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扬州是在江南还是江北?,第1张

属于江北。

扬州市,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介于北纬32度15分至33度25分、东经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间。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659121平方公里,现辖3个区1个县2个县级市,户籍总人口46167万(2016年末)。

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1949年,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

扬州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是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中国温泉名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景点有:瘦西湖、盂城驿、枣林湾、大明寺等。扬州将举办2017年世界体育赛事与旅游峰会,2018年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  扬州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 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据唐代杜佑《 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后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今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我们这清朝时有建一痤石麟楼,同样的也是姓徐。祖上传言是徐百万真名叫徐瑞甫建的,他的上辈在漳州开染坊,还有当铺。石麟楼上面以前是用木盖的叫朝阳楼已倒。现只剩底层石麟楼保存完整。以前也是供祖上灵位用的。占地约一亩左右。福建省漳州龙海市角美顉东美村。

问题一:扬州是江南吗? 扬州是江南江南,字面义为江之南面。“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即长江。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川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区为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和江西一带。唐朝设立江南道,后来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历史学者冯贤亮称,“就地域上讲,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历史演化    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为:唐朝以前,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唐朝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东道(福建、苏南、上海、浙江)。宋朝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南京一带)。 清初设立江南省,后分为江苏省、安徽省。  唐太宗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唐玄宗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在古代分为江南之东和江南之西。唐宋设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涵盖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本为广义的江南组成。晚唐时期专称江东为江南,从此产生了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概念。后以狭义的江南的概念,将江南西道演化为今江西省;而江东地区则以南京市为中心,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东、江西。狭义的江南和广义的江南    广义的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除去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贵州和福建的江南道。包括狭义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区。但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在古代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市的事。广义的江南在现代也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就指广义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中所说的江南为广义上的江南。  现在特指的江南为狭义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地区。即除去福建省与浙南的江南东道,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地带,包括长江以南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而并非长江流域却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地区等。江南大疫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秋,清宣宗F宁(后称道光)刚刚继承大统,当时最为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风调雨顺,丰乐祥和,然而一场该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瘟疫却悄然登场了。在此后的数年中,这一据称自闽广地区由海路传入的疫病,迅速在该地区蔓延,并继续向西向北流传,酿成了一场几乎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大灾难。真性霍乱在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周期性流行序幕亦就此拉开。

问题二:扬州为何属“江南”? 孙女读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后,问我:扬州明明在江北,为什么诗里说“江南草未凋”呢?扬州是否属江南的问题,前些年好像有人讨论过,依稀有点印象,就随口答道:古时候扬州好像属于江南府管辖,诗里大概也是泛指吧。她对这个解释不是很信服,反问了一句:唐朝扬州属江南府吗?我被问了个措手不及,只好自我解围:等我查一查再告诉你。“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我的一大毛病。人家陶渊明是自悟自谦自美之语,却被不才之人借来做了档箭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真考证起一个问题来,大有力不从心之感。过去备课或写作时,打开《辞海》翻翻,许多问题常常迎刃而解,可是现在手头没有,于是就上网去找解释。输入“江南”一词,网页可谓荦荦大端。从地域上看,若干“江南水乡”条目,均未提及扬州;“古诗江南”里,如汉乐府《江南》,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忆江南》、杜枚《江南春》,欧阳修、苏轼、周邦彦的《望江南》词……浩如烟海,扬州似乎若有若无;这样查下去,显然难有结果。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的“考证”一筹莫展,打算去图书馆时,家里人清理报刊,找出了一本《中国国家地理》“江南专辑”来。这本2007第三期的杂志,被夹在一堆报纸里,没有看到。现在突然现身,让人有“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喜出望外之感。真是如获至宝,立刻翻阅起来。为了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这次我静下心来,先将这本杂志浏览一遍,又挑出若干篇章认真仔细地阅读,“带着问题学”收获果然不小。茅塞既开,不再寻章摘句,只挑要点概述,以供孙女参考。“江南”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至少在唐以前“江”并不是长江的专称。淮河也曾叫过江。广意来讲,凡江河之南,都可以称江南。如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是指松花江以南。狭义来讲,秦汉之际,江南指长江中游南部,主要是湖北和湖南。魏晋南北朝时,江南东扩到江浙一带,位居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江南,就是因为南北朝时期设有跨越长江南北地区的扬州府(治所在现今的南京),江北的许多地方都在扬州辖区,与江南一起称为江南就不奇怪了。不过唐初设江南道行政区时,已不包括江北了。“江南”又是一个文学描述的对象。历代文学作品中,江南所指区域,时常涵盖扬州。杜枚的另一首诗《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是把扬州和江南联在一起的。在盛唐时,扬州乃全国第一大都会,她的繁华富庶,她的舞榭歌台,她的诗词歌赋,她的琴棋书画,都堪与当时的苏杭相媲美,甚至比江南更江南,因此杜枚把扬州当江南来吟咏就可以理解了。决定一个地区风貌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的、行政的和文化的,就文化因素而言,扬州非江南莫属。扬州是上述三项因素互动和交错中造就的典型,是文化力量对自然区域的超越。今日的江南,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富庶且最有潜力的地区,扬州自然也位列其中。

