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怎么死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包拯怎么死的,第1张

病逝。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数日后,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四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包玉刚(1918—1991),上世纪80年代“世界八大船王”之一,原来竟是北宋仁宗皇帝时的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拯的29代嫡孙。包玉刚1964年意外得知自己原是包拯的后代。1964年10月,已离开故乡多年的包玉刚怀着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回到宁波访问,这次回乡之旅,他参观了江南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这一天,“天一阁”的古籍管理工作人员听说来访者是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就特意将“天一阁”珍藏的一套《包氏家谱》捧出给包先生看。这套线装古本的《包氏家谱》记录了包家绵延繁衍的根系。包玉刚当即查看了《包氏家谱》,并顺着包氏绵延脉络查下去,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29代嫡孙,高兴得呼喊起来:“我是包青天的子孙!”

包拯去世后,灵柩由他的女婿护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乡。后来,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包公墓被破坏,当时的随葬器物也大多被盗。包公后裔将原棺和墓志迁葬于墓西三十多米处,原墓地被废为耕地。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夫人墓当作包公墓,修葺一新,并盖有享堂。 一九七三年,合肥文物部门对包公及其家族墓地进行清理,从包公墓葬中出土了包公遗骨及其墓志,同时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及长孙的遗骨。一九八五年,开始动工修建包公墓园,历时三年竣工。墓园共有包氏家族的六个墓冢,按宋制修建。

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按这种逻辑,顶级富豪岂不是世界上顶级吝啬鬼?悉数抠门的富豪,他们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有的人依然保持着创业前艰苦朴素的传统。

在世界上的顶级富豪中不乏有抠门儿和节俭的,比如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典型的“抠门富翁”。你看他的穿着,简直就像是一个百货公司的理货员!不过,这样抠门的富豪在华人中也不鲜见。但和穷人的抠门儿和吝啬过日子不同,抠门的富豪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因为他们已经不需要用“阔绰”“摆谱儿”“炫富”来证明自己有钱有地位,因而有的人依然保持着创业前艰苦朴素的传统,有的人则是“较真儿”——我就这么“穷”,你还看不起我吗?但不论怎样,对于富豪来说,奢华无罪——辛苦挣来和积攒的财富就是要消费的,但似乎抠门做慈善更加光荣……

第一名:香港富豪李嘉诚

说到李首富抠门,似乎没有几个人相信——但你仔细看看他各个场合的穿着就明白啦:李嘉诚对于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不怎么讲究。皮鞋坏了,他觉得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所以他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平常事。数年坚持身着蓝色传统西服,佩戴的一块手表仅值26美元。但他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主要是哲学、政治、经济、中国文化以及新技术方面的书——在他办公室里有很多书,不过,他是马云说的“十个中有八个骗子”里的另外两个。

但在花钱上,李嘉诚自有主张:他大约20%的时间花在慈善事业上,已经捐出5亿美元,用于在香港、大陆以及美国和英国修建各类学校、医院,以及开展医疗研究活动,将来还准备为慈善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金。

第二名: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

牛根生很抠门,也许大家并不意外,因为其创业的艰辛程度,大家也都略知一二。他对自己很抠,但对下属很大方:下属坐沃尔沃、宝马,而他自己只坐一辆排量不太大的奥迪;甚至,高层管理团队人人住的房子都比老牛的大。而在公共场合,牛根生总是系着那条18块钱的领带,上面有绿色的草原、蒙古包、奶牛。不过,这还不是他最扣的地方。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还在蒙牛时,牛根生每次到北京出差,就住在蒙牛驻北京办事处——一个绝不会超过三星级的小宾馆。记者到这里采访他的时候,看到他的房间里,床和床头柜都有些过于陈旧,显得白色的被单有些刺眼。四周的墙壁斑驳凋零,脚底下的地毯也泛着黑色污渍——参加过“0团费”旅行的人,对这种宾馆一般不会陌生;而且,老牛的行李箱也总是敞开着,里面放着简单的几件换洗衣服。虽然这算是一个套间,但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瓜子、花生——这里已经成为招待客人的公共区域,有一组沙发甚至有些塌陷,就像是单位门岗房里的家具。

“有人说我作秀,我说做一次秀容易,但要做无数次的秀、一辈子的秀是挺难的。”牛根生如此这般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也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第三名:新希望集团刘永好

刘永好虽然在各式各样的富豪榜中显身,但是他说:“我从来不太关心这个富豪身家的。实际上我用的、吃的、穿的都很简单。人的资产要是超过1000万,更多的就是社会责任感了。”

刘永好自曝:他在16岁时最想吃的是红薯白米饭,后来当老师最想吃的是回锅肉。结果这个习惯到现在都没改变,和他一起出差的人都知道,他一般就点麻婆豆腐、回锅肉、蚂蚁上树三样菜。

刘永好十几年来未变的发型,曾经让央视的主持人们打趣了老半天,说见了他才发现自己最不喜欢的行业就是理发业。刘永好哈哈一笑,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去烫过头,5块钱一次的服务他都剪。

“我们不是一夜暴富者,深知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我们企业的底蕴是踏实稳健的、生机绵绵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创建百年希望。一切务实、不讲排场、不图虚名,不抽烟,不酗酒、不打牌,每天开销不超过100元,吃穿随便,得体就行。”刘永好不仅这样说,也经常和员工一起在食堂吃饭,和员工共用一个厕所,让员工感到亲切、亲近;刘永好也不喜欢参加很多宴会,他觉得在食堂或在家里吃饭比较亲切、温馨。

新希望集团总裁办主任赵韵新告诉媒体:1997年国庆节,刘总裁和集团高层几位高层管理人员在上海考察工作,吃饭晚了,几个人就在南京路大排档吃牛肉拉拉面,35元一碗。刘永好吃完后,大叫好吃,好吃——这还真是够抠门的,但也值得称道。

