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的下落
一、被大火烧死在宫中。
二、四处云游。
三、出家了,在朱棣的重孙亲政之时,恩怨消的时候回来了,晚年被朱棣秘密的养在宫中。
四、一直被朱棣秘密的养在宫中。
这四种民间传说的下落,专家一直在考察,但是至今未查出真正原因!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下台后的建文帝下落,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主要有:
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
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它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据此,建文帝三人剃了头,换上了憎衣,只带了九个人来到鬼门。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弯着身子出了鬼门,其他八人随之出了鬼门后,就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建文帝叩首称万岁,建文帝问他怎么知道我有难,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昨夜梦见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观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
此外,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并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搜寻建文帝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个晚上,他已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召见。胡濙访得建文帝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1423),建文帝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建文帝想逃也来不及了,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建文帝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寻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机。
综上,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但他的真实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各类词书字典,也只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终”。
1历史上真实的纳兰性德的与《康熙秘史》中钟汉良演的有什么不同
纳兰的正职是御前侍卫,他也带刀跟皇帝出巡,所以阴柔肯定不是的。多情,我认为是文人的一种情怀,很难得。
今人的角度来写古代的人,个人情绪太多了,很难再现古人的全貌,而且是教授,在学校里任教多年,行文或多或少都受政治意念的影响带上国家大一统的思想的,不管他愿不愿意,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与之相反的,赞美纳兰性德的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重笔就是在纳兰这方面的,但是她所引用的史料未必是真的。你把两本都读了,就能从2个不同的角度对今人评古的现象有个体会了。
目前为止,钟汉良版本的纳兰性德是最符合纳兰迷心目中的形象的。
2纳兰容若我知道,但历史上真有叫纳兰若容的奇女子吗没有叫纳兰容若的奇女子,纳兰容若就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希望能采纳!。
3有谁知道真正历史上纳兰容若与沈宛的关系的沈宛(1673—?),字御蝉,浙江乌程人,吴兴才女,著有《选梦词》。
关于她的资料甚少,一说为江南艺妓,不可考。十八岁时经顾贞观介绍嫁与纳兰性德为妾,但未入纳兰家谱。
一年后纳兰性德去世。传纳兰性德第三子富森为其所生,不可考。
卒年不详。!CO#P6e;W!h%^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后为避太子讳改名性德。
一个只比康熙皇帝少一岁的满洲正黄旗人。一个常侍在康熙身边的一品侍卫。
其父为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其母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纳兰性德原有《饮水》《侧帽》两本词集,今统称《饮水词》,或称《通志堂词》,存词三百多首。
其词深受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推崇:“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 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在《忆秦娥》中直抒胸臆:“长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他是乱世中的一个传奇,在清代文学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疆域;他是人世间的痴情种,在凄美的词藻中苦恋自己的爱人;他是铁血干戈中的水中浮萍,在战争中无奈漂地流。他是清朝唯美的一个词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其伤感凄切的悼亡词,充满着对爱人的痴恋,也饱含着他对朋友的热血相待。长江之水深千尺,不及纳兰容若情。
