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事情办完后杜月笙为啥感谢章太炎?
民国的上海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的确,这三大青帮大亨中,杜月笙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他会做人有很大的关系!
穿着长衫的杜月笙
写下这个提纲的时候,三少的脑海里立刻就蹦出了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为什么要站着喝酒呢?因为孔乙己穷,口袋里没有钱。
孔乙己为什么要穿长衫呢?因为穿长衫大抵是有文化的人。
至于为什么是“唯一”?
因为,酒馆里穿着长衫有文化的人,口袋里都有几个钱,可以找个座位坐下来,慢慢喝酒。孔乙己却不一样,就成了“唯一”!
杜月笙,也喜欢穿长衫,每次都是一丝不苟,从来不会把袖子卷起来。而且,杜月笙还喜欢手上,把玩着一把折扇。
穿着长衫,手拿一把折扇,这不是**里有文化人的模样吗?
当然,杜月笙这身装扮,与孔乙己有很大的区别。
一生潦倒的孔乙己想通过自己的一袭长衫,告诉世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读书人。而杜月笙的一袭长衫,却是向往读书人的那种风度和气质。
因此,杜月笙很喜欢被人称呼为“杜先生”。
杜月笙从小家寒,父母早逝,善良的继母靠着给别人洗衣服赚钱,送杜月笙读了5个月的私塾。5个月的读书时光,是杜月笙多灾多难的童年中最珍贵的记忆。
后来,杜月笙逆袭成了上海的土皇帝之后,杜月笙对有文化的学者格外敬重,也非常愿意和有文化的人交往!
章太炎给杜月笙的一封信
虽然,杜月笙很想结交更多的文人学者,他却不会乱去交往。
一来,杜月笙是黑帮的大佬,名声好说不好听,有的文人只怕不愿意。二来,没有合适的机会,总不能自己找上门去吧。
这不,机会自己找上门了。
有一天,有人给杜月笙送了一封信,这写信人叫章太炎。
章太炎,是近代国学大师,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的学者 ,连鲁迅先生都是他的学生。这种人,正是杜月笙所仰慕的文化人。
原来,章太炎的侄儿,居住在上海法租界,与上海一位颇有身份的人发生了房屋纠纷。侄儿在无力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去找苏州的章太炎帮忙。
可想而知,满腹经纶的章太炎,脾气又不好,在这方面根本就无能为力。
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给上海法租界炙手可热的大佬杜月笙写了一封信,请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见到章太炎的信后,心中大喜,他正想结交这位学者呢,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不用说,这场纠纷由杜月笙出面,还真就解决了。
笑话,所谓的纠纷,不外乎“钱”的问题。对于杜月笙来说,钱也好,面子也罢,他多的是。所以,没多久,就把章太炎拜托自己的事办得妥妥的。
杜月笙登门拜访
话说杜月笙帮助章太炎的侄儿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又以低调的姿态去苏州章太炎家登门拜访。
这种拜访,是基于把章太炎作为一个师者的角度来拜访的。就正如老师交代学生一件事,学生办完之后来向老师汇报一样。
所以呢,杜月笙向章太炎告知了他调解房屋纠纷的经过和结果。章太炎热诚接待了他,二人相见甚欢,章太炎一改过去对杜月笙的看法。
他发现,这个别人口中的青帮大佬还真的不一样!
杜月笙则在告辞前,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张两千银元的银票,悄悄地放在了章太炎家中的茶几上,并用一只茶杯随意地盖住。
杜月笙有这样的一种思维,他给人送礼的时候,一定没有第三人在场。这样送礼,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的,顾全了收礼人的面子和心理。
章太炎,作为文人名声虽然很大,经济却并不宽裕。
当他看到茶杯下压着的银票时,对杜月笙既感激又敬佩。他认为杜月笙并非传统的黑社会头子,他讲义气,重礼节,礼贤下士,更有豪侠之风。
杜月笙,就这样是和这位大文化人做了朋友!