第四名:“酒店大王”和“亚洲糖王”郭鹤年

郭鹤年是杰出的企业家,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但他不喜欢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他上下班从来都是挤地铁,对于他来说最奢侈的事情就是打车上班;他穿的衣服几乎没有上百元的。这位被称为香格里拉之父的大老板,办公室被客人们戏称为鸽子窝,书桌与沙发仍是十几年前的款式,他说整洁即好;他从不坐高级轿车,他说公司的宝马与林肯是为外宾及专家服务的;他从不穿名牌服装,不戴名牌手表,他说富豪李嘉诚手腕上也只是戴着一只普通的电子表。

郭鹤年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2005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今那时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第五名:台塑集团王永庆

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他的个人资产多达500亿人民币,但他生活相当简单。台湾人喝咖啡时喜欢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庆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装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因此,生活上他极崇尚节俭: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

王永庆同时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从来不接受个人采访。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坚守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坚守着一个传统的产业。

第六名:“世界船王”包玉刚

他是世界上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十数位外籍华人富豪之一。有人曾嘲笑包玉刚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船王,只是一个银行家——这句话讲对了一半。包玉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船王,因为他摒弃了,或者说根本没有遵循老一套的做法,而是用他银行家的作风、方法去管理他的船队——但这种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做法,却取得了成功,时至今日,又有谁敢说他不是真正的船王?

也许是银行家出身的缘故,包玉刚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总是说:不要跟那些与花费目标有关系的人一起休息;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金钱意识。一位在包玉刚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回忆道:在为他服务的日子里,他给自己的办事指示都是用手写的条子传达。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拍纸薄纸;而且如果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张最高指示—— 一张只用了白纸五分之一的条子,不应把其余部分也浪费掉,这就是包玉刚应省则时的原则。

1981年包玉刚拥有的船队,就超过美国或苏联等国家船队的总吨位。有人问他老是飞来飞去的,是不是坐包机?包玉刚说他是吃宁波乡下咸菜萝卜干长大的,哪能坐包机?宾馆服务员拿到包玉刚要换洗的衣服总是惊讶——那么普通的布衣,什么名牌也没有。后来,1984年10月他少小离家老大回,第一次回到阔别四十多载的老家宁波庄市钟包村,一位村妇给他送来几只热热的煮鸡蛋。包玉刚接过家乡的鸡蛋,心呼啦啦地热了起来,夸张地说,“世界船王拥有世界,还有什么礼物能打动他?有。家乡人送的热鸡蛋!”

船王自奉节俭,乐善好施,先后捐资兴建北京兆龙饭店、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杭州包玉刚游泳池等,又倡设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基金,捐款赈济灾民;捐资5000万元创建宁波大学,又捐资建包玉刚图书馆。

——看看这些抠门儿富豪的故事,你还仇富吗?再想想那些炫富坑爹坑红会的炫富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我们看到许多富人其实很吝啬,不肯枉花一分钱,时刻牢记聚少成多的道理。可是我们也会看到那些个穷人,其实他们很慷慨,虽囊中羞涩,但却经常打肿脸充胖子,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有今天就不去想着明天。不少的穷人活了大半辈子,还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却成天锦衣玉食,装大摆阔,生怕人家看出他就是一个十足的瘪三,不肯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花气力。诚然,穷人与富人相比,都存在一个机遇问题,但是也有一个努力的问题。俗话说:穷不扎根富不传万代!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只要肯干就会有富有的机会,而浑浑噩噩就没有富裕的前景。可以说要想富,就必须开源节流,必须增收节支,这也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并不难理解。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包兆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包玉刚兆龙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一人是包青天的直系嫡孙,从一无所有做到华人首富,为何也是海上的统治者?

因为他生前从事海上航运业务,创造出了不菲的成绩,这位包青天的直系嫡孙名为包玉刚,其职业身份是航运家、银行家、商人、富豪,其生前所创造的环球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是做航运事业,在他的刻苦钻研、勤奋不已的努力下,让他的公司不仅在激烈的国际航运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同时带动了国家航运事业的发展,因此人们将他称为世界船王。

在他多年经商的生涯中,同时也让自已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坊间曾有传闻,说他巅峰时期将所有的资产加起来可以直接购买一个国家,经过他多年的苦苦经营,他一度将他的海上王国推上了事业顶峰,其稳坐世界七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在1981年的时候,当时他的公司拥有的船只总载重吨位达到二千多万吨,在国际海运市场上拥有强有力的统治能力,因此当时美国的《财富》在介绍他的时候将其称为“海上的统治者”。

包玉刚得知自已是包拯29代嫡孙的经历介绍:

说起包玉刚得知自已是包拯29代嫡孙的事情,还得从一段意外经历说起,包玉刚出生于1918年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家境还算富裕,他的父亲包兆龙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商人,从小很重视对子女教育的培养,受过良好教育的包玉刚在成年后就离开了宁波远走他乡去创业打拼,一直到1984年这一段时间他都不清楚自已是包青天的直系嫡孙,在1984年的时候在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年已66岁的包玉刚,因为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便决定回到故土访问,主要目的也是想用自已的财富为家乡人民做一些善事,带动家乡的发展。

在回乡之旅中他参观了被称为是江南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当时的工作人员听闻来访的人是大名鼎鼎的世界船王包玉刚老先生,当时恰好在“天一阁”里有珍藏的一套《包氏家谱》,就特意拿出来给包玉刚老先生看,结果在这本书中竟然意外发现了自已竟然是包拯的29代嫡孙,当时这一惊喜发现让一辈子见过大风大浪的包玉刚老先生,竟像一位小孩子一样高兴得直呼喊起来,心情是非常的激动,后来这个消息就被媒体传染开来,想信包拯这位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清官在知道自已的后世这么有出息之后,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中国最神秘的十大家族李嘉诚家只能排第二

私募排排网

现在的世界首富就真的是世界首富吗美国兄弟会的成员个个都不简单。

中国首富就真的是中国首富吗未必!水太深,勉强排一下。

第十名茅理翔家族:“点火枪大王”

自计划经济时代起,茅理翔就开始在企业工作,做了10年会计、10推销员。之后,茅理翔开始承包慈溪无线电九厂,做了16年乡镇企业的厂长,后来给自己的企业起名叫“飞翔”。