至情至性的纳兰容若,让人几经痴迷几经狂。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内心伤痕累累的清代词人。
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31岁溘然而逝。他的《纳兰词》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
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4真实的纳兰容若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纳兰容若就是纳兰性德
5历史上的纳兰性德是怎样的一个人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也能诗。有《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来自《辞海》1989年版 详细介绍: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 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 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 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 词》。
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
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
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 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 。
6中国历史上是否真有纳兰容若、林天宝、谢放和施仕伦历史上有纳兰容若;林天宝与谢放为电视剧虚拟人物,历史上无此人。
历史上无施仕伦,但有施世纶。 1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2 林天宝 林天宝是电视剧《御前四宝》中的人物,由刘仪伟饰演,能说会道,善溜须拍马,凭如簧之舌平步青云,深得康熙宠爱。
貌似小人但心存正气,常能不拘常理,出奇制胜。 为人八面玲拢,喜贪便宜,好利忘义,常自作聪明,算计于人却屡屡作茧自缚,身陷险境,加上向来惧内,被世人传为笑谈。
3 谢放 电视剧《御前四宝》人物,原本是一名乞丐,后在雪印大师与康熙的打赌中被雪印大师收为徒弟,被训练后武功高强,后加入伏虎山成为武林盟主,招安后因功官拜九门提督。 谢放为电视剧虚构任务,历史上并无此人。
4 施仕伦 电视剧《施公案》人物,江苏泰州知府,政绩显著,断案很有智谋,被康熙赞为“江南第一清官”,被百姓尊称为“施公”。 为人知人善人,平易近人且不畏权势,带领手下及在江湖结交的有识之士一同为民除害。
5 施世纶 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全文如下:
其实而不及于食,可悲也已!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曾祖茂。祖聪,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父玉,赠承德郎、吏部验封司主事,再赠奉政大夫、吏部验封司郎中,三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公讳宪卿,字廉甫。世居苏州昆山之罗巷村,以耕农为业;通议始入居县坊。独生公一子,令从博士学。山阴萧御史鸣凤奇其姿貌,曰:「是子他日必贵,吾无事阅其卷矣。」先辈吴中英有知人鉴,每称之以为瑚琏之器。公雅自修饬,好交名俊,视庸辈不屑也。举应天乡试,试礼部,不第。丁通议忧。服阕,再试中式,赐进士出身。明年,选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历迁郎中。吏在司者,莫不怀其恩。
居九年,冢宰鄞闻公、奉新宋公,皆当世名卿,咸赏识之。升江西布政司左参议。江右田土不相悬,而税入多寡殊绝。如南昌、新建二县,仅百里,多山湖,税粮十六万。广信县六,赣州县十,粮皆六万。南安四县,粮二万。三郡二十县之粮,不及两县。巡抚傅都御史议均之。公在粮储道,为法均派折衷,最为简易。盖国初以次削平潜伪,田赋往往因其旧贯。论者谓苏州田不及淮安半,而吴赋十倍淮阴;松江二县,粮与畿内八府百十七县埒:其不均如此。吴郡异时尝均田,而均止于一郡,且破坏两税,阴有增羡,民病之。不若江右之善,而惜不及行也。
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兵备临清。先是虏虏 原刻墨钉,依大全集校补。
薄京城,又数声言从井陉回入掠临清。临清绾漕道,商贾所凑,人情恇惧,公处之宴然。或为公地,欲移任。公曰:「讵至于此?」境上屯兵数万,调度有方,虏虏 原刻墨钉,依大全集校补。亦竟不至。师尚诏反河南,至五河,兵败散,独与数骑走莘县,擒获之。在镇三年,商民称其简静。瓯宁李尚书自吏部罢还,所过颇懈慢。公劳送,礼有加。李公甚喜,叹曰:「李君非世人情,吾因以是识其人。」会召还,即日荐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
