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的张献忠和李自成,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一则关于张献忠的民间故事,说的是张献忠占领四川后,因为反抗者比较多,为了准确地找出这些人,所以张献忠就特别安排了探子到处打探消息,凡是涉及到对张献忠不利的消息都要收集上来,方便他打击反抗者。
某日,一个探子偷听到一对夫妇的谈话,丈夫在埋怨妻子说妇人喜欢嚼舌头,尽说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事,探子一听,和张家有关,赶紧的向张献忠汇报,结果张献忠一听后大喜,不但赏赐了探子,还摆开宴席庆祝。
这句话为何让张献忠高兴得不得了?这就牵扯到和张献忠齐名的另一位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了,在张献忠看来,“张家长,李家短”就是在说张献忠超过了李自成,对于张献忠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他高兴的事情了。
两人同为陕西人,同年同月出生,相差不过四天,在反抗明朝的起义过程中,为了争夺起义军最高领袖的位置,也或许是为了面子,张献忠和李自成有过不少的纠纷,从《明史》中记载的事例来看,俩人一直在争斗,甚至互相起过杀心。
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曾在明朝的体制中做过事,当然,全是不入流的工作,张献忠做过普通军士,李自成做过驿站的驿卒,但俩人双双失业,也双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明朝崇祯年间,造反起义的农民军多入牛毛,但能坚持到崇祯朝灭亡的,也就剩下这俩位。
在造反起义的过程中,张献忠和李自成的起点不同,张献忠一开始就是独自成军,自称“八大王”,而李自成则依附在首任闯王高迎祥麾下,崇祯八年,各路义军聚会荥阳时,张献忠是十三路义军***之一,而李自成还依旧是高迎祥下面的一员闯将:献忠始与高迎祥并起作贼,自成乃迎祥偏裨,不敢与献忠并。
俩人的第一次冲突就在荥阳大会之后发生,当时,在李自成的建议下,各路义军分别出击不同方向,高迎祥和张献忠合并一路攻下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凤阳,联手将将凤阳抢了个精光,在各自的抢劫过程中,李自成曾向张献忠讨要几名太监,但张献忠没给李自成面子:自成从献忠求皇陵监小阉善鼓吹者,献忠不与。自成怒,偕迎祥西趋归德,与曹操、过天星合,复入陕西。献忠独东下庐州。
从这事开始,俩人之间算是有了矛盾,崇祯九年,高迎祥兵败被杀,李自成才开始冒头,从闯将升级为闯王,正式开始独自成军,崇祯十一年,在官军的重点攻击下,李自成被打得溃不成军,仅余十八骑逃入商洛山中。
李自成被明军击败的同时,张献忠向督师熊文灿请降,被接纳。投降明朝后的张献忠日子依旧过得很滋润,不听调也不听宣,每年朝廷还要拨给他一定的经费养军,比起在商洛山中吃灰扒泥的李自成,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年后,张献忠再次反叛,李自成得知后去投奔张献忠,虽然部下不多,但他依旧想独自成军,并不想成为张献忠的部下,可张献忠也没那么好忽悠,反过来想趁机吞掉李自成所部,警觉的李自成发觉张献忠的企图后赶紧的跑掉:
自成乃由缺走,突武关,往依献忠。献忠欲图之,觉,遁去。
时汝才已先与自成合,献忠遂投自成。自成以部曲遇之,不从。自成欲杀之,汝才谏曰:“留之使扰汉南,分官军兵力。”乃阴与献忠五百骑,使遁去。
差点被杀,张献忠也受不了这口恶气,虽然双方都是起义军,不能明面上互相拼杀,但张献忠开始从形式上处处针对李自成。崇祯十六年,羽翼丰满的李自成在襄阳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开始把自己视为全国起义军的当然领袖,甚至不惜为此杀掉盟友罗汝才。
可张献忠就是不服李自成,同年,在攻克距离襄阳仅300多公里的武昌后,张献忠开府建牙,自称“大西王”,你做大元帅,我就称王,硬生生从名义上试图比李自成高那么一点,而李自成果然大怒:“时李自成在襄阳,闻之忌且怒,贻书谯责”。
张献忠才不会在乎李自成高不高兴,李自成势大,但天下更大,李自成往北方打,张献忠就往西南方向打,反正就是不跟李自成走一路。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朝称帝,国号“大顺”,在四川的张献忠马上也建朝称帝,国号“大西”,可取了个年号叫“大顺”。
张献忠知道自己的实力早已经不如席卷整个北方的李自成,可就是不愿意低李自成一头,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则小故事,凡是能压李自成一头的事,他就高兴,还趁着李自成在专心经略北方的时候,把本来在李自成手上的几块挨着自己的地盘给抢了过来:保宁、顺庆先已降自成,置官吏,献忠悉逐去。自成发兵攻,不克,遂据有全蜀。
