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河南 北平皋村 “原氏” 家谱,多谢各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求 河南 北平皋村 “原氏” 家谱,多谢各位。,第1张

原氏家族番字,《文、林、振、宗、盛。治、国、秉、良、能。立、家、泽、永、作。隆、凤、伟、成、祥、宏、兴、继、祖、业。裕、修、嘉、景、广。德、兆、茂、忠、贵。锦、绣、延、续、长。

大连这边番文字的最大年龄是87岁。你们可根据这个年龄统一番子。姓这个原都是一家,有认识姓咱们原的通知一下。我的@@是627001203谢谢!有时间到大连来,这个番字是找风水先生给找的。希望原姓发扬光大。

留言人:原宽 Email:nalan7855@163com 时间:2006-9-24 22:06:24

主题:终于找到组织了

我祖籍山东掖县原家村``父亲是观字辈地``

留言人:原韬 Email:sdasyt@gmailcom 时间:2006-9-16 11:31:11

主题:谁有原氏宗谱发出来看看呀!

原氏宗谱发出来,考证一下,好好发扬原氏光大,为我们原氏流芳后世,建立完整的原氏宗谱,相信原氏宗亲也是非常壮大的,各位原氏后辈,加油呀!

留言人:原野 Email:yuanye1@msncom 时间:2006-9-7 16:29:36

主题:我在美国(Yelena Yuan Beermann)

我祖籍是河南新乡洪门原堤的,现定居在美国,天下原氏是一家!

留言人:原龙 Email: 时间:2006-9-5 0:16:27

主题:各位同宗兄弟大家好

各位同宗兄弟大家好,我来自重庆,祖籍河南温县北平皋村,那里全村大多数人都姓原,有千把人。村里建有祠堂和族谱,但我无缘得见。听我父辈讲,北平皋的原姓是明朝年间从山西洪桐县槐荫树下迁至河南的。我父辈兄弟3人是解放大西南时来到四川的,现已在重庆、成都、泸州三地生根繁衍。关于原姓的起源还有一说,据说“原”姓源于“元”姓,系鲜卑人入主中原建立“北魏”后,孝文帝改革要求贵族姓汉姓着汉服,遂改姓“元”,后演变为“原”。原姓并非汉姓,老姓应为“拓跋”氏,系鲜卑皇族。

留言人:原博 Email: 时间:2006-8-22 7:26:47

主题:族谱。。。对哦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哈哈有哪位元老级人物能把原氏族谱发出来啊????

疑??我自己是那一辈的啊??哈哈 不懂哦~~~~

回家问爸爸,得赶紧问 要不然过几天要去上大学了 哈哈~~~~~

留言人:原博 Email: 时间:2006-8-22 6:53:22

主题:山西运城原家堡

哈哈终于知道原姓的由来了

还是一个好古老的姓哦~~~~

哈哈 高兴~~~

留言人:原震 Email:yuanzh@hotmailcom 时间:2006-8-19 2:08:58

主题:向各位本家问好!我老家是山东莱州(掖县),家人都在青岛

我父亲说我们的祖先是住在蜀国(四川),洪武二年(AD1369) 因自然灾害,原中原华迁居鲁国,原华定居莱州。原林,你在青岛啊,能不能联系一下,yuanzh@hotmailcom

留言人:原土闰 Email: 时间:2006-8-19 0:34:01

主题:颂祖

源自西周,以国为姓博爱温县沁河两岸 大江南北 世界各地 列祖列宗 德配天地 祖宗恩泽润及子孙

留言人:原土闰 Email: 时间:2006-8-19 0:14:44

主题:河南省博爱原土闰

追根溯源 光宗耀祖

留言人:原土闰 Email: 时间:2006-8-19 0:01:18

主题:河南省博爱县原庄村

多年寻找终于清楚

留言人:原建军 Email: 时间:2006-8-1 18:43:38

主题:原氏起源

原氏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夏代,“少康迁原(国)”。周武王灭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 (爵)。史称原伯贯, 受封于原国。原,伯是他的氏。官职初始是卿大夫。西周初期,平民百姓是没有"氏"的。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姬为姓,以原为氏。诸侯国之间不断战争,兼并到天下只有100多个诸侯的时候,原国还存在。由于原国很小,打败一次就举国迁徙一次。迁徙三次之后,原氏后人从此流散各地。

