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除了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之外,各朝各代还有哪些世袭罔替的王?请列举一下,愈多越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有除了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之外,各朝各代还有哪些世袭罔替的王?请列举一下,愈多越好,第1张

  一、孔家“衍圣公”,这可不是各朝各代内世袭罔替所说的,而是各个朝代一脉相续,源源不断的。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当时平帝为了张扬礼教,封孔子后裔为褒侯。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后代一直沿袭这个封号。而到了公元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生于1920年的孔德成先生,便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祭祀官。2008年,伴随着孔德成先生的去世,“衍圣公”才划上了句号。http://baikebaiducom/view/57332htm

  二、康熙皇帝里的衍圣公的姥姥

  后唐五代之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孔家家道日渐败落。第四十二代公爷孔光嗣,望五十之年才得了个儿子,起名叫孔仁玉。三千亩地一棵谷,就这么一根苗苗,怕在府里养不活,便叫奶妈张氏抱回家去抚养。

  当时有个洒扫户叫刘末,因进府当差,改名儿孔末。老公爷瞧着他勤谨老实,就把府库、名器、财帛和族里六十宗户、本支孔家的家谱都交给了他掌管。开初人们也不当回事——谁想这孔末见世道乱了,就趁机先盗了府库的银子,又私改了祖宗家谱。日子长久了,竞说他原来就姓孔,也是圣人的血脉。

  乾化三年中秋节,孔光嗣设酒筵请全家伙计吃酒。二更以后,孔末竟勒死了孔光嗣。召集全府宣布:老公爷已经归天,遗令孔末接印。并称孔仁玉是外人的私生子,接不得孔氏香烟,必须马上斩除。满府的人早被他用钱买通了,一群打手嗷嗷叫着,灯笼火把,刀枪棍棒,直往张家奔来。

  张姥姥一家人喜度中秋,正要休息,听见涨大水似地的喊杀声,孔未提着雪亮的大刀,带着几十个人闯进来,立逼姥姥交出孔仁玉来,如不答应,便满门杀绝!

  张姥姥将自己的幼儿狗子与孔仁玉调换,但狗儿又惊又怕。抱着姥姥脖子死不撒手,哭着叫:‘娘,我怕……’姥姥拍拍狗儿,把炕上的糖果月饼都塞到孩子怀里:‘儿啊,不怕,不怕,一会儿就……好了!’

  孔末认为狗子就是孔仁玉,将狗子当场杀死。

  为了避祸,张姥姥全家出走,在石门一带深山里住了十几年。姥姥日夜里纺线。织布、给人家帮工绣花,洗衣服缝穷,攒的钱一点点都拿出来供这孔仁玉读书。到了后唐明宗年间,孔仁玉进京赶考,金榜高中。朝廷授他官职,并接姥姥进京。这时,张姥姥向他说出实情。

  孔仁玉听完血泪史,连夜赶回京城,将悲惨身世奏报皇上。皇上龙颜大怒,发兵来曲阜拿了孔末,碎剐在京城。孔圣人断了宗的世家,这才叫仁玉接了,这就是孔家第四十三代“中兴祖”

  孔仁玉当了孔府的衍圣公之后,不忘奶妈舍子救主和养育教诲之恩,奏请皇上恩准,奉张家为孔府的世代恩亲。“姥姥”成为世袭官称,传给张家的长房儿媳妇。七百年来,孔府和张家辈辈有亲。每一代衍圣公接印,都要恭恭敬敬地送上一支龙头竹节拐杖,如今已传了二十代了。这拐杖,即使衍圣公爷有错,都可以打压,孔府上下人等更不在话下。 

  当然,这个是二月河的小说里的故事,应该是民间传说,再加上小说家的改编了。

  三、北宋天波杨府、呼延

  先吃饭,饭后再接着说。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2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世,武王发:文王太子。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为: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76岁。葬同夫山。生子三:文、宜、亭。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发、重邑、应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统伯(阮伯)、耀高(叔蒿)、谓明。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清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谥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载(栽)、骞、颜;京,配万氏,生子二:羡明、羡光;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丰、礼、鳌、鲁。

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 73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绍甲。

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源于春秋晋太傅杨(月八十)说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又据《广韵》、 《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二、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

