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姓的辈分怎么排
下面就是全国各地薛氏的辈分排行,可以按照这个辈分字谱来进行排序。
1、江苏徐州薛氏字辈:文广宏井道、淮本自天生、宜仁长方明、增厚传家远。
2、江苏连云港薛氏字辈:久玉开堂德凤运、宏文治国景盛兴、传家聚宝宜太平、光宗耀祖显朝上、万代安邦永长春。
3、山东蒙阴薛氏字辈:仲永洪尚应、庶雷国美以、振继懋锡西、庆其毓玉汝、忠孝信广东、爱善文德兴、玉树良凤熙、美元亨利贞。
4、湖南怀化薛氏字辈:天正国生顺、官清朝兴昌、祖德祥开象、宗功胜纪堂、英贤纶继述、生财自茂良。
5、安徽萧县薛氏字辈:文广洪井道、怀本自天生、宜仁长方明、增厚传家远。
6、湖北枣阳薛氏字辈:士薛公明从、国正天心顺、家治祖德宽、广大承先才、基本永世传。
7、重庆云阳薛氏字辈:天胜德义光、世泽道隆昌、敦本传家茂、人文大启长。
8、广东薛氏字辈:松园茂盛荣、千载朗日、光辉照万年。
9、贵州薛氏字辈:靖汝世维忠、胡林然基如、世德钟声远、清风启画图、中厚存先烈。
10、云南薛氏字辈:如丙中国正、开定应显能、清言崇先治、祯祥万载春、积德必兴胜、文明百世隆、雄伟升云进、昭阳福乾坤、安邦传礼义、永远富贵承、高仲荣华长、锦绣壮玉君、太平金银有、厚道满门尊、共书祖鸿志、利恭卓朝廷。
扩展资料:
薛姓,是中国一种姓氏,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部分后裔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
薛姓发源地有山东省滕州市,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苏、陕西、河北、福建、山东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中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薛氏人口增至为72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053%,为排行第35位的大姓。
姓氏起源
《起源一》
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
据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通志》等记载,黄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成年后皆以德行出众,受封为十二个不同的姓族,散居于各地。其中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受封于任(今山东济宁任城),而为任侯,禹阳之裔孙以邑为氏,形成任姓,其后任姓几经发展壮大,人才兴旺,支系庞杂。
禹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因其精工巧思、发明车辆有功,被大禹任命为车正(官名),专门管理天下车辕之事,奚仲因此也被视为车的创造者,受后人仰慕。
车辆的发明与使用大大加快了中华文明的步伐,大禹赐封奚仲以薛(今山东藤州)为邑,称薛侯,奚仲家人闻讯都以此为荣,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为氏,表示纪念,是为薛氏之始。后来奚仲曾一度迁居于邳(今山东枣庄薛城官桥镇,一说微山湖地区)。
到了战国末期以后,薛氏的地位日渐下降,最后变为一个村落,而薛国族人辗转迁徒,始终不忘先祖列宗,后以国名为姓氏,仿薛公子登,多称薛氏。
《起源二》
源于妫姓,出自虞舜裔孙齐国丞相田婴的封地薛,属于以居邑为氏,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就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年(齐宣王田辟疆九年,公元前310年)出任齐国宰相的田婴,他曾被齐威王田因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也就是故薛国之地,因此他也被称作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田婴逝世后,田文袭封,仍以薛地为食邑。
后田文病逝,无能的诸子们争位,乱成一团,结果被齐、魏两国联手共灭之,至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薛国故地被秦国设置为薛郡,田文的后裔彻底失却封地,子孙分散各地,汉朝以后,直至魏、晋时期均设为薛县,最后到隋朝时期被废黜,成为滕县领属之地,西汉初期,田文之孙田国、田陵迁徙到竹邑(今安徽宿县)居住,并以故封邑命氏,遂改田氏为薛氏。
《起源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战国时匈奴开始与中原各政权接触,其后长期影响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
