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演示怎么做柱状图
1、首先在电脑上打开WPS软件,接着在WPS中选择“演示”-“新建空白文档”。
2、接下来在上方工具栏中选择红色箭头所指处的“插入”-“图表”。
3、然后在“图表”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选择需要的图形,点击“插入”即可。
4、接下来就可以在PPT看到插入的柱形图了。
很多人对电脑很精通,但却一直不是很会用那些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 Word,Excel,PPT等都是常用的办公软件,很多人觉得Word只要用来存文档就行了,办公软件看似简单,其实花样很多,尤其Excel表格,涉及到一些比较少见的数据处理。
但其实只要用心多练,效率轻松提升个十倍百倍还真不是问题!
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多少少都会和Excel打交道,但如果你只是把它当做简单地整理数据、制作表格的工具,那你就太浪费了!
学习一些小技能对于日常处理复杂的数据有非常大的帮助呢,还不速速来学习?
1打开多个Excel文件:
选取多个文件按回车键打开
2删除多个没用的excel工作表
先删除一个,选取另一个工作表按F4键可以直接删除
评 :F4可以重复上一步操作
3选取表格某些列
选取第一行,按shift键不松双击下边线
4删除空行
选取列- ctrl+g定位 - 定位条件:空值 - 删除。
5输入日期
本年的日期只需要输入月日,年会自动生成,如果输入当天的日期,直接按ctrl+;即可输入。
6设置单元格格式
打开格式下拉框,一键搞定。
7插入5个空行
向下选取5行 - 插入,(也可以按shift键不松拖动插入,这种方法比较灵活。)
评:向下选取多少行,就可以向下插入多少个空行。
8按住Alt,可以选择文章的矩形块文档,然后Ctrl+C就可以复制,或你可直接修改这部分文字。
9Ctrl+L左对齐,Ctrl+R右对齐,Ctrl+E居中。
10Ctrl+Z是撤销,那还原呢?就是Ctrl+Y,撤销上一步撤销!
Shift+F3 ,英文全部大写,英文全部小写,首字母大写切换。
11Excel将姓名分成两列显示
12Excel中按分隔符分列
很多职场人(除开行政人事专员)对待办公软件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学都不学,因为没时间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学,反正有问题就百度和找身边的专家就好了。
这是目前Office职场应用的一个典型状况,自然工作效率都比较低。
有句话说的好: 牛逼都是苦逼锻炼出来的。
想要提高办公效率,从小的技巧开始掌握。
http://wenwensosocom/z/q327818781htm
Word的斜线表头是利用文本框与直线实现的,那我们能不能在Excel中也能实现文本的功能,并利用它来做斜线表头呢?可Excel 中菜单中跟本找不到“插入文本框”这一项呀,下面我们就以制作(如图1)所示的三维表头为例为各位讲一下实现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现文本框的功能
1、 选择Excel XP主菜单上的“视图/工具栏”命令,将Excel XP的绘图工具栏调出来(当然如果你以前就调出了此工具栏,这一步可不做);
2、 对Excel 的单无格作适当调整使我们能对它进行操作;
3、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和“矩形绘图工具”(如图1),在Excel工作表的任一位置画出一个矩形框(可能有人要问你不是要用文本框吗,怎么画起这东西来了,别急请继续往下看呀);
4、 用鼠标对准刚才画的“矩形框”点右键,选择“添加文字”命令,这时你再看这个矩形框是不是变成“文本框”了,然后在这个文本框中填入文字(一个即可如图1中的“课”字如图3);
5、 设置文本框的格式,用鼠标右键单击如图3所示的文本框,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如图4)命令;
6、 在弹出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中选择“颜色与线条”选项卡,分别把“填充”和“线条”的颜色设为“无填充颜色”(如图5);
7、 重复上面的3-6步,分别把图1中其余几个字“程、时、间、星、期”统统都放到文本框里。
二、绘制斜线
这一步很简单,您只须点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工具”(如图6),即可在您想做的单元格内画出斜线,只是在画线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画的太长也不要画的太短,这得需要您多加练习才能画出合适的斜线(如图7)。
三、合并成斜线表头
这一步也得需要您细心认真才能做好,具体可分以下几步:
1、 把刚才我们做的那些文本框按图1的格式排列起来;
2、 按住Shift键,同时选中这些对象(包括6个文本框和两条斜线)(如图8)(注:选择时要等到鼠标箭头变成如图9所示的形状时现点击才能选中你想选的对象);
3、 按住Shift键不要松开,在这个单元格中移动鼠标等到它变成如图9所示的形状时,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组合/组合”命令(如图10),这样便把这些零散的对象合并成一个对象,再也不会被你弄得它们七零八落了;
wps演示怎么做柱状图
本文2023-10-04 08:09: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