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4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三、少数民族杨姓

白族杨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杨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满族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

纳西族杨氏 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苗族杨氏 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杨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将领。父亲杨(王景),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著称。正统三年(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回族杨氏 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

介绍文件

杨姓迁徙史

杨姓迁徙史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 (今陕西大荔)。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台湾杨氏

台湾台南佳里杨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间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者甚多,对开发台湾起了极大的作用。有一次蓝理入朝,康熙问台湾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第二天康熙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康熙从其言,兵民皆喜。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台湾台北半线杨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2.3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人谷万石。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人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台湾台中杨氏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兄弟两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初时,身中仅有18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他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当时娶一妻两妾,育8个儿子,即现时8祧房亲,享年63岁。其次子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瑶卿,日人时代为参事。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台湾台中沙鹿镇杨氏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5000人,工厂动力达3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20余家。

香港八闽弘农杨氏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 (“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 秘书长杨思敬。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建会初期,就有会员500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移居海外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

这是杨姓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公主后因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1858—1925年),于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中,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著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目前这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如今马

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5个地区的杨姓,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孟加拉杨氏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间(1780—1783年),杨姓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的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中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缅甸仰光杨氏

始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 75—76号第三、四楼,1925年冬落成。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行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菲律宾杨氏

杨姓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宗亲总会成立于 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面还有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这里的杨姓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新加坡杨氏

新加坡有70%以上的华侨,其中杨姓人占了较大的比重。他们最初去新加坡的具体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这里就成立了槟城杨氏植德堂公司。嗣后又在这里建立了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和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等宗亲会组织。

泰国杨氏

居住在泰国的杨姓人也不少,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泰国杨氏宗亲总会。

印度尼西亚杨氏

居住在印尼的杨姓人建立了印尼杨氏宗亲总会和印尼万隆佛昙杨氏联谊会。后者为以伯侨公为大始祖,直系传下第59世的世隆公,开基于福建漳浦县佛昙镇衍派的子孙居住于万隆市者所组成,会员800余户,达5000余众。还有印尼坤旬杨氏弘农世家,这一家曾于1994年8月组团回河南开封寻根访祖,并参加了新建天波杨府的剪彩活动。

欧美澳杨氏

20世纪以来,杨姓子孙在留学或经商的过程中,侨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杨氏。这些人在贸易、科学、艺术、工程、政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许多人都成了各界精英。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师学院院士的杨祖佑,当年即被布什总统任命为总统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蒙嫂娘十八年将弟来抚养,

再生之恩胜亲娘,

谆谆教诲永记不忘,

昔孟母教子有方贤德世无双,

你常说前辈的忠良是我的榜样,

你教我学古人公正清廉执法守王章,

到如今坐开封国法来执掌,

我一心下为百姓上报君王,

公正无私美名扬,

才不负嫂娘教导我一场,

都只为陈州荒旱田苗不长,

奉圣旨去放粮救济灾荒,

文武官送行在长亭上,

遇百姓站道旁头顶呈状喊冤枉,

他们状告包勉为官不良,

一告他仗官欺民勒索百姓,

二告他草菅人命枉法贪赃,

三告他吞没灾粮欺君罔上,

条条罪状犯王章,

押包勉审问长亭上,

百姓纷纷诉冤枉,

铁证如山无虚谎,

包勉他画供已承当,

王法如山谁敢抗,

长亭之上铜铡下包勉身亡。

嫂娘啊,包勉是你的亲骨肉,

小弟我铡侄也心伤,

怎奈是国法对人不能够两样,

对人严对己宽情理不当,

我若是念私情将包勉来宽放,

岂不是下压百姓,上欺君王,

徇私废公枉法贪赃,

留一个骂名后代传扬,

小弟我一生怎对嫂娘。

嫂:

居孀半世受心酸

喜我包门子弟贤

包勉儿身得中官居知县

三弟他坐开封明镜高悬

他们叔侄为国为民忠心赤胆

不枉我苦心教导二十余年

嫂:

是你变了心啊

古人云:鹿得食而明其行义气成性

你全不念叔侄情意你枉为人

包勉犯罪你也该看在我的情分

你当想我们包门只有他一条根

包勉是我的亲骨肉啊

包拯:

