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有姓问的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3收藏

百家姓里有姓问的吗,第1张

以下是百家姓我找了半天都没到有姓问的:所以说根本就没有。如果要是有也是自己的爱好,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麹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问氏,系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所改。”苑氏,来源于中国奴隶制商王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王灭亡,商王朝共历四百九十余年,十七代,三十一王。商王朝,商汤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之后有五次迁都,到盘庚时期(公元前1312~前1285年)最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之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了武丁统治时期(公元前1271~前1213年)的五十几年间,商王朝处于强盛颠峰。

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子文至苑(今河南新郑),为苑侯,其后代子孙以先祖爵名为氏,称苑氏。时间约,距1998年约3166年。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围,可以从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统治范围来确定。武丁时期商王朝强盛,不断对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扩大。据资料记载,其疆界西至陕西城固、山西万楼永和地区,北至邯(今河北涞易),南至湖北黄坡、江西清江,东至山东曲阜、泰安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内。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迁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党固传》中记载,有许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单姓有劝氏、运氏、艺氏、毳氏、故氏、暮氏、住氏、据氏、幽氏、昫氏、泽氏、奥阝(郁氏)、圃氏、叙氏、咀氏、矢氏、履氏、亲氏、陇氏、勇氏、辩氏、遣氏、铣氏、衍氏、启氏、科氏、人氏、政氏、悼氏、北氏,其复姓有问弓氏、问薪氏、王里氏、虎夷氏、牟孙氏、平陵氏、平宁氏、羌兀氏、霜乡氏、新和氏、新孙氏、固孙氏等。商汤时期,王朝以都城所在为核心布设军事要塞,以卫王畿。其军事要塞近都者多为环形分布,称腕弓(近弓);其军事要塞远都者多在边境,呈星形分布,称深弓(远弓);处于二者之间地带设置的军事要塞,为扇形分布,称问弓(中弓)。

商汤后裔问弓氏,即为掌管中弓军事力量的大夫,其后裔有以其官称“问弓”为姓氏者,称问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问氏者。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宝应问氏家谱》记载,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问氏,系因张士诚之乱由温氏改姓而来。温氏源于西周时期的温国。据史籍《广韵》、《万姓统谱》等记载,西周初期,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邑(今河南温县),称温侯。周襄王姬郑二年(晋惠公姬夷吾元年,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大夫郤至(温季子、郤昭子)率军攻灭了狄人,温国邑地就成为了郤至的封邑。

春秋中叶的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郤至在“鄢陵之战”中(今河南鄢陵)指挥晋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声威显赫,成为晋国执政上卿,从此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史称“三郤秉政”,结果引起其他晋国卿士大夫们的嫉妒。据典籍《国语·晋语》记载,晋文公姬重耳时期,“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韩,寔掌近官。”因此,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便对郤氏一族专权国政极为不满,就想找个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去打猎,郤至打到一头野猪,便派人给晋历公送去,不料却在半途被晋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郤至大怒之便下一箭射死了孟张。晋历公不明究竟,对此大为恼火,愤声说道:“季子欺余!(这老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遂决定除掉郤氏一族。晋历公欲除郤氏的消息很快就被郤氏族人知道了,堂弟郤錡便主张抢先攻杀晋历公以保存自己,而郤至却愚忠地认为: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

周简王十二年(公元前574年)农历12月壬午日,晋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们如栾书、胥童、夷羊五等,率甲士八百灭掉了郤氏一族,史称“晋灭三郤”。郤氏百年大族,一朝灰飞烟灭,三郤的尸首被陈列在朝堂上示众。这次事变后不久,晋厉公因为优柔寡断,也被栾书杀死。

郤至的子孙中有在“晋灭三郤”事件中成功出逃到其他诸侯国的,便以原郤至封邑命姓,称温氏。后该支温氏族人中有因避祸而迁徙至真如(今江苏扬州宝应)者,改“温”为谐音字“问”,称问氏。 源于姜姓,出自东汉末期温侯吕布,属于避难改姓为氏。吕布:(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今内蒙古包头)。著名东汉末年武将。吕布善弓马,精武艺,时号为“飞将”。他初在并州刺史(今山西太原)丁原手下任主簿,后杀丁原投靠董卓,晋升为骑都尉,又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他曾因小故被董卓掷戟责打,心怀怨恨。当时司徒王允拟诛董卓,便借机与吕布密商,吕布答应为内应。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吕布以功授为奋威将军,封温侯。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吕布战败出走。先后投奔袁术、袁绍等割据诸侯。曾助袁绍击败张燕。因惧袁绍,被陈留太守(今河南开封)张邈收留,命为兖州牧,屯驻濮阳。未久,曹操率军攻吕。吕布战败,投奔割据徐州的刘备。其时刘备与袁术对峙。在袁术的鼓动下,吕布袭取下邳(今江苏睢宁),击败了刘备,自号徐州牧,并许刘备驻扎小沛(今安徽濉溪)。袁术曾派大军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出面调停,使双方罢兵。

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击败刘备,攻破小沛。曹操亲率军征讨。吕布不敌,被困于下邳,遣人求救于袁术,未果。吕布待军不善,在曹军围困之下,其部将侯成谋叛,擒住吕布及陈宫、高顺等人出降。吕布乞降未成,被曹操所杀。吕布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爵位“温侯”为姓氏者,称温氏。其后裔赣州石城人温革(公元1006~1076年),为北宋时期的教育家、图书收藏家,也是客家地区私家办学之先驱。由于他所办学校规模大,藏书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所教学生人才辈出,名震朝野,被当朝宋仁宗下旨入京面圣,并赐为“进士”,敕封为“大儒”。

