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大的官职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清朝最大的官职是什么?,第1张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清朝官职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正一品为最高,从一品为次,往下递减。

正一品的官职有:

1、文职的 -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2、武将的 - 领侍卫内大臣。

备注:

一、官职分品级,但在官职正一品之上还有更高的品级,不是官职,属于爵位。

根据品级来比较:超品〉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往下递减。

超品主要有:

1、皇室宗亲及蒙古中的爵位,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

2、异姓功臣中的爵位,超品:王(仅有顺治朝进关后的平西王、平南王等)〉公爵〉侯爵〉伯爵。

二、特殊职位,不是官职、爵位,特殊情况设置的职位:

1、摄政王:本职为超品的亲王,代替不具备执政能力的皇帝行使领导权的人,如多尔衮、栽沣。

2、首辅大臣:本职正一品或超品,领班内阁大学生、领班军机大臣,如张廷玉、和珅等。

3、顾命大臣、辅政大臣:本职正一品或超品,代表、辅助皇帝主持朝政的人,如:多尔衮、济尔哈朗、索尼、鳌拜等。

三、附详细清朝官职:

(一)文官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 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 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二)武将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副将

正三品 参将

从三品 游击

正四品 都司

从四品 城门领

正五品 守备

从五品 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卫千总

正七品 把总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 外委把总

从九品 额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无未入流

官员别称:

(中央官部分)

大学士——中堂

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刑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

左都御史——总宪

右都御史——副宪

通政使——银台

(地方官部分)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都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学政——学台,学宪

布政使——藩台,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廉访,西司

知府——太守,皇堂,五马

知州——牧,刺史

知县——令,令尹

(武官部分)

提督——军门,提台

总兵——总镇,镇台

副将——协镇,协台

张兰德原名张祥斋,生于光绪二年(187年),河北省静海县唐官屯人。小德张是他的宫号。张兰德从一个小太监爬上了太监总管的位子,继李莲英之后,成为晚清最得势的太监,一时权势熏天。他不仅把主子隆裕大后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且勾结外官,干预朝政,广收贿赂,可谓清代太监中的第一贪。

历史上虽然曾有许多宦官,权势熏天,不可一世。但在多数人眼里,当太监绝对是一种令人鄙视的事情。所以清代太监都是出身穷苦人家,为生活所迫,家人才狠心将儿子净身送入宫中当太监,希望将来能“出息”了,家里也好跳出苦海。张兰德的父亲死后,家境败落,母亲董氏拉扯他和胞兄二人,生活十分艰难。光绪十四年(1888年),张兰德十二岁,长得肤色白净,眉清目秀。张兰德打小就很机灵,有主见,但贫困的生活实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静海是个出太监的地方,不少幼童为生活所迫净身做了太监,也有进宫以后“出息”了的,家里也跟着发达起来,这对张兰德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于是他一狠心自己动手净了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入官做了太监。当时宫中太监都有辈分,张祥斋为“兰”字辈,起名张兰德,宫号小德张。

小德张入宫之后,先在茶房供事,因为长得清秀又机灵,会讨大太监的喜欢,所以入宫不久就入南府戏班,专给慈禧太后和其他妃嫔演戏。这样他渐渐有机会接近慈禧太后,博得欢心。此时,光绪帝已经长大成人。慈禧太后玩弄权术,假意还政光绪,自己移居颐和园“颐养天年”,不再干预朝政。慈禧太后愿意听京戏,小德张几乎遍寻梨园界高手,引荐入宫演戏,像谭鑫培、王瑶卿这些京剧界的泰斗,都和小德张有交情,经常被引荐入宫唱戏,所以慈禧太后很赏识小德张,将他调到自己身边。他起初给太后管理八宝,也叫八宝总管。八宝即纸、笔、墨、砚、玉印、印泥、佛珠、藏香八宗用品。后来兼管服饰。也叫尚衣总管。小德张有自己一套取悦主子的办法,他曾自己吹嘘,伺候人的应当比被伺候的多三招,例如随太后出宫,得先看看天气,预测冷暖好带衣服;不能忘记携带她日常最喜欢用的东西;察言观色,一呼就到,一要就有。慈禧太后喜欢写“福”字,一高兴就写,太后一说写,他这儿早就预备好了。太后喜欢玩牌,他就在地上陪着玩,总之随时随地揣摩主子的心理,才能讨主子的欢心。小德张服侍慈禧太后称心如意,因此受到“服侍勤谨”的赏喻,逐渐成为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之一。

