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家谱的郡望堂号
黄姓的群望有江夏、会稽、零陵、巴东、西郡、江陵、洛阳、晋安、濮阳、东阳、松阳、南安12个,尤以江夏最为著名。
江夏郡:汉高祖置郡此支黄氏为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
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治所在鱼复(今四川省奉节东)。
洛阳郡:即今洛阳,为江夏分支。
晋安郡:治所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东街南侧黄巷)。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省)。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
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陇西渭水东岸)。
西郡:为酒泉黄衍之后。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
江陵郡:在今湖北省荆州。
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黄姓的堂号很多,主要有三忠、山谷、宽和、江夏、崇荣、永享、祖公等。
1、三忠堂,三忠旷邝氏标铜五族谱诊玑谱叙(通序) 余盖观于旧谱,俯而深维,作而曰:美哉,彬彬乎多矣。夫谱以明世也。百世之上可以老,老焉。百世之下可以幼,幼焉。一世之中可以长,长焉。长长可以观弟矣,幼幼可以观慈矣,老老可以观孝矣,三美备矣,不亦镁乎哉。三忠旷邝门户甲他族。其先河难邓州白水,以武功封侯位,失守边关,二子易姓逃名,旷为左房,邝为右房,二世谪判吉州,遂居敖城。十世有容,徙居高州。自十一世以下,子姓甚繁,名著三忠,迹存九女。如安福之仓州,东山峡水朱村,彭方卢龄之敖城、社背、故江,永新之辛田、上乡、吉水中村、永丰上市、泰和下村,远则江省之有进贤。湖广之有临武、宜章、衡山、攸县,广东之有南海、连州、大宁,派为递迁,代有闻人,先后相望,如忠烈之贞,勋业之隆,懿德之盛,文章之著,炳耀古今,骎骎乎多士之显矣,其源远,其流长,统而观之一本也,散而观之一气也。自一世而十一而百世,一气也,敢不敬乎。自一而昆弟,而从昆弟若肺腑然,一身也,敢不爱乎。是故其敬也,必有庚黔娄之孝焉,王详之恭焉,王伟元之思焉,万石君之醇焉。其爱也,必有朱守昌之思亲焉,缪容之笃睦,杨播、薛包之义让焉,斯之谓睦族之实,非徙托言空已也。书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言睦必自明德始,修身齐家之化,毋以吾言为迂夫,是命铜千斤铭,以垂不磨云。 万历十一年,葵未仲冬望 廷试第一甲进士、第一翰林内史,鸣宇朱国祚撰2、 山谷堂,黄山谷即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治平三年(1066)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擅长诗歌,为江西诗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在今江西宜春袁州大部分,黄姓属于山谷堂:3、江夏堂:典出东汉安陆人黄香,九岁丧母,对父极孝,夏天扇枕席,冬天暖被窝。博学经典,善写文章,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魏郡太守。4、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朱之锡去世讣闻于朝,一时中外僚友,无不嗟悼。噩耗传来,两河百姓皆悲号陨涕,其济州士庶,或巷哭不已,或匍匐聚哭于堂,如是者累月,实为近代稀有。济宁州知州廖有恒在陈情朱之锡的事迹时说:
(朱之锡)坐镇任城,南北驰驱。万艘允许之力,军民调剂,群黎享安楫之利。新河开而漕并欢呼,纤夫苏而役工敛福。条议损益,已无病于民生。节省帑金,更有裨于国计。殚心劝赈,生活者亿人。尽瘁鞠躬,痛遭仙逝。合州人民罢市辍相,扶老携幼,匍匐恸哭,若失考妣,至今言及,无不泪下。
