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家笪重光所著《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1收藏

清代书法家笪重光所著《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第1张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顺--逆”、“落---起”、“转---折”、“行---停”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都是相反的。道家老子认为事物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本题选B。

敦睦堂:桂林方氏,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进士方桷任溧阳令,卒葬溧阳,孙子绍宗来溧守墓,后世繁衍至今800余年,总祠敦睦堂位于5A景区天目湖桂林村,后世分五房:贵一公后裔居桂林及周边村庄、溧阳城南方家村、城东葛渚村、天目湖桥山下、石狮庙、冯家边、宜兴和桥北庄村、高塍新庄村、上海、西安、香港九龙、澳门等地,贵一公另有分支迁徙至南京、浙江湖州、安徽广德、江西等地;贵四公后裔居桂林及周边村庄、台中、高雄、美国等地;贵二公后裔居溧阳城北杨庄村、溧阳南渡姜笪村、黄山村等、金坛指前标方家村、溧阳戴埠赵墅村、戴埠集镇、宜兴张渚集镇、鲸塘董渚村、徐舍湾梗村、归径蒲墅村、句容袁巷上杆村;贵五公后裔居下桂林村;贵三公后裔居宜兴新建段庄村、杨巷王家圩、云南昆明、宜兴城内东撒珠巷、浙江杭州、丁家头、溧阳南渡平陵村等。

敦义堂:始迁祖谕(智盳),宋太祖乾德间自睦州桐庐白云源(或云自江西新建县白云源)迁居祁门竹溪墩。建桥於水口山下,名赤桥,之后支分派别。

敦伦堂:始迁祖秩,明洪武间以武功尉州卫百户,由茶陵改屯湘潭县九十二都。

敦叙堂:始迁祖沉,北宋末年自淳安白云源迁至义乌川塘。

敦厚堂:船溪方氏,始迁祖方台生(明)。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池等地。

敦本堂:安徽歙县府前方氏

雅趣堂:安徽歙县瀹潭方氏,北宋靖康之乱迁至歙县,始迁祖汴京方子华公。明万历年间,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立方氏宗祠,宗祠碑文为许国所亲撰,写碑者乃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诗人方弘静,碑额篆文为武英殿供奉管理校正书籍事务中书潘纬。

敦雅堂:始祖干,晚唐诗人,世居桐庐白云源。

滋本堂: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

大训堂:浙江奉化大桥方氏

六桂堂: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

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友庆堂:安徽桐城桂林方氏

立本堂:湖北黄冈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明初)。兄弟九人方万二、方万三、

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方万八、方万九自江南豫章丰城

迁至黄州府,元至正十一年韩福通以红巾倡乱,蕲黄等处尽为屠陷。

兄弟星散,万一、万二、万七遂居于黄冈。其另六兄弟不知所踪。此

为万一子孙堂号。

永锡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焕,唐乾符间,避兵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南

墩,再迁县城进士坊。

永思堂:浙江诸暨,暨阳。始迁祖度,世居诸暨花山白门里,南宋淳皊元年赘高

湖汤家塾汤氏,遂别为高湖支。暨阳卢家溪方氏始迁祖堂,明後期自诸

暨陡徙居本邑卢溪。

白云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

玉粹堂:湖南,临湘,湖北,嘉鱼。始迁祖皅,吴越钱氏光禄大夫,避难携族散居

鄂岳属邑,皅自家於临湘小源堡天井村。传八世岳,迁居嘉鱼。

发祥堂:浙江,淳安

世恩堂:河南方氏

壮猷堂:安徽,潜山。始迁祖渊,元至正间陈友谅屯兵鄱阳,避战火,由江西鄱

阳之瓦屑坝渡江,迁安庆山车辋坂。

克猷堂:安徽蒙城。始祖方杲字东升,大明员外郎。明嘉靖元年(1522)由河南永城谢家湖迁蒙定居瓦埠。至今480余年族史。子孙繁衍22代,人口已逾二万,户数达六千余。

观礼堂:浙江淳安山路口方氏

阳牧亭:浙江临安,於潜

伦叙堂:1、浙江,宁波。始迁祖季仁,世家慈溪金川乡,南宋淳皊间入赘四明孙氏,

因家焉。

2、湖南宁乡方氏始迁祖孔成,原姓李氏,明宣德间由江西永新县徙居

楚南宁乡一都三区赵家河,传至四世,值明清鼎革之际,以李姓差

徭繁重,乃改姓方。

光远堂:

