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寨土楼位置在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石寨土楼位置在哪里,第1张

石寨土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寨土楼石寨土楼(方楼、树德楼、郭氏宗祠)位于蕉岭县南_镇石寨村,于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楼由该村郭姓五世祖于明代嘉靖1522年兴建,至明隆庆1567年建成,为时45年,距今490多年。坐东南向西北,东、西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高出方楼约2米,总面阔338米,总进深263米,共计房屋71间,占地面积约889平方米,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_顶、灰瓦面、山石三合土墙基田骨泥夯墙。

树德楼由该村郭姓十世祖于明代天启1622年兴建,至清雍正1723年建成,为时101年,距今390多年,2006年、2007年按原貌部分修缮。坐东向西。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西南、东北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总面阔2560米,总进深2880米,共计房屋58间,占地面积约7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86平方米,附属楼——依玉楼及议事厅占地面积约1065平方米。_顶、灰瓦面、山石三合土墙基田骨泥夯墙。

方楼与树德楼两座土楼相距100米,均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外形呈四方形,高13米,用泥土、沙灰等夯筑成墙的三层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为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杉木、灰、沙、青瓦等。土楼承重墙厚度达一米,构架桁木长达七米,檐瓦每块达一尺宽,整体布局独特,造型别致,结构坚固,时逾三、四百年,至今岿然屹立。

郭氏宗祠建于清康熙51年(1712年),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2178平方米,建筑面积633平方米,为一围四行一堂沙灰土木结构的客家围屋。坐东北向西南。由外大门、围墙、内大门、禾坪、堂屋、横屋、花胎、围龙等组成,为一堂四横一围龙布局,一进三间,总面阔464米,总进深556米,共计房屋50间,占地面积约25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60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山石墙基田骨泥夯墙。

石寨土楼极具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客家民居,充分显示了客家人合族聚居的风格和艰苦开拓的精神,在土木建筑史上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价值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郭氏宗祠的对联大全

 郭氏宗祠的始建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做为宗族象征的郭氏宗祠中有哪些对联呢这是一篇关于郭氏宗祠的对联,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郭氏宗祠

 郭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位于广州市芳村区东漖街龙溪东路仁秀坊185号的郭氏大宗祠便是郭子仪的后裔迁居羊城后所修建的一座大宗祠。据介绍,郭子仪后裔传至第25代和第26代时,在芳村东漖的居住者已达6000人左右。万历年(1577年)第一次重修。清康熙、乾隆、宣统年间又重修。1993年再由海外港澳乡亲捐资重修。

 据郭氏《重修大宗祠记》记载,明正德年间,郭氏大宗祠始建于横槎之西,即广州市芳村将军庙旧址,后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迁建于横槎之南的现址,建筑占地11914平方米。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郭氏第十七代孙郭泽乾在该祠创办“东漖郭氏学堂”,校名后来改过多次,直至1988年,在该祠堂的东面由旅港乡亲捐建“东漖侨联小学”,才把该祠内的课室搬到新校舍。1993年再由海外港澳乡亲捐资重修。现为“海外郭氏宗亲联谊会”和“东漖老人文娱康乐中心”。

 四言通用联

 北宫史表;东国人伦。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道学千士;纲佐一人。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郭忠孝,进士出身,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侵永兴,他最终守城战死。下联典指唐代大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洛阳,因功官至中书令,后又晋封汾阳郡王。郭子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年。

 汾阳世泽;虢国家声。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金台师事;竹马欢迎。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伋,有德政,民乐年丰,儿童数百,骑竹马,迎拜道次。

 五言通用联

 双阙家声大;汾阳世泽长。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相国家声大;汾阳世泽长。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汾阳家声远;鄂渚世泽长。

 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

 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

 六言通用联

 共赏松石间意;自谓羲皇上人。

 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

 晋水功勋世族;汾阳将相传芳。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七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绵祖德;汾阳将相旧家风。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潇湘水云留雅韵;关山春雪展新图。

 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凑家郭沔。有《潇湘水云》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关山春雪》等存世。

 郭子精忠复唐室;燕招贤士筑金台。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下联典出指战国郭隗事典。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郭主好礼,真定芳徽。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为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

 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代郭子仪事典。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此联为福建莆田县郭氏宗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代郭子仪事典。

