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富英的早年经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谭富英的早年经历,第1张

谭富英

出生:1906年10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八月廿八日

逝世:1977年3月22日,农历丁巳年二月初三日。

京剧老生演员,谱名豫升,小名升格,出身梨园世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须生之一。生于北京,祖籍湖北武昌。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中国***党员。 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擅长靠把戏,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

序言

前言

一、京尉进校园剧目及唱词简介

一年级:《报灯名》

二年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三年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三年级:《甘洒热血写春秋》

四年级:《接过红旗肩上扛》

四年级:《万紫千红分外娇》

五年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五年级:《猛听得》

六年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六年级:《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七年级:《儿行千里母担忧》

七年级:《文成公主》

八年级:《趁夜晚》

八年级:《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九年级:《智斗》

二、京剧常识

(一)京剧源流

1.徽班进京

2.四大微班

3.汉调进京

4.徽汉合流

5.同光十三绝

6.京派

7.海派

8.外江派

9.老生前三鼎甲

10.老生后三鼎甲

11.四大须生

12.南麒北马关外唐

13.四大名旦

14.四小名旦

15.本戏

16.连台本戏

17.古装戏

18.时装新戏

19.现代戏

20.梨园行

21.梨园世家

22.科班

23.富连成社

25.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24.荣春社

26.中国戏曲学院(校)

(二)京剧行当

1.行当

2.生行

3.老生

4.唱工老生

5.做工老生

6.靠把老生

7.红生

8.小生

9.袍带小生

10.扇子生

11.翎子生

12.穷生

13.武小生

14.武生

15.娃娃生

16.旦行

17.青衣

18.花旦

19.花衫

20.武旦

21.刀马旦

22.老旦

23.净行

24.铜锤花脸

25.架子花脸

26.武花脸

27.丑行

28.文丑

29.武丑

(三)京剧界人士

演员

(1) 老生

1.余三胜

2.程长庚

3.张二奎

4.孙菊仙

5.杨月楼

6.谭鑫培

7.汪桂芬

8.刘鸿异

9.余叔岩

10.高庆奎

11.言菊朋

12.周信芳

13.马连良

14.唐韵笙

15.谭富英

16.盂小冬

17.杨宝森

18.奚啸伯

19.李少春

20.谭元寿

21.马长礼

22.童祥苓

23.冯志孝

24.张学津

(2) 红生

1.米喜于

2.王鸿寿

3.林树森

4.李洪春

(3) 武生

1.俞菊笙

2.尚和玉

3.杨小楼

4.俞振庭

5.盖叫天

6.李万春

7.高盛麟

8.王金璐

9.厉慧良

(4)小生

1.徐小香

2.程继先

3.姜妙香

4.俞振飞

5.叶盛兰

(5)青衣、蓖旦、刀马望、武旦

1.胡喜禄

2.梅巧玲

3.陈德霖

4.王瑶卿

5.梅兰芳

6.于连泉

7.尚小云

8.荀慧生

9.程砚秋

10.宋德珠

11.言慧珠

12.张君秋

13.李世芳

14.毛世来

15.张春秋

16.关肃霜

17.赵燕侠

18.杜近芳

19.李世济

20.梅葆玖

21.刘长瑜

(6)老旦

1.龚云甫

2.李多奎

3.李金泉

(7)铜锤范脸,架子苑睃、武范脸

1.黄润甫

2.何桂山

3.金秀山

4.钱金福

5.裘桂仙

7.金少山

8.侯喜瑞

9.裘盛戎

10.袁世海

11.方荣翔

12.尚长荣

13.吴钰璋

(8)丑角

1.刘赶三

2.王长林

3.萧长华

4.马富禄

5.刘斌昆

6.叶盛章

7.艾世菊

8.张春华

编导

1.罗瘿公

2.齐如山

3.金仲荪

4.陈墨香

5.阿甲

6.翁偶虹

7.范钧宏

8.汪曾祺

(四)经典剧目(以历史年代为序)

