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八百壮士”投军记:战后仅一人幸存
在西充,至今流传“800壮士”打日本鬼子的传奇故事。壮士们英勇杀敌,打不倒,攻不垮,嗷嗷叫的战斗 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800西充川军将士中唯一的幸存者、西充县占山乡人李宏毅,人生更为传奇,他不仅经历了酷似电视剧《亮剑》的勇猛杀敌剧情,又承担了《潜伏》里保护革命同志的地下任务……
2005年李宏毅病逝,将一本亲笔所写约5万字的《征途札记》留给了儿子李汝江。9月14日,记者驱车200公里,来到西充,寻找到70岁的老人李汝江,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川军英勇抗战史。
出征:抗日热潮涌动山乡
1937年10月1日,西充县集中了抗日义勇队伍856人,李宏毅是“西充县抗敌后援会”欢送的第一批战士。10月2日,856名西充人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从西充出发。
李宏毅1917年出生,出征那年才20出头。李汝江听母亲及后来团聚的父亲说,因为参军时个头小,李宏毅差点被“退回”,他对征兵的说:“抗日不分男女老幼!我抗日决心已定,不要我上战场,当勤务兵也要跟着你们!”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800壮士”经战前动员齐齐入伍。
1937年9月23日,占山乡逢场。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上了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出发日期另候通知。”
当时,占山乡小学老师杨益滋(后得知是 地下党员)等人在戏楼边搭了个台子,大声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日本鬼子占我东北,杀我父老,奸我姊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光荣!”
这天,占山乡人山人海。人们赶场买卖都不做了,把杨益滋的演讲台围得水泄不通,地下党还带领学生上街演文明戏……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 。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连日来背地流泪的李妻只对李宏毅说了一句话:“要写信回来啊!”见妻子满脸的泪花,李宏毅扭头就走。
李汝江说:“母亲后来告诉我,当时她已怀起我,身体不好,还抱着姐姐,悄悄去公路看父亲。”公路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场面壮观,还有送水果、送熟鸡蛋的,一群缝纫工人抬了几笼热包子,热情得给义勇队分送,还说:“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就来!”
电视剧《壮士出川》原名《壮士一去》。这部剧以独特的视角、精心构架的结构和宏大的战争场面,对川军出川抗战那段催人泪下的悲壮历史进行一次重新诠释,希望它成为一部真实反映三百多万川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浴血牺牲的战争剧。
川军,这支被称为“双枪兵”的部队,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川军的形象也曾经被一些影视剧严重歪曲过。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川军是双枪兵,一手步枪,一手烟枪,战斗力极弱,没有国家意识。
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这一群被讽刺为“双枪兵”的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故而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的兵员占到了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三分之一,而且牺牲最多,据统计,川军伤亡人数是全国军队总伤亡的五分之一。
剧本是以淞沪会战、滕县保卫战、老河口战役为全剧的三个支撑点。在这三场战役中,面对日军飞机大炮坦克疯狂进攻的“草鞋加步枪”的川军将士,战斗之惨烈,伤亡之惨重令我感慨。正是这样一群平凡军人为国家而牺牲的精神打动了我,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要去还原川军真实的历史形象。
该剧希望告诉观众:抗日中的川军其实是这样的,同时也借此替伤亡的六十多万川军将士正名,用良心和责任还原历史,向战时牺牲的卫国英烈致敬!
从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开始至今,中日之间的对抗就从未停止过,甲午海战中国海军的覆没是让每个中国人记忆犹新的。今天,日本的右翼政府还在觊觎我们的钓鱼岛。拍摄这样一部既真实又有史诗性的电视剧就是告诉我们全体国人,勿忘国耻!尤其是在国家强盛的今天,在和平的年代里更应该想到国家的安全、领土的完整!同时让我们千千万万的年轻人知道,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不是靠“手撕鬼子”和“飞刀秒杀鬼子”得来的,而是靠牺牲换来的!
