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杨振华谈当下相声表演:“有次看相声气得我三天没出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80岁杨振华谈当下相声表演:“有次看相声气得我三天没出门”,第1张

杨振华和穆凯

金炳昶、杨振华、巩汉林、范伟、贾承博、常佩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大批红遍全国的相声演员身上都有着“辽宁”的标签。

然而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北式幽默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当下,肯留在辽宁本地的相声演员却少之又少,他们或去北上广深,或转行。昔日的风光和当下的困顿,不少辽宁的相声表演者们,不得不各凭本事,另谋出路。

“满台搞笑者,尽耍低俗贫,难言无以对,三日不出门!”这是此前有人请著名相声演员杨振华先生去看相声专场,他回家后写的一首诗里面的其中几句。

80岁的杨振华先生,时至今日一直在坚持相声段子的创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不论相声怎么变化,相声所使用和传递的幽默不应该是低俗的。

“两个相声演员站在台上。一个说,这是我搭档。另一个说,我不是你搭档,我是你‘搭裆’。这次演出看完,气得我三天不出门儿!”曾经创作了《动物世界》《假大空》《如此大款》等相声名段的杨振华认为,很多年轻的相声演员不明白,浅薄和低俗不是真正的幽默,“下三路的幽默是神马玩意儿!相声的幽默,是排斥低俗的。相声演员站在台上,开始表演的时候,要让台下的观众对你有信任度。”

杨振华觉得,高级的幽默永远紧跟时事,运用相声的表演技巧,让观众在欣赏中得到快乐:“不会攒拢包袱,还不很认真的学,靠耍怪态根本不行。站在台上,出两三句,就得把观众抓住,这才是相声语言。”

穆凯:沈阳曲艺团相声演员不到10个

穆凯

穆凯是沈阳曲艺团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相声演员。他于1994年在相声大师金炳昶的推荐下,拜其弟子孙伟为师。现任沈阳曲艺团业务团长,非遗项目沈阳相声代表性传承人。

现年38岁的穆凯是辽宁相声圈儿里十分活跃的一位。他给记者讲起了他当年拜师的一件趣事儿。“1994年,辽宁的相声在全国如日中天,杨振华、金炳昶、王平、常佩业、巩汉林、范伟、闫月明……好多好多。那时候别说央视,就是北京台的春晚,辽宁的相声都有好几段儿。我那个时候十四五岁,对相声心驰神往。”

金炳昶考他从一数到十

辽台有一档节目每周在当时的气体压缩机厂工人文化宫内录制,很多相声演员受邀录节目。家住附近的穆凯每周都骑个自行车去“听个蹭儿”。听久了,不免就想离偶像更近一点儿。有一次穆凯听着听着就往后台晃悠,正巧遇到了相声演员王振华。

他走过去问王振华:“要是想学相声,我找谁?”王振华回头一看,是个小胖孩儿,就逗他:“你找金炳昶啊!金炳昶就在后边呢!”

穆凯转身就想去找金炳昶,结果被王振华叫住:“你知道他家电话不?我告诉你啊?”

穆凯笑着对记者说:“我当时还以为他看我是小孩儿,逗我玩呢!要知道当时我师爷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相声演员了。后来我也没问过王振华,当初他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推荐了他。”

那天的演出在晚上八点多结束,金炳昶和杨振华两位相声演员顺着文化宫门前长长的阶梯走下去,我在后面喊:“金老师!我想跟你学相声!”