章太炎为杜月笙改名
杜月笙说:锦上添花的事他不做,要做,就要雪中送炭。
关键的是,炭,他送了,还给别人足够的面子。这就是会做人的诀窍,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杜月笙是个有心人,他在和章太炎交往的过程中,觉察出章太炎虽被人推崇,生活却有些拮据。
于是,杜月笙每月让人准时给他送去银票,接济他的生活。对于杜月笙的帮助,章太炎泰然受之,从未向他表示过感谢。
杜月笙和章太炎也开始了经常的走动。
有一次在闲聊的时候,章太炎问起杜月笙名字的来历。
那时候,杜月笙叫“杜月生”,因为他出生的那天是7月15日,正是月亮升起的时候,父亲便给他起名叫“月生”。
章太炎听后说:“这个名字好虽好,却不够儒雅,我给你的名字改一下如何?”
杜月笙一听,挺激动的,国学大师给自己改名字,太荣幸了!
于是,章太炎对杜月笙说,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镛”,字“月笙”。接着,章太炎又给杜月笙解释,《周礼》说:
“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为镛,镛者功也。”
从此,杜月生就变成了杜月笙。
不仅如此,章太炎还用大师珍贵的笔墨,帮助杜月笙修订了家谱!
1931年,曾经高桥镇的小瘪三无限风光地回乡建杜氏祠堂。在落成典礼上,许多的社会名流和军政显要,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了几千人。
章太炎,也在受邀之列。
他亲自写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文中,他追根溯源提到了古代杜姓文人若干,这无疑让杜月笙的出身,蒙上了一层世代书香的气息。
这种光芒,正是身为青帮大佬的杜月笙所缺少的!
真正的朋友,心灵上是平等的。无关乎财富,地位,环境。杜月笙用心交到了国学大师章太炎做朋友,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我们想啊,一个青帮的大佬,混社会的人,有一个国学大师的朋友经常为他增光添彩,杜月笙的人生是不是更加开挂呢?
据我所知,《上海滩》的许文强,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许文强的原型人物。
许文强是电视连续剧《上海滩》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它于1980在香港首次播出,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关注。1990,在80年代香港十大电视剧的评选中,该剧也排名第一。
看完戏后,观众对周润发的演技也赞不绝口。但很多人也陷入了这样的思考和质疑,那就是,当年的上海滩是否真的像电视剧里描述的那样火爆?真的有许文强这样的人物吗?所以观众也在猜测。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没有许文强这个人物,但有一些许文强的原型人物。毕竟,艺术也来自生活,生活只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修饰和夸张。他就是上海滩的“土皇帝”杜月笙,一个以做人能力著称的大人物。
当时,杜月笙、黄锦荣、张小林三人都曾是上海青年帮的头目,因为他的正义杜月笙最出名。
三人都是以黑产业为生,三人共同创办了公司。每年净利润6000多万元。三人分红后,每人都有不错的收入。但事实上,杜月笙并不像另外两个人那么富有,因为他更善解人意。一方面,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他经常帮助弱者,给军队钱。他还创办了许多学校,如现在的江苏科技大学,当时叫上海公办职业学校。因此,在这三个人中,他是比较贫穷的。
曾几何时,杜月笙的“鸦片生意”遭遇挫折,基本处于倒闭状态。但是,他仍然坚持一贯的主持正义的作风,没有砍倒团伙的兄弟。为了钱,他毫不犹豫地向银行求助,并找到银行贷款渡过难关。
杜月笙的公信力在当时的上海受到高度认可和追捧。当银行听说杜月笙想借钱时,他们非常慷慨。不过,由于杜月笙一次要借30万元,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银行认为还是要谨慎,说明有必要出示一些抵押房产的证明。
杜月笙听完后,拿着身边的报纸盖了个私章。他告诉银行经理这是我的财产。看到这种情况,银行经理什么也没说。他借给杜月笙30万元。可见,杜月生的口碑是极好的。