企业从小到大,遍历艰辛,茅理翔称那时的自己为五子之族:跳上火车像公子,跳下火车像兔子,到了对方单位像孙子,回来路上像驼子,报起账来像呆子。那时的火车跟闷罐子差不多,每节车厢里都挤得满满当当,一上火车就得脱掉外套,只留一件衬衫,这样还热得不行,还得使劲摇扇子,看起来活脱脱一个公子哥儿。

如今的茅理翔家族,是方太集团的掌舵人,而且其继位者茅忠群也是雄才大略,智谋过人之辈,经历了茅理翔的沉淀之后,茅忠群接手后,方太集团急速发展,方太集团如今已隐隐成为中国厨具行业垄断者,可见其功力如何。

第九名梁庆德家族:格兰仕人

这位老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着传奇的故事。1978年,他就是在顺德桂洲镇细河边的荒滩上,搭了几个窝棚,开始了白手创业。领着十几个人,从农村收购鸡鸭毛做成鸡毛掸子,拿到城里卖,后来成立了桂洲羽绒厂,以手工洗涤鹅鸭羽毛供外贸单位出口。

此后的梁庆德纵横捭阖,成为国内羽绒加工行业的翘楚。如今,经历了60多年沧桑的梁庆德对人生的看法变得平和,他慢慢总结出一些规律:朋友是硬道理,感情是生产力。

梁庆德建立的格兰仕,日益庞大,其子梁昭贤现在是格兰仕的副董事长,如无以外将来肯定是格兰仕的继任掌舵人,可是梁昭贤为人低调,不过深谙经营管理之道,毫无富二代的败家做派。

第八名南存辉家族:35元的第一桶金

南存辉,从昔日温州城内辛苦操劳的小小修鞋匠,几经奋斗终成资产超过亿万美元的年轻富豪,连续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变迁之巨,其实就是一部传奇。

在这民营企业家群雄纷起的年代,外表儒雅的南存辉,骨子里流淌着古代将士的骁勇和不屈,正如他最爱唱的一首歌---《爱拼才会赢》。他始终认为:人的一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企业,最难的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很多人或许还不了解正泰集团是干嘛的,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4年7月,现辖8大专业公司、2000多家国内销售中心和特约经销处,并在国外设有40多家销售机构。是我国工业电器龙头企业和新能源领军企业。正泰年销售额400多亿元,员工3万多名。

第七名张荣发家族:从海洋到天空

或是南非的开普敦,甚至是中国的上海,都可见到漆有“Evergreen”(长荣海运)的绿色集装箱车在街上飞驰。经过多年的努力,长荣海运已拥有世界第一大集装箱船队,更成为台湾业绩卓著的跨国企业,集团创始人张荣发在世界上更是享有“船王”的美誉。

长荣集团创办人兼总裁-张荣发先生,这个仅有职校夜间部学历的雨港人,究竟有何天赋异秉或特殊之处,如何一手创立世界第一的长荣海运公司,更建立台湾第一家国际民营航空公司飞出台湾的一片天空呢

这个台湾传奇老人,如今却在为将位子传给大房老婆的儿子还是二房的儿子,不过如今看来很有可能会一人一半吧。

第六名蔡万霖家族:台湾首富

1993年3月,台湾《卓越》杂志排出台湾富豪榜,蔡万霖以1400亿元(新台币)的财富名列第一。自1988年以来,蔡万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世界各种杂志的富豪榜上,总是名列前茅。

美国《富比士》杂志和《财富》杂志,都认为他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华人,名列世界富豪的前10名。但是,这位华人首富一直行踪神秘,没有一位记者能够采访到他。关于他的一切,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遐想

第五名包玉刚家族:“船王”之梦

1918

年出生的包玉刚,算起来还是宋代包公的第二十九代孙。他是浙江宁波人,父亲包兆龙是一位经营造纸业的商人。包玉刚小时候在上海求学,他上大学时,正遇上日寇侵略中国,书是没法读下去了。他先是到衡阳一家银行当职员,后去重庆中央信托局工作。他以宁波人的精明和兢兢业业的作风,使自已经手的业务蒸蒸日上,所以到抗战胜利,他已是重庆矿业银行的经理了。以后,他又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市立银行的业务部经理。

许多人都认为,凭包玉刚的业绩和才干,再奋斗几年,行长的交椅一定会是他的了!

然而就在这时,包玉刚却出人意料地向行长呈上了辞职书,说他的兴趣不在银行方面,而在其它方面。他和父亲一起放弃了在上海的事业,全家迁往香港,靠着多年积蓄下的一点钱,去另闯天下了。

如今,包玉刚已是世界上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12位华人富豪之一,是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1978年,包玉刚的海上王国达到了顶峰,稳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香港十大财团之一,创立了“环球航运集团”。第一个进入英资汇丰银行的华人董事,1976年,他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他热情支持祖国建设,除捐献巨资为家乡兴建兆龙学校、中兴中学、宁波大学外,还建造北京兆龙饭店、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包玉刚图书馆,设立包兆龙、包玉刚留学生奖学金等。

第四名王永庆家族:“经营之神”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当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家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整日照看茶园,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一个家庭的正常开销。9岁那年,王长庚不幸患病只得卧床休养,王永庆开始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全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

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

嗯,这位传奇老人,于2008年的时候,逝世了:

第三名刘氏家族:希望集团

美国《福布斯》杂志察觉到刘氏兄弟间的实力变化。刘永行成为刘氏兄弟的代表,在世界500名巨富中刘氏兄弟的财富位于第219名。然而,在前两年的排行榜中,刘永好一直是刘氏兄弟的代表人物,榜上列名。

就在《福布斯》选中刘永行为代表人物的同时,老二刘永行取代老四刘永好成为希望集团的法定代表人。实际上,早在1996年6月,希望集团董事会就决定更换法定代表人。

(以上回答发布于-01-1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接受包玉刚捐款是哪一集?