 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代郭子仪事典。

 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华夏;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

 此联为世界郭氏宗亲总会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郭氏祭祖联。

;

太史第建筑群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史第建筑群(含金马玉堂、郭氏宗祠)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东门社区。

郭氏宗祠、金马玉堂、太史第均为揭阳先贤郭之奇于明崇祯二年(1629)创建,至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现整体结构相当完整,属揭阳市文物保护点。郭之奇为揭阳“戊辰四俊”之一,他忠君爱国,矢志不渝地抗清复明的精神和被俘后铁骨铮铮、至死不降的英雄气概备受后人景仰;郭之奇传世诗作多达三千多首,为潮汕地区诗文传世最多的先贤,名列潮州后七贤。

太史第位于东门直街北侧,主体建筑坐落于莲花芯,坐北朝南,总体为“百鸟朝凤”,墙基全部垫石条,墙体用青灰砖砌成,整座建筑均用木柱支架屋顶,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

郭氏宗祠坐落于东门直街马山桥以东,坐、南朝北,为典型的潮汕三进式祠堂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格局保存完整。祠堂前原有二十多座象征功名、官阶、爵位的旗杆斗座,现只剩下几段残石。郭氏宗祠曾被作为榕城城东中学校址,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马玉堂位于郭氏宗祠向东约30米处,坐北朝南,属三进式官厅杉、木、石结构,格局为潮汕传统的“四马拖车”建筑。经过修整之后的金马玉堂既保留着古朴的建筑风貌,又焕发出新的气息,厅门保留木制屏风,中厅宽敞明亮,现多作为会客议事之地,后厅供奉着东门郭氏祖先神位。金马玉堂的建筑特点在于厅门和天井之间建有牌坊门,这一建筑模式目前在榕城仅发现两处。金马玉堂左右各建有两排民居建筑与之相配套,称左右火巷,西北面毗邻双峰寺,古时有小溪为界。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社区:东门社区东门社区位于揭阳榕城区中心,辖区面积0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568户,人口9023人。近几年来,东门社区以创建六好和谐社区为目标,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创建了社区服务站、社区多功能活动室、警务室、劳动保障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室、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2008年,东门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

北宫史表;

东国人伦。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道学千士;

纲佐一人。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郭忠孝,进士出身,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侵永兴,他最终守城战死。下联典指唐代大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洛阳,因功官至中书令,后又晋封汾阳郡王。郭子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年。

汾阳世泽;

虢国家声。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金台师事;

竹马欢迎。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伋,有德政,民乐年丰,儿童数百,骑竹马,迎拜道次。

潇湘水云留雅韵;

关山春雪展新图。

——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凑家郭沔。有《潇湘水云》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关山春雪》等存世。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

郭主好礼,真定芳徽。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为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5-06-14 16:54

民风民俗

一、宗族

宗族,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及社会基础。县人称宗族为“家族”。

旧时,同姓同宗的族人修建的宗祠遍布城乡,各宗族由族人推举德高望得、辈分高的成年男人为族长。族长负责修建宗祠,主持每年春秋祭祀,管理宗族公产,制定族规,编修族谱,调解族人之间的纠纷等。族长在族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维护封建礼教和个人利益,在祠堂可任意笞责和处罚违犯族规的族人,霸占族人中统房的财产,欺侮族中妇女,而不受法律的约束。