我也是嫂娘一点一滴

滴滴点点嫂娘的乳浆把我抚养成人

嫂:

多亏你没忘养育之恩

想起了往事啊叫人更让人伤心

爹娘狠心把你抛弃

嫂嫂我抚养你十八春

想当年

我这左边奶得是小包勉

右边奶的你包大人

叔侄二人难抚养

奶我儿三分奶你七分

饿瘦了我的儿啊娇养了你

哪怕旁人说我有偏心

抚养你到了七岁整

寒窗十载读诗文

你可记得念书念到一更鼓

嫂嫂添油拨灯芯

念书念到二更鼓

嫂嫂与你把茶斟

三更夜冷把衣送

披在你的身

(包)就暖在我的心

四更五更我催你睡

(包)嫂娘为我多劳神

我也曾问寒问暖(包)问饥渴

怕风怕雪(包)怕雨淋

忙浆忙洗(包)忙针线

教经教典(包)教诗文

这才是

画龙画虎难画骨

知人知面(包)更知心

呸,好一个知人知面更之心

都怪我错疼错爱错认了人

如今你一身荣耀官极品

忘了嫂娘待你的恩

纵然包勉犯下罪

念私情你也该宽三分

常言道乌鸦还有反哺意

包拯你 你 狠心绝我后代根

当初常把你教训

为官莫要乱杀人

都说你公正清廉明如镜

我看你这铜铡之下有冤魂

包勉 我的儿啊

包:

她一言好似万把钢刀

包拯心中好似烈火烧

嫂娘的教训我全做到

从未错杀命一条

我铁面赤心把国保

就是那王子犯法也不饶

我也曾御街之上砸銮驾

金銮殿上打龙袍

铡过驸马陈世美

赵王刀下赴阴曹

铜铡之下无冤鬼

(你铡我儿为哪条)

提起包勉实可恼

他比那贪官污吏不差分毫

见嫂娘直哭得咽喉哽哽

铁石人儿也不忍闻

不怕她责来不怕她训

怕只怕珠泪点点刺我的心

劝嫂娘休得要悲伤过分

嫂娘

听小弟推心置腹表忠贞

长嫂为母从古训

更何况嫂娘再生恩

膝下相依十八载

小弟我深知嫂娘的心

喜的是纯正清白好子弟

你恼的是那丧名败节不法的儿孙

包勉死母子情肠自然悲痛

望嫂娘多保重切莫伤神

有小弟奉养你的残年晚景

把嫂嫂当做我的老娘亲

我居官在外不忘你

月月稍书转家门

请假还乡来探母

堂前侍丰定晨昏

倘若是老来眼花目不明

我做你身前引路人

你老来步履行不稳

我做你手中的杖一根

一灾二病侍汤药

到在百年后

我是你披麻戴孝顶丧架灵

养老送终人哎呀

我的嫂娘亲啊

令公令婆

老令公杨继业,

杨业塑像

原名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这杨继业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令公领兵直攻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南北分疆,暂止兵戈。杨继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一门妻子官封五侯,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有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名重誉满。后被困两狼山。盼兵不到,率兵突围未果,至苏武庙李陵碑前,绝望与饥渴交加,碰碑而死。

老太君佘赛花,屡次出现在各评书中,寿约七十多岁。杨继业之妻。掌中一口九环泽州大花刀,这佘赛花每临阵前上阵必打白色令字军旗,又都称她为“金刀令婆佘太君”。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其夫及七子二孙(二孙指杨宗英和杨宗勉)皆为国捐躯。太祖皇帝封太君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御赐一根九龙监国锡杖,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宝杖龙头上镌刻着八个字是“虽无銮驾,如朕亲临”,平时只要手里有这根宝杖,见官大一级,甭管你是什么人、多大的官,都得跟前边这呵儿喽着。拿着这根宝杖,等于是先皇亲临,上殿不用给皇上施礼,下殿也不用辞王,只要拿宝杖点三点就得了。虽屡受奸臣排挤、打击,但当西夏入侵宋境之时,她深明大义,以百岁高龄亲自挂帅,以寡妇征西,体现杨家将忠烈报国的精神。