问题三:哪些地方算江南啊 江苏和浙江是不是啊 现代的江南

现代江南的定义,大概分大江南和小江南两种,即广义的江南和狭义的江南。

广义的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苏南、浙江、安徽长江以南、江西、湖南和湖北长江以南地区。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均位于小江南以外的大江南地带。

狭义的江南大致指苏南和浙北地区,但具体范围并不很明确。这个概念大概从唐末开始,到明清时期成型。最明确的江南核心地带,大致只包括太湖周边的几个城市,如苏州、杭州、无锡、常州等。南京也在江南核心地带,但由于南京的语言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成为江淮官话(江北话),吴语区对南京的江南认可度并不高。上海的行政历史比较短,但由于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在现代概念中也基本被纳入小江南范围。

而并非长江流域却多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等城市。长江下游以北某些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有时候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的一部分。同样由于江北话的缘故,狭义江南也并非一直包括扬州和镇江。

此外,

语言上,土著语言有吴越、赣、客家、徽,外来语言有江淮官话

经济上,江左发达、江右落后

文化上,中国三个文化大省----江苏、江西、浙江

交通上,主要铁路为浙赣线、京沪线、皖赣线、京九线

现在的狭义江南,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致包括:

上海:现代江南的中心

南京:历史上江南地区传统的都城

苏州:江南的代表

无锡:与苏州齐名

常州:古代江南地理上的中心

镇江:金山寺,能镇苏杭

杭州:江南另一个中心,仅次于南京

嘉兴:江南古镇

湖州:苏湖熟,天下足

宁波:江南后起之秀

绍兴:越文化的中心

另外扬州:虽在江北,现代不算江南,却是古代江南的代称。

问题四:历史上扬州是属于江南吗? 扬州是江南江南,字面义为江之南面。“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即长江。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区为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和江西一带。唐朝设立江南道,后来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历史学者冯贤亮称,“就地域上讲,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

问题五:扬州从地理位置上说应该是江南还是江北? 扬州应该属于长江以北

问题六:古时的扬州属于江南吗 江南,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区域大致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江南,它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希望。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古今中外学者从未统一过。另外,还有江南文化、四大名楼、12风物和名为江南的名人、音乐专辑及歌曲等。它不是指哪个城市哦 !因此古时的扬州属于江南啊!

问题七:扬州属不属于江南? 不属于,在地域上属于江北,在文化上与江南相近。

问题八:江北的扬州为什么是江南?求解。 江南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富庶,文明,财富的象征。在古代,扬州有着扬一益二的地理,经济优势,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大家潜意识里都认为,扬州也在长江以南,所以,题主才会觉得扬州是江南。

但是从字面意思来看,江南,意为长江之南面。所以,这方面看,扬州并不能算在江南城市里。

江南地域博大,文化上也有些区别,其中小江南指的便是如今江苏省的南京、扬州、镇江、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泰州等地区。

问题九:扬州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3期推出“江南”专辑。在该专辑中,镇江,扬州不仅被纳入“江南”范围,并且还特别提到扬州和镇江的沐浴文化,称它们是最体现江南精神的风物之一。 《中国国家地理》在卷首语中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问题: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江南?文中介绍:“把扬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扬州与江南的神似,甚至可以说扬州曾经比江南更江南。大运河畔、长江边上、东海之滨的扬州,她的繁华、她的富庶、她的舞榭歌台、她的诗词歌赋、她的琴棋书画都和江南的苏杭相通、相似、相媲美。因此杜牧把扬州当江南来吟咏就可以理解了。” 专辑同时提出,就文化区划而言,扬州应该属于江南。自然区划、行政区划、文化区划,这三者很丁重合,扬州就是这三者错位的典型。扬州在江北却叫江南,这是文化对自然区划的超越,是文化力量的显现。

问题十:为什么大家都说扬州是江北的江南,而镇江是江南的江北 扬州是重点发展旅游业,镇江我就不是很了解了

在镇江快两年了感觉镇江不是很干净扬州要比镇江干净的多环境也比它要好唯一遗憾的就是扬州全是土做的,没一座山,有的都是土丘陵镇江到处都有山

镇江的酒店也没扬州的多,上街了,看不见饭店,看见的都小地摊

还有就是镇江是中心的广场有点显的无聊,跟扬州的比貌似有点低调

至于景点应该各有各的特色镇江多一寺庙为主题而扬州则以游玩欣赏为主题,不同的人喜欢的也有所不同

我个人不喜欢玩那些有名的景点,我喜欢坐工交车逛城市可镇江的工交车让我汗颜不过扬州的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我想很快镇江也会变很漂亮

扬州明明在长江北岸,为什么很多人以为是江南城市?因为扬州本来就是江南城市。

扬州在 历史 上就是江南城市,现代一些无知的人,不认可扬州是江南城市,这些人根本不懂 历史 ,狭隘的以长江为界,划分江南。

扬州建城于公元前486年,已有2500多年的 历史 ,是著名的 历史 文化古城, 历史 上有过多次繁荣,唐朝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

