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家谱》中记载的回族十姓是什么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赛典赤家谱》中记载的回族十姓是什么呀?,第1张

S撒 洒 萨 赛 散 沙 山 闪 苫 陕 单 扇 舍 双 石 苏 夙 速 宿 锁 孙

撒 撒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也是回族中的大姓。据安徽和县撒姓回族家谱载:“撒氏始祖居西域,后为唐平叛,因其功被封斌王,以居关中。”(《撒氏宗谱》)明建文元年(1399年),其后人撒仲谦一家由陕西迁往和县城西门响水沟一带居住,有祠名“懋款堂”。在回族族当中,回族名带“撒”字头的也比较多。仅元代有史可查的官员就有“撒都丁”、“撒里蛮”、“撒特迷失”、“撒的迷失”,其中“撒的迷失”同名者有8人,这都是撒姓的主要来源。撒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河北、河南和西北地区。

洒 回族中的洒姓来自回族名。如“沙不丁”(Sabual-l-Din)可译为“洒不丁”,故可取“洒”为姓。另,远在唐代时,进入中国的西域人就有“洒”字起头的回族名,如江苏镇江杨氏先祖“洒公及第西公。”回族中的洒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萨 回族中的萨姓取自波斯语的回族名译音。如元代著名诗词作家萨都刺之弟萨野芝(元江西建昌路总管)之于萨仲礼(元福建省中书检校)、萨仲明(曾为丞相府撰)均冠以“萨”姓。另据《姓氏词典》称:“西域有萨姓,后徙居福建。”这与明清以来萨姓回族的分布相吻合。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

赛 回族中的赛姓,源于中亚布哈拉王族。北宋神宗年间(1068-1085年),布哈拉王及其弟艾尔沙率领族人五千来华,抵汴京开封,从此定居中原。元朝初年,布哈拉王族后裔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1211—1279年)受封咸阳王,并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和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年间,赛典赤病逝后,留有五子二十三孙,分别以“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为姓,赛姓便是这“十三姓”之一,取自“赛典赤”之首音。再有,明永乐三年(1405年)自中亚国家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任教长,后(永乐五年)到松江(今上海松江)宣谕敕建清真寺并首任教长的赛亦的哈马鲁丁(中文名赛孝祖)之后裔也以赛为姓。“自赛孝祖来松江后,松江始有赛姓回族。”这应当是赛姓的又一族。赛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华北和西北地区。

散 散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沙 沙姓为回族中的大姓。故《千家姓》称:“今回族多此姓,别为一族。”该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和尾音。如元初的沙全,其“父沙的,世居沙漠……(沙)全初名抄儿赤,甫五岁,为宋军所虏。年十八,留刘整幕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姓,而名曰全。”(《元史》)再如,“马合马沙或阿思兰沙或木八儿沙之后裔姓沙。” 在回族回族名中,带有“沙”的比较多。如《新元史》也黑迭儿传载:“也黑迭儿,西域人……子马谋沙……子密儿沙,次木八人喇沙……次忽都鲁沙……次阿鲁浑沙。”这都是沙姓之源。另,“沙在波斯语义为王。正如突厥语族称王为汗。如在波斯王国旧称‘沙因沙’,义为‘万王之王’……,沙姓族源多半是来自波斯。”(《回回姓氏考》)沙姓中也有赐姓。如“舍班,古里国回回,入华授南京锦衣卫镇抚,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出使西域,以功迁到千户,赐姓沙,名班。”当时给舍班赐姓沙,还有着另一个原因,即“舍”和“沙”谐音。沙姓也为“回族十三姓”之一。沙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江浙地区。

山 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为康里人,显然是人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今山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闪 回族中的闪姓,由“苫思丁之后裔”转为闪和陕。在明代,闪姓回族多以擅长诗文见著,如闪应雷,闪继迪、闪仲侗、闪仲严等。闪姓也是赐姓之一。据《赛典赤家谱》载:“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日闪,…”在闪姓中,也有改作他姓者,如“宣化有回回望族姓玉,自言原姓闪,赐姓玉。” 闪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河北及云南等地。

陕 回族中的陕姓,由苫姓改变而来。据清朝李焕之著《清真先正言行略,苫茂传》载:“(苫茂)廷试时,上(明英宗朱祁镇)不知其姓,问内阁李贤。对日:‘苫,音同陕。’即以御笔改为陕。”陕姓回族在广东、湖南等地均有分布。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扇 扇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区。(见中国回族辞典))