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关于匈奴薛氏来源,因史料不详,今已无从查考。仅在史籍《魏书·裴庆孙传》中记载,吐京,在今山西石楼西北部十五公里处,匈奴最先活动于今蒙古高原一带,东汉时期因内讧分成南北二部,南匈奴后来南下附汉,并几经辗转最后定居于今山西离石一带。
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杂居生活,交往密切,南匈奴各部逐渐放弃原来的游牧生活转而农耕定居,出现汉化趋势,至魏晋时,甚至纷纷改用汉姓,匈奴民族薛氏也形成于这一时期,后逐渐汉化。
《起源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叱干氏源于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亦称薛干氏,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之一,曹魏后期,拓跋鲜卑兴起于西部,降服了濡源西部直至五原的诸部落,建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其首领力微遣太子入魏朝聘,长期留居洛阳达十七年(公元261~277年),晋怀帝司马炽执政时期(公元306~311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受晋封为大单于、代公,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年(公元376年),拓跋鲜卑的代国被苻坚所灭,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硅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北魏),这一时期,尤其是北魏统治的一个半世纪中,鲜卑族进一步吸收汉文化,渐与汉族人融合。
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进一步强化统治,巩固政权,争取中原汉族地主支持,增进胡汉融合,北魏孝文帝决定顺应形势,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
强令鲜卑族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迅速汉化,并将本民族的二三字以上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姓,“其余所改,不可胜纪”,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姓浪潮中,叱干部遂改为薛,成为薛氏成员之一。
《起源五》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薛延陀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薛延陀国,是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铁勒部的一支,由薛部与延陀部联合组成,据传,薛部先祖本是汉族人,后来流落到漠北一带并在此蕃息发展不断壮大起来,成为当地的一个游牧部落。
为了表示不忘先祖,他们便以“薛”为部落名称。以后薛部在与邻近的延陀部战争中获胜并其部而有其众,两部遂合二为一,称薛延陀。薛延陀国灭亡后,部众四散流徙,或南下附唐,或并于他族,其中一部分人“以族为氏”,而改姓了汉族的薛氏,分布于营州至平州一线(今辽宁朝阳至河北卢龙)。
在薛延陀部故居地(今蒙古国西北部杭爱山脉),至今仍有许多薛氏族人生息繁衍,他们都是古薛延陀部的突厥族人后裔。唐朝时期的营州、平州,均属于汉、晋、北魏时期的古辽西郡,这就是南宋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中所称的“辽西薛氏”之源。
起源六
源于冒姓,出自唐朝武则天时期冯氏后裔冯小宝,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一著名的人,叫作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自称周文王后世子孙,鄠人(今陕西户县),闯荡江湖,在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贩卖药材,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犷中不失数分英俊。冯小宝发迹后,其兄弟子侄乃至姻亲裔孙纷纷冒姓薛氏,以崇其位,此后沿袭不改。