为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各宗族之间相互械斗时有发生。有的宗族还与毗邻县同姓同宗的人“合族”或“联宗”。如:1972年齐福乡水口店蔡氏宗族曾与武胜、南充县的同姓人“联宗”。民国时期,凡新县长上任,要登门等待访名门望族的族长,以求得他们的支持;有的族长将其族规呈报县府批准备案,冬至祭祀必宴请县、乡长,以获得官府庇护。各乡(镇)、保基层政权多操纵或掌握在当地有势力的宗族之手中。酉溪乡长罗升平是罗氏宗族的头面人物,太平乡罗氏宗族的地主豪绅占有全乡百人巡视七十的地土。还有石垭乡的庄氏、坪滩、顾县的杨氏、苟角的秦氏、兴隆的谢氏、罗渡的陈氏、赛龙乡的蔡氏、中和乡的段氏、临溪乡的江氏、高兴乡的吴氏、阳和乡的贺氏宗族等,在当地宗族中势力极大。因此,县人中曾流传有“太平、酉溪的‘罗’(指罗氏)—打不得”,“白庙‘田’(指田氏)—租不得”,“苟角的‘琴’(指秦氏)—弹不行”,“石垭的‘桩’(指庄氏)—搬不得”,“齐福、赛龙的‘菜’(指蔡氏)—撇不得”,“中和的‘理’(指李氏)—‘断’(指段氏)不得”,“高兴的‘屋’(指吴氏)—住不得”,“阳和的‘祸’(指贺氏)—惹不得”,“顾县、坪滩的‘羊’(指杨氏)—牵不得”,“罗渡的‘橙’(指陈氏)—摘不得”,“兴隆的‘谢’(指谢氏)—道不得”,“洗马滩的‘河’(指何氏)—过不得”等歇后语。

各宗族素有编修族谱的传统。族谱是记载一姓切系源流,祀典、族规、家法、族俗、职业、教育、艺文、历代西口系统和族中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有的宗族派人去祖籍寻根访祖,抄录族谱,或由祖籍长辈派人送来族谱,本籍族长续修新谱。各个宗族都有手书、木刻或石印版本的族谱发给族人,以敦睦族谊,铭记祖训,使子孙后代不忘祖先创业的艰苦。各种族谱皆载有四言、五言或七言律诗的宗族字辈次序,嘱子孙后代按辈分取名,以免乱宗。如:黄氏有“一日光代,万世履隆,崇文承大,积厚祚洪”16个字辈;蔡氏有“臣国士子一,二三开才奇,学仲惟忠教,荣显光祖基”20个字辈;顾县的杨氏有“再政通光早班胜秀,清源汝治泽涵流”等字辈。同姓不同宗者的字辈迥然不同。

解放后,在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民主土地私有制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宗祠公产按《土地法》规定征收,族长制彻底废除,封建宗族势力随之土崩瓦解。本县多数姓氏保存的族谱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被视为封建毒物而付之一炬,尚存族变量极少。仅老、中年人仍袭用宗族字辈取名,青少年随时代变化,或随父姓,或随母姓,取名建国、跃进、红卫、永红、卫东、革新等带有时代烙印的名字较多,很不按辈分取名,而取单名者比比皆是。1976年后,乡村中又出少数和姓氏联宗亲,摘抄续修族谱以及办“清明会”的现象。

(一)宗祠

明、清时期,外省移民迁徙岳池,一姓世系的族人多聚居于同一村院或一坝一沟,后来子孙繁衍,便散居各乡谋生。同一宗族的子孙为祭祀祖先,遂集资修建祠堂、家庙。祠堂设有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于春、秋季隆重祀祖。人多的宗族除老祠外,还建有新祠,还建有新祠、支祠。人少的姓氏不建祠堂,只办“清明会”。

旧时,县境祠党甚多。县城有李氏宗祠(下南街),王氏宗祠(万兴街、北街),何氏宗祠(西街),黄氏宗祠(下南街、凤鸣街),郭氏宗祠(北街、万兴街),林氏宗祠(文星街),范氏宗祠(西街口),陈氏宗祠(会府街),曾氏宗祠(小北街),康氏宗祠(下南街),董氏宗祠(上南街、万兴街),戴氏宗祠(小东街)等十八家宗祠。乡村有西板龚氏宗祠、坪滩粟氏宗祠、酉溪罗氏宗祠、白庙唐氏宗祠、顾县杨氏宗祠、红星李氏宗祠、齐福蔡氏宗祠、临溪江氏宗祠、优龙乡氏宗祠等五十余家较大宗祠。此外,还有洗马慕家庙、东板郭家庙、高升唐家庙、观桥姜家庙、催龙向家庙、天台朱家庙等十余座家庙。