《历史转折中的邓》第42集,包兆龙和包玉刚父子提出捐款一千万美元建旅游饭店,但是没能成功。

第43集邓出面接受捐款。

包兆龙的介绍

包兆龙(1895年—1982年),又名大澍,_籍浙江宁波,先后育有三子四女,为包玉刚之父。包兆龙于1930年代初期在汉口一带经营工厂,制做鞋子和帽,至1940年转住上海开设银号,并于1948年迁居香港。

据了解,“江南第一藏书楼”天一阁收藏着海量家谱,目前总共收藏家谱近五百五十部,涉及一百多个姓氏。上世纪八十年代,包玉刚曾在天一阁里发现自己是包拯的二十九代嫡孙。

1918年出生的包玉刚,是浙江宁波人,父亲包兆龙是一位经营造纸业的商人。包玉刚小时候在上海求学,他上大学时,正遇上日寇侵略中国,书是没法读下去了。他先是到衡阳一家银行当职员,后去重庆中央信托局工作。他以宁波人的精明和兢兢业业的作风,使自已经手的业务蒸蒸日上,所以到抗战胜利,他已是重庆矿业银行的经理了。以后,他又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市立银行的业务部经理。许多人都认为,凭包玉刚的业绩和才干,再奋斗几年,行长的交椅一定会是他的了!

然而就在这时,包玉刚却出人意料地向行长呈上了辞职书,说他的兴趣不在银行方面,而在其它方面。他和父亲一起放弃了在上海的事业,全家迁往香港,靠着多年积蓄下的一点钱,去另闯天下了。

 开始,他与父亲合伙,做进出口生意,从国内购买干货、豆饼、鸭毛、肥料以及牲畜饲料等土产,向外销售。后来,因为中国政府决定实行国家统办土产出口,包家小公司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以后干什么呢?父亲的选择是经营房地产,他是一个老式的商人,相信“无地不富”是真理。可是包玉刚却以自己的眼光,认为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业只能坐收地租,是保守的投资,是“死的”;而且他们资本不大,去炒地皮,万一被人吃掉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他看中的行业是搞航运生意,他对父亲说:“航运是世界性的业务,资产可以移动,范围涉及财物、科技、保险、经济、政治、贸易,几乎无所不包!”包兆龙尽管不是十分乐意,但他很欣赏儿子的独立思考和勇气,所以最后还是同意了包玉刚的意见。

 1955年,37岁的包玉刚开始了他的“船王”之梦。可是,凭他们包家当时的资金,连一艘旧船都买不起。他专门去了一趟英国,想向一个很谈得来的朋友借钱。可是那个朋友一听说他要借钱买船,就变得像个陌生人一样。不肯帮忙也罢了,他还抖了一下包玉刚的衬衣,讥刺地说:“玉刚兄,你年纪还轻,对航运一无所知,小心别连衬衣都赔进去!”这大大地刺伤了包玉刚的自尊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番大事业来。

 包玉刚两手空空回到香港,只好向香港汇丰银行贷款。可是汇丰银行对航运业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航运的风险太大,这些船老板不知道哪天就会被风暴刮成穷光蛋,甚至落到什么荒岛上去做“鲁滨逊”!而华人根本不懂航运,借钱给他们去买船,那风险就太大了银行业的原则是不搞风险投资的!连碰钉子的包玉刚并不气馁,他转身就去了日本。有趣的是,日本银行竟没有要他找日本公司作担保,就同意贷款给他。这样,包玉刚才凑足了77万美元,再次前往英国,买下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包玉刚看着这艘小山一样的旧船,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且取名为“金安号”。他说,这个名字,象征着他对经营航运业的设想和构思:“金”字表示要赚钱,而“安”字表示要稳中求胜。

 当“金安号”从英国驶向香港,途经印度洋的时候,包玉刚已经办好了两件事,一是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二是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包兆龙看着儿子坐在香港的沙发中,就安排好了这一切,也不能不佩服儿子的能耐。这艘他还没见过模样的船,就已经开始为包家赚钱了!

 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和尼亚可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却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船,通过订立合约,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一些同行见包玉刚这样做,都讥笑他为“门外汉”,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傻瓜”!然而包玉刚有自己的算盘,他承认自己对于航运业务还不熟悉,不如先长租给别人,倒可以持续、稳定地获得租金收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航运业务了!

 包玉刚确实赶上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他买下金安号的第二年,由于苏伊士运河因埃及战争而关闭,航运费用猛涨。当年年底,金安号赚的钱,就已经够包玉刚买下7艘新船了!到了1957年的下半年,航运业出现萧条,运价跌到最低点,那些搞短期出租的船主,每天都要赔老本,只有包玉刚却可以凭着合约稳收租金。事实证明他这个“门外汉”的经营策略是的经营策略。人们不得不承认,包玉刚的运气和眼光都是一流的!

 这次低潮过去后,不少人都学包玉刚的办法,开始买旧船长期出租。可是包玉刚又改变了方针,将新船长期租给人家,旧船留着自已经营。因为,新船出租,租金自然比旧船高;而旧船自己用,效果则与新船一样。

 尽管连战皆捷,包玉刚仍不满足,他认为单靠经营利润来买新船,这个发展速度就太慢了,一定要设法争取银行的贷款。当时,包玉刚还是个不太出名的小富翁,远不是银行家眼中看好的投资对象。可是包玉刚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他自己曾做过10年银行家,对于银行家的心理把握得很准。要找就找的银行,而香港的银行就是汇丰银行。有人说香港是由四大势力操纵的,指的就是政府、马会、汇丰银行和怡和集团。汇丰银行的资产超过50亿美元,香港的钞票大部分是由它发行,大部分贸易也是由它支持,它发挥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

 包玉刚找到了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更凭着他对银行业务的熟悉,很快就赢得了桑达士的信任。桑达士了解了包玉刚的长租经营方式和收入状况后,当即拍板同意向包玉刚提供数额不大的低息贷款。

有一次,包玉刚有机会以100万美元购买一艘7200吨的新船,并把它租给一家日本航运公司,双方议定租期为5年。日本航运公司急于用船,所以愿意出面请它的银行资助包玉刚买船。包玉刚算了一下账,航运公司应该付给他的第一年的租金是75万美元,那么,由日方银行给他开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该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包玉刚就去找桑达士,希望汇丰银行贷款100万美元给他买船,他说他可以用75万美元的信用状作担保,汇丰银行不会有什么风险。

 100万美元可不是个小数字,谨慎的桑达士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他毫不客气地说:“包先生,你不是在向一个小孩子说你会发财吧?”包玉刚不慌不忙地反问:“桑达士先生,如果我拿到信用状,你能不能贷款给我?”

