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谱的家族世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孔子家谱的家族世系,第1张

50世祖华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黄帝(姬轩辕)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45世祖蟜极

44世祖帝喾(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商部族首领)

42世祖昭明(商部族首领)

41世祖相土(商部族首领)

40世祖昌若(商部族首领)

39世祖曹圉(商部族首领)

38世祖冥(商部族首领)

37世祖王亥(又名振,王恒之兄,商部族首领)

36世祖上甲微(简称微,商部族首领)

35世祖报乙(商部族首领)

34世祖报丙(商部族首领)

33世祖报丁(商部族首领)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商部族首领)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商部族首领)

30世祖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开国君主,原为商部族首领)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辩)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商王仲丁(子庄)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敛)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载)

18世祖商王康丁(子嚣)

17世祖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羡)

14世祖微仲(又称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启之弟,宋国第二任君主)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宋父周(子周)

8世祖世子胜(子胜)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 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 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2世祖(祖父) 伯夏(子夏)

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汉族,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文圣”;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卒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他首改“子姓”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

1世孙(儿子)孔鲤

2世孙(孙子)孔伋

3世孙(曾孙)孔白

4世孙(玄孙)孔求

5世孙孔箕

6世孙孔穿

7世孙孔谦(又名孔慎、孔顺)

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9世孙孔忠(孔腾子)

10世孙孔武(孔忠长子)、孔安国(孔忠次子)

11世孙孔延年(孔武子)

12世孙孔霸(孔延年子),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

13世孙孔福(孔霸长子,被汉成帝封为殷绍嘉侯)、孔捷(孔霸子)、孔喜(孔霸子)、孔光(孔霸子)

14世孙孔房(孔福子,褒成侯)、孔永(孔捷子)、孔放(孔光子)

15世孙孔均(原名孔莽,孔房子),褒成侯

16世孙孔志,褒成侯

17世孙孔损,褒亭侯

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

19世孙孔完(孔曜长子,褒成侯,无子)、孔赞(孔曜次子)

20世孙孔羡(孔赞子),宗圣侯

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

22世孙孔嶷,奉圣亭侯

23世孙孔抚,奉圣亭侯

24世孙孔懿,奉圣亭侯

25世孙孔鲜,奉圣亭侯

26世孙孔乘,崇圣大夫

27世孙孔灵珍,崇圣侯

28世孙孔文泰,崇圣侯

29世孙孔渠,崇圣侯

30世孙孔长孙,恭圣侯

31世孙孔嗣悊(孔长孙次子、孔英悊之弟),绍圣侯

32世孙孔德伦,褒圣侯

33世孙孔崇基,褒圣侯

34世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35世孙孔萱,文宣公

36世孙孔齐卿,文宣公

37世孙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孙孔策,文宣公

39世孙孔振,文宣公

40世孙孔昭俭,文宣公

41世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44世孙孔延世(孔延泽之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5世孙孔圣祐: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

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子、孔圣祐从弟)

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

47世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

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孙衍圣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长子)

50世孙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孙衍圣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万春(孔文远子)、孔之固(孔元紘子)

52世孙衍圣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浈(孔之固子)、孔洙(孔万春子,南宗)

53世孙衍圣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诚(孔治子)、孔思许(孔津子,孔之言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

54世孙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孙,南宗)

55世孙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

56世孙衍圣公孔讷(孔希学子)、孔议(孔希路子,南宗)

57世孙衍圣公孔公鉴(孔讷子)、孔公诚(孔议子,南宗)

58世孙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子)、孔彦绳(孔公诚子,南宗)

59世孙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子)、孔承美(孔彦绳子,南宗)

60世孙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

61世孙衍圣公孔闻韶(孔宏绪子)、孔闻音(孔弘章子,南宗)

62世孙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子,南宗)

63世孙衍圣公孔尚贤(孔贞干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无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贞运子,南宗)

64世孙衍圣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子)、孔衍桢(孔尚乾子,南宗)

65世孙衍圣公孔兴燮(孔衍植子)、孔兴燫(孔衍桢子,南宗)

66世孙衍圣公孔毓圻(孔兴燮子)、孔毓垣(孔兴燫子,南宗)