舍 舍姓,多源自回族的回族名。如“舍目孙低尼,就取第一个音‘舍’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在中国历史上,以“舍”为首音的回族名也相当多。如元代任宜兴州、广州路同知和句容县(今属江苏)达鲁花赤的两位舍利甫丁,任镇江府路总督府同知府事、同知建康路总管府事的舍里甫丁。同时,元代福建泉州清净寺财产监管和回回巨商也分别为合刺甫丁哈梯卜(“哈梯卜”意为教义宣讲者)和舍刺奋丁梯卜雷则。在明代的回回和贡使当中,有舍黑马黑麻、舍班、舍力班和两位同名的舍刺夫丁。清代,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人、中国虎夫耶学理华寺门宦第四辈教主其名为舍木苏松的格(阿文意为“忠贞的太阳”)。舍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桂林及西北地区。

双 双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见《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

石 回族中的石姓,最早为石国(以粟特人为多)在唐代赴中国军队之随军商团领袖即指国为姓,后因清代发动反清起义失败为避祸而改姓石。中期见于五代前蜀官员石处温(波斯人)。居河北泊镇的石姓回族,据说是元代丞相脱脱之裔,其先去南方征调建筑元大都(北京)所用的木材、石料至泊镇时,适逢元朝被灭,无奈只好留居当地,并用征调的木材和石料修建了清真寺。当时,遇明军盘问时,他们便指石为姓。居河南开封的石姓回族,源自宋代由波斯来中国的五百余家犹太人。这些犹太人为十七个姓氏,后经数百年历史演变,至清康熙二年(1663年)仅存七姓,其中石姓便是其中之一。这部分石姓犹太人,融入到回族后便被称为“蓝帽回回”或“青帽回回”。石姓回族在中国分布也较广。

苏 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再有,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回族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波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中国回族大辞典》)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姓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均以苏为姓。苏姓中也有的是改姓。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回族蒲氏女为妻,其后便以苏为姓。苏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现在邵阳的苏姓回族就是元末明初由北京调遣随军到宝庆卫(即邵阳)驻守屯戎,充当卫指挥及屯垦人员的回族军事僚属后裔。邵阳的回族以马、张、苏、海、蔡五大姓为多。马氏是明初从南京迁来的,亦称之“金陵马氏”。张、苏、海诸姓是受明王朝调遣从北京迁徙而来。张氏,其先曰璞罗德,北平三河人。璞罗德原属回族名,张姓是到宝庆后才使用的。邵阳的苏姓回族原北直顺天府人。此外,河南虞城也有苏姓回族。

在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西北各地回族反清斗争被镇压后,大批陕、甘、宁的回族群众,被迫流落到限定地区定居,如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曾将贵德、西宁等地的回族强行安置在今化隆、尖扎等地。马营镇阳山一带的马姓及川口果园村的苏姓回族,原籍陕西风翔县,均系陕西回族反清斗争后的流落者,定居民和县已有百余年历史。

夙 夙姓,回族姓氏之一。(见《中国回族贵州回族》)速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名字的第二个字音。另,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入华后授云南左卫副千户的西域回回亦速,“子亦名亦速,孙速来蛮时,以速为姓,四世外速俊……八世孙速华,世代为宦,至今为回回望族。”速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北地区。

宿 宿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见《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宿姓又读xiu音。

锁 回族中的锁姓,据薛文波《回回姓氏考》称:“锁懋坚(明代诗人)为中亚撒马耳汗城之对音。撒马耳汗为中亚地区之名城,因其来自撒马耳汗即名为锁懋坚,是因为地名而成人名。”另据金吉堂称:“锁住之后裔姓锁。”据此,锁姓也出自回族名。锁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

昔阳县位于山西省东境中部,东经113°20′-114°08′,北纬37°20′-37°43′。东与河北省赞皇县、内邱县、井陉市、邢台市接壤,西与寿阳县为邻,南与和顺县毗连,北与平定县相衔。东西长70千米,南北宽41千米,总面积1952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乐平镇。邮编:045400。代码:140724。区号:0354。拼音:Xiyang Xian。

行政区划

昔阳县辖5个镇、7个乡:乐平镇、皋落镇、东冶头镇、沾尚镇、大寨镇、李家庄乡、界都乡、三都乡、赵壁乡、孔氏乡、闫庄乡、西寨乡。共有421个行政村。

乐平镇

辖:西大街村、南关村、东关村、河东村、梁家沟村、李夫峪村、杏丹峪村、穆家会村、坪上村、新瑶庄村、红土沟村、下思乐村、中思乐村、上思乐村、李家沟村、背峪沟村、赵家沟村、落雁头村、钟村、青岩头村、东会村、建都村、北关村、河西村、瑶头村、安坪村、杨家峪村、北坡垴村、庞家峪村、南瑶村、白村、毛家沟村、鸣枝沟村、苏家岭村、大杏庄村、台沟村、张家沟村、崇家岭村、南掌城村、温家庄村、山庄头村、寺上村、上讲堂村、下讲堂村、蛇沟村、武家庄村、殷家庄村、石亭村、司家峪村、任家垴村、后山村、上庄村、西南沟村、梁庄村、居仁村、毛家山村、上吉家峪村、下吉家峪村、巴洲村、瑶弯村、寺家庄村、褚峪村、野峪村、龙树村、上秦山村、下秦山村、赵家庄村、冀家庄村、北掌城村、小杏庄村、库屯村、天井村、鹅洼村、石山村、寺洼村等。

