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的特色美食都有哪些
平凉的小吃很多,可能是跟陕西、甘肃、宁夏都接轨的原因,所以小吃跟这些地方都差不多,吃法和做法也有些雷同。
首先说一下平凉小吃羊肉泡馍,这是独特的伊斯兰教风味小吃,平凉的羊肉肥嫩鲜美,所以羊肉泡馍当然好吃了。不但是肉汤清爽不油腻,鲜嫩而没有膻味,再加上香油、辣子、香菜、蒜末之类就更好好吃了。把馍泡在羊肉汤里吃,馍既有羊肉的鲜美,羊肉也有馍的面粉清香,特别爽口,老少皆宜的冬令大补佳品。
平凉的酥饼也相当好吃,酥饼又分为好几种,首先是暗酥,这种饼表面上看起来不酥脆,但是吃在嘴里酥美好吃,有五香味的咸饼和糖馅儿的甜饼两种;明酥饼表面看起来很酥脆,而且金黄油亮,吃在嘴里也同样酥脆可口,也有咸甜两种口味,现在还有一种甜酥饼是用桂花糖馅儿做的,也是我最喜欢的。
平凉灵台县的清炖甲鱼也是我喜欢吃的,甲鱼营养丰富,是大补的食物。灵台的甲鱼制作是将甲鱼宰杀,然后用开水把甲鱼的黑衣烫掉,然后把甲鱼剁成块儿,再加上高汤、生姜、葱、蒜、花椒、糖、盐一起炖煮甲鱼,味道鲜美可口,软糯香淳。平凉还有一大名菜叫红焖肘子,这道菜一点都不比山东的肘子差,将肘子卤熟之后浇上配好佐料,色香味型俱全,吃起来肥而不腻,滑而不油,特别美味可口。
泾川罐罐蒸馍
闻名遐迩的风味食品泾川罐罐蒸馍,相传在清康熙年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访贤路过泾川,地方官将民间蒸制的罐罐蒸馍贡上,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并定为贡品,岁岁朝贡,罐罐蒸馍之名始盛,时至今日风味不减当年。泾川罐罐蒸馍酥软可口,醇香味长,热柔冷酥,具有长期存放不霉、不馊、不变味之特点。用开水浸泡,如棉蕾试展,白莲初绽,其味不减,是旅途必备之佳品。
静宁锅盔
也叫静宁大饼,始于清同治年间,历史悠久,负有盛多,是静宁传统食品。它以制作独特,脆酥而久放不馊闻名于省内外。五十年代曾授以优秀产品称号,在兰州和北京展销。静宁大饼的特点是:面粉雪白,外形平整,薄厚均匀,色泽光亮,又脆又酥,甜美可口,饼香浓郁,透人食欲,不易破碎,便于携带。品种有油质和糖质两种。
静宁烧鸡
亦称静宁卤鸡,是静宁传统名食。它以形色美观、鲜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腻,驰名甘、陕、宁等省(区),是西兰公路上过往旅客争相购买的风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馈赠亲友,莫不为人称绝,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补佳品。人们形容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
华亭核桃饺子
将核桃破皮取仁,用文火煨炒至淡黄飘香,吹去核桃上的细皮,再趁热擀压成泥状,加盐,然后与煮熟过凉水后的红、白萝卜,嫩白菜心或豆腐充分搅拌混合,同时佐以葱姜末、熟清油、五香调料,拌为饼馅,包皮下锅。营养丰富,虽为菜饺,却又有肉饺质味,因此当饺子刚熟,便奇香无比,不腻不淡,清香爽人,回味悠长。
华亭糁饭
华亭糁饭以石磨粉磨的新玉米珍子和面为最佳。先把水烧开,倒入约占总用面量一半的珍子边煮边搅,待熟后再把黄面徐徐均匀地撒入并搅匀,以稀为好,再用文火略煮56分钟即成。糁饭之味多在于佐菜的调配。农村多以冬腌的酸白菜、咸白菜、咸包菜、炒洋芋丝等作配菜。也常以炒猪血、肠、肝、肉和萝卜等荤油炒菜佐糁饭。若到初春,将刚破土而出的鲜嫩苜蓿和其他野菜等煮熟凉调,再佐以清油蒜汁做下菜 ,不仅色鲜味美,而且可解除疲劳。
平凉酥饼
具有地方风味的大众化美食平凉酥饼,也叫酥馍,名扬陕、甘、宁三省(区),已有百年以上的经营历史。平凉酥馍分为汉民的暗酥酥饼和回民的明酥、扯酥酥饼三大类。暗酥饼表面不见酥,吃到口里才觉酥,有五香味的咸酥饼和包糖馅的甜酥饼两种。明酥饼表面油亮酥脆,吃口酥软,也分甜、咸两种。酥饼的花样有牛舌头、麻鞋底、一道眉和方块等十多种。数十年来,经过厨师的不断创新,平凉酥饼形成了花色多、入口酥、余味香、宜携带的特点。
华亭麻腐
麻腐为大麻麻籽的加工熟制品,因其质白如雪、状如豆腐脑,故名麻腐。做时,先将精选干净的麻籽稍用水浸润泡涨,再像做豆腐一样将麻籽用石磨磨成糊浆或用打浆机打成糊浆,然后用豆腐布或粗纱布过滤去渣,再将过滤后的浆缓缓倒入沸煮的开水中使其熟化。熟化后的麻浆乳便漂浮在开水表面,白如雪、软似豆腐脑呈块状,清香味美。麻腐因油汁多,一般宜配上葱花、白萝卜或鲜嫩的白菜,佐以鲜姜、食盐、五香调料等,混合后包成饺子或蒸包子,食之香而不呛,酥而爽口。
云台清炖甲鱼
以享有全国甲鱼之冠美誉的灵台甲鱼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陇上名菜,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宾客的亲睐。制作方法:将宰杀并烫去黑衣的甲鱼剁成块,加入高汤、生姜、大葱、大蒜、花椒、味精、白糖、食盐,炖至甲鱼肉软糯即可。
酿皮子
是平凉的素食小吃。制作的主要程序是:先将和好的面团置于清水盆中,攥、揉、搓洗,直至分离成淀粉和面筋,将淀粉放入专用的酿皮锣蒸煮,吃时切成条状,入盘或碗,调以以盐、醋、蒜泥、油泼辣子、芝麻酱等佐料即可。它的特点是薄软柔韧、酸辣凉爽。
云台黏麻子
系黍类食粮,黏性大,陇东唯灵台盛产。以米可为粥,以粉可制糕,若烹调入筵,别有淳厚风味。
羊肉涮锅
讲究用当地料羊肉,精选细做,配以豆腐、粉条、葱、韭、蒜以及辣子、油、盐、酱、醋等。享用时,铜火锅内汤料翻滚,进餐者将羊肉薄片及其他备料放入锅内,顷刻即熟,食之不膻不腻,香脆宜人。
红焖肘子
是平凉一大名菜。制作程序为:先将选用的猪肘子囟熟,食用时将肘子放入餐盘,浇上配好的佐料,现出色、香、味、型,食之肥而不腻,味美可口。1986年中共中央前总书记帮耀邦视察平凉时,食用此菜后极为赞赏,红焖肘子从此出名。
沪齿馍
又叫石子馍、砂子馍,起源于古代。沪齿馍的做法独特,先将豆粒状砂石烧至极热,然后在上烙制面饼。面粉调制讲究,拌有香料、精盐、清油,擀成圆饼,饼中心划开三刀,上石子锅烘烤至熟。馍形似炉齿,脆香可口,便于携带。
酸汤面
亦称细长面、涎水面。酸汤面是灵台传统的地方名优面食,也是招待亲朋客人的上等饭。酸汤面的特点是薄、精、光、煎、稀、汪、酸、辣、香。人们总结细长面下在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根线。它柔软耐嚼,汤香扑鼻,做法精细,独具一格。灵台面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取特粉(农村即称飞箩面),用荞灰或碱面对好的水和面,经反复揉搓成面团,放在盆内回醒,此间再揉搓若干次,然后再擀,直擀到薄厚均匀,透亮如纸,再用专用面刀切成细、中(韭叶)、宽三种,放在净巴或菜盘上。酸汤面一是面细而长,二是汤酸而辣。食用时,前锅下面,后锅氽汤,摆几个小菜,边下边吃,先细、后中、再宽,盛面汤多面少,每碗只是两、三口,三种面都得尝到。近年来许多宾馆、饭店引进灵台手工面的技术,为宾客提供服务
