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薛氏族谱调查简报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筹)2017年7月7-10
2017年7月7日至10日,在参加山西薛氏联谊会与深圳薛氏宗亲会在太原的交流会后,薛宗汉、薛重生与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长薛秀斌全程陪同进行了吕梁市薛氏族谱调查,并认真研讨了吕梁薛氏迁徙历史与河东薛氏族系对接梳理问题。
本次调查得到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薛玉龙、薛铭得(明德)、薛汉光、薛长生等研究会领导的大力协助和密贴配合,也得到专程自柳林赶来送交家谱的五位薛氏宗亲的支持,大家都热情地参加了吕梁薛氏文化大讨论。吕梁市领导及有关朋友也大力支持了调查工作并提供了热情的帮助。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本次共收集吕梁薛氏族谱27份,查阅并收集了《汾州府志》、《永宁州志》,涉及到汾阳县、孝义县、平遥县、介休县、石楼县、临县、永宁州(石洲)、宁乡县等涉及明清薛氏进士、举人及其相关史料,取得了较丰富的宝贵资料,为《中华薛氏通谱山西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
吕梁薛氏通谱调查简报:
1. 吕梁薛氏家族基本信息
吕梁市明清时期隶属于汾州府,明初河东薛氏移民吕梁的缘由尚不清楚,但是依据现在吕梁地区薛氏人口已达十万之众的数量分析,明初薛氏移民支系具有多源性和多时段性,且不排除吕梁自明朝之前就有河东薛氏或非河东支系薛氏落籍此地。从所收集的近三十部家族资料所记述的族系原居住地多为河东及陕西,但多数家谱对原支系先祖及居住地村庄皆无准确记载。现吕梁薛氏居住地非常广泛,明初迁徙此地后,有经历了多次的频繁迁徙,寻找更好的土地资源和家族发展空间。因此,吕梁薛氏的分布甚为广泛,仅在临县一域就有薛氏家族居住的249个村庄,其中,百人以上的75个村庄,百人以下的174个村庄。
二 明清两朝汾州府薛氏概况
据《汾州府志》、《永宁州志》及吕梁薛氏族谱资料,明清时期,吕梁薛氏人才辈出,薛氏人才以进士举人身份从吕梁山地走向九州各府各县仕宦做官,以清廉为民之志造福一方,入乡贤名宦者多人。据《山西通志》与地方志所列薛氏科举人物,现将名录列述于下,主要是希望吕梁宗亲进行修改并提供族谱信息,可以在文档基础上直接进行修改完善,在返回给薛重生即可,谢谢!
汾州府薛氏进士举人仕宦名录
(初稿存在一定的内容和文字错误,请修正)
1)薛琮,石州入,教授;
2)薛禄,临县人,安俯同知;
3)薛箴,石楼人,监特士;
4)薛清,石楼人,知州;
5)薛东海,石州人,滑县县丞;
6)薛呜凤,介休入;
7)薛瑾光,?人,?;
8)薛谦,宁乡县人,鳯翔府官;
9)薛炳,?人,武贤乡岁;
10)薛俊,?人,天顺朝贡生,知县;
11)薛捧章,?人,知县;
12)薛傅;?人,县府主簿;
13)薛良德,?人,嘉靖中贡生,州图;
14)薛固龄,?人,镂源上盐;
15)薛寅白,?人,礼绅;
16)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17)薛忠,?人,长垣县承;
18)薛凤翱,?人,威县训导;
19)薛善,?人,经历;
20)薛荒,?人,经历
21)薛维屏,?人,?任职;
22)薛锺秀,州任之贤;
23)薛登五,介休县人;
24)薛昌图,海州人;
25)薛维,?人,州判;
26)薛国昌,汾阳人;
27)薛启情,永州人,武举;
28)薛有焕,?人,乡贤;
29)薛琮,石州人,授授;
30)薛箴,石楼入,国子监博士;
31)薛清,石州入,高邮知州
32)薛鸣凤介休人
33)薛钟陇,汾阳人
34)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推官;
35)薛炳,?人,京东知事;
36)薛俊,临县人,知县
37)薛泰,临县人,县丞;
38)薛仪,?人,临淮主簿
39)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0)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1)薛鸣凤,介休人,四年乙卯举人;
42)薛钟,汾阳人,任职?