1.《伐子都》

2.《赵氏孤儿》

3.《文昭关》

4.《哭秦庭》

5.《将相和》

6.《宇宙锋》

7.《萧何月下追韩信》

8.《霸王别姬》

9.《苏武牧羊》

10.《昭君出塞》

11.《铫期》

12.《捉放曹》

13.《白门楼》

14.《击鼓骂曹》

15.《古城会》

16.《徐母骂曹》

17.“长坂坡》

18.《汉津口》

19.《群英会》

20.《借东风》

21.《华容道》

22.《龙凤呈祥》

23.《卧龙吊孝》

24.《战冀州》

25.《阳平关》

26.《白帝城》

27.《失街亭》

28.《空城计》

29.《斩马谡》

30.《文姬归汉》

31.《春闺梦》

32.《除三害》

33.《锁五龙》

34.《罗成叫关》

35.《徐策跑城》

36.《闹天宫》

37.《贵妃醉酒》

38.《红鬃烈马》

39.《红娘》

40.《贺后骂殿》

41.《三岔口》

42.《四郎探母》

43.《辕门斩子》

44.《洪羊洞》

45.《钓金龟》

46.《赤桑镇》

47.《遇皇后》

48.《清风亭》

49.《花田错》

50.《野猪林》

51.《武松打虎》

52.《李逵探母》

53.《扈家庄》

54.《打渔杀家》

55.《艳阳楼》

56.《岳母刺字》

57.《挑华车》

58.《生死恨》

59.《盗仙草》

60.《断桥》

61.《游园惊梦》

62.《战太平》

63.《九江口》

64.《游龙戏凤》

65.《拾玉镯》

66.《法门寺》

67.《凤还巢》

68.《一捧雪》

69.《审头刺汤》

70.《打严嵩》

71.《四进士》

72.《三娘教子》

73.《鸳鸯泪》

74.《女起解》

75.《玉堂春》

76.《大保国》

77.《探皇陵》

78.《二进宫》

79.《荒山泪》

80.《恶虎村》

81.《盗御马》

82.《连环套》

83.《红楼二尤》

84.《天女散花》

85.《虹桥赠珠》

86.《锁麟囊》

87.《小放牛》

88.《连升店》

89.《谢瑶环》

90.《状元媒》

91.《望江亭》

92.《杨门女将》

93.《逼上梁山》

94.《海瑞罢官》

95.《杜鹃山》

96.《海港》

97.《龙江颂》

98.《华子良》

99.《宰相刘罗锅》

100.《曹操与杨修》

(五)声韵与音乐

声韵

1.湖广音

2.中州韵

3.十三辙

4.上口字

5.韵白

6.京白

7.风搅雪

8.方言白

9.自报家门

10.引子

11.定场诗

爵乐

1.京剧乐队

2.文场

3.武场

4.二黄

5.反二黄

6.四平调

7.西皮

8.南梆子

9.高拨子

10.锣鼓经

(六)脸谱与行头

脸谱

1.脸谱

2.脸谱谱式

3.整脸

4.六分脸

5.三块瓦脸

6.花三块瓦脸

7.碎花脸

8.十字门脸

9.花十字门脸

10.歪脸

11.水白脸

12.油白脸

13.象形脸

14.神佛脸

15.妖怪脸

16.精灵脸

17.僧道脸

18.丑角脸谱

19.豆腐块脸

20.腰子脸

21.枣核脸

22.脸谱用色

23.红脸

24.紫脸

25.黑脸

26.蓝脸

27.绿脸

28.黄脸

行头

1.行头

2.蟒

3.老旦蟒

4.官衣

5.官衣

6.帔

7.开氅

8.褶子

9.青衣

10.富贵衣

11.箭衣

12.马褂

13.旗袍

14.罪衣

15.古装衣

16.龙套衣

17.靠

18.软靠

19.改良靠

20.战袄战裙

21.抱衣抱裤

22.侉衣侉裤

23.袄裤裙

24.彩旦衣

25.水袖

26.狐尾

27.盔头

28.翎子

29.戏鞋

30.砌末

(七)基本功与表演程式

基本功

1.幼功

2.三大块

3.毯子功

4.把子功

5.腿功

6.鼎功

7.腰功

8.桌子功

表演程式

1.表演程式

2.四功五法

3.唱念做打

4.起霸

5.走边

6.马趟子

7.圆场

8.京剧表演特技

9.水袖功

10.帽翅功

11.翎子功

12.跷功

13.水发功

14.髯口功

15.扇子功

16.手绢功

17.椅子功

18.打出手

19.变脸

20.喷火

21.耍牙

22.龙套

(八)演出习俗

1.祭神

2.封箱戏

3.跳加官

4.帽儿戏

5.大轴

6.压轴

7.折子戏

8.重头戏

9.打炮戏

10.堂会戏

11.义务戏

12.两下锅

13.六场

14.票友

15.票房

16.下海

17.反串

18.反串戏

19.海报

20.戏单

词目索引(以汉语拼音为序)

