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的太极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5收藏

张三丰的太极拳,第1张

太极拳本是一脉相承的道家武术,而在民间;经过历代太极传人的修改传承,已与道家太极拳原貌相差甚远。更有甚者,某些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承认太极拳出自道家,而称太极拳为自己祖宗所创,但其理论功法和拳势名称基本上都还是沿用或保留着道家太极的内容。另外,根据很多太极爱好者和专业人员的研究考证(如李师融先生 所著《北派太极拳流源揭秘》,张杰先生所著《陈王廷不是太极拳创始人》的文章考证),以及本门的传承,均可以证明太极拳出自于道家,为集大成者张三丰祖师所创,民间某人自创拳说在历史证据面前不攻自破。

太极拳古时在道门内称“太极全”。 因太极包含着天地阴阳世间万物之变化,是一门综合学科,故与近代太极拳所指狭义范围是有区别的。道门太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包括道家哲学、医学、内丹养生学、经络学、易 学、内功学、力学、技击学、数术等学科,并将易学、五行、阴阳刚柔、虚实之变化融于一身而演为太极拳。太极拳作为道家人道筑基之法门,是道家以武卫道和以武演道的模式。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运转即太极,万物不外一太极”。故太极即道也。

太极拳作为道家养生防身护法之术,其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道家传承“宁可失传,不可妄传”的规定,多少年来,传人之间只是心传口授,文字传录极少,即使有记录也多用口诀隐语暗示,非真得道者不能参悟其中奥秘。如我张祖意合太极拳,每一甲子传一代,一代传二不传三,非正式传人不传拳谱。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因,才使我们今天很多人只知祖师张三丰,而不知历代传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今流行的太极拳资料中窥见一斑。但这也恰好为造假者提供了机会,使世人对太极拳的传承产生了误解。

太极拳从流传民间到近代,公开的谱诀只有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解,及后人根据王的论解而流传的各派太极拳论述,却没有原始传承的道家“太极拳道论”。我在以往的文章中曾经说过,王宗岳不是道家的正式传人,他的太极拳是张三丰的弟子刘古泉所传,他的太极拳论、谱、诀,都是根据道人刘古泉的口传记录整理的。故此,他没有完整的道家太极拳道论。这一点,大家可以看一下至今所发表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拳谱和歌诀就会明白。又因受地域环境和方言的影响,其在拳论、拳谱、歌诀的字句上,也有记录失误和不妥之处。还有的是后人据王宗岳记录而加以润色,逐渐增订的。例如杀手歌中“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此歌本为道人口传王宗岳,其后又有人根据王的记录而转录,故与道家真传有相谬之处。道家原歌日:“上打眼喉下缪阴,中打两肋并盖心;底打两膝和两胫,脑后一掌命归阴。”此歌诀与流传歇诀的小同之处主要在于前两句。 两首歌诀虽然目的相同,但前一首与后一首相比较,对人体所击打的部位略有不同。

过去有师曰:“宁传一手,不传一口。”往往真言不轻传。那么怎样理解和解释第一句才更为合理?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出,用“眼”字比用 “咽”字更为合乎情理。大家知道眼是人的视觉之官,如眼被封击必失去视力。那为什么要将“下缪阴”改作“下打阴”?也可能是历代传人保守不传,也可能是记录有误。 过去也有人将“下缪阴”误写为“下撩阴”,此解也不全面。 何为下缪阴?这是指击打部位下八缪穴和阴部。下八缪是指人体背腰椎下骶骨处,此处有骶神 经后支,骶外侧动脉,受重击后可造成大小便失禁,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阴部是人身任脉要穴,前打阴部,后打八缪,此两处穴位任何一处被击,都可造成人体损伤,轻者身体瘫痪,大小便失禁;重者休克或致命。第二句“中打两肋并盖心”,两肋被击打后可以造成肝气不疏,胸闷气短,咳嗽等症。胸肋部为人之五脏所在,穴位多且神经丰富, 故对人造成损伤较大。“盖心”是指人任督两脉之中心,“盖”指华盖,肺为五脏之华盖,是致命穴;“心”指人之前后中心,任督两脉中心为人身之要穴,内连五脏,是人身致命之弱处。故学练者在习练时要有朋师指卓,方知要奥。虽然后两句文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故不再解释。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道家真传与民间泛传是有区别的。所以,一字之差其意不同。现今世传各种太极拳谱、拳论、 拳诀很多,因各种原因,讹误不少,有望太极拳研究者及专家辨正。

近代太极拳作为养生防身之术,深为广大练武者所喜爱。但白杨澄甫改拳后,有很多名家高手根据个人对太极拳的领悟和理解,对太极拳作了不同的修改。有的名家为了标新立异,对太极拳冠以新名,以迎合人们追崇时尚的心理。一时间,各种名称的太极拳比比皆是, 逐渐使真正的道家太极拳厌而退隐。而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也逐渐失去了太极拳的原旨,形 成了太极操舞。

在有志之士的呼吁和推动下,太极拳正在朝着恢复历史原貌的方向发展,这是使太极拳真正为大众所认识了解,为全民健身计划所用的正确途径。 太极拳的健身技击作用虽早己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为什么很多太极名家还是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下的只是一些太极典故和佳话?据资料统计,近代太极名家平均寿命只有70岁左右,这离“观耄耋能御众之形”相差太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好的东西如果理解有误,运用不当,也可能造成相反的结果。纵观道门内功高深者多长寿,而世俗间功高者多早嚷。这些事实说明,不得真传不仅不能延年益寿,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身体损伤。所以说,太极拳是与修炼内丹养生紧密联系的。达不到丹体常存常灵,就不算得到太极真谛。因此,真正地继承研究和发展太极拳,是我们今天的首要任务。

道家太极拳式的名称主要来源于三丰祖师悟道所得。他长期潜心修行,结合日常生活,观察世间万物变化,研究阴阳、五行、八卦相生相克之理,为了便于记忆和传世,便将拳式和用法编成歌诀,为太极拳的创立和流传,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太极拳式的名称多以形容、比喻、夸张、拟人等方法命名,如 “三丰捣碓”、“一条鞭”和“推窗击月”等等。以下试 作简述比较。

三丰捣碓诀曰:

三丰捣碓赛金刚,混元一体劈雷响。

棚捋拧砸震天地,佛仙神鬼不敢傍。

“三丰捣碓”一式是三丰祖师当年在道观修行时所悟创。传说他每日用拳碓米,将日常生活碓米视为练功,后 将此式引为拳式。道内也有称为“三大对”。如赵堡太极至今沿用此名。陈氏将此式称为“金刚捣碓”,动作和用法略有不同。练此式要求神意气、手足身、丹震砸(喊声发自于丹田、震脚声、砸捶声)三声相对,发出混元一体的震声,内外五行合一,振奋精气神,周身齐到,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全身一体太极混元,要打出威猛之气。 此式对于身手足的外形要求是男左女右。即在行拳时,男起左开,落右合,起势时震左足,砸左捶;收势时合右足,砸右捶,此谓阳开阴合。陈氏“金刚捣碓”与赵堡“三大对”起势相同,两家均为右起势。但陈氏“金刚”一词出于佛家,不知何故?赵堡的这一式缘于道门,但练法不同于道门。其大致原因,可能是赵堡太极拳来源于王宗岳的弟子蒋发,而蒋发之拳大多数、由王老夫子的女儿代传,按男左女右的规矩形成右势,故赵堡太极拳又有“大姑娘拳”的说法(可参看原宝山着《武当赵堡太极拳大全》)。杨式太极拳没有“三丰捣碓”式。当年杨露禅学拳于陈家,三下陈家沟而不得真传,杨便转到赵堡求学。赵堡人告诉杨此拳得于道门,杨又离开河南寻道,后得道家传人陈荫昌的指点。因杨不是道门正式传人,故老师不许他对外公开得于道门(因杨拜过陈长兴为师,古人讲,只要拜师学过一天就是终身师父,这也是武林的道德规矩),所以杨对外依旧称陈为师。杨露禅为了还原于道门而又不得罪陈师,故将此式省去;我们从过去的杨式太极拳势名称上可以看出,杨氏与陈氏拳名称区别比较大,而与道家太极拳名称比较接近,由此可见一斑。

一楼胡说,二楼八道!