原国朝代夏代~>商朝~>西周~>东周~>春秋。山西长治有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原起寺,大概在潞城。《沁水县志》称:原国故址在今沁水县西北里许。原国初始在今山西沁水县,后迁河南济源市(古称轵邑)。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重耳于公元前635年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这时,侦察人员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义是国家之宝,百姓靠它来保护。如果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用什么来保护百姓?这样做是因小而失大。”于是,退兵三十里,原国人听到晋文公的话,于是就投降了。因为讲诚信,不战而屈人之兵,亡人之国,这本已是一件值得惊诧的事情。然而,重耳讲诚信的收获,并不止于此次战役。随着他诚信美名的传播,国内百姓信服,诸侯纷纷依附,晋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此时,原国人大批逃往各地,一支逃到温县的邢丘处(今北平皋村),落户于邢丘古地(邢丘到西汉初改名平皋)。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原字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写法。在英语国家,原字可能被写成YUAN。不管写法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原字,都是原。周有原庄公,以邑为氏。春秋时,陈有原仲,晋有原轸,鲁有孔子弟子原宪。唐有原复。原庄公,世为王室卿大夫。原仲, <<公羊传>>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者何?陈大夫也。前680年没。原轸,因封地在原,所以名原轸。实际姓先。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春秋时代五霸之一。原轸为春秋时期晋国上卿。晋文公的得力干将。原国择晋以后,他被封地到昔日的原国。生年不详,卒于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水经注》中说“辽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辽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可见当时的黄崖山是先轸的出生地。原宪,字子思,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副对联写到: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冀州贤吏,有政皆兴上联说原宪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原宪是孔子学生中,所谓“七十二贤”里很有名的人物。他曾替孔子管过总务方面的事情,用现代观念随便来比,可能在孔子当司寇的时候,他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孔子死了以后,他退隐于山泽布衣之间,走半隐侠的路线,等于在过去的社会中,领袖清流。所以司马迁著《史记》,在《游侠列传》中,曾提到他和季次。下联说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

周朝原氏 原庄公 --- 原伯贯 --- 原襄公 --- ? --- 原伯绞

宗法制度按照周的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族长,又是天下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天下的权力。天子的其他众子或者封为诸侯或者封为卿大夫。诸侯君位也由嫡长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是国内同宗贵族的大族长,又是本国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封国的权力。诸侯的其他众子分封为卿大夫,也由嫡长子继承,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世袭官职,并掌有统治封邑的权力。卿大夫也还有分出「侧室」或「贰宗」。在各级贵族中,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或「宗主」,以贵族族长身份,代表本族,掌握政权,成为各级政权的首长。西周封建诸侯,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五等,不同的等级就有不同的封地和军力。天子的直辖地区叫做王畿,封地比诸侯们大得多,军队也比诸侯多得多,又拥有高级官吏的任命权,所以可以监视诸侯。以军力来说,天子有六军,公和侯各有三军,伯有二军,子和男各有一军。以土地来说,公和侯有各百里,伯有七十里,子和男有五十里。

留言人:原建军 Email: 时间:2006-8-1 18:40:12

主题:原氏起源

原氏起源于姬姓。后来先轸,赵盾的一个弟弟也都改姓过原。河西的秃发氏改姓为源。

周武王灭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爵)。史称原伯贯, 受封于原国。原,伯是他的氏。官职初始是卿大夫。西周初期,平民百姓是没有"氏"的。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姬为姓,以原为氏。诸侯国之间不断战争,兼并到天下只有100多个诸侯的时候,原国还存在。由于原国很小,打败一次就举国迁徙一次。迁徙三次之后,原氏后人从此流散各地。

山西长治有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原起寺,大概在潞城。《沁水县志》称:原国故址在今沁水县西北里许。原国初始在今山西沁水县,后迁河南济源市(古称轵邑)。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重耳于公元前635年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这时,侦察人员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义是国家之宝,百姓靠它来保护。如果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用什么来保护百姓?这样做是因小而失大。”于是,退兵三十里,原国人听到晋文公的话,于是就投降了。因为讲诚信,不战而屈人之兵,亡人之国,这本已是一件值得惊诧的事情。然而,重耳讲诚信的收获,并不止于此次战役。随着他诚信美名的传播,国内百姓信服,诸侯纷纷依附,晋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此时,原国人大批逃往各地,一支逃到温县的邢丘处(今北平皋村),落户于邢丘古地(邢丘到西汉初改名平皋)。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原字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写法。在英语国家,原字可能被写成YUAN。不管写法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原字,都是原。周有原庄公,以邑为氏。春秋时,陈有原仲,晋有原轸,鲁有孔子弟子原宪。唐有原复。原庄公,世为王室卿大夫。原仲, <<公羊传>>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者何?陈大夫也。前680年没。原轸,因封地在原,所以名原轸。实际姓先。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春秋时代五霸之一。原轸为春秋时期晋国上卿。晋文公的得力干将。原国择晋以后,他被封地到昔日的原国。生年不详,卒于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水经注》中说“辽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辽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可见当时的黄崖山是先轸的出生地。原宪,字子思,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副对联写到: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冀州贤吏,有政皆兴上联说原宪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原宪是孔子学生中,所谓“七十二贤”里很有名的人物。他曾替孔子管过总务方面的事情,用现代观念随便来比,可能在孔子当司寇的时候,他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孔子死了以后,他退隐于山泽布衣之间,走半隐侠的路线,等于在过去的社会中,领袖清流。所以司马迁著《史记》,在《游侠列传》中,曾提到他和季次。下联说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