参考书目

生:余叔岩

资料: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艺名小小余三胜,京剧老余叔余叔岩、王长林《翠屏山·杀山》

生。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诞辰:1890年11月28日,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六日。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方虚心求教。姚增禄、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桐秋、陈德霖、鲍吉祥等人,都是他请益的良师。王荣山、贯大元等人,都是他交流艺术的益友。业余谭派老生研究家王君直和陈彦衡,在唱念方面对他帮助最大,王君直曾介绍李佩卿做他的琴师。

余叔岩1928年后虽不再作营业演出,但并未中断其京剧事业。他一直重视京剧的理论研究、社会活动和授徒工作。1931年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国剧学会。他以他与张伯驹合编的《乱弹音韵辑要》作为学会附设的传习所的音韵学课程教材,并写出了京剧胡琴《老八板》文章,发表在1932年《国剧画报》第13期上。1932年,余叔岩在国剧学会中公开作了关于京剧老生演唱法则的讲演(1932年《国剧画报》28、29两期刊登过这次讲演的消息和部分内容),从多方面概括了余叔岩所主张的京剧老生演唱法则,是研究余叔岩演唱艺术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代表剧目有余派剧目基本同于谭派,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断臂》、《战太平》、《审头刺汤》、《清官册》、《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盗宗卷》、《南阳关》、《宁武关》、《镇谭州》、《定军山》、《战宛城》、《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金台》、《太平桥》、《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琼林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

旦:梅兰芳

资料: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派在传弟子: 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杨荣环、等。 梅兰芳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

净:裘盛戎

资料:

裘盛戎(1915-1971):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

裘盛戎八岁开始从父学戏,父亲的严格要求,为裘盛戎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2岁,他就学会了20多出戏,进富连成科班时,本该轮“世”字科,因他带艺入科,升一级,按“盛”字排。在科里,经萧长华、孙盛文、王连平等教导,艺事更加精进,不久便有许多观众喜欢他的戏。当时科班上戏规矩,大轴是武戏,倒第二是生旦戏,他的戏如《探阴山》等则常破例放在压轴。

1947年,裘盛戎创立了“戎社”,首演于北京三庆戏院,打炮戏即更名《姚期》的头二本《草桥关》。虽是老戏,但他在唱念做上都作了新的处理,演出时观众彩声连连,取得圆满成功。此后“戎社”经常在京津演出《铡美案》、《战宛城》、《打龙袍》、《连环套》、《牧虎关》、《大、探、二》等戏,并将《姚期》多次改革加工,成为裘盛戎最具代表性之精品剧目。 新中国成立后,裘派艺术在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引下得到发扬光大。他生前常说:“没有***就没有我裘盛戎的今天”。解放后,裘盛戎与谭富英携手成立了“太平京剧社”(后更名为北京京剧二团),二人并挂头牌,合作演出新戏《将相和》、《正气歌》、《除三害》等。1953年赴朝鲜慰问,1955年到香港演出。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艺术已到达颠峰状态。 他曲己从人,高风亮节,为了强强联合,他奔走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赵燕侠等各位艺术家之间,积极促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艺术团体——“北京京剧团”。1956年,他加盟了被誉为具有全国最佳搭档“四大头牌”——“马谭张裘”的北京京剧团,并任副团长。在这个团里,马谭张裘四人有时轮流唱开场戏或上大轴,有一次裘唱大轴《坐寨盗马》,开场戏是张君秋的《女起解》,二出是谭富英的《碰碑》,倒二是马连良的《借赵云》,一时传为美谈。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改编创编大量传世之作如《秦香莲》、《赵氏孤儿》、《官渡之战》、《海瑞罢官》、《赤桑镇》《姚期》、《铡美案》、《官渡之战》、《将相和》、《除三害》、《南方来信》、《壮别》、《林则徐》、《舍命全交》等,为戏曲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1964年裘盛戎参加了现代戏《杜鹃山》的创作和演出,他在剧中创造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乌豆。同期,他还创演了另一出现代戏《雪花飘》。