太极拳在创拳之初,曾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家武术之长,包括当时的大小红拳、炮捶、心意拳等,由于当时少林武术比较流行,在社会上流传较多,因此吸收少林武术也是很正常的。太极拳主要还是在心意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意拳又名心意把,在当时少林寺中存在,在社会上流传也很广泛,后来还演变成形意拳,因此太极拳与少林寺的武术肯定是有密切联系的。再加上当时戚纪光与少林联系十分密切,有传说他是少林俗家弟子,而太极拳创拳始祖陈家祖先原本也曾参与抗倭,是明朝将领,太极拳中吸收了很多戚家军的功夫,太极拳招式名称中许多与戚纪光《纪效新书》记载的内容相同就是明证。

三楼四楼的兄弟讲的很正确,太极与少林无论直接或间接,都曾互相吸收学习,这是必然的;同时,由于天下功夫原理相同,因此掌握了真正的方法的人,练起来是一样的。不应当硬性区分。

可以说没有

列子 是老子之后 庄子之前的 道家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三人之后,道家就没有典型的代表人物了,

因为道家后来演变到道教的时候,思想内容已经变了很多,之后的人都与老庄差距比较大了,或许这可以叫做发展吧

其实范蠡 张良 或者说,萧何 曹参 这些人 广义来说都可以算是道家的人

至于 只是出现过名字 或者说过几句话的人,如 黄石公 安期生、河上公之类的人, 事迹极少 不可论

魏晋清谈之风起,出了一些隐士, 竹林七贤 有个把是真隐士 还有之后许多的真隐士 陶渊明等 广义来也可以算是道家

真的说传人的话,真的没有,虽然传人不是一定要按照前人的思想去走,但真的在庄子之后 系统阐述道家思想的人 可以说没有 所以谈不上任何传人

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 《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 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以后人误题或伪托者居多。

汉魏伯阳《参同契》为主要经典的金丹道。

王玄甫,汉代东海(今山东兖州)人,据《金莲正宗记》载,王玄甫于白云上真处受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后于终南山凝阳洞传长生真诀、金丹火候、青龙剑法与正阳帝君钟离权,其后形成钟吕金丹派。

陈抟,宋初的道家隐士。号图南、扶摇子《指玄篇》《阴真君还丹歌》。

五代至北宋间道士钟离权和吕洞宾,吕洞宾及吕纯阳,别号纯阳子,又号回道人,称麻衣道者,传为唐代人,著有《百字铭》,《敲爻歌》。

汉钟离和吕纯阳王重阳收马丹阳、孙不二,王玉阳、丘长春,谭长真,刘长生、郝太古等人为徒,后称“全真七子” 马玉,初名从义,字宜甫,一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著有《大成捷要》

明代,龙门派的邱处机,赵道坚,龙门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余绪,以精于内丹学著称于世。其门下拥有许多著名内丹理论家,如伍守阳、谢凝素、柳华阳、刘一明、闵一得,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所著的内丹书,较其前辈,有承袭,也有发展,总的特点是功法更细致,更浅明。

伍守阳、伍守虚、柳华阳《天仙证理》、《仙佛合宗》《伍柳仙踪》

刘海蟾于五代仕燕主刘宗光为相,得吕纯阳(吕洞宾)授以清静无为,养性修命及金液还丹诸法。后传门人董凝阳,张紫阳。著有《还金篇》、《黄帝阴符经集解》等

张紫阳中国北宋道士。内丹学家。原名伯端《悟真篇》《还丹赋》

以北宋张伯端为开派祖师,并提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的传法谱系。前有吕纯阳,刘海蟾,张紫阳

薛道光《还丹复命论》。

陈楠《翠虚篇》。

张三丰,元明道士。《金丹直指》《金丹秘诀》。

明代,尹真人《性命圭旨》。

清代,千峰老人《性 命 法 诀 明 指》。

没个算高水平的,你说是不是

关于:符 箓 斋 醮

道教自创始以来,即以符、箓、斋、醮为主要活动方式,其历史源远流长。但究竟何谓符箓,何谓斋醮,众说纷纭。有说纯属封建迷信,不屑一顾,有谓内含科学哲理,需正确对待。根据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保存资料,并采访龙虎山地区终生从事道教事业的老道,应该讲所谓的符、箓、醮并非像社会上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它也有一定哲理,否则就不可能历代相传,延续至今。

符是将神力以“符号”的形式,附着在规定的“文字”(或图形)上,并书定在特定的物品(如纸、绢、木、石)上,作为天神的旨令,系道士们所使用的法术。道士们称它可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治病求福。蛇的起源,据《山海经》上说:“海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 上有二神,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饲虎焉”。后来黄帝据此,立桃梗以当门户,驱鬼避邪。桃梗象征度朔山桃树,暗示桃树梗上有神在捉鬼,以后桃木也有了驱鬼的神力。《淮南子诠言》许慎注:“鬼畏桃,今人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写了祈福禳灾之辞的桃梗,便是最原始的“符录”,因为它既是驱邪避鬼的象征物,又写有具体文字,既能请来专治邪鬼的神,又可针对某些具体的鬼,人们相信它威力巨大,更能保佑人的安全健康。现道场中作法时所用的“拷鬼桃杖”、“桃木印”等,想均系度朔山桃树的流传。有说“符”是帝王下达命令的凭证,(如古代的虎符)具有无上的权威。它转变成道教法术的“符”与两汉时期的谶纬及星辰信仰的盛行有关,当时方术之士谓天神有符,或为图,或为篆文在天空以云彩显现出来,而录之为神符。也有说天神授给了方土神符。据《三国志张鲁传》载:“张陵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道书中说太上老君传授青童大帝的二十四廖中,便有“服开明灵符”、“佩星象符”、“佩五神符”等。认为服符水,佩符图均可以“灾不能伤,魔邪不敢难”。至魏晋南北时期,答的使用更加广泛,并已交为带有宗教色彩的图案文学,藉此作为与灵异世界沟通的信物,符的功用也越来越大,字体越来越艰涩难认,形式越来越神秘莫测。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在《道藏》正一部第九九六册《开坛法语》中说得好:“吾家法录,(指录符,因录有录像和符一样,道教习称符录为法录),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家邦,小可以却灾祸。”符录有如此神功,不仅普通百姓信奉备至,而且唐、宋、元、明、清朝代中,不少封建统治者也崇拜异常。元朝统治者令天师后裔颁发过《命普施》由皇帝钦定了天师符录的地位。朱元璋早在做吴王时,曾对天师后裔颁发过《命普施符水旨》的命令,要普遍使用符水为人治病。所谓符水,就是将符浸泡水中,因为符是天神的象征,吞服符水,就意味着天神进入人体,帮助人驱除疾病和灾害。明太祖、明英宗、明宪宗等都先后颁发过禁止么出假造符录的敕令,保护天师世家符录的专利权,提高天师符录地位。