“我师爷这个人特别热心肠儿,愿意成人之美。”被个素未谋面的小胖孩儿叫住,就笑着说:“想学相声,那你给我数个数吧,从一数到十。”

“让我数数儿,一是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大舌头;二是看看分不分平翘舌。”穆凯说,他不太分得清平翘舌,但是金炳昶还是没能硬下心来拒绝一个孩子。不仅给了家里住址约下次见面,还又一次给了家里的联系电话。

不少辽宁相声演员转行

因为年纪相差太大,在穆凯真正找上门去的时候,金炳昶给穆凯介绍了自己的弟子——相声演员孙伟。

“相声界的师门,一直以来学生是学生,徒弟是徒弟。学生正常收学费,但是师傅从来不向徒弟收学费。师徒如父子,徒弟在师父家有活儿干活,吃饭什么的师父都管。明白事儿的徒弟,三节两寿买点礼物看看师父,跟走亲戚一样。”穆凯说,最开始孙伟没太当回事儿,他让穆凯先买本《新华字典》看着,什么时候分平翘舌了,什么时候再学相声。两个月的时间,15岁的穆凯把一本崭新的字典看厚了,所有平翘舌都分清楚了。这份用心,让他入了师门。

从过去到现在,通过说相声成名的不在少数。“所有的相声演员都算上,凡是成名的,咱们不论人品个性,就单说功夫,能成名没有不下苦功夫的。但讽刺不是尖酸,文痞难成大家。”穆凯说,“目前沈阳曲艺团说相声的演员不到10个。很多咱辽宁的相声演员去了北上广深,有的拜得名师,在小剧场里坚持说相声,有些干脆转行。说起来,相声演员转行非常容易。”

新晋金马影帝范伟以前说过相声,演员刘威以前是说相声的,已故的演员傅彪以前说过相声,现任央视著名主持人的朱军以前也是相声演员。还有很多演员,业余从事过相声表演,包括葛优、巩汉林等等。

穆凯除了说相声以外,有时候还会表演小品或者评书,“相比于北京,在沈阳专门花钱卖票要进小剧场听相声的观众太少了。所以出走和转行也是市场规律。相声一直在改变,不管是在剧场里还是在春晚上,传统相声也必须得改。东北幽默,大开大合,火爆热烈。三五分钟内,你让观众觉得没意思,你不能适应这个快起来的节奏,你的舞台就没了。”

华商晨报记者 关舒柳 采写

相声辈分谱相当于相声行业的“家族成员档案”,也就是所谓的“家谱”,它记录下每一个相声演员师承关系、隶属门派、辈分高低。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著名相声演员有张寿臣、马三立、常宝堃、侯宝林、刘宝瑞、李伯祥、高英培、马季、唐杰忠、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苏文茂、李金斗、冯巩、郭德纲、于谦、姜昆、岳云鹏、孙越等。

相声发源地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分为北派与南派。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

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界的辈分多用某一个字来表示辈分,例如在相声界辈分最高的“宝”字辈,还有人们比较熟知的“云”字辈等等,而这些表示辈分的字大都是相声界的门长规定的,比喻德云社的辈分“云鹤九霄”,就是德云社的领头人郭德纲规定的。

众多古老家族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家谱,相声界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当人们开始跟随着师傅学习相声时,师傅会给予徒弟一个特殊的名字,该名字中间的一个字属于相声演员的辈分,比如郭德纲就属于德字辈。德、寿、宝、文、明是最常见的相声辈分。

随着郭德纲老师培养了一位又一位相声界新人,这才使得人们获得了全新的相声辈分,比如张九良属于九字辈。相声作为国内传统的曲艺,一直深受国内观众的喜爱。每年春晚现场,优质的相声演员会为大家带来更精彩的相声作品。

其实,相声演员一直按照比较严格的辈分,主要是为了曲艺的传承以及相声演员之间的互相尊重。郭德纲成立德云社后,德云社中出现了许多优质的相声演员,比如岳云鹏属于云字辈的相声演员,孟鹤堂属于鹤字辈的相声演员。

事实上,老艺术家或相声演员已经不多见。除了郭德纲之外,我们很难看到德字辈的相声演员。相声在经历过市场的肯定与岁月的蹉跎后,新出现的相声演员会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向观众展现优质相声演员的实力

郭德纲在相声界算是那一辈呢?