俩人互相争斗了将近10年,明朝也是灭亡在他们手中,但俩人都败亡于清军,李自成拿下北京后被清军联手吴三桂击败,随即一路败逃,迅速丢掉整个北方的他于湖北九宫山被当地的士绅武装打死。一年多后,张献忠在四川抗清时,于阵前被冷箭射中阵亡。
张献忠和李自成俩人生前在反明这面大旗下互相算计,互相争斗,其实是必然的结果,早前,农民军都不算强大的时候,在共同的压力下,大家可以抱团取暖,互相信任,可随着实力的增强,财富的增多,地盘的增加,也随着野心的增多,矛盾也就自然而来。
随着起义军规模的增加,张献忠和李自成,也包括其他农民起义军***,全部成为可以独霸一方的诸侯,也开始学会了政治上的算计和争斗,更不要说高傲的张献忠早先地位远高于李自成,在李自成崛起后当然会有心理不平衡。
张献忠和李自成虽然互不相让,但生前俩人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反明,而在他俩死后,俩人所遗留下的两支军队的目标依旧一样,那就是反清。
张献忠余部在他的四个义子的率领下,入云南联明抗清,一直坚持到清朝康熙元年南明永历皇帝被杀之后才算灭亡。李自成余部也在他死后投降南明,在四川和湖北交界之处坚持抗清,直到清朝康熙三年被消灭。
张献忠和李自成在明末恶劣的大环境下造反,是明朝被清朝取代的罪魁之一,不能说是有罪,毕竟当时活不下去造反的人太多,没有他们也会有其他人站出来消耗明朝的元气,他们俩人只不过是韧劲最足,坚持得最久。
俩人留下的遗产能坚持帮助南明抗清二十来年,也算是有功的,李自成死的突然,张献忠到底还是留下过联明抗清的遗言,反明朝不反民族,这大概是他们留下的最后的尊严。
在武昌,张献忠自称“大西王”,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设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及委派地方官吏。“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并开科取士,招揽人才,共录取进士三十名,廪膳生四十八名,都授以州县官职。这时,李自成也在襄阳建号称王,并对张献忠占据武昌十分不满。李自成使人贺曰:“老回回已降,曹革左皆死,行及汝矣。”此时,左良玉兵复西上,大西政权官吏多被擒杀。“献忠惧,谋去之”。两境相接,形成了并立的两大农民军势力。张献忠力弱,无法与李自成对抗。八月,张献忠率部南下湖南,以二十万重兵攻占岳州。随后进攻长沙,明总兵尹先民、何一德投降。[2]
张献忠占据长沙后,宣布免征三年税粮。接着,又攻取衡州及其所属州县,所到之处,如蝗虫过街,不剩一物。
九月,义军攻占永州,兵威所震,使广东南雄、韶州属县的官兵“逋窜一空”。明分巡南韶副使王孙兰吓得自缢而死。十月,义军占领杨嗣昌老家常德府武陵县,对杨嗣昌父子及其家族仗势作恶的罪行进行了清算。张献忠发的令牌曰:“照得朱(诛)贼杨某,昔年曾调天下兵马,敢抗天兵,某幸早死于吾忍(刃)矣。今过武陵,乃彼房屋土田,坟墓在此。只不归顺足矣,为何拴同乡绅士庶,到处立团。合将九族尽诛,坟墓尽掘,房屋尽行烧毁;霸占土田,查还小民。有捉杨姓一人者,赏银十两;捉其子孙兄弟者,赏千金。为此牌仰该府。”说明义军对官绅恶霸的无比憎恨。[2]
在义军攻占武陵的同时,张献忠领兵向江西萍乡进攻,陷万载,分兵两路攻下袁州。袁州是江右门户,失去袁州,则“江右全省皆坏,则两广咽喉断,而金陵之藩篱撤矣。在左良玉官军的反攻下,袁州又为官军夺取。由于左良玉部士兵暴虐,明廷被迫撤回其兵,以招募当地兵戍守。张献忠利用官军调换的时机,突袭吉安,连占吉水、永新、安福、泰和等县,并分设地方官吏,安抚百姓,再次夺回袁州。十二月,在江西总督吕大器带兵反扑下,吉安等县又先后失陷。张献忠在江西受阻后,随即回师再据岳州。明廷急派左良玉移镇武昌,并分兵两路,一攻岳州,一攻江西袁州,两地再度给官军占领。为此,张献忠决定北上,在嘉鱼(今湖北境内)沿江一带埋伏部队,大败左良玉的精锐部队,使“良玉军,遂不振”。张献忠又在沿途收降官军,编为新附营,军容较前更盛。这时,张献忠控制了湖南全部,及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了将来的发展,张献忠决定进军四川。[8]
再进四川
张献忠家庙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率部向四川进发。义军攻克夔州,“至万县,水涨,留屯三月”。接着,连克梁山、忠州和涪州,击败总兵曹英,破佛图关,明朝四川总兵秦良玉率兵来战,亦被义军击败。义军攻克泸州后,于六月二十日占领川北重镇重庆。从汉中逃来的瑞王朱常浩、巡抚陈士奇、兵备副使陈纁、知府王行俭等一批明朝宗室和官僚,被义军俘获并处死。七月初四日,张献忠命刘廷举守重庆。他亲自率义军,分三路向四川首府成都挺进。沿路州县“望风瓦解,烽火数百里不绝,成都大震”。四川巡抚龙文光由顺庆驰援成都,又调总兵刘镇藩及附近土兵守城。一时“成都援兵四集,献忠使其众伪为援兵,混入城中,龙文光不能辨”。八月初七日,义军从四面同时攻城,里应外合,三日城破。[2]