各宗祠拥有多少不一的会田和房屋作为宗祠公产,由族长掌握,或由族人推选经理执年管理。会田多租给贫困族人耕种,所收租谷用于祭祀祖先、救济鳏孤独的族人和资助、奖励族中穷苦子弟读书。每年清明、冬至节,备牲醴香果在祠堂或家庙举行祀典。清明节祭扫先祖坟墓,中元节请僧道做盂立盆会,冬至节祀祖后大办宴席,族中耆老和成年男人皆去祠堂赴宴。有的宗族清明、冬至不设宴,发给胙肉票至经理执年处换钱。本县《黄氏族谱》曾记载:“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建立黄氏宗 族自治会、制定会章,将祠堂改办不学,提倡宗族自治”。民国时期,裕民周氏宗祠、高兴张氏支祠、醋溪罗氏宗祠的族长曾捐祠产兴办小学,各乡祠堂相继改办私私塾或小学。从闽西汀州迁徙来的何氏族人,清乾隆年间在县城西街兴建何氏宗祠,内有上厅、下厅、厢房和天井,建筑雅观,雕梁画栋,是县城较大的宗祠之一。解放前有会田三百余亩,每年清明和冬至节有一千余人参加祭祀。

1950年后,宗祠按《土地法》征收再分给农民居住或作公房,宗祠不复存在。

(二)族规

岳池各宗族的谱牒中皆录入族规,并将它刻于木匾挂在祠堂,作为教训子孙,统治族人的金科玉律。族规、家训、家法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封建礼教速缚族人,其中教育子孙勤耕苦读,节俭持家,敬重尊长,和睦乡邻仍为县人承传。

《黄氏族谱》中录有“春秋须荐祖宗香,敦孝悌,明礼让,戒嫖赌,职业当劝士农工商”。“凡考上北京、省府高等学堂者,族上帮银钱助学,以鼓励人才”等族规条文。

《何氏宗谱》中“家训”写道:“忠孝为先,耕读为本,手足相亲,克己厚人,乐善好施,和睦乡邻,子孙后代,牢记祖训”。

《张氏族谱》中“家法”记载:“凡在外嫖赌者,杖六十,子孙纵容妻室辱骂父母及尊长者,杖三十,妻室加倍杖责;子孙恐被父母之病所传染而不肯竭力服侍者杖六十;欺侮族中孤寡者杖四十;族人有为匪盗、抢人财物者处死刑”等条文。但张氏宗族并未按照“家法”施行。

各宗族族谱中的族规、家训和家法大同小异。清代和民国初期,凡违犯族规、家法的族人。由族人在祠堂当众施以笞刑。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宗族在祠堂处罚族人渐少,直至土地改革运动后,封建族长制知名度废除,族规也荡然无存。宗族观念逐渐淡化。

婚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世象从古至今,没有变故。传统婚姻在岳池已有悠久的历史。解放以前,婚姻男女不能自主,凭媒妁之言,依父母作主。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1950年5月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后,婚姻男女才有了婚姻自主的权利。解放前后,由于时代的不同,婚姻习俗也有很大的殊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说媒

男女婚配,得有人说媒,俗言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说媒之事一般是已婚妇人所为,故将说媒的自然数“媒婆”。民间有专门从事说媒的,也有间或做媒的。岳池说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托人说媒,男女双方的任何一方相中了某男子或某女子,就托付最挨手的亲友运河探听对方有否诚意应亲,若有,就续谈下去,否则,就悄然作罢,以免张扬伤脸;另一是媒人见有男、女可相婚配的,便萌意从中说媒。说媒的过程大多是,媒人先去女方家或较富贵之家探定后,才去其对方搭说,若双方基本承许,媒人就竭力撮合,直至男女完婚。收养的童养媳和亲友间、邻里间订的童子婚姻,若事先未通过媒人撮合成的,到完婚时,要确定人做媒,俗叫“安媒人”。

二、访人户

岳池县境内素来有访人户的习俗。

当通过媒人说媒,男女双方基本意开亲后,女方(或上门的男方)家从稳妥起见,约集数量不等的同族长辈或精灵的亲友由媒人带路,到相亲的对方家探访其家境,伺机面视其男子(或女子),民间称之为“访人户”。

三、合八字

解放前,在男、女双方基本立意订亲后,首先得把男子和女子用天干地支表示出生年、月、日、时合起来的生辰八个字拿去求八字先生排成四柱,以生日为中心,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推算出两人的个性、财运、富贵、寿合、婚姻相伴凶吉、子息的贤肖情形进行照应,俗称“合八字”。