 桑达士干脆地回答:“贷!只要你有信用状,我马上贷给你!”

 桑达士相信自己的经验:你包玉刚船还没有买,就要人家租你的船?还要人家请银行给你开信用状?这不等于是人家出钱让你买船了么?!世界上哪会有这样的好事!他认定包玉刚是在说笑话。

 包玉刚一点也不含糊,他到家就打点行李上东京,他对那家日本航运公司说:“我是来拿信用状的。因为我买船的钱还差一点,只要把信用状开给我,我保证在3天之内就把船交给你们。你们信得过我,就先把信用状给我吧!”

 在这场“空对空”的斗争中,包玉刚的良好信用成了最有力的武器。结果,桑达士不但实践诺言贷给包玉刚100万美元,而且还从此确定了与包玉刚的长期合作关系。1962年,桑达士升任汇丰银行总经理,不到2年,汇丰银行便开始投资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汇丰银行实际上成了包玉刚的后勤部,使包玉刚的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包玉刚在汇丰银行的地位也稳步上升,后来竞成为汇丰银行的副董事长!

 而日本船厂呢,也同样更加信任包玉刚,常常是要包玉刚“先把船开走,慢慢付款!”

 在包玉刚的精心经营下,环球公司的船队迅速壮大,1980年达到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国外报纸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绍包玉刚,用的标题是《比奥纳西斯和尼亚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包玉刚虽然成为世界船王,但他也看到,航运业的风险太大,不少曾经成功的航运商都被无情地淘汰了。所以从70年代初开始,他就开始“登陆”,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英国资本集团和华人资本集团一直是香港实业界长期摩擦的两大资本集团。自从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资本集团垄断了许多行业,华人资本长期处于劣势。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开始,华人资本渐渐壮大,李嘉诚等人早已跃跃欲试,要与英国资本集团一争天下。李嘉诚先是悄悄地收买英国怡和集团所控制的九龙仓的股票,已经掌握了其中的18%。但是这时,李嘉诚感到同属于英资集团的和记黄埔对他更有吸引力,而要想同时吃下这两个地方,又是他的财力难以达到的,所以他约包玉刚密谈,希望包玉刚能接手九龙仓。如果他们两人能顺利地控制和记黄埔和九龙仓,则英国资本集团在香港的垄断地位就一定会被动摇!

 作为一个中国人,包玉刚早就希望华人资本集团能扬眉吐气。他也深知九龙仓的重要地位。九龙仓是香港的码头,拥有资产18亿港元,那一带的地价早已是寸土寸金,掌握了九龙仓,就等于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物资的装卸和储运业务。所以包玉刚表示愿意接受李嘉诚的建议。李嘉诚坦率地说:“我所掌握的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40元一股的价格全部转让给你。另外,你把汇丰银行的股票转让一部分给我。”

 包玉刚知道,当初李嘉诚买这些股票时,每股只花了十三四元,但是他更知道,掌握九龙仓能为他带来怎样的利益。他沉吟片刻后说:“你每股降4元,我们马上成交!”

 李嘉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两位香港的“海陆大将”微笑着握手告别。掌握了九龙仓股票20%的包玉刚,理所当然地进入了九龙仓董事局。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悄悄地收买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宣布,他已控制了3900万股九龙仓股票,约占总数的30%。英国人慌了,因为他们只掌握着20%的九龙仓股票,这就意味着董事长的大权必须交给包玉刚了!也就是说,怡和集团将失去九龙仓。

 怡和集团找到后台汇丰银行商议,要汇丰银行支持它足够的现金,让它有可能大量收购九龙仓股票。这年6月20日,趁着包玉刚在欧洲度假的机会,怡和集团突然发起反扑,打算以每股95元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3000万股,使他们掌握的股票占总数的49%,远远超过包玉刚所掌握的股票数量,他们认为,只要这个计划一宣布,包玉刚一定会退出这场竞争。因为,包玉刚必须再收购2000万股股票才能继续保持他的优势,而一夜之间必须拿出20个亿的现金来,简直是无法办到的事情。

 包玉刚是在法国的别墅里接到这十万火急的情报的,他的心不禁隐隐作痛,深感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雄厚,他几乎要被逼到绝路上了!同时,他也意识到,李嘉诚送到他手中的,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包玉刚决心要同英国伦搏一搏。他一边放风,说还要去拜会墨西哥总统,却在6月22日悄悄启程赶回香港。几个小时以后,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谈笑风生,宣布他“到当铺里转了一转”,已经筹集了足够的资金,要以105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2000万股!

 第二天一早,大批持有九龙仓股票的小股东蜂拥而上,抛出他们手中的股票。在短短的2个小时内,包玉刚就调动了21亿元资金,完成了他的收购计划。至此,他所掌握的九龙仓股票比怡和集团整整高出19%,完全控制了九龙仓!

 不知有多少人在感叹:我的天,21亿,要2100个百万富翁凑起来,才能有这么多的钱哪!