历史 上很多文人墨客在扬州留下的脍炙人口的美妙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等等。

历代不少帝王下江南到过扬州,隋炀帝更是死于扬州,康熙多次到扬州,乾隆更是六次下江南,五次到扬州。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李卫当官》,描写了当时扬州盐商的富裕,李卫被派到江南的扬州做官,为朝廷收税。

古代江南,指的是长江中下游的长三角地区,整个长三角区域都是属于江南。现在的一些无知狭隘之人,一点 历史 知识都没有,误以为长江以南的部分城市才是江南,自认为以长江为界划分江南,简直贻笑大方,十分可悲。

不但 历史 上扬州属于江南,当下有文化,有素质,有素养,有内涵的人都认为扬州属江南,北方人更认为扬州属江南。

那些以长江为界,以现代的标准细分江南的人是无知的,只认可几个少数城市属江南是狭隘的,不承认 历史 是可悲的,盲目自大是可笑的。

扬州是江南城市,是有 历史 考证的,是任何人抹杀不了的,无论无知之人承认与否,扬州都是江南城市。

“江南”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至少在唐以前“江”并不是长江的专称。淮河也曾叫过江。广意来讲,凡江河之南,都可以称江南。如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是指松花江以南。狭义来讲,秦汉之际,江南指长江中游南部,主要是湖北和湖南。魏晋南北朝时,江南东扩到江浙一带,位居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江南,就是因为南北朝时期设有跨越长江南北地区的扬州府(治所在现今的南京),江北的许多地方都在扬州辖区,与江南一起称为江南就不奇怪了。不过唐初设江南道行政区时,已不包括江北了。

“江南”又是一个文学描述的对象。历代文学作品中,江南所指区域,时常涵盖扬州。杜枚的一首诗《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是把扬州和江南联在一起的。在盛唐时,扬州乃全国第一大都会,她的繁华富庶,她的舞榭歌台,她的诗词歌赋,她的琴棋书画,都堪与当时的苏杭相媲美,甚至比江南更江南,因此杜枚把扬州当江南来吟咏就可以理解了。

从饮食风味来看,扬州的江南属性也很突出。扬州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发源地。淮扬菜风格内敛清雅,不辣不咸,讲求原味和色泽美观,因为包容性强所以也被称之为“国宴”。淮扬菜深深影响了“苏帮菜”、“杭帮菜”,是东南菜系的精华所在。

很难说,江南这个概念对于扬州来说有多大的意义,毕竟扬州的风华绝代,从来不是靠江南的概念来获得。反而某种程度上而言,在隋唐、明清,人们对于扬州富庶的向往推动了江南一词美好化的进程。决定一个地区风貌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的、行政的和文化的,就文化因素而言,扬州非江南莫属。

扬州是上述几项因素互动和交错中造就的典型,是文化力量对自然区域的超越。

作为面积与区位相似的省,为什么浙江人认同感很强,江苏却互相不认同。江苏官方规划了三大版块:苏南、苏中和苏北

苏南五市:苏锡常镇宁(南沿江城市)

苏中三市:通泰扬(北沿江城市)

苏北五市:盐淮徐宿连(不沿江城市)

其中苏南五市苏中三市又可以合称沿江八市,苏北五市称不沿江城市。苏南五市也可称江南五市,苏中苏北合称江北八市。(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有近一半的土地在江北,镇江也有两个镇在江北,但主体都在江南)

发达程度呈阶梯状发展,你追我赶,谁也不服谁。

江苏有三大文化:吴文化、江淮文化、中原文化。

吴文化区域:苏州、无锡、常州

江淮文化区域:南京、镇江、南通、泰州、扬州、盐城、淮安

中原文化区域:徐州、宿迁、连云港

吴语、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也是江苏话的三大组成。但即使是其区域内部,也有差异,比如常州的吴语和苏州的吴语并不是很相近、南通泰州的语言虽属江淮官话,但也可以自成一系,区别于南京扬州等城市的江淮官话。

吴文化轻盈委婉,中原文化豪迈奔放,江淮文化介于两者之间。吴语区的苏锡常群众普遍将江淮话、中原话统称为“苏北话”。

(以上文化划分可能会有重叠或者例外,但均以城市大部分为准)

地理差异、经济差异尚且差异明显,而文化差异更是江苏省内互相不服的主要原因。

列举几条江苏内斗的主线:

南京vs苏州 (谁是江苏第一城?苏州经济稳压南京,南京作为省会坐拥了全省最多的科教文卫资源。)

南京vs苏锡常(吴语三市不屑于省会,认为南京是苏北穷地方。南京则认为苏锡常是农二)

南京vs江苏其他各市(江北的高铁呢?苏锡常说南京是苏北,而苏北兄弟们因为铁路原因觉得南京吃里扒外。于是,南京成为了“徽京”)

苏锡常vs江苏其他各市(苏锡常人认为江苏除了苏锡常,其他都是苏北穷地方,包括省会南京。其他江苏城市的人认为苏锡常人吝啬小气)

无锡江阴vs苏州昆山vs苏州张家港vs苏州常熟(谁是中国第一县级市)

镇江vs扬州(经济差异小,文化相通,主要在城建与交通方面各持己见)

扬州vs泰州(扬泰本一家,泰州于1996年从扬州分出,两市经济差异小,又各出了一个国家boss。扬泰争论点主要在 历史 问题,哦,还有泰州烫干丝和扬州煮干丝哪个更好吃?)

