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魏忠贤是哪个朝代的人物?,第1张

魏忠贤(别名:李进忠,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明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明朝末期宦官,被封为“九千岁”。

他在万历时入宫为宦官,熹宗即位,升为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后掌管东厂,排斥异己,广结党羽,专断国政。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魏忠贤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明朝后期宦官势力成为了整个朝廷最庞大的势力,魏忠贤就是宦官势力的代表人物。魏忠贤鼎盛时期可以只手整天,掌握着朝中大臣的生杀大权,很多人也都死在了魏忠贤的手里。在朝中魏忠贤掌握着政治力量,在朝廷之外还掌握着军事力量,君主也不过是他手里的一个傀儡。崇祯能够上位也是自己在魏忠贤面前装怂,才能顺利的登上君主的宝座。但是崇祯登基之后就撕下了伪装的面具,开始一步一步的实施扳倒魏忠贤的计划,逐步掌握明朝的大权。

崇祯的第一步就是罢免了兵部尚书崔呈秀。崔呈秀是魏忠贤利益集团的核心人物,他手里掌握着明朝的军权,是魏忠贤的左膀右臂,朝中的大臣也知道了崇祯的心思,朝中的很多中立派开始倒向崇祯,崇祯在政治上占有了有利的优势。

崇祯又派人搜集了魏忠贤这些年的犯罪证据,钱贡生上疏魏忠贤的"十大罪状"。这里面的罪状每一条都够魏忠贤死上好几百次了,魏忠贤也没有什么反驳的余地,选择称病辞职来躲避,希望能在这个时候避避风头,过去了这阵才出来活动。

崇祯抓住了这个机会,继续向魏忠贤发动进攻。派魏忠贤前去白虎殿为天启皇帝守灵,魏忠贤也明白崇祯的意思了,就是想把魏忠贤连根拔起。魏忠贤已经失去了先机,只能继续退守,魏忠贤见此更是直接上疏将爵位辞去,崇祯趁势削除了魏忠贤很多的职位,在朝中也开始清理魏忠贤的党羽,到了这里魏忠贤已经没有什么权势了,崇祯将魏忠贤发配到凤阳的祖陵,在路上魏忠贤就自杀了。

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宦官。进宫后,除忠义大太监王安,代替王安之位置登上大太监位置。又与皇帝的奶妈客氏勾结,客魏集团的形成,大明王朝掌握在了他的手中。他和客氏一个在内,一个在外面,互相呼应,互相支持,最终将朝政大权玩弄于手中。客氏在内,祸乱宫廷,残害忠义嫔妃,在宫内各处安插耳目。魏忠贤在外,勾结小人,排除异己,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把持朝政。

可以说,魏忠贤是古代太监们的巅峰,他被称之为“九千九百岁”,皇帝为万岁,只比皇帝少100年。想想看,皇后只能被称为“千岁”、魏忠贤为“九千九百岁”,说明他的权力可以说比皇后还要大。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看史书,古人还说过时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这就说明,当时国政大权早已经被魏忠贤牢牢控制,皇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儿了!

虽然这很夸张,毕竟,魏忠贤的权势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的宠信。当时的明熹宗朱由校,一味沉迷于木工活中,没空看清魏忠贤的真面目,国家大权实际控制在魏忠贤手上。所以,对于这个著名的九千岁,他当时有多强大,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具体的概念,这里就是举例说明。

中国古代,从某个时期开始,给活人建祠堂,并称之为生祠。一般除了真正有大善举的人,会有百姓们主动给他建生祠外。生祠最大的人群,应该就是某些地方的“父母官”,让老百姓给他立长生牌位了吧!而魏忠贤呢便可以说是有这个历史以来,生祠盖得最多的了!