《起源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1、元末明初,忽必烈的一些嫡系后裔子孙内附于明王朝,以元朝开国皇帝的蒙古称号“大蒙古国薛禅汗”为汉姓,称薛氏,世代相传至今。
2、据史籍《明史》中的记载: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赐蒙古贵族托果齐姓薛名台,安置驻扎于平州新昌一带,又赐瓦剌部首领托欢姓薛名斌,为原驻地甘肃土司,赐姓,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对臣属的殊荣,故一人受赐,全族荣耀。内附的蒙古族瓦剌部族人因酋长获帝王赐姓,有许多部族人等一时均随之改汉姓为薛氏,世代相传至今。
3、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苏尼特氏,亦称薛尼特氏、雪尼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薛尼特部,是成吉思汗第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之第四子薛尼特所组建的氏族,世居巴颜鄂隆(今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nit Hala,后多冠汉姓为薛氏、苏氏等。
参考资料来源-薛姓
芒康县城海拔多少米
4317米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8°00′-99°05′,北纬28°37′-30°20′。东与四川巴塘县隔金沙江相望,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西与左贡县相连,北与贡觉、察雅两县交界。总面积11431平方公里。
芒康县平均海拔4317米,横断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宁静山脉是境内主要山脉,呈南北走向。主要山峰有达拉涅峰、达马压山、卡孜西卡冲山、达拉涅峰、旺秋占堆山等。
扩展资料:
芒康县主要旅游景点以茶马古道为主线,上盐井境内有被当地人称为文成公主的吐蕃时期摩崖雕塑,有古井田、天主教堂、雪山、大峡谷、曲孜卡温泉休闲中心、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莽错风景区和尼果寺等。
尼果寺为县内主要寺庙。曲孜卡乡境内有大小温泉近百眼,其流量大小和温度不同,最高温度可达70℃,每年春季吸引当地和云南德钦人前来温泉沐浴。
2003年1月24日,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2018年5月,保护区滇金丝猴数量已由原来的500余只增加到目前的1500余只。
参考资料:
昌都必玩旅游景点怎样
昌都市古称“康”或“客木”,是西藏自治区所辖七个地区(地级市)之一!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
昌都线路:芒康→左贡→昌都→类乌齐→八宿
景点特色:
沿着红山脉,随处可见的红,东起芒康,经左贡、昌都镇,西至洛隆、丁青、边坝,昌都各县无处不红。偶有几处落脚,都是难忘的体验。那些泛着红色或偏红棕色、紫红色色泽的山地或土壤,迷醉了我的双眼。
听当地的朋友说,在非常古老的地质年代,大概从恐龙时代起,经过高温高湿作用,致使铁元素氧化,造就了昌都的红土地。如今这“红”也成了昌都的标志。在拉萨时,人们就常说,但凡见到车身车轮红尘仆仆者,定是昌都来的车无疑。
绝佳看点:
出芒康县城往昌都一路行走,藏东南红土地的脆弱与壮美便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眼前。说它脆弱,一条细小的河流,就能把两岸的山体冲刷出巨大的沟壑,在GoogleEarth上看,成为永恒的伤痕;说它壮美,远处近处的山体在远古的造山运动中,在地表深处炽热岩浆的作用下,一层层不同色彩的岩石就此点缀在红色的山体中,令人惊叹。
到了昌都地区最西北端的丁青县境内,山体开始呈现出成片的橙红、棕红、殷红等红色素红土地,就这样孕育出高原上少有的丹霞美景。还记得停留在八宿的时光,趁阳光没来得及照在八宿整齐街道楼宇的房檐白墙上,我们已坐在距离县城不远的东村陡峭的冷曲河岸,等候朝阳与东村的红土地同晖。东村是个很独特的小山村,它坐落在一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夏天时,红色的土壤上飘浮着一片一片绿油油的青稞,在阳光映照下格外夺目。阳光慢慢铺展开来,打断了我飞翔的思绪。放眼望去,深蓝天幕下的沟壑红得无比灿烂,那一抹红,如同一方朱赤的印章,或是炼制灵丹的灶膛,或是藏族美女“高原红”的脸颊。
点点藏房散布在红彤彤的土地上,白墙墨窗点亮了凡间的天堂,房顶上垛垛秸秆好像戴在老阿妈头上的金饰,冷曲河的铁索桥上没有表情的牦牛懒洋洋地甩着尾巴向远方走去。
昌都交通:
包车沿214国道行进,或者沿214国道分别按段乘坐班车。