 “世界船王”一举“登陆”,并且牢牢地掌握了陆地的控制权!包玉刚功成名就,他所受到的尊重,远远超出了实业界的范围。在英国女王封他为爵士后,日本天皇、比利时国王、巴拿马和巴西的总统,纷纷授予他勋章或奖章。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他与世界风云人物邓小平、里根、伊丽莎白二世等人的合影……

 尽管包玉刚有如此显赫的威望,但数十年来,他一直遵循着父亲的教诲:“脚踏实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体力行地做事。”

 尽管包玉刚有难以数计的财产,但他从来不允许自己和亲属的生活过分奢侈。他每年只准许家属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儿们一次只能买一双鞋,他从不让孩子参加香港“富翁环球游览团”……

 然而,对于生养他的祖国,他却慷慨大方。新中国成立不久,首次发行建设公债,他尽自己的财力,认购公债达数万港元。改革开放后,他率先购买中国建造的船舶,推动了中国船舶的出口。1979年,他捐款1000万美元,在北京建造新型的旅游饭店兆龙饭店;不久,又捐资1000万美元,在上海交通大学建造兆龙图书馆。他捐款5000万元人民币创办宁波大学,投资600万美元与内地合资建造宁波钢铁厂……

1991年9月23日,73岁的包玉刚在家中逝世。

  包玉刚 包玉刚(1918—1991),镇海庄市钟包村(今属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

  父包兆龙(1895—1982),早年在武汉开鞋店、在上海设钱庄,后任衡阳工矿银行、重庆工矿银行经理。

  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

  1946年与人合资在沪开办国丰造纸厂。

  1949年春携眷迁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后营航运业。

  1967年扩为环球航运集团,任主席、名誉主席。

  为了促进故乡建设,应聘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和甬港联谊会、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捐资5000万元创建宁波大学,继捐资建包玉刚图书馆,并偕同亲属、同乡捐资兴建中兴中学、兆龙大桥、钟包新村、兆龙公路等,德泽桑梓。故居今存。

  [编辑本段]包玉刚一生

  1918年,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常年在汉口经商。尽管他事务繁忙,但却对子女非常严格。由于家庭还算富裕,他决定让子女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商帮——宁波帮。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离海不远,但自从跟其父到镇海后,他念念不忘那无边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他上学时最喜欢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在这里,他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

  13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上海求学。到上海不久他就一头扎进吴淞船舶学校学起了船舶。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了重庆。在这里,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继续进大学深造,而是自做主张跑到一家银行当了一名小职员。

  1938年,包玉刚来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在银行里积累的经验,在7年短短的时间里,他就从普通职员升到了衡阳银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直到最后的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前面的路途可谓一帆风顺。但在这时,他却辞职了,因为在这个方面没有兴趣,亲友对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刚与父亲一起携着数十万元的积蓄,到香港另闯天下。开始的时候做些小生意,积累了点钱,但接下来干什么呢?包玉刚想起了童年对海的向往,于是提出了海运的主意。母亲劝他,“行船跑马三分险”,搞海运等于把全部资产都当成赌注,稍有不慎,就会破产,父亲认为,香港的航运业已经十分发达,竞争相当激烈,而包玉刚对航运完全是门外汉,凭什么经营航运?但包玉刚主意已定,矢志在海洋运输业谋求发展。他一面继续做好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说服工作,一面四出了解有关船舶和航运的情况,认真研读有关航运和船舶方面的书籍。

  包玉刚终于可以一圆自己的海上之梦了!虽然这个路程十分艰难,而当时他已经37岁了。

  开始的时候,资金不够,在朋友的协助下,筹集了70多万美元,包玉刚专程到英国买回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虽然这艘船很破,但包玉刚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这艘船就是事业的开始。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因为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许多人都在嗤笑这个不自量力,不懂规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刚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对人说:“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他谋求的是长期则稳定的收入,这是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事实上,就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让包玉刚区别于其他的船主,最后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世界船王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包玉刚在经营方式上选择长期出租的同时,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在银行干事的经验让他明白资金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要使自己的航运事业迅速发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得到银行的支持。于是,包玉刚到处奔走,积极寻找门径。他找到了早年搞进出口贸易时结交的朋友——香港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众所周知,香港英资汇丰银行是香港金融界的巨头,是100年来香港资金最雄厚的银行。

  凭着自己流利的英语和娴熟的业务,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向汇丰银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达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笔贷款。稍后,包玉刚得到一个用100万美元买一艘7200吨船的机会,而且也找到了租主了,可是没有钱,买不下船,怎么办?于是包玉刚向桑达士贷款100万美元,100万美元!在当时绝对不是小数目,桑达士认为包玉刚简直是开玩笑,一无资金,二无保证金,万一赔了怎么办,但是包玉刚利用租船人迫切心情,竟然真的弄来了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桑达士对这个年轻人的毅力算是彻底折服了,他同意贷款给包玉刚。这次“空对空”的胜利,是包玉刚与汇丰银行建立借贷关系的开始。在后来的无数次借贷合作中,他以诚信为本,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雄厚的资金来源。后来,包玉刚作为“亚洲第一人”荣任汇丰银行董事。

  [编辑本段]平身传奇

  在海洋上,包玉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他并不满足,70年代,他决定逐步把重心转移到陆地上来。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九龙仓”之战。

  在当时,“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企业集团之一。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暗中购入了大量“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约30%的“九龙仓”股票。而怡和财团属下的另一个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约20%的“九龙仓”股票,形势对怡和财团明显不利。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气势汹汹地调动了大批资金,以100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想把包玉刚从“九龙仓”中挤出去。包玉刚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奇迹般地在三天之内调集了21亿元现款,只花了两个小时,便使“九龙仓”股份增加到49%,彻底控制了这个企业。一向看不起华人资本的置地公司,不仅没有争得“九龙仓”,还伤了自己的元气。

  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大涨了华人志气,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包玉刚在谈笑之间,调集了20个亿的事情,也成为一个传奇。

  1985年,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夺得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1986年,包玉刚又一举收购香港另一个发钞银行渣打银行14.5%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的个人股东。船王“弃舟登陆”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至此,包玉刚的海上王朝和陆地王国都达到了顶峰。他的财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说他曾经考虑买下一个国家。他自己也开玩笑说:“我不愿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财产,因为害怕由于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脏停止跳动。”

  据了解,“江南第一藏书楼”天一阁收藏着海量家谱,目前总共收藏家谱近五百五十部,涉及一百多个姓氏。上世纪八十年代,包玉刚曾在天一阁里发现自己是包拯的二十九代嫡孙。

关于李嘉诚的祖籍究竟是哪里的其实说法不一。有说法认为李嘉诚的祖籍是福建莆田的,也有说法认为,李嘉诚的祖籍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甚至有说法认为李嘉诚的祖籍可以追溯到河南。不过在众多说法当中,对于李嘉诚的祖籍是来自于广东潮汕地区这一说法的认同者比较多。