八月初九日,农民军攻克成都。明藩成都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渌自杀,四川巡抚龙文光、巡按御史刘之渤、按察副使张继孟等明朝派驻四川的主要官员因拒不投降,均被农民军处死。“初,李自成使马珂入川,攻陷顺庆。”九月,命将马珂据守绵州,张献忠派艾能奇往攻之不克,亲自去指挥,马珂败走汉中。十月,李定国攻克保宁;孙可望下龙安,使王运行守之,又率兵攻茂州,克之。接着,艾能奇又攻克雅州。至此,四川大部地区被张献忠的农民军所控制。[2]
建立政权
崇祯十七年,即一六四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大西政权建立后,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命“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以王国麟、江鼎镇、龚完敬等为尚书。[9] 大西政权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开科取士,选拔三十人为进士,任为郡县各官。大西政权宣布,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张献忠的号令森严,不许“擅自招兵”,“擅受民词”,“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9]
在军事上,大西政权设五军都督府,中军王尚礼,前军王定国,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分兵一百二十营,有“虎威、豹韬、龙韬、鹰扬为宿卫”,设都督领之。城外设大营十,小营十二,中置老营,名为御营,献忠居之。又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监十九营;李定国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刘文秀为抚南将军,监十五营;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监二十营。分兵四出,“遂据有全蜀”。[2]
不久,四川各地的明朝将领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纷纷聚集兵马,袭击大西农民军,屠杀大西政权地方官员,给大西政权很大威胁。对此,张献忠进行了严厉的镇压。
张献忠命孙可望往取汉中,被李自成部将贺珍击败。张献忠亲往救援,道经梓潼七曲山,“仰视神庙,题额张姓,曰:‘此吾祖也。’追上尊号,曰始祖高皇帝”。命修庙刻石祀之。部将刘进忠入据保宁府,部将马元利克顺庆守之。乙酉年元旦过后,张献忠于初三日对部下说:“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乎?闻闯王遣马爌守汉中,爌庸才耳,若不早取,他日易以能人,则难图也。”为了保证四川的安全,他派平东、虎威二将军,向北平定汉南地区。又命都督张广才早灭曾英,以便打开东下的道路。十六日,农民军其名、张广才两军齐发,不知李自成以贺珍代马爌。结果大西军的三万兵马被贺珍部击败。[2]
抗清斗争
大顺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南明福王弘光割据政权灭亡。十一月,清朝用剿抚兼施的策略一面以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进剿四川,一面派人下诏诱降张献忠,劝说他归顺清朝。诏书说:“张献忠前此扰乱,皆明朝之事”,表示谅解,“张献忠如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并威胁说“倘迟延观望,不早迎降,大军既至,悔之无及”。然而张献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强了抗清的决心。这时,何洛会率领的清军被陕西的义军所牵制,所以一直没有入川。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农民军,除了与明朝在四川的残余军队对抗外,还要同四川的地主武装作斗争。原川陕总督樊一蘅仍任原职,南明政权又任命原大学士王应熊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并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驻扎遵义,主持对张献忠作战。是年三月,明四川巡抚马干派副将曾英带兵攻陷重庆。接着,阁部王应熊会兵遵义,副将杨展、屠龙、莫宗文、贾登联等请复川南。“起甘良臣为总统,副以侯天锡、屠龙,合参将杨展,游击马应试、余朝宗所携溃卒,得三万人。”于三月攻陷叙州,大西农民军损失一千余人。时副将曹英、参政刘鳞长及部将于大海、李占春、张天相等,都受樊一蘅节制,有兵十余万。他们不断地向农民军发动攻击,妄图恢复失地。[2]
张献忠时驻扎金山铺,欲肃清新附不坚者,刘进忠谏曰:“生灵不可妄杀也。”张献忠不纳,反调刘进忠回金山铺会剿,刘进忠疑之,遂向北走投清军。