七郎八虎

大郎杨泰,字延平,善使一杆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解语,次妻周云镜;因其与宋王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赵匡胤其弟,宋时第二位皇帝)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辽景宗)。

二郎杨永,字延定,善使一杆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金花,次妻邹兰秀;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闯重围时,为保兄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顶,在没有还手之力时被辽兵乱剑砍死。

三郎杨勋,字延光,善使一杆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月娥;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如泥而死。

四郎杨贵,字延辉,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字延德,善使一杆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

六郎杨景,字延昭,善使一杆素缨錾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八贤王的御妹郡主柴美容;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兵马大元帅。后病死于关外。

七郎杨希,字延嗣,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原名潘洪,字仁美,原字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后六郎杨延昭将潘仁美在黑松林除掉。

八郎杨顺,字延顺,善使一杆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绣英;据《下河东》: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王令公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老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老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八郎被辽掳去,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莲公主。

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查得共22人,包括佘赛花、大郎之妻花解语、周云镜、二郎之妻耿金花、邹兰秀、三郎之妻董月娥、四郎之妻孟金榜、铁镜公主、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柴郡主、王兰英、七郎之妻呼延赤金、杜金娥、八郎之妻蔡绣英、耶律银娥、杨八姐杨延琪、杨九妹杨延瑛、烧火丫头杨排风、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穆桂英之女杨金花。

花解语,杨大郎正妻,有书写大郎妻是张金定,花氏本征讨南唐时候著名五少阴将之一,素珠圣母之徒,太祖加封正一品夫人,乃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头领,详见《赵太祖三下南唐》。后金沙滩、双龙会后,花解语出家离府,长儿媳之位继由周氏代理。故后来十二寡妇之中,已无花氏。

周云镜,杨大郎次妻,有书写大郎妻是,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后为十二寡妇之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有方。

耿金花,杨二郎正妻,有书写二郎妻是李翠萍,为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大刀耿二娘”。

邹兰秀,杨二郎次妻,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令公邹铜之女,人号“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此枪法传杨门后人。

董月娥,杨三郎妻,有书称花谢玉、朱月梅或花似玉,为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之女,人号“神射董三娘”。

孟金榜,杨四郎正妻,有书称林素梅、云翠英或罗氏女,为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令公孟志远之女,人号“神力孟四娘”。

耶律金娥,杨四郎次妻,辽国萧太后次女铁镜公主,又称碧莲公主。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哉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但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令箭,使四郎趁夜混过关去与杨家团聚。子杨宗原。

马赛英,杨五郎妻,有书称罗赛英或罗刹女,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善使九股练索。

柴美容,杨六郎正妻,有书称柴文意、柴银屏、金花郡主、金花公主,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王兰英,杨六郎次妻,有书称玉林公主王怀女或重阳女,善使双刀,人号“大刀王兰英”。

呼延赤金,杨七郎正妻,为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女。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呼延守勇)、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姑姑。

杜金娥,杨七郎次妻,有书称作杜玉娥,七虎幽州一战时七郎出重围搬兵与其相遇,在杜家山结为夫妻。子杨宗英。十二寡妇中为此一人乃是天上荒星降世。向授九华仙人妙法,会灭兵接刃之术,武艺出众,使三口飞刀,百发百中,杨府内外皆尊之。

蔡绣英,杨八郎正妻,有书称周淑荣或肖金蓉,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媳,一同破阵。

耶律银娥,杨八郎次妻,辽国萧太后三女玉镜公主,又称青莲公主。

杨琪(杨八姐),字春花,使梨花嵌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铜锤班指挥使,铜锤程普;据《下南唐》程普乃南唐鲁国公程飞虎之子,即程咬金后人,程飞虎阵前丧命,托孤于高怀德,后为老令公收养于火塘寨。

杨瑛(杨九妹),字秋菊,使朝阳灿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银戟班指挥使,银戟张文;据《下河东》张文为河东绛州银戟令公张公谨之孙、小奉先张达之子,自幼寄在杨家。

杨排风,杨府烧火丫头,使一条烟火棒,后来杨门女将出征,都以其为先锋。杨排风自小无爹无娘投入天波府为仆,与杨七郎、杨八姐、杨九妹等小辈弟子一起长大,是以年纪不大,辈分却高,乃是杨家第二代子弟。曾随穆桂英一同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巾帼不让须眉。是杨门女将中数一数二的高手。

