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宣纸长乘宽是多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六尺宣纸长乘宽是多少,第1张

要是按照6和尺,这两个条件,长应该是6乘以33,但是现在中国书协的投稿要求6尺是180乘以97。

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又叫六尺整张) 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 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又叫六尺对开) 六尺开四:97 x 45 六尺开六:97 x 30 六尺开八:48 x 45。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是青檀和稻草等农产品。

宣纸的原材料是青檀和稻草等农产品,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主要分蜡宣、 矾宣、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

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主要分蜡宣、 矾宣、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

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按原料配比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规格按大小有四尺、五尺、六尺、七尺金榜、尺八屏、八尺、丈二、丈六;按丝路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宣纸制品有素白册页、印谱、信笺和仿古对联等等。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汉族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按照国家标准,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六尺对联: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文房四宝都是出自安徽的,分别是:纸、笔、墨、砚。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扩展资料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类书画用具,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识。但“文房四宝”一辞源自何者?源起何时?却尚有未尽之解。比如《辞海》“文房四宝”辞目的说法,便是如此:“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

《辞海》说法的模糊之处在于:“一名《文房四宝谱》”的作者是谁?是另有他人?还是苏易简(958—997年)本人?如果是苏本人,那么“文房四宝”一辞就当是苏易简提出的。但像《丛书集成》等收录苏易简著作的各种文献中,皆以《文房四谱》为书名,而未见注明《文房四宝谱》作者为苏易简者。也就是说,“文房四宝”一辞与苏易简的著作名称,并无直接的原词转用关系。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文房四宝”不仅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在200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笔墨纸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都是出自安徽的,分别是:纸、笔、墨、砚。

1、作为文房四宝的故乡的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和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安徽泾县)、宣笔(安徽泾县/旌德)、徽墨(安徽绩溪/旌德)、宣砚(安徽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2、中国的用具,不少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最典型的是被称为“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纸、笔、墨、砚。

扩展资料:

1、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

2、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从“李墨”名满天下。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3、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

4、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

参考资料:

_文房四宝  _笔墨纸砚

造纸术是古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但是这种说法据考证,并不可信。

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旧唐书》载:唐天宝二年,陕西太守韦坚向朝廷进贡时,各郡贡品就有“宣城郡船载,纸、笔、黄连等物”的记载。《新唐书·地理志》和《唐六典》上记载着“宣州贡纸、笔”等文字,可见该地所产纸、笔在当时已甲于全国,因唐代的泾县、宣城、宁国、旌德和太平等均属于宣州管辖,而据《宣州府志》载,宣纸主要集中在泾县一带,由此推断,宣纸之名的产生与当时所管辖的州府息息相关,也即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极其密切。 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关于宣纸生产的记载则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清乾隆年间重修《小岭曹氏族谱》序言云:“宋末争

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 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维生计”。宋末曹大三因避战乱,迁至泾县小岭,以制宣纸为业,世代相传。曹氏一族历来是宣纸生产技艺的主要传承者,直到近代才有外姓人介入,传至今天已有30余代。 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

2011年3月5日和18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批准号:10&ZD084)课题组先后在宣纸原产地安徽省泾县和首席专家所在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和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搜集点校整理了《泾县小岭曹氏宗谱》。该宗谱是唯一记载有宣纸史料的家谱材料,弥足珍贵。《小岭曹氏宗谱》有乾隆刻本和民国3年刊本两种,乾隆本只有半部存于民间,民国3年刊本善本只存1部。在这次田野调查中,课题组将24卷全部拍摄在存,经过点校整理,形成简体字文档文本,给课题组研究宣纸发明者小岭曹氏世代演变,以及曹氏对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发展和完善历程提供了第一手文字资料。

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

六尺宣纸长乘宽是多少

要是按照6和尺,这两个条件,长应该是6乘以33,但是现在中国书协的投稿要求6尺是180乘以97。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又叫六尺整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