大顺三年初,清朝改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全力向大西农民军扑来。当时,明参将杨展领兵复夺川南州县,率师北指,与张献忠的部队激战于彭山的江口,张献忠大败,退回成都。杨展由南面逼向成都。王应熊又派曾英为总兵,王祥为参将,联师进攻,阻挡农民军的东下。他们对大西农民军进行疯狂的袭击,严重地威胁着大西农民政权。对此,张献忠针锋相对,给予坚决的回击。五月,豪格率清军攻占汉中。
七月,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他对孙可望说:“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表明了张献忠联明抗清的决心。接着,分其兵为四,并命令四位将军,各率兵十余万向陕西进发。九月间,张献忠率部离开成都,北上迎击清军。十一月,张献忠大军扎营于西充凤凰山。[2]
去世
原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叛变后,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同明军曾英勾结,后又出保宁(今四川阆中)去,投降了南下的清军统帅豪格。清军以刘进忠为向导,带领清军进入川北。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派护军统领鳌拜等将领,分率八旗护军轻装疾进,出其不意,对农民军发起突然袭击。二十七日晨,清军隔太阳溪与张献忠的农民军相遇。面对这意外的突然来袭,张献忠临急应战,指挥农民军马步兵分两面抗击清军。这时,清军统帅豪格率大军继至,遣参领格布库等向农民军右翼进攻,都统准塔攻击农民军左翼。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清军将领格布库等被农民军击毙,农民军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时年仅四十岁。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清军“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另据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等奏报:“臣帅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侦得逆贼张献忠,列营西充县境,随令护军统领鳌拜等,分领八旗护军先发。臣统大军星夜兼程继进,于次日黎明抵西充。献忠尽率马步贼兵拒师,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于阵。”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率领农民军向南,在重庆受到明军曾英部的阻击,农民军击毙守将曾英后,继续向贵州方向转移。后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转战在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张献忠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与明末的李自成一样。尽管在推翻明朝封建统治的作用上不能与李自成相比,但张献忠仍然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张献忠对于推翻明朝的统治也是做出过贡献的,而李自成也曾在张献忠组织的义军中当过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献忠对李自成还有知遇之恩。
因为张献忠最初是一名士兵,所以他有很多战斗经验,而官方军队怎么也追不上。 崇祯八年,十三位农民军领袖聚集在阜阳,制定了统一军队的战略政策。 张献忠和高迎祥向东方发动了进攻,而此时,李自成也是跟着高迎祥,其声誉远低于张献忠。
由于叛军的巨大的势力,崇祯皇帝将成立了一支精英部队,专门为了杀死张献忠。在那年秋天,明军击败了张献忠,各地义军采取了分散战斗的政策,以避免明军的追击。 高迎祥、李自成在陕西地区隐藏起来,张献忠也隐藏在深山里。但是,在崇祯九年秋天,清军发动了进攻,明朝卢象升率领官兵撤退,而义军曾经是再次活跃。
崇祯十一年,张献忠让义军装扮成正式军偷袭南阳,但意外地到达了南关,遇到了明朝官兵,怀疑这支假冒的部队。所以,最后张献忠的计谋被识破了。当时的明军统帅识破张献忠的伪装后,与这支部队展开激烈的战斗。在此期间,张献忠被明军砍伤,手臂,脸部都有伤势。
《明史》中的张献忠和李自成,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本文2023-10-04 11:13: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