朱之锡生前河署驻地兖州百姓陈情说:
前任总河朱部院大老爷忠孝性成,廉明夙著。自从抵任,经营河务,千里安澜。徭役均平,公私利赖,其功德及于他省者,未遑概举。即如本州兵差络绎,最苦者无如纤夫。俯念民艰调剂得宜,以苏民困者,此其一。济当孔道,南北应付,无船更替,议贴食米以绝差扰者,此其二。凡驻州养马各差,设法安插,闾阎安堵,以恤居民者,此其三。岁荒民流,亟议赈恤,招徕存活亿万生灵,以拯残黎者,此其四。朱明量首告胡守法一案,肆害株连,诣神公鞠,昭雪无辜,以安良善者,此其五。至于夫沾实惠,市受平价,农安耕稼,境绝萑苻,善政流风,斑斑具在。
宛陵后学施闰章是朱之锡在京师翰林院时知交,时任山东督学。痛哭流涕地说:“呜呼,公视河十年,数千里安澜,无甚昏垫,其功当在史册。古文河淮要害,几溃决者四五,而未雨绸缪治之,卒无患然。其精力亦已消之矣。”
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疏言:
之锡治河十载,绸缪旱溢,则尽瘁昕宵;疏浚堤渠,则驰驱南北。受事之初,河库贮银十余万;频年撙节,现令贮库四十六万有奇。核其官守,可谓公忠。及至积劳撄疾,以河事孔亟,不敢请告。北往临清,南至邳、宿,夙病日增,遂以不起。年止四十有四,未有子嗣。吁请思恤,赐祭葬。
康熙皇帝鉴于众大臣的朝奏悼念,以国典从优,谕赐祭葬。朝议大夫李之芳在给朱之锡三月二十二日安葬时的墓志铭上写道:
公感两朝恩宠,经营河上,什一在署,什九在外,兼以雨勿若,非旱忧浅,即潦忧冲。每当各工并急,则南北交驰,寝食俱废。值盛暑,介马暴烈日中。隆冬严寒,触冒霜雪。诚所谓营不乘,暑不盖,骎骎有古大臣风。……是时经纪后事,家无余财。其历年所节河帑裕,公在日不欲以分羡邀功,至是督抚会疏陈功勤事状,具言岁修额银为朝廷节省多至四十六万有奇。即此一端,可以概其官守,此真公忠体国鞠躬尽瘁者也。事下部议。呜呼!公立身许国之诚,自此可以大白于后世矣。
意思是:朱之锡感于两朝皇上对他的信任和重用,在任总督河道一职时,十天有九天是在工地上,只有一天在衙门中理事,风雨无阻。没有发生旱情即想到漕运搁浅,刚下雨就想到洪灾。每当几个工地告急,则南来北往,奔波于其间,废寝忘食。在炎热的夏天,催马在烈日中暴晒。在寒冷的冬天,顶霜冒雪,他从不躲在营帐中避寒,他不撑着伞儿遮阳。其成就超越古人,有大禹遗风……他虽掌握总河经济大权,但家里没有多余的财富。历年所节约的治河资金,他也不以朝廷规定的“余羡”而占为己有。于是各督抚联合上疏陈述其勤政功绩时,都称他已为朝廷节省开支多达46万两有余。仅此一事,就足以证明他尽忠职守,忧国忧民,鞠躬尽瘁啊!朱之锡以身许国的忠诚,值得天下人传颂于后代。
朱之锡从中进士到殉职整整20年。历顺治、康熙二帝。他以河务为政事,精忠报国,终成一代名臣而声名远播。
朱之锡生前的治河功德深入人心,连历朝的大臣也纷纷为他请功。康熙十年(1671)二月初一,时朱之锡已去世五年。总督河道、提督军务、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罗宪巡查到兖州府济宁州南关外的报功祠时,在崇祀录中没有发现朱之锡陈列其内,即批示到山东提学道和济宁州知州廖有恒处,查议速报。罗宪总河根据济宁州详细地申报朱之锡的业绩,以“前部院朱,政绩昭著,尽瘁河干。今据士民呈祠,爱戴不忘,尤征公论。允宜置入祠,以慰舆情”之由上书康熙,请恩准朱之锡以“资政大夫、总督河道、提督军务、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公”入祀济宁州的报功祠中。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南下巡视河工,看到河运畅通,百姓安居乐业。念及先臣治河有功,恩准大学土、总督河道阿桂等人的奏请,追封朱之锡为“助顺永宁侯”。乾隆为表彰他为清王朝初期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又为各地的春秋祭祠,先后授以佑安、显应、绥靖、昭感、孚惠、护国、灵庇、翊化、昭显等封号。