光启堂:醴西黄岗方氏

孝恩堂:桂林方氏

河南堂:1、福建湄州、台湾(彰化芳苑)河南堂方氏始迁祖方义。

2、福建平和、台湾嘉义始迁祖方民敬(五世来台祖)、方苞(十五世)

3、长沙柞山方氏始迁祖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县,明朝中叶徙居长沙。

4、岳阳方氏之始迁祖澄,五代後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迁岳阳;至六

世别而沙陂、潼溪、杨林三派。

松柏堂:湖北新洲县绿化乡谢店邨

忠孝堂:江南方氏统宗谱。该宗望出河南,远祖弦,官吴中,避王莽乱,因家歙

县东乡(即後世之淳安)。孙储,三子,遂启严、衢、徽、滁、婺、九江、

宣、池、秀州及莆田等诸派。

忠恕堂:始迁祖轸,北宋徽宗时以劾蔡京贬官鄞县令,後谢事,挈家由闽之莆田

迁居慈溪北凤浦;传至十一世复由凤浦迁居堰头。又十世,应凤公迁镇

海庄市。

忠贞堂:始迁祖万镒、禾(一名嘉禾),明清之际由歙县罗田乡同迁江阴周庄镇。

诵芬楼:始迁祖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军职随西平侯沐英入滇,後释甲归农,

卜居晋宁州治西之睢厂。

思福堂: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

重庆堂:安徽河南方氏,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

恩诚堂:安徽绩溪城南方安湾方氏

积庆堂: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

乘裕堂: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

萃涣堂:安徽歙县,浙江淳安,两地方氏十二派

崇孝堂:湖北黄冈方氏

崇让堂:湖北方氏,始迁祖方万一(明)

崇本祠:

逸河堂:始迁祖彰德,南宋景炎中,见国危势蹙,遂由杭州移家上虞县清潭里。

历世既长,支分派衍,进而扩散至虞、嵊二县各地。

敬义堂:始迁祖鳽,元朝初年自淳安梓桐源徙居寿昌城後街。

敬投堂: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

聚远堂:始迁祖景珍,北宋初年自严州桐庐白云村迁至永康长安乡化街。

聚乐堂:安徽怀宁,始祖睴,明洪武初由豫章领部颁印照下屯池州东流县八都乡;

传十数世至讳德先者,复於清雍正元年由东流徙居怀宁县西门,别为怀宁

始祖。

德馨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琼,北宋咸平间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凤林乡罛

霄里大墅。

德盛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仙源德盛堂,街川吴公岭仙源支方氏

榴耕堂:先族为苏州人氏,明朝洪武年间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兵荒马乱,

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传至

十六世,由于文化大革命,谱牒被焚,遂亡其先世记载。1998年乃公议从

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简要分三大门重修家谱

世德堂:江苏常州、扬州、高邮、安徽天长方氏

风雅堂;浙江兰溪女埠前方村

方正堂: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上吴方村

永同公祠:浙江开化县苏庄镇唐头村

正学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葛塘街道东方村

第192位。

刘姓的名门望族: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其中,刘邦建立的西汉历214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历196年,两汉共计41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刘备建立的蜀汉历43年;匈奴族刘渊建立的汉国,至其侄刘曜即位,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历26年;

刘裕在南方建立的宋朝历60年;刘武周于唐初曾自称皇帝,年号天兴;刘黑闼于唐初称汉东王,年号天造;

刘隐在广州建立的南汉历55年;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历4年;刘崇建立的北汉历29年;刘豫受金册封,南宋初曾为“齐帝”;新莽末年,湖北枣阳人刘玄曾在河南南阳称帝,年号更始;

东汉建都于洛阳,刘秀又是南阳人,所以“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东汉时河南的刘姓族人特别多。此后,由于刘姓子孙蕃盛,支脉众多,分布广泛,又有“遍地刘”之称。

扩展资料:

百家姓的影响: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百家姓

-刘姓

笪重光生活的时代,正是董书最盛之期,由于他在书法上并不随顺时流而能逸出董书风气,并且过早地退出了政治舞台(中心)而隐居乡里,所以他的书法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在当时及之后论及清初书家的书论中,很少提到他,也很少把他和姜宸英、汪退谷、何焯诸家并提。一直要到了清代中期,他的同乡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才对他的书法推崇备至,且推论其书不遗余力,如云:吾乡笪江上先生书格超妙,小字尤佳。盖先生自解组后隐居句曲山中,读丹书、学导引、游神于尘滓之外,故所作书飘然有凌云之气。国朝善书之家如先生者未可数觏见也。(《快雨堂题跋·笪江上尺牍》)

