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许”这个姓氏的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1收藏

有谁知道“许”这个姓氏的来源?,第1张

  一、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死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死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三、历史名人

  许 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 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 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

  许 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 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 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DXP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DXP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敦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谢谢。

中国精神

作者:杨景林

历览人类古今,

环顾世界风云,

当属我们中华民族,

饱经磨难却历久弥新,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

生成铸就了中国精神。

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

纵横八万里共气同根,

龙凤图腾的民族自强不息,

亘古传续的文明博大精深。

敢问谁与争雄

唯我中华独尊!

这底气、骨气、豪气,

就来源于中国精神。

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兴国之魂;

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是构建时代精神的强国之魂。

它在洛书河图中孕育,

它在四书五经中扎根,

它用百家争鸣启蒙教化,

它用中医本草治病救人,

它以楚辞汉赋抒情怀,

它以唐诗宋词展胸襟。

三山五岳作脊梁,

挺立鬼斧神工的雄浑;

五湖四海为血脉,

激扬波澜壮阔的意韵;

千姿百态竞风采,

飞腾气象万千的秀劲。

物华天宝如诗似画,

人杰地灵如花似锦。

美丽富饶的土地啊,

养育繁衍龙凤的传人。

血染汗浸的华夏文明,

筑成中国精神的底蕴。

河姆渡、大汶口、三星堆,

古陶瓷、青铜器、甲骨文,

三皇五帝、诸子百家,

万里长城、一统大秦,

蒙元铁骑横扫欧亚,

八方来仪雄威大振。

张骞出使西域,

鉴真东渡日本,

郑和下西洋史绩辉煌,

敦煌莫高窟璀璨遗存,

鲁班称圣、岳飞封神,

还有祖冲之、郑成功、李时珍……

以丝绸为媒介铺路,

用瓷器做交流扣门。

更有震古烁今的四大发明:

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

碰撞、交融、外联、内引,

中国为世界打下深深的烙印。

独领风骚的东方古国,

近代却陷于百年沉沦。

晚清政府的腐朽、没落,

西方列强的欺凌、瓜分,

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更使我国深受压榨、蹂躏。

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

丧心病狂的八国联军,

火烧圆明园的奇耻大辱,

甲午战争的惨痛遗恨……

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

中国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

潜龙在渊,蓄势待发,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中国,向来不少志士仁人。

我们有薪火相传的灿烂文化,

我们有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太平天国、义和团,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多少回争战,多少次探寻,

孙中山终帝制、起共和,

但国民党终究不堪大仼。

庆幸,马克思的幽灵,

在嘉兴南湖红船降临。

中国***应运而生,

革命自此锻

1关于 忠 的详细解释及古语

文字释义:

(1)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2) 同本义 [devoted;honest;loyal]。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3) 又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伯应(袁可立子)真忠孝人也。——明 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4)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5) 忠厚 [honest and tolerant]。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6)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1)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give allegiance to]。忠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2) 又

忠而被谤。

(3) 又

求忠以自为。

忠孝如古人某。——清˙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 忠 zhōng

(1) 忠臣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2) 通“中”。中间,适中[center]。

忠人之和。——《管子˙禁藏》

则有仇讐之忠。——《韩非子˙五蠹》。高亨云:“忠,借为中。”

(3) 忠姓 (参考:百家姓)

释义

、字小篆:忠,从中,从心;本义作‘敬’解,见《说文》,古以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

其义有:

1尽己心力以奉公、任事、对人之美德曰忠(名词)。

如《左 · 宣十二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2竭尽心力以任其事、服其职曰忠(动词)。

如《战国策 · 秦》「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

3赤诚无私。如忠诚;又如《诸葛亮 · 前出师表》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4尽心力做事的。如忠心,忠贞;又如《史记 ·田单列传》

「忠臣不事二君」。

5直率的。如《孔子家语 · 六本》「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6赤诚、直率地。

如忠谏,又如《论语 · 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又如《晏子春秋》:“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公不说(音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臣也者,能纳善於君,不能与君陷於难。‘”

古语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左传·庄公十年》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2忠的意思是什么

忠的意思是:

(1)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2) 同本义 [devoted;honest;loyal]。

(3) 又

(4)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5) 忠厚 [honest and tolerant]。

(6)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1)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give allegiance to]。

(2) 又

(3)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 忠 zhōng

(1) 忠臣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2) 通“中”。中间,适中[center]。

(3) 忠姓 (参考:百家姓)

