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鸿章没成为皖系首领,而却成就了段祺瑞?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把持着北京政权,权势熏天。但好景不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一败涂地。可就此一仗,竟然令段祺瑞失去了对皖系的控制,而强盛一时的皖系军阀也从此一蹶不振,这是为什么呢?
皖系军阀,顾名思义就是安徽一带的军阀。皖系军阀的首领是段祺瑞,他的老家就在安徽,而皖系的绝大多数将领也都来自于安徽。皖系的势力范围有安徽、浙江、山东、福建这四个。
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曾经有一位军阀之子,为了一个女人派人绑架并暴打了青帮大亨黄金荣,此人就是军阀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卢永祥,人称“沪浙王”,是北洋政府时期,皖系地方的实力派人物。
段祺瑞从清末开始就出任各个军官学校的总办、督办,北洋六镇里很多中高级军官都出自他的门下。辛亥革命以后,段祺瑞的仕途进一步升迁,他也利用其陆军总长的职务便利,拉拢了一大批亲信。
在军阀混战时期,各个军阀背后都有西方列强的影子,而皖系军阀的背后就是日本。可以说在当时,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实力非常强劲。
可就是直皖战争,让段祺瑞失去了对皖系的掌控,皖系也从此一蹶不振,彻底消失了。这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段祺瑞手中没有绝对的嫡系部队。从表面上看是皖系的绝对首领,但其实段祺瑞对皖系的控制并不强。这源于段祺瑞从辛亥革命后,大部分时间是进行统筹全局的工作。虽然也曾官自陆军总长,表面上这个职位权势熏天,但其实并不如在一线带兵打仗,对军队的控制更强。
所以皖系大部分和他有利益关系,但在得势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一旦失势,恐怕这些人就要考虑自己的出路了。
其二、皖系军阀的势力有些过于分散。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看似地盘很大,但这些地方,并没有联系在一起,很难形成合力,容易被各个击破。
其三、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树敌太多。本身北洋军阀时期就是混战,各个军阀都在抢地盘,所以这些军阀是互为敌人。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武力统一的行为,使得段祺瑞得罪了南方革命党以及西南军阀。
更重要的则是段祺瑞在政治上被指为卖国,皖系的背后是日本,段祺瑞一味地出卖国家利益讨好日本的做法,令国人不满。
除此之外,还有皖系的徐树铮,此人个性嚣张跋扈,虽然有短暂收复外蒙的壮举,但他擅自枪杀直系元老之一陆建章,激化了与直系的矛盾。这还不算,徐树铮还一而再、再而三的激怒张作霖,逼着这些势力组成了反皖联盟。
其四、皖系作战频繁,消耗实力。段祺瑞长期把持北京政权,他也一心想武力统一,连年对南方发动战争,本身就在消耗自己的实力。
因为在当时其他三支水师实力都不如北洋水师,并没有太多战斗力,并且觉得当时日本一个小国北洋水师自己就能应付过来,再加上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与北洋水师有派系争斗的问题,所以没有去支援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由李鸿章呕心沥血创立的军队,是清未时期最强的舰队,拥有主力军舰二十五艘,辅助军舰五十艘,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九的舰队,特别是定远旗舰和镇远旗舰这两艘舰队在水上基本无敌手,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军队在黄海和威海卫两战都输给了日本。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灭亡的还有广东水师,广东水师是清末时期建立的第一支水师,但是实力完全比不过其他三支水师,其他三支水师都是依照西方水军建设来建造的,而广东水师只是老式的水军部队,舰队少不说,军舰也都是那种老式的,被日本舰队一碰就覆没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广东水师,直接损失了一半舰队。
而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与北洋水师都存在派系相争的问题,南洋水师曾经因为水洋水师被扣经费,军舰被移到水洋水师名下,所谓南洋水师才没有去支援北洋水师,而福建水师曾经是李鸿章的嫡系,对李鸿章也不太感冒,对于支援北洋水师也不感兴趣,这也导致了北洋水师孤军奋战日本。
最关键的是谁都不相信日本的水军能打过北洋水师,毕竟三支水师合起来都不一定能比得过北洋水师,毕竟北洋水师的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而且拥有两艘巨舰和众多兵力,而日本只是一个小国,所以剩下的三支才没有去支援北洋水师。
李、左之争确是关于国防战略不同观点的争论,但却又参有强烈的派系利益之争。李鸿章淮系的主要地盘在北洋,因此格外强调海防的重要性。左宗棠湘系的势力由东南已移到西北,所以强调西北边疆的重要,坚决反对"渐弃新疆",主张收复新疆是当务之急。由于远离东南沿海,左宗棠还坚决反对丁日昌提出的建立北、东、南三洋海军的建议,认为沿海一水可通,只要各处驻有轮船,自可联成一气,所以海军应集中领导统一指挥。
经过反复斟酌,清廷决定采取海防、塞防并重的方针,一方面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速筹进兵,节节扫荡";另一方面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虽然清廷的倾向性明显是海防重于塞防,但既然确立了海防、塞防并重的方针就不能过分偏重海防,结果不仅实现了规复新疆的计划,而且海军建设开始受到高度重视。所谓筹备海防,主要就是建立近代海军。由于财力确实困难,清政府不能不放弃同时创建三支海军的想法,决定"先就北洋创设水师一军,俟力渐充,就一划三",因此李鸿章及其北洋海军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优先地位。这次战略大讨论,对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和发展确实具有重要意义。讨论甫一结束,李鸿章就开始了北洋水师的创建,这是中国海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次海防、塞防大讨论说明,许多问题看似局部,其实事关全局。如此次开始仅讨论东部的海防问题,看似与西部的塞防无关,但实际关系到东西部的资源配置,如果偏重海防必定忽视塞防利益。总理衙门本来是因为左宗棠熟悉洋务和中外交涉问题而请他参加讨论,但实际上他却代表、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利益诉求,起了某种利益平衡作用。所以,一些重要问题,并不能只由"有关"官员参加讨论,因为"有关"人员往往会只想到自己的利益。相反,看似"无关"人员也同样应参与讨论,他们的意见应同样受到重视。试想,如果讨论海防问题只许滨江沿海官员讨论,而不让地处西北的左宗棠参加,很可能就会作出置塞防于不顾的专重海防这种片面、只顾某一方面利益的决定。或者反过来,如果讨论西北塞防问题时不让李鸿章等代表东部海防利益的官员参加,很可能就会作出置海防于不顾的专重塞防的决定。
重大问题往往事关全局,所以应当全局讨论
为什么李鸿章没成为皖系首领,而却成就了段祺瑞?
本文2023-10-04 00:28: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