芒康-左贡班车,车程158km,每天早9:20分发车,票价60元。
芒康至昌都客车,票价150元;中途会在左贡停留。
昌都-类乌齐班车,车程105km,每天早9:20分发车,票价50元。
芒康-八宿,车程265km,票价70元。
昌都住宿:
芒康:康盛宾馆,120-200元/间;茶马风宾馆,80-120元/间。旺达宾馆,标准间80元/间。
昌都:昌都在西藏还算是比较繁华的都市,因此既有比较好的宾馆、酒店,也有普通的旅馆,能够满足旅行者的需求。
八宿:住宿很方便,有50-80元/人的青年旅馆。也可入住八宿交通酒店,环境要好得多,价格在80-120元/间。
昌都饮食:
芒康、左贡、昌都、八宿饮食基本都以川菜为主。
昌都线路:昌都→芒康→盐井
景点看点:
早就听说盐井是个神奇的地方,以前都只是匆匆路过。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好好地走进位于芒康县东南部的这个小乡镇,去看看那宏伟、壮观的盐田景观。深入盐井,这有着上千年制盐历史的地方,果然让人叹为观止。
在盐井的加达村,目之所及,一片又一片的红盐晾晒于下午柔和的阳光下,那颜色于那壮观中便流出几分媚来。我迫不及待地问道,“桃花盐”是什么样的呀?像桃花那么漂亮吗?我的向导笑了,解释说,盐井产的盐分为红盐和白盐两种。由于加达村盛产红盐,也被称为“红盐井”。而我目前所看到的盐就是桃花盐了,因为它呈红色,且产于3~5月间桃花盛开时,故得此名。
天色渐暗,晚饭后我悠闲散步,只见岸边数条盐民为行走便利而开的斜坡,高高低低,阡陌纵横,虽乱却别有韵味。一眼望去,盐民在澜沧江两岸层层叠叠用圆木柱支起数千块盐田。灌满卤水的盐田倚崖而建,泛着青色或微红色光芒,煞是壮观。当我的目光落在支撑盐棚的木料上,其表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晶体,那是盐水渗出来后经年累月形成的痕迹,若是在正午的阳光下必然璀璨生辉。
用红色来形容盐井段的澜沧江一点也不过分,一路夹带着泥沙和更多的高原激情,雪山之水和大地的缠绵已经变得如火般炽烈。不过让人称奇的是,同一条澜沧江,却在东岸西岸各产白盐红盐。
芒康县属于哪个省
芒康县属于西藏自治区。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市的最东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东与四川省巴塘县,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西与左贡县接壤,北与贡觉县、察雅县相接。
芒康藏语意为善妙地域,芒康县总面积116万平方公里,辖2镇14乡(含一个民族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芒康县常住人口为79001人。主要旅游景点有茶马古道、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莽错风景区和尼果寺等,2019年12月9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批准芒康县退出贫困县(区)。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首府拉萨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面积1202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21年,西藏常住人口366万人。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芒康县
昌都旅游景点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
古盐田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这里可以观赏到手工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实的盐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中国茶马古道西藏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是中国第一家关于茶马古道历史的展览馆;曲孜卡温泉群共有108眼温泉,号称“百泉映月”,水温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属温泉中的极品,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
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
“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有纯朴的民俗,当您看到房内的钟乳晶盐,一定会把您引入水晶宫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丽的大奇观。