温革的后代在南宋末期撰有《海上仙方》一书,借外讽今,得罪了当朝权贵贾似道,全族被抄,有逃亡者改以谐音字“问”为姓氏,以避其难,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兀者群牧使温迪罕·蒲睹,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金史·温迪罕蒲睹传》记载,金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金国西京路桓州(今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爆发了以西北路招讨司译史契丹人撒八为首的契丹族人民大起义。当时在辽阳一带管理兀者部落畜牧生产女真贵族温迪罕·蒲睹是群牧使,撒八起义后,温迪罕·蒲睹为防备属下契丹族人民响应,命令手下家奴兵丁配备兵器时刻警卫。于是契丹牧民便巧妙地骗那些家奴兵丁说:“我们将要出兵伐宋,官府要查看兵器,请把你们的兵器借给我们用一用吧。”家奴们上当,纷纷将兵器借给了契丹牧民。结果契丹族人乘机起事,温迪罕·蒲睹只能束手就擒。契丹起义军捕获温迪罕·蒲睹后问他:“你愿意跟我们一起造反吗?”温迪罕·蒲睹回答:“吾家世受国厚恩,子侄皆仕宦,不能从汝反而累吾族也。”结果,温迪罕·蒲睹当即被起义军凌迟处死,其在堂子孙也一同被杀。

温迪罕·蒲睹的后裔族人有取其姓氏首音汉字谐音为“问”者,汉化姓氏为单姓问氏。

姓氏。

《广韵》:今襄州有之。

《正字通》:明问智,成化贡士。

得姓始祖:问弓氏、苏忿生、温革、温迪罕·蒲睹。

源于子姓,出自中国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乃以官职为氏。

源于姬姓,出自中国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

源于姜姓,出自中国东汉末期温侯吕布,属于避难改姓。

源于女真族,出自中国金国时期兀者群牧使温迪罕·蒲睹,属于避难汉化改姓。

问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七百八十八位,以东莞、庐江、辽东、太原、襄州、郯郡、襄阳、宝应、桓州为郡望。今安徽省的淮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北省的承德市围场地区、保定市望都区,甘肃省的陇南市徽县,浙江省的宁波市余姚市,山西省的汾阳市、交城市、吕梁市临县,河南省的漯河市,湖北省的荆州市,重庆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江苏省的苏州市、扬州市宝应县,山东省的临沂市郯城县,陕西省的渭南市白水县,台湾省等地,均有问氏族人分布。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问氏,系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所改。”苑氏,来源于中国奴隶制商王朝。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王灭亡,商王朝共历四百九十余年,十七代,三十一王。商王朝,商汤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之后有五次迁都,到盘庚时期最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之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了武丁统治时期的五十几年间,商王朝处于强盛颠峰。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子文至苑,为苑侯,其后代子孙以先祖爵名为氏,称苑氏。时间约,距1998年约3166年。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围,可以从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统治范围来确定。武丁时期商王朝强盛,不断对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扩大。

据资料记载,其疆界西至陕西城固、山西万楼永和地区,北至邯(今河北涞易),南至湖北黄坡、江西清江,东至山东曲阜、泰安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内。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迁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

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党固传》中记载,有许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单姓有劝氏、运氏、艺氏、毳氏、故氏、暮氏、住氏、据氏、幽氏、昫氏、泽氏、奥阝(郁氏)、圃氏、叙氏、咀氏、矢氏、履氏、亲氏、陇氏、勇氏、辩氏、遣氏、铣氏、衍氏、启氏、科氏、人氏、政氏、悼氏、北氏,其复姓有问弓氏、问薪氏、王里氏、虎夷氏、牟孙氏、平陵氏、平宁氏、羌兀氏、霜乡氏、新和氏、新孙氏、固孙氏等。

商汤时期,王朝以都城所在为核心布设军事要塞,以卫王畿。其军事要塞近都者多为环形分布,称腕弓(近弓);其军事要塞远都者多在边境,呈星形分布,称深弓(远弓);处于二者之间地带设置的军事要塞,为扇形分布,称问弓(中弓)。商汤后裔问弓氏,即为掌管中弓军事力量的大夫,其后裔有以其官称“问弓”为姓氏者,称问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问氏者。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宝应问氏家谱》记载,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问氏,系因张士诚之乱由温氏改姓而来。温氏源于西周时期的温国。据史籍《广韵》、《万姓统谱》等记载,西周初期,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邑,称温侯。周襄王姬郑二年(晋惠公姬夷吾元年,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大夫郤至(温季子、郤昭子)率军攻灭了狄人,温国邑地就成为了郤至的封邑。春秋中叶的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农历6月,郤至在“鄢陵之战”中(今河南鄢陵)指挥晋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声威显赫,成为晋国执政上卿,从此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史称“三郤秉政”,结果引起其他晋国卿士大夫们的嫉妒。

