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时期有哪些官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军阀时期有哪些官职?,第1张

北洋官制主要继承于清朝新军的官制,于1904年制订,是三等九级制。官品,有正、从共七个品级,其具体规定如下:

(一)上等官

共分三级:

第一级,正都统,秩同提督,阶从一品(无正一品),职任总督官。

第二级,副都统,秩同总兵,阶正二品,职任统制官。

第三级,协都统,秩同副将,阶从二品,职任统领官、总参谋官、炮队协领官。

(二)中等官

共分三级:

第一级,正参领,秩同参将,阶正三品,职任统带官、正参谋官、工程队参领官、总军械官、护军官;——同正参领,职任总军需官、总理医宫、总执法官。

第二级,副参领,秩同游击,阶从三品,职任教练官、一等参谋官、正军械官,中军官;——同副参领,职任正军需官、正军医官、正执法官、总马医官、一等书记官。

第三级,协参领,秩同都司,阶正四品,职任管带官、二等参谋官、副军械官、参事官;——同协参领,职任副军官、副军正、马医官、二等书记官。

(三)下等官

共分三级:

第一级,正军校,秩同守备,阶正五品,职任督队官、三等参谋官、查马长、军械长、执事官,副马医官、三等书记官。

第二级,副军校,秩同千总,阶正六品,职任排长、掌旗官;——同副军校,职任司事生、医生、司号官、军乐排长、马医长、书记长。

第三级,协军校,秩同把总,阶正七品,职任司务长;——同协军校,职任司号长、医生、司书生。

其中经理饷械、医务、法律等员,是曰军佐。其品秩官阶与军官相似,唯在官名之首冠以同字,以示区别,但均不得管带营队。

这种官制,是用原来的封建品秩官阶品定新的官职内容,是以旧瓶装新酒。入民国后,官制又进一步改为将、校、尉三等。其名目不同,而等级仍旧,只是把品秩变将、校、尉制。官职名字,也改变为司令和长,如师长、团长等,但根本上仍是三等九级制的官制[1]核心。故欲知民国时代的军事官制,必从此始。

至1905年,又由军谘处奏定,新军增正一品官阶。凡正都统著有卓异成绩者,赐以大将军、或将军名称和封号,官阶正一品。

扩展资料

国民政府时期

官制

一、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委员

文官处:文官长、秘书、参事、文书局局长、印铸局局长

参军处:参军长、参军、典礼局局长、总务局局长

主计处:主计长、主计官、岁计局局长、会计局局长、统计局局长

国民政府警卫团(后升为旅、师、军)

二、国民政府直辖各机关:

1、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副委员长、常务委员、委员、高级参谋

委员会下辖办公厅、第一厅、第二厅、第三厅、铨叙厅、审计厅、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侍从室。各厅设厅长、副厅长,军统局设局长、副局长。各厅、局下设处,处有处长、副处长,侍从室设主任。

2、训练总监部:

官职有训练总监、副监、参事、步兵监、骑兵监、炮兵监、工兵监、辎重兵监、交通兵监、通讯兵监。

下设总务厅及教育处、编译处、训练处,各设厅长、副厅长或处长、副处长。

3、参谋本部:

官职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主任高级参谋、高级参谋。

下设总务厅、第一厅、第二厅、第三厅及陆地测量总局,设厅长、副厅长或局长、副局长。

另外,陆军大学也归参谋本部管理。

4、军事参议院:

院长、副院长、办公厅主任、参议、军事厅厅长、总务厅厅长。

-民国官制

一个是一介布衣,最终成长为艺术巨擘。

一个是“保定王”,后来当选为民国大总统。

这两个看似毫无交集可能的人,如何能够结下深厚的交情;一介布衣走进大总统的朋友圈,是为了攀附权贵,还是只想为自己找寻一张安静的书桌?

