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家谱到底有多重要?如果谱上没名会怎样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古代的家谱到底有多重要?如果谱上没名会怎样呢?,第1张

户籍制度,一直都是在中国社会中权重占比很大的管理制度。

如今,为了孩子升学买学区房,就是现代户籍制度的一个缩影。在明清时期也是一样,老百姓为了能参加科举,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户籍,还有田产。

朱元璋上任后,执行“里甲制”一百十户为一里,每10年编修一次。这个制度以保障部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通过这种登记,老百姓的田产就得到了官府的认可。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入籍。

入了籍,向朝廷纳了粮,等于行使了自己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于是,也就有了可以参加科考的权力。而那些流民们耕种的土地,由于自身无户籍,当然,就没有合法性了。户籍,如此之重要,所以,在各家的族谱中,都会“浓墨”的书写一番入籍的地位等等。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有了户籍,才被认可是国家的“子民”,才能有去开发、利用土地的资格,以及可以参加科考的资格。

这里就有一个案例:

说的是蓝山的一个家族,从记载这个家族入籍祖以及土地纠纷案,就可以看出当时户籍制度的“强大”功能。《钟氏族谱·阖户宗祠》非常浓重地介绍了入籍祖,并将其和始迁祖并列,是“百世不祧之宗”。虽然,二人只差一代,但“入籍”的功劳却显得意义非凡。

再来看《钟氏族谱·阖户田租表》,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止,这位钟姓户祖的祭田数量排列第一,地位更是无人可撼动。根据族谱记载,开立户籍是在明初,祖先于元延祐间,从江西迁至湖南蓝山,并定居在黎家头。

因为,黎家从宋朝开始,就是当地的大户,到了元代中期,家族没落,到了钟家第三代时,黎家的很多家业,陆续归钟氏,钟家开始起家。就家业而言,第三代贡献更大些。但若是没有户祖的“开立户籍”,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得到官府的认可。

当然,他人也不会认可。

到了修谱的1936年,其家业已相当雄厚,山场的南北长度有三十来里。之后,也正是有了户籍,名下的所有产业,才得到了官府的认同。也因此,如果发生土地纠纷时,就会占据有利的一方。光绪十六年(1890年),钟家就发生过一起和雷家的土地纠纷。

根据族谱记载的官方判词,判雷姓族谱所写为假。因为,字迹不符是伪造的,所以,有争议的土地一概为钟姓管业。可见,两家为了争夺土地资源,都出具了族谱。甚至于,雷姓一家为了利益制作假的族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族谱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除了记录先祖的事迹,还能成为证明“家业”的有利证据。

还有一个类似事件,是发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钟姓和崔姓的一桩墓地纠纷。根据文字记载,崔土保兄弟立了一份契约,保证不在“坟山顶脑上开挖、栽种生理”,还请了公证人。虽然,崔家买的土地和钟家的墓地挨着,但未必一定会跑到隔壁墓地去开挖栽种。而钟家却认为这会坏了风水,要求崔家立下契约,否则,就会以此为据告官。

再来看看户籍和科考的关系。

根据《大明会典》,洪武十七年(1384年),朝廷规定:各府、州、县生员乡试前要“各具年甲、籍贯、三代”。

清代的规定更加详细,就是为了防止“冒籍”。如有违反者会有重罚,“生童有籍贯假冒者,尽行褫革,仍将廪保惩黜。”除此,还规定:祖上要入籍20年以上者,且名下的家业在官府有登记,才有考试的资格。

那么,为何科考如此重视户籍?

因为,有名额的竞争,今天亦是如此。以《蓝山县图志》记载的一个事件为例:在康熙年间,湖南蓝山、宁远二县,就出现了一桩户籍争端事件。

大慈乡四十六村原属于蓝山县,和宁远县距离较近,便到宁远县购置田产庄粮,向宁远县交纳钱粮。那时,新来了一位县令,“不查来历”,就将四十六村村民归了宁远县籍。但老百姓不愿意了,因为,当时每个县的科考名额是有规定的。根据该县的整体“文风高下”,以及缴纳钱粮人口的多少作为基准。

最终,四十六村的村民不仅回到了蓝山县,还为蓝山县令建祠树德政碑。

由此可见,户籍对于科举有多重要。

当然,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移民迁入,都会让和土地、科举密切关联的户籍地位越发重要。除了这些,如: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等,都和户籍有关系。即使放到现在,户籍依旧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

时至今日,户籍在我国的地位还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出行,大到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等。试想,如果你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那将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这样的你,还怎样在现今的社会生活呢?简直是寸步难行。

提到中国的“铁娘子”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公司老总董明珠。不仅因为她处事雷厉风行,并且对工作非常的认真负责,从不徇私舞弊,对待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董明珠拒绝亲哥哥走后门、丈夫去世后将年幼的儿子托付母亲,独自南下闯荡、三十年没有从没有休过假等等事情,都体现了一个对事业非常认真的女子。也正因为董明珠靠着自己的自信和狠心,以及自身的能力创造了中国电器王国。

拒绝亲人走后门,被踢出家谱

在一次演讲当中,董明珠称自己跟亲哥哥有二十多年没有来往,甚至连家谱中都没有她的名字。而这一切源于有经销商找到她的亲哥哥货,并同意给予一定的回报,但是被董明珠拒绝。于是她的哥哥与之绝交,并将她从家谱中删除。

对此董明珠也非常的纠结,因为如果这么做了就对不起企业的下属,以后难以服众,并且长期如此,经销商就会找哥哥办事,那么企业的形象和诚信就没有了。

董明珠知道,如果开了这个例,那么公司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格局。

董明珠从不抱怨上天的不公

也许在一些人的眼中董明珠有些冷酷无情,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总,她第一时间应该是想到公司的利益和发展。难道就因为有血缘关系就要做违反自己底线和对公司不利的事情吗?

