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关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名人,第1张

  黄 璞(867-?)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诗人,官至崇文阁校书郎,故居现黄巷36号;

  余 深(生卒不详)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封卫国 公,曾居安民巷内,门号不详;

  陆 蕴(约1071-1120)宋宣和年间人,官至御史中丞,后任福州知州,曾居衣锦坊;

  陆 藻(?-1129)宋宣和年间人,陆蕴之弟,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曾居衣锦坊;

  陈 烈(1012-1087)宋著名学者,曾任福州州学教授,故居在郎官巷内,门号不详;

  陈 襄(1017-1080)宋庆历二年进士,理学家,曾任开封府推官、刑部郎中、提举司天监等职。故居在塔巷内,门号不详;

  郑 穆(1018-1092)宋皇祐五年进士甲科,曾任国子监直讲、汾州通判、杨王府赞善等职。故居在文儒坊内,门号不详;

  郑性之(1172-1255)宋嘉定元年状元,朱熹学生,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兼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故居在吉庇巷(今吉庇路),现无存;

  林 瀚(1434-1519)明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府第现文儒坊42号;

  张 经(1492-1555)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林 泮(?-约1524)明成化八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其兄清源、弟濬渊皆进士,时称“闽中三凤”。曾居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廷玉(?-约1530)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都御史。曾在衣锦坊内居住,门号不详;

  许 友(1615-1663)清顺治年间人,不仕,以诸生终。工书、善画、能诗,时称“三绝”。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 帙(生卒不详)林则徐之母,故居现文儒坊19号;

  林 佶(1660-?)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五十一年钦赐进士,书法家,官至内阁中书,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林 侗(1628-1716)清康熙年间贡生,林佶之兄,工隶书,研究金石,著作颇丰。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李 馥(1662-1745)清康熙年间官至浙江巡抚,曾在内黄巷居过,门号不详;

  黄莘田(1683-1768)康熙四十一年举人,诗人,官至广东四会县知县,故居现光禄坊早题巷4号;

  林枝春(1699-1762)乾隆二年榜眼及第,历任武英殿纂修官、翰林院侍讲学士、江西学政等,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甘国宝(1709-1776)清雍正十一年武进士,历任福建提督、台湾总兵、九门提督等,故居现文儒坊51号;

  沈绍安(1767-1835)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漆器店曾开在杨桥巷双抛桥附近;

  张际亮(1799-1843)道光十五年举人,诗人。曾居郎官巷,门号不详;

  郭阶三(生卒不详)清嘉庆二十一年举人,曾任连城、同安县教谕,所生的五个儿子皆登科第,盛及一时,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荫(1805-1884)清道光十二年进士,郭阶三之子,历任广西巡抚、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等职,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苍(1815-1890)清道光二十一年举人,郭阶三之子,一生大都致力于福州的水利建设和研究整理地方文献,故居现黄巷4号;

  郭化若(1904-1995)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郭阶三之重孙,解放后历任上海防空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为一代儒将,故居现黄巷4号;

  赵 新(1802-1876)清咸丰二年进士,官至陕西督粮道。故居在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昌彝(1803-约1854)道光十九年举人,文学家,曾在建宁、邵武、广州等地讲学,一生著作颇丰。故居在宫巷内,门号不详;

  刘齐衔(1815-1877),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长婿,官至河南巡抚,故居现宫巷14号;

  刘齐衢(1813-1860)道光二十一进士,刘齐衔兄,历知四川兴文、荣县、江津等县。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刘崇佑(1877-1942)清光绪二十年举人,刘齐衔之孙,著名律师,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伟(1878-1958)刘齐衔之孙,著名工商企业家,福州电气公司和电话公司创始人之一,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杰(1880-1956)刘齐衔之孙,著名外交家,民国时期曾任外部部常务次和、驻德意志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等职。故居现宫巷14号;

  陈寿祺(1771-1834)清嘉庆四年进士,学者、教育家,官至记名御史,故居现黄巷36号;

  梁章钜(1775-1849)清嘉庆七年进士,文学家,官至广西巡抚、江苏巡抚,故居现黄巷36号

  沈葆祯(1820-1879)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次婿,曾任福建船政大臣等职,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故居现宫巷26号;

  沈瑜庆(1858-1918)清光绪十一年举人,沈葆祯之子,官至贵州巡抚。故居现宫巷26号;

  沈觐寿(1907-1995)沈葆祯曾孙,著名书法家,曾任福州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法协会副主席、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等。故居现宫巷26号;

  林聪彝(1824-1878)林则徐之子,历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故居现宫巷24号;