齐白石

曹锟

是不是感到意外,这个曾经的一介布衣竟然就是后来开宗立派名垂青史的齐白石,而“保定王”则是北洋直系军阀首领,靠贿选当上民国大总统的曹锟。

至于二人的交游,这一切得从与齐白石有着同门之谊的夏寿田说起。

可以说,齐白石后来能够大获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夏寿田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也许中国近现代会少一位顶尖的艺术大师,而湖南湘潭则多了一位有些才气却不为人所道的“木匠翁”。

尽管齐白石比夏寿田年长七岁,却一直尊称他为“先生”,齐白石在其“自述”中说夏寿田是他人生中的大贵人。

齐白石为夏寿田刻过很多印章,如“寿田六十岁以后作”白文印、“直心居士”朱文印等,可谓是有求必应,可见二人交往的感情。

另外,夏寿田与收藏齐白石印章最多的陆质雅是世交,作为殿试榜样及第的夏寿田曾应邀为陆质雅作科举考前辅导老师。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夏寿田对于齐白石艺术提携。

齐白石在没有认识夏寿田之前,是木匠,还没出过湘潭老家一步,是在夏寿田的资助下,才开始“于游历中求进境”。

所以,夏寿田是齐白石成名的关键人物,在他的介绍帮助下,齐白石遍结名师挚友、达官贵人,艺术造诣相较以往也是大为精进。

齐白石在未成名之前,经济上是非常拮据的。而曹锟虽是草根出身,却是颇通文墨,也喜欢结交画家。夏寿田作为曹锟的幕僚,投其所好,自然免不了将这位有才气的挚友推荐给自己财大气粗的上司曹锟。

在齐白石《庚申日记并杂作》中曾记述,当年十月初三,夏寿田派人接他“去保定游玩”,十月十五日记“是日得人谢金”,并说“羞其年将六十,犹受人怜”。

在这日记里,齐白石并没有说是得到谁的酬金。

而据《手稿卷》所收《辛酉日记》中的记载,这一年齐白石三赴保定,其中有一则为夏寿田作画的记述。十月廿一日记:“为天畸画关、岳像成,伊以为不如前画二像之衣用笔超绝也。”

如今,我们从天津博物馆藏,齐白石为曹锟画的《汉关壮缪像》《岳武穆像》,可以知道,当时齐白石去保定就是去曹锟府上为其画画篆刻,二画皆有“虎威上将军命齐璜恭摹”款。

齐白石为曹锟刻“虎威上将军”印

齐白石《壬戌纪事》日记中记载:“在省居石安一月,与人作画刊石约三百余件,自所作者二十余件也。”五月记:“初一至初五,作画廿余纸是夜画扇六面,书三面。”

可见,在1920至1924年间,他为曹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绘画与篆刻。如王方宇旧藏齐白石《广豳风图册》,16开,上有“仲珊使帅钧正”上款。

曹锟,字仲珊,他是齐白石接触的第一位民国政要,如今美国曹氏家族藏的一批齐白石作品应该就是这段时期画的。

齐白石为曹锟也刻了不少自用印。如刚开始的时候,篆刻的两方大印,一为“直鲁豫巡阅使”,边款为“仲珊使帅钧鉴,夏寿田呈,齐白石刻”;一为“曹锟之印”,边款为“庚申七月四过都门,白石老人”。

后来齐白石又为曹锟刻了“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之印”“仲珊”三方印章,这三方印,齐白石落边款皆署“布衣齐璜”。

齐白石刻“仲珊”、“曹锟之印”狮钮对章

曹锟与齐白石一样,都是出身布衣,从齐白石两次治印署款的微妙变化,我们也可以察觉到曹齐二人,已经有了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意。

对于齐白石而言,曹锟不仅多金,出手阔绰,更加懂得欣赏自己的作品,同时可以将自己的艺术与名气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曹锟对齐白石也是有知遇之恩的,他是自己艺术生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齐白石为曹锟所治诸印中,几乎都是字号名章印,闲章印十分罕见。所以这次北京保利征集到的这方自用闲章,就显得颇为可贵难得。

齐白石刻曹锟自用闲章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与古为徒——有容堂藏印与名家篆刻国石艺术

印文:刚健笃实辉光

边款:仲珊使帅正刻,布衣璜,时庚申十月

来源:北京保利2012秋季拍卖会“紫案焚香”—私家藏文房精品专场Lot 6237,曹锟亲属直接提供。天津文管会抄家退还之物,退赔编号:QW1788

出版:

戴清山编《齐白石印影》续集P125,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

《齐白石全集》第八卷—篆刻P328,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齐白石篆刻艺术》P212,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6月。