泰州兴化vs盐城大丰(施耐庵和张士诚是哪里人?)

扬州vs淮安(淮扬菜的起源)

南通vs常州(主要争论传统发达城市常州是否已逐渐落后于发展飞快的南通)

通泰扬vs徐宿连(互指对方是苏北)

徐州vs宿迁 (徐州人刘邦,宿迁人项羽,楚汉争霸)

宿迁vs连云港(江苏省内经济倒一的宿迁是否能超倒二的连云港)

而江苏的内斗绝不仅仅是各地市之间、各县市之间。母线与县域之间的认同感也是内斗主线。比如:

江阴不服无锡(焦点在于经济问题)

常熟张家港不服苏州(同样焦点在经济问题)

宜兴不服无锡(两地之间隔着常州,归属感不强)

仪征不服扬州(经济问题)

丹阳不服镇江(文化、经济问题)

泰兴、靖江不服泰州(泰兴强调经济问题、吴文化的靖江强调文化问题)

启东、海门不服南通(启东海门的文化也不是南通主体的江淮文化,而是吴文化)

东台不服盐城(经济问题与 历史 归属问题。相比盐城,东台与泰州的渊源更深,对泰州也更认同)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江苏,却是经济、 历史 、人文、科教文卫、知名度、菜系、茶业、酒业、工业、农业、高新产业,什么都走在全国前列。这样无短板的省份,在全国来说都是罕见的。

江苏有全国最多的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全国最多的5a级 旅游 风景区,全国最多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最多的国家卫生城市。江苏13市,各个是百强。其实我们虽然嘴上吵吵,但对外依然团结一心,奋发进取。

我们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我们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我们南北兼具,吴音汉韵江淮风

斗争是前进的动力,我们的竞争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古今文明交相辉映的江苏是最hou的!江苏的明天会更吵……也会更好!

人们称扬州为江南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在清朝以前江苏安徽同为江南省,那时扬州无论是文化还是地理均属江南;其二;古扬州一直是人们最向往的最繁华城市,江南是繁华的代表,有了扬州,江南就更江南了,没有扬州的江南最多只能说是长江之南,还算不上人们向往的江南!

我们扬州市江北,我们的文化也是江北文化。江南高攀不起。

扬州在 历史 上的地理概念与当今不一样。

①先秦时期,天下分为九州,其中扬州为一州,大至在东南沿海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

②隋朝大一统后,隋文帝杨坚把吴州改为扬州,但治所仍在当今的南京,属江南。

③到了唐朝之后,唐高祖李渊把扬州治所划到江北,与当今扬州地理基本一致。

④扬州本身是沿长江城市,在隋炀帝时被称为江都,是隋朝后期的全国政治中心和临时都城。并且在文化上扬州文化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淮、吴文化为主流文化!

《扬州江南论》——江南的内涵,并由此所感

现在有流言说扬州不是江南。关于这个问题,我看见已经有许多学者作出论述——扬州就是江南的杰出代表,具体可以参考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等学术期刊网站,还有一些权威书籍,如:刘士林《释江南丛书——江南文化理论》,童寯《江南园林志》……

辩论这个所谓的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扬州侮辱的过程,因为扬州本来就是江南,这根本不存在争议,辩论的最好结果也无非是扬州继续属于江南而已,又不能多奖励点什么,而这小撮高明分子“还有一半的获胜机会”却没有任何损失,就如碰瓷的泼皮,讹成了有丰厚的报酬,被澄清没讹成也不会有惩罚的零成本犯罪。这个所谓问题给人一种“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愤怒,试问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需要质疑吗?

这小撮高明分子的理由竟如此荒谬——“只有在长江的南岸才是江南,而扬州地处长江的北岸,所以扬州不是江南”。这个“三段论”大前提就是错的,结论注定不对。古人又不是不知道扬州地处长江的北岸,史料文献中明确记载扬州处于长江的北岸,今天国家依旧将扬州划归江南,原因很简单:扬州确确实实就是江南,如果谈及江南一词,中国人最先想到的恐怕往往就是扬州。

江南不是特指南方,也不是特指江苏南部,更不是泛指长江的南岸,江南的划分依据不是其在长江的哪一边,江南不是地点状语+方位介词。江南,是一种人文文化的概念,代表着富庶美好的意象,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气候湿润,降雨充沛;水泽密布,丘陵纵横;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四季分明,物产富饶;文化昌盛,人才荟萃;生态和谐,审美愉悦。江南包括今天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北至淮河,南及南岭,西接洞庭,东临东海。其中长三角地区为江南的核心区域,代表城市如扬州、南京、杭州、苏州等。