穆桂英,杨六郎长子杨宗保之妻,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於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领军寡妇西征,她五十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姜翠苹,杨七郎子杨宗英之妻。杨宗英下山认祖归宗,通过他收降的辽邦女将。在天门阵中阵亡。

焦月娘,杨六郎次子杨宗勉之妻,杨六郎副将焦赞之女。

杨金花,穆桂英之女,武艺高超,箭法更精。“杨文广时代”,在杨金花夺帅印时,由于误伤狄青之子,引起狄、杨结仇;后来两家共同为国平叛,虽说有些误会,内部化解了。

后人

杨志,梁山好汉,排名第十七,外号青面兽,为人光明磊落,惜时运不济被逼上梁山。经查,杨志属于杨三郎的后人,其父是杨再礼,杨正心的叔伯哥[1]。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岳家军的骨干,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术于郾城下,史称“郾城大捷”。后为国尽忠,战死沙场。

杨铁心,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自称是杨家将之后,使得一手杨家枪。

杨过,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主人公,杨铁心之孙,神雕大侠,号西狂。

杨文震,1907年出生于杨家将的故里山西代县鹿蹄涧村的杨文震,是北宋名将杨无敌将军杨业第37代孙,杨业之子杨六郎之后。老人自幼喜爱武术,7岁开始学习骑马射箭,为清代江湖异人觉林和尚的第四代弟子。螳螂拳、春秋刀、螳螂棍、杨家枪、长拳无一不精。1935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运动会,杨文震以春秋刀之表演获得山西武术器械第一名。

杨家家谱编辑

第一代

金台侯金刀杨会(杨师厚)、杨桂荣(女)

第二代

金刀王杨会之子:火山王杨衮(杨信、杨君爱、杨弘信)、杨嗣(杨弘远,杨衮之弟,是杨家将七郎原型也是演义中假杨滚的原型)

第三代

火山王杨衮之子:杨继忠(杨继周、杨继康)、杨继孝(杨继凯)、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火山王金刀王都虞侯金刀令公杨继业(杨重贵,后更名杨业杨无敌)、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杨继祖、杨崇训(杨重训杨重勋)

第四代

(1)火山王金刀王杨继业之子:

忠孝侯杨渊平(杨延昭、杨泰、杨渊平、杨延朗)

义勇侯杨延定(杨延浦、杨永、杨延定、杨延广、杨延用、杨贵)

忠武将杨延光(杨延广、杨勋、杨延训、杨延辉、杨延庆、杨顺)

杨延辉(杨延玉、杨贵、杨延环、杨延朗、化名木易)

杨延德(杨延环、杨延贵、杨春)

金枪将保灵侯杨延昭(杨延贵、杨景)

敏烈侯杨延嗣(杨延彬、杨希)

杨延顺(杨顺,义子,原名王平,化名王司徒)

杨延兴(原六朗部将,自认是杨九郎,六郎义弟,杨继业义子,原名杨星)

银枪将假六郎假杨景杨延惠(因其代六朗而死和生前认六郎为兄,佘太君认其为义子,原名任炳,字堂惠)

杨延琪(杨琪、杨八姐、杨春花)(女)

杨延瑛(杨瑛、杨九妹、杨秋菊)(女)

杨延琼(说呼全传中呼延丕显之妻)(女)

杨延琅(女)

杨排风(小说中最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女,演义中没有)(女)

(2)杨崇训之子:杨光扆

第五代

(1)忠孝侯大郎杨延平之子:杨宗显(《金枪传》人物)、杨传永、杨德政、杨宗广、杨充广

(2)义勇侯二朗杨延定之子:杨宗魁(刘版杨家将中,最特别的一个人物,长象和其父亲一样十分相似,最后死因也基本一致)(杨宗孝《金枪传》的名字)

(3)忠武将三郎杨延光之子:杨宗宪(刘版杨家将中,貌似潘安是评书中常见的小生型武将,擅长弓箭有赛李广之称,类似薛丁山一类人物)(杨宗繇《金枪传》的名字)