当时,魏忠贤,控制着朝政大权,官员的升迁,也要看他的眼色。为了能够晋升到高位,许多官员都会贿赂魏忠贤。北京的官员还可以拜访魏忠贤,但是当地官员就不能。就只能让别人帮自己送点礼物孝敬九千岁。因此不知道从哪个官员开始,各地方官员豪绅,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

建的最多,最努力的便是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干孙子、干曾孙子、重孙子、灰孙子。各地纷纷效仿,在大明领地内,魏忠贤神社随处可见。《南中纪闻》中,还记载了天启六年,在杭州张掖门内盖建的生祠,还得了皇上亲赐的匾额,这样一来更不得了,一时间为魏忠贤建生祠竟成为了一种时尚,“竟为奢丽”。

也有记载说,光建生祠还不够,有些地方的人举行宴会时,会把魏忠贤塑像请出来。然后让他像人一样享受美酒和乐舞,塑像的腹中置放锡制的肚肠,上酒时,倒入锡肠中。等差不多后,才把塑像抬到宴会之处,主人先恭恭敬敬的上柱香,然后又请塑像小遗(小便),宴会之人就在下处接酒。

《明史》说:“内外大权,一归忠贤。”“这是事实,当时所有的奏书都不敢直呼”魏忠贤“这个名字,而是叫”厂臣“,皇帝的奖励诏书也都用最高赞颂之词。有记录吏部尚书魏广微,为了逢迎魏忠贤,起先以同姓尊他为兄,后来竟自贬辈份儿称他为叔,当时百官中奸小之人纷纭拜倒魏氏门下充当干儿。《明代杂事诗》中叹道:“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由此可见魏忠贤当时的权势,简直是气焰滔天。说他是古今中外第一大太监也不为过,和他相比,什么李莲英,什么刘瑾,全都弱爆了!

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么强大的太监是怎么死的。实际上也没有甚么新意,魏忠贤的一切都是天子给的,明熹宗是魏忠贤最大的倚仗,明熹宗去世后,崇祯继位。崇祯此人实际上是想干点实事的人,他一上台,自然会想尽设施把魏忠贤除掉。经过一些行动计划后,魏忠贤党羽都掉进了网中,魏忠贤看到大势已去,便自尽。

相信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肯定都喜欢明朝这段历史,“天下朝贡”与“远赴西洋”被后人歌颂赞扬,但是这其中也出现了严嵩 、魏忠贤等奸臣。

那么魏忠贤这些伎俩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值得一说的是在他之前,还有几个和他“志同道合”的大太监。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魏忠贤的“师傅”究竟有哪些人?

一:赵高,秦朝的大宦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为宰相的宦官,是陷害李斯的主要人物。当时秦二世沉溺于放荡,于是赵高在兴高采烈的时候把他单独挑出来,跟当时的宰相李四说,皇帝现在有空,有事可以去玩。李四急忙求见,结果可想而知。

二:唐朝的宦官仇士良,政权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他乱了几十年,比魏忠贤坏得多。他搅了中唐,最后落下阶下囚。

公元842年,在仇士良风光了几十年,终于感到大祸临头,日夜不安。可是过了两年,他才愿意归隐故里,宫里大大小小的太监都像他的子孙一样为他送行。临行前,周世良把自己在宫中表现如何的秘诀教给了太监们,那就是诱导皇帝享乐。皇帝一旦沉迷酒色,无心管理政事,自然会将权力下放给身边的红人,宦官“升官加薪”的机会很大。还强调皇帝不能读书,你看了书就知道太监们以前是怎么专权的,外面发生了什么。这虽然是仇士良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但实际上是宦官和权臣千百年来计算皇帝支配国事的方法。

相比之下,魏忠贤的招数越来越像是向两位杰出的前辈学习。如果这三个人能走到一起,一定会相遇。毕竟知音不是那么好找的。好了,你还知道历史上究竟有哪些奸臣吗?