  林炳章(1875-1923)光绪二十年进士,林聪彝之孙,陈宝琛长婿,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闽海关监督等职,故居为现宫巷24号;

  林 翔(1881-1935)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林聪彝孙,历任民国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特别刑事审判所所长、最高法院院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职。故居现宫巷26号;

  林恩溥(1893-1933)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林聪彝孙,民国时间任福建省建设厅正兼福州务局局,主持拓宽改建鼓楼至万寿桥主干道(今八一七路)、在台江兴建6座码头等。故居现宫巷26号; 

  梁鸣谦(1826-1877)清咸丰九年进士,被聘入福建船政局幕府,此后一直追随沈葆祯,成为得力助手。后回福州鳌江书院任教。故居在文儒坊闽山巷,门号不详;

  陈承裘(1827-1885)清咸丰元年进士,清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陈若霖之孙,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之父,故居现文儒坊47号;

  罗丰禄(1850-1901)福建船政学堂驾驶专业毕业,曾任李鸿章幕僚,从事外交翻译工作,后出使英国并兼任驻意大利、比利时两国大使。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严复(1854-1921),近代著名思想家。故居现郎官巷20号;

  严叔夏(1897-1962)严复三子,解放前曾任福建协和学院(福州大学前身之一)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曾任福州市副市长。故居现郎官巷20号。

  蓝建枢(约1856-?)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毕业生,留学美国。清末曾任“海镇”巡洋舰管带、海军管理部部长,民国初任海军总司令部左司令(后改称第一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等职。故居在吉庇巷内,门号不详;

  陈衍(1856-1937),清光绪八年举人,《福建通志》总纂,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8号;

  林葆怿(1863-1927),清光绪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赴英留学,民国7年任海军总长。故居现衣锦坊酒库弄,门号不详;

  郑孝胥(1860-1938)清光绪八年举人,曾由陈宝琛推荐任溥仪老师,后又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故居现衣锦坊洗银营14号;

  刘冠雄(1857-?)民国海军总长,故居现宫巷11号;

  陈元凯(生卒不详)清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粤东县令,林觉民岳父。故居现大光里23号;

  何振岱 (1867-1952)清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诗人,书法家,曾受聘重修《福州西湖志》,任总纂。一生诗作颇丰。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21号

  林白水(1874-1926)近代民主革命者,报人,教育家,曾在文儒坊创办福建省第一所具有进步色彩的中小学“福州蒙学堂”,旧址在今文儒坊36号福州第九塑料厂内;

  林 旭(1875-1898)戊戌六君子之一,曾在郎官巷居住,门号不详;

  陈 箓(1877-1939)福建船政学堂学生,后获巴黎法律大学法学学位,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司司长、驻墨西哥特命全权公使、驻法国全权公使、外交总长、南京日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长等职。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季良(1883-1945)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毕业,原名“陈世英”,轰动中外的中日“庙街事件”主角,民国时期曾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任厦门警备司令,后又任海军陆战队总指挥等职。故居现文儒坊 号;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葆璋(1865-1940)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首届学生,冰心之父,曾任烟台海军练营管带、民国海军部次长、海道测量局少将局长等职。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冰心(1900-1999)著名女作家,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王冷斋(1892-1960)曾就读福建陆军小学堂,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生,民国26年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与日军正面交锋,亲历“芦沟桥事变”。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郁达夫(1896-1945)著名作家,1936年至1938年间出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公报室主任,曾客居光禄坊10-13号刘家大院内;

  刘攻芸(1900-1973)英国伦敦大学经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民国时期曾任中央银行总裁,又任财政部部长。1948年建议蒋介石再发银圆券,并为蒋介石秘密运送黄金去台湾。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高拜石(1901-1969)民国时曾任《福建民报》、《建国日报》总编辑,后赴台,任台湾省新闻处主任秘书。1958年起在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开设专栏,前后达十年之久。故居在杨桥巷口,今无存;

  王 助(1914-1941)革命先烈,1931年入党,曾任XXXXX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39年5月受新四军委派,与范式人一起在安民巷53号设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范式人(1909-1986)1932年入党,曾任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部主任、XXXXX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后任江西省委副书记,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副部长、邮电部副部长,XXXXX福建省委第二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等职,1939年在安民巷53号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工作;

  沈幼兰(1890-1964)福州“兰记”漆器店创办者,曾是全市最大的漆器店。民国15年在美国费城建一百五十周年展览会上,“兰记”产品获一等执照奖,三年后以菲律宾召开的工商业交易会上其产品又获特等金牌奖。故居在今杨桥路,门号不详;