皋落镇

辖:皋落村、西庄村、罗家井村、南庄村、库城村、碧霞观村、北岩村、圪塔店村、寨背村、南岩村、桃躯村、青岩底村、西沟村、车寺村、簸箕洼村、柳沟村、铺上村、东峪沟村、小东峪村、马蝉咀村等。

东冶头镇

辖:葱窝村、沾上村、井上村、套掌村、前岩村、里岩村、活石村、韩信窑村、陡川村、前庄村、北庄村、南坡庄村、寺家坪村、长沟村、前峪掌村、神堂沟村、龙卜相村、阳坡村、羊圈村、韩信井村、小南掌村、曹家洼村、里峪掌村、东冶头村、雀鸣村、卧龙山村、白沙岩村、万家山村、静阳村、东固壁村、李家垴村、口上村、水磨头村、林咀村、天圣庙村等。

沾尚镇

辖:沾尚村、猛彪村、口上村、马道岭村、大南峪村、北庄沟村、横河村、畔峪村、北头村、吉家峪村、此沟村、坡底村、谷兴沟村、中大寒村、孟先垴村、大寒口村、中山村、阳赛村、胡丰村、里小寒村、前小寒村、土坌村、瑶村、明水头村、安丰村、西峪口村、卷峪沟村、广阳村、水峪沟村、瓦瑶足村、松曲村、瑶会村、台泉村、苗家庄村、前大寒村等。

大寨镇

辖:河南村、南垴村、大南山村、井沟村、龙凤坡村、阎庄窝村、高家岭村、蒙山村、水泉村、孔家沟村、东王家庄村、胡窝村、小南山村、虹桥关村、土巷村、王秦宫村、蒋秦宫村、耿秦宫村、田川村、蒙家峪村、北郝峪村、南郝峪村、潘掌村、阎家沟村、胡家沟村、石瑶坪村、石马村、寺口村、桑园村、学堂沟村、孝经峪村、陈家沟村、洪水村、南峪村、孟壁村、郭庄村、东沟村、毕家岭村、小阳坡村、长胜岭村、安家沟村、赵秦宫村、北亩村、杜庄村、上郭庄村、神堂岭村、峪沟村、麻汇村、元沟村、西山村、马家沟村、杨子江村、白羊岭村、金石坡村、武家坪村、留庄村、树条峪村、厚庄村、前龙凤垴村、后龙凤垴村、阳坡庄村、南冶头村、高业底村、上元村、司家掌村、千亩坪村、杨家坡村、赵家垴村、四十亩村、蔡岭村、黑土岩村、张家峪村、上梁家山村、下梁家山村、大寨村等。

三都乡

辖:三都村、李家河村、罗庄村、路家峪村、葫芦拐村、吕二岩村、花峪村、郭家庄村、韩家沟村、旮旯口村、米家园村、延家底村、黑洼村、西峪村、井沟村、翟絮村、山掌村、小嘴塄底村等。

阎庄乡

辖:峰洼村、张柱村、杏庄村、楼上村、民安村、茶叶洼村、西掌村、河上村、河下村、寺垴村、张家喜村、鸦窝村、阎庄村、陈村、赵庄村、张家庄村、东庄村、台上村等。

孔氏乡

辖:孔氏村、活利坡村、南营村、丁峪村、山上村、杓铺村、李家庄村、朱石铺村、甘川沟村、洪泉村、吴家岩村、马蟾岩村、三教河村、里沙瑶村、刀把口村、黄安村、郝家村、方台村、九龙关村、松树岩村、小腰咀村、务种村、王寨村、泉口村、南泉村、北泉村等。

赵壁乡

辖:东丰稔村、西丰稔村、有仁村、东平原村、西平原村、南思贤村、北思贤村、石子峪村、松庆峪村、梭罗峪村、南横山村、西横山村、东横山村、梨园掌村、楼坪村、北岭沟村、李花峪村、李家庄村、脉山头村、水深村、水峪村、前东峪村、后东峪村、前口庄村、后口庄村、白羊峪村、西石龛村、东石龛村、北石龛村、凤居村、黄岩村、川口村、东寨村、斜峪沟村、黄岩底村、寨上村、徐峪村、贾家庄村、大庄村、巩家庄村、横岭村、斗背村、陈家庄村、南掌村、发生掌村、赵壁村等。