魏忠贤是在明熹宗朱由校当政期间的。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八月二十二日,崩于乾清宫,终年23岁,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外交:

朱由校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天启四年(1624年),朱由校派游击张焘,往澳门向波加劳铸炮厂购买大炮4门,由葡炮手若翰哥里亚护送赴北京,因试炮失事,若翰哥里亚被炸身亡,葬于北京西便门青龙桥。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著名宦官,他仗着明熹宗的宠信,开始逐渐专断国政,排除异己,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从魏忠贤一生的经历来看,其实还是挺励志的,魏忠贤出生于贫苦之家,从小不识字,长大后贪恋赌博、酒色,后来实在走投无路决定自宫当太监。据说魏忠贤在太监那边有熟人,所以并没有净全身。此后魏忠贤一步步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开始了他的掌权之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魏忠贤的生平,看看他是如何咸鱼翻身的。

明朝末年时期,大太监魏忠贤的大名威震天下,他权倾朝野,专断国政,导致世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直到崇祯帝即位,魏忠贤才被除掉。

魏忠贤原本只是一个喜欢赌博,迷恋酒色的街头浪子,虽然懂得射箭与骑马,但他也只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魏忠贤喜好和那些恶少年一起赌博,结果因为有一次大输,回到家中后久久不能释怀,感到非常的苦恼,于是愤恨之下一怒自宫,还改名李进忠。

魏忠贤早在进宫之前就和宫里的太监有联系,他在魏朝的帮助下进入了宫中,终于在宫中做起了太监。也正是有门路,因此入宫之后没再受苦,所以也有人说魏忠贤当时身体并没有净完全。

魏忠贤出身市井,最懂得讨好人,他在做太监期间就通过巴结讨好而得到了上司孙暹的提拔,被分去了颇有油水的甲字库。后来在客氏的帮助下,魏忠贤又做了皇长孙母亲王才人的典膳,他也就在此后巴结上了魏朝,又在魏朝的帮助下,得到了大太监王安的提拔。

客氏虽然只是一个宫女,但是身份特殊,是皇长孙朱由校的乳母,是未来皇帝的亲近之人。客氏原本和魏朝是对食关系,但是魏朝需要服侍上司王安和皇长孙朱由校,因此冷落了客氏,而客氏也就这样和魏忠贤好上了,他二人又成为了对食关系,魏忠贤的发展在客氏的帮助下开始顺风顺水。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先驾崩,紧接着刚刚继位一个月的明光宗也驾崩,于是就由明光宗的长子朱由校继位。朱由校当年十六岁,继位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也凭借着朱由校的喜爱,他的哥哥和客氏的两个儿子都被封为了锦衣卫,他自己则被封为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

魏忠贤不识字,按要求是不符合这个职位的,但是凭靠这他和客氏以的关系,皇帝才为他破例。不久魏忠贤和魏朝争夺客氏,事情闹大惊动了皇帝,而皇帝又喜爱魏忠贤,因此把客氏许给了魏忠贤,而驱逐了魏朝。不久之后,魏忠贤又阴谋的除掉了大太监王安,自此他成为了最厉害的太监。

朱由校也是一个文盲皇帝,大字不识几个,但唯独他最爱木工,整日在后宫中研究木工技艺。皇帝对朝政不闻不问,大权全部来到了魏忠贤的手中,同时又有客氏母子以及魏忠贤哥哥魏钊的帮助,朝中已经无人敢和魏忠贤作对,但凡有谁不怕死出来反对魏忠贤,那么他的下场自然会是很惨。

万历帝后期时候,东林党势力已经发展起来,如今能和魏忠贤势力抗衡的也只有东林党。后来有东林党的人拿到了魏忠贤的把柄,上奏请辞魏忠贤,这一次真的是吓到了他。不过魏忠贤精明,先去向朱由校哭诉,自动请辞,客氏和魏忠贤的党羽又在一旁帮着说话,结果朱由校竟然被迷惑,认为魏忠贤被冤枉,不仅没有同意他请辞,还好言安慰他。

后来又有人去告魏忠贤,还申请搜查魏忠贤家,以平定公众的职责,但是都被朱由校驳回不许。在这之后,再没人敢得罪魏忠贤,凡是已经得罪的都被魏忠贤残忍杀害,一时间人人闻东厂而丧胆。

魏忠贤利用自己的权势,铲除异己,权倾一时,直至后来朱由检继位,才被除掉。

提起魏忠贤,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就是:魏忠贤贪污腐败无恶不作。

但在抄家的时候,却没从魏忠贤家里发现多少钱,魏忠贤的神秘宝藏到底去哪了?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魏忠贤到底贪了多少钱?