又云:国初善书之家如华亭沈绎堂、慈溪姜西溟皆能胎乳古人,

摆脱时径。至于披露天真,俾字里行间飘飘然有凌云之意,则吾乡之笪江上先生所独也。(《快雨堂题跋·笪江上书江冷阁集序》)

直欲置其书于沈绎堂(荃)、姜西溟(宸英)之上,而为清初书法之冠。这里虽然难免“于乡先辈不能无私”,但包世臣在其所撰《艺舟双楫·国朝书品》中将笪重光行书置“能品下”第三名(在笪重光前者为神品、妙品上一人邓石如;妙品下二人刘墉小真书、姚鼐行草书;能品上七人释邱山真及行书、宋珏分及榜书、傅山草书、姜宸英行书、邓石如草书、刘墉榜书、黄乙生行榜书;能品下二十三人王铎草书、周亮工草书……),也可谓评价极高了。

关于笪重光书法之取径,王文治在《快雨堂题跋·笪江上尺牍》中有很详细的论述:

江上书上至章草下至苏米,靡所不习,恨不能确然指其得笔之渊源。然其游丝袅空、萧然自得之处,无所秉承不能独造也。一日偶临嵇叔夜《绝交书》,恍然大悟曰:此吾乡江上先生之书之所自出也。自此以后,凡见笪书无一点一画不了然其来处矣。赵鸥波云:“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学之便可名世。”真甘苦之言欤。

王文治此语虽然只是一己之推测,但他对笪书如此穷索苦究,应该也是能比较接近事实的。嵇叔夜《绝交书》今日虽不可见其真貌,但总之笪重光的书法取法魏晋应该也是可信的。笪重光书法魏晋,特别是嵇叔夜,正和他的性格相契。这是可以以他的诗为证的。其诗曰:“野水桥边旧业存,数间茅屋向乾坤。太平一半深山得,何必承明始是恩。”诗的意境和用典都出自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长信秋词》,表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气质和归隐山林的志趣,是其人、其诗、其书完满合一的体现。所以王文治评其书“无纤毫尘滓气也”,正是其高出众人之处,也是别人所难到处。

笪重光并善画,与王、恽南田交游,互有影响,“江上之画特书之绪余,而一对恽王便入作家辙轨,此友朋之益也”(《快雨堂题跋·笪恽王三家合册》)。庞元济《虚斋名画录·笪江上仿元人笔意轴》中附录王恽二家题跋:“笔致飘潇,矫然出群,视余图何止十倍胜也。”(王)“笔不到处致有高韵,非近日庸史所能梦见。”(恽南田)正可见二人对其画推崇备至。

  严字辈。

  拓展介绍:

  方氏聚居于江苏溧阳天目湖桂林一带,南宋至民国,人才辈出,族人遍布苏南(溧阳、宜兴)、浙江等地;

  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进士方桷任溧阳令,卒葬溧阳,孙子绍宗来溧守墓,后世繁衍至今800余年,总祠敦睦堂位于5A景区天目湖桂林村,后世分五房:贵一公后裔居天目湖上桂林、下桂林、沙飞里、太山头、大力岗、桥山下、石狮庙、溧阳城南方家村、戴埠集镇、城东葛渚村、上黄集镇、宜兴高塍新庄村、上海、西安、香港九龙、澳门等地,贵一公另有分支迁徙至南京、浙江湖州、安徽广德、江西等地;贵四公后裔居桂林及周边村庄、台中、高雄、美国等地;贵二公后裔居溧阳城北杨庄庄头村、溧阳南渡姜笪村、黄山村、东区村、金坛指前标方家村、溧阳戴埠赵墅村等、宜兴张渚集镇、鲸塘董渚村、徐舍湾梗村、归径蒲墅村、杭州、句容袁巷上杆村;贵五公后裔居下桂林村;贵三公后裔居宜兴新建段庄村、杨巷王家圩、云南昆明、宜兴城、川埠石龙岕村、浙江杭州、丁家头、溧阳南渡平陵村等。民国二年(1913年)12修谱由宜兴族人方光奎等人发起,故寻找光奎女儿、光奎侄孙方为祖、重孙方毅、本房方耀奎、方鸿庚等族人后裔。方氏家谱

  另有方氏聚居于岳阳县高垅石墨港竹山坡一带,清朝中叶人才辈出,出了不少官场人物。该谱仕进表中,记有清朝以来的进士、举人及贡生、监生、庠生名录189人;自巡检、县丞至京官、封疆大臣各类职官383人;荫袭、封典(文职封奉政、中议大夫等,武职封武功、建威将军等)107人;晚清以来,中学、大学毕业生22人。其中四川巡抚方显、广东盐运使方功惠、浙江宁绍台海防道方桂、山西雁平兵备道方应清、广东惠潮嘉兵备道方应元、江南道监察御史方雪浦、山西布政使方大氵是、甘肃总兵方秋帆、兵部主事军机章京方稼轩、开封知府方宗钧等均有传。