(4)四郎杨延辉之子:杨宗孝(杨宗登《金枪传》的名字)、杨宗峰(杨忠峰)、杨宗原(四郎二妻其耶律金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原)(杨宗锋《金枪传》的名字)

(5)五郎杨延德之子:杨宗槐(杨宗瑶刘版杨家将中,杨家唯一长象不雅的武将,昙花一现,轻功高强,评书里常出的矬子,力大无穷呼延平类人物使用的兵器也是棒槌)

(6)保灵侯六郎杨延昭之子:定国王平南王杨宗保(杨宗闵)、杨宗勉(又名杨宗冕、杨宗显、杨宗闵)、杨宗政、杨宗奎(刘兰芳评书版,六郎、大刀王兰英之子)、杨秋菊(女)、杨心茹(女)(明版杨家将和五虎平南中杨七姐)

(7)敏烈侯七郎杨延嗣之子:杨宗英

(8)八郎杨延顺之子:杨宗连(杨宗德杨宗林)、杨宗飖、杨宗土(八郎二妻其耶律银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土)

(9)九郎杨延兴之子:杨宗唐(随父并入杨家)

(10)十郎杨延惠之子:杨宗童(任宝桐其是六朗义子也是佘太君认的义子任堂惠之子:原名任宝童)

(11)杨宗齐

(11)杨光扆之子:武伯候杨琪

第六代

(1)平南王杨宗保之子:太平王御前太尉少令公杨文广、二令公杨文举(化名:木青)、英烈少女杨金花(女)、杨宣娘(杨文姬)(女)、杨充广、杨文贵、杨文藩(义子,原名杨藩)、杨崇勋、杨文惠(女)

(2)杨宗勉之子:杨文震(杨震)

(3)杨宗唐之子:杨文悦(随父并入杨家)

(4)杨琪之子:杨畋、杨云儿(女)

第七代

(1)太平王少令公杨文广之子:杨怀仁(杨公正)、杨怀兴(杨唐兴)、杨怀恩(杨彩保)、玉面虎太平王杨怀玉(化名:吴玉)、杨邦玉、杨邦仪、杨邦怀、杨闹红(女)、杨满堂(此女将只有传说北海予风景区号称“甘肃第一园”,其中马踏泉最负盛名,它不仅有宋代杨门女将杨满堂西征的美丽传说)(女)、杨月满(后宋慈云走国全传杨文广二十个月出生的女儿)(女)

(2)杨文震之子:恭武王武安信王武安和王同安郡王殿前都虞侯检校少保杨怀存(杨存中杨沂中杨恭武)、杨怀居(杨居中)、杨怀执(杨执中)、杨怀安(杨安中)