43)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
44)薛炳,宁乡县人,京东知事;
45)薛俊,临县人,知县
46)薛仪,?人,临淮主簿
47)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8)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9)薛寅,永宁州人,任职?
50)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51)薛忠,?人,长垣县丞
52)薛春芳,永宁人,承考;
53)薛维屏,?人,平定训导;
54)薛文杰,?人,曲沃训导;
55)薛锺秀,石楼县人,乙卯副榜,州府任职
56)薛登五,介休县人,
57)薛昌龄,?人,明贡监,州目;之列仕籍者
58)薛海,?人,明贡监,州目;
59)薛国昌,汾肠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0)薛启后,永宁州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1)薛肤,汾阳人,万历癸丑武进士;
(以上汾州-吕梁薛氏人物以明朝人物为主,人名有重列者,可修正)
三 吕梁薛氏族谱
本次及2015年薛军帮助收集的吕梁薛氏族谱累计近三十余部,但几乎都是断代支谱,在研讨会上,认为目前需要结合各种地方志和其他历史资料,尽可能完善吕梁薛氏各地支系的源流梳理工作。会上提出当前三个努力弥补完善的措施:
(1)结合府志、州志、县志史料,以吕梁薛氏科举人物信息为线索,进行各地支系的梳理工作;
(2)结合山西、陕西及相关地区的族谱资料,查找与吕梁薛氏迁徙有关的族谱信息,追踪始迁祖的原居住地和支系归属信息;
(3)对吕梁现有的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将全地区的各村薛氏支系进行大清理和大归纳,理清吕梁薛氏支系脉络。对现存的三十份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工作量巨大,希望尽快建立吕梁薛氏支系梳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明清薛氏人物纳入到吕梁薛氏通谱之中;
(4)与陕西佳县、吴堡、榆林薛氏建立密切修谱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协调支系梳理,完善并提高该地区跨省支系梳理和修谱工作。
四 致谢
本次赴吕梁进行《中华薛氏通谱》调研,得到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处和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特表衷心感谢。《中华薛氏通谱》是全薛族的谱牒文化工程,她关系到中华乃至全球薛姓的每一个族人,让我们团结起来,为薛氏五千年文化而骄傲!为遍布全国及全球的河东薛氏后裔的寻根问祖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
介休历史陵园的名人
1、历史人物
介子推(?—前636年),春秋时晋国人,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从臣之一。相传有“割股奉君”之举,后重耳即位为晋文公,介子推不言禄偕母隐居于绵上,晋文公下令烧山逼其出山受封,母子抱木被焚。晋文公为悔己过失,旌表功臣,封绵山为介推田,号为介山。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当清明节前二日不忍心见火,进行冷餐,寒食节由此而来。
郭泰(128—169),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东汉末年介休人,博通典籍,精天文,善文辞,且“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成为东汉一大名士。曾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发动组织耿直官僚、名士、太学生联合起来,同宦官集团进行斗争,成为太学生首领。后因党锢之祸归里,“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建宁二年(169)卒,时年42岁。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介休城内文家庄人,北宋著名宰相。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50载。任职期间,勤于政务,声誉较高,备受敬重,被封为潞国公。绍圣四年(1097)病逝于洛阳,谥曰忠烈。