。。。。《画筌》/清·笪重光 。。。。2008-05-16 18:23

绘事之传尚矣,代有名家,格因品殊。考厥生平,率多高士,凡为画诀,散在艺林。六法六长,颇闻要略。然人非其人,画难为画,师心踵习,迄无得焉。聊摅所见,辑以成篇,纤计小谈,俟夫知者(绘苑流传,大都高人韵士,写其胸中逸气,此言人与画合,真为定论)。

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林峦交割,以清为法(画家最重章法。清浑二语,通体段落,始两得之)。形势崇卑,权衡小大,景色远近,剂量浅深。山之旁胁易写,正面难工;山之腰脚易成,峰头难立。主山正者客山低,主山侧者客山远。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盘互,祖峰乃厚。土石交覆,以增其高;支陇勾连,以成其阔。一收复一放,山渐开而势转;一起又一伏,山欲动而势长(起伏收放,括尽纵横运用之法)。背不可睹,侧其峰势;恍面阴崖,坳不可窥,郁其林丛,如藏屋宇。山分两麓,半寂半喧;崖突垂膺,有现有隐。近阜下以承上,有尊卑相顾之情;远山低以为高,有主客异形之象(山头山足,俯仰照顾有情。近峰远峰,形状勿令相犯。此章法要紧处,学者勿轻放过)。

危岩削立,全依远岫为屏;巨岭横开,还藉群峰插笏。一抹而山势迢遥,贵腹内陵阿之层转;一峰而山形崒嵂,在岭边树石之缤纷。数径相通,或藏而或露;诸峰相望,或断而或连。峰夭矫以欲上,仰而瞰空;砂迤逦以同奔,俯而薄地。山从断处而云气生,山到交时而水口出。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水道乃山之血脉贯通处,水道不清,则通幅滞塞。所当刻意研求者)。地势异而成路,时为夷险;水性平而画沙,未许欹斜。近山潆洄,每于村边石脚;远沙迢递,见之峰顶山腰。树中有屋,屋后有山,山色时多沉霭;石旁有沙,沙边有水,水光自爱空蒙。平远一派,水陆有殊。

江湖以沙岸芦汀、帆樯凫雁、刹竿楼橹,戍累渔罾为映带;村野以田庐篱径,菰渚柳堤,茅店板桥,烟墟渡艇为铺陈(画中平远最难作。此分江湖、村野、雨景、晚景处,即是画法。野景以赵大年为宗,江景则江燕诸公为妙。观此点缀,画法尽矣)。

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土无全形,石之巨细助其形;石无全角,石之左右藏其角。土载石而宜审重轻,石垒石而应相表里(山水中画石,与寻常画法不同,须令土石浑成。虽极奇险之致,而位置天然,方为合格)。石之立势正,走势则斜;坪之正面平,旁面则反。半山交夹,石为齿牙;平垒逶迤,石为膝趾。山脊以石为领脉之纲,山腰用树作藏身之幄。山实,虚之以烟霭;山虚,实之以亭台。山形欲转,逆其势而后旋;树影欲高,低其余而自耸。山面陡面斜,莫为两翼;树丛高丛矮,少作并肩。石壁巑岏,一带倾欹而倚盼;树枝撑攫,几株向背而纷拏。横崖泉落,景已伏而忽通;孤嶂石飞,势将坠而仍缀。树排踪以卫峡,石颓卧以障虚。山外有山,虽断而不断;树外有树,似连而非连(此段言隐现断续之妙,如文章家龙门叙事法,变化无方)。

榆柳茂于村舍,松桧郁乎岩阿。坡间之树扶疏,石上之枝偃蹇。短树参差,忌排一片;密林蓊翳,尤喜交柯。密叶偶间枯槎,顿添生致;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枝缀叶而参伍错综,弗生窒碍;叶附枝而横斜纡直,欲使联翩。菀枯或因发叶之早迟,舒屈多由引干之老稚。一本之穿插掩映,还如一林;一林之倚让乘承,宛同一本。正标侧杪,势以能透而生;叶底花间,影以善漏而豁。透则形脞而似长,漏则体肥而若瘦(作画树居其半,诸家画法,变态多种,不过为造化传神。若非静观,难得其理。此段洗发,曲尽玄微。一本一林,透漏之法,画树秘要,前人所不传。今于江上先生发之,令人玩索不尽)。