据典籍《国语·晋语》记载,晋文公姬重耳时期,“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韩,寔掌近官。”因此,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便对郤氏一族专权国政极为不满,就想找个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去打猎,郤至打到一头野猪,便派人给晋历公送去,不料却在半途被晋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郤至大怒之便下一箭射死了孟张。晋历公不明究竟,对此大为恼火,愤声说道:“季子欺余!”遂决定除掉郤氏一族。晋历公欲除郤氏的消息很快就被郤氏族人知道了,堂弟郤錡便主张抢先攻杀晋历公以保存自己,而郤至却愚忠地认为: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周简王十二年农历12月壬午日,晋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们如栾书、胥童、夷羊五等,率甲士八百灭掉了郤氏一族,史称“晋灭三郤”。郤氏百年大族,一朝灰飞烟灭,三郤的尸首被陈列在朝堂上示众。这次事变后不久,晋厉公因为优柔寡断,也被栾书杀死。郤至的子孙中有在“晋灭三郤”事件中成功出逃到其他诸侯国的,便以原郤至封邑命姓,称温氏。后该支温氏族人中有因避祸而迁徙至真如者,改“温”为谐音字“问”,称问氏。

源于姜姓,出自东汉末期温侯吕布,属于避难改姓为氏。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著名东汉末年武将。吕布善弓马,精武艺,时号为“飞将”。他初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任主簿,后杀丁原投靠董卓,晋升为骑都尉,又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他曾因小故被董卓掷戟责打,心怀怨恨。当时司徒王允拟诛董卓,便借机与吕布密商,吕布答应为内应。汉初平三年,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吕布以功授为奋威将军,封温侯。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吕布战败出走。先后投奔袁术、袁绍等割据诸侯。曾助袁绍击败张燕。因惧袁绍,被陈留太守张邈收留,命为兖州牧,屯驻濮阳。未久,曹操率军攻吕。吕布战败,投奔割据徐州的刘备。其时刘备与袁术对峙。在袁术的鼓动下,吕布袭取下邳,击败了刘备,自号徐州牧,并许刘备驻扎小沛。袁术曾派大军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出面调停,使双方罢兵。汉建安三年吕布击败刘备,攻破小沛。曹操亲率军征讨。吕布不敌,被困于下邳,遣人求救于袁术,未果。吕布待军不善,在曹军围困之下,其部将侯成谋叛,擒住吕布及陈宫、高顺等人出降。吕布乞降未成,被曹操所杀。吕布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爵位“温侯”为姓氏者,称温氏。其后裔赣州石城人温革,为北宋时期的教育家、图书收藏家,也是客家地区私家办学之先驱。由于他所办学校规模大,藏书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所教学生人才辈出,名震朝野,被当朝宋仁宗下旨入京面圣,并赐为“进士”,敕封为“大儒”。温革的后代在南宋末期撰有《海上仙方》一书,借外讽今,得罪了当朝权贵贾似道,全族被抄,有逃亡者改以谐音字“问”为姓氏,以避其难,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兀者群牧使温迪罕·蒲睹,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金史·温迪罕蒲睹传》记载,金正隆五年,金国西京路桓州爆发了以西北路招讨司译史契丹人撒八为首的契丹族人民大起义。当时在辽阳一带管理兀者部落畜牧生产女真贵族温迪罕·蒲睹是群牧使,撒八起义后,温迪罕·蒲睹为防备属下契丹族人民响应,命令手下家奴兵丁配备兵器时刻警卫。于是契丹牧民便巧妙地骗那些家奴兵丁说:“我们将要出兵伐宋,官府要查看兵器,请把你们的兵器借给我们用一用吧。”家奴们上当,纷纷将兵器借给了契丹牧民。结果契丹族人乘机起事,温迪罕·蒲睹只能束手就擒。契丹起义军捕获温迪罕·蒲睹后问他:“你愿意跟我们一起造反吗?”温迪罕·蒲睹回答:“吾家世受国厚恩,子侄皆仕宦,不能从汝反而累吾族也。”结果,温迪罕·蒲睹当即被起义军凌迟处死,其在堂子孙也一同被杀。温迪罕·蒲睹的后裔族人有取其姓氏首音汉字谐音为“问”者,汉化姓氏为单姓问氏。

一、姓氏渊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问氏,系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所改。”苑氏,来源于中国奴隶制商王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王灭亡,商王朝共历四百九十余年,十七代,三十一王。

商王朝,商汤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之后有五次迁都,到盘庚时期(公元前1312~前1285年)最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之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了武丁统治时期(公元前1271~前1213年)的五十几年间,商王朝处于强盛颠峰。

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子文至苑(今河南新郑),为苑侯,其后代子孙以先祖爵名为氏,称苑氏。时间约,距1998年约3166年。

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围,可以从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统治范围来确定。武丁时期商王朝强盛,不断对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扩大。据资料记载,其疆界西至陕西城固、山西万楼永和地区,北至邯(今河北涞易),南至湖北黄坡、江西清江,东至山东曲阜、泰安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内。

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迁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党固传》中记载,有许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单姓有劝氏、运氏、艺氏、毳氏、故氏、暮氏、住氏、据氏、幽氏、昫氏、泽氏、奥阝(郁氏)、圃氏、叙氏、咀氏、矢氏、履氏、亲氏、陇氏、勇氏、辩氏、遣氏、铣氏、衍氏、启氏、科氏、人氏、政氏、悼氏、北氏,其复姓有问弓氏、问薪氏、王里氏、虎夷氏、牟孙氏、平陵氏、平宁氏、羌兀氏、霜乡氏、新和氏、新孙氏、固孙氏等。

商汤时期,王朝以都城所在为核心布设军事要塞,以卫王畿。其军事要塞近都者多为环形分布,称腕弓(近弓);其军事要塞远都者多在边境,呈星形分布,称深弓(远弓);处于二者之间地带设置的军事要塞,为扇形分布,称问弓(中弓)。

商汤后裔问弓氏,即为掌管中弓军事力量的大夫,其后裔有以其官称“问弓”为姓氏者,称问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问氏者。

