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靳氏家谱,第1张

 靳姓源流

  一、出自芈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春秋时楚国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为氏。靳姓起源于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这已为各种姓氏书所确认,系以地为氏。靳尚因功封于靳江,其地在今湖南长沙、宁乡一带,今此地还有靳江河、靳江村、靳家冲、靳家祠等地名,足可见我靳氏确发源于这一地带。

  靳氏的三个来源:

  1、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族有一部分改靳姓,其代表人物即十六国时前赵国大将军、汉天王靳准。 2、元末有一支朱姓因避兵乱改靳姓(见龙舒《靳氏宗谱》,北图藏)。 3、近代少数民族改靳姓。少数民族改靳姓,系少数民族改从汉俗,采用汉姓而来。据笔者了解,少树民族取靳姓的情况,在北方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在南方有苗族、彝族、仡佬族等

  靳姓发展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见《史记》)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菏泽);靳强,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两地均在中国北方。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或影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历史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如靳德进、靳荣、靳义、靳学彦、靳贵、靳辅等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说明此时靳姓已从北方流至南方,时间估计在宋元时期。

  靳氏家谱分部于三省山东、河南、江苏,十四县六十四个自然村

  具体分部如下:

  1 前项成大队、西李庄、赵庙

  2 安财楼南园曹县东南四十五里

  3 大张庄、前宋楼鄄城西十二里

  4 姚万楼曹县东南二十五里

  5 靳庄鄄城东南二十五里

  6 袁固集定陶东北三十里

  7 南靳庄定陶东六里定陶二街

  8 荷择南华街

  9 仿山刘庄定陶北十二里

  10 大张庄濮阳东六十里户部寨乡

  11 靳庄西辛庄项城西北十五里

  12 孟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阁乡

  13 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北三里

  14 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南三里黄庄

  15 睢县北六里田楼东明县西北二里柳寨

  16 中辛庄滑县赵营乡西南五里

  17 花园八公桥西北七里 贵州省

  18 民权县花园乡郭窑村许河乡大队

  19 宋集成武县西南二十五里九女婿乡

  20 蒋庄宁陵县西北十里石桥乡西六里

  21 郭庄民权县南五十里王桥乡

  22 沙村侯庄铺大张观城西关王庄集乡

  23 保安寺山东莘县西南九十里大张庄乡

  24 三里庄观城东三里

  25 靳楼山东荷择东北四十五里

  26 靳张庄定陶东北五十里孟垓乡北五里

  27 前李桥鄄南五里

  28 冉固集定陶东南四十五里

  29 靳营商丘市北二十五里

  30 徐楼商丘县西五十里飞机场南三里

  31 靳庄曹县东南三十里大集乡姚万楼

  32 韩庄黄楼曹县东南三十里闫店楼乡

  33 小付庄杨花庙曹县南六十里

  34 刘口商丘市北三十五里

  35 靳刘庄戚庄商丘县南五十里临河店乡

  36 郭村集商丘市西南四十里

  37 沟湘集宁陵县南四十里

  38 小孔集宁陵县北大孔集乡北五里

  39 后蕉固宁陵县北十里石桥乡东南三里

  40 刘川宁陵县东十二里

  41 中庄段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格乡北二里

  42 江苏丰县东南四十五里大张口小辛庄

  43 包庄丰县东南四十五里

  44 徐镇集濮阳东南六十里

  45 咸成于周屯濮阳东南五十里梁庄乡

白沙湖风景区属于郑州森林公园的著名旅游去。

白沙湖又称白沙水库,位于禹州、登封和新密三市交界处。是我国解放后最早兴建的大型水库。1951年4月开工兴建1953年6月竣工,156年扩建为省办大型水库之一。大坝东起二龙山,西接逍遥观,长1316米,高4788米,宽669米,另砌防浪墙高12米,主要栏蓄颍河、石淙河、蛟河,四里河水,流域面积985平方公里,总库容29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943平方公里。