朱之锡的墓志铭上,石刻着这样两则故事。第一则是说他在受封之日,梦见宋代名臣胡公,亲自前来恭贺。朱之锡大喜过望。一梦醒来,除了惊奇更平添了一份为国图报之心。第二则故事则说朱之锡在归省途中,渡船夜泊黄河时,梦见一金龙神送给朱之锡一个鳞纹灿灿的大鲤鱼。并对朱之锡说:“善善好了,异时当期相见。”然后,金龙神很有礼貌地辞别而去。说来也是奇遇,当夜跟随朱之锡之船随行的曹孝廉、文烩也梦见有成千上万虾兵鳖将,托举着朱之锡的大船,一帆风顺地渡过黄河。朝政大夫李之芳撰写并镌刻在朱之锡墓志铭上的这二则十分离奇又有趣的故事,从另一侧面,颂扬了朱之锡治河的惠政。
会稽后学姜希辙,为朱之锡的《河防疏略》作序说:“民生并用云材,而操大利大害之权者,莫如水。古帝云:平地成天,以治水为首务。……公之勋绩,昭昭在天壤间。”朱之锡逝世后,被西河百姓敬奉为“河神”,称为“朱大王”。两河百姓纷纷沿河立庙祭祀,常年香火不绝。各儒学宦词也相继为朱之锡雕塑,称其为一代治河功臣。
义乌陇头朱山头下村,朱之锡祖造的三间泥墙瓦房,如今已荡然无存了。遗址处绿意点点,仿佛在向后人述说着逝去的史实故事。朱之锡的真容像及“助顺永宁候”牌匾,以及现义乌市人民医院附近的梅麓公祠,均在“文革”中被毁。原址在金华中心医院东部的“大王庙”是清皇朝特为梅麓公朱之锡营建的,以令后人子弟追念先贤之伟绩。如今也已年久倾颓。
朱之锡的墓址在离陇头朱村十多里地的金华方村南面,他父母的合葬墓则在倍磊金山村。均已遗迹无存,面目全非,仅剩几个高大的石人、石马、石羊了。最近,赤岸镇赤岸村发现了一块有门板大小的牌匾。木匾上用金粉写着“越国世家”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左下角的落款依旧清晰可见——詹土府詹事学士朱之锡,是距今300余年的珍贵文物。
朱之锡一生为官,两袖清风,他为治理河道,造福黎民百姓,不惜舍身报国,鞠躬尽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主要
参考资料:
《清史稿》,赵尔巽撰,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通史》第十卷,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
《寒香馆河防疏略》,清康熙戊申年原刻本
《黄河志·人文志·治黄人物》,黄河人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嘉庆)义乌县志》
《义鸟梅陇朱氏家谱》,民国戊子年修
家谱所以传此系也,冯氏老祖始于山西洪洞县,明洪武年间,天成公迁于河南省怀庆府修武县西五十里之遥,有名塔一座,乃筑室于兹,名其村曰塔底冯。无几,吾祖观其地不足以兴,又于塔西里半之遥造甲店之后,王家庄以前,相其地势,较胜于彼,急移于此,更村名店后(现属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乡)。自此而后,子孙渐盛,其中游泮弹冠者代不乏人。维时即有家谱存焉。奈世远年湮,又遭流寇之乱,失其传者已久。皇清康熙八年春,我从堂高祖讳必荣字向之,悯于子孙繁衍,支派不明,何以传后,因而访于乡老,详为考檄,遂复有家谱之籍。迄今得以溯吾宗之源始,考世系之支流者,皆吾从堂高祖之力也。至康熙四十三年春,我堂曾叔祖讳铣字金先,即从堂高叔祖之三子复为之续,且有序焉。以上即原序而修饰之。厥后乾隆初年,我堂大叔祖邑庠生讳鹏程,因老谱纸隘将湮,与乃四弟邑庠生讳鹏云字从龙,我父讳自新字陶辉,复为订谱辑续,迄今已五十余年,其间虽亦间有增续,然而支派繁杂,头绪错乱,所有失落未续者甚多,且后来所订之谱,又复败坏将湮。藜久欲增修辑续,奈浮沉世故,苦无其暇,有志焉而未逮。嘉庆四年春元旦之夕,族叔德一字尊三与族侄殿鳌,至愚书斋,共议及续家谱之事。藜即欣然从命。又纠合族兄六才,耀祖、纶秀等分支书写,共襄厥事。藜因为之去其杂乱,各照支派,拟以凡例,缵续成帙,上继祖先,下传后代,谱成之日,乃因堂曾叔祖之序而为之续,以弁其首云。 时 嘉庆四年岁次乙末仲春月上浣之吉惺斋藜照乙青氏书于百忍书舍。
黄姓家谱的郡望堂号
本文2023-10-04 11:52: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