戴清山编《中国印坛三大家—齐白石篆刻作品集》P131,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

齐白石治印素以奇肆雄强驰名,此印恰到好处的印证了这个评价。

章法纵横大胆、气势恢宏,远接汉人将军印之神韵;用篆平直方正,不假修饰,刚健痛快;用刀则正如其自评:昆刀截玉,泼辣独造,不假修饰,正是齐氏印的典范。细味之,刚、实、辉三字密实而端庄,健、笃、光三字疏朗而奇纵,恰成巧妙对比。

文字中大量使用并笔和复刀的手法,使印面轻重得以调适,造险破险之能令人惊叹,达到了瑶林移步、换景入妙的艺术效果。而此印更妙的,是去除了一般齐印的霸悍味,增添了几分蕴藉气,置于其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此印以芙蓉石为质,颜色莹洁,润泽如羊脂,上作狮钮,意态雄强朴厚。印文“刚健笃实辉光”出自易经第二十六卦《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是谓刚健笃实者畜聚不已,于是光辉荣耀,德行日新。

齐白石初以雕木为业,后苦学书画治印,“五出五归”、“衰年变法”,终获大成。其博采古今之长,融会贯通,可谓“刚健”;数十年间钻研不辍,又为“笃实”。

此件钮章,不但是白石治印精品,也是其艺术生涯的生动写照。

其实,齐白石艺术生涯的成功与这些政界人物的交游是分不开的。他们以艺术赞助人的身份出现,较早发现了齐白石的艺术,赞助齐白石的艺术活动,并且引荐推介齐白石,这些都对齐白石的艺术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END——

凡是斯文处,必有同古堂

文:同古堂图:雅昌、北京保利

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是一个让人非常唏嘘的故事,而很多人说是刘备和诸葛亮设计害死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刘备诸葛亮,想要牵制住他,不希望关羽日后成为会威胁到他们的人,因此只能设计除掉他。

关羽武艺高强,而且在军中具有自己的声望。关羽不仅是武艺高强的,而且有勇有谋,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且他培养了一批非常忠诚于自己的部队。但是一个人如果得到了领兵大权,那么他就是统治者最大的威胁。他在军中的威望实在是太强大了,很有可能会威胁到刘备的地位,刘备也担心哪天他利用手上的兵权与自己作对。

而且关羽平时孤傲自大很容易得罪到人,所以刘备和关羽其实是具有分歧和矛盾的。虽然关羽名义上是刘备的二弟。但是他的性格一直是比较清高孤傲的。甚至有时候都不把自己的大哥和诸葛亮放在眼里这样子的做派可能让刘备觉得很不爽,认为自己失去了一个大哥的威严。因此正好得了个借刀杀人的机会,干脆就将计就计。

而且当时刘备和曹操打得不可开交,刘备需要一个能够随时牺牲自己和曹操负隅顽抗的人。明知道会很危险,刘备依然选择了关羽。可能就是因为关羽在刘备心中没那么重要,认为关羽丧失了利用价值。所以就把他推上了前线。

不过说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杀人这个说法实在是有一点阴谋论了,关羽说不定只是因为自己狂妄自大而死。借刀杀人这件事,其实到现在还是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是真的。毕竟当时关羽的处境也非常危险,诸葛亮和刘备未必有办法能够救他出来,可能就是因为一时的自大害死了自己也难说。

1、窃国大盗袁世凯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奠基人,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军阀,他是厚黑的典型。戊戌变法中,他假装支持变法,使“戊戌六君子”倒在血泊中,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们打着“实行君主立宪”的旗号,演出一场“逼宫戏”,后又举着赞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之后,他欺骗孙中山,杀害宋教仁,镇压了二次革命。当上了大总统后,又悍然恢复帝制,当上了中华帝国的皇帝。

2、北洋之虎段祺瑞

段祺瑞这只“北洋之虎”,皖系的巨魁,在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十六年间,他三次出任国务总理,一直处于权利的核心,即使在他下台期间,仍能呼风唤雨,待机而出。他不搞阴谋,不搞谋杀,崇尚简朴,为政清廉。同时,他又镇压人民,反对学生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制造了,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大惨案。 

3、贿选总统曹锟

曹锟1985年投奔袁世凯新建陆军,很快成为“三洋三杰”之外的第三号人物。曹锟作为直系重要头目之一,在直、奉、皖三大派系中左右逢源,先是图谋副总统不成,后又拉拢奉系,打败皖系,最终谋取了直系军阀独掌北京政权。上演一“贿选总统”的丑剧。一年后在军阀混战中被囚禁,被迫提出辞呈。后长期寓居1938年天津病逝。