和江南对应的江北,那是地理位置;和江南对应的塞北,那是文化风俗。小撮高明分子以不同类别属性的事物作比较,所言扬州不是地理位置(字面意思)上长江的南岸之“江南”,故意搅乱成扬州不是文化风俗(深层内涵)上与北方相应的“江南”,此江南非彼江南,是一对多的关系,因为读音字形一样,很容易被忽悠,应了一句话,当局者迷啊。扬州处于长江的北岸和扬州不是江南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某小撮高明分子玩的是偷换概念,愚弄群众,骗你没商量。

“江南江南,长江以南”?小撮高明分子的语文缩写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优秀,但地理可能就不及格了,并且笔者还由此阐发了一个困惑——如果是怒江、珠江、黑龙江、钱塘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江的南岸又该怎么办?笔者抛砖引玉,是否可写成“江南江南,怒江以南”、“江南江南,黑龙江南”……我们权且退一步,故意将错就错,以处在江的南岸或是北岸作是否为江南的依据,我随便举个例子,如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江南就是指松花江以南。至少在唐以前“江”并不是长江的专称。淮河也曾叫过江,“江南”还有江汉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汉江其周边区域以此为“江”,南岸的都自称“江南”。广义来讲,凡江河之南,都可以称江南。只要是条江,中国各地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在长江南岸就是江南”?!长江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到上海入海口,青海、四川、云南、重庆等等南岸沿途若干的城市是江南吗?按此逻辑东南亚似乎更有资格称为江南,南极洲则可以表示你们都不是江南,有且只有我才是。并且,倘若江南真的特指长江的南岸,那么又会有一个先天缺陷——为什么仅仅表明了北部界限?北部以长江为界,那么南部呢?西部呢?东部呢?难道江南只表明一边的界限?同时,与“江南”相对应的“塞北”、“中原”、“西域”等 历史 专有名词本身都只传达一个隐约通俗的文化概念,没有所谓类似江南即是长江的南岸的“明确”、“标准”界限。呵呵,如此简单粗暴的“真理”,很容易就被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漏洞百出。

我们姑且再退一步,继续深入分析,就当“扬州地处长江的北岸,所以扬州不是江南”这句话是对的。我任意举个例子——“江南佳丽地”的南京、“江南三大名楼”的武汉都有相当一部分在长江的北岸,可是这撮高明分子只承认南京、武汉是江南,而否认扬州,这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拿扬州说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水落石出,贻笑大方。

小撮高明分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称:“扬州为江淮方言,只有吴方言才是江南”。同样,扬州、南京、镇江、宣州、芜湖、九江等众多江南城市共属江淮方言,无论是吴方言,还是江淮方言,亦或是赣方言、客家方言等都是江南地区方言之一支,没有谁是谁非、孰优孰劣之说。

扬州是江南,这是个千年定论。确实“江南”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江的南岸,但由此可以推出所有在长江的北岸的城市就不存在属于江南的结论吗?(中学数学集合、命题这两节没学好果真害死人呐。)自然区划、行政区划、文化区划,这三者很难重合,扬州就是这三者错位的典型。扬州属于江南是就文化区划而言的。江南省的江南 历史 文化名城扬州因为在长江的北岸被踢出江南,在长江的南岸的江南道的江南名城南昌被嫌弃文化底蕴不如踢出江南,甚至在长江的南岸的江南文化圈的绍兴等地也因为宋江南路、清江南省缺席而也饱受质疑,因为小撮高明分子的原则只有一个:除了某地,其他都不是江南。江南历时千年,由众多城市共同打造,现在却有小撮高明分子意图独吞,先问问中国人民答应不答应!以上的几点例子,只要是个克服了地域偏见的客观公正的人,都能比我举的更多更典型。

请允许我援引权威佐证:《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3期推出“江南”专辑,在卷首语中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问题:处于长江北岸的扬州为什么是江南?文中介绍:把扬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扬州与江南的神似,甚至可以说扬州比江南更江南。大运河畔、长江边上、东海之滨的扬州,她的繁华、她的富庶、她的舞榭歌台、她的诗词歌赋、她的琴棋书画都和苏州、杭州相通、相似、相媲美。扬州不仅被纳入江南范围,并且还特别提到扬州的沐浴文化——扬州澡堂“忘忧汤”被评为最体现江南精神的12种风物之一。

古今言扬州者必称江南,卷帙浩繁,包罗万象,如:《隋书•帝纪》:“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雷塘。”《读史方舆纪要》:“两淮,江南根本。广陵、合肥,又两淮之根本。”阮元:“盖今时天下学术以江南为最,江南凡分三处:一安徽;二扬镇;三苏常。”贾平凹:“我喜欢扬州,要了解中国,就必须到扬州跑一跑。青少年时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江南,我只知道扬州。”……

元代江浙行省,全称江南浙西行省,扬州是其省会。明清时期,江南省(南直隶)十四府所辖范围,包括江苏、安徽和上海,有如:江南松江府、江南扬州府、江南应天府、江南苏州府、江南淮安府、江南安庆府、江南徽州府……江南曰扬州,先有扬州而后江南。烟花三月,春风十里;竹西歌吹,江南烟雨;二分明月,二十四桥;绿杨城郭,淮左名都。诗意、唯美、梦幻的江南由扬州所赋予:“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月三月江南春,满城濛濛起香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是扬州成就了江南,而非江南成就了扬州。江南成名源于扬州,扬州成名却非江南。扬州可以不要江南这顶大帽子,但是江南绝少不了扬州这颗明珠。