67世孙衍圣公孔传铎(孔毓圻长子)、孔传锦(孔毓垣子,南宗)

68世孙衍圣公孔继濩(孔传铎子)、孔继涛(孔传锦子,南宗)

69世孙衍圣公孔广棨(孔继濩子)、孔广杓(孔继涛子,南宗)

70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孔广棨子)、孔昭烜(孔广杓子,南宗)

71世孙衍圣公孔宪培(孔昭焕长子,孔宪增之兄,无子)、孔宪坤(孔昭烜子,南宗)

72世孙衍圣公孔庆镕(孔宪增子,过继给孔宪培,1794年袭爵)、孔庆仪(孔宪型子,孔传锦的第5世孙,南宗)

73世孙衍圣公孔繁灏(孔庆镕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无子,南宗)

74世孙衍圣公孔祥珂(孔繁灏子)、孔祥壮、孔祥楷(孔繁英长子,过继给孔繁豪,南宗、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75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孔祥珂子,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其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为妻;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77世孙孔维益:孔德成子,早卒,未袭封

78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维益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孙孔佑仁:孔垂长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湾

79世之后的辈分字:

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天师世系 姓名 帝 号 赐封年代 封号与赠号 备注

1

师 张道陵 唐玄宗唐僖宗宋神宗宋徽宗宋理宗元成宗明思宗 天宝七年

中和四年

熙宁元年

大观二年

嘉熙三年

元贞元年

崇祯年间 封太师

封三天扶教大法师

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

封正一靖应真君

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

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 张衡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 张鲁 汉献帝元武宗 建安廿年

至大元年 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 汉献帝

元顺帝 建安廿年

至正十三年 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侯

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 张昭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 张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 张回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 张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 张符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 张子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 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 张通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 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 张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 张光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 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 张慈正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 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 张高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 张应韶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 张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 张士元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 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 张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 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 张谌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 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 张秉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 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庙,年92岁

22 张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 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 张季文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 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 张正随 宋真宗元顺帝 大中祥符五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真静先生

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 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 张干曜 宋仁宗元顺帝 天圣八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澄素先生

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 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 张嗣宗 宋仁宗

元顺帝 至和二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白先生

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 干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 张象中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 张敦复 宋神宗

元顺帝 熙宁元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光先生

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 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 张景瑞 宋徽宗

元顺帝 大观二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真先生

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 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张继先过继

30 张继先 宋徽宗

元武帝

元顺帝 崇宁四年

至大元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靖先生

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着《虚靖语录》七卷

31 张时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 张守真 宋孝宗元顺帝 干道六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正应先生

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 时修长子

33 张景渊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太道真君 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 张庆先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 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张可大 宋理宗

元世祖 嘉熙三年

至元廿八年 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

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 张宗演 元世祖

元世祖

元成宗 至元十三年

至元十四年

元贞元年 赐封嗣汉天师

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

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 张与棣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宗演长子

38 张与材 元成宗

元成宗

元武宗 元贞二年

大德八年

至大元年 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

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 张嗣成 元仁宗泰定帝元顺帝

明太祖 延佑四年

泰定二年

至元三年

洪武三年 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

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 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 张嗣德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 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 张正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 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 张正常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元年

洪武五年 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 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张宇初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十三年

永乐四年 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 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 张宇清 明成祖明宣宗 永乐八年

宣德元年 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 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着有《西壁文集》

45 张懋丞 明宣宗

明英宗 宣德四年

正统六年 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

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正常三子,娶王侯刘基侄女为妻

46 张元吉 明英宗

明太宗明宪宗 正统十年

景泰六年

成化三年 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

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 张原庆 明宪宗 成化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 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 张彦頨 明孝宗明世宗 弘治十四年

嘉靖五年 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

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原庆长子,娶王侯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迭山书院

49 张永绪 明世宗

明世宗 嘉靖廿八年

嘉靖三十年 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

赐伯爵祭服 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 张国祥 明神宗明神宗 万历五年

万历三十五年 袭教赐玉印金冠带及“真人府”、“宗传”匾额

奉旨撰《续道藏》,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 永绪堂侄,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 张显庸 明熹宗明思宗