制盐是盐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盐井人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有盐田3454块,从事制盐劳动的纯盐民有64人,农牧劳动和制盐兼营劳动的人有2013人。盐的生产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人从梯子向下深入到洞底几米至十几米的深处,将卤水背上来倒在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发,完后就是盐粒,晒干运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易。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三至五天扫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农历二、三月份时的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价格也比平常高。年产盐量约300万斤,收入100万至130万左右。盐的销路比较广,除销往西藏昌都的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八宿县、芒康县、林芝的察隅县外,还销往四川的巴塘县、理塘县、康定县,云南的德钦县、香格里拉县、维西县等地。主要是以盐、粮交换的方式为主,特别是牧区最喜欢盐井的盐,说牲畜吃了此盐身体长的较为结实、肉多。
西藏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NO1 :最美拉萨拉萨在保有自己神秘魅力的同时,迅速吸收着世界各地五彩斑斓的文化,可以说是最适合自助旅行的城市,无论对于什么地方来的人,这浓浓的异域风情都会马上击中你,让你在一段时间里神情恍惚,如入梦境,而聚集了世界各地游人的旅馆聚集区,又时常让你忘了身在何处——对于这片高原净土,以及那里蓝得令人久久无法忘怀的天空,大概谁都没有办法拒绝。
NO2 :纳木错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西藏最大的湖泊,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它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都会虔诚地顶礼膜拜;信徒传说,每到藏历羊年,诸佛、菩萨、扩法神集会在纳木错设坛大兴法会,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四月十五左右,僧人信徒不惜长途跋涉,都要前往纳木错转湖,如潮如云,盛况空前。
NO3 :阿里如果说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那么阿里则是“屋脊上的屋脊”。这里离天很近,云层很低;这里大地辽阔,雪山延绵,湖泊空灵;走进阿里,仿佛时光到流100万年,就像进入史前混沌未开的世界。面对千里茫茫的雪山,人变得越来越渺小,心灵却变得越来越宽广。一路行走,感受荒野之美,心中只有虔诚与敬畏。携一缕晨风,采一束阳光,飘在阿里的感觉是多么美好,虽然远离故乡,心却回到了雪域天堂。
NO4 :墨脱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莲花在超脱中盛开,其他莲花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有些莲花已接近于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在开始墨脱的旅程之前,必须提醒你的是:去墨脱的路很危险,如果没有什么非去不可的理由,请不要轻易上路。如果你真的决定好了要狠狠考验自己一把,请做好必要的准备,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珍贵。
NO5 :喜马拉雅这里远离喧嚣,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高傲的把头颅挺起,世界都在她的脚下匍匐。与天对话,那空旷的洒脱,人的精神就会达到纯美的境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的逍遥游在这里得到了升华!直到此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如果你不能去天堂,请来西藏;如果你来到了西藏,就不用去天堂”这句话。