留言人:原建军 Email: 时间:2006-7-30 23:12:59

主题:原性的来历

原姓的来历--终于弄清楚了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夏代,"少康迁原(国)"。周武王灭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 (伯爵)。史称原伯贯, 受封于原国(古称轵邑,今为河南济源市)。原,伯是他的氏。官职先是卿大夫。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原为氏,以姬为姓。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于前635年围攻原国。原国人跟愚公一样坚韧不屈,说:"晋(山西)人想霸占我们,咱不干"。晋文公只好屯兵攻打,跟士兵约定三天为期。过了三天还没打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军官们请求等一下,说:"原国就要投降了"。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得到原国失掉珍宝,我不这样做"。终于离开了。没走多远,原国人听到消息,文公守信,主动撤军,哪儿找这么好的守信用的国君啊。原人感动得赶紧下城,把晋文公接进城里。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于前635年围攻原国。原国人跟愚公一样坚韧不屈,说:"晋(山西)人想霸占我们,咱不干"。晋文公只好屯兵攻打,跟士兵约定三天为期。过了三天还没打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军官们请求等一下,说:"原国就要投降了"。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得到原国失掉珍宝,我不这样做"。终于离开了。没走多远,原国人听到消息,文公守信,主动撤军,哪儿找这么好的守信用的国君啊。原人感动得赶紧下城,把晋文公接进城里。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原字可能还有其它不同的写法。在英语国家,原字可能被写成YUAN。不管写法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原字,都是原。周有原庄公,以邑为氏。春秋时,陈有原仲,晋有原轸,鲁有孔子弟子原宪。唐有原复。原庄公,世为王室卿大夫。原仲, <<公羊传>>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者何?陈大夫也。前680年没。原轸,因封地在原,所以名原轸。实际姓先。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春秋时代五霸之一。原轸为春秋时期晋国上卿。晋文公的得力干将。原国择晋以后,他被封地到昔日的原国。生年不详,卒于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水经注》中说"辽河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辽河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可见当时的黄崖山也是原国后裔的聚居地。另,《沁水县志》称:原国故址在今沁水县西北里许。原宪,字子思,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副对联写到: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冀州贤吏,有政皆兴上联说原宪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原宪是孔子学生中,所谓"七十二贤"里很有名的人物。他曾替孔子管过总务方面的事情,用现代观念随便来比,可能在孔子当司寇的时候,他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孔子死了以后,他退隐于山泽布衣之间,走半隐侠的路线,等于在过去的社会中,领袖清流。所以司马迁着《史记》,在《游侠列传》中,曾提到他和季次。下联说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周朝原氏原荘公 --- 原伯贯 --- 原襄公 --- ? --- 原伯绞周朝原氏 原荘公 --- 原伯贯 --- 原襄公 --- ? --- 原伯绞宗法制度按照周的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族长,又是天下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天下的权力。天子的其它众子或者封为诸侯或者封为卿大夫。诸侯君位也由嫡长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是国内同宗贵族的大族长,又是本国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封国的权力。诸侯的其它众子分封为卿大夫,也由嫡长子继承,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世袭官职,并掌有统治封邑的权力。卿大夫也还有分出「侧室」或「贰宗」。在各级贵族中,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或「宗主」,以贵族族长身份,代表本族,掌握政权,成为各级政权的首长。西周封建诸侯,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五等,不同的等级就有不同的封地和军力。天子的直辖地区叫做王畿,封地比诸侯们大得多,军队也比诸侯多得多,又拥有高级官吏的任命权,所以可以监视诸侯。以军力来说,天子有六军,公和侯各有三军,伯有二军,子和男各有一军。以土地来说,公和侯有各百里,伯有七十里,子和男有五十里。