一、符的功能:据《汉天师世家》载:(一)用符水治病。唐初,第十一代天师张通元,字仲达,天性静默,常独坐一室,非时不出,虽家人罕识其面。岁大疫,以“标”植水中,汲饮者皆愈,乞符水者不远千里而至,(标,系符录的一种)。北宋徽宗时,天下瘟疫流行。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书符投大瓮贮水以饮疫者,皆愈。”南宋时,王子魏王镇守明州时有疾,第三十三代天师张景渊“咒水饮而愈。”明初,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入朝京师“求符者日以千百计,待吏不暇给,闭关拒之不能止,乃录巨符,投朝天宫井中,人争汲之,须臾水竭土见,犹弗已。太祖为立亭井上,号太已泉。”明中叶,杭州瘟疫注行,第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亦“书薜符投井,饮者立愈。”除用符水治病外,天师后裔还有用所谓“木叶”、“铁券”来治病防灾。如第十九代张天师张修:“性淳朴,躬耕干野,以疾告者,录木叶治之,皆愈。”(木叶系一种木质符录)第二十三代天师张季文当五代十国战乱之际,乃铸铁环券数万,佩之可免兵灾,求者甚众。(二)用符录抵御自然灾害,“解州教育界池水溢。诏治之,书铁符投池中,怒霆磔蛟死,盐课复常”。这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为宋徽宗盐池治蛟的事。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也因“持符治潮”有功,受到元成宗的嘉奖。第四十七代天师张元庆于明弘治已未年(1499年)由京师还山“舟次沽头闸,旱浅不前,有司请祷,书铁符投白象潭,薄暮云蒸,雨注遂利清焉。”由于符录的功能神通广大,故名目繁多,按《黄庭遁甲缘身经》载:遇恶鬼有六甲六乙符,遇火有六壬六癸符,遇水有六戊六已符,打官司有六庚六辛符,这些符或烧或服,或以灰冲水服下,或埋于门前窗下,或揣入怀中,或贴在墙上,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威力。根据不同需要和阴阳法事所用之符主要有:

二、符的分类:阴事:梵气灯符、破狱符、收魂符(由朱元帅(朱产),陶元帅(陶荣),鲁元帅,魏元帅,田元帅,孙元帅(孙乙)等执行)。 阳事:(一)开山符;(二)迁患符:(三)发奏符;(四)传递符:(以上由温琼元帅执行)。(五)拜表符:(六)拜斗符:(七)总召符;(八)镇宅符;(九)镇妖符(由王元帅(王善)石元帅(石成)殷元帅(殷郊)孟元帅(孟山)荀元帅(荀兴善)等执行。(十)解厄符(由马元帅,辛元帅(辛环),庞元帅(庞乔)邹元帅,聂元帅,韩元帅等执行)。(十一)求财符(由赵元帅(赵公明)执行。(十二)祛瘟符,(由康元帅(康席),焦元帅,曾元帅(晏安),应元帅,岳元帅(岳飞)等执行)。(十三)祛邪符(由刘元帅(刘俊),杨元帅(杨彪),肖元帅,艾元帅等执行)。(十四)恶意火符(由邓元帅(邓忠),李元帅(李伏虎)执行)。(十五)报应符(由张使者(张娇)执行)。(十六)催生保产,送子符(由高元帅(高元)执行)。(十七)和合符(使人家庭和睦、散凶)。(十八)护身符(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来定符)。(十九)大水符(用于防洪,画在木板上,一般六天才可画成。(二十)五雷符等。现在道教祖庭嗣汉天师府在进行守教活动所用的符书计(一)《清微阴阳符录》一卷,内有七十二张符样,用于阴醮,阳醮两种醮事。主要有如天将符、总如符、召功曹符、启师符、发奏符、净坛符、破秽符等。(二)《清微拜表符录》一卷,内有四十二张符,多为做拜表道场时所用。(三)《阴梵 灯符录》一卷,内有符样十二张,主要在打阴醮时使用。(四)《九幽破地狱符》一卷,有符样七十余种,主要给妇女打阴醮时用。(五)《雷霆都诸将符录》一卷,共有符样七十张,主要是三十六天将符,如王灵官符、马元帅符、赵元帅符、朱元帅、康元帅、温元帅、殷元帅、高元帅等符。同一个元帅因使用任务不同,有几张符如温元帅有解厄、治病、传递文书、送子、催生、保产等符。此外还有扫瘟、断瘟、禁瘟、解瘟等符。

三、符的功能分析:符录何以会治病有效,避邪灵验,防御自然灾害有功,这是几百年来争认不休,迄今尚无定论的问题。它虽不能用科学方法来验证,但也不能完全给以否定,因为有事实存在。有人认为人体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此场伴随人的一生,如磁场中的阴阳平衡即反映人的健康。如人体有病,即表示磁场中阴阳不平衡所致。符录通过得道者高道的书和念,(被认为是气功态)而画符的纸上聚集了一个场,这个场通过病人的吞服和携带,与人体的场相融合,逐步调整人体磁场使之平衡,人的疾病即可全愈。人遇危难或遇车祸,被认为是人体磁场不平衡而导致人失魂落魄,发生事故。所以“消灾解难符”能改变人的磁场,使之不发生事故。也有人认为,符录是气功治病的另一表现形式。理由是符录必须由得道的高道所画的才有疗效和灵验,而这些高道均为有修炼功夫而深得其法的气功师。他将意念治病转到纸上成为信息纸,病人通过这一信息在体内的调整,使疾病得到好转。就如目前气功师用水作为信息水治病的道理相同。理由是符录是气功师在气功态时脑中所出现的现象。据称:目前有些气功师不懂符录也没见过符,但在气功态时脑中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图象,他们把这些图象画出来被证实是符画。第三种认为,答埭本身是没科学道理的,只不过通过符录给病人一种精神安慰和寄托。而中医认为,许多病人一种精神所致,符录通过道士的画和念咒,给病人一种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病人精神趋于平衡,思想得到解脱,从而病情好转。第四种认为,符中有药,符咒是表面做作的一种治病手段,真正起治病作用的是药物,历代天师中有不少天师都是精通草药而且修炼功夫深,并深谙“雷法”的气功师,天师的法官大部也都是中医能手,他们在画符时在符水里加入药粉,病人服后,药到病除,只说符咒灵验,符中加药之事,却讳莫如深。龙虎山上清镇群众深知此中奥秘,用符加药治病的事例,他们可举了很多。

四、画符的十戒八忌:画符念咒,并非一般道士所能为,它一定要出自受过职的高道之手,才被认为是有灵验的符录,未受过职,没有扶将,更无役使万灵之权,不能画符。同时要求道士在画符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画符的程序,按各种各样的画法和要求去画才有作用。总的说来有十戒八忌,这是对画符人的道德要求,必须遵守,否则画符无效。此十戒是(一)戒贪财无厌。画符人,为别人消灾解难,略收些财物,当无可非议,但不能藉此敛财,贪得无厌,除衣食所需,多余部门应奉献宫观。(二)戒迟疑不决。画符时应速断速决,“一点灵光”一气呵成。(三)戒鲁莽从事,操之过急。应心情淡泊,中庸行事。(四)戒假公济私。戒用宫观器具物品,为个人发财。(五)戒亵渎神明。(六)戒无帮杀生。(七)戒好色酗酒。(八)戒铺张扬厉。(九)戒朋比为奸。(十)戒滥收学徒,传非其人,泄露天机。除十戒外,道教还对画符人规定了八忌,就是避开忌讳事物,如犯了八忌,画符失效,永无灵验。此八忌是:(一)避妇女经。(二)忌见色动心,以作符为名,行云雨之事。(三)忌神志错沉,遇生病或醉后画符,(四)避新婚蜜月期间画符。(五)避忌藉术起家致富,而迁神怒。(六)避忌见死不救。(七)忌为菲盗歹人画符,要婉言谢绝。(八)忌抬高身价,求得名誉、地位。