烟中之干如影,月下之枝无色。雨叶暗而淋漓,风枝亚而摇曳。木皮之肤理如生,蟠根之植立宜固。春条擢秀,夏木垂阴。霜枝叶零,寒柯枝琐。表挺而修立,影互而成行。幽岩古枿,老状离奇。片石疏丛,天真烂熳。山拥大块而虚腹,木攒多种而疏巅。众沙交会,借丛树以为深;细路斜穿,缀荒林而自远。沙如漂练,分水势而复罗村势;树若连栅,围山足而兼衬山峦。沙边水荡,偶借石防;峰里云生,还容树影(沙之交插处,作树有法,惟痴翁最为擅胜。荒林细路,南宋诸公妙境也)。林麓互错,路暗藏于山根;岩谷遮藏,境深隐于树里。密树凭山,而根株迭露,能令土石分明;近山嵌树,而坡岸稍移,便使柯条别异。树根无著,因山势之横空;峰顶不连,以树色之遥蔽。峰棱孤侧,草树为羽毛;坡脚平斜,石丛为缀嵌。树惟巧于分根,即数株而地隔;石若妙于劈面,虽百笏而景殊(妙在心传,非能口授)。

石看三面,有圭端刀错,玉尺银瓶,香案琴墩,虫窠鱼砌,覆盂欹帽,缺斨蹲兽,蚌壳螺躯,鸟罩犀首之异状,须离象而求;树分单夹,有散蝶聚蜂,蛇惊鸦集,鸡翎燕剪,珠缀冰凌,竹个棕团,帘垂繐结,飘缕簇角,攒针累纨之殊形,贵相机而作(形容树石之法,不离此种种。而其妙处,全在笔墨脱化)。石有剥鲜之色,土有膏泽之容。树劲则清,水柔则秀。麓拖沙而势匝,背隐树而境深。瀑乱泻者源长,岩倒悬者脚稳。原騕交回,起空岚而气豁;云岩耸矗,互修坂而势悠。山巍脚远,水无近麓之情;地廓村遥,树少参天之势。山浅莫为悬瀑,树大无作高山。沙势勿先成,背峰头而后定;远墅勿先作,待山空而徐添。悬坪叠石,即作山峦;低岸交沙,便成津浦。濑层层如浪卷,石泛泛似沤浮。众水汇而成潭,两崖逼而为瀑。阔狭因乎石碛,夷险视乎岩梯。无风而涧平,触石而湍激。折浏如倾沸,涌浪若腾骧。派流远近,为断续之分;波纹有无,由起灭之异。水涨阔而沙岸全无,水烟浮而江湖半失。平波之行笔容与,激湍之运腕回旋。浪花迅卷而笔繁,涛势高掀而笔荡。山隔两崖,树欹斜而援引;水分双岸,桥蜿蜒以交通(五代北宋诸公,多工画水。溪涧江湖,画法迥异。玩此不特取势之法明析无余,而运笔之妙,发挥略尽)。

布局观乎缣楮,命意寓于规程。统于一而缔构不棼,审所之而开阖有准。尺幅小山水宜宽,尺幅宽丘壑宜紧。卷之上下,隐截峦垠;幅之左右,吐吞岩树。一纵一横,会取山形树影;有结有散,应知境辟神开(画法不离纵横聚散四字,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巧在善留,全形具而妨于凑合;圆因用闪,正势列而失其机神。眼中景现,要用急追;笔底意穷,须从别引(二语画禅玄要也。知其解者,日暮遇之)。偶尔天成,加以人工而或损;此中佳致,移之彼处而多违。理路之清,由低近而高远;景色之备,从澹简而绸缪。絜小以成巨,心欲其静;完少以布多,眼欲其明。目中有山,始可作树;意中有水,方许作山(目中有山四句,即所谓胸有成竹也。今人作画,胸中了无主见,信笔填砌,纵令成图,神气索然。参此方悟画法)。

作山先求入路,出水预定来源。择水通桥,取境设路。分五行而辨体,峰势同形,谙于地理;象庶类以殊容,景色一致,昧其物情。树无表里,不知隐见之方;山少阴阳,岂识渲皴之诀。水迟引导,难以奔流;树早生根,无从转换。瀑水若同檐溜,直泻无情;石块一似土坯,模棱少骨。坡宽石巨,崇山翻似培褭;道直沙粗,远地犹同咫尺(讲究丘壑,只在路径水口二者安置稳贴,丘壑之理,思过半矣。此下论绘事中疵病,洗剔略尽。若不细加体认,即蹈其弊辙,犹尔茫然)。坪憎桶案之形,山厌瓜棱之状。地薄崖危未帖,峰高树壮非宜。近山平田,患其壁立;离村列树,勿使篱横。