4、胡帅张作霖

张作霖出身绿林,当过胡匪,因而被称为“胡帅”。由一个被清政府招抚的土匪头目,升至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王”,他还曾问鼎中原,一度控制北京政府并当上国家元首。“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因而他能统治中国东北达十三年,成为北洋军阀中别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5、秀才军阀吴佩孚

吴佩孚师从名儒,得中秀才,他读了古今中外不少的书,不少的兵法,在军事上,他长于权术,善于临时应变,打败了许多敌人,曾得“长胜将军”的称号。吴佩孚在其戎马生涯中还做了许多的诗词,反映他得意时,失意时,苦闷时的心情。因此他称为秀才军阀是恰当的。 

6、不倒翁阎锡山

西王阎锡山经历清王朝末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几个历史重大变革时期。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他均能用他的权术或投靠袁世凯,或依附段祺瑞,或与中共合作,乃至与日本勾结来保全并扩展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因而他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这在中国近代军阀史上是少的。因此,阎锡山可谓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7、混世魔王张宗昌

张宗昌无知无识,人称“狗肉将军”,他有三不知:一不知兵有多少,二不知钱有多少,三不知姨太太有多少。他当过土匪,后又在张作霖的卵翼下发迹。竟至拥有兵数十万成为山东的土皇帝。在他督鲁的三年间为恶甚多,人民对他恨之入骨。 

9、山东土皇帝韩复榘

韩复榘由一个普通的士兵被提升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继张宗昌之后,他曾统治山东达七年之久。他自称“韩青天”,到处断案,却草菅人命,留下不少笑话,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退弃山东,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9、小诸葛白崇禧

白崇禧是桂系新军阀中,仅次李宗仁的第二号首脑人物。在众多的军阀中,白崇禧以足智多谋,满腹经纶而闻名,有“小诸葛”之称。他曾为李宗仁长期筹谋划策,为统一广西立下奇功。以后又长期担任国民党军队副总参谋长及国防部长等要职,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

10、广东军阀陈炯明

陈炯明1911参加辛亥革命,因他极喜趋新弦奇,在当时的广东社会,就军事上的言行十分引人注意。一度受到孙中山的相信,后随个人权欲极度的滋长,拥兵割据,广州公开设立总统府,背叛了革命,蜕化为反动军阀。

所谓军阀,是指军人以武力为后盾,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但是由中央政府或承认中央政府,以保有并扩张自己的权位,忽视国家的秩序法律。词源出自《旧唐书·郭虔瓘传》有著名的汉末群雄、北洋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等。近代意义上的“军阀”一词,是由梁启超从日本翻译而来的。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清朝文学家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 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逝于江西万安惶恐滩。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曹雪芹(1724—1764年2月1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 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尚任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好诗文,通音律。父亲的好友贾凫西,对他从事戏剧创作影响颇深。虽高才博识,但屡试不中,便捐纳了国子监生,三十五岁之前隐居石门山中。康熙二十一年 (682年),应衍圣公孔额所之请,出山为其夫人治丧。后主修《孔子世家谱》,训练礼生、乐舞生,在把孔时做赞礼,还选聘工匠,监制礼乐器、舞器、祭器达数十种。他日夜忙碌一年有余,因办事认真,才能出众,成绩卓著,受到孔毓圻的赞常。

刘鹗,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他创作了《老残游记》,被称之为“文学家”,因为他拓印第一部甲骨文字的《铁云藏龟》,被称为“古文字研究家”,又因为他引进外资,创办实业,而被人称为“实业家”。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他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洪升:(1645-1704)清浙江钱塘人。康熙七年国子监生。二十八年,因在“国丧”期间演所著《长生殿》斥革。晚年醉酒登船,落水死。以词曲著名,《长生殿》外,有《四婵娟》等,另有《稗畦集》、《续集》。 高旭

高旭,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南社创始人与“三巨头”之一。就禀赋本性而言,高旭的文人气质与名士脾气都相当浓厚。作为著名的“南社四剑”之首,高旭日常“以剑自随”,一生惯爱倚剑命名。他用过的与剑有关的名号包括江南快剑、钝剑、帝剑等。1912年以后,高旭对政治颇多参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3年因卷入曹锟贿选事件大受世人讥责,廿年老友柳亚子都不承认。经此连番打击之后,高旭悲不自遣,两年后郁郁而终。