景王封在汉东,未之国,诏命德安造王府,公董其役。又以承天修祾恩殿,升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受命四月,寻擢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奏水灾,乞蠲贷。亲行鄂渚、云梦间,拊循之。东南用兵御日本,军府檄至,调保靖、容美、桑植、麻寮、镇溪、大刺土兵三万二千,所过牢廪无缺。公因奏,土司各有分守,兵不可多调。且无益,徒糜粮廪。其后土兵还,辄掠内地人口。公檄所至搜阅,悉途归乡里。显陵大水,冲坏二红门黄河便桥。而故邸龙飞、庆云宫殿多隳挠。奏加修理,建立元佑宫碑亭。是时奉天殿灾,敕命大臣开府江陵,总督湖广、川贵采办大木。工部刘侍郎方受命,以忧去。上特旨升公左副都御史,代其任。
先是,天子稽古制,建九庙,而西宛穆清之居,岁有兴造,颇写蜀、荆之材。公至,则近水无复峻干。乃行巴、庸、僰道,转荆、岳,至东南川,往来督责,钩之荒裔中。于是万山之木稍出。然帝室紫宫,旧制瓌瑰,于永乐金柱围长,终不能合。公奏言:「臣督率郎中张国珍、李佑,副使张正和、卢孝达,各该守巡参政游震得、副使周镐、佥事于锦,先后深入永顺、卯峒、梭梭江;参政徐霈、佥事崔都入容美;副使黄宗器入施州、金峒;参政靳学颜入永宁、迤东、兰州、儒溪;副使刘斯洁入黎州、天全、建昌;董策入乌蒙;参政缪文龙入播州、真州、酉阳;佥事吴仲礼入永宁、迤西、落洪、班鸠井、镇雄;程嗣功入龙州;参政张定入铜仁、省溪;参议王童光入赤水、猴峒;佥事顾炳入思南、潮底;王集入永宁、顺崖。而湖广巡抚右佥都御史赵炳燃,巡按御史吴百朋各先后亲历荆、岳、辰、常。四川巡抚右副都御史黄光升历叙、马、重、夔。巡按御史郭民敬历邛、雅。贵州巡抚右副都御史高翀历思、石、镇、黎。巡按御史朱贤历永宁、赤水。臣自趋涪州,六月上泸、叙。而巨材所生,必于深林穷壑、祟冈绝箐、人迹不到之地,经数百年而后至合抱,又鲜不空灌。昔尚书宋礼及近时尚书樊继祖、侍郎潘鉴,采得逾寻丈者数株而已。今三省见采丈围以上楠杉二千余,丈四五以上亦一百一十七,视前亦已超绝矣。第所派长巨非常,故围圆难合。臣奉命初,恐搜索未徧。今则深入穷搜,知不可得。而先年营建,亦必别有所处。伏望皇上敕下该部计议,量材取用,庶臣等专心采办,而大工早集矣。」
上允其奏,命求其次者。其后木亦益出。自江、淮至于京师,渒筏相接。而天子犹以皇祖时,殿灾后十年始成。今未六七载,欲待得巨材,故殿建未有期,而西工骤兴。漕下之木,多取以为用。三省吏民,暴露三年,无有休息期。大臣以为言,天子亦自怜之。将作大匠又能规削胶附,极般、尔之巧,而见材度已足用。公恳乞兴工罢采,以休荆、蜀民。使者相望于道,词旨甚哀。而工部大臣力任其事,天子从之。考卜兴工有日矣。其后漕数比先所下,多有奇羡。凡得木一万一干二百八十九章。公上最,推功于三巡抚,下至小官,莫不录其劳。今不载。
独载其所奏两司涉历采取之地曰:「四川守巡督儒溪之木,播州之木,建昌、天全之木,镇雄、乌蒙之木,龙州、蔺州之木。湖广督容美之木,施州之木,永顺、卯峒之木,靖州之木,及督行湖南购木于九嶷;荆南购木于陕西阶州;武昌、汉阳、黄州购木于施州、永顺;贵州则于赤水、猴峒、思南、潮底、永宁、顺崖;其南出云南金沙江云。」大抵荆楚虽广,山木少,采伐险远,必俟雨水而出。而施州石披乱滩,迂回千里。贵阳穷险,山岭深峭,由川辰大河以达城陵矶。蜀山悬隔千里,排岩批谷,滩急漩险,经时历月,始达会河。而吏民冒犯瘴毒,林木蒙茏,与虺蛇虎豹错行。万人邪许,摧轧崩崒,鸟兽哀鸣,震天岋地。盖出入百蛮之中,穷南纪之地,其艰如此。故附着之,俾后有考焉。菖称雍州南山檀柘,而天水陇西多材木,故丛台、阿房、建章、朝阳之作,皆因其所有。金源氏营汴新宫,采青峯山巨木,犹以为汉、唐之所不能致。公乃获之山童木遁之时,发天地之藏,助成国家亿万年之丕图,其勤至矣。是岁冬,征还内台。明年,考察天下官。已而病作,请告。病益侵,乞还乡。天子许之。行至东平安山驿而毙。嘉靖四十一年四月乙亥也。年五十有七。
公仕宦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居家。山东获贼,湖广营造,东南平倭,累有白金文绮之赐。而提督采运之擢,旨从中下,盖上所自简也。祖考妣皆受诰赠。母杜氏,封太淑人。所之官,必迎养,世以为荣。公事太淑人孝谨。每巡行,日遣人问安。还,辄拜堂下。太淑人茹素,公跽以请者数,太淑人不得已,为之进羞膳。
平生未尝言人过,其所敬爱,与之甚亲。至其所不屑,然亦无所假借。在江陵,有所使吏迟至。公问其故,言:「方食市肆中,又无马骑。」故事,台所使吏廪食与马,为荆州夺之。公曰:「彼少年,欲立名耳。」竟不复问。周太仆还自滇南,公不出候,盖不知也。周公,乡里前辈,以礼相责诮。公置酒仲宣楼,深自逊谢而已。
为人美姿容,自少衣服鲜好,及贵,益称其志。至京师,大学士严公迎谓之曰:「公不独才望逾人,丰采亦足羽仪朝廷矣。」所居官,廉洁不苛。采办银无虑数百万,先时堆积堂中,公绝不使入台门。第贮荆州府,募召商夷 夷 原刻墨钉,依大全集校补。
,赏购过当,人皆怀之。故总督三年,地穷边裔,而民夷夷 原刻墨钉,依大全集校补。
不惊。以是为难。是岁,奉天殿文武楼告成。上制名曰皇极殿,门曰皇极门。而西宫亦不日而就。天子方加恩臣下,叙任事者之劳绩,而公不逮矣。
娶顾氏,封淑人。子男五:延植,国子生;延节、延芳、延英、延实,县学生。女四:适孟绍颜、管梦周、王世训,其一尚幼。孙男七:世彦、官生、世良、世显、世达,余未名。孙女六。余与公少相知,诸子来请撰述。因就其家得所遗文字,参以所见闻,稍加论次,上之史馆。谨状。
敕封文林郎分宜县知县前同州判官许君行状
君姓许氏,讳志学,字逊卿。其先苏州之嘉定人;讳庆赐者,为昆山魏氏馆甥,遂为昆山人。子文衡,文衡生琮,其季曰瓒。琮子翊,承事郎;瓒子翀,羽林卫经历,平定州同知。承事生襄,敕授登仕佐郎,南京驯象所吏目,君之考也。
