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和“杨”这两个姓的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左”和“杨”这两个姓的来历,第1张

  ▲左

  一、 姓氏起源

  1、 据《吕览》载,黄帝时有小臣左彻,为左姓之始。

  2、 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齐国君主的儿子有左公子和右公子之分。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

  3、 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如楚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他们皆为左氏之祖。

  4、左氏得姓很早,是以官名而得姓的,至今己有4000多年的历史。

  5、本族姓氏,上古由姬姓传颛顼,子孙传熊氏,所生弟六子,入楚鬻熊,在楚国,威王封左相为史,以官为氏……正时春秋出一大贤人左丘明之祖,流宗传籍代数,到汉征绞国事,流传籍记,在先祖往川江西住传难实或祖或氏……始晓。

  二、 郡望堂号

  战国时,左姓人多居于河南、山东一带。两汉时,江苏、安徽也出现了左姓大族。隋唐时,四川左姓发展很快,宋代以后,两广等地出现了左姓望族。

  郡望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山东东明一带。

  堂号"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

  三、 历史名人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横。时诸侯争霸,鱼肉百姓,愿救水火之中。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路暴风雪,饥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树下,伯桃劝弃,角哀不忍。俩死不如一活,终明事理,受粮上路,一步三回,泪流成河。至楚庄王,急回寻之,伯桃冻儡树中,角哀痛不欲生。后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祷也。

  左思:字太冲,西晋临淄(今淄博市)人,官秘书郎,貌陋口讷而博学能文。司空张华辟为祭酒,贾谧举为秘书。谧诛,归乡里专事著述,曾作《三都赋》,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其诗至今仅存14篇,以《咏史》八首最为著名。南朝梁钟嵘诗品说他"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左雄(~138年)安帝时举孝廉,迁冀州刺史。时州部多不法豪族,雄揭发贪猾,无所顾忌。永建初年(126)征拜议郎,当时朝多阙政,左雄切谏屡中,为顺帝所倚重,再迁为尚书令,掌纳言,对朝政多所匡正,尤其对选举制度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阳嘉(132~135)中,又迁司隶校尉,不久坐法免职。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138)卒。

  左小娥:东汉犍为人,清河王刘庆姬。有才色,喜辞赋。和帝赐给清河王,生子刘祜,后祜继承帝位为安帝,尊其为孝德后。

  左悺:河南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曾降元,后又降明。

  左鼎: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著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横埠镇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 万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巡视京城,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非常气愤,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拘捕伪官100多人,纲纪一振,贪官恶吏畏惧敛迹。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光斗领直隶屯田事,见京城东南“荒原一望,率数千里,高处为茂草,洼者为沮洳”。他经过周密考察,向朝庭廷呈交了《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之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并提出“三因”(一因天时、二因地利、三因人情)、“十四议”(一议浚川、二议疏渠、三议引流、四议设坝、五议建闸、六议设陂、七议相比、八议筑池、九议招徕、十议力田之科、十一议募富开爵、十二议择人、十三议择将、十四议兵屯)。奏章获得皇帝赞赏,下旨推行。朝廷委派通判卢象观主持水利,开恳农田。光斗还亲巡阡陌,督促官吏从事农垦,广招南方农民到北方传授种植桑麻等技术;他又向朝廷启奏:今后朝廷考核官吏政绩,应当侧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如果荒废农田,即使其他方面可观,也只能列为下等。由于光斗 的倡导和躬亲力行,使幅员辽阔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变成米粮仓。光斗知人善用,曾竭力举荐史可法。并为重振朝纲,同魏忠贤等作生死斗争。光斗曾疏列魏忠贤32条当斩的罪状,不料魏忠贤先发制人,诬光斗受贿银2万两,并假传圣旨,将其逮捕,直接关进监狱。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光斗于狱中被摧残致死,时年51岁。思宗即位,追赠为右副都御史,赐国礼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毅”,奉祀乡贤祠。后人在县城建“左忠毅公祠”,以褒扬其一生正气和业绩。光斗一生好学,少时爱读书节义传记,后来精研程朱理学,著有《易学》、《左光斗奏疏》。

  左懋第:(1601一1645),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人称“明末文天祥”。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陕西韩城县令、户部兵科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侍正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督师经理河北军务。封光禄大夫,赠礼部尚书。韩城有苏武墓,任韩城县令的左懋第从苏武身上学到了作人气节,保持了难得的一种骨鲠之臣的正气。知韩七年,以出色的政绩擢升为户科给事中,尖锐指斥民穷、兵弱、臣工推委、国计虚耗四弊,上书奏请纳监、广开财源,行平仓法、监法及减轻赋税,输粟边塞、以充军粮。北京明王朝被推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为求得偏安,准备向入关的清廷割地求和,派左懋第担任使臣。富有民族气节的左懋第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不甘屈膝苟生,请求另择合适人选。遭朝廷拒绝后,左懋第迫于君命,只得屈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临行前力主加强战备,他愤慨上书以为辞行道:“望陛下时时以先帝之仇、北都之耻为念,更望严谕诸臣,勿以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成为足恃。夫能渡河而战,始能画江而安”。1644年7月,左懋第到达北京,受到清廷的冷遇,谈判中据理力争,与清廷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始终保持了凛然民族气节。后离京南回,清廷中途变卦将左追回,关押在太医院,派200名士兵严加看守。左懋第题字门上:“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泰然面对种种威胁利诱。见劝降不成,清廷将左严刑拷打后关入水牢。顺治2年(1645年)6月,摄政王多尔衮出面审讯左懋第,曰:“今日降,今日富贵矣。”左仍严厉斥责,坚贞不屈,遂被押往菜市口,左面南朝拜,从容就义,时闰月六月二十日。 后清廷谥号忠贞。清山东巡抚下令在莱阳建左公祠以纪念。著有《左忠贞公集》、《萝石山房文钞》、《梅花屋诗稿》等。