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着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字朝宗。商丘(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才名,参加复社,与东南名士交游,时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为明季四公子。侯方域擅长散文,代表作有《李姬传》。时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清初三大家。他的作品有人物传记,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均有唐代传奇笔法,具有短篇小说特点。其论文书信,或痛斥权贵,或直抒怀抱,都能显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畅恣肆的特色。也能诗。著作有《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

顾炎武,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衡阳(今属湖南省)人。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今属桐城市区凤仪里)。方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仲舒,国子监生,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

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为清朝沿革地理学开山之一,代表作《易图明辨》。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鸿博之征,后剪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毛奇龄(1623~1716) 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末廪生。他曾任清代翰林院检讨,是《明史》的纂修官。他的学识渊博,能治经、史和音韵学,擅长散文、诗词,精通音律,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他在书法艺术上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清代初年很受推崇。毛奇龄的书法,骨力骏健、笔势挺拔,儒雅清奇、个性强烈,是文人书法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毛奇龄于公元1716年去世,经年94岁,他的学生将他所著的文章编辑成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二部。《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著作多达数十部。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研究纳兰性德和他的作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在近距离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由此不难看到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钱谦益(1582-164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唐甄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唐甄塑像亭。四川省达州(今达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 (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

万斯同(1638~1702)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汉族,浙江鄞州人。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吴梅村

吴梅村又名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等。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

民国时候,是军阀混战的时期。在1920年7月中,段祺瑞率领的皖系军队与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队爆发了战争。由于皖系军阀内部的矛盾重重,再加上段祺瑞的战略布局不合理,在短短五天就被打得溃败千里。

当时,直系军阀的胜利,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是功不可没。在当年四月份,张作霖与直系军队就结成了反段同盟,段祺瑞却一直被张作霖迷惑,以为他在皖系与直系斗争中是保持中立立场,也没相当他会倒到直系军阀一边。这样,皖系军阀就遭受直系与奉系两派军阀的联合进攻,遭受惨败命运,之后北洋政府由直系与奉系共同掌握。

之后,直系与奉系两派军阀共同推选靳云鹏组织内阁。由于张作霖想拉拢日本力量,就迫使靳云鹏下台,然后共同推选比较亲日的梁士诒担任总理一职务。

可是,后来由于直系与奉系的分赃不均,矛盾也迅速激化。在1922年,张作霖想先下手为强,派出12万奉军南下攻打直系军阀,这样第一次直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战争结果,就是以直系军阀全胜告终。

张作霖在失败之后,吴佩孚就下命令放弃追捕。很多人奇怪,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是一场利益上的较量,为啥吴佩孚要放张作霖一马,放虎归山呢?

只要分析原因,也很简单。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交战主要场所是天津、河北、直隶一带,也就是直隶一带的地盘。所以,直奉战争也就是吴佩孚发起的防御战,自然也没有想追杀到到关外进攻的意思。

最为重要,就是奉军12万军队,逃亡、阵亡、俘虏也有将近10万人,但这些也不是奉系军队主力。据记载,在1926年,奉系军队巅峰时候拥有兵力强大到35万。可以看到,如此强大的奉军,即使吴佩孚率领直系军队追杀到关外,可能会被遇到强大的奉军,即使不打败奉军也是元气大伤。

而且,当时中国形势也很混乱。当时张作霖是想依靠日本力量。但吴佩孚与曹锟却是很不爽快。由于英国势力的强行介入,希望中国维持分裂格局的局面,这样能获得更多利益,最后还是英国调节了直系与奉系的争端,两方派代表在英国的克尔留号军舰上签订了停战条约。所以,吴佩孚放张作霖回东北,也是英国势力的压制下的。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吴佩孚放虎归山,也是北洋军阀达成的默契。在军阀混战时代,北洋军阀达成一条潜规则,那就是不会赶尽杀绝,留人一条出路。就是这一条怪异的君子协定,使曹锟与吴佩孚一开始就没想把张作霖弄得没活路。

军阀时期有哪些官职?

北洋官制主要继承于清朝新军的官制,于1904年制订,是三等九级制。官品,有正、从共七个品级,其具体规定如下:(一)上等官共分三级:第一...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家谱是什么下一篇:怎么编写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