小德张精明之处,在于他不仅只讨好慈禧太后一个主子,对于光绪皇后隆裕也极力讨好,而且对国居瀛台的光绪帝也尽心侍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帮助下实行变法,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对光绪帝颁布的新政诏一令,各省督抚多观望敷衍,甚至抵制。慈禧太后下决心要扑灭新政,不断派人与直隶总督荣禄密谋,准备发动政变。危急时刻光绪皇帝惊慌失措,授密诏给杨锐,诉说慈禧太后及昏庸大臣反对变法及自己无权、帝位不保,要杨锐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妥速筹商”对策。维新派得此凶信,一筹莫展,在束手无策之中,甘冒风险,想拉拢袁世凯来对付慈禧太后和荣禄的武力威胁。九月十八日夜,谭嗣同只身前往袁在北京的寓所,劝说袁世凯拥护光绪皇帝,诛杀荣禄。袁世凯当面发誓对光绪皇帝忠诚报效,但转身立即出卖了维新派,向荣禄告密。九月二十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捕杀维新派,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重新训政。

光绪帝被囚以后,每日三餐都是由小德张负责送去,送饭之前,慈禧太后还要亲自检查,并授意他搭配一些中、下食品、菜肴等。小德张总是想法在途中调换一些适合光绪口味的菜,所以深得光绪帝的欢心。当时宫中不少人虽然同情光绪帝,却不敢接近,更不用说暗中帮助了,只有小德张如此,所以光绪皇帝把小德张视为亲信。小德张之所以愿意冒风险帮助光绪帝是别有用心的,因为当时慈禧太后虽然临朝称制,但光绪仍然是皇帝,按规定签放大员事先必须由军机处通过阁议签奏请准,并由光绪帝盖玺,慈禧太后不能代行皇帝对外之权。得到光绪皇帝的宠信,无疑使自己多了一条卖官鬻爵的财路。

本来清朝对太监的管束是非常严格的,专权干政、图谋不轨者,处以斩刑。即使随便与大臣交谈也要杖刑。但到晚清,太监干政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主要是太后想通过身边人了解外边的事,而大臣们又想通过太监摸宫里的底,弄清太后的心思。小德张的地位提高以后,私下广交外官,不少人用巨资贿赂他,让他在宫中代为运动,求得升迁。有一次,军机处签放一名江海关监督,送请光绪帝盖玺,光绪帝不同意,拒绝盖玺。而被签放的人又急于谋到此缺,有人给他指路,他找到小德张,许他二十万两银子,求他请光绪帝盖章,结果经小德张一求,光绪帝果然盖了章,那人高兴赴任,小德张贪得二十万两。

小德张是个见钱眼开的人,他抱着广结交、多受益的宗旨,各省大员到京觐见,只要给他银子他就帮忙。当时袁世凯、张勋、马福祥三人给小德张行贿最多,所以关系也最密切。小德张有太后宠信,手眼通天,嚣张得很,大臣不敢得罪。端方因对小德张态度傲慢,小德张挟忿报复,使端方差点送命。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慈禧太后准备奉安之时,小德张负责监督和检查由北京到东陵的灵道事宜,住在玉田县城一家当铺里临时办公。有一天,张勋与端方等人来到当铺。虽然小德张先前不认识端方,但他与端方的弟弟端老六是换帖兄弟,所以对端方很恭敬,见面时一躬到地,端方竞漫不经心地用胳膊一哆嗦就算还礼,而且忽而坐在沙发上,忽而坐在椅子上,翘腿伸足,坐不安位。小德张一时怒起,就指桑骂槐,向张勋说:“绍轩(张勋的字),我这儿不是茶铺酒馆,是不是人的少往我这儿领!”端方觉得没趣,也不敢发作,便悻悻离去。不久举行奉安大典,天津鼎章照相馆买通端方,在沿途拍照片,并拉上电线。小德张就联合李国杰以“防害风水,破坏灵道,偷照御容,故意亵读”为词,专折参奏,请按大清律以对上大不敬罪处以斩决。奏折立交军机处阁议,端方托人多方求情、疏通,最后还是予以革职处分。