已开发的有水库大坝,泄洪闸,森林公园,黑龙潭,东岭关遗址,鬼谷洞,姜子牙钓鱼台,古道遗址,湖心岛等大景点,水库大坝及泄洪闸雄伟壮观,这里石崖峭壁,石雕佛像,石径幽静,飞瀑清泉,湖心小岛,游艇帆船,亭台楼阁,画壁勾檐,碧波粼粼,鸟翔鱼路,可垂钓,冲浪、游泳、漫步,水库周围有四季常绿的森林公园,可欣赏到数百种奇花异草和数十种鸟兽。

白沙水库建成后,起到了集防洪、灌溉、保护生态为一身的作用,也是游览观光的胜地,每年接待全历各地游客4万多人。另外,在该水库周围还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诸如白沙杨家庄园、义勇武安王大殿、颍陵和汉墓群。尤其自水库以下,颍河自然风光,更富有江南特色。

水上乐园

白沙水库森林公园是集防护与观赏为一体的森林公园。白沙水库风景区森林公园于2001年开发,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园内树木茂密,花卉种类繁多。其中植有翠竹园、银杏园、棕榈园、石榴园、百日红园、盘槐园等。茫茫林海,成为水库一天然大氧吧。园内还修建有秋千,并有石桌、石椅、石凳供游人休憩,农家小院供人留鹤。林中有松鼠、刺猬、山鸡、野兔等20多种鸟禽动物。流水潺潺流,鸟儿喳喳,人行按摩道上,漫步花海林丛,一切都在不经意之中,尽洗烦恼忧伤。瑞雪降临,树披银装,游于此更让人怡然自得,充满无限情趣。

库区桂园

白沙水库库区桂园是一处以桂树命名的园林建筑物。过去桂园是集办公、休憩、接待为一身的建筑。它始建于50年代,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呈四合院形。墙体为块石筑砌,屋面为瓦木结构。园内植有桂树10余棵,每棵桂树树干直径均在20厘米以上,每到8月,桂花飘香,沁人心脾,故名为桂园。过去几十年,桂园是白沙水库领导办公的地方。上级领导到白沙水库视察,也都安排到这里办公、食宿。2000年以后,对桂园进行开发改造,现已成为一处供游人游览、休息、饮茶的休闲场所。桂园环境幽静、优美,现已对游人开放。

桂园位于白沙水库大坝右端,交通便利,与输水洞出口毗邻,出桂园即可看到雄伟的白沙水库大坝和库水,也是该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距禹州市汽车站30公里

钓鱼台

钓鱼台位于白沙水库上游的玉翠山下,钓鱼台是临水伸出的一地自然山岩。岩石呈平面状,3平方米大小。此地因相传姜子牙曾在此垂钓而得名。此地山谷狭隘,地势险要,石崖峭壁,飞瀑清泉。在钓鱼台上,立有姜子牙的汉白玉塑像。该塑像呈坐姿,高约2米,头戴斗笠,悠然垂钓。玉翠山下有栈道,将钓鱼台与鬼谷子洞连接起来。到白沙水库的游客几乎都要到钓鱼台来领略姜子牙的风采,缅怀他辅佐文王伐纣的伟绩,体味愿者上钓的深意。

碧波龟岛

龟岛又名孤岛,位于白沙湖中,四面环水,总面积约480000平方米,形状伏卧在水中的乌龟,所以又称龟岛。站立岛上,俯视湖面,心情格外开朗。岛上建有亭台,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还有古老的土窑洞,剥落的蓝砖墙,土火、土炕、干柴、瓦盆、铁锅,为古文明遗迹。

登临此岛,环顾远山近水,关掉手机,不谈生意,不讲竞争,可洗刷城市的嘈杂,洗去工作上的烦恼。

天爷庙

天爷庙是一座祭拜玉皇大帝的庙宇,位于白沙水库景区内。其建筑年代勺远已无考证,历代有修缮。1958年前庙内曾有道士。天爷庙有大殿三间,整座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殿内有玉皇大帝及王母娘娘塑像,玉皇大帝头戴九龙冠,身披滚龙袍,手扶龙案,双目远眺。王母娘娘头戴凤冠,身穿青绿色牡丹朝凤裙,神态端庄。白沙水库在庙前,库水浩淼,烟笼雾罩,白鹭野鸭翱翔戏游。天爷庙周围翠竹成林,白鸽翔集。过去从豫东来朝中岳、参少林的香客都先拜求天爷保佑,再出关进入拜神路。