2、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宝应问氏家谱》记载,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问氏,系由温氏改姓而来。

温氏源于西周时期的温国。据史籍《广韵》、《万姓统谱》等记载,西周初期,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邑(今河南温县),称温候。

周襄王姬郑二年(晋惠公姬夷吾元年,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大夫郤至(温季子、郤昭子)率军攻灭了狄人,温国邑地就成为了郤至的封邑。

春秋中叶的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郤至在“鄢陵之战”中(今河南鄢陵)指挥晋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声威显赫,成为晋国执政上卿,从此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史称“三郤秉政”,结果引起其他晋国卿士大夫们的嫉妒。据典籍《国语·晋语》记载,晋文公姬重耳时期,“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寔掌近官。”因此,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便对郤氏一族专权国政极为不满,就想找个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

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去打猎,郤至打到一头野猪,便派人给晋历公送去,不料却在半途被晋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郤至大怒之便下一箭射死了孟张。晋历公不明究竟,对此大为恼火,愤声说道:“季子欺余!(这老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遂决定除掉郤氏一族。

晋历公欲除郤氏的消息很快就被郤氏族人知道了,堂弟郤錡便主张抢先攻杀晋历公以保存自己,而郤至却愚忠地认为: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

周简王十二年(公元前574年)农历12月壬午日,晋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们如栾书、胥童、夷羊五等,率甲士八百灭掉了郤氏一族,史称“晋灭三郤”。郤氏百年大族,一朝灰飞烟灭,三郤的尸首被陈列在朝堂上示众。这次事变后不久,晋厉公因为优柔寡断,也被栾书杀死。

郤至的子孙中有在“晋灭三郤”事件中成功出逃到其他诸侯国的,便以原郤至封邑命姓,称温氏。后该支温氏族人中有因避祸而迁徙至真如(今江苏扬州宝应)者,改“温”为谐音字“问”,称问氏。

本书按:

寺人,为西周朝堂的官名,亦作侍人。在典籍《周礼》中谓天官冢宰所属有寺人,为宫中侍御之宦官,就是后来的内宫太监,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寺人掌管王宫中女御和女奴的戒令,在王后的路寝(正室)设有五名。

3、源于姜姓,出自东汉末期温侯吕布,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吕布:(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今内蒙古包头)。著名东汉末年武将。

吕布善弓马,精武艺,时号为“飞将”。他初在并州刺史(今山西太原)丁原手下任主簿,后杀丁原投靠董卓,晋升为骑都尉,又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他曾因小故被董卓掷戟责打,心怀怨恨。

当时司徒王允拟诛董卓,便借机与吕布密商,吕布答应为内应。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吕布以功授为奋威将军,封温侯。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吕布战败出走。先后投奔袁术、袁绍等割据诸侯。曾助袁绍击败张燕。因惧袁绍,被陈留太守(今河南开封)张邈收留,命为兖州牧,屯驻濮阳。未久,曹操率军攻吕。吕布战败,投奔割据徐州的刘备。

其时刘备与袁术对峙。在袁术的鼓动下,吕布袭取下邳(今江苏睢宁),击败了刘备,自号徐州牧,并许刘备驻扎小沛(今安徽濉溪)。袁术曾派大军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出面调停,使双方罢兵。

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击败刘备,攻破小沛。

曹操亲率军征讨。吕布不敌,被困于下邳,遣人求救于袁术,未果。吕布待军不善,在曹军围困之下,其部将侯成谋叛,擒住吕布及陈宫、高顺等人出降。吕布乞降未成,被曹操所杀。

吕布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爵位“温侯”为姓氏者,称温氏。其后裔赣州石城人温革(公元1006~1076年),为北宋时期的教育家、图书收藏家,也是客家地区私家办学之先驱。由于他所办学校规模大,藏书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所教学生人才辈出,名震朝野,被当朝宋仁宗下旨入京面圣,并赐为“进士”,敕封为“大儒”。温革的后代在南宋末期撰有《海上仙方》一书,借外讽今,得罪了当朝权贵贾似道,全族被抄,有逃亡者改以谐音字“问”为姓氏,以避其难,世代相传至今。

4、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兀者群牧使温迪罕·蒲睹,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金史·温迪罕蒲睹传》记载,金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金国西京路桓州(今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爆发了以西北路招讨司译史契丹人撒八为首的契丹族人民大起义。

当时在辽阳一带管理兀者部落畜牧生产女真贵族温迪罕·蒲睹是群牧使,撒八起义后,温迪罕·蒲睹为防备属下契丹族人民响应,命令手下家奴兵丁配备兵器时刻警卫。于是契丹牧民便巧妙地骗那些家奴兵丁说:“我们将要出兵伐宋,官府要查看兵器,请把你们的兵器借给我们用一用吧。”家奴们上当,纷纷将兵器借给了契丹牧民。结果契丹族人乘机起事,温迪罕·蒲睹只能束手就擒。

契丹起义军捕获温迪罕·蒲睹后问他:“你愿意跟我们一起造反吗?”