生氽面
用鲜牛、羊里脊肉切片入锅,与面食同煮,放酱、醋、葱、姜、盐等佐料。面熟即出锅,汤鲜肉脆,味美可口。
云台蒸鸡肉
鲜鸡肉剁块,佐以食盐、调料、香油、葱花等,拌以面粉,用面皮包裹,上笼蒸熟,鲜美嫩香,别具风味。
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区位优势明显。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秦皇祭天第一坛——莲花台等闻名于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寻道理而治国;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物。经过多年的挖掘开发,初步打造出了崆峒、西王母、大云寺、皇甫谧等有较强吸引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四大“文化名片”。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自然生态良好。平凉地处东经105°20′——107°51′,北纬34°54′——35°46′之间,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74——101℃,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5处,森林覆盖率达到223%。平凉是甘肃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甘肃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中药材产地,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谷类,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党参、黄芪、甘草、冬花等150多种中药材和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
资源相对富集。平凉土地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现有农业用地101万公顷,其中耕地38万公顷、林地32万公顷、牧草地147万公顷。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煤炭、石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全市煤炭探明总储量3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1%,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也是目前全国最好的气化用煤。市内的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石灰岩探明总储量24亿吨,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00多万吨,成为陇东最大的建材基地。油页岩、铅锌矿、硫铁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水资源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 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全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能够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劳动力资源丰富,共有劳动力135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3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9万人,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经济的明显优势。旅游资源遍布全市,境内有主要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特别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道教名山崆峒山,被评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区”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崆峒道源胜地旅游区、泾川西王母朝觐旅游区、古灵台商周文化和皇甫谧针灸文化旅游区、静宁成纪文化及农业观光旅游区、庄浪云崖寺人文自然及梯田建设生态旅游区、华亭莲花台人文自然及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崇信五龙山人文自然民俗旅游区风景绮丽、独具特色。
投资环境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凉投资发展的硬件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以优化环境、集聚人气、提升形象、实现双赢为目标,从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入手,着力创建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狠抓环境优化,坚持以诚信招商、以环境留商、以感情融商,营造了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平凉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建成了崆峒区二十里铺、华亭县石堡子、静宁县八里等一批具有较强聚集力、辐射力的工业集中区,促进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新兴产业向园区聚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流动,民营经济已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0%。