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齐神武帝高欢是不是高句丽的高氏?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由于中国学术界对高句丽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将高句丽与三韩人王建公元918年建立的高丽王朝混淆,也正因此,使高句丽被不少中国学者误认为是韩国古代国家。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史学界意识到了这一严重历史判断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现在中国史学界已出版了大量有关高句丽的历史专著。如刘子敏先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马大正等先生的《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杨军先生的《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等等。 在中国史学界,“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的历史观点已成为共识。但是,韩国的学者对此持有异议。韩国历史学者多认为高句丽只属于本国历史与中国无关,他们认为高句丽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曾建立了与古代中国平起平坐的大帝国。其代表著作有徐炳国所著的《高句丽帝国史》与申滢植所著的《高句丽史》。 由于韩国学者在解读完全由汉语写成的古代史料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韩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也有着一定的难度。朝韩历史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对史料存在着为我所用而任意曲解的倾向。对于古代史书中能彰显高句丽“独立性”的历史素材就大加凸显,而对于能说明高句丽与中原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联系的史料就刻意忽视。应该指出,在韩半岛历史学者中,这一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而中国学者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象牙塔主义”。满足于在小圈子内取得的成绩,没有动力和意愿主动向大众展示学界已有的最新高句丽历史研究成果,从而使很多不合理的有关高句丽的历史认识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有的澄清,造成普通民众的历史认识错误。 中韩对高句丽历史认识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要求任何一方屈已从人。而应该本着真理越辩越明的观点加强交流,以争取早日解决这一学术上的分歧。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学术交流而非任何其他的途径来解决。 考察高句丽的历史就必须了解韩半岛国家与民族的形成时间。中国的学者们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国家是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箕氏朝鲜,而韩、朝学者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是形成于公元前31世纪~公元前24世纪的檀君朝鲜,而朝鲜学者依据“檀君陵”出土的人骨,将此时间上推至公元前3018年)。 实际上,由于将神话中的“檀君”作为信史的历史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虚妄性,朝、韩历史学家的主张是难以成立的。具体原因我们将在对“檀君”这一词条的解释中予以阐述。中国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是韩半岛上最初形成的国家,而这两个古国是属于中华古代封国的性质。也有中国学者在最近出版的《东亚史》一书中认为,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前曾存在于韩半岛上的箕氏朝鲜、卫氏朝鲜、辰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更接近于邑落联盟体系。半岛上的百济与新罗以及其邻近的高句丽才是在这一地区最初形成的国家(均为在公元2、3世纪前后)。 高句丽在政权建立后虽然很早就有了王,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由“高句丽令主其名籍”(《三国志》卷30《高句丽传》),而且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高句丽政权的高官号“主簿”,正是中国县级官员的称号,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高句丽祠“灵星”,是因为执行西汉政府“郡国县立灵星祠”(《史记封禅书》)的规定,充分体现其作为基层组织的性质。可知在当时,高句丽与真正的国家相去甚远。 魏晋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迅速发展。而其作为一个政权与中原政权发生的最早的大规模冲突是在三国时期的毋丘俭之役。此时的高句丽已经进入国家形态。由此可以知道,高句丽国家的形成应该是东汉末期的事(约为公元2、3世纪之间)。 另外,最初的高句丽国家的统治中心在今天中国吉林省的集安与辽宁省的桓仁一带,与韩半岛的关系不大。高句丽由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统治下的部族向国家过渡,与高句丽的势力进入韩半岛,大约都是在公元2世纪(韩半岛上正式形成国家也不早于公元2世纪,详细内容见本文后附《中国与韩半岛的早期关系》)。可以肯定的是,高句丽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过渡的过程至公元3世纪已基本完成。 高句丽因先后受到曹魏与前燕的连续打击,西向发展受阻,于是转而向韩半岛北部拓展,逐渐取代原中原王朝所设立的郡县(汉武帝灭卫氏朝鲜设立乐浪、真番、临屯、玄菟等四郡以后,韩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一直是中国设立的郡县的统治区)。 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后,高句丽长期与百济、新罗争夺领土。由于统治层采取了较为正确的战略(在高句丽发展的后期,其统治中心进入韩半岛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不仅未受到削弱,反而得到加强。从而得以集中实力打击其在半岛上的敌人),高句丽由是逐渐强盛,蚕食了中原王朝在东北及半岛上的郡县统治区,最终成为西至今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东部,东达韩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强国。 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代王朝朝贡总计205次。其中,32~423年的391年时间里,朝贡仅有17次,平均23年才发生一次。而423~666年共朝贡188次,平均13年一次。(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高句丽的历史前期,其隶属于汉王朝的隶属性十分强,并不需要向中原王朝朝贡,在早期,其甚至不具备这样的资格。