NO6 :波密波密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地区,水土资源、植物资源丰富,是松茸、羊肚菌的重要产地之一,这里种植的茶叶质量也极好。在其境内还有著名的卡钦、则普、若果、古乡等冰川,这些海洋型冰川发育良好,非常壮观。
NO7 :那曲那曲位于西藏偏北处,地处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高寒缺氧,气候干燥。这里有翻滚的云、粼粼的水波、连绵的群山和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特别是八月里举行的盛大那曲赛马会更增添了一份悠扬与豪情。
NO8 :芒康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横断山脉,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东接四川巴塘,南接云南德钦,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芒康旅游自然丰富,境内有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芒康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盐方式,盐井盐田,和西藏唯一的天主教的千年古刹,迷人的高原湖泊—莽措湖等。芒康的“锅庄舞”、“弦子舞”被誉为“古道神韵”。
炒面线
大多数人可能听都没听过,但是这确实是最具招牌的厦门菜,绝对厦门制造,很少有外地人吃过,那是因为制作的困难程度非一般炒面可比,关键在炸面线和炒的功夫上,稍不注意就会炒得太硬或太烂。炒面线在过去(现在仍然)是在婚宴上必定有的。
双全酒家,在文化宫肯德基下面,原来有很大的店面,可惜现在一楼只有一间店面,门口在卖烧烤果汁之类的,其它一楼的店面都租给卖衣服的,真有些英雄气短的感觉,没落的厦门老字号代表之一,主店在2楼,趁这家店还没有倒闭之前赶紧去尝尝看。
炒面线为厦门独特名菜,系原”全福楼”、”双全酒家”所创。烹制的方法是:选用上等面线(有些地方也叫线面)放在七成热的油锅里炸至赤**,捞上盘后用开水烫去油腻待用,以瘦肉、冬笋、香菇、蒜苗为配料,切成丝炒过,和以扁鱼、虾沥,酌加绍兴酒,然后再把炒过的面线拌配料再炒。吃时以沙茶酱、红辣酱为佐料。
土笋冻
西门土笋冻据说是现在唯一一家厦门正宗的,地点在中山公园西门旁边,要是你不知道,可以从有公共汽车站的南门进去,再往西方向走,不过最好问一下路人,因为中山公园西门确实是有够偏僻,没去过的还不一定能找得到。目前是廖姓夫妻在经营。
这家土笋冻是廖家父亲从肩挑担子卖起的,有70多年的历史。据说,早期廖家父亲经常在西门歇脚,很多吃上瘾的人常常那儿找到他,习惯性地把他的土笋冻叫作西门土笋冻,等他老了开店时,自然就用了这个称谓作店名。
现在是夫妻俩在经营,两人轮班,一个在家里手工生产土笋冻,一个在店里卖。每天都能卖出100多斤。这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土笋冻,用了黄瓜、生姜、花生酱、上好的酱油,配呛鼻的土芥茉和本地甜辣酱。土笋冻不放在冰箱,还是土箱子加冰块,吃起来冰凉酸辣又呛又QQ的。5元钱一盘。价钱极其公道。
另外,原来在鹭江**院外面的马路旁也有在卖正宗土笋冻的地摊,不过自从整顿市容后就没有了踪影。
土笋冻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它含有胶质,属环节动物,学名沙虫,身长二、三寸,土笋被从沙子里逮出,先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为这东西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粘粘乎乎,盛出来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碗土笋冻了经过熬煮,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其肉清,味美甘鲜。配上好酱油、北醋、甜酱、辣酱、芥辣、蒜蓉、海蛰及芫荽、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则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
虾面
吴再添小吃店的虾面味道很特别,是厦门的招牌小吃,全厦门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也就只有吴再添这一家,所以知道吃的人就不多。
其特别在于汤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狗虾”的小虾,去壳取肉煮熟,面用的汤是用虾壳、虾头剁碎后和猪骨熬煮而成,在用纱布过滤掉残渣。配料倒是挺简单的:小虾仁、瘦肉片。整碗面一定要加上蒜泥和韭菜段,这是绝对的点睛之笔,起到提香去腥的作用,保证每次吃完后,都会有一种“齿颊流香”的感觉,你一定会觉得,泡面中的极品康师傅/统一的鲜虾面跟吴再添虾面简直是没得比,“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吴再添的虾面是1999年中国名点、1998年福建名小吃 ,但是知道的外地人实在太少了。