杨家庄园

杨家庄园是杨氏家族的民宅。位于花石线白北村,杨家早在明清时代,为白沙望族。杨氏家谱云:曾有人在朝中居官,为建文帝身边重臣,故有此豪宅。它建于明末清初,占地8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系砖石结构。原格局有花园两个,楼房近百座,分布于白沙街中段两侧。现存有花园轮门楼5座,地上有清嘉庆年制字样的石刻匾额。

杨家大院现存的5组建筑均为5进宅院,院的最后部为花园部分,主建筑为两层10间,红石条铺底,青砖砌墙。中间为二进或三进过厅,过厅大部分为5间,建筑精美,过厅两侧均有配房,过厅前为大门,大院方位为坐东向西或座西向东,大门均向街心。杨家大院建筑是典型的明清风格,雕梁画栋,斗拱高啄。其木雕、砖雕艺术取材考究,工艺精美,是古代建筑技术的宝贵遗产,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义勇武安王大殿

义勇武安王大殿位于花石乡白北村,即白沙水库坝下。该殿原为汉朝武安侯灌夫的祭殿。据《汉书》载:灌夫好住侠,在颍川作为横恣,侵夺百姓。到三国时,百姓毁灌夫塑像,改祭关、张、赵、马、贡五虎上将,但殿名未改。当地也有称为五虎庙。该殿历代多有修葺。现在建筑为无至正九年(1349)所建。该殿为歇山式建筑,木制斗拱式样奇特,雕工精细,对古建筑有研究价值。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电灌站

白龙电灌站位于花石乡白龙村,为白沙灌渠第二级提灌站。始建于1975年,历时3年建成。1980年因土地承包到户而停用。整条灌渠长20多公里,可灌溉农田万余亩,站台和灌渠全部用暗红色方砾岩石砌成,远望如巨龙摆尾,颇为壮观,站在台顶的平台上,白沙水库尽收眼底。西北嵩山诸峰若隐若现,缥缈朦胧。整座站台由36间房屋组成,内外均有台阶,可达台顶。由于北邻许洛公路的优越位置,站台已被装修成酒店。白龙电灌站由于其历史原因,再加上建筑艺术之美,已成为白沙水库一道亮丽风景。

嵩颍山庄

嵩颍山庄是白沙水库库区建造的容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避暑胜地。山庄依山傍水,顺山势而建,占地约15000平方米,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山庄内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有致,雕梁画栋既含古代风韵,又透着现代气息。餐饮部能容纳200人同时用餐。客房部有百余张床位,休闲部各种健身、娱乐设施齐全。炎夏酷暑,由于库区水面调节温度,山庄内总是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现每年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

东岭关

东岭关原址位于白沙水库堤体西侧,是三国时期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第一关。沿颍河逆流而上,是战国时期许昌通往古都洛阳的故道。1951年修建白沙水库时原关址建筑物遭到破坏,但关址位置尚存。今人有诗云:大坝飞落东岭关,关连碧水水绕山。即今东岭关地势写照也。

求子洞

位于白沙水库景区钓鱼台西南崖上,为一天然洞穴。传说一对夫妻,久婚不育。一夜里仙人托梦指点其妻到该洞求子:拣一石子,投入洞内,便可得了。该夫妻如其指点,果投石得子。消息传开,来此求子者络绎不绝,自此香火不断。另,该洞有人考证为商代石姬娘娘养鸡处,故又称石鸡洞或石姬洞。洞口略呈椭圆形。洞口朝向烟波浩淼的白沙水库,洞前有一突出的平台。站在平台上,脚下是碧绿的水面,拍打着山崖啪啪作响,微风扑面。湖面上水鸟咽鸣,翩然来去;湖中小岛树木葱郁,芳草萋萋。眺望北岸,亭台楼阁隐约可见,嵩山依稀可望。