算了,我们不再浪费笔墨于这种毫无见地的谬论了,让我们研究一下产生这种地域偏见的根源吧。明眼人看到这里应该悟出了点,是的,你没有猜错,这撮小人别有用心。为什么捏造这么拙劣的谎言?是谁在捏造谎言?而哪些被欺骗的群众在传播这些谎言?原因很简单:数千年来,扬州享誉既久,名动天下,有小撮高明分子见不得别人好——江南这么美的一个词,怎么能让扬州分享呢?!扬州被嫉恨不足为奇,这相反正是扬州某种意义上的最高荣誉。扬州是江南,并不是“塞北”等就不好,而是坚持事实,捍卫真理。秦时明月,万里平沙;狼烟落日,羌笛胡笳;青海白骨,玉门关外;黄河远上,白马秋风。每处山河都有其特色和归属, 历史 的积淀不会因为当下小撮高明分子的叫嚣而粉饰改写,个人的好恶在国家意志前微不足道。

无独有偶,杭州、南京、苏州(包括省份间也是)等等很多地方都有恶意中伤的例子,全国各地屡见不鲜,被泼污水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地方确实很好。我们向来爱家乡,也鼓励别人爱家乡,我们的原则就是不要将家乡的荣耀建立在他乡的屈辱之上,可以畅谈自己家乡的正面形象,但不要以丑化诽谤别人家乡作为价码来反衬,互利共赢才是21世纪未来的发展方向。

小撮 社会 不安定分子唯恐天下不乱,心里扭曲不平衡不服气,于是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城市间内讧,激起人民内部矛盾。甚至被发现的小撮中存在外国反华势力,其阴谋炮制中国的地域仇视,从中渔利。今后再遇见恶意对比多地引诱多地人民撕逼骂战的糟粕,就积极举报,封杀那些人渣,净化网络空间需要中国人一起来努力。

扬州有一群智慧的人,江苏有一群智慧的人,相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神州沃土上也都有一群智慧的人,能够理性的分析判断戳穿某撮小人的鬼把戏。告诉他们:想欺骗或是分裂中国人民,没门!

江南这个地理概念,其实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按字面意思理解,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那么大概长江以南都能称之为江南,但在人文地理概念里,它却又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所以,纯地理概念是无法理解“江南”这个地区概念的。

先秦时期,江南地区指代的是扬越、于越境内,春秋时,周元王使人赐勾践为诸侯,还江南。那时期的江南指的是浙江、江苏和安徽省一带,大致上就是春秋时的吴越两国。

秦朝一统之后,所指代的“江南”就不是如今的江苏、浙江长江中下游地区了,而是如今的湖南和湖北北部、江西地区,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都地区。

西晋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东晋建都建康(南京),而江南指的又是东晋地区,到了隋朝时,有时又跟秦汉时一样指湖南、湖北一带。

唐朝贞观元年,设置江南道西范围就包括了江西、湖南、安徽南部、湖北东部长江以南地区,江南东道则是浙江、福建以及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两道加起来,已经包含了当时长江南边人口最多的区域了。

而宋朝时改道为路、江南路又指的是如今的江西全境与皖南南部地区,浙江地区却是属于两浙路,与我们理解中的江南相去更加远了。

到了清顺治二年时,设立了江南省,是原来明朝南京南直隶地区,包含了江苏省、安徽省、以及江西婺源县、湖北省英山县、浙江省嵊泗列岛,是明清两朝时期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后来撤销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

是故“江南”一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如果我们沿袭明清的区划,从区划角度而言,那么扬州也可以算是江南城市,毕竟它接近600年的时光里,是属于直隶省—江南省—江苏省的。扬州是归属于“江南”的,大部分如今江苏的江北城市都算是“江南”,这是由于明朝南方政治中心南直隶省的行政区划所导致的情况。

而从文化角度上讲,江苏也比较特殊啊,长江以南地区,也就是如今的苏南,大致上属于吴文化板块,而以北地区,则属于江淮文化,扬州就属于江淮文化。而宿迁、徐连云港已经脱离了江淮,属于中原文化板块了。

一般情况下,以文化概念来划分一个区域比较能够让大部分人所接受,而文化差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语言,江苏长江以南地区,属于吴语区,而以北大致上属于江淮官话区。按照这个划分,吴语区为江南的话,那么不仅扬州不算江南,南京、镇江也都不算了。

综上,“江南”这个概念,要看怎么去理解,从 历史 区划的角度而言,江淮这一片上,都算是“江南”,尽管“它”有一大片在江北,但从文化属性上而言,江苏整个省包含了吴文化、江淮文化、中原文化三大板块,那么要定义“江南”就只能指“吴文话”所在的长江以南区域了。

大部分人其实连“江南”这个概念,都极难搞清楚,几乎都是把长江以南的大部分省份都认为是江南了,都包括了广东、福建了。而少部分了解 历史 的,又都会把明清这段 历史 中的南直隶地区理解为江南、毕竟当时的江南,确实范围极大,是如今安徽、浙江两个省的范围。

所以,还是不要单纯从地理概念去理解“江南”这个概念了,因为无论从纯地理概念,或者 历史 沿袭、人文概念,你都会发现,纯粹的地理概念“江南”都存在矛盾啊。或者,古人认为的江南,指的不是长江,而是“淮河”呢?