自庆赐始迁,再世而有兄弟数人,勤于治生,多蓄藏。延礼耆儒沈同庵先生于家塾,以教诸子。当是时,叶文庄公、张宪副和、张参政穆、沈宪副讷,一时名贤,皆往来其家。故许氏富而子孙多在衣冠之列。君少勤学强记,善为文词。登仕盖晚而得子,怜爱之,故用赀升为太学生。六馆之士推镶焉。累举不第,以上舍选为同州判官。六年,凡署州县事五:同州、夏阳、临晋、征、重泉。同州以守缺,其余诸县,即令去,必以君摄。士大大皆为文纪之曰:「承上使下,悉有成度;奸轨壹迹,境内肃清;不于分外征索以阿上官意。修黉舍,励学者。」此朝邑之所纪者也。「厘前秕政,革浮靡,绝苞苴,储廪给足,傅爰精明。修启圣名宦祠」,此蒲城之所纪者也。
今世州县官,悉简自天朝。唯权摄则监司得自用,类前世之辟举者。故或其人不称,必不以摄;或少试之,旋即牒去。君之署篆,至于四五,可以知其选矣。其子给事君言,今重泉、临晋间,民有肖像而拜祀者。又言,溪田马公、苑洛韩公,皆关中名士,每见君,未尝不加敬也。
既解官,则治亭圃于先茔之侧而居之。岁时食新,先以奉亲。然后敢尝。与人交,不设城府;然不能容人过恶,然亦往往寡合。令有科徭及君家,君自以尝任州县为七品官,与争论无所诎。令欲重因之,会给事发解报至,以故得免。君始为太学生游间,及官同州沙苑,登览华山之胜,甚自乐也。至为乡社会,饮酒笑谑无虚日。吴中田土沃饶,然赋税重而俗*侈,故罕有百年富室。虽为大官,家不一二世辄败。许氏自国初至今,居邑之柴巷无改也。有屋庐之美,田园市肆之人。又以诗、书绍续,及给事君而贵显。
初,给事令分宜,已敕封如其官。及是人方贺君将更有加封之命,而不幸已矣。君卒于嘉靖己未年六月初六日,得年六十有三。娶钱氏,封太孺人。子男一人,从龙,户科给事中。女一人,适张必显。孙男一人,汝愚,太学生。女二人。曾孙男女二人。
有光高大父时,已与君家交好,见家中文字有顾惟诚、许鹏远者,鹏远即承事君。而惟诚者,太保顾文康父也。高大父是以与两家缔姻。而大父与登仕君,又皆高年为社会。而君与家君又同社,社中君最年少。癸丑之岁,给事同余北上,道中联辔。尝以登仕年老为忧念,意独谓君壮盛未艾也。而登仕卒裁逾六年,君亦卒,仅止于中寿。给事是以痛恨焉,亟图所以不朽者。以予知其家世,因颇采示冯翊之政,俾次其大略,存之家乘。他日墓隧铭志之文词,史馆推封之制草,庶于斯有征云。按夏阳今韩城,临晋今朝邑,征今澄城,重泉今蒲城,皆同州属县。而同州,汉左冯翊也。此文于总叙历署县篆处,用古名。后朝邑之所纪,蒲城之所纪,则用今名。而仍云临晋、重泉间肖像祀之,辞甚明白。后又言冯翊之政,则同州及诸属县皆在内。地名古今互见,文章家常事。常熟本因不得其解,遂将总序诸县及二邑之所纪九十余字尽删之,文字顿减精采。钱宗伯不选,当以此故。今从昆山本,仍存之。昆山本历叙诸县中有合阳,今按上言署州县事五,则夏阳以下四县并同州是也。若加合阳,则六矣。况他县皆用古名,独合阳是今县名,亦无此叙法,故断以为衍文而去之。庄识。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始家昆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殆成聚落,无他族。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壻。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壻,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竟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得貤封如其官。金绯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节,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恭人性晏氏,父讳安,母赵氏。性端重,寡言笑。与公伉俪五十年,相敬如一日。公自壮岁婴病,迄于寿考,左右调护之功为多。诸子自幼学时,公出外,即为标识书额,自督课之。其勤俭出于天性,至贵,纺绩未尝释手。宴翁蚤世,诸孤累累皆庶出,恭人相其母,抚之极有恩。晏家业日圮,赵母生养死葬,悉出恭人。又与公谋,置田守翁夫妇家,春秋祀焉。公生于成化壬寅六月六日,卒于嘉靖丁未十二月十七日,得年六十六。恭人生于成化甲辰六月二十七日,卒于嘉靖丁未闰九月十一日,得年六十四。子男四:大伦,太学生;大礼,即宪副君;大宾,大器。女二,适姚舜卿、凌天惠。孙男女十五人。
初,宪副君之在兴化也,数遣人迎养。公与恭人相谓曰:「居官以洁己爱民为本,至彼,有甘旨之累。且往来舆马,皆民力也。鱼羹脱粟,田中独不能自具耶?」遂坚却不往。及诰封命下,宪副君即驰疏于朝,乞恩归养。其略云:「自守郡以来,感激圣恩,未尝不矢心励行,以图报效于万一。不意构成疾病,虽勉强备位,而精神消耗,日不能支。伏念臣之父母,皆年逾六十,亦时患病。相去二千余里,山海阻隔,音问不通。诚恐旦暮客死,重贻无穷之恨。臣尝以是具达,而巡按御史等仰体朝廷用人之意,慰留调治,迁延至今。臣忧思愈甚,乃不得已昧死哀鸣于阙下。臣窃惟为国忘家,人臣之道,而亦臣生平之所自誓也。然病废无用于时,则听其偃仰于父母之旁,以亲旦夕之养,皆国家教人以孝之道。况若臣病即死,则鞠躬尽瘁,臣之分愿已毕。若乃反复淹绵,坐靡廪饩,臣罪盆深,亦非朝廷用人之意矣。伏望陛下俯祭微臣,敕下吏部,容臣致仕。幸不即填沟壑,则扶杖进履之年,皆歌咏太平之日也。」疏奏,朝廷勉留之。寻有广南之命,不欲行,公与恭人强之上道。甫视事,而恭人之讣至。盖三月之间,再涉鲸波望国,而公之讣又至,宪副君以是自伤云。