而在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处于分裂中,此时高句丽政权已初具规模,但中原的混乱使其没有朝贡的具体对象而不需要经常性的朝贡。后期由于北魏这样的北方中原强大政权的建立,出于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高句丽遂大大增加了朝贡的频率与次数。) 虽然高句丽内部政治组织在向国家演进,但在其步入国家之初,其性质却仍是中国地方行政组织。从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历代王朝对高句丽的封号总是带有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的性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早在公元4世纪中叶,前燕就已经封高句丽王为营州刺史。自此之后,历代高句丽王一直承袭着都督营州诸军事、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都督辽海诸军事等具有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自435年以后,历代高句丽王还经常带有领护东夷中郎将、领护东夷校尉的头衔,表明中原朝廷授予其代表中央政府管辖东北各少数民族的权力。这一切,都明显反映着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中央王朝地方行政组织的特性。此时的高句丽绝不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随着高句丽国家的发展与成熟,高句丽作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中央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自6世纪末期开始,中央已不再授予高句丽王具有地方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而是改授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散官与勋官,这表明中国中央王朝对作为其地方政权的高句丽的独立倾向十分不满,已开始不再授予其管辖东北各地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隋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唐征高句丽,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试图独立的地方政权的征讨,是古代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
高句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其中有朝鲜人,韩国人,也有汉人,扶余人等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单民族国家。事实上,东北地区前前后后出国很多国家,如东胡,乌桓等国,事实上鲜卑也是从东北发起的,所以东北早期国家比较多。虽然我这里说是国家,但是他们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体制,更相似部落,毕竟当时东北的生产力比较弱,主要还是依靠狩猎过日子,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差,所以相对困难一点。高句丽是高朱蒙建立的国家,具体地点在辽宁省桓仁县。
高朱蒙建立的高句丽,这一点大家都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史料可以查证,关键的问题在于高朱蒙到底是啥来历,这就出现了很大分歧。因为高朱蒙的身份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属性,所以各方主要争论的问题,就集中在高朱蒙的身份上了。高朱蒙身份说法比较多,一种说法他是扶余人(其实扶余人到底属于哪个族群,也是各说各话,啥样的结论都有,各不相同。关键的问题在于东北地区前前后后国家不少,但是有文字全权记载的不多,这就为各说各话打下了基础),也就是地地道道的东北本土人。不过,无论如何各说各话,他都是多民族国家,这一点十分确定。
高句丽的故事其实比较多,他定都吉林省通化市下面的县级市集安市之后,基本没有挪位,再次定都400年,这说明这个国家的政治相对稳定,同时首都更适合发展,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区,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大汉朝之后,高句丽逐渐强大,虽然曹操和鲜卑都干过高句丽,但是都没有将其铲平。多年以后,高句丽逐渐发展起来,最鼎盛时期,基本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虽然也有游牧民族挑战高句丽的权威,但是基本都被高句丽给消灭了。一直到大隋朝,高句丽终于迎来了一波三连击,隋炀帝为了挑战高句丽,致使上百万人丧生,结果大隋朝灭亡,同时高句丽受到重创。大唐朝建立之后,又开始了一波波冲锋,最终高句丽灭亡。
总之,高句丽是多民族国家,并非单一民族,曾经也是东北地区霸主,鼎盛时期更是天不怕地不怕,属于北方强国,结果被隋唐接连的冲锋消灭,从此以后,东北基本没有实力强劲的大国了。不过,只要东北兴起,就会选择入关,如大辽、大金、大清都是如此,绝对不在东北地区自己混,都选择入关争夺利益,毕竟种地要比游牧,狩猎来的更容易一些,起码他更有保障,粮食更容易保存,而游牧、狩猎一旦碰到天灾,那就只能是等死了。
说到高句丽这个国家,朝鲜,韩国都认为是他们建立的朝代。那么事实上到底是不是呢?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
高句丽王朝发源地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这并非是我们中国的三国,这是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和其他王子不和,出逃扶余国,到现在的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所以称这个国家叫高句丽。
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的5个分散的部落组成5个省,实行中央集权化统治。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
汉朝灭亡后,高句丽主动与曹魏联盟攻打处于地方豪强统治下的辽东。但是攻下辽东后,高句丽却袭击了曾经的同盟,欲图夺取辽东西部,却惨遭曹魏反击,丸都城被毁。高句丽东川王逃亡到沃沮。
曹操像
后来,趁中原内乱,高句丽又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外,约在广开土王十三年(公元404年)全部占领了玄菟、乐浪,使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纳入高句丽的版图,高句丽国的领域空前扩大了。
高句丽在公元六世纪后达到顶峰后,开始衰落。高句丽内部逐渐丧失对地方的管控,地方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上的控制。外部游牧民族的崛起,压榨了他们的生存空间。551年,高句丽丢失了朝鲜半岛中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肥沃的汉江流域。自此,高句丽开始衰落。