  左良玉:字昆山,明末临清人,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以骁勇善左右射,为侯恂所识拔。后拥兵多至80万,驻武昌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作战多年,为明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之一。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李自成大败于朱仙镇。崇祯十七年封宁南伯。福王立于南京,又进封宁南候。后起兵讨马士英,清顺治二年(1645年),军至九江,病死,终年46岁。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寸,湖南湘阴人,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代表人物。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初任浙江巡抚。勾结法国军队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五年在福州创立福建船政局,成为当时最大的造船厂。同年调任陕甘总督,先后镇压了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光绪元年(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大军入疆,先后收复天山北路、南路,并准备收复伊犁地区,遏止了英、俄对新疆的侵略。光绪三年在兰州筹设织呢局。光绪七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出兵抗法。光绪十一年(1885年)病逝,终年73岁。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

  左权:(1905-1942), 1905年3月13日生于湖南醴陵 黄茅岭,读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 3月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 2月加入中国***。12 月到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 国后到中央苏区,在闽西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长、新 十二军军长。1931年 5月调任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参谋处处长。 1932 年 1月任第五军团第十五军政委、军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 6月, 受诬陷,被降职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官,并受留 党察看八个月的错误处分。 1933年 12月任第一军团参谋长,参与指 挥第一军团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的多次战斗。到陕北后 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 1936年 5月任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 西征,11月与聂荣臻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 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他善于 把握全局,考虑问题周密。 1938年 4月,参与指挥晋东南反“九路 围攻”。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主持召开参谋长会议, 制订司令部工作条例,健全司令部的机构和工作制度。1940中 2月, 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3月指挥所部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 队的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 8月至 10月,与彭德怀指挥 百团大战,并为这一战役命名。 1941年 11月,指挥总部特务团进行 黄崖洞保卫战,歼灭日军八百余人。 12月就留党察看问题向中共中 央写信申诉。1942年 5月,日军对太行区进行“铁壁合围”,25日,他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时,不幸牺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他,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在邯郸除建有左权陵墓外还建有左权纪念馆。他学识渊博,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在军事理论方面论著颇丰,多有建树,发表《论坚持华北抗战》等文四十余篇。他还和刘伯承合译《苏联工农红军新的步兵战斗条令》。

  四、族谱

  济阳郡左氏合编族谱民国10年(1921年)。现存《昌阳左氏族谱》共6卷(含今山东莱阳、莱西,辽宁铁岭等地左氏)。昌阳(今山东莱阳、莱西、辽宁铁岭等地)左氏,先祖从河北枣强迁山东济阳,从济阳迁章丘,从章丘迁莱阳,已历二十余世。

  山西五台左氏家谱一卷 (清)左逢原撰 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江苏常州左氏宗谱六卷 (清)左元成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裕德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江苏淮安左圩左氏宗谱五卷 (现代)左元香纂修 手写雕刻版本,流传19世

  安徽合肥淝水左氏宗谱六卷 (清)左江等修 清嘉庆七年(1802)敦善堂刊本 六册 美国 安徽泾县泾川左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左骏章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注:一名《古猷左氏重修宗谱》。

  安徽桐城左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左家修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左祥顺 左祥官等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孔埠乡王瓦村

  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二卷 (民国)左承祭 左祥云等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柳溪村 注:左国寅、左长明等创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

  湖北新洲在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左文林续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旧街乡楼寨村

  湖南左氏九修宗谱□□卷 (清)左文鐄 左茂苞纂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花石董南山刻本 湖南图(存卷末) 注: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湖南湖潭长丰左氏十一修族谱三十卷 (清)左逢原 左云裳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诒善堂排印本 三十 册 广东中山图

  湖南衡阳三甲左氏六修族谱□□卷首五卷 (民国)左雏麟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翼经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

  四川长寿左氏续修谱五卷 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 四川长寿县葛兰乡葛兰村(存卷1一4)

  四川仁寿左氏宗谱一卷 (民国)左立太等续修 民国间成都排印本 一册 四川图

  四川万县左氏族谱三卷 (民国)左自任等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排印本 四川重庆市图(存卷1、2)