五、画符的程序:符录的种类很多,各种符有各自的画符程序和方法,例如“百解消灾符”,画符的程序是: 一:须斋戒浴身、净口(禁荤酒),具虔诚之心,备办果、酒、香、焚香祝告,礼拜(三拜九叩),放置画符用具,如水(或醋精或酒)、纸(以黄裱纸为佳)墨(或朱砂)笔等。 二:清水咒语:“此水非凡水,一点在砚中,云雨须臾至。病者吞之,百病消除,邪鬼粉碎,急急如律令”。 三:清纸咒语:“北帝敕吾纸,书符打邪鬼,敢有不服者,押赴 都城急急如律令”。 四:清笔咒语:“居收五雷神将,电灼光华纳,一则保身命,再则缚鬼伏邪,一切死活天道我长生,急急如律令。” 五:然后握笔在手,做好画符准备,密咒:“天园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鬼伏藏,急急如律令”,接着叩齿三通,合净水一口,向东喷之,聚精凝神,一笔画下,边画符,边念咒:“赫郝阴阳,日出东方,敕收此符,扫尽不祥,口吐三昧之水,眼放如日这光,捉怪使天蓬力士,破病用镇煞金刚,降伏妖怪,化为吉祥,急急如律令敕”,也有念:“郝郝阴阳,日出东方,吾今书符,普扫不祥,口吐三昧真火,服 一字光明,捉怪使天蓬力士,破七用来疾金刚,降伏妖魔,化为吉祥,急急如律令”。咒完符成。符成之后,还必须结煞。俗语:“刀无钢不快,符无煞不灵”,“画符容易结煞难”。据天师府的老道士说:“结煞要用三种煞(天罡煞`涌泉煞`肘后煞),而常用的是天罡煞和涌泉煞。什么符,结什么煞,念什么咒。自古以来均系师传口授,不形成文字,故《道藏》无载,史籍无考,口授时还要起誓为盟,不得泄露天机。最后老道长说了四句天罡煞歌决:“月月常加,时时见破军,破军前一位,誓不愿传人。”

道教箓文的创始,历来依托于太上老君,实际上开创于张道陵五斗米道。据《三国志张鲁传》:“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汉天师世家》卷二说:张陵居阳平山修炼时,立二十四治区,造正一盟威经箓二十四品,分属二十四治气,督察二十四治区鬼神功吏。“箓”的含义比较广泛,天师道认为“箓”主要分下列几种:

一、记箓:通常指记箓有关天宫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如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如《太上正一盟威箓》卷三所载:“太上正一上仙百鬼召箓”上面写着种种神将、使者、功曹的名号。《隋书经籍志》说:“箓皆素书,记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实即记箓天神的名册。另外“箓”又指戒箓,如《登真箓》(即奉道者的名册)、秘箓,如《天师秘箓》等。

二、符箓(佩箓箓像);箓和符的图样,性质、作用很多地方表现一样,因之“符”“箓”往往连称。又因符箓是道教法事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地方称符箓为“法箓”。“箓”也可以佩带身上,用以避邪镇妖,护身、保命,故又称“佩箓”。《隋书经籍志》上说:“受者必先洁斋,然后赍金环一、并诸贽币,以见于师,师受其贽以灵授之,乃剖金环,各持其半,云以为约,弟子得箓缄而佩之”。“箓”还有箓像,系用黄裱纸印的一本三雨宽,一尺长的画像,是供烧的。据祖天师所传。箓有“保护来生延年益寿的作用。有超度亡灵免受地狱之夺的作用,也有避邪镇魔的作用。箓主要有三种,即(1)童子箓(给儿童做的,受箓后不会碰到邪气,平安成长,画有三十六员天兵天将)。(2)益寿箓(是儿女给父母做的,受箓后可延年益寿,此箓画有历代天帅像)。(3)超拔灵(超度亡人的,使亡人在地狱少受罪,此箓画有救苦天尊和十殿阎罗等。“箓”内容一般分为六卷,第一卷是玉皇大帝的像,共三至四张。第二卷是历代天师(从一代到当代)及其妻子的名字和像,共六张至七张。第三卷是三百六十个天地罡的名字和像。共一百零三张。第四卷是十恶十善(天堂地狱之类)的图像,共四至五张。第五卷是受“箓”人的形像,共三至四张。第六卷是土地公公等像。 箓是用刻板人工印刷的,印好晒干后,还要用五彩颜色描绘头部。木刻板的所有权归张天师,在六十三代张恩溥做天师时,上清镇先后有六家制“箓”店,其中李德记、戴彩云两家时间最长。箓印好后,还要经天师府的制箓局加盖张天师的印(即阳平治都功印),才能装订出售,过去,箓大部分是运到苏州和上海出售。驻上海售箓的是一个道士叫张小山,驻苏州售箓的的叫高正庭(江西金溪人),经在苏州调查,据“玄妙观”的老道长反映,确有售箓店,并回忆到箓的形状,系用龙虎山特产的龙须草扎起来的一捆一捆的箓像,可惜没有保存,原来箓像未能看到。

三、经箓:是《道藏》的别名。据《云笈七签》卷四十五《明正一箓第三》说:“箓者,太上真神之灵文,九天众圣之秘言”。张道陵修道鹄鸣山中造正一盟威经箓二十四品。经箓的名称很多,如《太上正一三五都功经箓》、《正一盟威经箓》、《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上清大洞经箓》、《五千文箓》、《洞玄箓》

四、箓牒:正一道徒受戒的凭证。道徒受了箓等于有了任命状可以做法师,在神灵界既有了职务,又有了权力,根据所受箓的等级,如隋书经籍志上说:“其受道之法,初授《五千文箓》,次授《三洞箓》,次授《洞玄箓》,次授《上清箓》,来行使遣神役鬼的权力。

五、醮坛的名称:如箓斋、黄箓斋、玉箓斋《道门经相承次序》说:“金箓上元,天主;黄箓,下元,主地,玉箓,中元,主人。”

根据“箓”的不同意义和性质,因之箓的功用也膊幌帧,作为“经箓”的箓,是道徒“超凡入圣”的阶梯,“修证真仙”的必要途径。《洞玄灵宝课中法》说:“箓者,戒灵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正一修真略仪》亦说:“世人受道经戒,佩服箓文,纵未能次第依法修行,亦已不为下鬼,轮转不灭,与道有缘。”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堕,则可知经箓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勉强弟子按箓上记载的法门去修行学道,故《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卷上中说:“若能修持经箓中妙行法门。常令身心清净,神精明,年龄既高”。 作为记箓天神名册的“箓”,它的作用《正一修真略仪》说:“箓以检核三界官属,御远元元,统握群品,鉴骘罪福,考明功过,善恶轻重,纪于简籍,又当诏令天地万灵随功役使,分别仙品,众官吏兵,亿乘万骑,仙童玉女,列职之事驱策给侍之数目”。即按照天神的旨令,检劾三界官属之功过,同时也按他们的职责去役使他们。道士做法事,主要依靠驱使“灵”文中的功曹官属,方能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所以要背熟箓文听功曹姓名,自然界的一切(包括日、月、星、山川、河泊等)均受治于我,天神保我,吏兵护我,凶邪不敢侵,疾病不能扰。“箓”文成为道士,法师,辅正驱邪,治病救人,助国禳灾的主要手段。《正一法文科戒品》说得更为清楚,“总统天地一切鬼神,诛伏邪魔,斩灭妖精,征灵召气,制御山川,涤荡气秽,章奏传驿,通达神仙,莫先乎正一矣。”因此在道门内把“箓”文视为瑰宝。 作为“符箓”的“箓”,其作用和符相同,如“童子箓”、“超拔箓”、“延生箓”等。