有光之先妣,与公同祖,不幸蚤逝。尝念少时之母家,羣从诸舅,每见辄哀怜慰藉,为谈先妣生平,相与泪下。至今使人有戚戚渭阳之感。而宪副君又同学相知爱,故以公、恭人之遗事,使予论次。因谓宪副君既以卓然有立于世,而推周氏之淳德,渊源盖有所本,以附之家乘云。按周宪副告病疏,情词恳恻,有李令伯之风。且宪副高堂白首,万里远宦,两闻家讣,负痛终天。特载其告病疏,以见哀恳不允,不获已而赴任,非以宦情夺其孝思者也。常熟本尽削之,殊失作者之意。昆山本删繁从简,颇存梗槩,今从之。然观钞本,删者不类太仆亲笔。复古堂刻,与钞本元稿同,今仍录于左。其略曰:「自守郡以来,感激圣恩,未尝不矢心励行,竭力保命,以图报效于万一。夫何福过灾生,构成呕逆病症。每对飡,即作呕流沫。尽日所食粥饭,不过一瓯。外虽勉强作人步语,而精神消耗,日不能支。伏念臣父年已六十有五,臣母亦六十有三,俱时常患病,不能同赴任所。原籍相去二千余里,山海阻隔,音问经年不通。诚恐旦暮客死,重贻父母无穷之恨。巨屡将情具达巡按御史,并所辖布按二司,守巡等道,俱蒙察臣患病是实。但各仰体朝廷用人之至意,俯责臣子守土之常经,俱美词慰留,冀臣调治痊可之日,仍前图报,未蒙转奏,迁延至今。臣忧患愈甚,疾病愈深。乃不得已,昧死哀鸣于阙下。臣窃惟为国忘家,人臣之道,而亦臣生平自誓之初心也。然病废无用于时,则听其偃仰咿嘤于父母之旁,以亲旦夕之养,独非国家教人以孝者乎?况若臣病即死,则鞠躬尽瘁,臣之分愿已毕。若乃反往淹绵,坐靡廪饩,臣罪益深,而于朝廷用人以安土地之意,亦大拂矣。伏望陛下俯察微臣乌乌私情,实出中悃,敕下吏部,容臣致仕。幸不即填沟壑,则扶杖进履之年,皆歌咏太平之日也。」此文钱宗伯汰之,今仍存。庄识。
魏诚甫行状
呜呼!予娶于诚甫之女弟,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始居长洲,后稍徙昆山之真义里。曾大父讳钟,大父讳壁,以力穑致富,甲于县中。是生吾舅光禄典簿,而诚甫之世父太常公,以进士起家,为当代名儒。
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自为羣,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诸生威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法书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其乐善慕义,常忻忻焉。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明作高墟赋,以着其志。诚甫补太学生,三试京闱不第,以病自废。居家,犹日裒聚图史。予时就诚甫宿,诚甫蚤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藉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乙酉,年三十九。娶龚氏,裕州守天然之女。子男二人:长大顺,太学生;次大化。女一人。孙男一人。
先妣事略先批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姙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收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姙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宵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赀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彷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请敕命事略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着姓。先曾祖讳凤,中成化甲午乡试,选调兖州城武县知县。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日永之孙壻。日永以文学为一时名臣。诗、书之业,以故世有承传。先祖家教尤严。先人蚤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先祖于诸父有分,独退让处其薄。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
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有光仕官既不遂,独幸以建储诏得推封,此亦可少慰人子之情于万一。敢叙其大略,上之史馆:
先妣姓周氏,世家县之吴家桥。先外祖讳行,太学生,家世以耕农为业。外祖始游成均,而后其从孙大礼始举进士,为河南左参政。先妣,河南之从姑也。先妣年十六,归先君。聪明勤俭,生伯姊与有光,先后仅一年。先妣比殁,有光与姊年七八岁,已教之小学及女红甚习。常程课不少借,先人则怡怡然也。不幸年二十六卒。所生弟妹又三人,伯姊嫁河东都转运使王三接,其在礼部时,封伯姊为安人。有光独久不第,而先人春秋高,先妣墓木已拱,有无穷之感也,常默默自愧其姊云。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庠之女,太常卿谥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澹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继妻王氏。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曾祖益,读书吴淞江上,时海虞大理寺卿章公格及吏部左侍郎叶文庄公,皆当世名卿,以文字往来,为缔姻好。属再世壮男子死,家又苦役,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修谨。年十八来归,不失妇道。抚前子,爱甚己子。前子死时,哭之悲,病遂亟。其聪明慈爱,盖天性也。魏氏生时,有光方年少为诸生,及王氏,方乡举,家益贫。历岁岁北上辨装及下第之穷愁。有光自叹,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卷属者也。今蒙恩封赠,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恩诏乃许移封。今妻费氏,亦愿推让王氏,则泉壤之下,亦被希世之旷典矣。后以例不准移封,仍封费孺人。庄识。
予自临安辞谢台省,还过弁山,午饭后,舟中无事,因书此。当即遣人赴京受敕。虽简略数语,下笔辄为哽咽。人生之痛,无以加矣!