  云南巍山蒙化左氏宗谱 刻本 一册 云南大理州图 注:此为彝族族谱。

  http://memnetorcom/wjx/frameaspid=199&name=左%20%20%20%20%20%20%20%20

  ▲

  杨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

  台湾的杨亦然成为现今台湾的第十大姓。杨氏入台其始祖是明朝永乐年间福建漳州的杨巷摘,最先入台把杨姓带入台湾。以后的清朝康熙年间、雍正年间、乾隆年间不断有杨氏入台开垦定居。

  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历史名人:

  杨 业:又名继业。北宋名将,曾败契丹十万之众于雁门关。公元963年宋大举攻辽,他被迫接受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伣之命,孤军奋战

  杨延昭:北宋名将,杨业之子,号称杨六郎。

  杨 炯:唐代著名诗人。十二岁被称为神童,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杨 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杨 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太玄》、《法语》,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秀清:清代太平天国起义主将,被封为东王。

  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杨姓称帝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

  http://wwwjpwzcom/gb2312/chinese/xingshi/xingshishowaspid=329

郑和下西洋到底到过哪些国家?历来史书记载各不相同,且无一个统一

而确切的数目。记录郑和七次下西洋所经历的国家和地区名称的史料较多,

说法各异,现介绍如下:

据郑和撰刘家港《通番事迹记》及长乐《天妃灵应之记》两块碑文记载,

有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苏门答刺国、满刺加、南天竺、锡

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卜刺哇国,

大小凡30 余国。“三十余国”的国名和数字是郑和亲自提出的。目前一般学

者都采取此数。但此二碑只举了14 个国家名称,其余的国家名称不得而知。

这些国家的名称究竟是什么?各种史书记载不一:

据马欢《瀛涯胜览》载有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刺加国、

苏门答刺国、那孤儿国、锡兰国、小葛兰国、柯枝国、古里国、忽鲁谟斯国、

榜葛刺国、阿丹国、祖法儿国、溜山国、天方国、哑噜国、黎代国、南浡国,

共20 国名。马欢是郑和的通事,通阿拉伯语,随郑和三次下西洋。这是他以

亲历诸国所见所闻,回国后写的记录,是重要的史料。

费信《星槎胜览》载有45 国名。费信也跟随郑和四次下西洋。该书分前

后两集;前集记他亲览目识之国22 国;后集记他采辑传闻之国23 国。22 国

名为占城国、宾童龙国、灵山、昆仑山、交栏山、暹罗国、爪哇国、旧港、

满刺加国、九洲山、苏门答刺国、花面国、龙牙犀角、龙涎屿、翠兰屿、锡

兰山国、小(口具)喃国、柯枝国、古里国、忽鲁谟斯国、刺撒国、榜葛刺

国。23 国名为真腊国、东西竺、淡洋、龙牙门,龙牙菩提、吉里地闷、彭坑

国、琉球国、三岛、麻逸国、假里马丁国、重迦逻、(口具)泥国、苏禄国、

大(口具)喃国、阿丹国、佐法儿国、竹步国、木骨都束国、溜洋国、卜刺

哇国、天方国、阿鲁国。从费信所记国名来看,其中有些不是国家而是岛屿

或地方名称。其采辑传闻之国,费信并未去过,或抄自《岛夷志略》一书。

但不一定是郑和未到之地。

巩珍《西洋番国志》载有20 国名。巩珍是随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幕僚,

其所记20 国名皆采自马欢书。又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载有23 国名,但

皆可见于费信书载,而无新的国名。

史书《明实录》载有33 国名,《明史·郑和传》载有37 国名,《郑和

家谱》载有20 国名。综此所列国名,除与前所列国同名外,新列出国名有:

加异勒、阿拔巴丹、甘巴里、急兰丹、孙刺、麻林、沙里湾泥、哈丹、西洋

琐里、默底纳等。

根据以上数种史料的不同记载,近80 年来,不少学者进行研究和考证,

其中梁启超、朱偰为代表。梁启超以马欢、费信等书记载,加以综合考证,

早在1904 年就撰《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首先按地区列出了40 国名。

马来半岛以东诸国,凡15 国名:占城、灵山、真腊、昆仑、宾童龙、暹罗,

彭坑、东西竺、龙牙门、交栏山、假里马丁、麻逸冻、爪哇、重迦罗、吉里

地闷满。剌加诸国,凡4 国名:满剌加国、亚鲁、九州山(原文缺一国名)。

苏门答刺诸国,凡7 国名:旧港、苏门答剌国、南浡里、那孤儿、黎代,龙

涎屿、翠兰屿。印度诸国,凡6 国名:榜葛刺、柯枝、大小葛兰(实为二国)、

古里国、锡兰、溜山洋。阿拉伯诸国,凡5 国名:阿丹国、祖法儿、忽鲁谟

斯、天方、刺撒。非洲东岸诸国,凡3 国名: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此

外梁启超还考证,郑和还曾到达文莱(浡泥国)、吕宋(菲律宾)。

朱偰于解放后著《郑和》一书,他亦据马欢、费信、巩珍的记载和《明

史》、《碑文》所载,更详细加以归纳考证,提出了56 个国家和地区名称。

属于东洋者有琉球一处。属于印度支那半岛者有占城、灵山、昆仑山、宾童

龙、真腊、暹罗,共6 处。属于马来半岛者有满剌加、急兰丹、彭亨(彭坑)、

东西竺,共4 处。属于南洋群岛者有苏门答剌、阿鲁(亚鲁)、那孤儿(花

面国)、黎代、南浡、旧港(三佛齐)、淡洋、九州山、龙涎屿、龙牙迦邈

(龙牙犀角)、龙牙门、爪哇、重迦罗、吉里地闷、浡泥、假里马丁、交栏

山、麻逸冻(麻逸)、龙牙善提(龙牙菩提)、三岛国(三屿)、苏禄国,

共21 处。属于印度、锡兰及其附近岛屿者有榜葛剌,琐里(西洋琐里)、迦

异勒、柯枝、古里、小葛兰(小(口具)喃)、大葛兰(大(口具)喃)、

南巫里、甘巴里、阿拨把丹、沙里湾泥、锡兰、翠兰屿、溜山,共14 处。属

于波斯湾者有忽鲁谟斯一处。属于阿拉伯者有祖法儿、阿丹、天方,共3 处。

属于非洲者有卜剌哇(比剌)、竹步、木骨都束、麻林、剌撒、孙剌,共6

处。

以上是郑和或其船队的其他使者分(舟宗)去过的国家和地区名称。如

再加上前列未包括的吕宋、南天竺、哈丹、默底纳,则有六十个国家和地区

之多了。但郑和到底亲自访问了哪30 余国,则有待深入考证。

您好四、族谱

济阳郡左氏合编族谱民国10年(1921年)。现存《昌阳左氏族谱》共6卷(含今山东莱阳、莱西,辽宁铁岭等地左氏)。昌阳(今山东莱阳、莱西、辽宁铁岭等地)左氏,先祖从河北枣强迁山东济阳,从济阳迁章丘,从章丘迁莱阳,已历二十余世。

山西五台左氏家谱一卷

(清)左逢原撰

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江苏常州左氏宗谱六卷

(清)左元成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裕德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江苏淮安左圩左氏宗谱五卷

(现代)左元香纂修

手写雕刻版本,流传19世

安徽合肥淝水左氏宗谱六卷

(清)左江等修

清嘉庆七年(1802)敦善堂刊本

六册

美国

安徽泾县泾川左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左骏章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注:一名《古猷左氏重修宗谱》。

安徽桐城左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左家修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左祥顺

左祥官等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孔埠乡王瓦村

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二卷

(民国)左承祭

左祥云等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柳溪村

注:左国寅、左长明等创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

湖北新洲在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左文林续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旧街乡楼寨村

湖南左氏九修宗谱□□卷

(清)左文鐄

左茂苞纂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花石董南山刻本

湖南图(存卷末)

注: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湖南湖潭长丰左氏十一修族谱三十卷

(清)左逢原

左云裳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诒善堂排印本

三十

广东中山图

湖南衡阳三甲左氏六修族谱□□卷首五卷

(民国)左雏麟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翼经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

四川长寿左氏续修谱五卷

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

四川长寿县葛兰乡葛兰村(存卷1一4)

四川仁寿左氏宗谱一卷

(民国)左立太等续修

民国间成都排印本

一册

四川图

四川万县左氏族谱三卷

(民国)左自任等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排印本

四川重庆市图(存卷1、2)