丑:马富禄

资料:马富禄(1900—1969)京剧演员。北京人。幼年在富连成科班学艺。演丑脚,文武兼擅。嗓音清脆,念白流利,身手矫捷。文戏擅演《审头刺汤》中汤勤、《群英会》中蒋干;武戏擅演《偷鸡》中时迁、《盗钩》中朱光祖;尤以《法门寺》中贾桂一脚,更为人所称道。长期为小翠花、马连良配戏,为“三小戏”和做派老生戏中不可多得的丑脚人才。

七岁入“鸣盛和”习老旦,后因科班报散,十岁经刘喜益介绍转入“富连成”科班习艺。初排名连禄后改富禄,先工老旦,后改丑行。从师萧长华、郭春山。由于他天赋条件好,尊师好学,刻苦勤奋,在科班里就小有名气,常与马连良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出科后,马富禄拜傅小山为师,习武丑,并随杨小楼、梅兰芳、于连泉等赴上海天蟾舞台献艺。载誉归京后,他继续从萧长华、王长林学艺深造。后又与荀慧生、筱翠花、马连良、尚小云、金少山、高庆奎、郝寿臣、王又宸、谭富英、叶盛兰等名家鼎立合作。并曾与老生张春彦、小生金仲仁、旦角赵桐珊被誉为荀慧生剧团的四大金刚。他长期为筱翠花、马连良配戏,是“三小戏”和做派老生戏中不可多得的丑角人才。

马富禄的嗓音响堂,天赋条件奇绝,他口齿清晰爽脆,以唱念的绝对优势胜出,每每一个清脆响亮的闷帘“啊哈”,就能掌声四起,拢住台下所有观众的神。他所演的角色,不论是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还是彩旦、丑婆,都非常有光彩。他戏路宽广,念白流利,身手矫捷,文武皆通。

问题一:京剧的角色可分为哪几种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e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主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

补充:

1.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问题二:京剧有哪几种 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老生三个流派。谭、汪、孙三人继承和发展了前三位的表演艺术。老生行当表演流派的第三代在继余叔岩之后,便是著名的“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小生表演中则出现了俞振飞、姜妙香等派。京剧旦行中以“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所创的四派影响最大,另外还有李多奎等。净行中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各成一派。

潭派――谭鑫培(老生) 孙派――孙菊仙(老生) 李派――李春来

汪派――汪桂芬(老生) 刘派――刘鸿声 杨派――杨小楼

盖派――盖叫天 高派――高庆奎 言派――言菊明

余派――余叔岩 梅派――梅兰芳(旦角) 麒派――周信芳

荀派――荀慧生(旦角) 尚派――尚小云(旦角) 马派――马连良

程派――程砚秋(旦角) 裘派――裘盛戎

还有旦行的张派―张君秋京剧有很多派,我们常听到“某某是学哪一派的”“某某是某派的传人”等等,感觉非常的高深,其实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我们从京剧的行当说起,就可以略见一斑了。

我们知道,京剧总的来说分为四个行当,即生、旦、净、丑。最早期在元朝时,是生、旦、净、末、丑,后来将末行划入生行,成为现在这样。

生:在京剧中表现男子,有小生、老生(即是末)、武生等等。如图:

┏━━━━━━╋━━━━━━━━━┓

小生 老生 武生

┏━━┻┓ ┏━━┻┓ ┏━━━┻━━━┓

小生 武小生 老生 武老生 长靠武生 短打武生

小生:用来表现年青的男子,唱腔多用假嗓,在京剧中行话叫做“小嗓”。这类角色非常多,如《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等等。代表派有叶派,叶盛兰开创。

武小生:顾名思义,就是以打为主的小生角色,《群英会》中的周瑜即是例子。代表派有叶派,叶盛荣开创。

老生:用来表现老年男子,可以根据胡须的颜色来区分他们的年龄。代表派非常多。

马派:马连良

谭派:谭鑫培

余派:余叔岩

杨派:杨宝森

奚派:奚啸伯

麒派:周信芳(艺名七龄童,麒麟童,故称麒派)

言派:言菊仙

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称为四大须生。

武老生:顾名思义,是以打为主的老生角色。

长靠武生:表现武将时,身后插的四杆小旗,称之为靠。长靠武生,就是指这种扎着长靠以打为主的行当。如《挑滑车》中的高宠。

短打武生:同样是武生,但不扎靠,穿薄靴。以短打为主的武生,《三岔口》就是比较经典的短打武生戏。代表派有盖派:盖叫天。

旦:古写“”,是一种擅饰的小兽。在京剧中,为女性角色。如图:

┏━━┳━━━╋━━━┳━━┳━━┓

武旦 花旦 刀马旦 老旦 青衣 彩旦

在过去尚有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色旦、搽旦等等。

武旦:相当于生中短打武生,轻装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十三妹》中的十三妹就是此行当。

刀马旦:相当于生中长靠武生,扎靠重装的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如《七星庙》中的佘赛花,《天门阵》中的穆桂英。

花旦:性格活泼的年轻女性,如《红娘》中红娘。代表派有荀派:荀慧生

彩旦:一般饰演媒婆等角色,如《法门寺》中的刘媒婆,可以说是旦角中的丑行,也是一出戏中出嚎头的地方。

青衣:性格文静的年轻女性,因为一般寒门女子,穿青皂色长裙故而得名。代表派有:

梅派:梅兰芳

荀派:荀慧生

程派:程砚秋

尚派:尚晓云

张派:张君秋

其中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晓云被称作“四大名旦”

老旦:年老的女性,如《岳母刺字》中的岳母,《打龙>>

问题三:京剧中"生"分哪几种 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问题四:京剧的种类分为那几类 这问题问的。京剧本身就是一种剧种啊。

中国戏剧的剧种有:京剧、豫剧、滇剧、淮剧、越剧、川剧等

京剧行当的分类有:生、旦、净、末、丑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不知道有没有你需要的答案。

问题五:京剧人物分为哪四大类 10分 梅派――梅兰芳,《贵妃醉酒》杨贵妃 程派――程砚秋,《锁麟囊》薛湘灵 尚派――尚小云,《昭君出塞》王昭君 荀派――荀慧生,《金玉奴》金玉奴 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名旦”。他们以风格独特的演技在京剧舞台上尽领 数十年,为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籍江苏泰州,长期居于北京。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了大量优秀剧目,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国内观众对其十分欢迎和喜爱,“梅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程砚秋(公元1904~1958年),工青衣。满族,生于北京。6岁学艺,11岁开始登台,12岁参加营业演出。先后师从众多京剧名家,并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其表演艺术突飞猛进,声誉日隆。他的表演功力非常深厚,表情细腻,艺术上富于独创性,逐渐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程派”。 尚小云(公元1900~1976年),工旦。祖隶汉军旗籍,河北南宫人。幼为北京三乐科班学生,初习武生,后改正旦,以演青衣戏为主,并取得一些成绩。尚小云的唱腔字正腔圆、刚劲高亢,尤其是念白,爽朗明快、流丽大方、字清音朗、极富感 彩。尚小云排演了大量新戏,创造了众多巾帼英雄、侠女烈妇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形成了“尚派”。 旬慧生(公元1900―1968年),工花旦、闺门旦。河北东光县人。首次于天津登台。1910年人京,师从梆子演员侯俊山。19岁时(公元1918年),参加喜群社,从此专演京剧。旬慧生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又出身于梆子班,所以能吸取梆子旦角艺术之长,将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熔于一炉,兼收京剧小生、武生等行当的技艺,从唱腔、念白、身段到化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造,并逐渐形成风格新颖、独树一格的“旬派”艺术。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问题六:京剧分为哪几种?这些种类里面又有什么分类?以此类推,有多少算多少 京剧分为生、旦、净、丑四个基本类型。

生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称为生行。按其扮演的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和娃娃生几类。

老生,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戴髯口,又称须生,俗称胡子生。一般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型庄重、端方。比如说京剧《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梆子《蝴蝶杯》中的田云山等。

小生,扮演青年男性。小生的表演在不同的剧种中各具特色,但也有共同之处。音色运用上有两类:一类用真声,高腔和地方小戏系统剧种多用之;一类是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昆曲和皮簧系统剧种多用之。动作造型的基调是儒雅倜傥、秀逸飞动。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又有巾生、冠生、穷生、雉尾生和武小生之分。

巾生,又称扇子生,因戴文生巾或持折扇而得名,多扮儒雅潇洒的青年书生,唱、念、做诸功并重。如昆曲《柳荫记》中的梁山伯。

冠生,是昆曲特有的行当,又分为大冠生、小冠生。大冠生实为戴髯口的小生,多扮风流的皇帝或狂放不羁的才子,如《长生殿》中的唐明皇、《彩毫记・醉写》中的李白等。小冠生又称纱帽小生,多扮春风得意的年轻新贵,如《荆钗记》中的王十朋、《白罗衫》中的徐继祖。