答题不易 望采纳
很理解您的心情。对生父、生母、继父的孝心不一定非要体现在名字中,实际生活中的孝敬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定要改名字,一是不一定要改成复姓,且夏何二字拼合未必雅。二是不一定都用生母和继父的姓氏原字,否则名字很生硬、缺乏内涵。下面是专门为您设计的姓名,想必会喜欢的:
夏禾成、夏和成,或者直接用夏和陈、夏和陈亦可。(禾、和:何之谐音。禾:茁壮成长的禾苗。和:和睦、和美、和谐。禾成、和成乃“合成”之谐音。寓意一是贵子乃夏家、陈家共同养育的孩子,如茁壮成长之禾苗;二是这个家庭乃夏、何、陈及其他们的血肉共同合成的特殊家庭;三是家庭和睦、生活和美乃幸福之家;四是预示贵子未来不负长辈之期望,成功、成名、成才、成家,前程美好!!!是个独特而吉祥的名字哦!!!)
祝幸福安康、万事畅达!!!
中国各大姓氏的祖训,看了受益匪浅。
所谓“祖训”,是指历代祖先对后代的教导。但族谱中所载的“祖训”,多是先祖、祖上所言,借祖宗之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全体百姓。“祖训”的作用是从思想方面维护家族的团结统一。况且祖训闪耀着彝族文化的光辉,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1姓刘
家庭诗歌
马骑出疆,任其到处定规矩;
我长期生活在我的国家,我的家乡长期是我的家乡。
早晚不忘言,早晚念祖香。
上帝保佑我,我是金毛的,二七男人永远兴旺。
刘的《祖训诗》
这首诗广为流传。生了十四个儿子后,他鼓励儿子向外发展,不要儿女情长,迷恋家庭。广泛传播一首诗来激励子孙,并作为未来宗教认可的基础。这首诗后来被刘认为是家诗。
三祖遗风
汉祖刘邦的遗产
据《史记》、《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和一群大臣谈论他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在“楚汉相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老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卵巢;镇,爱抚百姓,给饷和喂粮,我不如萧何;即使有几百万人,战斗也会胜利,进攻也会胜利。我不如韩信。三个都是杰出的人,我可以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天下的原因!
光武帝刘秀的遗志
刘秀继承和发扬刘邦的传统,广纳天下之士,兼听天下之言,学人而用之,博采众长,创立了东汉王朝的百年基业。刘秀是一位贤明而又脚踏实地的忠君,勤于治国理政,严于律己,反对浮夸的辞藻和清高的言行。刘秀给他的后代留下了一句训诫:
试图靠近距离的人徒劳无功,试图靠近距离的人侥幸成功。所以说:通文而地者不生育,善文而德者强,自有者安,贪者残。
刘秀的话告诫他的子孙:要有野心,为利忘德,贪财贪利。目标太高、目标太远的人,眼高手低,对眼前的事物不屑一顾,却又有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到头来只是“劳而无功”;忘记德行的人,做事会不择手段,丢掉道德,最后只会被唾弃;贪财的人,即使得到了什么,也不能心安理得。君子爱财,但要取之有道。
蜀昭烈皇帝刘备的遗产
刘备是三国时期少有的仁义之君。曹操、孙权在战役中经常乱杀城池,但刘备始终以仁为先,爱民如子,从不自毙,深得百姓爱戴。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刘备的仁义之心,使他在三国初期曹操、袁绍的强大势力中周旋,四处奔走,投靠他人,以致处处受人欢迎。刘备的德行赢得了关羽和张飞的生死追随,赢得了诸葛卧龙的奉献。因此,在他的临终遗言中,他把这一信条放在了警告王子的第一位:
鼓励它,鼓励它!不为恶,不为善!只有德才是善,你才能说服人!
刘家的家谱记载了刘备的这一遗产。他在对与错、善与恶之间的取舍,以及个人的行为准则,已为刘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所普遍接受。
上述“三祖之教”在刘氏家族中广为流传
胡作非为,作践祖宗。
如果你爱一个官员,你必须爱人民。
唯才可害贤,毒家可害群。
人比禽兽更好起诉,
使利与智混淆,祸从口出。
我的祖先在天堂,沙皇世贞,
阴阳之罚必罚,调查必深。
祖尤因,顺勇,
子孙兴旺,长命百岁。
荣耀与耻辱,新世界,
世德,纠察隐隐。
微薄的福利,全额的招聘损失,
神仙是有智慧的,不要侮辱斯文。
阴患之,阳邪为因,
穷而快乐,心就快乐。
烧,明天早上他看明,
纨绔堕落,愧对邻居。
肖伟-西安,浪子如金,
振兴美利坚民族,登顶。
正义与惩罚,繁荣与昌盛,
愿你的后代永远传承他们的家传之宝。
无尽,厚重,纯净,
张德扬会,遵守规则和训练。
——《三槐王氏家谱》
丈夫的言行是可以重复的,他对他们是忠实的。当美被引入时,美德是最好的。出名显亲戚就是孝顺。兄弟幸福,宗族昌盛,人民无比幸福。不要让金钱通过。这五条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本。
摘自《琅琊王氏家谱》
3陈石
明明,我的祖先,汉朝历史上的刘芳,荀子,孙,知道本义。
杨易斯旨,更推吉,曰子孙,听我训章。
读书最重要,种桑次之。如果你走对了路,你怎么了?