出生于战乱时期的李嘉诚

对于新世纪的孩子来说,可能李嘉诚所出生的年代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陌生,他们只知道李嘉诚曾经所拥有的财富,以及他现在所用的财富。但是从时间维度上来看,那李嘉诚已经九十多岁了,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他其实不仅经历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经历了中国内外动乱的时期。少时期的李嘉诚所经历的是中国饱受战乱的时代。而中年时期以及晚年时期的李嘉诚,经历的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飞速时代。

1937年7月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此时的李嘉诚与自己的祖辈生活在广东省潮州地区。但是在1938年的时候,日军的侵略已经蔓延到潮州地区,迫于战乱带来的影响,在1939年的时候,刚刚读完初中的李嘉诚与家人几番转折来到了香港地区逃避战乱。最后的李嘉诚在香港必须进行谋生,一直到1945年的时候,李嘉诚还是从事销售工作。不过在销售的过程当中,李嘉诚的业绩非常突出,在他20岁的时候就当上了所工作的一个厂区的总经理。

年轻时期在动乱时期开始创业

李嘉诚的创业时期是非常早的,在年仅22岁的时候李嘉诚平时省吃俭用所攒下来的7000美元进行创业。创建了自己第一份产业长江塑胶厂。在长江塑胶厂创办初期生意并不理想,直到1957年的时候,李嘉诚在阅读一期英文版杂志的时候,才看到了自己生意的转机。李嘉诚看到此时塑料花正倾销欧美市场。而此时的香港地区受潮流的影响远高于大陆。李嘉诚意识到这一股风波很快就会席卷香港。正是在这一次浪潮之下李嘉诚收获了自己的第一笔大成功。

事业辉煌时期,入军于房地产土地行业

1958年的时候,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栋大厦。这一栋大厦的建成也标志着李嘉诚正式入驻于房地产市场。在此之后仅仅两年之后,李嘉诚又在柴湾兴建了自己的第二种大厦。此时李嘉诚的事业已经步入了黄金时期。之后的数十年间,李嘉诚抓住一切机遇一边建房一边收购土地。尤其是在1967年的时候,李嘉诚以极低的价格储备了大批的土地!

时间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李嘉诚又开始选择进攻能源产业,其所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有电力行业,同时也有石油行业。这时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固的局面,几乎没有什么能够撼动他的地位。刚刚步入21世纪的时候,此时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的总市值估价已经达到了8121亿港元。在2009年的时候更是成功的达到了万亿港元的估值。

虽然说时间发展到现在,每当人们谈起中国富豪的时候,首当其冲的都是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就几个人。实际上,即便是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李嘉诚所涉及的产业对中国人的影响还是十分严重的,几乎涉及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创业故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儿童故事资源请搜索 儿童故事频道 与你分享!

据了解,“江南第一藏书楼”天一阁收藏着海量家谱,目前总共收藏家谱近五百五十部,涉及一百多个姓氏。上世纪八十年代,包玉刚曾在天一阁里发现自己是包拯的二十九代嫡孙。

1918年出生的包玉刚,是浙江宁波人,父亲包兆龙是一位经营造纸业的商人。包玉刚小时候在上海求学,他上大学时,正遇上日寇侵略中国,书是没法读下去了。他先是到衡阳一家银行当职员,后去重庆中央信托局工作。他以宁波人的精明和兢兢业业的作风,使自已经手的业务蒸蒸日上,所以到抗战胜利,他已是重庆矿业银行的经理了。以后,他又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市立银行的业务部经理。许多人都认为,凭包玉刚的业绩和才干,再奋斗几年,行长的交椅一定会是他的了!

然而就在这时,包玉刚却出人意料地向行长呈上了辞职书,说他的兴趣不在银行方面,而在其它方面。他和父亲一起放弃了在上海的事业,全家迁往香港,靠着多年积蓄下的一点钱,去另闯天下了。

 开始,他与父亲合伙,做进出口生意,从国内购买干货、豆饼、鸭毛、肥料以及牲畜饲料等土产,向外销售。后来,因为中国政府决定实行国家统办土产出口,包家小公司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以后干什么呢?父亲的选择是经营房地产,他是一个老式的商人,相信“无地不富”是真理。可是包玉刚却以自己的眼光,认为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业只能坐收地租,是保守的投资,是“死的”;而且他们资本不大,去炒地皮,万一被人吃掉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他看中的行业是搞航运生意,他对父亲说:“航运是世界性的业务,资产可以移动,范围涉及财物、科技、保险、经济、政治、贸易,几乎无所不包!”包兆龙尽管不是十分乐意,但他很欣赏儿子的独立思考和勇气,所以最后还是同意了包玉刚的意见。

 1955年,37岁的包玉刚开始了他的“船王”之梦。可是,凭他们包家当时的资金,连一艘旧船都买不起。他专门去了一趟英国,想向一个很谈得来的朋友借钱。可是那个朋友一听说他要借钱买船,就变得像个陌生人一样。不肯帮忙也罢了,他还抖了一下包玉刚的衬衣,讥刺地说:“玉刚兄,你年纪还轻,对航运一无所知,小心别连衬衣都赔进去!”这大大地刺伤了包玉刚的自尊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番大事业来。

 包玉刚两手空空回到香港,只好向香港汇丰银行贷款。可是汇丰银行对航运业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航运的风险太大,这些船老板不知道哪天就会被风暴刮成穷光蛋,甚至落到什么荒岛上去做“鲁滨逊”!而华人根本不懂航运,借钱给他们去买船,那风险就太大了银行业的原则是不搞风险投资的!连碰钉子的包玉刚并不气馁,他转身就去了日本。有趣的是,日本银行竟没有要他找日本公司作担保,就同意贷款给他。这样,包玉刚才凑足了77万美元,再次前往英国,买下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包玉刚看着这艘小山一样的旧船,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且取名为“金安号”。他说,这个名字,象征着他对经营航运业的设想和构思:“金”字表示要赚钱,而“安”字表示要稳中求胜。

 当“金安号”从英国驶向香港,途经印度洋的时候,包玉刚已经办好了两件事,一是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二是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包兆龙看着儿子坐在香港的沙发中,就安排好了这一切,也不能不佩服儿子的能耐。这艘他还没见过模样的船,就已经开始为包家赚钱了!