穷生,即扮演穷愁潦倒的落魄书生,如川剧《彩楼记》中的吕蒙正、昆曲《绣襦记》中的郑元和。

雉尾生,又叫翎子生,因常在帽盔上插两根雉尾而得名,唱、念、做、打诸功并重。如《群英会》中的周瑜、《连环记》中的吕布。

武小生,年轻的小将。如京剧《八大锤》中的陆文龙、《岳家庄》中的岳云,《九龙山》中的杨再兴。

武生,擅长武艺的人物,分长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长武生扎大、穿厚底靴,扮演大将。如京剧《挑滑车》中的高宠、《长坂坡》中的赵云等都属长武生。短打武生常穿袍衣袍裤和薄底靴,以动作的轻捷矫健、跌打翻滚的勇猛炽烈见长。如京剧《三岔口》中的任棠惠、《十字坡》中的武松、《闹天宫》中的孙悟空都属短打武生。

旦是戏曲表演中女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七类。

正旦,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年或青年女性。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称青衣或青衫。唱、念、做诸功兼备但重点在唱功上。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宇宙锋》中的赵艳容等。

花旦,扮演性格活泼明快或泼辣放荡的青年或中年女性,与正旦相对照。造型要求妩媚清丽、娇憨活泼,多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秀丽灵巧。梆子系统剧种称小旦,如《坐楼杀惜》中的阎惜姣、《少华山》中的殷碧莲、《梵王宫》中的耶律含嫣等。

贴旦,南戏和北杂剧都有此名,是旦中的副角,意为旦之外再贴一旦,不表示性格特征。如《牡丹亭》中的春香、《占花魁》中的莘瑶琴、《翡翠园》的赵翠儿。昆山腔兼扮儿童和门子。汉剧、粤剧都有贴旦,是花旦的异称。

闺门旦,扮演少女。北杂剧有“闺怨杂剧”。清代昆山腔中,闺门旦从旦行中分化出来。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琥珀匙》的桃佛奴等。梆子系统剧种《蝴蝶杯》中的胡凤莲、卢凤英,皮簧系统剧种《二度梅》中的陈杏元等,都属闺门旦,但分属小旦和贴旦,不另行。京剧的闺门旦早期以扮演小家碧玉为主,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后吸收昆曲有大家闺秀的类型,如《凤还巢》中的程雪娥。

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形象。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类。刀马旦重身段工架,如《扈家庄》中的扈三娘、《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武旦重跌扑翻打,如《十>>

问题七:京剧分为几种行当 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不同而异。

行当划分由来已久,对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当数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京剧四大流派

京剧流派的形成高峰在上世纪2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当时梅尚程荀.南麒北马,老生余高言谭奚杨唐,武生杨盖俞,花脸金郝侯,四小名旦.海派优伶……真是百花齐放.热闹非凡.流派纷呈,数不胜数,乃京剧历史上最鼎盛之时期。

解放后,京剧流派的真正创立就只有张君秋、裘盛戎两家树起流派的大旗(40年代末已具基础),50年代至60年代中,在艺术辈份稍后于四大须生的表演艺术家中,独步一时,自成一家,在所公认者也大有人在,如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袁世海、赵燕侠、关肃霜、童芷苓、李和曾等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惜大都未如张、裘那样形成“规模化”、“正规化”,剩下的也是“有派无流”,然而也正是他们成就了1949年以后至1966年前的京剧的再次辉煌.

在所有流派中,目前还是以马谭奚杨、梅尚程荀以及四小名旦和武生杨、盖的流派最为主流,至今常演的剧目仍是他们各自的经典,传人也以这几派为多。在圈里圈外如今都在谈论振兴京剧、培养新人之时,人们关注的,还多集中于某某是哪派传人,像与不像,却很少有人提及几十年来再未有新流派产生,京剧流派盛极而衰为何创新难?愚意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院团体制不同于以前的戏班组团,以前是以角儿为中心,自己挑班匹配琴师及合作者,演员根据自身条件来排剧目,设唱腔,比如“走马换将”时期的高盛麟、张君秋,都有各自的长期、固定的配演班底和鼓师或琴师,因而久之能形成独特风格或流派,更可以轻装简从交流演出(或跑码头),而现在的剧团并不是以风格、流派而组,那种气氛、氛围、环境都没了,也就难以创新派了。