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国民党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其中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有些人被编织到了其他的军队继续进行战争,回到故乡的人不到十分之一,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
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毛泽东曾挥毫写挽联哀悼川军将领王铭章: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扩展资料:
1938年,日本开始想徐州进攻,企图威胁武汉,川军毅然走向了徐州增援,川军或许没有经过特殊的训练,但是川军有一个意念,那就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而川军也用生命证明了这一诺言。
这场战斗,川军将士们穿得单衣、草鞋,与日军的飞机大炮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川军以5000人的代价,击毙了日本2000人,更重要的是川军拖住了日军,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宗仁曾说:这一战是川军史上最光荣的一战,没有川军,怎可能有台儿庄的大捷。此战过后,无人不知道川军,也没有人说川军是最糟的军队。
川军当年属于国民革命军,即归国民党管。
川军,为民国期间四川军阀部队。清末,清政府编练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四川军阀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四川军阀长期混战,自辛亥革命后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川军阀混战共约470余次。
抗战爆发后,四川军人更是群情激愤,纷纷请缨杀敌。就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川军第41军军长孙震在重庆表态,愿率所部出川,参加对日作战。
1937年7月16日,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陈执功等23名学员联名请缨参战。“学员等身为军人,痛亡国之无日,欲请缨而无路,今以最大之决心,宁愿为收复失地之抗战而惨死,不愿为带兵升官之军人而幸生”。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正式命令川军出川,参加抗战。
扩展资料:
川军三路东征,浴血沙场。
从1937年9月开始,川军分三路奉命开赴抗日前线。
第一路由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率领(辖第41军,军长孙震;45军,军长陈书农;47军,军长李家钰)从成都启程,徒步经川陕公路至宝鸡,然后沿陇海路东进,经潼关、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对日作战。
第二路由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率领(辖第21军,军长唐式遵;23军,军长潘文华;44军,军长王缵绪),这一路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启程,乘船沿长江东下,经武汉转道许昌、郑州,参加南京保卫战。
第三路由川军将领杨森率领第20军,从贵州出发,直接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这三路参战的川军共14个整编师,20余万人。此外,1938年春,川军将领范绍增在顾祝同的支持下,于重庆组建了第88军,开赴第三战区作为总预备队。再有独立第35旅,原系川军第20军杨森部的一个加强旅,后直属国民政府军政部,也奉命开赴前线。
60年前的四川,交通极端落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川军开赴前线,困难重重。当时虽有长江通道和川陕公路,但车辆船只极少,川军出川多靠步行,长途跋涉数千里。
川军装备十分简陋,每个士兵仅有粗布单衣2件,绑腿1双,单被1条,单席1张,草鞋2双,斗笠1顶。所用步枪80%系川造,质量差。每个战士配备子弹三五十发,手榴弹二枚、大刀一把,一个团仅有几挺机枪。尽管武器装备较差,
但川军在各次会战中,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特别是广大士兵,更是满怀民族义愤,冲锋陷阵,前仆后继,报效祖国。川军第20军和第26师参加淞沪会战时,在一片平原地带,没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川军远道而来,仓促参战,几乎连像样的工事都无法修筑,全凭血肉之躯抵挡敌进攻。
日军出动了飞机、坦克、大炮和军舰,攻击的炮火来自地面、空中和海上,守卫阵地的川军官兵常常整连整营地被敌人的炮火毁灭。
第41军、第45军将士,身穿单衣,赤足草履,一直从成都步行2000多里,奔赴山西战场。11月的山西,已是北国冰封,寒风刺骨,将士们全身冰凉,手持一杆老式川造步枪,腰系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作战,战况十分惨烈。
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第41军代军长王铭章,奉命率部死守滕县,阻击敌军。日寇采取空军、炮兵、坦克部队和步兵联合作战的战术,轮番进攻,川军拼命死守,王铭章等3000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由于川军死守滕县三个昼夜,终于挫败了日寇增援台儿庄的企图,使友军能顺利完成对台儿庄的包围。在台儿庄战役中,川军与友军一道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1万余人,击毁坦克30余辆,缴获步枪1万余支,机枪数百挺。台儿庄战役是继平型关战役之后又一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川军
人民网—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与贡献
七七事变后,远在祖国腹地的四川震动了。军民一心,强烈请战。1937年10月15日,四川省主席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集团军总司令。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等人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留在四川。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多病的刘湘亲自带领10万四川子弟出征,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激励川军将士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当时,川军是地方队伍中装备最差的队伍,他们从川中出发时,10万人都是单衣草鞋,一路向东,徒步千里,冻饿致死者不计其数。但他们却前仆后继,勇猛杀敌,写就了一曲壮烈之歌。在抗日战争期间,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川军同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国防长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曾对川军抗战和牺牲的川军将领作过高度评价。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必将成为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川军是抗日战场上全民抗战的一个真实缩影。在全国抗战爆发前,川军、桂军、西北军、湘军、滇军等地方军阀连年混战,给老百姓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但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却幡然醒悟,以中国军人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抗战中,湘军士兵在进人战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这都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永不屈服外来侵略的象征。