3讲忠的诗句

1、男儿须展平生志,为国输忠合天地。

——唐·贯休《塞上曲》全诗:去年转斗阴山脚,生得单于却放却。今年深入于不毛,胡兵拔帐遗弓刀。

男儿须展平生志,为国输忠合天地。甲穿虽即失黄金,剑缺犹能生紫气。

塞草萋萋兵士苦,胡虏如今勿胡虏。封侯十万始无心,玉关凯入君看取。

2、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唐·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全诗:风骚为主人,凡俗仰清尘。

密行称闺阃,明诚动搢绅。周旋居显重,内外掌丝纶。

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大仪墙仞峻,东辖纪纲新。

闻善常开口,推公岂为身。立朝鸣佩重,归宅典衣贫。

半醉看花晚,中餐煮菜春。晴台随鹿上,幽墅结僧邻。

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药香沾笔砚,竹色染衣巾。

寄鹤眠云叟,骑驴入室宾。近将姚监比,僻与段卿亲。

叶积池边路,茶迟雪后薪。所难留著述,谁不秉陶钧。

丧乱时多变,追思事已陈。浮华重发作,雅正甚湮沦。

宗从今何在,依栖素有因。七松无影响,双泪益悲辛。

犹喜于门秀,年来屈复伸。3、忠谏能坚信正臣,三沈三屈竟何云。

——唐·周昙《六朝门李集》全诗:忠谏能坚信正臣,三沈三屈竟何云。每沈良久方能语,及语还呼桀纣君。

4、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唐·吕温《题阳人城》全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

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5、国乱时危道不行,忠贤谏死胜谋生。

——唐·汪遵《比干墓》全诗: 国乱时危道不行,忠贤谏死胜谋生。一沉冤骨千年后,垄水虽平恨未平。

6、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宋·文天祥《沁园春》全诗: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欻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

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7、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宋·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全诗: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8、孤忠扶社稷,一德契穹苍。

——宋·辛弃疾《御书阁额》全诗:功掩萧何第,名越崔氏堂。孤忠扶社稷,一德契穹苍。

金碧飞翚外,鸾虬结绮旁。落成纷燕贺,弱羽得高翔。

9、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全诗: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见君谏疏频上,高论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

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10、无因剖胸出此心,一寸孤忠天实临!——宋·陆游《我有美酒歌》全诗:我有美酒起自斟,劝君一卮为君吟,素衣未遂京尘化,绿鬓已受吴霜侵。

三巴涂路何嶔崟,五溪雾潦多毒*。虎豹夜啸裂崖谷,魑魅昼出矜山林。

身如槁叶堕幽阱,窅窅何啻千尺深。无因剖胸出此心,一寸孤忠天实临!11、丁年驰骛弓刀后,报国孤忠自许。

——宋·李曾伯《摸鱼儿》全诗:对垂弧、引觞一笑,凄凉薄分天气。丁年驰骛弓刀后,报国孤忠自许。

堪叹处。今老矣,强颜犹踵邯郸步。

安能远举。谩目送征鸿,梦劳胡蝶,无计便归去。

清闲禄,旧说天公靳予。何时松菊村墅。

生非燕颔鸢肩相,岂是觚棱鵷鹭。收拾取。

休直似、文渊定远空怀土。阿戎可语。

待乞得身还,屏伊世累,甘受作诗苦。12、天赋与、飘然才气,凛然忠节。

——宋·找善括《满江红》全诗:海岳储祥,符昌运、挺生前哲。天赋与、飘然才气,凛然忠节。

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二十年、麾节遍江湖,恩威浃。

香穗直,云峰列。觞羽急,鲸川竭。

共介公眉寿,赞公贤业。出处已能齐二老,功名岂止超三杰。

侍吾皇、千载带金重,头方黑。13、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

——清·黄宗羲《卧病旬日未己闲书所感》全诗: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灯前。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

4什么是忠

我们中国的汉字其实在造字时都是有意思表达的,但是各样及解释都会有点看似恰当。

我还是用折中的解释表达一下,这样简单明了。当然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情况来思想字意对自己的定位。

从字型看: 忠:中在心上,预指端正心态,以正确的原则来主宰自己的心思意念。所以愚忠的人不是真正的忠诚,因为缺少远见,和行事的魄力。

但远见和魄力被私欲控制要压制君上则为不忠。 义:繁体的义则表达的古人的意思。

羔羊盖在我之上,表达古时虔诚人自知人的人性有缺欠,羊是洁净的动物,将羊羔杀死代替自己,向上天献祭以表达自己承认个人的过犯,并披代羊皮表示自己已经完结,并端正心态以在之后的日子里坦然无惧行事公义、正直。 情:左心右青,心太年轻。