马天来,字云章,北宋国史院编修,博学多才,言辩有则,善画竹石,喜赋诗,有大家风范。开兴元年(1232)卒于京师。
张煊(1604—1651),字葆光,介休城内北街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曾任山东安丘县知县,官至河南道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时称铁面御史。后因其得罪权贵,被诬陷至死。
田庄仪(1629—1727),女,字凤池,又字礼常,号西河女史,清康熙年间诗人。其父田呈瑞,曾任兰州道台。田庄仪自幼秀俊聪颖,淡雅庄肃,不喜铅华,专心致志于学,尤喜文学诗歌,著有《庄镜》集。
梁锡(1697—1774),字鲁望,号确轩,介休南靳屯人,清乾隆年间著名经学家、教育家。一生安贫东道,潜心读书,从容治学,勤于文章政事。著作有《易经揆一》、《春秋广义》、《易经补义》等。
董柴(?—1777),字也愚,号惟园、愚亭。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介休人,著名诗人。曾任安州知州等职。为官期间,勤政爱民,功绩卓著。主要著述有《补恩录》、《半壁山房诗集》、《如兰集》等20余种。
宋廷魁(1710—?),字其英,介休张良村人,乾隆年间诗人,书画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竹溪文集》、《雪籁楼》,特别是戏剧《介山记》为当时上乘之作,李文炳、方苍分别为之作序。
范毓槟(1678—1757),介休张原村人,清代著名皇商,主要从事以进口日铜供清廷铸钱的中日贸易,康熙五十九年(1720),因帮助清廷征剿准噶尔叛乱有功,赐太仆寿卿。
侯荫昌,字古棠,介休北贾人,为平遥“五联”票号东家,经过道光、咸丰、同治几个时期,分庄发展到上海、苏州、北京、天津等50个城市,到光绪年间总资产达七八百万两,为显赫一时之富商巨贾。
冀以和(1831—1900),字达堂,又字协邦,号霭一,又号芸阶。介休北辛武冀氏商业世家的第十八世主东,是冀氏商业资本发展到鼎盛时期,而又濒临彻底衰亡的一个关键人物。于同治三年(1864)与其弟冀以正将布庄改为票号,开始专营汇兑和存放业务,两家票号总号设在平遥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十余家分庄。因结交清政府的一些官僚,在很短时间内,票号业务大为活跃。晚年时,票号因遭一公案影响,几致倒闭,冀以和本人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病卒在家。
薛凤仪,字桐威,介休城内人,为晚清至民国初年山西著名诗人、文史学家。曾应聘到太原创办图书馆。主要著作有《石友山房诗集》、《滋荃阁文集》、《石契》、《石友山房印稿》等。
2、现代革命人物
梁露(1905—1935)字庆云,介休城内小东街人。1927年任中共介休县委书记,1928年国民党省党部清党时离介出走,后到陕西军阀井岳秀部队继续党的地下工作。1935年被敌发现杀害。
马邦原(1905—1938),原名马彦侠,介休张兰镇人。中共介休县委成立时,任组织委员。1938年清除“托派嫌疑”中,受极左路线含冤离世。1981年平反。
《水经注》、《左传》等早期典籍都有记载。
介休三贤:介子推、郭林宗、文彦博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718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
郭泰,字林宗,号有道,东汉末年儒林宗师,太学生领袖。无愧碑
文彦博,灌水浮球成语典故讲的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514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富政元年(公元578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明代属山西布政使司汾州。
清代属山西省汾州府。
介休是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境内有绵山风景区。