许蓉生(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川军将士英勇抗战的事迹,映照出了成都“轻生死重大义,坚韧不拔”的城市精神。
成都人的性格,水性至柔,雍容、平和,善于享受,但在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却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气概。芦沟桥事变后,川军将士纷纷请缨抗战。川军出川时,装备不足,弹药匮乏,基本上没有医疗设备,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经历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包括成都将士在内的四川军民,以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以他们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慷慨悲歌。“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至今矗立在万年场路口,它是成都人轻生死重大义,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写照。
焦汝敬,男,87岁,成都市政府任命参事。虽然远离战争年月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但谈起那段难忘的历史,老人仍然记忆犹新。
焦汝敬告诉记者,1938年,21岁的他刚刚从黄埔军校毕业便来到了成都。就在当时,驻扎在四川的十几个军,除他所在的95军和56军留守后方以外,其余几乎已全部出川参战,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抗战的八年时间里一直坚守在战场上,一次都没有回过家。比如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整个抗日战争中牺牲在战场上级别最高的指挥员,“直到牺牲时为止,他甚至都没有机会到自己在蒲江老家新修的房子里住过一次”;陈章文是焦汝敬刚到成都时认识的老大哥,而当1939年他随88军的范绍增出川抗战后,两人的再次相遇竟然等到了1949年之后。
不仅全川的官兵以抗日救国为己任,四川的老百姓也对抗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众人纷纷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年轻人都积极报名参军参战。有一次,在人民公园举行的抗战讲演活动上,他就亲眼看见当讲演活动结束后,放在台下的大箩筐里已放满了普通市民自发捐献的钱物,而且没有一个人留下姓名。
新闻链接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抗日,从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到抗战相持阶段的长沙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等,川军先后共有300多万人参战,广大民众积极捐粮、捐款,各项军事工程动用人数更无法统计。对于这段历史,李宗仁将军曾说:“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对我们而言,战争的硝烟离得太远太远了,远到我们都不记得我们的国家民族是靠什么才保留至今的了。
抗日战争爆发前,四川军阀混战二十多年。但国难当头,川军毅然停止内战,出川抗日。
1937年9月,中华民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为第二路预备军总司令,辖两个纵队,第一纵队(后改称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副司令孙震,下辖41军(孙震部)、45军(邓锡侯部)、47军(李家钰部),经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第二纵队(后改称23集团军)司令唐式遵、副司令潘文华,下辖21军(唐式遵部)、23军(潘文华部),顺长江东下至武汉。此外,川军第20军由军长杨森统率,由贵州出发赴凇沪战场支援。从此,川军先后共组织了12个军,30余万人,分批出川投入抗战。
如果你去过成都人民公园,你会看见在公园大门前,默默矗立着这么一尊雕塑:一名年轻的士兵,脚蹬破烂的草鞋,穿着短裤,身着旧式军服,打着绑腿,胸前挂着两只木柄手榴弹,背上背着一把大刀和一只竹编斗笠,手里端着一支上着刺刀的老旧步枪,前倾着身躯,面庞正对东方——这是“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八年抗战中,共计有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伤亡。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八年抗战中,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
川军著名将领、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4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一带布防的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这场战斗,川军将士们穿得单衣、草鞋,与日军的飞机大炮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是他们拖住了日军,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宗仁曾说:这一战是川军史上最光荣的一战,没有他们,怎可能有台儿庄的大捷。此战过后,无人不知道川军,也没有人说他们是最糟的军队。
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毛泽东曾挥毫写挽联哀悼川军将领王铭章: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名将名语
一、“川军在民族大义面前绝对不做孬种!”民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刘湘:“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二、“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四川省主席,川军将领杨森
三、“过去打内战,都是害老百姓。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倾家荡产,拼命也要同你们在一起,把日本人赶跑。”时任第八十八军军长的范绍增(樊哈儿原型)在战前动员会上对官兵们讲。
四、“只要开始抗日,我就站在战争的最前线”川军将领饶国华代表几百万川军将士向日寇的侵略,作了最有力的回答。
光阴荏苒,山河依旧,凋敝的战场遗迹静静沐浴在夕阳里。这片远离天府之国的异乡故土上,沉睡着数千川军将士不屈的英魂。也许,当他们穿着草鞋、背上简陋的武器踏上离乡之路,穿行在枪林弹雨里时,就再也没有抱回归的念想。
尽管抗日战争距今已达半个世纪之久,但历史,我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四川西充“八百壮士”投军记:战后仅一人幸存
本文2023-10-04 08:19: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