相声从第四代开始排辈,(即相声"八德")“德”字刚好是第一辈,后面依次为“寿、宝、文、明”,郭德纲的师傅侯耀文姑且是“文”字辈的,所以郭德纲属于“明”字辈。

在相声界的地位怎么样?排行老几呢?

郭德纲居然成了“德”字辈,让很多尊重相声传统的人很不满。但是,据了解,郭德纲在不是相声演员之前他的本名就是这个,他郭家排到他这里是“德”字辈的,后来说相声以后,一直没有拜师(他1995年开始说相声,2004年才拜师于侯三叔),所以就一直用了这个名字。而他因此也犯了相声界的大忌。随后,记者还在沈阳著名的相声演员金炳昶处核实了这个说法。金炳昶对记者说:“郭德纲来沈阳演出的时侯,我们沈阳相声界没有一个人去捧场。就是因为他的名字不符合相声界的规矩。”

金炳昶还透露,天津有个文联主席叫孙浮海,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逗你没商量》,这本书是现在为止最为权威的相声界的书。书中就说,相声有相声艺人的行规,如果没有师傅的,就叫“海青腿”,是不被圈内人接受的。

目前郭德纲很火,不代表他在相声界会有多高的地位,排行就更谈不上了,要是不谈相声界,我认为老郭的相声没有吃老本,是我最喜欢的相声演员,无人能望其向背,绝对的NO1

杨少华辈分是宝字辈,和侯宝林,常宝华等人同辈,比马季大一辈。

从相声家谱来看,杨少华的师父是郭荣启,而郭荣启的师父是马德禄,他可是相声八德之一。这么说郭荣启是寿字辈相声演员,和马三立同辈,杨少华是郭荣启的弟子,理所应当的应该是相声界第六代传人,就应该是宝字辈的。

作为相声圈里的“宝”字辈相声演员,杨少华算是现今活跃于相声圈辈分最高一位了吧。以此,也被大家称为相声界的老艺术家了。

早年经历

杨少华1932年生于北京,1944年拜郭荣启为师,在北京启明茶社说学相声。

1951年来到天津,在大明钢厂工作,在工会负责文艺宣传,后调入南开区曲艺团,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1950年进入天津轧钢一厂当钳工,成为工会文艺骨干。文革后,调入天津市曲艺团。

关于德云社签约演员郑好的师承辈分问题,一直有多种说法,都成一件悬案了。

从目前能查到的各种相声资料中看,郑好的师承很清晰,沈阳相声名家王志涛的徒弟,著名“相声四大荃”之一杨海荃的徒孙,冯家门二代冯振声的徒曾孙。也就是说郑好属于妥妥的相声文字辈演员。

但是,偏偏在德云社这里,郑好又变成了郭德纲的师弟,以相声名字辈行走江湖。

有些人以为,郑好成了郭德纲的师弟,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比郭德纲小一岁,另一方面情况和谢金类似,岁数小辈分大不太好相处,和郭德纲结拜一下把辈分拉平就好了。

笔者以为,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毕竟在相声行业历史上为了找饭辙放弃辈分和跳门的事情多了去了,其中对德云社影响最大的就是高凤山拜张寿臣为干爹,同时自降一辈成为宝字辈,这样顺下来石富宽就成了文字辈,于谦和孙越就是妥妥明字辈了。

但是,郑好的情况还真和谢金不一样,从《德云家谱》上看,德云社方面是把郑好的师爷杨海荃给降了一辈,顺带着把郑好的师父王志涛变成了文字辈,郑好就成了明字辈,成了郭德纲名正言顺的师弟了。

可这么做,真的合适吗?

笔者认为,不合适!

杨海荃凭什么降辈分?