四、开庚

解放前,男女婚配在经过媒人的不断撮合和已访上人户、合上八字后,就即开庚,今叫“订婚”

五、报期

民国年间,男女婚配当男方确定的迎亲时间及其迎亲事宜用红纸开列成期单以书纸的形式,交媒人送给女家,叫做“报期”,又叫“送期”。

六、哭嫁

解放前,女子出嫁过门前,通兴哭嫁。女子在出嫁前的半个月,至少也在前四天,就开始哭嫁,哭不来的,请人随教随哭。每天早、晚各哭一次,一次坐在床上哭两、三支歌。第一次开口哭嫁,俗称“开声”,哭的时间要早,鸡叫头遍就开始哭。传说因此时大地字根表哭起来四邻才听得到,出嫁后,娘家才吉利,尤其是大户人家、贵富人家更讲究这一点。

七、过礼

解放前,男女婚配,兴过礼。

八、婚宴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举办婚姻喜事,兴吃喜酒。

九、拜香火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姑娘在出嫁的头一天晚上,要拜别家祖亲人,俗称为“拜香火”。

十、坐歌堂

解放前,岳池城乡,姑娘出嫁兴坐歌堂。

女家在新姑娘过门的头一天晚上拜香火后,在堂屋中间镶几张方桌,摆上糖食、盐菜、瓜子、花生和茶水款待前来参加坐歌堂的姑娘大姐和客人。坐歌堂时,新姑娘搭上盖头帕由女傧相搀扶从闺房走入堂屋坐入止方的中位,陪歌客人围桌就坐,桌上坐了不的便散坐于堂屋内的两侧。

十一、迎亲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把男方接新娘过门称为“迎亲”。

十二、闹房

解放前,县境内在迎亲的当天晚上,客人聚集在新房郎新忍受欢度花烛夜,俗称“闹洞房”。

俗传,洞房越闹得凶,新郎新娘终生越吉利,并且印亲三日不分大小和老少,所以,不管长老和小少都可以胡与闹房,但岳池一般长老、小少参与闹房的为数不多。

十三、回门

岳池县城乡男女婚配后,通兴回门。

迎亲的次日,娘家派新娘的舅子(亲房没有,远房也行)带上礼物,坐轿,或坐滑竿,或步行去姐夫家,接姐姐携姐夫回一次家,俗称“回门”。

十四、坐满月

解放前,岳池县城境内,姑娘出嫁后的半月至一月后,娘家去人接回做十天至一个月,民间称之为“坐满月”。

十五、拜新年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夫妻双双出门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俗称为“拜新年”。

十六、逢生

解放前,新生婴儿落地后的第一个到产妇家的外人或产妇听到的第个说话声、走动声的外人,皆俗称为“逢生人”或“踩生人”。民间俗说:生男孩,最好是女人逢生;生女孩,最好是男人逢生,有“男逢男,霉三年,女逢女,霉到底,异性相逢,阴阳才合,彼此才不相克”之说。尽管异性相逢较宜,但民间仍把逢生视为不吉利之事,因此逢生人与产家都要相互善待。产家要请逢生人进房看看婴儿,对婴儿说些“长命富贵”、“金玉满堂”之类的吉利话,或者为婴儿叫个“狗儿”、“凤尔”等乳名。产家对逢生人要尽好为之,除给逢生人煮醪糟蛋、红蛋吃等厚礼款待外,还要为其挂红(红布条、红线皆可)免灾。此外,还得尽力满足其来之要求:若是收帐诗债的,要如数偿还债务;若是借用东西的,要二话别说,尽量借与;若有求事宜的,要从善应求,成全完好。如若不然,逢生人为了避灾,会撕破裤脚、施其邪法,祈使婴儿和产家召祸进灾。

十七、报喜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婚后生了第一胎,男人即去媒人家、岳家报告喜讯,俗称为“报喜”。

十八、打三朝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婚后在生育第一个孩子的第三天,产妇(俗称“月母子”)娘家的父母、叔伯婶嫁、舅子舅母子等亲友,将送产妇坐月吃的鸡、蛋、肉、油、糖、醪糟、糯米等所有的滋补物品和小防所用的被盖、枕头、衣帽、鞋袜、围裙等衣物聚合一起,雇人用抬盒或挑担送往男家,送礼各户的主妇(男人不去,俗说“男不参加打三朝,女不围观做道场”)都得邀约结伴同行,押送礼物去男家看望小孩和月母子,民间称之为“打三朝”。