在儿子两岁的时候,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在丈夫过世后的六年,董明珠决定将年幼的儿子交给母亲,自己一人独自南下,要做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董明珠的公司奋斗史

董明珠最先在公司是一位基层的业务员,入公司两年,她的业务能力非常的强,她的销售额可以达到公司的八分之一。后来被调到南京并签下了一张两百万元的单,个人一年销售额达到将近四百万元。

但是在她四十岁那年,公司内部出现裂缝,许多骨干集体辞职,而董明珠坚决的留下,并被大家全票当选为经营部部长。再过一年,她被升为销售经理,在她的带领之下公司连续十一年无论是收入还是销售都稳居全国第一的位置。

从此董明珠成为了所有人口中的女强人。不仅当选为人大代表、还被美国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女强人、在五十三岁的时候董明珠当选为公司总裁、五十八岁出任公司董事长、在六十一岁时,公司被评为全球五百强企业,全国家用电器第一的位置。

三十年从未休过一天假

在一次采访当中,有人问董明珠周末干什么的时候,她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过周末,周末也是工作日,三十年以来从来没有休过假。

董明珠对年轻人喊话,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要怕累,引起许多人的感慨。快年近七十岁的年纪还奋斗在第一线,她表示按国家的政策规定自己应该是退休好多年,但是因为公司需要,再加上自已也放心不下,于是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公司。

董明珠不愧是当代的奇女子,她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对工作的认真,和处事的果敢、决绝,如果凡事动不动就通人情,那么她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功。如今的董明珠在节目中表示自己也要从位置上退下来,对于接班人,她表示看中的是能力,跟亲情、友情没有一点关系。公司未来交给谁,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由这个人所做出的成绩算的。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的女企业家,董明珠一直秉持着大公无私的态度管理自己的企业,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因此在她的努力下,格力电器能够成为如今中国最成功的电器品牌之一,有着相当大规模。但是也正是她这种秉公办事的态度,她与自己的哥哥绝交20年,甚至是被踢出了族谱。我们作为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但是在坚守自己的原则同时,我们也会失去很多,所以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一个人想要坚守自己的原则,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原则是什么。因为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原则之后,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在面对与自己原则不符合的事情时候,如果对于自己的原则模糊不清,那么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坚定的这个原则,不会被其他事物以及诱惑所改变。

除此之外,想要成为一个能够坚守自己原则的人,我们必须做好失去一切的准备。因为有时候原则和现实情况是像矛盾的。就如同董明珠与自己的哥哥一样,一边是自己的原则,一边是自己的亲情,两者都是难以割舍的,但是董明珠最终还是选择站在原则这一边,因此她需要有莫大的用力来作出抛开亲情的选择,这个选择也是痛苦的,是迫不得与的,因此想要坚定自己的原则,往往是需要失去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一个人想要坚定自己的原则,第一点便是需要明确自己的原则是什么,第二点是要做好失去某些重要东西的心理准备。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够面对各种情况的时候能够做出自己认为的正确选择,才能够坚定自己的原则。

现代生活,除了国内工作迁移,还有海外迁移,上一辈在那里发家致富,娶妻生子,并从此定居那里。不修族谱,他们这一代会记得祖籍,但是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我觉得他们会忘了祖籍,毕竟后代从小就在外面生活,受到那里的文化熏陶,父辈们也不提及,自然忘得更彻底。

就拿我的家族来说,虽然是湘西少数民族中的土家族,但是打小我就说汉话,也就是新湘语,土家族的本民族语言我一点儿都不会说,而且也没有听我爷爷奶奶他们说过土家语,连土家族本民族的服饰我都没见过,更别提穿了,都与汉族融合了,现在我就只有民族和周围人不一样,其它都一样。

我想,我们家族,可能从我爷爷奶奶辈开始,或者是太爷爷辈时,就已经出现文化断层了,不然,到现在的我们这一辈,也不会除了知道自己是个少数民族,其它关于本民族的东西,真是一片空白,啥也不知道。

虽然我家也有族谱,不过我们从来就没见过这个族谱。因为我们那里的族谱传男不传女,女孩子是不能看族谱的,只有这个家里的男孩子,也就是长子的长孙才能看族谱,因为这个族谱是要传到他们手里的。不过,我弟弟就是长孙,他见过族谱,但是对于祖上的文化传承,那是啥也不知道,要是以后他在外面工作,在外面定居,我想,他的下一代可能都会忘了族谱了,因为我弟弟对族谱就不熟,没啥概念,这让他传给他儿子,那是更不知道说什么了,只知道好好保管,传下去。

如果这样,一辈一辈传下去,又不修族谱,肯定是会忘了祖籍的,我这一代,就已经连祖上是干啥的,有什么文化,那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古代的家谱到底有多重要?如果谱上没名会怎样呢?

户籍制度,一直都是在中国社会中权重占比很大的管理制度。如今,为了孩子升学买学区房,就是现代户籍制度的一个缩影。在明清时期也是一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