挺然者树容,木本毋同草本;油然者树色,生枝休使伐枝。峰峦雄秀,林木不合萧疏;岛屿孤清,屋舍岂宜丛杂。异境未可多为,田圃只堪戏作。宫殿郁盘而壮丽,寺观清邃而嵯峨。园亭之屋幽敞,旅舍之屋骈阗。渔舍荒寒,田家朴野。山居僻其门径,村聚密其井烟。界画之工,无亏折算;写意之妙,颇擅纵横(屋宇画法,诸家体格不同。大约意象用笔)。

人屋质无伤于雅,沙草剧不失于文。雪意清寒,休为染重;云光幻化,少作勾盘。雨景霾痕宜忌,风林狂态堪嗔。晓雾昏烟,景色何容交错;秋阴春霭,气候难以相干。前人有题后画,当未画而意先;今人有画无题,即强题而意索。云里帝城,山龙盘而虎踞;雨中春树,屋鳞次而鸿冥。仙宫梵刹,协其龙沙;村舍茅堂,宜其风水。山门敞豁,松杉森列而成行;水阁幽奇,藤竹萧疏而垂影。平沙渺渺,隐葭苇之苍茫;村水溶溶,映垂杨之历乱。林带泉而含响,石负竹以斜通。草媚芳郊,蒲缘幽涘。潮落沙交,水光百道;山寒石出,树影千棂。爱落景之开红,值山岚之送晚。宿雾敛而犹舒,柔云断而还续。危峰障日,乱壑奔江。空水际天,断山衔月。雪残青岸,烟带遥岑。日落川长,云平野阔。地表千镡,高标插汉;波间数点,远黛浮空。匿秀岭于重峦,立奇峰于侧嶂。两崖峭壁,倒压溪船;一架危楼,下穿岩瀑。孤亭树覆,危磴阑扶。溪深而猿不得下,壁峭而鸟不敢飞。惊涛拍于怒石,丛木拥乎飞梁。江上千峰雪积,海中孤岛云浮。霞蔚林皋,阴生洞壑。雨气渐沉暮景,夜色乍分晨光。散秋色于平林,收夏云于深岫。月映园林之潇洒,风生野渚之飘飖。云拥树而林稀,风悬帆而岸远。修篁掩映于幽涧,长松倚薄于崇崖。近溆鹭飞,色明初霁;长川雁度,影带沉晖。水屋轮翻,沙堤桥断。凫飘浦口,树夹津门。石屋悬于木末,松堂开自水滨。春萝络径,野筱萦篱。寒甃桐疏,山窗竹乱。柴门设而常关,蓬窗系而如寄。樵子负薪于危峰,渔父横舟于野渡。临津流以策蹇,憩古道而停车。宿客朝餐旅店,行人暮入关城。幅巾杖策于河梁,被褐拥鞍于栈道。贾客江头夜泊,诗人湖畔春行。楼头柳扬,陌上花飞。散骑秋原,荷锄芝岭。高士幽居,必爱林峦之隐秀;农夫草舍,长依陇亩以栖迟。拥书水槛,须知五月江寒;垂钓砂矶,想见一川风静。寒潭晒网,曲径携琴。放鹤空山,牧牛盘谷。寻泉声而蹑足,恋松色以支颐。濯足清流之中,行吟绝壁之下。登高而望远,临水以送归。卧看沧江,醉题红叶。松根共酒,洞口观棋。见丹井而如逢羽客,望浮屠而知隐高僧。看瀑观云,偶成独立;寻幽访友,时见两人(此段论画中诸景,凡画家无有不知者。但笔墨粗疏,即竭意布置,终不能逼出真景。是有景与无景同也。览者勿徒爱其词句之佳,当于景色中有会心处)。