为什么江南就是富有地区的代名词?江南这个地区为啥而出名?江南地区其实一直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比长三角地区这个定义模糊多了。长三角地区通过国家层面上的文件定义,规定26个城市为长三角地区。(一开始没这么多,而且确实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其实你仔细看看,这26个城市有几个靠着江的?难道人家不靠江就靠你一张嘴就否定人家是长三角地区?

言归正传,江南地区其实也不是没在 历史 上正式留名,清朝把明朝的南直隶地区改名为江南省,名字叫的时间很短,很多人不认可,其实这也没关系,不认可就不认可,这也没啥!那么我们先不谈江南,就说说扬州这个地方,自古以来,扬州地区就很有名很富有(不仅仅指目前扬州这个城市)。从隋朝唐朝以来就一直很富有,水运十分发达,留下成千上万首诗句(很多人又要来杠,说古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那我告诉你,隋朝以后,扬州基本上就限定于目前扬州城和他附近方圆一百公里的江北地区)大部分诗句就是描写的这里。清朝这里的盐商更是富可敌国,康熙下江南也好,乾隆下江南也好,都去过扬州(基本上每次都经过)。在清朝信息那么不发达的时候,有多少平民老百姓知道或者在意扬州在长江南边还是北边???他们只知道皇帝去了扬州,好有钱的地方,听说那是江南地区,哇,江南肯定很富裕,扬州都在江南哎……厉害了。所以扬州对江南这个名词的推广是有推动作用的,甚至有可能说江南因扬州而出名。(没有否认苏州杭州的 历史 上的地位)!

至于现在由于水运退出 历史 潮流,扬州衰落了,人人都来嘲笑两句,确实也很可悲……不过人性就是如此,和交朋友一样,人家有钱的巴结,破产了就落井下石,没什么好奇怪的!

改革开放后,长江以南地区发展比较好,有钱了,瞧不起你瞧不起他,就想把江南据为所有,造成自己文化的优越性。(大部分都是长江以南地区比较穷困的朋友们在推动,富裕的人没时间搞这事啊),挺可笑的!

对了,我不是扬州人!

不好意思,扬州是江北,扬州是刚剥。

扬州人惹你了,欠你钱了,天天拿扬州出来说事

闲着无聊去炒南通、泰州去,别给扬州找事。

扬州这两个字从隋唐开始就专指江北,跟江南没有任何关系。

但江南硬是借着扬州的名气,拿着扬州的东西炒作自己,炒作了一千多年。

当年你江南跟长安、洛阳比不就是贫穷落后吗直到北宋不还是贬官之地吗

扬州的富庶繁华,扬一益二,天下之盛扬为首,扬州瘦马,扬州美女,扬州古诗词,扬州 美食 ,扬州园林,扬州古琴,扬州漆器,扬州玉雕,扬州剪纸,扬派盆景……

不都成了你们江南拿来炒作自己的资本吗

扬州人跟你计较了吗

怎么,现在扬州没落了,开始瞪鼻子上脸了,开始各种挑事了

扬州人欠你钱了成天拿扬州出来说事

不好意思,扬州就是江北,扬州和江南没有任何关系。

闲的慌去找南通、泰州去,别来给扬州找事。

江南怎么了,江南就高贵了,江南人就高人一等了

顺便提一下。

古书上一开始的江南在湖北、湖南、江西长江中游南岸,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

今天的江南是后来炒作出来的,只是被众人熟知认可罢了。

要论江南文化,最正宗的在皖南,是安徽徽州,不过现在徽州也没落了,很少有人提了。

最可恨的是改名字的人,长安改西安,徽州改黄山,常山改石家庄,庐州改合肥,兰陵改枣庄,汝南改驻马店……

扯远了。

扬州就是江北,自隋唐开始和江南没有任何关系,也请各位江南人和江南自媒体手下留情,别给扬州找事了,闲的慌去找南通、泰州去。

扬州就是扬州,扬州不稀罕江南。

扬州这两个字足矣。

  《哀江南》 作者孔尚任 原文取自《桃花扇》

  原文如下:苏云)……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柳云)呵呀呀,那皇城如何?

  (苏云)那皇城墙倒宫塌,满地蒿莱了。

  (赞掩泪介,云)不料光景至此。

  (苏云)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没一个人影儿。

  (柳云)那长桥旧院,是咱们熟游之地,你也该去瞧瞧。

  (苏云)怎的没瞧--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了一堆瓦砾。

  (柳捶胸介,云)咳,恸死俺也!