其次,过去的演员指着唱戏吃饭、养家糊口,所以必须有真东西才行,即使条件不太好,也得千方百计想辙,程砚秋愣是挤出一程派,如今还风光无限。而且那时竞争也十分激烈,稍一松劲儿,就会被淘汰。当时四大名旦曾较着劲儿排新戏,也带动了新剧目的发展,而且每个流派都有代表剧目。这点有如市场化下的歌手,不用人下任务,自己就去找发展,唱新歌了,否则在人才辈出的年代很快就被遗忘了。 现在的演员是出了名的不指着,没出名的指不上,而且哪派哪派的还纠缠着学得像不像,缺少自创意识,巴不得指着老师吃饭呢,有了“大师弟子”的牌子且能红火一阵呢!

第三,演员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有些已经基本可以自成一体了,却不敢说明。虽说有些演员缺乏创新意识,凡事指着牌子,导演、作曲来协助,但在一些极为优秀的演员身上也可见端倪。比如现在人们都在讨论于魁智到底是杨(宝森)>>

问题八:京剧中"生"分哪几种 戏曲术语,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另有红生一行,主要扮演关羽,因勾红脸,故又称红生。

相比于富不过三代、艺不传三代这样的话,京剧谭家可不受这个束缚。谭家七代人,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京剧史,在京剧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谭派现在是六代嫡传,从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父亲——老旦演员谭志道,共有七代从事京剧,这无论是在世界戏剧史还是京剧史上都是难得的。而谭富英,则是中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谭富英是谭家第四代传人,“后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始人。

1917年,“伶界大王”谭鑫培逝世后,“诸侯”烽起,争相称雄,京剧界的竞争十分激烈。言菊朋号称“旧谭派领袖”,余叔岩人称“新谭派首领”,连票界研习者中也出现了“五坛(谭)”,分封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社稷坛,其中就有逊清皇室后裔溥(pǔ)西园(红豆馆主)。当此之时,谭门岂肯自甘萎缩?谭小培审时度势,决定放弃自己进一步出名的机会,着力培养天赋条件更好的谭富英。此前,他已把陈秀华等名师一一请到家里,然后,把谭富英送进富连成科班。出科后,又把他领到余叔岩的门下深造。谭小培还帮谭富英料理生活,花了很多心血。后来,谭富英果然成为“大角儿”。

他嗓音酣畅淋漓,非常难得,扮相更有王者之气。起初,他票价卖一块银洋时,有评论说:“(谭富英)一出台亮相,就值八毛!”他身上确有一股清刚之气,唱得质朴率真,尤擅塑造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人物。一时里,他与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并称,成为“四大须生”。这是谭氏艺术长河中的又一次 。谭门之艺传至第四代,外界即已传为佳话,而谭小培更有甘当“人梯”的美誉。最有趣的是,某传媒曾经登出一幅幽默画,画面上是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三人的漫画像,谭鑫培俯对谭小培说:“我的儿子不如你的儿子”,谭富英则仰向谭小培说:“我的父亲不如你的父亲”。据说谭小培见此漫画,哈哈大笑,连连称妙。

1906年10月15日,谭富英出生在北京,谱名豫升,小名升格, 父亲是谭小培。梨园世家出身,自幼便是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谭富英的第一任妻子宋洁贞也算得上是出身梨园世家,她的外祖父陈啸云是京剧青衣,舅舅陈秀华是京剧老生,还有个表兄弟是杨宝森(姑姑的孩子),谭富英跟杨宝森说起来还有些亲戚关系。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擅长靠把戏,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

谭富英先生嗓音天赋绝佳,清亮甜美,膛音、脑后音、口腔共鸣都非常好,气与力结合得相当巧妙,晚年唱法益加考究,韵味更为醇厚。唱时感情极其投入,注意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所处的特定环境,讲究吐字和收音。他的唱腔简洁、明快、洗炼,朴实自然,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韵味醇厚,情绪饱满,痛快淋漓,这些都是谭富英唱腔艺术的主要特点。

