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古体字
繁体字还是“手”,繁简通用。
读音:shǒu
释义: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
亲自动手。
拿着。
笔顺:
撇、 横、 横、 竖钩、
组词:
一手,上下其手,不择手段,七手八脚,手腕,手头
造句:
他嘴上讲“人道”,背地里整人不择手段,是个素口骂人的伪君子。
他不择手段采用任何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
这是一件一群人监守自盗,上下其手,贪污公款的弊案。
从事文牍拟制、收发和管理的书吏,上下其手,舞文弄法,捞取好处是他们一贯的做法。
大家七手八脚,一会儿就把新桌椅搬进了教室。
同学们七手八脚,很快就把操场上的雪打扫干净了。
七十多岁的爷爷老当益壮,打得一手好拳。
王老先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家族之有谱牒,犹如国家有正史,州县有方志,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编修族谱的传统,而且把谱牒提到很高的地位,早在远古三皇五帝时代,各个部族就有专人记录本部族传递世系。到夏商周三代时,国家还设有史官,专门记录王室以及各贵族的世系,并汇集成书,如周代的《世本》,就是一部各姓世系总谱。魏晋时期,家族修谱之风盛兴,于是在皇室和贵族世谱之外,又涌现了大批各姓的宗谱和各家族的家谱。此后数千年来,修谱之风在中国长盛不衰。
中国的谱牒通常称委为"家谱"、"族谱"、 "宗谱",或单称为 "谱",小一点的只记录某一支系某一家族的又称为"家乘"、"家牒"、"支谱"、"房谱"、"祠谱"、"坟谱",大一些的记录多个子系家族的称"通谱"、"大成谱"、" 统谱"、"世谱"、"集成谱",记载皇室家族的称为"玉牒"。 此外还有记录众多姓氏的姓氏学书籍如"万姓统谱"、"百家谱"之类。
家谱其体例古代有所谓苏式谱和欧式谱之别,是由北宋欧阳修、苏洵分别创造,俗称欧式族谱和苏式族谱,大多记载家族宗系、规模、演变等
一,欧式家谱
欧式家谱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庐陵郡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到英宗时,又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后居颍州(今属安徽省),卒于家欧阳修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欧阳修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本文所引欧文皆出此集)有文章2651篇,应用文2619篇,可见他的文章写作主要是应用文写作,欧阳修主张应用文真实,一是为了应用,二是为了传於后世。二是简洁质朴。
欧阳修也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谱的规范。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欧式家谱
欧式家谱仿史记年表,其体例家谱是先列世系图,然后再列每人的传记。
欧式家谱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一人一条,可称为条目式。但嫌杂乱,人与人的关系不够明晰,叔伯关系一下子看不出来。不过,所有的人的资料都在,只不过要花很多时间去翻页查找。
二,苏式家谱
苏式家谱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文学家,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在嘉祐五年(1060年)得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洵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苏洵对谱学理论曾进行探讨与研究,在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具有自已的看法,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谱的规范。
苏式家谱以礼之大宗、小宗为次,其体例则是在世系图下注上人物事迹,每五世一揭。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人名之间用纵横线条联系,可称为表格式。 人与人的关系很明晰,连相距几代都能一目了然。可能是限于篇幅,抑或囿于“五服”之说,只记录五代人。
这两种格式,真是各有所长。明清以降,大多同时做成两种格式,或者取长补短,即“意欧体苏”。 现代民间修谱,大多仍用欧式,也有用苏式的,另外还有章节式的新族谱。
学习古诗第一步,掌握平仄。
不要相信“平仄格律是诗歌创作的镣铐”这种懒人借口,平仄是汉字发音系统,我们平时说话就在用。而格律是一套近体诗的规范,你可以不学,也可以学而不用。但是你如果不会格律,不会近体诗,等于自动放弃了中华诗歌文化传统中最高端文学体裁的欣赏,自动放弃了近千年来近体诗人浩如烟海的创作源泉。掌握近体诗的人在山顶俾睨天下,而不懂格律的人却在山底徘徊,还要讥笑山顶的人不自由。
你以为你丢失的只是镣铐,只是文字游戏,却不知根本就没有入门。
古体诗不讲平仄,不讲格律,大概押韵,相当于文言文版的现代诗。但是,古体诗最深处的东西就是当时代的古朴、古拙。我们在今天是无法还原那种古意的,即便是大量使用古词进行堆砌,因为时空的不可逆性,社会文化的精致化,今天的所谓古风剥去那些眼花缭乱的古词,内核不过就是一些虚拟的、浮华的、自以为是的古装电视剧的布景罢了。
可是平仄很难啊,有很多朋友会说。其实一点都不难,只是在这个近体诗已经不流行的时代,没有人愿意花心思去钻研罢了。平仄格律远比英文、奥数简单太多,只是在实用主义至上的时代,说它难要比说自己懒好下台些而已。都是汉字声韵系统,咱们今天个个都在讲、无意识中都在遵守,能有多难?
怎样才能让自己学会写古诗词?
音律
关于平仄的学习以及近体诗平仄格律的推导,前面有多篇文章有详细讲解,包括绝句、律诗、排律都有介绍,有兴趣的认真看看,基本上都能入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步,大量阅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好的鉴赏力是技巧和意境结合提升的表现。鉴赏能力来自于大量的阅读,来自于对古诗发展变迁的理解。你知道《诗经》、《楚辞》,那你知道柏梁体,永明体,齐梁体,晚唐体,西昆体,四灵诗派吗?为什么这些诗派并没有好诗出世?因为这些诗体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关,都是在一个王朝走向衰败之时涌现出来的颓靡妖艳的作品,虽然辞藻华丽,用典艰深,可是并没有昂扬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也没有起到记录社会发展变革的作用。
“文章合时而著”,诗也是一样的。当你对诗歌的发展史有了正确的了解,你就会从根本上了解到古诗的起落和演变,搞清楚自己的写作风格能够学习哪个时代的哪位诗人,找准自己的定位。
鉴赏力提高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对古诗写作技巧的提高。也就是前面说的平仄,韵脚,对仗的知识,以及古体诗的转韵,写作统筹,精巧构思各个方面的学习提高。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可以在读到古人诗句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写得如此精妙。
手的古体字
本文2023-10-04 09:14: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