斋的原意齐和净,即祭神前使自己身心清洁,言行规整,以表示对神的尊敬之意,它的根源是从古代祀神、祈福等巫觋仪式中发展而来的。古人祭祀鬼神,特别讲究净民诚意,在《庄子人世间》中,庄子就假借颜回与孔子的对话说明,澄心静虑,不存杂念的“心斋”,比“不饮酒,不茹荤数月”式的“祭祀之斋”更重要。古人认为只有诚心诚意,鬼神才会受到感动,来消灾降福。否则心不诚则神不灵。所谓“及其将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乐听,心不苟虑,手足不苟动。”《礼祀祭法》说的就是这种意思,《孟子离娄》:“斋戒沐浴可以祀上帝”。《礼记曲礼》:“斋戒以告鬼神”,说的都是这种意思。 如果说:“斋定其心”是表现人们对神的虔诚之心,那么“洁净其体”,则在谎诚之心上又增加乞求神灵庇佑的迫切心情,希望借助超人间力量来拯救自己。他们认定神与人一样有同情与怜悯之心,谁最受苦,他就同情谁,谁最虔诚他就怜悯谁。在这种仪式中,人们或是沐浴斋戒,不近腥荤,不行房事,以表示自己虔诚,或毫无保留地向神倾诉自己的罪愆,以求神的宽恕,或折磨肉体求得神的怜悯与同情。因此,对神的真诚信仰,加上“斋定其心,洁净其体”及自我折磨,正是“通神”或“见鬼”的门径,所以《礼记祭法》又说:“斋者精明之至也,所以交于神明也”。

早期太平道与五斗米道时,已有斋醮活动。《太平经》中载有向天神祈祷和称谢等仪式,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施行符祝,令病人悔过。五斗米道的祭酒,还负责为病人向天、地、水三宫请祷,五斗米道还规定于五腊日“斋戒沐浴,朝真行道。”看来原始道教时期斋醮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科仪也不够完备,后来太平道遭受镇压,张鲁的五斗米道被招降,它们的斋醮科仪逐渐荒废了,迨魏晋南北朝贵族道教改革原始道教,对斋醮科仪进行整理和补充,特别是道教大师陆修静对斋醮科仪十分重视,他在总括三洞的基础上,撰写了众多的科仪著作,《无上黄录大斋立成仪》说:“陆天师复职撰次,立为成仪祝香启奏,出官请事礼谢愿念,罔不一本经文”。后来逐步形成了所谓九斋十二法,三录七品,六种斋和十二种斋等。

所谓十二斋《洞玄灵宝五感文》说:上清派的斋法有两种,叫“绝群离偶法”和“孤影夷豁法”。灵宝派的斋法有九种,叫金录、黄录、明真三元、八节、自然、三皇、太一、指教等。正一天师派有一种叫涂炭斋。这些斋法各有不同,上清派的两种比较简单,主要离群索居,独处静默,绝食服食,抱元守一,和佛教禅定方式很接近,而灵宝派各斋就比较复杂。据《隋书经籍志》、《洞玄灵宝五感文》记载,大体上在举行斋仪时,要先筑坛三层,每层“皆置绵绝,以为限域”,即每层都用竹栅栏与绳子围起来,而在每层中,又各开若干门,其中最上一层开十门,酷似八卦阵,各门都是一种象征。在坛口上安五张台案,书五方天文,“天文”上各镇以一枚金龙,一炉香火,在重坛之下,又用十二个小道士,手执幡、扇、鹤羽、节旌、跟着主持斋仪的道士吟诵步虚、缭绕旋转,但斋仪上的主角不是道士,而是为祈福消灾而来敬神建斋的俗人,称为“斋主”。据《隋书经籍志》说,他们首先斋戒沐浴,不食腥荤五辛,不行房事,然后毕恭毕敬,依次进入斋坛,“鱼贯面缚,陈说愆咎,告白神祗,昼夜不息”,一连进行三至七天或十四天,颇似基督教的忏悔祷告。而正一派的涂炭斋“以苦节为功”“以黄土泥面,被发系著栏格,反手自缚,口中含壁,覆卧于地,开两脚相去三尺,叩头谢罪”,一连三十六天。据说这种斋法威力无比。各种斋的功用,《圣纪经》说:“上清斋可先拔九幽,次及家门,后及己身。灵宝斋可以上清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清微斋法》说:“金录斋可以安国家、玉录斋可以保佑六宫、黄录斋可以拔度兆民。明真斋可以迁拔亡殁,洞渊斋可以解禳疫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内容大同小异。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斋法有的失传、有的被淘汰。

本来“斋”“醮”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后来二者又连称起来,难分彼此,有说唐以前斋法多于醮法,唐以后醮逐渐将斋法“融化”,及至近世发展成为三种,一是设供敬神活动本身称为斋,属于设供斋;二是饮食有一定限制,属于节食斋;三是去俗去思,一心向道,称为心斋。

何谓醮,《隋书经籍志》解释:“夜中于星辰之下,陈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道门定制》引杜光庭语:“醮,祭之别名也。”有人说,自古只有斋仪而无醮,只是在斋仪之后为拜谢那些在冥冥之中护卫斋场,辟斥魔灵,宣通神祗之旨的各位神灵,后来才衍生出专门祭祀供养诸神的醮仪。事实,从巫觋时代起就有祈福者自己登坛祈祷的礼神之仪,和由巫觋进行的娱乐神之礼的分别。如《楚辞九歌》巫觋们从“东皇太一”起祭,到“礼魂”“送神”为止,一会儿扮成天地星辰山川之神,向人们宣通旨意,一会儿代表人向芸芸众生,向神顶礼膜拜,正是“醮”的源头。宋玉《高唐赋》中写到“醮诸神,礼太一”,醮就是从楚地祀神仪式中演化来的。

东汉末年,占有楚地的孙权,让巫觋方士在星辰之下为大将吕蒙请命除病,是楚地祀神仪式的遗,也是道教“醮”的先声。后来大体上认定,凡祈福者或申请入道者已入坛“首过”“祈福”,道士只是在一旁主持仪事,帮助斋主通神致意的,叫做“斋仪”;由道士们祭祀的仪式,叫做“醮仪”。由于斋和醮紧密关联,斋指祭祷中必须整洁身、心、口;醮指祭祷活动,斋醮异而事同,因之往往斋醮连称,内容也不再区别,又由于道教建醮(作法事)要设坛,(有的搭台代表坛)故斋醮称醮坛。

