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家谱?有什么格式?
家谱族谱格式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苏式、欧式、牒记式、和宝塔式。
1、苏式家谱格式
苏氏家谱格式,通常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2、欧式家谱格式
欧式家谱格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3、牒记式家谱格式
牒记式家谱格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4、宝塔式家谱格式
顾名思义,宝塔式家谱格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隋唐五代以后,修谱之风从官方到民间更加盛行,家家都有谱,层出不穷。每一次都成为同姓同族人之间的盛事,每一次都成为宗族交流的盛事。
族谱中记载的祖先对众人的教诲,是我们祖先的教诲,是我们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家族的光荣和原则。比如,诸葛亮给全家人立的规矩。君子之行,静以修德,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诸葛世家子孙的行为准则。
家谱是一种民俗文化,家谱,就是家信,就是家史。家谱越老,意义越大。孔家的家谱绝不仅限于孔家,而是关系到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影响的历史。山西乔氏家谱反映了山西发展史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山西乃至中国商业史的一部分。历朝历代的官员和鸿儒的家谱,是哪个时代的官史记载的参考史。当然,对于绝大多数家庭和家族来说,其作用没有那么大,那么重要。但它也是反映当地情况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反映家庭内部的传统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建立家谱是必要的。这不是政府的事。乡镇和县城的档案,甚至局级以上单位的大事,以及国家大事,都是各级政府的事。家谱是老百姓的事。如今,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族重视修家谱、建新谱。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近数十年中,时代变迁、社会革新给家谱的保存和流传造成了较大障碍,也抬高了后人寻根的门槛。因族内人员迁移频繁,往往连络疏远。目前正处在青黄不接时期,一旦中断,则无法补救。续编和衔接即将中断的家谱,实为当代人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事。
现在社会年轻人,对族谱和家谱相对认识较少,而对于修谱事宜,有些人不是很理解,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修谱的意义及相关知识。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华夏一脉,血浓于水;
炎黄同心,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家谱的重要姓。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中国人百善孝当先。自古以来,太平盛世,家兴族旺,就要追根溯源,续修族谱,家谱上面的每一个名字,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明清讲究孝治天下,家谱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功能。
1 抛开陈旧形式,采用现在人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编写,使现在的人能看懂。
2 改革旧的制度,将女的(妻子、女儿)也编入谱,使家谱与家谱之间可以互查。
3 打破把家谱当成宝贝而不敢示人的传统,尽可能多地让族人一手一份,增加普及性。
4 增加当前族人简历,避免一本“厚厚”的家谱,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洞的人员名单。
总之,改变旧的传统,使家谱可以让更多人能看懂,愿意读。
近几年来,兴修家谱悄然升温。在湖北,修家谱方兴未艾,中华昌氏家族耗费近百万元,历时六年修成八卷通谱,追溯历史千年。寻根问祖的情感涌动背后,人们正在寻求宗亲文化的认同。
昌庆旭先生系湖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华昌氏通谱》主编、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副秘书长。“说起家谱,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的家谱历史,几乎与我们的文字历史一样漫长”,昌先生告诉记者,早从商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文字家谱。“我们都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研究发现,甲骨文当中,就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这里的‘儿’,就是后来的‘倪’姓。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用文字记载的家谱。”
昌庆旭认为,家谱以血缘为基础,修家谱是为了构建同一血源的谱系。“虽然宗法制度早已消亡,一个宗族也历经迁徙沿革,分散繁衍,但伦理是不灭的,人伦关系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今天当人们在谈论宗族时,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依恋”,随着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萌发了强烈的“寻根”和乡土意识,使得族谱复兴。
显而易见的是,修家谱不仅有利于地方和谐建设,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意义非凡。昌先生认为,随着世系繁衍,血缘关系在族谱中已非常稀薄,修谱更多的是为寻找文化认同。通过修谱建立起的宗亲网络也成了另一种人脉关系网。据介绍,曾有一位詹姓学生不幸患上白血病,却因家贫无钱医治,詹氏宗亲得知后,一周内就募捐了数万元,而这样的扶贫会在各姓氏宗亲中都存在。
如何修家谱?有什么格式?
本文2023-10-03 22:02: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