李家庄乡

辖:南渡海村、安阳岭村、黄龙沾村、石寨沟村、胡峪村、王家山村、石坪村、北南沟村、北渡海村、铺沟村、王家庄村、先掌村、崔富垴村、东李家庄村、南李家庄村、西李家庄村等。

西寨乡

辖:西寨村、小寨村、宋家沟村、司家沟村、安家庄村、武家川村、直峪寺村、闹林沟村、窑沟村、王家沟村、七截村、次峪沟村、车道沟村、贾庄村、庄窝村、东五川村、西五川村、白家泉村、红沾村、三烈村、天池沟村、小都村、漳漕村、曲峪村、西沟掌村、茶臼沟村、黄岭村、周家掌村、堡沟村、柳林背村等。

界都乡

辖:北界都村、南界都村、达井村、柏叶底村、克栳会村、马家峪村、安阳掌村、里车掌村、前车掌村、麻地峪村、鸽堂村、石门村、西固壁村、二郎峪村、两坌掌村、里安阳沟村、前安阳沟村、大瓦邱村、长岭村、东峪村、崔家庄村、小瓦邱村、联中峪村、南沟掌村、团前庄村、团里庄村、团大庄村等。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境域属晋,战国归赵,秦属上党郡。东汉建安末年(220年)为乐平郡,隋大业初年改为乐平县。后几经演变,到民国元年(1912年),定名为乐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昔阳县。1938年5月,昔阳分东西两县。1945年8月县城解放,复称昔阳县。1958年11月,划归阳泉市辖,改称昔阳人民公社联社,次年3月易名为昔阳协作区,5月又称昔阳郊区。1960年恢复昔阳县,属于晋中专区(晋中地区、晋中市)。

建国初为区、村建制,全县共分14区。1953年,改为七个区,80个乡。同年4月取消区级建制,全县500个自然村划为46乡。

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制,全县设7个公社,辖344个管区。1962年调整为20个人民公社,辖415个生产大队。

1984年,改为16乡4镇,423个行政村。1996年全县调整为421个行政村。

昔阳辖4镇,16乡,421个行政村。4个镇为城关镇、东冶头镇、皋落镇、沾尚镇。16乡为大寨乡、李家庄乡、安坪乡、巴洲乡、凤居乡、赵壁乡、白羊峪乡、丁峪乡、王寨乡、西寨乡、界都乡、瓦邱乡、洪水乡,闫庄乡、杜庄乡、三都乡。其中城关镇辖25个村,东冶头镇辖35个村,皋落镇辖20个村,沾尚镇35个村,大寨乡23个村,李家庄乡16个村,巴洲24个村,安坪26个村,洪水28个村,杜庄乡24个村,三都乡18个村,凤居乡16个村,赵壁乡11个村,白羊峪村19个村,闫庄乡18个村,界都乡17个村,瓦邱乡10个村,丁峪乡15个村,王寨乡11个村,西寨乡30个村。1999年末,全县总人口236113人,其中非农人口29060人,乡村人口207053人。

2000年,昔阳县辖4个镇、16个乡:城关镇、东冶头镇、皋落镇、沾尚镇、界都乡、王寨乡、丁峪乡、洪水乡、杜庄乡、阎庄乡、三都乡、赵壁乡、凤居乡、瓦邱乡、李家庄乡、西寨乡、安坪乡、白羊峪乡、大寨乡、巴洲乡。总人口221361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48740 皋落镇 11664 东冶头镇 14038 沾尚镇 8614 大寨乡 13366 洪水乡 12161 李家庄乡 16459 安坪乡 9802 巴洲乡 7614 杜庄乡 7937 三都乡 9419 白羊峪乡 8965 赵壁乡 6546 风居乡 7871 界都乡 8470 闫庄乡 8757 瓦邱乡 4352 丁峪乡 6043 王寨乡 5928 西寨乡 461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昔阳县乡镇区划调整(本站目前缺资料)。

2021年2月,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昔阳县上榜。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昔阳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3月,昔阳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冀豫片区)。

2016年2月,昔阳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昔阳县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

《赛典赤家谱》中记载的回族十姓是什么呀?

S撒 洒 萨 赛 散 沙 山 闪 苫 陕 单 扇 舍 双 石 苏 夙 速 宿 锁 孙撒 撒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也是回族中的大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