按道教的醮坛,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祭坛。所谓“坛”即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筑的高台。古代的坛为祭祀天神及远祖的场所。张道陵创立道教时已初具醮坛之仪。《魏书.释老志》: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斋祠跪拜,各成道法。到了北魏,道教的醮坛规模,已相当可观。《魏书.释老志》记载:及嵩高道士四十余人,遂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其遵新经之制,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斋肃祈请,六时礼拜。其后道教醮仪经寇谦之、陆修静、杜光庭等道教大师的收集、整理、改革、编纂、删定、日臻完善。到了明代,太祖于洪武七年敕礼部会僧、道拟释。道二教的科仪格式,令全国僧道遵行。正一派道士傅若霖、邓仲修等人奉旨编定《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将斋醮合并,融为一式,又吸收了相当一部分佛教的法事仪式,使道教的醮仪更是内容复杂,名目繁多,现就醮仪中有关事项分述如下:

一、醮坛的程式,一般不旬是设坛、上供、烧香、升坛、礼神、存念如法、高功宣卫灵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奏乐、献茶、步虚、赞颂、宣词、复炉、唱礼、祝神、送神等等。不过地区这间也有差别,名称也不尽相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二、醮仪的名称,根据龙虎山天师道祖庭的调查收集统计有(一)太平清醮,也叫罗天大醮(属于阳醮),用于普祭众神,祈求平安,赐福降吉;(二)功德醮(属于阳醮),用于晚辈对长辈思念其功德而作的道场;(三)寿醮(属阳醮),用于祝寿;(四)火醮,用于防火、灭火、退火;(五)虫醮,用于防治蝗虫和侵食庄稼的害虫;(六)万门醮,用于一个村或一个镇集体做的平安醮;(七)五雷醮,用于被雷打后而举行的醮仪;(八)保福醮,用于求福,求寿的醮仪;(九)瘟疫醮,用于发生瘟疫传染时举行的醮;(十)谱醮,用于修宗谱时给全族人所进行的祈祷。其他还有祈晴、求雨、春祈、秋报等等。后根据法事(醮仪)内容的要求,又逐渐形成二天二晚,三天四晚及时间更短的法事,以代替醮仪的名称。 天师道龙虎山地区传统的法事(醮仪),又按阴阳法分类,计有七十余折。 阳间法:折名有清水、安监斋、传递、发奏、启师、扬幡、挂榜、安监门、安监坛、分灯、净坛、迎銮接驾、开启、宿启、参社、散榜、拜斗、香歇、早朝、午朝、礼拜玉皇、

符咒,在道家修炼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什么叫咒?《说文解字》中载:“祝者咒也。”在黄帝时代祝、咒是不分的,黄帝时设的官职祝由,又叫咒由。符咒中的咒语起源于古代巫师祭神时的祝词。《尚书·无逸》说:“厥口诅祝”,疏云:“祝音咒,诅咒为告神明令加殃咎也。”说明最初的咒语就是用语言告诉神明要求惩罚恶人,并向神明发誓。

道家的符咒咒语,就是起源于古时的巫祝。道家的咒语在东汉时期较为盛行,并且也符有密切的关系,画符时要念咒语,用符时也有咒语,作一切法都有一定的咒语。咒语成为施法者精诚达意,发自肺腑的声音,才能保证一切法术的奏效。祈祷时,咒语都是一些赞颂神灵,和祈诉如愿之词;治病时,咒语是要求法术显灵百病俱消等辞;修炼时,咒语多为安神,定意澄心,及要求神灵帮助等语。道家的咒语每句结尾一般都有“急急如律令”一语。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解释道:“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说明这句词是从汉代经张天师传下来,要符到就灵验的意思。

葛洪在《内篇·登涉》中记载了当时的六甲秘咒:“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列阵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咒语的力量,常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九个字“临兵斗者,皆列阵前行”。竟然能“无所不辟”真是不可思议,可见咒语的奥妙无穷。道士们在用咒语禁邪时,往往要和存思,行气等法术配合进行,就是说在念咒时使自己进入气功功能状态,所有咒语都是精诚所至的心声,并存想自己与神灵相通。

符咒的奥秘到底是什么?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家的重视和研究。气咒法的实质逐步被认识和公开。首先被确认是咒语是一种制控的声波,具有一切声波的特点。①穿透性。它的速度为每秒钟332米,可以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在遇到密度很大的障碍物,有折射性,根据不同的密度,相应改变它的传播方向。②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或下降)一度时,吐音声速每秒增大(或减少)06米。③声压。声压的大小反映了声调的高低,当声音超过某一最大值时,在耳中引起触痛感,还可使人血压升高,听觉受到损伤,出现病态。正常范围内,则使人心情畅达,智慧如涌。④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耳能听见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使人悦耳的乐音多在40~40000赫的频率之间。⑤声波的震动,可产生共鸣现象,发生音谐。

显然气咒法可以理解为利用声波的穿透性、折射性,带动内气行走,达到意到声到气到。以意领气,以意催声,声气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浑沌气流,达到特种的疗效。

最近赵炽和赵其昌同志合作,对道家“六字诀”和“呵息吐音法”的吐音进了测试,发现了气咒法吐音时接收以明显的次声频的振动,为气功“六气诀”和“呵息吐音法”为什么能治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掌握正确吐音提供了检测手段。测试的过程是这样的:用谱分析仪HP3582AO——25KHz,将拾振器放在吐音者头部、胸部,经电荷放大器放到谱分析仪上,吐音时,接收到明显的次声频的振动。如吐“商”音时,出现了6Hz的次声波信号,3——4Hz信号比较大而平坦,然后随频率增大而下降。吐“多”音时也出现了——6Hz的次声频信号,曲线以3Hz起随频率增大而下降。

次声波的频率在 00001—20Hz之间,次声振动频率低,不容易被吸收;它的波段长,不易被阻挡,低频振动又不容易衰减。因此,它能在人体内传播,穿透病态组织(细胞)内,使病灶组织内闭塞的血管重新开放,并推动其血液流动,从而改善病态组织内的血液循环。在气功态下,除血流速度加大以外,血液粘稠度也下降,血球悬浮,这就给血液及血液中的氧气,负离子,吞噬细胞,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向病变组织内输送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肌体抵御疾病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使病变组织(细胞)恢复为正常细胞。

近年来,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在研究咒语和脑电波,脑磁场的关系,取得长足的前进。他们惊人地发现,当人在默想一个咒语时,可以从不接触被试者的超导磁强计上,测到一个相对应的脑磁图。测了27个词语,就发出了27个词语的脑磁图。

我们在修炼时,感觉到气咒法是一种以声音节律为中心的心身气功效应。它至少包括音律,心态、念力,气份等多种缺一不可的因素,是它们的综合效应。

  五星:教主(入选标准:三花聚顶、万劫不坏已经证得原始的教主级别人物)典型:太上老君

  四星半:准教主(入选标准:拥有超越金仙级别实力,但未证得原始的人物)典型:孔宣

  四星:金仙(入选标准:拥有金仙级别身份和实力,两者缺一不可)典型:广成子

  三星半:准金仙(入选标准:非金仙但拥有拥有超强法宝法术或独门绝技,而且征战胜率极高)典型: 哪吒

  三星:门人(入选标准:拥有较强法宝法术或独门绝技,而且参与征战胜败各半)典型:黄天化

  二星半:准门人(入选标准:拥有普通法术法宝或独门绝技,而且参与征战胜少败多)典型:金木二吒

  二星:道士(入选标准:确定学过道术,但道法浅胜率很低的人物)典型:黄龙真人

  一星半:异人(入选标准:武艺出众,基本无道术,但拥有独门绝技)典型:季康

  一星:虎将(入选标准:武艺超群,无道术,遇同样无道术对手单挑从无败绩)典型:黄飞虎

  按出场顺序点评:(有过被无道术凡人以武艺单挑击败战绩的虎将如南宫适等、出场被秒人物如邓华等均不参于点评)