勤俭节约,不懒不缺,孝顺友爱,六行皆隐。
仁义廉耻,四维张碧,在国内,也是表可方;
当朝为官,有利于忠义,上天会保佑你,幸福长存。
若诵祖训,暴弃狂,轻违礼法,行为良好。
羞辱你的祖先,冒犯他,上帝会伤害你,你不会成功。
最可恨,分类互不齿,不念同气,偏论异乡。
兄弟打架,我心里难过。愿我的姓是伊一燕兴,
通过血液,边界会消失,你会回归和谐,上帝会安康。
还有领亲戚,每年去教堂,和好人同底,别忘了!
四
黄
黄四十八字祖训
官不忘民,民不忘根。
不要失去雄心壮志,富而不忘贫。
唐铮是诚实的,正直的,贫穷的。
勤俭朴素,凡事严谨。
孝敬父母,善待他人。
自强不息,造福子孙。
黄绵厚词
侍奉你的孝,守你的忠;
学礼仪,要诚信;
为宗族、家庭和邻里服务;
读诗书,勤修;
做人要绅士,要贤惠;
关心亲友,关心过去;
言行谨慎,广交朋友;
服从王法,畏惧官刑;
对高三的尊重,怜惜和孤独;
节俭,对功课要求严格。
黄警告后的话
不想闲着,不喜欢流浪;
不赌博,不贪酒色;
不炫多久,不塑人短;
不要靠财富,不要穷;
不要说人恶,不要说女人;
不要逞强,不要依靠强人;
不近小人,不做土匪;
不起诉,不介意长辈;
不要自私,不要夸耀权力;
不见小利,不忘旧恶。
5师洋
忠义:侍奉君主,广交朋友,永不亏本,天长地久;
孝道: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敬子孙。
勤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挖井饮水,耕田吃饭;
节俭:衡量你挣多少,衡量你花多少。如果不省钱,投球有什么好处?
6张世
忠实而恭敬,渴望遵守法律。
食物利益诉讼后,谋生。
学者,农民,企业,各持各业。
谨防丧祭之言,慎追远方。
真诚尊重,谨慎对待婚姻。
娶媳妇,咸宜。
严格来说对内对外,对内执政,对外执政。
不能换位,也是孝顺。
尊重一切
孝是每一行的本源。小时候,我知道如何去爱美好的事物,但当我长大一点,我知道如何去尊重美好的事物。为什么我屈服于习俗,失去了自己的心?对孩子不知孝顺,父母出生不知恩情,想久了不知如何对待自己的爱情,能做到最好,能照顾好自己,愿意谦恭有礼,不懈努力,所以能做到温柔孝顺,有人情味。
2、穆氏家族
自古以来,农村和田野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生病生病互相扶持。不同的姓氏彼此是同族,却又彼此冷漠。使服务为一体,痒是相关的,庆和挂必须相互沟通,轻重缓急必须相互衔接。寡居孤独,必为之哀恸;我们必须解决困难。如果你能帮助你的祖先一天,你就能避免和你的祖先一起担心一天。如果我们都很在乎自己的财富,就会被当成秦岳,即使有鸡毛蒜皮的纠纷,怨恨也会累积,不会把他们当成敌人。书:“去吻九族。”还是想想吧。
3为行业奋斗。
读书人,农民,工商都有正规的生意,你的毅力和上进心就是你的专业耳朵。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功,不管在做什么,就是有在场就能做出自己的成绩。住在这里,仰慕另一个,就会有一颗垂直的心,不免疏忽了自己的事业。没有人和你不一样,你还是一样。勤劳的工作,贫瘠的玩耍。虽然万事开头难,但是做完特别费钱。上帝帮助每一个帮助他的人,但他必须鼓励自己。
4谨慎交友。
交接的时候不要马虎。一个人进屋,演讲者讲得好,旅行者画龙点睛。孩子所见所闻,即不得引入邪道。否则移风易俗,圣贤不可免,形势之子愚不可及。语言:学好一千天不够,学坏一段时间绰绰有余。李泽追求利润,但它仍然是谨慎的。
5、兄弟
兄弟,本来叫兄弟姐妹,都说人有兄弟,就是有手有脚,隔着一层隔膜看不到对方。现在的人浅薄狭隘,或者是因为他们的兄弟比我弱,或者是因为他们吃的比我多,被女人的话说服了,所以每天都在思考分析他们的香烟。甚至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进了房间,气同一个去争生意。所以外来者造成的伤害,可以通过拆除围栏,放狗来克服。从前张公义九代同堂,江州陈七百口同吃,都是人。
6训练儿童
易:开悟就好。所有的孩子,不管是聪明的、愚蠢的还是善良的,都应该把阅读放在第一位。即使禀赋不统一,也要为其做好规划,精挑细选手法,做好长远打算。不要沉溺于绥靖,就让它堕落吧。盖只是年轻,每一次的怜惜,偶尔的过失,总会被无知原谅。如果你不知道中间人的本质,你的成败就是无常的。不防则骄,不防则奢,不陷入庸俗的人少之又少。他不要脸,什么事都做,也不给爷爷丢脸。需要注意的是,跟水器是方圆,影视造型是直的。如果你有父亲和哥哥的责任,你能对他们马虎吗?另外,你在教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时间,不能太晚。经常有人说,年纪太小让人无知,多学一点就算一年。不知道长不长,对外开放。虽然看了,但是很难记住。难怪平庸的老师教了三四年就灰飞烟灭了。只是年少时沉迷于庸俗,心无杂念。在他小时候,如果对老师严格,开导他的理解,让他放心,就能判断他是好是坏。有一次我十二岁,我工作了一年还是两年?固执的孩子不应该责怪他们的家庭困难