崇祯皇帝继位之初,有人对他说:“魏忠贤家里面堆积着金山银山,随便弄一点,咱们国家就吃喝不愁了”。

这种消息自然引起了崇祯皇帝的兴趣,他之所以迫切地想要收拾魏忠贤,主要原因当然是缺乏安全感,但谁敢说没有经济因素在内呢?毕竟在辽东进行了一场大型作战(宁锦之战)之后,此时的大明非常缺钱。

在崇祯皇帝看来,魏忠贤就是一头肥猪,杀了以后应该可以过几年好日子。或许在崇祯皇帝的设想中,从魏忠贤家中抄出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应该是毫无难度的。

这种推测完全有依据,广东税监李凤的地位远远比不上魏忠贤,但由于李凤喜欢贪污,所以在任职期间,家中的银两超过五千万,珠宝不计其数。

他贪污的白银达到五千万两的巨额,其它珍宝还不计其内。——樊树志·《万历传》

按照逻辑推论,魏忠贤的家底肯定要比李凤之流更厚实。

但东林党抄过魏忠贤的家之后,给崇祯皇帝的回报是:我们没找到大批赃款,只搜出几千两散碎银子。

崇祯皇帝一听就急了:当初是你们说魏忠贤家里有金山银山的,怎么现在又说找不到?金山银山可是很大的目标,怎么会找不到?

东林党对此的解释是:魏忠贤家里的确有金山银山,但由于您没有杀魏忠贤,所以魏忠贤离京的时候,把钱都带走了。

(魏忠贤自缢后),随从们急报知县衙门,远近为之震动,看热闹的人拥挤杂沓,四十辆的行李大多在混乱中散失,随从人员也逃亡一空。——樊树志·《万历传》

魏忠贤能否在失势之后,还带走财产和一千多随从,这一点我已经在前几天的文章中分析过了,根本不可能。

退一步说,就算魏忠贤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后来,魏忠贤自杀了,财产呢?东林党给出的答案是:丢了,而且谁都找不回来!

崇祯皇帝虽然天真,但他不是傻子,我估计幼儿园小朋友都不会相信这种鬼话,更何况是崇祯皇帝呢?

崇祯皇帝雷霆大怒:当初是你们说魏忠贤家里有金山银山,抄家的时候没发现,你们说魏忠贤带走了。现在魏忠贤已经死了,你们又说金山银山全丢了,你们以为我是傻子?再找不到魏忠贤的金山银山,魏忠贤的案子就结不了,到时候,别怪我拿你们是问!

有道是:捉贼捉赃。大家都说魏忠贤是巨贪,可搜不出证据,你们凭什么给魏忠贤定罪呢?

我们再退一步,就算是玉皇大帝派下天兵天将下凡,把魏忠贤的财产搬到天庭去了。可阉党成员那么多,总得有点收获吧?

比如说,吏部尚书周应秋就是阉党骨干之一,按照史料的记载,这位仁兄公然卖官,日均收入一万两白银,人送外号“周日万”。

崇祯朝吏部尚书周应秋,公然按官职大小,秤官索价,卖官鬻爵。他“每日勒足万金,都门有‘周日万’之号”。——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按照日均一万的算法,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万,魏忠贤执政三年多,周应秋家里的脏银应该过千万了吧?

魏忠贤是哪个皇帝的宦官

 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天启帝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明熹宗朱由校。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

 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时东林党人士吏部尚书赵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对派,于是非东林派愤而结交魏忠贤。1624年,魏忠贤遭到杨涟的弹劾,但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大肆搜捕东林党人。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时东林“纍纍相接,骈首就诛”。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四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魏忠贤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魏忠贤(别名:李进忠,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明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明朝末期宦官,被封为“九千岁”。他在万历时入宫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