白沙水库栈道遗迹

栈道位于白沙水库上游的玉翠山下峭壁上。其修建年代不详。据传是曹操为了进一步控制洛阳而秘密修建的军事要道,并在此栈道附近长期屯兵。古栈道目前大部分已遭到破坏,仅留栈孔。现修复长度约2公里,栈道宽12米。栈道骨架用钢筋水泥浇铸,外用木板镶铺。沿途建有亭、台、索桥等设备,将白沙水库景区内的鬼谷子洞、姜子牙钓鱼台等景点连为一体,已被游人作为攀登山崖、游览风光的交通道路。栈道由景区西侧山崖处进入林区,是白沙水库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旅游景观。

禹王洞

禹王洞为一天然溶洞,位于白沙水库支流马峪河北岸。相传禹王曾在此治水。洞外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洞内洞连洞,路连路,宽者同时容纳六、七百人,窄者仅一人能通过。四壁到处是石花、石瀑、石笋、石柱、石塔,奇洞怪石,气象万千。禹王洞究竟有多深,至今仍然是个谜。目前已探明的共有2000多米,已开发可供游览的约700米。洞有三厅十洞,50多个景点,其中群狮迎宾、禹王观瀑、金龟出洞、二仙对弈、瑶池仙境、蓬莱仙岛、镇海宝塔等形象逼真,造型奇特,是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天然溶洞。禹王洞是登山、旅游、避暑之胜地。自1993年7月开放以来,游客蜂涌而至,凡来此参观者都称不虚此行。

黑龙潭

白沙水库大坝脚下的黑龙潭,原为颍河上游一个著名的汇水潭。黑龙潭汛期惊涛拍岩,像巨龙闹水;素常平稳如镜,水碧似染。是附近村镇游泳高手搏浪竞技的最佳去处。当地百姓传说,此有蛟龙、鳖精曾在此潭作怪。

五十年代初,修筑水库大坝时,填平大半。经数年的洪水冲刷,水潭规模几复原状。现水面长约200多米,宽20米,水面达到4000平方米。潭水水温较低,鲤、草、鲢等鱼类生长缓慢,烹饪后味道鲜美。加之此处泉水清洌甘甜,常饮可祛病御疾。黑龙潭周围现已成为休闲、烧烤、垂钓的理想场所。

鬼谷子洞

鬼谷子洞位于白沙水库景区内,又称谷宅,洞高32米,深4米,阔34米。内塑有鬼谷子像,身穿道袍,容颜奇伟,正站着讲书。下面坐着两名学生在认真听讲,即孙膑和庞涓。

鬼谷子姓王名诩,字禅,战国时人,为楚国贵族。自幼入云梦山采药得道,鹤发童颜,相貌甚奇,闻嵩山名胜云游到此。先前这个山谷很幽静,传说有很多鬼怪,人称鬼谷。自从王诩住在这里以后,魔鬼全消失了,所以后人称王诩为鬼谷子,所住的山洞称鬼谷子洞。鬼谷子是个传奇人物,又培养了象孙膑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故来鬼谷子洞参观游览的人很多。

石棺潭

石棺潭是白沙水库坝西后面崖下的一处水潭。原水潭面积200多平方米,水深3米。关于这个水潭有一民间故事,被当地人广为流传。水潭附近村子一倔强孩子从小不听父亲管教,让他去东偏去西。直到父亲将死,父亲怕死被他葬于山下潭中,便对儿子说:我死后你用两个牛槽把我扣在里边,把我葬于此山崖下潭中,不要埋到山下田地。犟儿在父亲病逝后,想想父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深悔过去没有听过父亲的话,就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听父亲的话。于是,就按照父亲的遗言,用两口石牛槽把他的父亲扣起来葬于山崖下的水潭,所以就叫石棺潭。现该潭全被库区淹没。

望嵩桥

望嵩桥位于花石乡白北村,是一座独拱石桥,曾是去往嵩的必经之路。站在桥上可望嵩山,故名望嵩桥。桥宽6米,长18米,状若彩虹,横跨在颍河支流上游。桥上石栏杆对称,左右各四根,料石雕刻有飞鸟,猴、羊、狮及花卉图案。红石雕龙张嘴向西,欲吞颍河,龙尾向东,大有横扫激浪之势。整座桥造型美观,气势不凡,富有民族特色。桥头碑文记载此桥为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陆军中将毅军马步统领兼带巡缉等马公志敏号逊斋。修建碑记载了修建此桥的不易比先前汉王代楚明修的栈道还难。此桥虽经冲刷仍雄跨在颍河之上,可见其坚固异常。桥下河水清澈透底,游鱼嬉戏,河两岸垂柳轻拂,清爽怡人,是游人度假消暑的最佳去处。