云南巍山蒙化左氏宗谱

刻本

一册

云南大理州图

注:此为彝族族谱。

山东青州左氏宗谱一卷

(现代)先祖(左滨)于大明永乐年间从河北枣强迁山东青州,已历二十余世。

左一、 姓氏起源1、 据《吕览》载,黄帝时有小臣左彻,为左姓之始。2、 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齐国君主的儿子有左公子和右公子之分。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3、 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如楚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他们皆为左氏之祖。4、左氏得姓很早,是以官名而得姓的,至今己有4000多年的历史。5、本族姓氏,上古由姬姓传颛顼,子孙传熊氏,所生弟六子,入楚鬻熊,在楚国,威王封左相为史,以官为氏……正时春秋出一大贤人左丘明之祖,流宗传籍代数,到汉征绞国事,流传籍记,在先祖往川江西住传难实或祖或氏……始晓。二、 郡望堂号战国时,左姓人多居于河南、山东一带。两汉时,江苏、安徽也出现了左姓大族。隋唐时,四川左姓发展很快,宋代以后,两广等地出现了左姓望族。郡望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山东东明一带。堂号"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三、 历史名人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横。时诸侯争霸,鱼肉百姓,愿救水火之中。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路暴风雪,饥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树下,伯桃劝弃,角哀不忍。俩死不如一活,终明事理,受粮上路,一步三回,泪流成河。至楚庄王,急回寻之,伯桃冻儡树中,角哀痛不欲生。后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祷也。左思:字太冲,西晋临淄(今淄博市)人,官秘书郎,貌陋口讷而博学能文。司空张华辟为祭酒,贾谧举为秘书。谧诛,归乡里专事著述,曾作《三都赋》,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其诗至今仅存14篇,以《咏史》八首最为著名。南朝梁钟嵘诗品说他"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左太冲集》。左雄(~138年)安帝时举孝廉,迁冀州刺史。时州部多不法豪族,雄揭发贪猾,无所顾忌。永建初年(126)征拜议郎,当时朝多阙政,左雄切谏屡中,为顺帝所倚重,再迁为尚书令,掌纳言,对朝政多所匡正,尤其对选举制度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阳嘉(132~135)中,又迁司隶校尉,不久坐法免职。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138)卒。左小娥:东汉犍为人,清河王刘庆姬。有才色,喜辞赋。和帝赐给清河王,生子刘祜,后祜继承帝位为安帝,尊其为孝德后。左悺:河南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左君弼: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曾降元,后又降明。左鼎: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著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横埠镇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 万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巡视京城,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非常气愤,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拘捕伪官100多人,纲纪一振,贪官恶吏畏惧敛迹。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光斗领直隶屯田事,见京城东南“荒原一望,率数千里,高处为茂草,洼者为沮洳”。他经过周密考察,向朝庭廷呈交了《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之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并提出“三因”(一因天时、二因地利、三因人情)、“十四议”(一议浚川、二议疏渠、三议引流、四议设坝、五议建闸、六议设陂、七议相比、八议筑池、九议招徕、十议力田之科、十一议募富开爵、十二议择人、十三议择将、十四议兵屯)。奏章获得皇帝赞赏,下旨推行。朝廷委派通判卢象观主持水利,开恳农田。光斗还亲巡阡陌,督促官吏从事农垦,广招南方农民到北方传授种植桑麻等技术;他又向朝廷启奏:今后朝廷考核官吏政绩,应当侧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如果荒废农田,即使其他方面可观,也只能列为下等。由于光斗 的倡导和躬亲力行,使幅员辽阔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变成米粮仓。光斗知人善用,曾竭力举荐史可法。并为重振朝纲,同魏忠贤等作生死斗争。光斗曾疏列魏忠贤32条当斩的罪状,不料魏忠贤先发制人,诬光斗受贿银2万两,并假传圣旨,将其逮捕,直接关进监狱。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光斗于狱中被摧残致死,时年51岁。思宗即位,追赠为右副都御史,赐国礼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毅”,奉祀乡贤祠。后人在县城建“左忠毅公祠”,以褒扬其一生正气和业绩。光斗一生好学,少时爱读书节义传记,后来精研程朱理学,著有《易学》、《左光斗奏疏》。左懋第:(1601一1645),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人称“明末文天祥”。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陕西韩城县令、户部兵科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侍正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督师经理河北军务。封光禄大夫,赠礼部尚书。韩城有苏武墓,任韩城县令的左懋第从苏武身上学到了作人气节,保持了难得的一种骨鲠之臣的正气。知韩七年,以出色的政绩擢升为户科给事中,尖锐指斥民穷、兵弱、臣工推委、国计虚耗四弊,上书奏请纳监、广开财源,行平仓法、监法及减轻赋税,输粟边塞、以充军粮。北京明王朝被推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为求得偏安,准备向入关的清廷割地求和,派左懋第担任使臣。富有民族气节的左懋第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不甘屈膝苟生,请求另择合适人选。遭朝廷拒绝后,左懋第迫于君命,只得屈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临行前力主加强战备,他愤慨上书以为辞行道:“望陛下时时以先帝之仇、北都之耻为念,更望严谕诸臣,勿以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成为足恃。夫能渡河而战,始能画江而安”。1644年7月,左懋第到达北京,受到清廷的冷遇,谈判中据理力争,与清廷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始终保持了凛然民族气节。后离京南回,清廷中途变卦将左追回,关押在太医院,派200名士兵严加看守。左懋第题字门上:“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泰然面对种种威胁利诱。见劝降不成,清廷将左严刑拷打后关入水牢。顺治2年(1645年)6月,摄政王多尔衮出面审讯左懋第,曰:“今日降,今日富贵矣。”左仍严厉斥责,坚贞不屈,遂被押往菜市口,左面南朝拜,从容就义,时闰月六月二十日。 后清廷谥号忠贞。清山东巡抚下令在莱阳建左公祠以纪念。著有《左忠贞公集》、《萝石山房文钞》、《梅花屋诗稿》等。左良玉:字昆山,明末临清人,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以骁勇善左右射,为侯恂所识拔。后拥兵多至80万,驻武昌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作战多年,为明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之一。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李自成大败于朱仙镇。崇祯十七年封宁南伯。福王立于南京,又进封宁南候。后起兵讨马士英,清顺治二年(1645年),军至九江,病死,终年46岁。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寸,湖南湘阴人,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代表人物。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初任浙江巡抚。勾结法国军队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五年在福州创立福建船政局,成为当时最大的造船厂。同年调任陕甘总督,先后镇压了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光绪元年(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大军入疆,先后收复天山北路、南路,并准备收复伊犁地区,遏止了英、俄对新疆的侵略。光绪三年在兰州筹设织呢局。光绪七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出兵抗法。光绪十一年(1885年)病逝,终年73岁。著有《左文襄公全集》。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左权:(1905-1942), 1905年3月13日生于湖南醴陵 黄茅岭,读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 3月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 2月加入中国***。12 月到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 国后到中央苏区,在闽西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长、新 十二军军长。1931年 5月调任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参谋处处长。 1932 年 1月任第五军团第十五军政委、军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 6月, 受诬陷,被降职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官,并受留 党察看八个月的错误处分。 1933年 12月任第一军团参谋长,参与指 挥第一军团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的多次战斗。到陕北后 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 1936年 5月任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 西征,11月与聂荣臻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 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他善于 把握全局,考虑问题周密。 1938年 4月,参与指挥晋东南反“九路 围攻”。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主持召开参谋长会议, 制订司令部工作条例,健全司令部的机构和工作制度。1940中 2月, 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3月指挥所部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 队的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 8月至 10月,与彭德怀指挥 百团大战,并为这一战役命名。 1941年 11月,指挥总部特务团进行 黄崖洞保卫战,歼灭日军八百余人。 12月就留党察看问题向中共中 央写信申诉。1942年 5月,日军对太行区进行“铁壁合围”,25日,他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时,不幸牺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他,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在邯郸除建有左权陵墓外还建有左权纪念馆。他学识渊博,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在军事理论方面论著颇丰,多有建树,发表《论坚持华北抗战》等文四十余篇。他还和刘伯承合译《苏联工农红军新的步兵战斗条令》。四、族谱济阳郡左氏合编族谱民国10年(1921年)。现存《昌阳左氏族谱》共6卷(含今山东莱阳、莱西,辽宁铁岭等地左氏)。昌阳(今山东莱阳、莱西、辽宁铁岭等地)左氏,先祖从河北枣强迁山东济阳,从济阳迁章丘,从章丘迁莱阳,已历二十余世。山西五台左氏家谱一卷 (清)左逢原撰 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江苏常州左氏宗谱六卷 (清)左元成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裕德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江苏淮安左圩左氏宗谱五卷 (现代)左元香纂修 手写雕刻版本,流传19世安徽合肥淝水左氏宗谱六卷 (清)左江等修 清嘉庆七年(1802)敦善堂刊本 六册 美国 安徽泾县泾川左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左骏章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注:一名《古猷左氏重修宗谱》。安徽桐城左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左家修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左祥顺 左祥官等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孔埠乡王瓦村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二卷 (民国)左承祭 左祥云等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柳溪村 注:左国寅、左长明等创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湖北新洲在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左文林续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旧街乡楼寨村湖南左氏九修宗谱□□卷 (清)左文鐄 左茂苞纂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花石董南山刻本 湖南图(存卷末) 注:散居湘潭、湘乡等地。湖南湖潭长丰左氏十一修族谱三十卷 (清)左逢原 左云裳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诒善堂排印本 三十 册 广东中山图湖南衡阳三甲左氏六修族谱□□卷首五卷 (民国)左雏麟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翼经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四川长寿左氏续修谱五卷 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 四川长寿县葛兰乡葛兰村(存卷1一4)四川仁寿左氏宗谱一卷 (民国)左立太等续修 民国间成都排印本 一册 四川图四川万县左氏族谱三卷 (民国)左自任等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排印本 四川重庆市图(存卷1、2)云南巍山蒙化左氏宗谱 刻本 一册 云南大理州图 注:此为彝族族谱。http://memnetorcom/wjx/frameaspid=199&name=左%20%20%20%20%20%20%20%20▲杨姓氏起源: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聚集地:迁徙分布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台湾的杨亦然成为现今台湾的第十大姓。杨氏入台其始祖是明朝永乐年间福建漳州的杨巷摘,最先入台把杨姓带入台湾。以后的清朝康熙年间、雍正年间、乾隆年间不断有杨氏入台开垦定居。堂号"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历史名人:杨 业:又名继业。北宋名将,曾败契丹十万之众于雁门关。公元963年宋大举攻辽,他被迫接受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伣之命,孤军奋战杨延昭:北宋名将,杨业之子,号称杨六郎。杨 炯:唐代著名诗人。十二岁被称为神童,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杨 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杨 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太玄》、《法语》,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杨秀清:清代太平天国起义主将,被封为东王。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姓称帝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http://wwwjpwzcom/gb2312/chinese/xingshi/xingshishowaspid=329