温迪罕·蒲睹回答:“吾家世受国厚恩,子侄皆仕宦,不能从汝反而累吾族也。”结果,温迪罕·蒲睹当即被起义军凌迟处死,其在堂子孙也一同被杀。

温迪罕·蒲睹的后裔族人有取其姓氏首音汉字谐音为“问”者,汉化姓氏为单姓问氏。

本书按:

①群牧使:

宋、辽、金时期,契丹族与女真族均设有管理畜牧生产的机构,畜牧生产有公养、私养两种,公养即称谓“群牧”。在辽国设有西路群牧使司,而在金国称陇右群牧监。群牧使就是该类机构派驻在各地负责掌管畜牧生产的官员。

②兀者部落:

兀者,是宋、辽、金时期分布于辽阳行省北部的通古斯语族居民,亦被称为吾者、斡拙的诸部,女真语为“森林”之意,清朝时期译写为乌稽、窝集等的渔牧部落,即源于兀者。

兀者部族之得名,盖因其出没于大山老林之故。清朝初期以后不再用其为部族名称,改称如东海兀哲部、窝稽部等。

在史籍《金史·地理志》上记载:“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境。”在《金史·完颜晏传》中还记载:“天会初,乌底改叛……乃命晏督扈从诸军往讨之。至混同江,谕将士曰:‘今叛众依山谷,地势险阻,林木深密,吾骑卒不得成列,未可以岁月破也’……声言俟大军皆集而发。乃潜以舟师浮江而下,直捣其营,遂大破之。”由此可知,金乌底改诸部的分布大约是在黑龙江下游直抵奴儿干地区的沿江及大片深山密林之中。

所谓乌底改人,当即包括元朝时期的水达达和兀者等通古斯语族诸部在内。元顺帝时期,由于元朝政府向极东北诸部勒索海东青无度,激起水达达部和兀者部的反抗。这次起义时断时续,前后共经过近十年才最后失败。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元朝政府重新设立了兀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于哈儿分之地,当即镇压此次起义后的善后措施之一。

哈儿分之地在黑龙江下游,元、明两朝皆置有驿站兵塞于此。明朝时期一度因其旧制,在此设置过兀者野人、乞列迷、女直军民万户府。此外,明朝时期著名的兀良哈三卫之一的福余卫,其蒙古名称曰“我着”,亦得名于兀者。嫩江中游的这部分兀者部族人,或许和肇州的水达达人一样,都是在元朝初期平定乃颜之乱以后,被强行从东北的东部地区迁来的。

生活在东北大山深处的兀者部落,多以射山为猎,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少数沿江滨水者,或亦以捕捞为业。与水达达相比,兀者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更低一些。所以元朝史料更多地拿兀者和野人相连称。元朝后期有一个东北籍人明里帖木儿,并不是兀者部人,但他自号“北野兀者”,被当时世人看作是甘“以贱形加全人”。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兀者诸部文明程度较低的事实。

二、迁徙分布:

今安徽省淮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河北省围场地区,甘肃省徽县,浙江省余姚市,山西省汾阳市、交城市等地区,均有问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公元185年),分琅玡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晋朝晋武帝大始元年(公元265年)改置为东莞郡,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东南一带,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末年废黜,其时辖地在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莒县一带。今广东省东莞市建制置于唐朝。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初皇年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至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郯 郡:亦称东海郡、海州、郯城县。郯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昊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属于鲁国,“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郯国于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

襄阳郡:治所由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武德四年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武德五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于。唐武德七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贞观元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贞观六年废都督府。唐贞观八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天宝元年改为襄阳郡。唐天宝十四年置防御使。唐乾元元年复为襄州。唐上元二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2堂号:

庐江堂:以望立堂。

真如堂:资料有待补充。

侧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预顺堂:资料有待补充。

问姓

问[问,读音作wēn(ㄨㄣ),不可读作wèn(ㄨㄣ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问氏,系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所改。”苑氏,来源于中国奴隶制商王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王灭亡,商王朝共历四百九十余年,十七代,三十一王。

商王朝,商汤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之后有五次迁都,到盘庚时期(公元前1312~前1285年)最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之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了武丁统治时期(公元前1271~前1213年)的五十几年间,商王朝处于强盛颠峰。

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子文至苑(今河南新郑),为苑侯,其后代子孙以先祖爵名为氏,称苑氏。时间约,距1998年约3166年。

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围,可以从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统治范围来确定。武丁时期商王朝强盛,不断对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扩大。据资料记载,其疆界西至陕西城固、山西万楼永和地区,北至邯(今河北涞易),南至湖北黄坡、江西清江,东至山东曲阜、泰安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内。

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迁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党固传》中记载,有许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单姓有劝氏、运氏、艺氏、毳氏、故氏、暮氏、住氏、据氏、幽氏、昫氏、泽氏、奥阝(郁氏)、圃氏、叙氏、咀氏、矢氏、履氏、亲氏、陇氏、勇氏、辩氏、遣氏、铣氏、衍氏、启氏、科氏、人氏、政氏、悼氏、北氏,其复姓有问弓氏、问薪氏、王里氏、虎夷氏、牟孙氏、平陵氏、平宁氏、羌兀氏、霜乡氏、新和氏、新孙氏、固孙氏等。

商汤时期,王朝以都城所在为核心布设军事要塞,以卫王畿。其军事要塞近都者多为环形分布,称腕弓(近弓);其军事要塞远都者多在边境,呈星形分布,称深弓(远弓);处于二者之间地带设置的军事要塞,为扇形分布,称问弓(中弓)。

商汤后裔问弓氏,即为掌管中弓军事力量的大夫,其后裔有以其官称“问弓”为姓氏者,称问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问氏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宝应问氏家谱》记载,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问氏,系由温氏改姓而来。

温氏源于西周时期的温国。据史籍《广韵》、《万姓统谱》等记载,西周初期,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邑(今河南温县),称温候。