一般情况下,人都是比较感性的,容易感情用事,极易一时冲动。如“友情”:狐朋狗友,酒肉朋友来个所谓的哥们义气就可以一起干坏事,不会慎重的对待,不考虑后果;“亲情”:外人做错事或有失误就不可原谅,亲人、亲戚就可以“适度”处理,不公正、不公平。

“爱情”:因为一时的欲望或冲动(可能也有一点点理性),不能把握异性相处的原则,甚至不考虑他/她人(对方、对方的家人等有关人)感受,沉浸在自己认为的需要或满足之中(现代社会在许多方面都有表现)。“奸情”:品质更加恶劣,随着道德滑坡日益腐化的人性表现,不用多说的,浪费口水。

好了!本人一点点愚见,如有不足,或者和您提问的本意并不一致,可以追问。晚安。

  一、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据史书记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西周灭商后,周成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为太岳之嗣,也称为许文叔。许国地在今河南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公元前576年,许灵公被迫南迁叶地,为楚国的附属;前534年许惮公又被迁城父;前 538年又迁荆山;前529年复迁叶地;前506年再迁容城。战国初期终于被楚国所灭,迁于容城,后子孙分迁中原及江南各地,以国为氏,称为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相传炎帝是上古部落首领少典的儿子,少典娶娇氏而生炎帝。由于炎帝居于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他本人也是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后来炎帝向东发展,势力达到中原地区,这样就与黄帝的势力发生冲突,他们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炎帝战败,于是便退出了中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即神农氏,传说他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时代人们过着采集渔猎生活,神农氏用木制作未、耜,教民从事农业生产。他还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据载,炎帝的后世子孙伯夷,是唐尧时期的四岳,他的裔孙文叔参与了周武王的伐商战争,西周建立时大封诸侯,文叔被封于许(今河南许昌东),世称许侯,是西周在中原的诸侯国之一。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如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大约到战国时期许元公在位时,便被楚国攻灭了,一说为魏国所灭。许国灭亡后,许国宗亲四散逃走,他们虽散居异乡,不忘故国,便以国为姓,这是许姓的一个来源。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许由一作许繇,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年老后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后尧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

  相传许由之所以这样做,是受了古代隐士巢父的影响。尧先是想请巢父接替自己的君位,巢父不接受。尧又想让位于许由,巢父便教许由隐居躲避。不过后世的许姓人中到底哪些人是许由的后代,不得而知,其世系也不清楚。许姓以汝南(今河省南鲁山、平舆、叶县一带)、高阳(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为郡望,他们都是许国之后裔,故许姓的起源应以出之姜姓为主。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死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三、历史名人

  许 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 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 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许 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 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 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邓小平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邓小平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敦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六、许姓迁徒史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公元前523年,许悼公患疟疾,太子止献药,悼公饮后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见闯了大祸,于是便逃到了晋国。此外,楚国有许伯,郑国有许瑕,晋国有许偃、赵国有许钧、许历、魏国有许绾,他们都是因各种原因从许国流亡到各国的,由于无法归国,便定居于当地。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

  这一时期分布在各国的许姓人大都是许国灭亡后被迫迁去的,他们通常仍可保留贵族的身份。但在战国后期由于社会变革加快,社会分化剧烈,有一部分许姓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贵族地位,如赵人许历,便是一例,所以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才干重新博取功勋,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此外,除了以上诸国外,齐、韩、燕等国也有许姓分布,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人。通观这一时期的各国许姓,人数并不很多。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许国本来就是小国,人口有限;二是许国灭亡后,许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础,他们的活动不为史书记载,故今天便很难了解其全部情况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关中,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时期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宋元时期

  辽国地处我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元朝的统治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故境内分布有大量的许姓人。此外,这一时期许姓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许姓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此外,文化素质也大大地提高了,出现了一批学者,考中进士的人数也空前增加。还有一个特点,即这一时期在少数民族中涌现了大批许姓,人数之多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的总和。

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死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死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三、历史名人

许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

许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DXP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DXP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敦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万卷毕览;