慈禧太后弥留之时曾降懿旨:隆裕皇后升为皇太后,栽沣为摄政王,但遇军国大事必须请示皇太后。隆裕就取得了和慈禧太后一样的地位,但其政治才能却无法与慈禧太后相提并论。隆裕为人庸碌无识,遇有大事毫无主见,这给了小德张干政提供了更好的机会。隆裕太后最宠小德张,吃饭都让他跟自己吃一个灶。当时同治帝的殉妃、瑜妃、瑾妃对隆裕不满,预谋排挤隆裕,小德张拉拢内务府大臣结党营私,互为利用,巩固了隆裕的地位,所以越加得到宠信,被升为太监总管。成为大总管以后,小德张又依靠隆裕对自己的宠信,搞垮了宫中其他有势力的太监。杜兰德、李兰芳、颜海潮、陈瑞峰和隆裕宫中的总管万宝斋、狄八等号称三十六友,势力很大,最后都被小德张斥革,罚做下贱差役。与此同时,他又通过拜把子结盟、收徒弟,来扩充自己的势力,并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各主要处所。例如他拜把子兄弟姚孟山由带班太监提升为隆裕太后的二总管,另一个把兄弟刘兰卿提为司房大首领,徒弟任福祥由小太监提为掌案太监,徒弟信修明提为管理御膳房太监,不久又提为司房大首领。这样小德张在宫中势力越来越大,最后连主子隆裕太后都得听他的,太后的生活起居他全管起来,他以关心主子的健康为由,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动,后来隆裕想多吃一口她爱吃的东西都办不到了,小德张似乎成了主子。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晚,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到十一月九日,全国已有十三个省以及上海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这种情况下,清政府被迫起用“开缺回籍养疴”的袁世凯。十月十四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命其率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但袁世凯想趁机索取更大权力,借口“足疾未痊”,不肯出山。清政府又被迫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不久又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内阁,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的全部军政大权。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利用革命党人的力量胁迫清政府授予他军政全权之后,又利用手中的武力和赞成共和的虚假承诺迫使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接受这样的条件:只要袁世凯拥护共和,逼清帝退位,即由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大耍两面派手法,在得到革命党人同意让权的确切保证之后,立即威逼利诱,对清帝实施逼宫。他授意段祺瑞等北洋将领联名通电,要求实行共和,否则,将率军进攻北京。同时袁世凯提出只要清帝自行退位,尊号仍存不废,暂居住宫中,以后移居颐和园,新建民国每年拨款四百万元供皇室享用。

面对袁世凯的威逼利诱,满清皇室一时不知所措,监国摄政的醇亲王载沣虽然坚决反对逊位,但却又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隆裕太后优柔寡断更甚于载拌,遇到极为难之事,只有向人痛哭,更是计无所出。隆裕太后迟迟不发表逊位诏书,袁世凯就送给奕勖和张兰德每人三百万两银子,让他们从内部施加压力。隆裕太后平时对张兰德言听计从,遇到难事更是如此。张兰德接受袁世凯贿赂之后,便对隆裕太后实施威逼利诱,说袁世凯如何忠心,但是各省纷纷独立,前敌军队撤不下来,若不答应革命军的条件,革命军杀到北京,您的生命难保;若能依从让位,则优越条件如何如何,仍可安居宫闱,长亭尊荣富贵。有奕勖和张兰德一唱一和,里应外合,不由隆裕不接受,为了保住皇帝尊号和性命,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在穷途末路之中,隆裕太后发布清帝博仪退位诏书,清王朝灭亡了。王闿运在《祺祥纪事》中说:“乃至德宗末年,天下唯论财货,禅让亦以贿成。”民国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在忧虑中死去,小德张在宫中失去靠山,同时由于革命的冲击,宫中一天比一天纷乱,小德张厌倦了宫中生活,便离宫回家纳福去了。

张兰德入宫之时,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小太监,但他出宫之时却腰缠万贯、富比王侯。他在原籍静海县置地十余顷,在北京南苑置地五十顷。西苑万寿山对面山上的宝珠寺,也是他的私产。在天津英租界置楼房十二座,模仿故宫御花园养性斋的样式,在北京永康胡同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大宅院。另外,在北京前门外鲜鱼口和北沟沿开设永庆、永存两个当铺,资金数十万两;还和王子元、李乐亭、魏彬卿、太监姚孟山合伙开设祥益绸缎店,资金二十万两,张兰德一人就出资十四万两。还开设天成信绸缎洋货店。致中银行中也有他的很多股份,所以他担任银行的常务董事。

我们再看看张兰德出宫后在天津的生活,便知他在宫中到底敛取了多少钱财。

张兰德初到天津时,住在重庆道。他虽然是个太监,不能人事,却娶了四房太太,他的四太太张小仙是他到天津后花大价钱买的,还是处女之身。他家雇有管事、账房、门房、厨师、杂役、女仆数十人,还有他从宫中带来的四五名太监,专司给他烧烟、倒茶、摆饭等事。除他母亲外,所有人都要称他老爷。他家规很严,每天亲自上锁、启锁,他的妻妾们从不准出门,关在家中如同坐牢。