  陈体诚(1896-1942)工程师,毕业于美国加基钢铁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民国七年被选为首届中国工程学会会长,后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兼财政厅长、西北公路特派员兼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等职。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庐 隐(1899-1934)著名女作家,出生于南后街,具体地址不详。

  翁良毓(1905-1926)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毕业,曾在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民国十四年当选为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后开设“福州书店”,销售进步书刊,该店也成为团组织地下交通联络点,后被特务杀害。故居在衣锦坊雅道巷内,门号不详。

南昌大学、福州大学,这两所大学放在一起比较还是有点意思的。你看啊,临省的两所大学,综合实力非常接近,各自有特长学科,分数也相差不远,文化上也各自出国不少名人。如果是缪老师选,我选福州大学无疑。

南昌大学,位于江西省会南昌,福州大学,位于福建省会福州。这两所大学,都是省属的,部省共建211,在所有学科门类里面,都是理学和工科相对比较突出的。南昌大学比福州大学的学科更加完全,因为他有医学。学校所属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口腔医院,也算是江西赫赫有名的医院。

从最擅长的学科上来说,双一流评选中,南昌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B-)和福州大学的化学(自定)各自入选。南昌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获得了A档,而福州大学的化学,获得了A-档。

(关注缪老师,获取一手教育资讯)

同时,南昌大学并没有B+和B档学科,而福州大学呢,B+档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B档有:数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在全国各地的收分呢,基本上都是福州大学要高上一些,但是也有部分省份,两校认可度差不多,甚至南昌大学收分高一点,比如:新疆、江苏、黑龙江、广西。抛开别的省份不看,仅仅看两所大学所在的福建和江西两省,福州大学在福建和江西都是一本招生,南昌大学在福建一本招生,在江西有部分二本招生。仅仅比较一本分数的话,福州大学在两省都高于南昌大学。

(关注缪老师,获取一手教育资讯)

在两所城市的比较上,南昌的经济状况是不如福州发达的。南昌的全年平均气温要低于福州,南昌的冬天难熬,福州的夏天难熬。你看看你是怕冷还是怕热?哈哈哈。

校园环境都不错,福州大学的办学规模要大于南昌大学,硬件条件包括住宿教学设施,两所学校差不多。

(关注缪老师,获取一手教育资讯)

再来聊聊两地文化,这个还是真的挺有意思的。整体上说,在宋朝之前,两地的文化都不怎么繁荣,也没出过什么像样的名人,到宋朝开始就开始兴旺了,当然,还是江西文化名人的影响力比较大。比如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这都是江西人。生于江西,成长于福建,作为闽学派代表人物的朱熹,应该算是两省共同的骄傲。

元代之后,江西的罗贯中,鼎鼎大名吧?清朝之后,福建的林则徐、沈葆桢也算人中翘楚。上上个世纪末,上个世纪初,更是有江西的陈寅恪、傅抱石,福建的严复、郑孝胥、林语堂、冰心,给咱们的文化生活平添了如此多的精彩。

如果让我来选择,我选择福州大学的另一重原因是,其实我还挺喜欢宝岛台湾,从福州过去,更方便一些,福州大学也有更多的交流去台湾的机会。

点击缪老师头像,可以购买我的付费专栏支持我哦。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州闽侯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历官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巡抚,以干练廉明名重于时。1838年7月,他遵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他说:“(吸烟)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林则徐在两湖地区厉行禁烟,成绩斐然。同年9月,他再陈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言行,使他成为主张禁烟的著名代表人物。 叶祖珪(1852-1905),字桐侯,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共有兄妹九人,叶祖 珪排行第三,由于看到家庭负担很重,便放弃了科考之途。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1871年7月毕业,船政第一期毕业,毕业时在写给洋 教习卡罗的告别信上说道“愿尽所能为国效劳”,1876冬年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与刘步蟾、萨镇冰等被选派出国,1877年春进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 校学习,先后在英国海军“索来克伯林”号装甲战列舰(与英国王太子同舰实习)、“芬昔勃尔”号巡洋舰实习,三年期满后回国,洋监督恭萨克对他的评语是:“勤敏颖悟,历练甚精”,堪“胜管驾官之任”。 郑孝胥(1860-1938)福州闽侯人,字太夷,号苏戡,一作苏龛。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宣统三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 武昌起义,辞职之泸,以鬻书自给,一度任商务印书馆董事,民国十二年,以二师傅陈宝琛,英人庄士敦之荐,任为小朝廷‘懋劝殿行走’。

关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名人

  黄 璞(867-?)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诗人,官至崇文阁校书郎,故居现黄巷36号;  余 深(生卒不详)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