不过要提醒一点,内陆的同胞可能不太习惯那种过于鲜虾的味道,还有大蒜头熏人的气味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鸭肉粥
大同小学对面的鸭肉粥有没有去尝过?在大同路靠近轮渡这一头,要是不知道的话,从轮渡车站坐到大同小学站就能到,只有一个站而已。
店面也是不大,不管中午还是晚上去都能看到里面有很多顾客,而且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人,鸭肉粥清淡便宜,老太婆小孩子都适合,咸稀饭和配料是分开卖的,咬得动的可以加鸭肉、鸭脖子,咬不动就加海蛎、鱼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配料可以搭配。
旁边有一家“公园沙茶面 ”,生意总是没有粥店的好,顾客通常只有粥店的五分之一,面店老板经常羡慕的望着粥店,他可能是在感叹沙茶面店开错了地方。
沙茶烤肉串
烤肉串在中山路到处都有,但是最有名的要属雅坡的沙茶烤肉串。雅坡咖啡厅是厦门最有早喝咖啡的地方,历史据说有几十年了,店面不大,装修也极其普通,看起来还略有些老旧,里面有一个夹层,感觉很低矮。 80年代的老式背靠背桌椅,感觉从我小时候去过就再也没换过新的样式。你可能不会相信,就是这样一个有点古董的地方,却总是能吸引一些上自六十多岁老家伙,下自十五六岁的高中生。
地点:从思明**院往湖滨方向走,经过一家无名子快餐店,再经过一家运动鞋店,之后会看到一家门面并不明亮的小店,招牌上写着“雅坡咖啡厅”,OK,这就到了,进去感受一下80年代老厦门的本土咖啡厅。
沙茶面
来过厦门的人几乎都有尝过沙茶面,有人说味道很好当然也有人说不怎么样,有的嫌太甜了,有的嫌不够辣。
不过对于厦门人来说,沙茶面是从小吃到大,大肠、瘦肉、豆干这三种几乎可以说是最经常加的配料,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配料。记得和别人出去吃沙茶面时,为了要显示自己还算得上是位厦门“老饕”,总是点一些古怪的配料,像是什么米血、大肠头、腰花、鸭肠,还有一种叫做“猪肝缘”的肉片等等,感觉选配料还是件挺能显出自己个性的事,不过吃来吃去,感觉还是原来的三样吃起来比较顺口,毕竟没有谁是从小时候经常吃着腰花或是“猪肝缘”长大的。
中山路附近有几家沙茶面店不错。第九市场的那一家(定安广场旁)不错,可惜人太多了,偶尔沙茶汤卖得太快,就往里头加水稀释,味道会稍淡。一百后面的那家比较好,可惜店面太小,经常要和陌生人搭台,吃起来难免不够自在。
中山路的文化宫车站附近有一家兼卖烧肉粽,生意奇好,就是店面太小,而且可以说是奇小,可能比你们家厨房大不了多少(我怀疑可能是在厦门店面最小的沙茶面店),只有3张桌子,和陌生人搭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经常吃不到,在你前面还有好几位在门口苦等,谁叫它是在这个风水宝地开的店。可能是因为中山路的店面太贵的原因(一般的都要每月6000元),老板十几年来从未扩充过店面,或许还能产生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在这种挤破头的地方吃东西也可以算是一绝吧。
思明**院对面那家算起来应该是最好的,店面适中(其实也是小),顾客也适中,夹层还有够冷的空调,就是有时候会多加一些你并没点过的配料,最后当然是要多算你钱的啰。
月华沙茶面(很少有人能吃完面后,出来抬起头看看面店的大名,这家例外,因为它上过报纸),地点大概在思明西路和升平路附近,可以沿着一百旁的马路走进去慢慢找。也可以从轮渡车站,沿华联商厦和海关大厦中间的升平路直走200米左右,看到右边一所“民立小学”,左边有一条巷子,巷子门口有一家理发店,巷子里面10米处就是“月华沙茶面”,正所谓“深街陋巷品正宗”。摘自厦门晚报:“镇邦路78号。本来人们都叫镇邦路的沙茶面,十几年前,才挂上了主人陈月华的名号。
这家店现在主要靠女儿、媳妇们经营。但月华老婆婆每天势必一大早过来配料。据说,她80多岁的脑袋很灵活,配料算钱都极其准确,分毫不差。配完料,她也不回家,再热的天都在店边悠闲地坐着。
这家沙茶面汤汁浓厚,对外地人来说,尝不出令人生厌的甜,对本地人来说,甜得恰恰合口。汤是用冰糖、花生酱等熬制的。这家店的好东西还真不少,其中有加进面里的肉筋,也就是猪腰条后的那一层薄膜,通常都要被我们毫不留情扔掉的那部分,他们片下来,连着丝丝缕缕的瘦肉,稍微烫一下,又嫩又Q,口感味道都棒。还有一种料他们叫做猪肝缘的,即猪肝边上的一小块连着膜的瘦肉,吃起来特别的香。附近市场卖肉的,都知道要为他们留下这些边边角角的东西,在这些女人们的手里,它们就变成美味了。
新南轩和黄则和的沙茶面都不行,配料少且次,特别是汤的味道有问题,感觉不够正。吴再添的沙茶面有得过中华名小吃。
肉粽