包公赔情--唱词

三口铜铡放光明

倒坐南衙黑包公

金殿以上领圣旨

陈州放粮把民清

人马拖拖往前走

眼前来到十里长亭

十里长亭扎公馆

文武百官来鉴行

这个包相爷

我一怒铡了小包勉

陈州放粮去不成

陈州放粮我不去

给我恩嫂来赔情

来时坐的八台轿

回来我骑的马能行

旁行正走来得快

相府不远面前迎

不用禀不用报

自己就把堂楼登

走上近前忙跪倒

口尊恩嫂你试听

嫂嫂好来三弟好

嫂嫂康泰三弟我安宁

王月英忙回话

叫声三弟要你试听

三弟好来嫂嫂好

三弟康泰嫂嫂安宁

你今天不到陈州把粮放

你今日回府为何情

你侄儿小包勉给你把行鉴

你回城来他怎没回城

怕她问来她偏问

怕她明来她偏要明

恩嫂尊你试听

你不叫小冤家在家里把书念

十里长亭鉴的什么行

小冤家说了贪赃卖法的话

我拿冤家即铡钉

你说此话我不信

难道说我的儿你的侄儿我疼你不疼

我说此话恩嫂若是不相信

馆椁就在二堂停

老张便在头前走

后跟着三重四德王月英

一前一后来的快

二堂不远面前迎

叫老张打开馆椁盖

我请恩嫂看分明

月英这里仔细看

一见我儿死尸灵

哎呀一声说不好

咕咚载倒地溜平

王月英我正在昏迷之处

忽听见耳旁有人声

不爱睁眼我就强睁眼

叫一声三弟掺我一把

包相爷不消停掺起嫂嫂王月英

叫一声三弟你在一旁站

听嫂嫂诉一诉当年的功

像人家娘怀儿十个月为满

哪像那婆母娘怀三弟三年三冬

三年这三冬三十七个月

有一个润月年才把你生

三弟你降生来没有人模样

黑头黑脑亚赛活妖精

公爹他说你呀活不久

婆母娘说你活也活不成

赐给你一领芦席三道枯草绕儿

把你扔进养鱼坑

人不该四总有救

斗大那荷花叶把你来捧

三弟你大哭三声惊动天和地

小哭三声嫂嫂知情

带领丫鬟把楼下

下了八五十三层

旁行正走得好快

眼前来至在这个养鱼坑

打发小丫鬟打捞上岸

轻轻放在地溜平

打开了一领芦席三道枯草绕儿

三弟你手也挠来小脚也是蹬

我有心把你抱到婆母娘堂楼上

恐怕公爹婆母二次把你扔

为奶你饿死侄女名叫小桂姐

那时节包勉我儿他又降生

一双乳不够你们叔侄用

嫂嫂嚼奶布子累得我牙根疼

三弟你从小好尿炕

左边尿来右边扔

前后左右你都尿个到

嫂嫂把你搂在前胸

三弟你从小好噪夜

嫂嫂我抱你外边去数星星

数到旁的星星三弟你都不乐

数到了文举星你大叫三声

不用人说知道了

就知三弟你有官升

三弟你一岁两岁嫂嫂我的怀中抱

三岁四岁学会了打能能

五岁六岁大街玩耍

遇见旁的小孩把你骑缝

遇见旁的小孩都把你骂

骂你是有娘无父是个丫头生

那时节你哭哭泣泣跑到楼堂上

管我叫亲妈我没敢答应

从那时咱二人就把叔嫂称

三弟你长到七八岁

嫂嫂我想起来把书供

请来了旁的先生放心不下

无奈何请来了王袍老先生

为什么要把王袍来请

王袍是我的大长兄

三弟你念书念到一更鼓

嫂嫂陪你到二更

念书念到二更鼓

嫂嫂陪你到三更

念书念到三更鼓

嫂嫂门外去听声

念书念到四更鼓

嫂嫂给你去拨灯

念书念到五更鼓

嫂嫂做饭为你把饥充

念书念到龙虎之日

宋祖爷开了一个科考棚

三弟你一心进京去科考

嫂嫂我靴帽褴衫给你准备成

打发旁的书童放心不下

无奈何打发包勉给你当书童

三弟你进京科考三篇文章做的好

宋祖爷亲自把你封

给你三口铜铡二口剑

先斩后奏不留情

给你秦龙秦虎八员上将

八员上将都有名

有王朝和马汉

有李贵和娄青

四个上山能打虎

四个下海擒蛟龙

三弟你陈州放粮发人马

人马发到十里亭

十里长亭立公馆

文武百官来鉴行

我叫包勉我儿给你把行鉴

你不该给他即铡钉

嫂嫂眼前两个子

铡死包勉断后承

嫂嫂眼前一个子

杀死包勉断后承

嫂嫂我寡妇失业六十花甲子

到后来路死路埋道死道扔

押呦呦我那难见面的儿

说着恼来道着怒

忙把宝剑拿手中

你有铜铡我有剑

我剑也是宋祖封

照着黑头砍下去

吓坏了到坐南衙黑包公

走上近前忙跪倒

虎腕就把长腕擎

嫂嫂你老慢动恼来你老休动怒