一般来说,相声艺人自降一辈的原因无怪乎几种,一个是年纪小,为了和同行好相处。另一个是没势力,为了混口饭吃自降一辈和同行搞好关系。再有一个就是跳门,比如德云社的李云天从李立山跳门拜师郭德纲就属于自降一辈。

但是,杨海荃似乎并不存在这三种情况。

首先,杨海荃出生于1907年,比寿字辈的马三立大7岁,比张寿臣小了8岁,比宝字辈的侯宝林大10岁,比马志明、谢天顺、常宝丰他们大了近四十岁。

也就是说,杨海荃这个岁数对于寿字辈艺人来说算不大不小,自然不存在因为年纪小降辈分的可能。

其次,杨海荃属于东北相声冯家门的徒子徒孙,冯家门在东北深耕几十年,属于相声里的名门正派,关键是人家在东北很有影响力,关内的相声演员如马三立、侯宝林去东北演出还要拜人家冯家门的码头,马三立就曾夸奖过杨海荃的相声好。

就算到了解放后,杨海荃和小立本合作的《社会主义好》也是风靡全国,影响力不输马三立侯宝林。

所以,杨海荃作为东北冯家门根正苗红的“四大荃”之一,人家也不缺少势力,不需要看别人脸色卖艺,凭什么在家里没事自降辈分玩儿呢?

最后,杨海荃早年跟着高德明学过相声,但人家正式师承是冯振声的徒弟,不存在降辈分跳门。

再次强调一件事,相声界有两个冯振声,一个是杨海荃的师父,德字辈的。另一个是马桂元徒弟冯宝华的原名,他是宝字辈的。很多二把刀的自媒体将杨海荃当成冯宝华的徒弟,结果郑好成了岳云鹏的同辈,这都不像话。一些粉丝也煞有介事给郑好的明字辈找理由,结果只会让人笑掉大牙。

综上,杨海荃1968年去世,那时候郭德纲和郑好都没出生,杨海荃是怎么告诉郭德纲和郑好,他要降辈分的?

郑好师父王志涛

可能有人会抬杠,也许是郑好的师父王志涛说的杨海荃要降辈分,或者是王志涛自己降了一辈。

首先,王志涛当年拜师杨海荃时,相声界已经开始不提倡师徒制了,大家都是老师和学生,都是同志,在杨海荃去世前一直都是这样,杨海荃不可能告诉徒弟他要降辈分响应师生制,因为实在是没必要。

王志涛有几位师兄弟,最著名的是杨振华和金炳昶,他们可都是实打实的宝字辈,总不能杨海荃自己愿意降辈分和杨振华搞好关系吧。

至于有人说北京相声界不承认杨振华和王志涛的宝字辈辈分,这也是无稽之谈。杨振华和王志涛主要在东北发展,和北京相声界交集并不多,谈不上谁承认谁。冯家门是根正苗红的相声传承,谁也否定不了。再说了,姜昆和冯巩都称呼杨振华为师爷,他们俩代表不了北京相声界吗?郑好见了杨振华可以叫师大爷,郭德纲敢吗?

因此,杨海荃也不可能在去世前只告诉王志涛一个人他要降辈分,他还有一帮徒弟呢。

其次,如果王志涛自己愿意降辈分呢?理论上当然可以,但是你别往杨海荃身上扯啊。再说了,王志涛人家凭什么降辈分呢?年级小?没饭吃?跳门?也都不存在啊。

所以,所谓杨海荃自降一辈的说法除了他托梦给郭德纲和郑好之外,找不到其他答案,可这可能吗?

结语:郑好从沈阳一个文艺频道的主播,跑到北京当了北漂,在人家的屋檐下挣钱吃饭,自然需要谦虚一些,因此他个人和郭德纲论师兄弟没问题。说句不好听的,王志涛去世了,郑好没师父,他就是跳门拜师郭德纲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是,你们老板和员工之间怎么论都行,就是别扯上自己的师爷,师爷的辈分不是徒孙说了算的。

80岁杨振华谈当下相声表演:“有次看相声气得我三天没出门”

杨振华和穆凯金炳昶、杨振华、巩汉林、范伟、贾承博、常佩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大批红遍全国的相声演员身上都有着“辽宁”的标签。 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