1949,杜月笙决定去香港,因为他不想冒犯国民党或***的任何一方。1951他在香港去世时,一代大人物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了后世无休止的争论。他的个人经历也成为香港电视剧创作的源泉。
说到历史趣闻,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不管什么年代,什么朝代,三国时期,清朝,明朝,秦朝,民国,等等朝代都会出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离奇的案件,解不开的谜团,我们专注于搜集整理以及揭秘中国各朝代人物、战争、野史、文化等全方面历史知识,也就是这些也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就好像你一样,是不是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答案是肯定的,不然你也不会点进来看,希望您关注我们,我们每天会为您更新不一样的历史趣事趣闻,还有不一样好看的历史趣闻视频,还原历史真相,今天要在这里给大家讲的就是杜月笙有一个爱不释手的钻戒为何参加一次聚会后就雪藏在了保险箱。
杜月笙是上海滩的黑帮老大,杀人越货、走私鸦片、开设赌场、聚财敛财,横跨黑白两道。但在别人眼里,更像是一个执礼甚恭、知书识礼的读书人。
章太炎晚年住在苏州,生活比较困难。一次偶然的机缘,让杜月笙和章太炎认识了。杜月笙大喜,极力来结交章太炎。
杜月笙知道章太炎生活困难,有意送钱给他。他又深知这种大知识分子很要面子。所以,往往在拜访章太炎后,在告辞时悄悄将银票放在不显眼的地方。
章太炎何等心高气傲的人,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袁世凯这些近现代史上的大牛,他都不看在眼里。但是面对杜月笙的这种款款心意,他还是很感激。后来,章太炎以国学大师的身份,主动为杜月笙修订家谱,让本来是街头混混的杜月笙,摇身一变为祖上尊贵的帝王之系、名人之后。甚至还为杜月笙取名。杜月笙本名“杜月生”,章太炎引经据典为其改名杜镛,号月笙,让杜月笙高兴得合不拢嘴。
杜月笙非常注重自己在外界的形象,生怕给外界留下“暴发户”的名声。
一次,杜月笙参加一个上层聚会。与会人员都是上海的各界名流。杜月笙一边与他们寒暄交流,一边仔细观察。他意外发现,这些各界名流中,只有他一个人手上戴着闪闪发亮的大钻戒。
杜月笙回去后,将这个大钻戒仍到保险箱里,再也没有戴过。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之所以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是因为这是他结交章太炎,挤身文化圈子的最好机会。这,也一直是杜月笙会做人的体现。
章太炎,何许人也?当时,文化圈里面的牛人,在当时的文化圈子、革命圈子和上流社会,大名鼎鼎。时人,谈起章太炎,无不尊敬三分。杜月笙,近代上海青帮的一员,与黄金荣、张啸林二人并称“上海三大亨”,也有威名。但前者乃文化名人,爱惜羽毛,后者乃黑帮老大,正常来讲,大家是不同世界的人。
杜月笙,早年从码头小贩起家,受尽冷眼和歧视。因为成名后,以挤身上流社会、结交各界知名人士为荣。因此,当时的杜月笙,注重和社会各界人士结交。有从清朝遗老、到民国政要,从工商知名人士,到文化名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只要有机会,杜月笙都会与之结交。
章太炎,当时之所以找杜月笙帮忙,是因为他的侄子在上海和人发生争执。章太炎当时远在苏州,力有不逮。于是写信的给杜月笙求助。对于杜月笙而言,这是他结交章太炎的最好机会,可能也是唯一的机会。于是,他接到章太炎的信后,马上安排解决此事。
本来,此事已了,在此告一段落。但深知“大恩是大仇”的杜月笙,把事情办好之后,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本来已经欠了一份人情的章太炎,面对杜月笙如此会做人的做法,不由感叹三分,认为杜月笙值得结交。
自此之后,杜月笙成了章太炎的座上客,杜月笙的这个名字,都是章太炎建议他改的(杜月笙原叫杜月生)。借此关系,杜月笙,结交了大批文化名人,大大提高了他自己的社会地位。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事情办完后杜月笙为啥感谢章太炎?
本文2023-10-04 11:00: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