听三弟我对你诉诉下情

我今一剑把你杀死

你到阴朝府里再诉下情

嫂嫂你疼包勉也该疼我

我也是嫂嫂你拉帮长成

宋祖爷江山能有千斤重

三弟我担当八百有余零

嫂嫂你一宝剑把我斩首

最可叹宋祖的江山就得白扔

以前没有你这个黑贼子在

宋祖爷江山也没白扔

嫂嫂啊你休怪三弟我心肠狠

你哪知小冤家犯了死刑

怪不得昨天晚上作了几梦

一梦一梦都记得清

头一梦三间房子折了中檩

二一梦一屉包子全都蒸生

三一梦一摞子花碗全都打碎

四一梦包家门前塌个大坑

房折中檩当家的死

包子蒸生难以回笼

花碗打碎家必得散

门前塌坑定有灾情

三弟我涑腥是一梦

就知道此梦不吉星

第二天金銮宝殿领了圣旨

一到陈州把民清

十里长亭扎公馆

文武百官都来给我鉴行

鉴行之人有靠山王爷胡裴显

二一位永安王爷叫高穷

三一位吏部天官吕盟正,

四一位镇守三关杨总荣

五一位兵部司马刘文进

六一位新科的状元赵连成

久住深宫的陈驸马

天波杨府长寿星

这八大朝臣都给我把行鉴

嫂嫂你打发包勉给我来鉴行

他进得芦棚说好话

当时得了一个洋口风

平地蹦起五六尺

不叫三叔叫包公

他言说咱们两个一个怀里吃过乳

他为弟来我为兄

他言说陈州放粮都是假的

一到陈州积草屯兵

有一日杀死宋天子

抢来了八姐九妹做正宫

这时惊动了哪一个

九门提督赵连成

一把拉过相爷手

要到金殿把理平

我言说撒手吧来撒手吧

我拿冤家即铡钉

吩咐一声给我绑

呼啦啦上来一窝风

单三扣双三口

哪扣要是不紧用足蹬

从清晨绑至到过了午

并没有一个人来讲情

头上要有乌鸦叫

也算是小冤家的救命星

铜铡不拜自己倒

三道铁箍六下崩

仓啷啷一声响人头落了地

三弟我好似怀里抱着冰

陈州放粮我没走

我给恩嫂来赔情

嫂嫂你容我陈州把粮放

回朝后一本奏到有道的龙

宋王爷准了我的本

给嫂嫂修个养老宫

嫂嫂你养老宫院去养老

我叫你荣华富贵老也不受穷

荣华富贵我愿意受

我愿意跟我儿子讨着吃要着吃我愿意受穷

我叫你把命顶

看起来杀人家儿子咱就没有理

人家要愿意怎行就得怎么行

面对着包家老坟把头来扣

尊一声下世的大长兄

等着吧等着吧

封都城里再相逢

面对着金銮宝殿也把头扣

尊一声宋祖有道的龙

再不能金殿之上论国事

再不能金銮宝殿谈论民情

我面对天波杨府也把头扣

尊一声干娘长寿星

早来一时能见面

晚来一时活不成

回过身给我嫂嫂也把头扣

也算我报答了养育之情

我把黑头递过去

嫂嫂你愿意怎行你就怎么行

你宝剑留点情

直哀告得王月英心慈面软

铁打肛肠软了十成

常言说杀人不过头点地

人要认错就算中

长腕擎不住无情的铁

宝剑仓啷啷落在地溜平

三弟你起来吧来起来吧

想让我掺你万想不能

嫂嫂不掺弟自起

一旁站起黑包公

嫂嫂有话只管讲

三弟我陈州放粮就要起程

久以后想包勉身得重病

是何人大街请先生

先生请到堂楼上

是何人拿个枕头把脉平

先生临走扔下了几副药

三弟我煎汤熬药把你侍奉

久以后想包勉黄金入柜

是何人打个木排将我来停

装老衣服谁给我穿身上

寿鞋寿袜谁愿蹬

沿口金钱谁给我放

梦脸纸谁给我蒙

在脖上横着黄香一捆

脚底下点着一个照尸灯

头上供着一碗倒头的饭

上插着三团棉花绒

是何人头戴白来身穿孝

腰中紧系苘麻绳

搬个梯子烟囱上

是何人西方大路喊我几声

久以后想包勉黄金入柜

三弟我打个木排将你来停

装老衣服我给你穿身上

寿鞋寿袜我给你蹬

蒙脸纸蒙脸上

脖子上横着黄香一股

脚底下点着一盏照尸灯

头顶上供着一碗倒头的饭

上插着三根棉花绒

我能够头

中国古代有除了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之外,各朝各代还有哪些世袭罔替的王?请列举一下,愈多越好

  一、孔家“衍圣公”,这可不是各朝各代内世袭罔替所说的,而是各个朝代一脉相续,源源不断的。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