石羊关石刻

石羊关石刻是北魏时期官道上设置的关隘遗址处的一处石刻。石羊关原名阳城关,南临颍河,北靠九顶凤凰山,是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小乡村。原村在古关隘所在处,村子中间立有青石雕刻,昂首仰望的石羊,所以称石羊关。石羊雕刻刀工细腻,技术精堪,石羊造型美观,形象逼真。石羊不但是村子的象征,更是村民平安、吉祥的寄托。1951年修建水库时,居民全部搬迁,石羊也随着迁至新村南头路边。现老村已淹没水中。在老村北岸岩石上雕刻有几处石佛像,据考证为北魏时期所刻制,文字列于下方无佛处,现已剥落殆尽不可拓矣。在旁边不远处,有多处古采石场旧址,相传是修建少林寺、中岳庙时所取大型石料之地。

白沙汉墓群

汉墓群是禹州城西郊汉代直到白沙一带官民集中留下的墓葬群。禹州是战国时期的韩国都会,秦汉时期又为颍川郡首府,贵族阶层人物较多,城周围也就相应地出现了集中的墓葬区,尤其禁沟以西,地面保留下来的汉代墓冢很多,地下埋藏的墓室也不少,所以称为汉墓群。该汉墓群总面积67万平方米。墓室为青砖结构,青砖人们叫汉砖,上刻有各种图案,系空心烧制而成。从出土的汉墓来看,墓主上有王公贵族,下有黎民百姓;这些墓室形制不一,各有特点,为全国所罕见,对研究古代葬俗和汉代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刘阁老墓

刘阁老墓位于花石乡白沙村,据传为明代阁老刘基的墓葬,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青田人,元至顺年进士,至正二十一年投奔朱元璋。明王朝的各种制度的建立多参与其事,官至御史中丞,太史令,封诚意伯。洪武四年辞官。后被左丞相胡惟庸构陷,忧愤而死。至于缘何墓葬于此,不得而知。整座墓葬占地13000多平方米,有一高34米,方圆50米的大土冢。冢前有柏林,古木虬枝苍翠如墨,以前墓前有鸾殿三间,现已不存,只留屋瓦断砖残片。坟前有石人石马仪仗景观。仪仗排列整齐,石人相貌庄重严肃。石人石马雕刻细腻,刀法圆润,栩栩如生,维妙惟肖,是中原明代高官墓葬保护比较完整的墓葬之一。

龙潭寺暨龙潭湖

龙潭寺也叫下龙潭寺,位于花石乡侯楼村。是宋朝以来佛教活动的场所。始建于宋,明清多次修葺。寺坐北朝南,现存有大殿、地藏殿、西厢房、山门等。寺内建筑均为单檐硬山式小青瓦顶,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物。所有古建筑均为硬山式建筑,砖,石,木混合结构,脊饰龙首吻,寺内现存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五十四年(1715年)、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三通石碑、刻字匾和宋代陀罗泥石幢一件。这些古建筑的存在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宋、明、清时期的建筑科学技术及禹州西山区水文变化,民族文化等具有较高的价值。该寺形制虽小,但清幽非他景点可比。寺前有一天然涌泉。因不断上涌珍珠似的气泡,故又有称其为珍珠泉。泉水恒温,况含多种矿物质。当地称可治多种疾病。该泉常年溪流潺潺,寒冬雾气腾腾,炎夏清冽甘甜。泉水涌出成潭,人称龙潭。寺因潭而得名。潭水外溢东流而去,一百米外聚流成一平地湖,杨柳依依,鹅鸭畅游,为一天然回归自然去处。

五代后汉隐帝陵

隐帝陵是后汉第二代皇帝刘承佑的陵墓,位于今禹州市花石乡王桥村。刘承佑,(公元913-950),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之子,后汉第二代皇帝称隐帝。刘驾崩后葬于颍陵,即隐帝陵。