谭富英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紧步前贤,砥砺攻坚,扬长纵意,守“形”“移步”,成就斐然。最突出的是做到了两个“最”:一个是全面传承谭、余一系的老生艺术最持久。说到全面,老生名家中唱、念、做、打俱精的不乏其人,可是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坚持文武并重,演出《战太平》《定军山·阳平关》等靠把老生戏和做功繁难的《打棍出箱》等剧的,却基本上只有谭富英一家,如无富英先生砥柱中流,这部分谭、余经典怕在那时就绝迹舞台了。

第二个“最”,是谭富英先生在舞台生活中的中、后期,演唱艺术的“移步”最持之以恒,富有成效。在早年朴实大方、酣畅淋漓的基础上,对吐字、行腔进一步精细雕琢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豪放和情感元素,呈现出了韵、势、情兼得的鲜明的艺术风格。当然,与他同代齐名的老生艺术家,也一直在进行新的艺术探索,但多偏重创编新戏及其相关的新腔、新的身段,而谭富英则与早逝的杨宝森相似,依然坚持在演唱的传统技法上研磨、追求。

谭富英既有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富于艺术创新才能,这主要来自于对古典文学的熟悉、研究和对历史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他几十年一直潜心于京剧艺术,有很深的艺术修养,他家中的会客室挂满了历代帝王像和历代名臣像,案头常放着《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文学作品,除演出外,他平时深居简出,不断予以揣摩、研究,因而,他才能在新编历史剧目里结合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灵活地运用传统程式和技能,在舞台上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谭鑫培、谭富英祖孙二位,还有两桩凑巧的事:一则是,谭鑫培先生于1905年,应邀拍摄了第一部京剧无声影片《定军山》的几个片断;谭富英先生于1933年,应邀与名旦雪艳琴合拍了第一部京剧有声**片《四郎探母》全剧。祖孙二人占了京剧影片之首。1977年3月22日,谭富英因患癌症治疗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方锦龙先生是一个十分出色的民乐演奏家。其推出的原创作品更是融合了地域风格与时尚元素,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风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方锦龙,1963年生于安徽安庆,琵琶演员,近年来频繁活跃于各大综艺。现为广东省艺术研究所"锦龙音乐工作室"艺术总监,"方锦龙芳华十八"女子组合艺术总监。主要作品《琵琶行》,《静夜思》等。

《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流转匀称,优美和谐,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绘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烘托等手法,表达旅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实而韵味委婉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从字面上,我们根本看不出梨园和戏曲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可是,一提起“梨园弟子”,人们就知道这是戏曲演员的代称。同时,人们还常用“梨园”代指剧团、戏班;用“梨园世家”代指祖祖辈辈都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用“梨园界”代指戏曲界。为什么梨园会和戏曲之间,产生如此密切的关系呢?

说起梨园和戏曲间关系的由来,我们就要从一个皇帝说起。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他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唐玄宗。玄宗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他治国清明,处理国事认真,还制定了一些适合社会发展的措施。在他的治理下,唐朝逐渐变得富裕而且强盛起来。

可人到中年之后,玄宗逐渐变得昏庸起来。身为皇帝,最关注的本应该是国事,可是玄宗最关心的却是唱歌、跳舞。玄宗对音乐非常着迷,他经常命人到全国各地去收集好听的曲子;同时还自己亲自动手谱曲。

玄宗亲自挑选了一些艺人,将他们安置在皇宫的后苑里,教他们演奏乐曲。这个地方名叫梨园,于是人们就把住在这里的艺人称为梨园弟子了。后来,国色天香的杨玉环出现在玄宗面前。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擅长歌舞,因此很快就成了玄宗最宠爱的人。

玄宗整天不是看杨玉环跳舞,就是听梨园弟子演奏音乐,完全忘记了治理国家这件大事。一个名叫安禄山的大将,见玄宗如此昏庸,就乘机造起反来。玄宗仓皇地逃出了皇宫,而杨玉环也被逼而死。后来,虽说谋反被平息,可玄宗却被迫退位,最终孤独地死在了深宫里。而唐朝也从此走向了衰落。

玄宗因迷恋音乐和歌舞而失去了江山,的确令人觉得可悲。但是,玄宗在梨园培训艺人的故事,却流传开来。从此,梨园和戏曲间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谭富英的早年经历

谭富英出生:1906年10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八月廿八日逝世:1977年3月22日,农历丁巳年二月初三日。京剧老生演员,谱名豫升,小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