  点评开始:

  女娲 :造人补天、证得混元道果的至人娘娘、妖族的统帅,拥有山河社稷图、招妖幡等超强法宝,实力指数五星。

  纣王 :称得上虎将的一代暴君、平黄飞虎、独斗八百诸侯合攻不落下风,实力指数一星。

  苏全忠 :登场很早的少年虎将。勇冠三军,斗将比武从无败绩,但可惜遇到会法术的对手时,就成为挨打的对象,实力指数一星。

  崇黑虎 :北伯侯的兄弟,拥有一个藏有铁嘴神鹰的葫芦法宝,此物不是很强,仅能对付黄蜂和不会法术的凡人,且上阵对敌喜爱斗武后诈败放宝物,神仙意识不强烈,因此战力有限,实力指数二星。

  郑伦 :哼哈二将之一,拥有口哈白光、勾魂夺魄之超强异能,而且战斗经验丰富,先下手为强的手段掌握极好,崇黑虎、黄天化、土行孙、韩家兄弟、法戒等人都有被其生擒的遭遇。不是神仙却充满神仙意识,两军对阵基本见面一记白光了结胜负,绝对是商周大战中最先进军事理论的代表人物。实力指数三星半。

  云中子:元始玉虚门下、雷震子的师傅,法力不在昆仑十二仙之下,而且是未受混元金斗劫数的福仙,曾于绝龙岭为闻太师送终,法宝通火柱较生猛,适合野外烧烤,打埋伏效果佳。实力指数四星。

  妲己、胡喜妹、王贵人:三个只对凡人有杀伤力的千年妖怪,实力还不如普通门人,云中子一把木剑就可以解决她们。实力指数一星半。

  殷洪 :赤精子门下、纣王之子,法力寻常却宝物凶猛,阴阳镜、紫授仙衣攻防兼备,先下手意识也不错,战场上连其师(当然是削掉三花、没了法宝的情况下)也无法制服他。实力指数三星。

  殷郊 :广成子门下、纣王之子,三头六臂法力高强且身上宝物番天印鬼神辟易、天下无双,先下手意识强、战斗天赋也高,实力远超其弟殷洪,是个很可怕的人物,实力指数三星半

  广成子: 昆仑十二仙之一,拥有先天灵宝番天印,破过十绝之金光阵、打杀过火灵圣母、暗算过多宝道人,直接引发了阐截两教的全面交战。算得上仙中屠夫、圣母杀手,可惜不会教徒弟。实力指数四星

  赤精子 : 昆仑十二仙之一,拥有阴阳镜、紫授仙衣等法宝,也参加过破十绝之落魂阵,也和广成子一样不会教徒弟。实力指数四星

  黄飞虎 :做过商周两国的武成王,毫无疑问的帅才和虎将,与凡人对战从无败绩,和仙人对战也从无胜算。是西周著名的挨打两人众之一,实力指数一星

  姜子牙 :阐教玉虚宫元始门下,身份很高,但法力普通,尚不如三代门人,身怀两大法宝打神鞭、杏黄旗,防守能力超强而攻击能力一般,加上心理素质差,阵前常出现怯阵情况,战场表现极其窝囊,被人打死是家常便饭,但却因玉虚宫为其准备了大批复活丹药,使其成为标准的小强之身。作为封神大战西周军团的统帅,子牙公是严重不称职的领导,虽然略懂算计之术,但不刮怪风、不伤大将决不使用此法,既无知己知彼运筹帷幄的谋略,也无逆境里百折不悔的勇气,其无能是令人绝对叹服的。整体实力一星半 。

  杨任 :清虚道德真君弟子,黄天化同门,文官出身,才智颇高,两军征战中也十分狠辣,翻手令敌人化作飞灰,吕岳逢之一命亡,不负文人心思最为歹毒的真理。依靠神眼、异兽、电枪、五火扇稳稳坐闻周营后期第三高手。整体实力三星半

  太乙真人 :昆仑十二仙中的强势角色,哪吒的师傅,争议人物,以护短闻名封神演义,但其实力却不可小视,烧死过石肌,破过十绝之化血阵,实力稳占四星。

  李靖 燃灯弟子,哪吒三兄弟之父亲。法力一般,但拥有强力宝物玲珑宝塔,人品低下,明哲保身能力较强,自孔雀明王手中吃过大亏后,就不参与任何单挑,基本依靠群战摸鱼实现价值,最后保得小命肉身成圣绝对不是侥幸。整体实力三星

  金吒 :文殊广法天尊的弟子,法力一般,拥有的法宝遁龙桩,不过智能较高,拥有做奸细的天赋,整体战场表现一般,很少参与单挑,基本依靠群战摸鱼实现自身价值,整体实力二星半。

  木吒 :普贤真人弟子。法力平常,拥有宝物吴钩剑,整体战场表现与金咤类似,很少单挑,也基本依靠群战摸鱼实现自身价值,整体实力二星半。

  哪吒 :太乙真人的弟子,灵珠子转世,莲花化身,魂魄系列法宝免疫,周营正印先行官,也是最爱单挑的将领之一,前期实力一般,化血刀事件后掌握三首八臂大术,得到强力法宝神火罩,实力水平突飞猛进,成为周营第二高手。整体实力三星半

  敖光 :东海龙王,被哪吒暴打的对象,地位虽尊贵,但法力很普通,整体实力二星。

  石矶娘娘 :截教门人,被太乙师徒欺负到死的可怜石头,但法力还是有一点的,整体实力三星。

  文殊广法天尊 :昆仑十二仙中的高手,后来背叛道门作了佛门的菩萨,金咤的师傅,破过十绝之天绝阵,对付过吃人心的马元,强收过虬首仙做坐骑,法力很是强大,稳排四星。

  燃灯道人 :阐教的二教主,昆仑十二仙中的领导,后来背叛道门作了佛门上古佛,封神演义里人品最为卑劣的人物,拥有一个人品同样卑劣的弟子李靖,但强夺定海珠后其实力就远在昆仑十二仙之上,轻松收伏羽翼大鹏,连金灵圣母也死于他手,整体实力可达四星半。

  元始天尊 :阐教的掌教,三清之一,诛仙阵内与通天教主单挑略占下风,实力不及老子。毫无疑问的五星教主。

  雷震子 :文王百子,云中子门下,所依仗只是一对风雷翅膀与一条黄金棍,实力非常普通,是周营单挑大户,也是后期的败战大户,是衬托杨戬、哪吒神勇的主要绿叶。只能在群殴和攻城砸城墙时候实现个人价值,整体实力二星半。

  武吉 :姜子牙的弟子,无法术,樵夫出身,武力似乎不错,整体实力一星。

  闻仲 :商朝太师,金灵圣母门下,商朝托孤大臣,拥有法宝雌雄金鞭,在截教很有人缘,威望高,但真正实力不是很强,勉强评个三星。

  道德真君: 昆仑十二仙之一,法宝众多还养着两头坐骑,两个弟子都很威猛,破过十绝之红水阵,实力强大,当属于四星。

  陈桐 :潼关守将,有法宝火龙标,实力平常,只能欺负武成王等凡人,遇到仙人就是秒杀的份,实力一星半。

  黄天化 :道德真君门下,黄飞虎之子,拥有法宝撰心钉、火龙标,武艺也很出色,前期较威猛,杀陈桐灭四天王败四雷将,到了后期智力受创,神仙意识淡化,越来越受父亲黄飞虎影响,喜爱拿着双锤和别人斗武,至此开始走上常败将军道路,先后在邓蝉玉、土行孙、殷洪、殷郊、郑伦、高继能等多人处败北。整体实力三星。