虽然高句丽已经衰落,但高句丽在古代仍然是不可小觑的一个强大势力。但是我们国家用了70余年历经两个朝代才勉强打下来,还打崩了一个隋朝。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惨败收场。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御驾亲征,率百万大军,水陆并发,征讨高句丽。伤亡惨重,惨败收场。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御驾亲征,率军十余万从幽州发兵,讨伐高句丽。虽颇有斩获,但功亏一篑,未能彻底征服。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最终攻占高句丽都城平壤,高句丽灭亡。
那么,高句丽真的是朝鲜、韩国的朝代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事实上,高句丽是曾经的东夷族后代。高句丽内部民族只是含有朝鲜人罢了,而且高句丽内部民族众多,就像现在的美国。高句丽正确的来说,应该是我国东北部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高句丽被灭后,逐渐融入华夏圈子。你们觉得呢?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内),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
桓仁与集安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累计共465年,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
作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最具特色与影响的民族和地方政权之一,高句丽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其主要的历史遗迹大量地存续于中国的吉林省和辽宁省,成为该段历史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的王城、王陵和贵族墓更弥足珍贵。
20世纪9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陆续发掘了多处高句丽王城和贵族墓葬遗迹,对部分遭受自然损害的王陵进行维修,高句丽丰富的文化内涵,轮廓逐渐清晰。
为保护高句丽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02年在集安启动了《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地保护规划》。
这份规划共划定了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两个高句丽都城、12座王陵与好太王碑等两处附属建筑、26座贵族墓葬的43处保护区。
“保护高句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成为集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
高句丽古墓群
很多人都知道高丽,高句丽,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王国,他们只差一个字,有啥关系吗?其实,他们没啥关系!
高句丽地图
我们先说下高句(gōu)丽(lí)。
高句丽建立于公元前37年,创立者叫做朱蒙。朱蒙是中国东北第一个政权扶余国的王室成员,因为内部争斗,朱蒙决定从扶余国出走,后来在今天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建立了高句丽国。
同是北方,竟然有两个政权,扶余国与中原王朝开始了对高句丽国的征讨,发生了很多次摩擦,遗憾的是高句丽是最后的胜利者。公元494年,高句丽干掉了扶余国,疆域极大扩大,涵盖了今天的辽宁、吉林部分地区、朝鲜全境、韩国部分地区。
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非常密切,期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在隋朝,隋炀帝曾经三次举国亲征高句丽,结果活活拖垮了大隋朝。到了唐朝的时候,高句丽国欺负邻居新罗国,而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这下子,唐朝不干了,你高句丽还敢欺负我的小弟,于是在正式向高句丽国宣战,一打就是20多年。
公元668年,唐朝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攻破高句丽首都平壤,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唐朝和新罗以大同江为界瓜分了高句丽的国土。
高丽地图
扶余国的主体民族是秽貊族,所以高句丽国民的主体民族也是秽貊族,杂糅了扶余人、契丹、鲜卑、汉人、新罗人(古代韩国人)等多民族。高句丽国灭亡后,国民融入了中原,最后被汉族同化。这个来自中国东北腹地民族建立的高句丽政权灭亡200多年后,又一个从朝鲜半岛南方崛起的王国建立了,他就是高丽国。
新罗借助唐朝的力量完成了朝鲜半岛中南部的统一,8世纪后期以后,新罗同其宗主国唐朝一样,陷入内乱与衰落的窘境。9世纪末,真圣女王统治下的新罗爆发了人民起义,导致新罗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土崩瓦解。在各处的起义势力中,弓裔和甄萱两个乱世枭雄脱颖而出,最后弓裔统一了全境,建立了国家,取名高丽。
为啥取名高丽呢?弓裔想借着高句丽的余威,呼吁人们造反起义,其实他与高句丽一点关系也没有。后来,弓裔被手下大将王建杀死,王建成为高丽王朝的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称的王氏高丽。
高丽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对外先后向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契丹(辽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大陆国家称臣,并曾与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发战争。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西北在12世纪的高丽睿宗时期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恭愍王时期扩张到甲州(今朝鲜甲山郡)、吉州(今朝鲜吉州郡)一线。
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让王自立,建立了朝鲜王朝。
王建
知道两个国家的来历,我们就知道了,两个王国其实没啥关系。
1、两者文化起源不同。高句丽是中国古代的扶余族在东北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起源于吉林,后来才进入朝鲜半岛发展,文化归属感更接近于中原。高丽是古代韩国人王建所建立的政权,脱离于新罗国,起源于朝鲜半岛南部。
2、两者民族成份不同。高句丽的民族成分杂糅了扶余人、契丹、鲜卑、汉人、新罗人(古代韩国人)等多民族;高丽人的主体则是新罗人,民族归属感更倾向于三韩部。
3、高句丽是曾经统治过朝鲜半岛北部的中国古代地方政权,而高丽则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两者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根本不是同一个国家和民族,完全没有继承关系。
历史:北齐神武帝高欢是不是高句丽的高氏?
本文2023-10-04 07:12: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