周襄王姬郑二年(晋惠公姬夷吾元年,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大夫郤至(温季子、郤昭子)率军攻灭了狄人,温国邑地就成为了郤至的封邑。

春秋中叶的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郤至在“鄢陵之战”中(今河南鄢陵)指挥晋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声威显赫,成为晋国执政上卿,从此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史称“三郤秉政”,结果引起其他晋国卿士大夫们的嫉妒。据典籍《国语·晋语》记载,晋文公姬重耳时期,“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寔掌近官。”因此,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便对郤氏一族专权国政极为不满,就想找个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

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去打猎,郤至打到一头野猪,便派人给晋历公送去,不料却在半途被晋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郤至大怒之便下一箭射死了孟张。晋历公不明究竟,对此大为恼火,愤声说道:“季子欺余!(这老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遂决定除掉郤氏一族。

晋历公欲除郤氏的消息很快就被郤氏族人知道了,堂弟郤錡便主张抢先攻杀晋历公以保存自己,而郤至却愚忠地认为: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

周简王十二年(公元前574年)农历12月壬午日,晋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们如栾书、胥童、夷羊五等,率甲士八百灭掉了郤氏一族,史称“晋灭三郤”。郤氏百年大族,一朝灰飞烟灭,三郤的尸首被陈列在朝堂上示众。这次事变后不久,晋厉公因为优柔寡断,也被栾书杀死。

郤至的子孙中有在“晋灭三郤”事件中成功出逃到其他诸侯国的,便以原郤至封邑命姓,称温氏。后该支温氏族人中有因避祸而迁徙至真如(今江苏扬州宝应)者,改“温”为谐音字“问”,称问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东汉末期温侯吕布,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吕布:(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今内蒙古包头)。著名东汉末年武将。

吕布善弓马,精武艺,时号为“飞将”。他初在并州刺史(今山西太原)丁原手下任主簿,后杀丁原投靠董卓,晋升为骑都尉,又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他曾因小故被董卓掷戟责打,心怀怨恨。

当时司徒王允拟诛董卓,便借机与吕布密商,吕布答应为内应。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吕布以功授为奋威将军,封温侯。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吕布战败出走。先后投奔袁术、袁绍等割据诸侯。曾助袁绍击败张燕。因惧袁绍,被陈留太守(今河南开封)张邈收留,命为兖州牧,屯驻濮阳。未久,曹操率军攻吕。吕布战败,投奔割据徐州的刘备。

其时刘备与袁术对峙。在袁术的鼓动下,吕布袭取下邳(今江苏睢宁),击败了刘备,自号徐州牧,并许刘备驻扎小沛(今安徽濉溪)。袁术曾派大军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出面调停,使双方罢兵。

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击败刘备,攻破小沛。

曹操亲率军征讨。吕布不敌,被困于下邳,遣人求救于袁术,未果。吕布待军不善,在曹军围困之下,其部将侯成谋叛,擒住吕布及陈宫、高顺等人出降。吕布乞降未成,被曹操所杀。

吕布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爵位“温侯”为姓氏者,称温氏。其后裔赣州石城人温革(公元1006~1076年),为北宋时期的教育家、图书收藏家,也是客家地区私家办学之先驱。由于他所办学校规模大,藏书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所教学生人才辈出,名震朝野,被当朝宋仁宗下旨入京面圣,并赐为“进士”,敕封为“大儒”。温革的后代在南宋末期撰有《海上仙方》一书,借外讽今,得罪了当朝权贵贾似道,全族被抄,有逃亡者改以谐音字“问”为姓氏,以避其难,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兀者群牧使温迪罕·蒲睹,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金史·温迪罕蒲睹传》记载,金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金国西京路桓州(今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爆发了以西北路招讨司译史契丹人撒八为首的契丹族人民大起义。

当时在辽阳一带管理兀者部落畜牧生产女真贵族温迪罕·蒲睹是群牧使,撒八起义后,温迪罕·蒲睹为防备属下契丹族人民响应,命令手下家奴兵丁配备兵器时刻警卫。于是契丹牧民便巧妙地骗那些家奴兵丁说:“我们将要出兵伐宋,官府要查看兵器,请把你们的兵器借给我们用一用吧。”家奴们上当,纷纷将兵器借给了契丹牧民。结果契丹族人乘机起事,温迪罕·蒲睹只能束手就擒。

契丹起义军捕获温迪罕·蒲睹后问他:“你愿意跟我们一起造反吗?”

温迪罕·蒲睹回答:“吾家世受国厚恩,子侄皆仕宦,不能从汝反而累吾族也。”结果,温迪罕·蒲睹当即被起义军凌迟处死,其在堂子孙也一同被杀。

温迪罕·蒲睹的后裔族人有取其姓氏首音汉字谐音为“问”者,汉化姓氏为单姓问氏。

三迁徙分布:

今安徽省淮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河北省围场地区,甘肃省徽县,浙江省余姚市,山西省汾阳市、交城市等地区,均有问氏族人分布。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公元185年),分琅玡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初皇年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至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襄 州:亦称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郯 郡:亦称东海郡、海州、郯城县。

襄阳郡:治所由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

宝应县:春秋战国时期,宝应之地古称安宜,先属吴国,后属越国。秦朝时期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朝时期分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于临淮郡、广陵郡。

桓 州:桓州城是金国西北边境的军事重镇,城址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俗名四郎城。金国为了抗击蒙古军南下,在北部边境地带挖掘了壕堑,派兵沿壕筑堡屯守,并在沿线设置了三处招讨司,即东北路招讨司、西北路招讨司、西南路招讨司。