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和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等全国知名节会和国家级赛事,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平凉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初见端倪,目前,平凉人气聚集、商贸发达,开放、合作、共赢、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成为投资兴业和创造财富的热土。 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经济步入了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较上年增长12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23亿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0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50元,增长10%。特别是围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开发,做大做强了能源煤化工、绿色畜牧、优质果品、人文生态旅游四大基地,培育形成了“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平凉旅游”四大特色品牌。2006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88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近50%,发电量84亿千瓦时,占全省的近20%,以煤电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平凉金果”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并成为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全国市级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实现了直接出口。静宁、泾川两县分别被授予“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称号,全市果树经济林151万亩,果品产量5146万吨,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耕地种草面积达107万亩。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饲养量8976万头,其证明商标注册已被国家商标局受理,牛肉制品、皮革等产品畅销国内外。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平凉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黄金线路和辐射周边3省区14个市的旅游经济圈,道源寻根之旅、丝路遗珍之旅、人文生态观光之旅、绿色休闲之旅、佛教艺术溯源之旅、黄土风情体验之旅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红色之旅等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旅游者,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平凉以黄土高原人文生态旅游的鲜明特色和崭新形象,成为甘肃东部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城市。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开发前景广阔。未来五年,是平凉发展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全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强市富民为根本,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主攻三大目标(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建设四大基地(全省煤电化运基地、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基地、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推进六个跨越(在统筹城乡发展、做强地方工业、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上推进新跨越),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平凉,这颗美丽的陇东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开放的平凉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谋求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
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
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
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
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
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等闻名于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
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 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物。
经过多年的挖掘开发,初步打造出了崆峒、西王母、大云寺、皇甫谧等有较强吸引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四大“文化名片”。
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平凉的特色美食都有哪些
本文2023-10-03 21:10: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