人不厌拙,只贵神清;景不嫌奇,必求境实。董巨峰峦,多属金陵一带;倪黄树石,得之吴越诸方。米家墨法,出润州城南;郭氏图形,在太行山右。摩诘之辋川,关荆之桃源。华原冒雪,营邱寒林。江寺图于希古,鹊华貌于吴兴。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善师者师化工,不善师者抚缣素。拘法者守家数,不拘法者变门庭。叔达变为子久,海岳化为房山。黄鹤师右丞,而自具苍深;梅花祖巨然,而独称浑厚。方壶之逸致,松雪之精妍,皆其澄清味象,各成一家,会境通神,合于天造。画工有其形,而气韵不生;士夫得其意,而位置不稳。前辈脱作家习,得意忘象;时流托士夫气,藏拙欺人。是以临写工多,本资难化;笔墨悟后,格制难成(资分格力,兼之者难。百年以来,不一二觏。故有章而习之,老无所得。或恃其聪明,终亏学力。此成家立名之所以不易也)。十幅如一幅,胸中丘壑易穷;一图胜一图,腕底烟霞无尽。全局布于心中,异态生于指下。气势雄远,方号大家;神韵幽闲,斯称逸品。寓目不忘,必为名迹;转瞬若失,尽属庸裁。山下尽似经过,即为实境;林间如可步入,始足怡情。聚林屋于盈寸之间,招峰峦于千里之外。仰眎苕峣,讶跻攀之无路;俯观丛邃,喜寻览之多途。无猿鹤而恍闻其声,有湍濑而莫睹其迹。近睇钩皴,潦草无从摹榻;远览形容,生动堪使留连。浓淡叠交,而层层相映;繁简互错,而转转相形(画家六法,以气韵生动为要。人人能言之,人人不能得之。全在用笔用墨时,夺取造化生气。惟有烟霞丘壑之癖者,心领神会。不然,虽毕生模古法,终隔数尘)。

无层次而有层次者佳,有层次而无层次者拙。状成平褊,虽多丘壑不为工;看入深重,即少林峦而可玩。真境现时,岂关多笔;眼光收处,不在全图。合景色于草昧之中,味之无尽;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愈新。密致之中,自兼旷远;率易之内,转见便娟(此篇中阐发气韵最微妙处也。其议论精微,语无虚下。学者字字作禅句参之,默契其旨)。山之厚处即深处,水之静时即动时。林间阴影,无处营心;山外清光,何从著笔。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凡理路不明,随笔填凑,满幅布置,处处皆病。至点出无画处,更进一层,尤当寻味而得之。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

得势则随意经营,一隅皆是;失势则尽心收拾,满幅都非。势之推挽,在于几微;势之凝聚,由于相度。画法忌板,以其气韵不生,使气韵不生,虽飞扬何益;画家嫌稚,以其形模非似,使形模非似,即老到奚容。粗简或称健笔,易入画苑之魔;疏拙似非画家,适有高人之趣。披图画而寻其为丘壑则钝,见丘壑而忘其为图画则神(丘壑忘为图画,是得天地之灵气也。所谓艺游而至者,则神传矣)。

盖山容凭皴淡以相像,无泥皴淡而著其伪;树态假点抹以形容,勿拘点抹而忽其真。钩之行止,即峰峦之起跌;皴之分搭,即土石之纹痕。顿挫乃钩劈之流行,浅深为渲染之变化。虚白为阳,实染为阴。山坳染重,多因阴影相遮;山面皴空,多是阳光远映。山以分按脊生,石用重钩面出。山脚伏而皴侧,坡脊起而皴圆。麻皮虚脚而山空,兼让长林之得致。钉头露额而石豁,又资丛树以托根。墨带燥而苍,皴兼于擦;笔濡水而润,渲间以烘。衬复而内晕,钩简而外工。钩灵动,似乎皴;皴细碎,同于擦。劈而不皴,知烘染之有法;皴而不染,知钩劈之意全。著笔为皴,留空痕以成廓;运墨为染,间滃迹以省钩。点之圆活,与皴无殊;皴之沉酣,眎染匪异。钩之漫处,可以资染;染之著处,即以代皴。复染于钩内,而石面棱棱;增染于廓外,而石脊隐隐。皴未足,重染以发其华;皴已足,轻染以生其韵。解索动而麻皮静,烂草质而牛毛文。钉头莽于木 ,长短相施;豆瓣泼于芝麻,小大易置。卷云雨点各态,乱柴荷叶分姿。劈斧近于作家,文人出之而峭;鬼脸易生习气,名手为之而遒。大劈内带凿痕,小劈中含锈迹。石凌面而隐叠千层,山没骨而融成一片。灰堆乃矾头之变境,叠糕即斧劈之后尘(从古画家,各立门户,皆由皴法不同。自唐五代南北宋以至元明,其笔法有如方枘圆凿之难入者。然其中自有一贯通之理,故能精于一家法,而得其变化离合处。则诸家画法一以贯之,更无凝滞。今人之蔽,只在不能专攻一家,故诸家皆无入处也。观此论皴法精详,开墨妙之玄秘,补前人之缺略,真六法之微言也。画中惟皴法最难,所宜亟讲。各家画法,未易兼综,然须画北宋,勿使一笔入南宋法;画南宋,勿使一笔入元人法;画元人,亦勿使入南宋诸家法。诸家各有门庭,勿相混淆。惟通其理而化其偏,读此可以豁然开悟)。