扩展资料: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2800年。
介休处于太原经济圈节点,与汾阳、孝义共同构成太原经济圈次中心,介休还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介休境内已发现的陆栖动物有60余种,其中鸟类19种,哺乳类16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2种。大型动物有山羊、豺、狼、豹、野猪等。
在野生动物中,豹、梅花鹿、金雕三种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穿山甲、马鹿、勺鸡等十种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啄木鸟、刺猬、豹猫等六种属于山西省保护动物。
中草药材有猪苓、地骨皮、香加皮、荆芩、山桃仁、酸枣仁、麻黄、黄芩、板蓝根、紫苏、椿根皮、绵贝、元胡、大叶三七、荔枝草、野山参等。
-介休
介休自古“商贾云集,民物浩穰”。明清时期,县城四条大街店铺林立,“俨如都会”。张兰、义安、洪山、义棠镇市面除有京货、杂货等商号外,还有钱庄、当铺、金珠铺等商行。张兰镇每年九月下旬古庙会,届时有文水皮货、沁州麻货、浑源挽具、上党药材、内蒙古骡马上市交易。介休历来挟资走外经商者众多,清代前期,被朝廷赐为皇商的介休张原村范氏为对日贸易中首执牛耳的洋铜商。道光年间,山西初期设立的15家票号中,介休北贾村侯氏领其中6家,资本计有七八百万两,为票号“汇通天下”的第一富户。同治年间,介休北辛武冀氏兄弟也将乾盛享布庄和德记布庄改为票号,跻身于三晋票号巨擘之列。
介休人文荟萃,旧有“三贤故里”之称(春秋时介子推、东汉郭林宗、北宋文彦博)。历代国手名人蔡邕、李世民、张九龄、李商隐、赵顼、顾炎武、傅山及本籍人茹伦常、宋廷魁、钮福全、田庄仪及“绵山四山人”董、梁、王、任等为介休壮丽山河倾倒,先后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绝句。介休达人代起,缘因历代当政者注重教育,善于教化。山西宋代以前有县学仅永和、介休、稷山数处,介休在唐咸享三年(672)始办县学,明代又在文庙旁建育才馆。清代介休考中进士人数达64人,仅次于安邑、平定、阳城,位居全省第四。
介休传统手工业源远流长。唐代以前,洪山采坪沟已开设三窑,即煤窑、泥窑、碗窑。唐末宋初,洪山陶瓷业和县城酿醋业已规模生产。介休陶瓷以洪山白瓷为主,其印花刻花器制作笔意泼辣奔放,不失民窑本色。唐、宋时期,介休已有烧造琉璃记载,到明代,介休琉璃烧造达到极盛,现存张壁古堡、城内城隍庙、师屯北广文济寺、灵石资寿寺等琉璃建筑皆为介休匠人杰作。介休陈醋具有色黑亮、味香美、不变质等优点,据传,明代安徽颍州的大升陈醋,清代山西清徐的老陈醋,分别为介休人侯大升、王来福传艺。清代咸丰年间,义安“咸亨涌”酿造的木瓜黄酒,醇香适口,色泽鲜艳,民国18年(1929)曾获巴拿马国际赛酒会银质奖。
十里乡俗不同,介休城乡历来为一日两餐,(70年代后城区机关因作息时间改为三餐),且人人有喝茶习俗。另外,据史籍,介休乡民朴直,急贡赋不敢后;士惧礼法,重气节与清廉。但邑人中也有竞相与奢和崇佛重祷之陋习。据历代《介休县志》记载,介休较大的寺庙堂祠有149外之多(含佛寺77处,道观47处),香火盛俗,昭昭若揭。
介休人民有光荣斗争传统。公元304年,匈奴族刘渊起兵反晋,派将乔攻陷介休,介休县令贾浑夫妇抗节不屈,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千百年来彪炳中华青史。八年抗日斗争中,介休人民在中国***领导下,组建起军队,开辟了根据地和堡垒村,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到解放战争中,介休县中共党员队伍发展到986人,民兵队伍壮大到3100人,154名优秀干部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全中国的行列,8376人组成的支前队伍参加了解放太原战役,《人民日报》曾头版刊登《介休民工支前立功》报道。战争年代,介休有1694人惨遭日本侵略军杀害,县委书记商功叔、县长高剑平、工人游击队指导员韩奎等一批好干部为革命出了宝贵生命。
吕梁薛氏族谱调查简报
本文2023-10-04 02:14: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