 济阳郡左氏合编族谱民国10年(1921年)。现存《昌阳左氏族谱》共6卷(含今山东莱阳、莱西,辽宁铁岭等地左氏)。昌阳(今山东莱阳、莱西、辽宁铁岭等地)左氏,先祖从河北枣强迁山东济阳,从济阳迁章丘,从章丘迁莱阳,已历二十余世。 山西五台左氏家谱一卷 (清)左逢原撰 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江苏常州左氏宗谱六卷 (清)左元成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裕德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江苏淮安左圩左氏宗谱五卷 (现代)左元香纂修 手写雕刻版本,流传19世安徽合肥淝水左氏宗谱六卷 (清)左江等修 清嘉庆七年(1802)敦善堂刊本 六册 美国 安徽泾县泾川左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左骏章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注:一名《古猷左氏重修宗谱》。 安徽桐城左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左家修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左祥顺 左祥官等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孔埠乡王瓦村 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二卷 (民国)左承祭 左祥云等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柳溪村 注:左国寅、左长明等创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 湖北新洲在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左文林续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旧街乡楼寨村 湖南左氏九修宗谱□□卷 (清)左文鐄 左茂苞纂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花石董南山刻本 湖南图(存卷末) 注: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湖南湖潭长丰左氏十一修族谱三十卷 (清)左逢原 左云裳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诒善堂排印本 三十 册 广东中山图 湖南衡阳三甲左氏六修族谱□□卷首五卷 (民国)左雏麟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翼经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 重庆长寿左氏续修谱五卷 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 重庆长寿区葛兰乡葛兰村(存卷1一4)