2堂号:

庐江堂:以望立堂。

  问[问,读音作wēn(ㄨㄣ),不可读作wèn(ㄨㄣ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问氏,系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所改。”苑氏,来源于中国奴隶制商王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王灭亡,商王朝共历四百九十余年,十七代,三十一王。

  商王朝,商汤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之后有五次迁都,到盘庚时期(公元前1312~前1285年)最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之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了武丁统治时期(公元前1271~前1213年)的五十几年间,商王朝处于强盛颠峰。

  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子文至苑(今河南新郑),为苑侯,其后代子孙以先祖爵名为氏,称苑氏。时间约,距1998年约3166年。

  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围,可以从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统治范围来确定。武丁时期商王朝强盛,不断对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扩大。据资料记载,其疆界西至陕西城固、山西万楼永和地区,北至邯(今河北涞易),南至湖北黄坡、江西清江,东至山东曲阜、泰安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内。

  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迁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党固传》中记载,有许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单姓有劝氏、运氏、艺氏、毳氏、故氏、暮氏、住氏、据氏、幽氏、昫氏、泽氏、奥阝(郁氏)、圃氏、叙氏、咀氏、矢氏、履氏、亲氏、陇氏、勇氏、辩氏、遣氏、铣氏、衍氏、启氏、科氏、人氏、政氏、悼氏、北氏,其复姓有问弓氏、问薪氏、王里氏、虎夷氏、牟孙氏、平陵氏、平宁氏、羌兀氏、霜乡氏、新和氏、新孙氏、固孙氏等。

  商汤时期,王朝以都城所在为核心布设军事要塞,以卫王畿。其军事要塞近都者多为环形分布,称腕弓(近弓);其军事要塞远都者多在边境,呈星形分布,称深弓(远弓);处于二者之间地带设置的军事要塞,为扇形分布,称问弓(中弓)。

  商汤后裔问弓氏,即为掌管中弓军事力量的大夫,其后裔有以其官称“问弓”为姓氏者,称问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问氏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宝应问氏家谱》记载,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问氏,系由温氏改姓而来。

  温氏源于西周时期的温国。据史籍《广韵》、《万姓统谱》等记载,西周初期,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邑(今河南温县),称温侯。

  周襄王姬郑二年(晋惠公姬夷吾元年,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大夫郤至(温季子、郤昭子)率军攻灭了狄人,温国邑地就成为了郤至的封邑。

  春秋中叶的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郤至在“鄢陵之战”中(今河南鄢陵)指挥晋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声威显赫,成为晋国执政上卿,从此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史称“三郤秉政”,结果引起其他晋国卿士大夫们的嫉妒。据典籍《国语·晋语》记载,晋文公姬重耳时期,“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寔掌近官。”因此,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便对郤氏一族专权国政极为不满,就想找个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

  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去打猎,郤至打到一头野猪,便派人给晋历公送去,不料却在半途被晋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郤至大怒之便下一箭射死了孟张。晋历公不明究竟,对此大为恼火,愤声说道:“季子欺余!(这老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遂决定除掉郤氏一族。

  晋历公欲除郤氏的消息很快就被郤氏族人知道了,堂弟郤錡便主张抢先攻杀晋历公以保存自己,而郤至却愚忠地认为: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

  周简王十二年(公元前574年)农历12月壬午日,晋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们如栾书、胥童、夷羊五等,率甲士八百灭掉了郤氏一族,史称“晋灭三郤”。郤氏百年大族,一朝灰飞烟灭,三郤的尸首被陈列在朝堂上示众。这次事变后不久,晋厉公因为优柔寡断,也被栾书杀死。

  郤至的子孙中有在“晋灭三郤”事件中成功出逃到其他诸侯国的,便以原郤至封邑命姓,称温氏。后该支温氏族人中有因避祸而迁徙至真如(今江苏扬州宝应)者,改“温”为谐音字“问”,称问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东汉末期温侯吕布,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吕布:(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今内蒙古包头)。著名东汉末年武将。

  吕布善弓马,精武艺,时号为“飞将”。他初在并州刺史(今山西太原)丁原手下任主簿,后杀丁原投靠董卓,晋升为骑都尉,又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他曾因小故被董卓掷戟责打,心怀怨恨。

  当时司徒王允拟诛董卓,便借机与吕布密商,吕布答应为内应。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吕布以功授为奋威将军,封温侯。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吕布战败出走。先后投奔袁术、袁绍等割据诸侯。曾助袁绍击败张燕。因惧袁绍,被陈留太守(今河南开封)张邈收留,命为兖州牧,屯驻濮阳。未久,曹操率军攻吕。吕布战败,投奔割据徐州的刘备。

  其时刘备与袁术对峙。在袁术的鼓动下,吕布袭取下邳(今江苏睢宁),击败了刘备,自号徐州牧,并许刘备驻扎小沛(今安徽濉溪)。袁术曾派大军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出面调停,使双方罢兵。

  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击败刘备,攻破小沛。

  曹操亲率军征讨。吕布不敌,被困于下邳,遣人求救于袁术,未果。吕布待军不善,在曹军围困之下,其部将侯成谋叛,擒住吕布及陈宫、高顺等人出降。吕布乞降未成,被曹操所杀。