五经无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许善心,字务本,少年时聪明,被称为神童。在南朝陈曾任散骑常侍,入隋官至通议大夫。博学多闻,家中藏书万卷,无不遍览。接替父亲许亨未完成的《梁史》续修。下联典指东汉·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跟从贾逵学习,曾任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博通经籍,时人评论他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有《说文解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为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最重要的根据。又著《五经异义》,专主古文经学。

汝南世泽;

二龙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许劭与兄许虔齐名,时称“二龙”。

孝宣求剑;

飞琼鼓簧。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宣帝皇后许后,名平君,昌邑人。宣帝刘询出生数月,其父母便因“巫蛊之祸”同时遇害,他被寄养在祖母史良娣家,生活在民间,而许平君也是民间女。当朝中公卿商议立皇后时,宣帝下诏要寻找原来舞过的剑。大臣了解他的意思,便奏请立许后。下联典出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许飞琼,为西王母侍女,西王母常令她鼓震灵之簧。

系承炎帝;

源出许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许姓的出处和源流。

评推月旦;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许劭,字子将,与从兄许靖并有名。好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更换其品题,俗称“月旦评”。曾评论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喜。下联典出尧让位于许由,相传尧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耕凿而食;尧又请他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

彻钟泰岱;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尧高士许由耕于箕山。

忠孝世泽;

节义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许远,与张巡合力拒贼,血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兵粮俱尽,城陷被执,不屈死。

鲁斋道学;

旌邑仙传。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人。与姚枢、窦默等人讲程朱理学。曾任京兆提学,在关中大兴学校。元朝建立,他与刘秉忠等制定朝仪官制,后主持国学,以儒家六艺(六经)为教学内容,对汉、蒙文化的融合及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著作有《鲁斋遗书》等。下联典指东晋道士许逊,字敬之,汝南人,向吴猛学道。后举孝廉,曾拜旌阳令,有感于皇室纷乱,弃官周游江湖,传说宁康年间在南昌西山,精修成仙,并且全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鸡犬也随之升天。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

绳其祖式;

世泽绵长。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 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孙支挺秀;

祖德流芳。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同上。

-----------------------------------------------------------------

〖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出岫且从龙;

萦空宁触石。

——许康佐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唐代礼部尚书许康佐《日暮碧云合》诗句联。

-----------------------------------------------------------------

〖许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兄弟六登科甲;

父子四为尚书。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巡抚许进,上联说许进八子六登科甲。下联说许进及子许诰、许论、许赞等四人,皆为尚书。

-----------------------------------------------------------------

〖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宝树春回双月旦;

锦江瑞霭百花潭。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末汝南平舆人许靖及从弟许劭。下联典出许靖,字文休,举孝廉,任尚书郎。后入蜀汉,历官广汉太守、太傅。“锦江”,地名,在四川,流经成都市。“百花潭”,地名,在成都西郊锦江岸边。

化日光天新气象;

清风明月旧襟怀。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文学家许询,字玄度,高阳北新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人。幼年聪慧出众,人称神童。后司徒府召为掾属,不就。曾为道士,隐居永兴。早卒。有才藻,善为文。精名理,善清谈。好游山水,身体矫健,曾与王羲遍游会稽名山。与孙倬同为东晋著名玄言诗人。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实际上则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对当时东晋诗坛影响极大。今存《竹扇诗》1首及《白尘尾铭》、《墨尘尾铭》等文。

掬泉洗耳辞尧禅;

解字成文费段笺。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尧予许由天下不受,又授其为九州长,愤而洗耳于颖水之滨。下联典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为其注释,有《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古经典;

山雨满楼唐律诗。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诗人许浑,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知人其能九德贵;

闻过则喜百世师。

——许信臣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道光进士许信臣撰书联。

训诂传经千古业;

说文解字万世师。

——许慎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河南省偃城许慎祠联。

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许庚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许庚自题联。许庚,字文恪。

-----------------------------------------------------------------

〖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应侯顺德,贻厥孙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1)。庙祀开漳功臣、昭应侯许天正(下同)。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

品题才物,咸惟月旦公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大臣许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阴附武后,谋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等。下联典出东汉名士许劭(150-195),字子将。汝南人。初为郡功曹,深受敬重。他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

闽海敉平,翊黄宣威昭圣德;

漳州建制,弘扬教化应民心。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2)。

整理鲁迅全集;岂止妇女运动旗手;

争夺闽中宝地,实为畲民起义英雄。

——佚名

有谁知道“许”这个姓氏的来源?

  一、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