自公元1368年(明朝初年),左佑公先族有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石桥生氏籍入川至重庆市长寿区冉家桥世居,以六百多年,二十世人,世世有考代代有据。

佑生二子,奇舟、瑞舟、(诰赠朝议大夫)。

奇舟生三子,滈、麟、腾。

滈生三子:尚法、尚浚、尚贞。

麟生尚庚。

腾生尚翰。

瑞舟生二子、尝(明天顺壬午科举人)、坤(明宣德十年本省乡试第四名举人,历任云南昆明县大理府知府、西兵备道。诰朝议大夫)。

尝生仲如。

坤生四子:绍庵、次庵、近庵、奉庵。

仲如生绍江。

绍庵生二子:桂言、记言。

次庵生四子:孟宗、和宗、月宗、明宗。

近庵生二子:肇宗、承宗。

奉庵生七子:本宗、怀宗、摇宗、羽宗、勤宗、延宗、跃宗。到第五世有二十一人,分居长寿县冉家桥、八颗庙、插旗山等地。到十世是一百三十多人,至今二十世人,星罗棋布,分居各省、县、镇,所以续修族谱是当务之急,是为了理顺房系,长幼有序,人伦不乱,以昭后人。

一、 姓氏起源   1、  据《吕览》载,黄帝时有小臣左彻,为左姓之始。   2、  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齐国君主的儿子有左公子和右公子之分。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   3、  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如楚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他们皆为左氏之祖。   4、 左氏得姓很早,是以官名而得姓的,至今己有4000多年的历史。  5、 本族姓氏,上古由姬姓传颛顼,子孙传熊氏,所生弟六子,入楚鬻熊,在楚国,威王封左相为史,以官为氏 。

