,甚至比历代史官的朱砂笔还更有用,因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镌刻在百姓心中、世世代代传诵给子孙的美名!

而其忧君之举,则见于他不顾个人荣誉存亡,呕心沥血为大宋革新除弊的庆历新政上。

庆历三年间(公元1043年),急待稳定政局的仁宗皇帝,将西线的三名统帅——夏竦、韩琦和范仲淹,一同调回京师,分别任命为最高军事机关的正副长官——枢密使、枢密副使。后又扩大言官编制,亲自任命下四名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后来号称“四谏”。

“四谏”官一声奏言,撤掉了略无军功的夏竦,以杜衍和富弼为军事长官。“四谏”官又一声奏言,彻底罢免了吕夷简的军政大权。“四谏”们第三声奏论,则驱逐了副宰相王举正,以范仲淹取而代之。

庆历三年九月,仁宗连日催促范仲淹等人,拿出措施,改变局面。范仲淹、富弼和韩琦,连夜起草改革方案。特别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长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七修武备,八推恩信,九重命令,十减徭役。

《条陈十事》写成后,立即呈送给宋仁宗。宋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员商量,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虽然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最终因权贵的阻挠而以失败告终,但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国为民的抱负,却如他的那篇千古美文《岳阳楼记》一般,永远留存在世间,永远激励着后人。

观其勤恳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1、范仲淹编定中原地区范氏字辈:仲纯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彦友善。

2、范仲淹编定苏州地区范氏字辈:仲纯正直公之家帮国庭天元从汝启惟允。

3、范仲淹后裔一支字辈:仲淹纯佑节亘三万二郎滋文生伯十大四均甫良。

4、山东青岛范氏字辈:“德学业佳”。

5、山东济南范氏字辈:“本立而道生振殿文学尚”。

历史背景: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

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满族范佳氏,满语拼音为Fan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清朝中叶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汉姓为范氏。

首先,敢于直面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经济措施。其次,重视兴修水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第三,保供给扩内需兴基建,成功度过经济危机。

北宋财政一直受“两积三冗”影响,即:积贫积弱,冗官冗员冗费。范仲淹针对这一现状,提倡节俭,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实际操作的经济治国方略。范仲淹出任泰州时,征调民众4万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1021年)至天圣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横跨通、泰、楚三州,全长约200华里,不仅当时人民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了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命名

1,范仲淹编定中原地区范氏字辈:“仲纯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彦友善可弥安君章微显用循迪广钦崇存本宜充厚时遵道晋隆同享祖贵荣传谱苏河通珍珠全地理古松万代青”。

2,范仲淹编定苏州地区范氏字辈:“仲纯正直公之家帮国庭天元从汝启惟允必能兴仪德宏烈学端承敬懋芳秉中延孝立引谷裕名扬同福祖有功宣林苏居丰金玉贯九州幽兰好其青”。

3,范仲淹后裔一支字辈:“仲淹纯佑节亘三万二郎滋文生伯十大四均甫良文显子清素文政处士彰监公传伯王立云廷裕后昌十九世祖讳子孙念勿忘昌元振绍显万世继荣光积德存心远中和位育长师为九州宝善宜正家常济美经多本延龄福祚康千代河海洋”。

4,辽宁省海城市范氏字辈:沈阳:十三世忠宣房范岳(详见江西支)谪戌沈阳,岳四传至范鏓,生子范沉,孙 范楠,范楠生范文程。所定20字号:承时鸿建树、正一茂先传、垂世思广(光)大、维基在北(本)、原(源)。

5,四川巴中双流范氏字辈:森法高富庭,子文世明国,如希好朝良,后代永兴龙,宗清四云华,为先得大大圣。

6,山东青岛范氏字辈:“德学业佳”。

7,山东济南范氏字辈:“本立而道生振殿文学尚”。

8,山东德州范氏字辈:“双连富大兴振英万宝同”。

9,山东潍坊范氏字辈:“希(士)文洪(世)兆会怀之作”。

10,山东日照范氏字辈:“锡庆崇伟奉开成世颜龙”。

-范姓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祖籍邠州。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范仲淹介绍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及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诗歌存世305首,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

范仲淹 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