据《五代史汉书》记载:隐帝下葬于许州西阳翟颍陵。又据民国《禹县志》:颍陵在城西花石乡王桥,王桥与徐庄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村。隐帝陵毁于十年浩劫,墓不存,现青石条墓室尚在。根据传闻,隐帝陵毁前墓冢高大,墓前有石人,石兽,石碑等。距隐帝陵北约十里处有刘承佑的父亲刘知远的陵墓一睿陵。

花石戏楼

花石戏楼位于花石乡花北村,属明末地方财主看戏用的专用建筑。它坐南面北,砖石结构。

戏楼宽9米,高5米,深15米,楼前有4根红石柱支撑。戏楼飞檐斗拱,饰以雕刻和图案。雕刻分石雕、木雕塑,图案大多是传统的爱情传奇故事和花鸟图形。花石戏楼是著名景点杨家大院相对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户庄院式建筑群。花石戏楼历代都是当地乃至方圆几十里最繁华的地方。每逢唱戏,台下人头攒动,成百上千。就连来往于许昌、洛阳的商贾、香客也在此歇脚看戏。

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白沙水库上游,是古人举行宗教祭祀的活动场所。该祖师庙建筑年代不详,但从其建筑格式来看,元、明清三代均历有修复扩建,祖师庙建筑呈品字形,外加一个门楼,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砖石结构,灰瓦盖顶,硬山式建筑为主,有少量石刻遗存,庙院坐北向南,门楼1间,东西厢房各3间,主殿5间,殿内供有祖师爷与其四弟子塑像,塑像均为混质彩绘。由于该寺院位于景区内,平时游客不断,香客众多。

 1、郡望

  河西郡:唐置河西郡,现在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据《姓氏辩证》载:“楚靳尚之后,食采于靳,以邑为氏”。

  2、堂号

  靳姓的主要堂号有:“河西堂”等。

  ============================================================

  靳姓宗祠通用对联

  〖靳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战国;

  望出河西。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靳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治河彰绩;

  赐米旌廉。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辽阳人靳辅,字紫垣,隶属汉军镶黄旗,顺治年间由官学生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年间任河道总督。当时,苏北地区黄、淮、运河等决口百余处,海口淤塞,运河断航。他继承前人“束水攻沙”的经验,又得到幕僚陈潢的帮助,堵塞决口,加筑堤坝,使河水仍归故道,收到较好效果;又在宿迁的清河开创中河,确保漕运畅通。因遭诬陷罢官,后再任河道总督。著有《治河方略》、《靳文襄公奏疏》。下联典指明代淇县人靳义,字原礼,由太学生做官,至监察御史。永乐初年,按察畿辅,惩办贪官,判明积案,使吏民畏服。他生活极为俭朴,每天只有青菜素食,当时皇太子曾赐给他鱼米,以旌表他的廉洁。后官湖广按察司副使。

  学崇伊洛;

  功著攀麟。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靳裁之,通儒术,学宗二程,胡安国尝师事之。下联典指·汉靳歙,以中涓迁骑都尉,从帝定三秦,以功封信武侯。

  学宗伊洛;

  功著车骑。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

  〖靳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独知二邑有惠政;

  众目百会多能声。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刑部主事靳居,字淑孔,长垣人。崇祯进士,曾知济源、莱阳二县,有政声。下联典指宋代州卒靳东发,字弍远,性多能,人目之为“靳百会”。尝集古今谏诤百事以为图,号《百谏图》。

  东发成图百事谏;

  学颜理财万余言。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州卒靳东发,字弍远,性多能,人目之为“靳百会”。尝集古今谏诤百事以为图,号《百谏图》。下联典指明代太仆射靳学颜,字子愚,济宁人。嘉靖进士,授南阳推官,后巡抚山西,应诏陈《理财》万余言,言甚切至,改吏部右侍郎。

  -----------------------------------------------------------------

  〖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束水攻沙,造福黎庶;

  越权揽政,僭号天王。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治水专家靳辅,字紫垣,辽阳人。康熙间任河道总督,运用“束水攻沙”法,成功治理了黄、淮、运河。有《治河方略》等。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汉国大臣靳凖,匈奴族人。曾独揽朝政,杀汉王自立为汉天王。不久,为部下所杀。