清圣祖 天启六年

崇贞元年

康熙四十二年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加赠太子少保

追赠光禄大夫 国祥长子,着《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 张应京 清世祖

清世祖

清圣祖 顺治六年

顺治八年

康熙四十二年 命袭职掌理道篆,给一品印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追赠光禄大夫 显庸长子,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 张洪任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赠光禄大夫,到颜氏封一品夫人 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 张继宗 清圣祖

清圣祖

清圣祖 康熙二十年

康熙三十五年

康熙四十二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书上清宫匾

赐乾坤玉剑

授光禄大夫 葬洪任长子,筱岭背南山

55 张锡麟 清世宗清世宗 雍正元年

雍正五年 授光禄大夫,妻韩氏封为一品夫人,奉诏入觐,病故于杭州,娄近恒请旨由庆麟署理大真人事 继宗长子,年29岁

署理真人 张庆麟张昭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九年

雍正十三年 命署理大真人,协修上清宫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禄大夫 锡麟二弟

锡麟三弟

56 张遇隆 清高宗清高宗

清高宗 乾隆七年

乾隆十七年

乾隆三十六年 奉旨随叔父昭麟入觐,袭爵赐书“演教宗传”牌匾

左都御史梅毂成劾降为五品

追通议大夫 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 张存义 清高宗 乾隆四十一年 袭爵由五品晋三品,赐老子绣像,授通议大夫 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 张起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清仁宗

清穆宗 乾隆三十九年

乾隆四十五年

乾隆五十年

嘉庆~同治 任河南开封布政使(县丞级)

奉旨袭教、授通议大夫

重修宗谱

赠通议大夫 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 张钰 清仁宗

清德宗 嘉庆年间

光绪三十年 整修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赠光禄大夫 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 张培源 清穆宗

清德宗 同治十一年

光绪三十年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 张仁政 清穆宗

清德宗

清德宗 同治元年

光绪十六年

光绪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张元旭 清德宗 光绪三十年

民国三年

民国八年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于上海羽化,葬杨家山

63 张恩溥 民国十三年

民国三十七年 元旭长子,善画符,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去台湾,民国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于台北,因其子张允贤在民国四十三年逝世,由堂侄张源先承袭代理掌教。

64 张源先 恩溥堂侄 1971年起执掌天师教职。于2008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九日)在南投县草屯镇羽化,享年78岁。

欧式家谱体例,是现在用得最多的家谱模式。它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家族家谱模式的简称。它的特点就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五世一表,一表一提。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1、 欧式家谱一般是一页左右十竖行,上下五层横格。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2、上下五层横格,为五世。从上往下数,一、二、三、四、五,五世。每上下相邻的两层均为父子关系。

3、同一层横格中左右相排的人均为同辈的兄弟。以年齿论,右边的排行为长,向左依次递减为老二、老三、……。4、父亲只有一子,则竖行中父子名讳上下相对;如果父有三子,正对父亲名下的是长子,紧邻长子左边的两格则填写老二老三的名讳。5、同辈的人数较多,一页填写不完可往下页延续,但表示世系辈份的横格不能舛错,不然的话,世系辈就乱了。6、一个竖格,填写夫妇二人名讳,右边写男人名讳,左边写妻子名讳。需要加注的,名字旁边加注小字。7、首页五世,这五世不论占了几页,都是同表,都得一提。提,就是把本表最下一横层

中,第五世的所有名字,都提到下一表中最上层的第一层横格中,按原来的顺序从右到左依次排好。提的作用就是上下两表关系的承上启下,互相衔接,不致舛错、断裂。8、提到第二表的五世,领续下面的六、七、八、九四世。由于此表领续的五世是上表未世的重复,所以此表实际上只续了四世。下边后续的各表都是如此,这叫"五世一提,实续四世"。9、家族较大,

支系众多,可续完一支,再续另外一支,在卷首编好目录页码,便于日后的查阅。10、以上9项,都是世系排序的元素。世系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除世系外,还有凡例、序言、影像、家规、题名、耆寿、节烈等诸多项目。由于各个家族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家谱编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孔子家谱的家族世系

50世祖华胥氏49世祖伏羲(配女娲)48世祖少典47世祖黄帝(姬轩辕)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45世祖蟜极44世祖帝喾(姬夋/姬夒/姬夔)43世祖契(一作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