 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和尼亚可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却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船,通过订立合约,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一些同行见包玉刚这样做,都讥笑他为“门外汉”,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傻瓜”!然而包玉刚有自己的算盘,他承认自己对于航运业务还不熟悉,不如先长租给别人,倒可以持续、稳定地获得租金收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航运业务了!

 包玉刚确实赶上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他买下金安号的第二年,由于苏伊士运河因埃及战争而关闭,航运费用猛涨。当年年底,金安号赚的钱,就已经够包玉刚买下7艘新船了!到了1957年的下半年,航运业出现萧条,运价跌到最低点,那些搞短期出租的船主,每天都要赔老本,只有包玉刚却可以凭着合约稳收租金。事实证明他这个“门外汉”的经营策略是的经营策略。人们不得不承认,包玉刚的运气和眼光都是一流的!

 这次低潮过去后,不少人都学包玉刚的办法,开始买旧船长期出租。可是包玉刚又改变了方针,将新船长期租给人家,旧船留着自已经营。因为,新船出租,租金自然比旧船高;而旧船自己用,效果则与新船一样。

 尽管连战皆捷,包玉刚仍不满足,他认为单靠经营利润来买新船,这个发展速度就太慢了,一定要设法争取银行的贷款。当时,包玉刚还是个不太出名的小富翁,远不是银行家眼中看好的投资对象。可是包玉刚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他自己曾做过10年银行家,对于银行家的心理把握得很准。要找就找的银行,而香港的银行就是汇丰银行。有人说香港是由四大势力操纵的,指的就是政府、马会、汇丰银行和怡和集团。汇丰银行的资产超过50亿美元,香港的钞票大部分是由它发行,大部分贸易也是由它支持,它发挥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

 包玉刚找到了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更凭着他对银行业务的熟悉,很快就赢得了桑达士的信任。桑达士了解了包玉刚的长租经营方式和收入状况后,当即拍板同意向包玉刚提供数额不大的低息贷款。

有一次,包玉刚有机会以100万美元购买一艘7200吨的新船,并把它租给一家日本航运公司,双方议定租期为5年。日本航运公司急于用船,所以愿意出面请它的银行资助包玉刚买船。包玉刚算了一下账,航运公司应该付给他的第一年的租金是75万美元,那么,由日方银行给他开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该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包玉刚就去找桑达士,希望汇丰银行贷款100万美元给他买船,他说他可以用75万美元的信用状作担保,汇丰银行不会有什么风险。

 100万美元可不是个小数字,谨慎的桑达士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他毫不客气地说:“包先生,你不是在向一个小孩子说你会发财吧?”包玉刚不慌不忙地反问:“桑达士先生,如果我拿到信用状,你能不能贷款给我?”

 桑达士干脆地回答:“贷!只要你有信用状,我马上贷给你!”

 桑达士相信自己的经验:你包玉刚船还没有买,就要人家租你的船?还要人家请银行给你开信用状?这不等于是人家出钱让你买船了么?!世界上哪会有这样的好事!他认定包玉刚是在说笑话。

 包玉刚一点也不含糊,他到家就打点行李上东京,他对那家日本航运公司说:“我是来拿信用状的。因为我买船的钱还差一点,只要把信用状开给我,我保证在3天之内就把船交给你们。你们信得过我,就先把信用状给我吧!”

 在这场“空对空”的斗争中,包玉刚的良好信用成了最有力的武器。结果,桑达士不但实践诺言贷给包玉刚100万美元,而且还从此确定了与包玉刚的长期合作关系。1962年,桑达士升任汇丰银行总经理,不到2年,汇丰银行便开始投资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汇丰银行实际上成了包玉刚的后勤部,使包玉刚的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包玉刚在汇丰银行的地位也稳步上升,后来竞成为汇丰银行的副董事长!

 而日本船厂呢,也同样更加信任包玉刚,常常是要包玉刚“先把船开走,慢慢付款!”

 在包玉刚的精心经营下,环球公司的船队迅速壮大,1980年达到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国外报纸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绍包玉刚,用的标题是《比奥纳西斯和尼亚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包玉刚虽然成为世界船王,但他也看到,航运业的风险太大,不少曾经成功的航运商都被无情地淘汰了。所以从70年代初开始,他就开始“登陆”,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英国资本集团和华人资本集团一直是香港实业界长期摩擦的两大资本集团。自从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资本集团垄断了许多行业,华人资本长期处于劣势。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开始,华人资本渐渐壮大,李嘉诚等人早已跃跃欲试,要与英国资本集团一争天下。李嘉诚先是悄悄地收买英国怡和集团所控制的九龙仓的股票,已经掌握了其中的18%。但是这时,李嘉诚感到同属于英资集团的和记黄埔对他更有吸引力,而要想同时吃下这两个地方,又是他的财力难以达到的,所以他约包玉刚密谈,希望包玉刚能接手九龙仓。如果他们两人能顺利地控制和记黄埔和九龙仓,则英国资本集团在香港的垄断地位就一定会被动摇!

 作为一个中国人,包玉刚早就希望华人资本集团能扬眉吐气。他也深知九龙仓的重要地位。九龙仓是香港的码头,拥有资产18亿港元,那一带的地价早已是寸土寸金,掌握了九龙仓,就等于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物资的装卸和储运业务。所以包玉刚表示愿意接受李嘉诚的建议。李嘉诚坦率地说:“我所掌握的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40元一股的价格全部转让给你。另外,你把汇丰银行的股票转让一部分给我。”

 包玉刚知道,当初李嘉诚买这些股票时,每股只花了十三四元,但是他更知道,掌握九龙仓能为他带来怎样的利益。他沉吟片刻后说:“你每股降4元,我们马上成交!”

 李嘉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两位香港的“海陆大将”微笑着握手告别。掌握了九龙仓股票20%的包玉刚,理所当然地进入了九龙仓董事局。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悄悄地收买九龙仓股票。1

包拯怎么死的

病逝。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数日后,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四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公一生有过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