 二、 郡望堂号      战国时,左姓人多居于河南、山东一带。两汉时,江苏、安徽也出现了左姓大族。隋唐时,四川左姓发展很快,宋代以后,两广等地出现了左姓望族。   郡望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山东东明一带。    堂号"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    三、 历史名人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横。时诸侯争霸,鱼肉百姓,愿救水火之中。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路暴风雪,饥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树下,伯桃劝弃,角哀不忍。俩死不如一活,终明事理,受粮上路,一步三回,泪流成河。至楚庄王,急回寻之,伯桃冻儡树中,角哀痛不欲生。后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祷也。       左思:字太冲,西晋临淄(今淄博市)人,官秘书郎,貌陋口讷而博学能文。司空张华辟为祭酒,贾谧举为秘书。谧诛,归乡里专事著述,曾作《三都赋》,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其诗至今仅存14篇,以《咏史》八首最为著名。南朝梁钟嵘诗品说他"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左雄(~138年)安帝时举孝廉,迁冀州刺史。时州部多不法豪族,雄揭发贪猾,无所顾忌。永建初年(126)征拜议郎,当时朝多阙政,左雄切谏屡中,为顺帝所倚重,再迁为尚书令,掌纳言,对朝政多所匡正,尤其对选举制度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阳嘉(132~135)中,又迁司隶校尉,不久坐法免职。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138)卒。       左小娥:东汉犍为人,清河王刘庆姬。有才色,喜辞赋。和帝赐给清河王,生子刘祜,后祜继承帝位为安帝,尊其为孝德后。       左悺:河南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曾降元,后又降明。       左鼎: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著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横埠镇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 万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巡视京城,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非常气愤,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拘捕伪官100多人,纲纪一振,贪官恶吏畏惧敛迹。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光斗领直隶屯田事,见京城东南“荒原一望,率数千里,高处为茂草,洼者为沮洳”。他经过周密考察,向朝庭廷呈交了《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之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并提出“三因”(一因天时、二因地利、三因人情)、“十四议”(一议浚川、二议疏渠、三议引流、四议设坝、五议建闸、六议设陂、七议相比、八议筑池、九议招徕、十议力田之科、十一议募富开爵、十二议择人、十三议择将、十四议兵屯)。奏章获得皇帝赞赏,下旨推行。朝廷委派通判卢象观主持水利,开恳农田。光斗还亲巡阡陌,督促官吏从事农垦,广招南方农民到北方传授种植桑麻等技术;他又向朝廷启奏:今后朝廷考核官吏政绩,应当侧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如果荒废农田,即使其他方面可观,也只能列为下等。由于光斗 的倡导和躬亲力行,使幅员辽阔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变成米粮仓。光斗知人善用,曾竭力举荐史可法。并为重振朝纲,同魏忠贤等作生死斗争。光斗曾疏列魏忠贤32条当斩的罪状,不料魏忠贤先发制人,诬光斗受贿银2万两,并假传圣旨,将其逮捕,直接关进监狱。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光斗于狱中被摧残致死,时年51岁。思宗即位,追赠为右副都御史,赐国礼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毅”,奉祀乡贤祠。后人在县城建“左忠毅公祠”,以褒扬其一生正气和业绩。光斗一生好学,少时爱读书节义传记,后来精研程朱理学,著有《易学》、《左光斗奏疏》。       左懋第:(1601一1645),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人称“明末文天祥”。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陕西韩城县令、户部兵科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侍正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督师经理河北军务。封光禄大夫,赠礼部尚书。韩城有苏武墓,任韩城县令的左懋第从苏武身上学到了作人气节,保持了难得的一种骨鲠之臣的正气。知韩七年,以出色的政绩擢升为户科给事中,尖锐指斥民穷、兵弱、臣工推委、国计虚耗四弊,上书奏请纳监、广开财源,行平仓法、监法及减轻赋税,输粟边塞、以充军粮。北京明王朝被推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为求得偏安,准备向入关的清廷割地求和,派左懋第担任使臣。富有民族气节的左懋第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不甘屈膝苟生,请求另择合适人选。遭朝廷拒绝后,左懋第迫于君命,只得屈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临行前力主加强战备,他愤慨上书以为辞行道:“望陛下时时以先帝之仇、北都之耻为念,更望严谕诸臣,勿以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成为足恃。夫能渡河而战,始能画江而安”。1644年7月,左懋第到达北京,受到清廷的冷遇,谈判中据理力争,与清廷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始终保持了凛然民族气节。后离京南回,清廷中途变卦将左追回,关押在太医院,派200名士兵严加看守。左懋第题字门上:“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泰然面对种种威胁利诱。见劝降不成,清廷将左严刑拷打后关入水牢。顺治2年(1645年)6月,摄政王多尔衮出面审讯左懋第,曰:“今日降,今日富贵矣。”左仍严厉斥责,坚贞不屈,遂被押往菜市口,左面南朝拜,从容就义,时闰月六月二十日。 后清廷谥号忠贞。清山东巡抚下令在莱阳建左公祠以纪念。著有《左忠贞公集》、《萝石山房文钞》、《梅花屋诗稿》等。      左良玉:字昆山,明末临清人,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以骁勇善左右射,为侯恂所识拔。后拥兵多至80万,驻武昌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作战多年,为明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之一。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李自成大败于朱仙镇。崇祯十七年封宁南伯。福王立于南京,又进封宁南候。后起兵讨马士英,清顺治二年(1645年),军至九江,病死,终年46岁。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寸,湖南湘阴人,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代表人物。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初任浙江巡抚。勾结法国军队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五年在福州创立福建船政局,成为当时最大的造船厂。同年调任陕甘总督,先后镇压了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光绪元年(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大军入疆,先后收复天山北路、南路,并准备收复伊犁地区,遏止了英、俄对新疆的侵略。光绪三年在兰州筹设织呢局。光绪七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出兵抗法。光绪十一年(1885年)病逝,终年73岁。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      左权:(1905-1942), 1905年3月13日生于湖南醴陵 黄茅岭,读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 3月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 2月加入中国***。12 月到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 国后到中央苏区,在闽西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长、新 十二军军长。1931年 5月调任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参谋处处长。 1932 年 1月任第五军团第十五军政委、军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 6月, 受诬陷,被降职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官,并受留 党察看八个月的错误处分。 1933年 12月任第一军团参谋长,参与指 挥第一军团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的多次战斗。到陕北后 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 1936年 5月任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 西征,11月与聂荣臻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 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他善于 把握全局,考虑问题周密。 1938年 4月,参与指挥晋东南反“九路 围攻”。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主持召开参谋长会议, 制订司令部工作条例,健全司令部的机构和工作制度。1940中 2月, 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3月指挥所部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 队的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 8月至 10月,与彭德怀指挥 百团大战,并为这一战役命名。 1941年 11月,指挥总部特务团进行 黄崖洞保卫战,歼灭日军八百余人。 12月就留党察看问题向中共中 央写信申诉。1942年 5月,日军对

“左”和“杨”这两个姓的来历

  ▲左  一、 姓氏起源  1、 据《吕览》载,黄帝时有小臣左彻,为左姓之始。  2、 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齐国君主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