十九、坐月

岳池县城乡,女人生小孩及其调养身体的过程,俗称为“坐月”,坐月的人叫“月母子”。

二十、吃满月酒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兴吃满月酒。

主家为了答谢在小孩出生及其母亲坐月期间,嘎公嘎婆、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叔伯婶娘等亲戚及父母的朋友来打三朝或送月礼贺喜的客人,在小孩出生满一个月的那天中午,小孩的父母及其长辈要办好酒好菜宴请客人,俗称为“吃满月酒”。

二十一、开荤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新生小孩在长到四至九个月,就要给他(她)尝荤食,俗称之为“开荤”。

开荤的时间通兴在小孩满四个月或六个月、九个月后的几天内进行。男孩满四个月或六个月、九个月均可开荤,而女孩只能在满六个月或九个月才能开荤,切忌满四个月开荤,民间传说:一是女孩开四月荤,长大后爱张起嘴巴四方(到处)吃饭,不秀雅,讨人厌烦;二是开四月荤,长大后命孬,有改嫁之运。”俗说:四个月开荤,男能吃四方酒饭,能进四方财宝;六个月开荤,男会六六高升,女会六六昌顺;九个月开荤,会九九长寿。”

是的

沙湾郭沫若旧居挂着“汾阳世第”大金匾,郭老少年时也在书本上署名“汾阳主人”。然而,唐代汾阳王郭子仪是陕西人,郭沫若家族则是从福建迁徙入川的——郭沫若是 郭子仪的后代 吗? 走进乐山市沙湾镇郭沫若旧居的二道门,门楣上黑底金字大横匾“汾阳世第”赫然在目。郭沫若真是郭子仪的后人吗?若说不是,《乐山市志资料》所载《略谈郭沫若的别名》一文中说,郭沫若少年时代也在他读过的书本上,署过“汾阳主人”的别名。 笔者就此请教了郭沫若的堂弟郭开鑫。这位73岁的老人解释说,“汾阳世第”是指唐代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建立了功勋,唐肃宗李亨在上元3年封郭为汾阳王,因此世人称之为“郭汾阳”。现在郭沫若旧居的“汾阳世第”大横匾,“原来是峨边县的万成之、张秉均、王静安等赠送我父郭瑞五的。1929年父亲50寿辰,他们以契友关系送来这个匾,同时还送来一副木刻楹联:郭汾阳富贵寿考,李列侯忠孝神仙。”

李列侯即李光弼,同郭子仪都是唐代的名将。 郭开鑫还说,当时他们以“汾阳世第”相赠,不一定说明他家真是郭子仪的后裔。郭子仪是陕西华县人,封在山西汾阳,而他们是从福建迁徙来四川居住的,不一定是本家。既然如此,友人为什么又要那样恭维?原来旧社会有个习惯,自己姓什么,就要找个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本家来显耀门庭。例如,姓杨的好称“弘农世第”,姓黄的称“江夏世第”或“汝南世第”,姓张的是“清河世第”等等。所以,“汾阳世第”是别人的溢美之词。由于这个习俗历代已有,所以郭沫若少年时也在书本上署过“汾阳主人”,这是不奇怪的。因昔年我们郭家是“五世同堂”,所以现在“汾阳世第”的匾仍高悬在郭沫若旧居。 然而,笔者后来从沙湾镇的老人姚廷柱、张伯雅处获悉,他们解放前看到沙湾镇上郭氏宗祠的祖宗牌前左右板壁上,有木刻的“五子祝郭子仪寿图”。

这不是可以佐证郭沫若确是 郭子仪的后代 吗?诚然,郭子仪是封在山西,沙湾的郭沫若家庭是由福建迁来,但郭汾阳是唐代人,距今已有1200多年,在以后的朝代,其子子孙孙是否也有在福建做官或经商的?谁能不论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呢?!

石寨土楼位置在哪里

石寨土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石寨土楼(方楼、树德楼、郭氏宗祠)位于蕉岭县南_镇石寨村,于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