  学宗程氏,渊源有自;

  武伐项籍,事业争璀。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靳裁元事典。下联典指汉代骑都尉靳歙的事典。靳歙从定三帮伐项籍有功,封信武侯。

  ============================================================

  附录:靳姓典故、趣事

  〖靳阁老子〗

  明代丹徒人靳贵曾做到武英殿大学士,人称靳阁老。靳阁老有一个不肖之子,科举考试没能及第,多年后,孙子反倒金榜题名。靳阁老每次督促、训斥儿子时,儿子总是强词夺理:

  “您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您的儿子又不如我的儿子,您为何还骂我不肖?”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靳姓源流

  一、出自芈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春秋时楚国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为氏。靳姓起源于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这已为各种姓氏书所确认,系以地为氏。靳尚因功封于靳江,其地在今湖南长沙、宁乡一带,今此地还有靳江河、靳江村、靳家冲、靳家祠等地名,足可见我靳氏确发源于这一地带。

  靳氏的三个来源:

  1、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族有一部分改靳姓,其代表人物即十六国时前赵国大将军、汉天王靳准。 2、元末有一支朱姓因避兵乱改靳姓(见龙舒《靳氏宗谱》,北图藏)。 3、近代少数民族改靳姓。少数民族改靳姓,系少数民族改从汉俗,采用汉姓而来。据笔者了解,少树民族取靳姓的情况,在北方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在南方有苗族、彝族、仡佬族等

  靳姓发展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见《史记》)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菏泽);靳强,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两地均在中国北方。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或影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历史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如靳德进、靳荣、靳义、靳学彦、靳贵、靳辅等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说明此时靳姓已从北方流至南方,时间估计在宋元时期。

  靳氏家谱分部于三省山东、河南、江苏,十四县六十四个自然村

  具体分部如下:

  1 前项成大队、西李庄、赵庙

  2 安财楼南园曹县东南四十五里

  3 大张庄、前宋楼鄄城西十二里

  4 姚万楼曹县东南二十五里

  5 靳庄鄄城东南二十五里

  6 袁固集定陶东北三十里

  7 南靳庄定陶东六里定陶二街

  8 荷择南华街

  9 仿山刘庄定陶北十二里

  10 大张庄濮阳东六十里户部寨乡

  11 靳庄西辛庄项城西北十五里

  12 孟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阁乡

  13 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北三里

  14 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南三里黄庄

  15 睢县北六里田楼东明县西北二里柳寨

  16 中辛庄滑县赵营乡西南五里

  17 花园八公桥西北七里 贵州省

  18 民权县花园乡郭窑村许河乡大队

  19 宋集成武县西南二十五里九女婿乡

  20 蒋庄宁陵县西北十里石桥乡西六里

  21 郭庄民权县南五十里王桥乡

  22 沙村侯庄铺大张观城西关王庄集乡

  23 保安寺山东莘县西南九十里大张庄乡

  24 三里庄观城东三里

  25 靳楼山东荷择东北四十五里

  26 靳张庄定陶东北五十里孟垓乡北五里

  27 前李桥鄄南五里

  28 冉固集定陶东南四十五里

  29 靳营商丘市北二十五里

  30 徐楼商丘县西五十里飞机场南三里

  31 靳庄曹县东南三十里大集乡姚万楼

  32 韩庄黄楼曹县东南三十里闫店楼乡

  33 小付庄杨花庙曹县南六十里

  34 刘口商丘市北三十五里

  35 靳刘庄戚庄商丘县南五十里临河店乡

  36 郭村集商丘市西南四十里

  37 沟湘集宁陵县南四十里

  38 小孔集宁陵县北大孔集乡北五里

  39 后蕉固宁陵县北十里石桥乡东南三里

  40 刘川宁陵县东十二里

  41 中庄段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格乡北二里

  42 江苏丰县东南四十五里大张口小辛庄

  43 包庄丰县东南四十五里

  44 徐镇集濮阳东南六十里

  45 咸成于周屯濮阳东南五十里梁庄乡

靳氏家谱

 靳姓源流  一、出自芈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春秋时楚国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为氏。靳姓起源于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这已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