  (苏云)那时疾忙回首,一路伤心,编长一套北曲--名为"哀江南"。待我唱来。(敲板唱戈阳腔介)俺樵夫呵!(唱)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揪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账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放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寥寥,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儿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折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赞掩泪介,云)妙是妙绝,惹出我多少眼泪。

  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仕前阶段:三十七岁前,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

  二、出仕阶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奉调回京,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外郎。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从这些诗句看,他这次罢官很可能是因创作《桃花扇》得祸。

  三、隐居阶段: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孔尚任年谱

  顺治五年(1648),一岁

  九月十七日,生于山东曲阜

  顺治十五年(1658),十岁

  读书于曲阜北石门山中。

  少年时期,博采遗闻,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戏曲。

  康熙八年(1669),二十一岁

  此前,应童子试,为诸生。

  康熙十七年(1678),三十岁

  前往济南应试,未中。

  康熙二十年(1681),三十三岁

  用田产捐国子监生。

  康熙二十二年(1683),三十五岁

  应孔毓圻之聘请,参加修编《孔氏家谱》及《阙里志》。

  并训练礼生、乐舞生,监造礼乐祭器。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十六岁

  康熙帝南巡,路过曲阜,祭孔子。

  孔尚任受荐于御前讲经,受康熙帝赏识。

  康熙二十四年(1685),三十七岁

  破格任为国子监学士

  康熙二十五年(1686),三十八岁

  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维扬,疏浚黄河海口。

  于扬州登梅花岭,拜访史可法衣冠冢。

  于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拜明孝陵,于栖霞山白云庵访道士张瑶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四十一岁

  回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四十五岁

  奉旨回曲阜,送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参加曲阜孔庙落成的祭祀典礼。

  康熙三十三年(1694),四十六岁

  升户部主事,职务为宝泉局监铸。

  与顾天石合作,创作传奇《小忽雷》。

  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十一岁

  《桃花扇》创作经十余年,终于脱稿。上演,反应响烈。

  宫中内侍索要《桃》剧本。

  康熙三十九年(1700),五十二岁

  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不到一月即被罢官。

  康熙四十年(1701),五十三岁

  逗留北京。

  康熙四十一年(1702),五十四岁

  回曲阜石门山老家。

  康熙四十五年(1706),五十八岁

  到河北访友,观演《桃花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六十一岁

  因津门诗人佟蔗村资助,《桃花扇》刻版印行。

  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十八岁

  到淮南访问刘延玑,合编《长留集》。

  康熙五十七年(1718),七十岁

  卒于曲阜石门山家中。

要想分析好这件事情,我们必须清楚一件事情,就是在大清入关之后在没有发布剃发令之前,其实大明江山的很多地区是都没有放抗大清的,而在剃发令颁布之后,大明王朝的治下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很多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大庆,因为明朝的服饰与发型已经被汉人所接受,而清朝入关却要求百姓们改发型换衣官,这是很多老百姓所不能接受的事实。

但是在这些反抗运动当中,最出名的一些事件或者反抗最激烈的一些地区普遍都在江南一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的翻看历史资料,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北方地区也是有很多反抗活动的,可是这些反抗活动很快就被大清剿灭,而在南方发生的反抗运动,因为反复多次又因为南方人读书人比较多,有着愚忠愚孝的传统思想,所以南方人的反抗运动也就比北方要多一些。

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扬州10日,嘉定三屠都是在这一阶段明朝百姓对大清统治的激烈反抗,还有一点我们也要清楚的了解,就是明朝被攻破以后,大部分的名将与明朝的大臣都是聚集在南方地区进行反抗的,也就是说在这些反抗运动当中是有明朝当时的官僚以及政府的原因,这也就造成了我们在认知上认为,明朝南方地区反抗清朝的运动会多一些。

还有就是明朝的读书人在全国的比例范围当中也是比较高的,要知道读书人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论什么事情,他们都会用他们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而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就没有这一优势,所以大部分明朝南方地区抗击清朝的运动就这样被记录在史册之上,也就使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反抗运动都是记录的南方。

鲁迅来到江南水师学堂,这里是洋务派为了训练水兵而建立的。鲁迅之所以会选择这里,是因为他的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在这里做管轮班的监督,是州县一级的官吏。鲁迅一到南京,就先借住在这个叔祖家,称周椒生为庆爷爷,他是周氏家庭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这位自己在水师学堂当官的叔祖,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是个很保守顽固的人。他平时爱穿上面三分之二是白洋布、下面三分之一是湖色绸的“接衫”,长长的两色绸衫,肥肥的袖子,是忠于传统的大清官吏的打扮。他还是道教信徒,每天早上都要去净室里跪诵几遍《太上感应篇》。

他觉得自己的本家侄孙,竟穷酸到付不起学费,未能走科举的光宗耀祖的正路,而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很不体面,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就这样,他把“豫才”改名为“树人”。鲁迅万万没想到,身在水师学堂的叔祖,竟是这样瞧不起学习洋务。

扬州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属于江北。扬州市,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介于北纬32度15分至33度25分、东经119度01分至119度54...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