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的起源?李氏家族分布情况?
一、来源有四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改自林姓,在福建闽南一带有一望族李林氏,众十万,为明代时福建泉州晋江的一支林姓人为了避祸的缘故改姓为李,有载“清源林李宗谱”。与林氏同奉文财神比干为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山西:陇西家乘,静乐岑城李氏族谱四册。河南:汝州李氏祖谱一册(汝州李氏应该属于郡望中的“南阳郡”),福建的清源林李宗谱
五、家族字辈:
1、萍乡李氏三河派(一世祖为唐西平忠武王晟公):
一学观成正道廷,炳垣锦耀日维新,文章报国风声远,忠孝传家天性真,竹帛名垂推旧籍,王侯位显拔群伦,西平世泽三河衍,霞蔚云蒸席上珍。
2、山东郓城李氏
促上自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本人为士字一辈)
六、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
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
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
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600年期间,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
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唐代是李姓族群的急剧膨胀期,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赐姓李氏、唐宗室后人多达官贵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氏人丁兴旺,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
但随着朝政的变化,在唐代即有许多李姓人物贬官南下,又有许多人为免遭祸害而逃至全国,使李姓遍及全国。
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其中,迁徙人数较多的是宋朝“靖康之变”时的南迁。
元末明初的政权更迭,以及明际的"靖难之役",主战场布置在山东西部、河北、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迁延数十年,民不聊生,造成百姓得流就食,四散逃离,致使十室九空。
明廷在政权稳定之后,从山西平阳、太原一带(晋商首富李家大院族谱可以佐证当地富庶安定),向华北的荒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明代进士登科录》、阳泉李氏族谱等可以佐证)。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明末清初,四川经过多年战乱,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上书朝廷。
要求朝廷动员全国人员往四川迁徙,川内李姓较多都是从湖广宝庆府等地迁来,便形成了“湖广填川”。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
扩展资料:
李姓历史名人:
1、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
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李广
李广(?-前119年),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3、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4、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
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5、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通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
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
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
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李姓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编辑于 2020-03-21
提交成功!
感谢你的认可,不表个态再走吗
评论
小静说心理
资深占卜咨询师
塔罗分析已回答7532人问题
李姓是怎么来的 专家在线解答问题
直播中
孩子爱看手机,不和人沟通怎么办
李姓是怎么来的
发现媳妇出轨了怎么办
谢谢老师,我回家就跟他说
说的很准,感恩
感谢老师指点
咨询后心情好多了~
老师很耐心的回答问题
终于找到解决办法了
老师说的很准
主播老师人很好
推荐大家来看
解决了我的问题,很感谢
非常感谢老师
心情很抑郁怎么办
回答真的不错
挺专业的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老师回答真的不错
查看全部16个回答
十八字李姓辈分口诀就用天眼查APP - 天眼一下
根据文中提到的姓氏与人名为您推荐
十八字李姓辈分口诀为您提供企业信息,包括公司注册信息,工商信息等公司信息,想要了解更多更多企业信息,就到天眼查!
本月5660人下载
咨询
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李氏家谱_“李氏”字辈的家谱,你认识多少
根据文中提到的姓氏与人名为您推荐
工商信息查询系统,一站式信息智能查询服务平台,你还在等什么赶快下载天眼查APP,信息尽在掌握中!天眼查,都在用的商业安全工具;
本月39477人下载
咨询
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李姓是怎么来的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lanqiuwangzi 正在咨询一个法律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2021李姓女孩取名大全
李姓女孩取名大全,属牛宝宝起名宜用有"豆","禾","米","草"的字根。李姓女孩取名大全,名字中有这些字,表现了丰盛感,满足感,属牛宝宝不愁吃穿。比如:显,粟,梁,秉等。
广告2021-03-19
、李姓是怎么来的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
52浏览
李姓是怎么来的呢?
8赞·1播放
李姓是怎么由来的
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赢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颛顼,出自嬴姓。颛顼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到了唐尧时代,颛顼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李姓的由来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79%,是百家姓的第一大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的最早根源。 皋陶为东夷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山东曲阜市(偃)。 故帝舜因之而赐姓偃。皋陶在尧为炎黄夷族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因名誉崇高,舜仍用他为大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继位侯选人,但病逝了。他是李姓血缘始祖。 皋陶的26世孙理征都是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姓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子孙都为理氏(李理里同字)。理征在任商纣王理官时,进谏而被杀。其妻契和氏带其子利贞逃到河南省。他们饥饿吃李子保命。故称李姓,他是得姓始祖。利贞55世孙渊是唐高祖,唐朝的开国皇帝。 道教始祖老子,名李耳。正史明确为李姓第一人。周平王时(前770-前720)任太史。河南鹿邑县人。老子著有>。
29赞·401浏览2016-06-08
李姓怎么来的是从唐朝有的吗
不是,源于嬴姓和姚姓,出自黄帝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徵和舜帝姚姓的后代结合的后代,或出自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颛顼和舜帝后代一说: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颛顼的裔孙。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李姓出自嬴姓和姚姓[1],李姓祖先之一:赢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舜帝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帝辛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商周之际,理徵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人(今河南淮阳),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这一带荒无人烟,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部)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叛军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南方的林姓也有支改姓过李,林姓是商代殷比干之后) 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1赞·491浏览
李姓怎么来的
1 李姓来源 "李"是我国五大姓氏之一上古殷朝末年,有个贵族叫理利贞,为了逃避纣王的迫害,随母亲逃亡,到一处躲在李树下,又吃李子充饥,一生难忘,就改姓为李李利贞的十一世孙李聃,就是大家熟知的老子老子是思想家,后来被尊为道教始祖到了唐朝,皇帝姓李,并且常常对功勋卓著的大臣们恩赐李姓李姓历代先人还有如:〔李冰〕战国时在四川做郡守,修成都江堰,造福人民几千年〔李白〕唐朝大诗人,诗豪放,喜饮酒又叫李太白,后世的酒家尊他为神圣文人心目中,他是诗仙〔李自成〕明朝农民起义军领袖〔李时珍〕明朝医学家,著《本草纲目》〔李东阳〕明朝诗人,茶陵诗派的首领 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 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灭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由上可知,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皋陶作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功德高深,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
编辑于 2021-03-22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
李氏的起源?李氏家族分布情况?
本文2023-09-22 02:26: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