民国十一年(1922年)张兰德的母亲去世,他为了光耀门庭并博得孝子之名,特请清朝末科武状元武国栋祭门,由当过北洋政府内阁总理的高凌霨点主,光经就念了十三棚,有喇嘛、和尚、道士、尼姑等。所有纸人纸马,一律用上等绸缎扎糊,极尽铺张,是当时天津数一数二的大殡。

张兰德母亲出殡之后,载振看上了他这处房子,经商议以北马路洋房十余所和郑州道十几亩空地基作交换。后来,张兰德在郑州道起盖新房,打地基时他向工人们说:“你们要把地基打坚固,打一寸厚我给一寸厚的洋钱。”他每天下午都带着大洋百余元到工地视察从为地基打得满意就把大洋往基坑一撒,工人们一边抢钱,一边喊:“谢老爷赏!”张兰德遂引以为乐。楼盖成之后,楼内地板全是软硬木镶嵌,花纹图案极其精美,还有玻璃亭、西楼等,室内陈设富丽堂皇,极尽奢华。

小德张过继他哥哥的儿子张彬如为继子,张彬如很不成器,好吃懒做,吸鸦片烟,烟瘾还很大,没钱了他就偷着出卖小德张的房产。张彬如偷着出卖的房产有好几处,直到吸毒而死。小德张知道了,也不过问。小德张的二孙子张继和从小游手好闲,学了一身的流氓习气,吃喝嫖赌抽,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为了搞到钱,他从家里向外偷东西,专偷小而又值钱的东西。光经他手偷出去卖掉的宝石顶子就有六七十颗,其它的古玩就不用说了。

小德张到天津后,生活上虽然十分富有,但已是有财无势了,在精神上十分无聊,除了养金鱼、种花草和喂了许多小狗以外,每天午后写上三五幅字来消遣。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病死于天津。

诗日:窃弄权威意气豪,谁知一旦似冰消。

人生祸福皆天理,天道昭昭定不饶。

张兰德一个得宠太监,竞能聚敛如此之多的钱财,晚清政治的腐败可略见一斑。

根源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清末新政和洋务运,旨在加强对人民的镇压,也不是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在奖励实业方面,没有得力措施,相反增加捐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也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是清政府挽救统治的又一举措。

戊戌变法: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改革阻力: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在中央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守旧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实行。守旧势力过于强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的改革根本不可能实施。

经济条件: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经济基础相当脆弱,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必然失败。

群众基础:没有发动广大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社会背景:清政府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救”措施。

改革目的: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巩固封建主义政权,而此时的清政府已趋向衰亡。

改革内容: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没有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国际环境: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以前都是,到咸丰皇帝的时候因为他身体不好,只生了同治皇帝载淳这么一个儿子,后来同治死时无子,西太后就立醇亲王(咸丰皇帝的弟弟)的儿子载恬为光绪皇帝,其实同治的皇后当时已经怀孕,有大臣建议等皇后生产以后再做决定,如果皇后生儿子就由这个孩子即位,如果是女儿就再选继承人,但西太后很讨厌皇后,又怕皇后的儿子做皇帝后皇后会垂帘听政抢了她的权力,就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强行册立醇亲王(咸丰皇帝的弟弟)的儿子为皇帝,其实当时也有大臣提议从溥字辈的皇族中选一个给同治做儿子或从载字辈中选一个成年的做皇帝,但西太后为了自己的权力硬要立四岁的载恬,醇亲王不仅是咸丰皇帝的弟弟,还是西太后的妹夫,他知道西太后心狠手辣,根本不想自己的儿子做皇帝,但也没办法。后来光绪被西太后害得很惨,又没儿子,西太后早做打算,把心腹荣禄的女儿嫁给醇亲王(这时的醇亲王是光绪的弟弟载沣),后来又在光绪死后把载沣的儿子溥仪立为皇帝(宣统皇帝),光绪死后的第二天西太后也死了,所以有人说是西太后害死了光绪,她不肯让这个不听话的“儿子”死在她后面。当时有人说光绪、宣统的意思就是“道光之绪”、“宣宗之统”(宣宗是道光的庙号),意思就是文宗(咸丰皇帝)绝后了

清朝最大的官职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清朝官职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正一品为最高,从一品为次,往下递减。正一品的官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