钩多圭角而俗态生,皴若团圞而清韵少。皴之俯仰,披似风芦,而垂如露草;皴之缜密,明同屋漏,而隐若纱笼。连钩带染,机到笔随;似石如山,形忘意会。点分多种,用在合宜。圆多用攒,侧多用叠。秃锋用衄,破笔用松。掷笔者芒,按笔者锐。含润若滴,带渴为焦。细等纤尘,粗同坠石。淡以破浓,聚而随散。繁简恰有定形,整乱因乎兴会(浓淡聚散,点法要诀,更须以各家法参之。论设色之妙,于下文数语尽之)。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怪僻之形易作,作之一览无余;寻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观不厌。墨以破用而生韵,色以清用而无痕。轻拂轶于秾纤,有浑化脱化之妙;猎色难于水墨,有藏青藏绿之名。盖青绿之色本厚,而过用则皴淡全无;赭黛之色本轻,而滥设则墨光尽掩。粗浮不入,虽浓郁而中干;渲晕渐深,即轻匀而肉好。间色以免雷同,岂知一色中之变化;一色以分明晦,当知无色处之虚灵(此言一色中变化,已造妙境。至论及无色处,精微之理,几于入道)。宜浓而反淡,则神不全;宜淡而反浓,则韵不足。学山樵之用花青,每多龌龊;仿一峰之喜浅绛,亦涉扶同。乃知惨淡经营,似有似无,本于意中融变;即令朱黄杂沓,或工或诞,多于象外追维。千笔万笔易,当知一笔之难;一点两点工,终防多点之拙。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则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盖扫尽纵横余习,无斧凿痕,方于纸墨间静气凝结。静气今人所不讲也。画至于静,其登峰矣乎)。

山隈空处,笔入虚无;树影微时,墨成烟雾。笔中用墨者巧,墨中用笔者能。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笔渴时墨焦而屑,墨晕时笔化而熔。人知抢笔之松,不知松而非懈;人知破墨之涩,不知涩而非枯。墨之倾泼,势等崩云;墨之沉凝,色同碎锦。笔有中峰侧峰之异用,更有著意无意之相成。转折流行,鳞游波驶。点次错落,隼击花飞。拂为斜脉之分形,杰作偃坡之折笔。啄毫能令影疏,策颖每教势动。石圆似弩之内擫,沙直似勒之平施。故点画清真,画法原通于书法;风神超逸,绘心复合于文心。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点笔闲窗,寓怀知己;偶逢合作,庶几古人(此复拈八法示人,以见书画同源,真千古不易之论。此笪先生《书筏》《画筌》并著之意也。“高隐”下四句,尤为作画根本要义,勿轻读过)。

至于人物花卉,鸟兽虫鱼,冠服审其时代,衣纹应有专家。顾盼想其性情,爪发更无遗憾。春葩秋萼,花叶全师造化,写艳如浮其香;云翼霜蹄,飞走合于自然,传神兼肖其貌。鲜鳞缭绕于溪潭,荇蘩弄影;草虫飞缀于条叶,风日摇姿。顾吴陆李,韩戴徐黄,昔号擅长,世珍遗迹。援毫傅彩,造于精深。能事此者,览而自悟。绘法多门,诸不具论。其天怀意境之合,笔墨气韵之微,于兹编可会通焉。

◎跋

仆以患足,守拙深山,离群索居,同于木石。偶著有《书筏》《画筌》二篇,聊用遣怀,非敢自谓解事也。时庚申夏,访医湖上,稿本为童子携置行笥,秋岳曹先生见而悦之,命仆付梓。窃笑艺林卮言,无裨身世,谢以未遑。及返棹吴门,虞山王子石谷、毗陵恽子正叔两友人,过访虎阜,讨论诗画,索观此篇,深为许可。因相与纵谈生平所见唐宋元明诸大家流传真迹,幸篇中无不吻合者,遂参较评阅,力怂余镂板以为初学者铅椠之助。同所编《书筏》一篇,取正大方为幸也

http://hibaiducom/%C4%BE%C7%E5567/blog/item/c4616b9504fecd4ed0135e71html

清代书法家笪重光所著《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顺--逆”、“落---起”、“转---折”、“行---停”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都是相反的。道家老子认为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