  黄天祥 :黄飞虎幼子,武功盖世的超级猛将,无法术,但却是封神里唯一有以凡人杀败仙人战绩的人物,虽然最终还是败亡于妖术,但杀风林、高友乾,二败丘引的辉煌战绩已经可以证明其作为周营第一武将的存在价值,整体实力一星半。

  余化 :截教门下,人称七首将军,前期实力和法宝都很普通,拥有化血刀法宝后伤过哪吒和雷震子,法宝虽霸道,但本身实力不强,勉强评个三星。

  张桂芳 :青龙关总兵,拥有呼名落马之鸡肋法术,只能欺负一下没脑子的凡人,实力很普通,实力评价一星半。

  风林 :张桂芳部下,使用红珠打将,实际效果等同暗器,法力平常,最后死于黄天祥枪下实力比普通凡人强,评价一星半。

  南极仙翁: 元始天尊门下大弟子,实力当不在昆仑十二仙之下,破过十绝之红沙阵,实力评价四星

  申公豹 :元始天尊门下,姜子牙夙敌,法力一般但口才好,一句"道兄留步"胜过千军万马,也是元始成就封神大业暗里最大功臣实力在姜子牙之上,评二星半

  九龙岛四圣: 闻仲请来帮助张桂芳的四个普通炼气士,实力一般,均骑怪兽、善用宝珠砸人,后均身伤于哪吒三兄弟之手,实力评价二星半

  龙须虎 :拥有发手生石异能的怪兽,被姜子牙以杏黄旗法宝收服,收作弟子,偷营劫寨十分有效,但整体实力一般,当属一星半。

  魔家四将: 佳梦关的总兵,拥有的伞、剑、琵琶、怪兽都是极有威力的法宝,尤其适合群战与攻城,但本身实力似乎很一般,后一齐丧身黄天化钉下,实力整体评价三星。

  杨戬 :玉鼎真人门下,既是西周阵营的最大功臣隐藏核心,也是封神演义中的第一偶像英雄,肉身成圣的清源妙道真君,精通九转元功、七十二变,神勇无敌、智谋过人,虽为昆仑三代门人,但整体实力远胜昆仑十二仙中的绝大多数。非教主级别人物或法宝不能克他,整体实力四星+但不足四星半,是个另类的存在。

  辛环 :闻太师收服的山贼,肋生双翅,也是上三路的将领,但实力不如周营雷震子,实力一星半。

  陶荣 :也是闻太师收服的山贼,有一聚风宝幡,实力也很一般,一星半水平。

  十天君 :截教真仙,摆下十绝大阵讨伐西歧,虽然最终这些大阵均为昆仑门下与陆压所破,整体实力略在昆仑十二仙之下,但也属于同级别人物,四星实力。

  玄都大法师 :太上老君唯一弟子,身份很高实力不明,粗略评估为四星。

  黄龙真人:昆仑十二仙中的耻辱,无法宝、无弟子、还毫无头脑,从无胜绩、每战必败,被赵公明抓,被吕岳打还被马遂强带上金箍,法力还尚不如昆仑三代弟子,实力评价二星,和姜子牙差不多的角色

  慈航道人 :昆仑十二仙之一,未来佛教的观音大士,历史记载里最早的接受变性手术者,破过十绝之风吼阵,收复过截教金光仙为坐骑,协同燃灯、文殊、普贤打杀了金灵圣母,法力很强的金仙,实力当为四星

  惧留孙 :昆仑十二仙之一,拥有法宝捆仙绳,后入释成佛,破过十绝之地烈阵,很懂得先下手为强意识的真仙,余化的师傅余元被他欺负了一次又一次。可惜有过在龟灵圣母手中败北的战绩,整体实力也是四星。

  普贤真人:昆仑十二仙之一,未来佛教的三大士之一,破十绝之寒冰阵,收灵牙仙为坐骑,参与杀死金灵圣母,实力也属于四星

  灵宝大法师 :昆仑十二仙之一,无法宝无弟子无胜利战绩,但表现比黄龙真人好点,实力两星半。

  道行天尊 :昆仑十二仙之一,表现一般无胜利战绩,但幸好有个好徒弟韦护称场面,最后还分得绝仙宝剑,实力勉强归为四星。

  玉鼎真人 :昆仑十二仙之一,杨戬的师傅,虽表现不多但观徒可知师,最后也是四大杀剑之一的拥有者,实力当稳占四星。

  赵公明 :罗浮山隐仙,成道天皇年间的截教精英,身怀二十四颗定海神珠,一人败尽昆仑十二仙,可惜身陨于陆压之妖术,其真实实力在四星半水平。

  萧升、曹宝:两个小散仙,心地善良法力一般,但身怀落宝金钱异宝,但可惜运气不佳,救了中山狼类型的仙人燃灯道人一命,最后就很可怜的被当成了炮灰,整体实力三星。

  三宵娘娘 :赵公明的三个妹妹,三仙岛的三位仙姑,截教精英、法力无边,为兄报仇,布下九曲黄河大阵,凭借教主级别宝物混元金斗先捉二郎真君,再擒昆仑十二仙,非元始、老子亲自出山,阐教、西周就全军覆没了,整体实力四星半。

  鸿钧道人还有三个师弟妹 他们四个人还有一个师傅

  话说混沌未开之前 没有天 没有地 除了一片苍茫

  经过了N的N次方年(N趋向正无穷大) 这片苍茫凝结出了一团灵气 又过了x的x次方年(x趋向正无穷大) 这团灵气修炼幻化成形(和人差不多,其实是人和他差不多) 名为创始元灵

  在寂寞的苍茫中 一日 创始元灵 心血来潮 体内分散出四道灵光 这四道灵光化作人形 摆创始元灵为师傅 他们是

  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

  鸿钧老祖收了三个徒弟

  太上老君

  原始天尊

  通天教主

  鸿钧老祖创混沌,定风水地火,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他是教主级别以上的至圣他以下是六位教主级别的,太上老君(人教教主),元始天尊(阐教教主),通天教主(截教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女娲(妖族先天圣人)接引道人,准提道人是大乘佛教的教主,接引道人应该就是阿弥陀佛,准提道人应该就是菩提老祖以上都是已证得混元道果的其余人与他们完全不能比而释迦牟尼尊者是截教教下第一大弟子多宝道人诛仙剑阵一战被老子以风火蒲团收住,后随老子化胡,成立小乘佛教与婆娑净土的大乘佛教并无太大的渊源佛教中的南海观世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燃灯古佛,惧留孙古佛,定光欢喜佛等本是截,阐二教的道人,后叛道入佛,他们和其他一些菩萨都不是什么很厉害的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盘古的元神所化,本就是一体不过是法宝不同,道法并无高低鸿钧老祖在天地开辟时,在分宝崖上放了无数天地开辟时现出的宝贝,太上老君拿到了防守第一的太极图,元始天尊拿到了攻击第一的盘古幡,通天教主只拿到了很多如混元锤,紫电锤,渔鼓,诛仙四剑及剑图等稍逊一筹

张三丰的太极拳

太极拳本是一脉相承的道家武术,而在民间;经过历代太极传人的修改传承,已与道家太极拳原貌相差甚远。更有甚者,某些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