避免在家打官司。有不对的地方,退一步给三分。麻烦自然会少一些。如果你宽容,你会感到遗憾。如果是因为稍有生气,忘了自己的身体和亲人,夸家里人竭尽全力与人斗,那是因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赢了是侥幸,但这是家庭开销。因此,利用不足必然被称为贷款,过度还债必然会毁了生产。这场官司最终激烈的原因也是。圣上说:不忍则乱大谋。试着想想。
9遵守法律。
法院树立了惩罚愚蠢的榜样。凡饮酒赌博,奸*掳掠,一切法外之事,极其严重。如果你不守规矩,不要害怕三尺规则,一旦被发现,你就会被囚禁。如果不在书上犯错,不鄙视家乡,不侮辱父母,不累老婆孩子,又有什么下场?如果你不知道法律的严格,你也应该知道你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与其事后后悔,不如提前考虑。
10禁止不作为。
人生一定要走正道,然后才能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一流的丑人,他们学会了打架,抢劫,挟持别人,炫耀自己的傲慢,狡猾。他们往往依靠被胁迫,利用自己的恶名,不惜对诸侯犯罪。这样的失败将是对家族的极大侮辱。我所有的人都应该被训诫,不能游手好闲,丢掉工作;不要打游戏喝酒,这样活的很浪费;不陷入无法无天,就要受到惩罚;不要胡作非为,要恨难站。要修身养性,安身立命,勤勤恳恳,有秩就不是好孩子。
家训十条,言简意赅,言简意赅,情深意切,愿守戒与吾民共勉者。夫之道,是修身;还有机会招你,知道君主的命运。何福不是一时的后悔过去,而是对惩罚的警惕。那些教你想做什么的,不要听。如果把家训当成文学,当成上进心,就怕学不到东西,自以为是,靠山多。他也知道自己的家庭违法,但他的父母要对犯罪负责。一个贤惠的男人是一个乡镇党的楷模,他的家庭和他的家人犯法,父母负责犯罪。贤者为乡党之楷模,其宗族与繁华增强;土匪的凶残是乡党痛恨的,宗族也是受辱的。训练结束后,他申请训诫言和,年轻的传到房族去责备,年长的上法庭惩罚凶手。我所有的人都应该受到鼓励。
由于没有相关文献参考,也没有古迹名胜可以佐证,作为一个普通村庄的历史已不可考。
从附近村庄历史看,建村之初,周围已经有一些村落,如东欢坨(宋代建村)、中门庄(宋末建村)、毛家坨(唐代建村)。
历史上,这里战争频繁,特别是 “靖难之役”(燕王扫北)后,这里白骨磷磷,人烟稀少。
这一带很多村庄都是明代永乐建村,何家庄就是其中之一。
据《丰润地名志》载,何家庄建于明永乐年二年(公元1404年),何姓总兵奉诏来此占产立庄。
《北何家谱》记载:“余何氏之谱盖上世不知其年,系大元时本籍南京金陵城内居民。
始祖定国,二世祖永年,三世祖至刚,刚子何福。
元尽明兴,四世祖何福,洪武二年会武进士初身,后爵维北总兵,为燕王南征建文帝,大兵北伐福随征,血战难以立功,不愿为爵,告老为民,自代领家眷三百余人途奔迁北来至更阳郡南四十五里落荒为民,砌房开地,家属耕耘为民,后人数太多,立为一村名为何家庄。”
明代丰润县之行政区划,可概括为“八里、五图、二卫”。
其中两卫是兴州前屯卫和开平中屯卫。
何家庄在韩城镇,属55屯。
明隆庆四年《丰润县志》有“北何家庄”,由于影印资料不清楚,记载中没看到“南何家庄”,但可以推断当时一定有“南何家庄”。
据村中已故老人高俊蕃说,何家庄最早的村名叫高八里,源于村子位于韩城西北八里处的高地之上。
清朝早期,佟姓满族人入住何家庄,其政治势力大,曾试图改村名为佟家庄。
为此,专门在村中搭台唱戏,请四外八庄的乡亲来看戏,还管饭吃,在戏台上隆重宣布将何家庄改名为佟家庄。
虽然唱了几天戏,吃了几天饭,但时候人们仍习惯于何家庄,延续至今。
传说,老何家之所以兴盛,是因为村西地下有一土龙。
老佟家为了破坏老何家的风脉,把原在西面(现小学学校)的庙搬到了现在小学的位置(1949年过后改为学校),但还是没有压住何家的风水。
为此,又在庙前挖了一眼井,这下可挖到了龙脉,据说当时出的水是红的,自那时起何家的风水就被破坏了。
1976年大地震前,那眼井里还有水,但是口苦水井,不适合饮用。
建文帝的下落
本文2023-10-03 20:55: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