吴再添小吃店的比较有名,在轮渡车站附近。
厦门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多以香菇、虾米、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鲜粽才下锅烧,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蓉、红辣酱、调味酱油、芫荽,真是味道可口。需提醒一点,肉粽要趁热吃,否则味道大减,因此烧肉粽,名副其实。
芋包
吴再添的比较好,新南轩的好看不好吃,最近新南轩改头换面后,很多小吃都变味了,沙茶面简直可以用糟糕二字来形容,肉粽的火候差了一些感觉有点硬,新南轩的市场化在厦门的老字号中做得是最好的,分店越开越多,但东西的味道却越来越不正宗,感觉是不是里面的摊位被被别人承包掉。
芋包,夏秋季节小吃。系将摈榔芋削皮洗净捣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淀粉、精盐、搅拌均匀,在碗的内壁涂上一层油,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猪肉、虾仁、香菇、冬笋、荸荠等片丝馅料,再盖上一层芋泥。轻轻倒扣取出放在蒸笼里蒸炊而成。食用时佐以辣椒、芥辣、沙茶酱等,味道更好。
花生汤
黄则和花生汤店,在轮渡肯德基对面。
厦门花生汤用料简单,煮法却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续水熬至花生烂透为止。然后食用时配佐甜咸点心,如油条、炸枣、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油葱果
吴再添的比较不错。中秋节俗称”七月半”;有以咸仔果祭祖的旧民俗。其做法是:将肉丝、荸荠丁、炸过碾碎的扁鱼或虾皮、米酱、白糖、地瓜粉、葱白、五香粉、食盐制成团状,放进碗里的米浆蒸煮而成。吃时要切开,放些沙茶酱、桔汁、蒜泥、萝卜酸、芫荽,吃起来柔韧芳香,美味可口。
海蛎煎
据考证台湾的海蛎煎可是从厦门流传过去的。
双全酒家的海蛎煎有得奖,新南轩的也还可以。一般的大排档都有,不过叫之前最好先看看海蛎是否新鲜,曾经吃过不新鲜的海蛎煎,那种味道简直是吓人,味道特别腥,海蛎海有点发黑,像这种千万不能要。
海蛎煎选用海蛎中的上品”珠蚝”(一种较小的海蛎)为主要原料,把鸡蛋、地瓜粉和切碎的大蒜调匀,然后用适量的猪油在锅里煎至两面酥黄。吃时,以蒜泥、芫荽、沙茶酱等为作料,方能达到香脆细、美昧可口之功效。
面线糊
黄则和花生汤店里能够尝到。另外,记得10年前在旧霞溪市场里有两家做得很好,旧霞溪市场拆了后就不知去向,你们要是有谁知道原来旧的那两家搬到哪里请告诉我。
流行音乐 音乐大家说
面线糊系以虾、蚝、蛏、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与面线煮成糊。煮时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糊而不乱,糊得清楚。面线糊,除以海鲜作配料外,还可加鸭血或猪血或以一大串猪大肠放入面线糊中,使油脂融入其中,大肠也烂熟,再配上油条,炸葱花、胡椒末作为调味,气味更浓烈可口。
炸五香
几家老字号都有,味道也差不多,其实做起来不难,你自己都可以动手试试看,美人宫市场有一家据说做得最好,不过我怎么吃都觉得不如我老妈做的好吃。
炸五香系将瘦肉配上青葱、扁鱼、荸荠、鸭蛋、味精、上等酱油、白糖、五香粉。搅拌均匀,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锅炸熟。 切成小块,食用时配上沙茶酱。红辣酱、芥辣、萝卜酸、芜英、甜酱等佐料,味道更加鲜美。
另外,吴再添的肉羹汤和卤面,新南轩的咸稞和鱼丸汤,黄则和的蚝仔面线糊,双全酒家的加力鱼炖白菜也都是厦门的名点。“厦港卤鸭”(沃尔玛可以买得到,据说由于有特殊的香味,有人怀疑是否在里面加入了**壳。)“友利盐水鸭”(大生里铁路口旁有分店)也都是厦门本地人必买的下酒卤料(卤鸭最好要热吃,盐水鸭这一定要凉吃)。
佛跳墙
“佛跳墙”是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传统名菜,为闽菜的代表作。它的主要原料有鱼翅、海参、鸡脯、鸭肉、猪蹄筋、香菇、鲍鱼、鸽蛋等30多种,并配有多种佐料。“佛跳墙”做得好坏,关键在于是否选料精细,刀法讲究,是否按照其及为严谨的调配烹制程序。烹制时要把几十种原料放进盛过酒的绍兴酒坛中,坛口用纸密封再用盖子盖紧,先用旺火烧沸,再用文火慢煨。由于几十种原、配料煨在一起,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原封的特色,香味浓郁,嫩软鲜美,真是“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薛姓的辈分怎么排
本文2023-10-03 22:58: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