  吕布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爵位“温侯”为姓氏者,称温氏。其后裔赣州石城人温革(公元1006~1076年),为北宋时期的教育家、图书收藏家,也是客家地区私家办学之先驱。由于他所办学校规模大,藏书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所教学生人才辈出,名震朝野,被当朝宋仁宗下旨入京面圣,并赐为“进士”,敕封为“大儒”。温革的后代在南宋末期撰有《海上仙方》一书,借外讽今,得罪了当朝权贵贾似道,全族被抄,有逃亡者改以谐音字“问”为姓氏,以避其难,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兀者群牧使温迪罕·蒲睹,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金史·温迪罕蒲睹传》记载,金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金国西京路桓州(今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爆发了以西北路招讨司译史契丹人撒八为首的契丹族人民大起义。

  当时在辽阳一带管理兀者部落畜牧生产女真贵族温迪罕·蒲睹是群牧使,撒八起义后,温迪罕·蒲睹为防备属下契丹族人民响应,命令手下家奴兵丁配备兵器时刻警卫。于是契丹牧民便巧妙地骗那些家奴兵丁说:“我们将要出兵伐宋,官府要查看兵器,请把你们的兵器借给我们用一用吧。”家奴们上当,纷纷将兵器借给了契丹牧民。结果契丹族人乘机起事,温迪罕·蒲睹只能束手就擒。

  契丹起义军捕获温迪罕·蒲睹后问他:“你愿意跟我们一起造反吗?”

  温迪罕·蒲睹回答:“吾家世受国厚恩,子侄皆仕宦,不能从汝反而累吾族也。”结果,温迪罕·蒲睹当即被起义军凌迟处死,其在堂子孙也一同被杀。

  温迪罕·蒲睹的后裔族人有取其姓氏首音汉字谐音为“问”者,汉化姓氏为单姓问氏。

  三迁徙分布:

  今安徽省淮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河北省围场地区,甘肃省徽县,浙江省余姚市,山西省汾阳市、交城市等地区,均有问氏族人分布。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公元185年),分琅玡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初皇年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至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襄 州:亦称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郯 郡:亦称东海郡、海州、郯城县。

  襄阳郡:治所由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

  宝应县:春秋战国时期,宝应之地古称安宜,先属吴国,后属越国。秦朝时期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朝时期分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于临淮郡、广陵郡。

  桓 州:桓州城是金国西北边境的军事重镇,城址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俗名四郎城。金国为了抗击蒙古军南下,在北部边境地带挖掘了壕堑,派兵沿壕筑堡屯守,并在沿线设置了三处招讨司,即东北路招讨司、西北路招讨司、西南路招讨司。

  2堂号:

  庐江堂:以望立堂。

源于子姓  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问氏,系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所改。”苑氏,来源于中国奴隶制商王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王灭亡,商王朝共历四百九十余年,十七代,三十一王。 商王朝,商汤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之后有五次迁都,到盘庚时期(公元前1312~前1285年)最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之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了武丁统治时期(公元前1271~前1213年)的五十几年间,商王朝处于强盛颠峰。 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子文至苑(今河南新郑),为苑侯,其后代子孙以先祖爵名为氏,称苑氏。时间约,距1998年约3166年。 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围,可以从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统治范围来确定。武丁时期商王朝强盛,不断对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扩大。据资料记载,其疆界西至陕西城固、山西万楼永和地区,北至邯(今河北涞易),南至湖北黄坡、江西清江,东至山东曲阜、泰安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内。 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迁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党固传》中记载,有许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单姓有劝氏、运氏、艺氏、毳氏、故氏、暮氏、住氏、据氏、幽氏、昫氏、泽氏、奥阝(郁氏)、圃氏、叙氏、咀氏、矢氏、履氏、亲氏、陇氏、勇氏、辩氏、遣氏、铣氏、衍氏、启氏、科氏、人氏、政氏、悼氏、北氏,其复姓有问弓氏、问薪氏、王里氏、虎夷氏、牟孙氏、平陵氏、平宁氏、羌兀氏、霜乡氏、新和氏、新孙氏、固孙氏等。 商汤时期,王朝以都城所在为核心布设军事要塞,以卫王畿。其军事要塞近都者多为环形分布,称腕弓(近弓);其军事要塞远都者多在边境,呈星形分布,称深弓(远弓);处于二者之间地带设置的军事要塞,为扇形分布,称问弓(中弓)。 商汤后裔问弓氏,即为掌管中弓军事力量的大夫,其后裔有以其官称“问弓”为姓氏者,称问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问氏者。 源于姬姓  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宝应问氏家谱》记载,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问氏,系由温氏改姓而来。 温氏源于西周时期的温国。据史籍《广韵》、《万姓统谱》等记载,西周初期,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邑(今河南温县),称温侯。 周襄王姬郑二年(晋惠公姬夷吾元年,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大夫郤至(温季子、郤昭子)率军攻灭了狄人,温国邑地就成为了郤至的封邑。 春秋中叶的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郤至在“鄢陵之战”中(今河南鄢陵)指挥晋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声威显赫,成为晋国执政上卿,从此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史称“三郤秉政”,结果引起其他晋国卿士大夫们的嫉妒。据典籍《国语·晋语》记载,晋文公姬重耳时期,“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韩,寔掌近官。”因此,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便对郤氏一族专权国政极为不满,就想找个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 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去打猎,郤至打到一头野猪,便派人给晋历公送去,不料却在半途被晋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郤至大怒之便下一箭射死了孟张。晋历公不明究竟,对此大为恼火,愤声说道:“季子欺余!(这老家伙欺负到我头

百家姓里有姓问的吗

以下是百家姓我找了半天都没到有姓问的:所以说根本就没有。如果要是有也是自己的爱好,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