留言人:原效凯 Email: 时间:2006-7-15 14:59:52

主题:家住山西龙门

老家在山西龙门(现名河津市)北方平村,现河津龙门村、固镇村、北方平村有大量原姓后人,约2000人。听说老人说有一支迁到陕西,临行带走了家谱,因此从何处来就成谜了。

留言人:原汉 Email: 时间:2006-6-27 16:24:50

主题:祖籍山东威海

听我父亲说,胶东原氏是由云南而来,祖先为兄弟两个,原中原华。

按族谱宜所永宗来排列,我是永字辈的。

新家谱是想社会主义时代编修的家谱的简称。编修一部新家谱,有的是在旧家谱的基础上续修,有的是在已经烧毁无存或从未编修过的情况下进行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编修一部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型家谱是必然的。

一、建立机构

编修家谱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文字工作,同时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编修任务重、要求高,需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作保证。

二、拟定篇目

家谱是按照家族的内容分类依次编排而成的史类图书。篇目反映家谱的基本内容,是编纂家谱搜集资料和编写家谱的提纲,是家谱的框架和总体设计,是成书后的目 录,一部好的家谱篇目应反映一个家族的全貌和时代的特点。

三、搜集资料

家谱是家族历史资料的科学汇编。家族的历史和现状是通 过资料来反映的,资料是家谱的基本特征。一部好的家谱,总是以资料翔实全面丰富,是非分明见长。没有大量的、全面的。

四、分工撰写

撰写是修谱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谱书质量的基础。一部家谱的篇幅很长、文字数量很大,成书时间较长,除少数支谱可以由一人执笔撰写外,多数家谱,一人难以承担全部撰写工作,必须按篇章分为若干部分,在主编的统一组织指挥下,由修谱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或分给个人撰写。

五、搞好总纂

总纂是家谱撰写的最后阶段。总纂是把分头撰写的各部分完成之后,把它合成为分类横排、结构严谨缜密的完整书稿。

六、筹措经费

资金是完成编纂家谱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编纂家谱规模,需要筹措相应的经费。从编修家谱开始,就要拟定筹措经费的计划,初步确定经费开支项目、范围,按 照谱书的规模和出版发行数量及其所需经费金额,提出筹集资金的来源、途径和方法。

===林州家谱目录===

林州西街李氏族谱

正题名林州西街李氏族谱

责任者李修德

撰修时间2010年

摘要始祖于明洪武六年(1373)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中州彰德府林县西诸翟镇(村)入户,立茔村东南半里许。本族始祖同林州市横水镇铁炉村李氏始祖李全为兄弟。族谱分八支,传24世。一支李自新后裔,二支东姚李家厂李首都后裔,三支后寨村李连财后裔,四支东头村李辅荣后裔,五支后寨村李福后裔,六支、七支、八支。

谱涉地河南省林州市

版本精装印本

数量1册

馆藏地河南省林州市

登记人李刚毅

先祖名人

六世李汉,山西绛县县丞(正八品)。

十世李璋,修职郎(正八品)

十五世李崇儒,浙江宣平、缙云知事。

十五世李崇修,九品职员。

统一续修李氏族谱序

国有史,地有志,族有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标志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家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缩影,在这里可读到祖先所处历史变革中的生存状态,处事心境、人生观、价值观,可读到吾氏之悲欢离合,生灭盛衰……为尊卑分明、亲疏明析,增进凝聚力,为促进团结,发扬传统美德,以传亲亲之念,为促进社会和谐,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奉献族人之力,而统续修族谱。

本族始祖和横水镇铁炉村始祖李全同根、同祖、同源是同胞兄弟,明洪武初年同地、同时、同路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老槐树下迁原林县城东分居西诸翟、铁炉两村,至今已六百二十余年,繁衍二十多代,已族众丁繁,迁徙广布。

本族原有家谱被族人李雨因故焚毁,致使族系紊乱。直到清雍正年后,各支系才据先人历代传承及茔地碑碣考证,分别修谱。因时局变迁,多不完整。几经隔代、口碑流失资料难祥,续编已成难事,如再不统修续,为我李氏最大憾事,难慰祖先,愧对后人。吾虽才疏学浅,阅历不深,决尽所能。仗多数族人鼎力相助,奔各地搜集谱牒、手抄本、碑碣、分单、契约、长辈口传等,统续修族谱,编辑成书,印发各支。

族谱编撰之道时近则宜,时远则难。近者二、三十年,此时长者尚存,年少者得闻其祥,时远者皆亡,得其祥难也。切望后人及时续修,别步我艰苦难愿之思。

始祖十八世孙修德讳传文谨序

公元二〇一〇年菊月吉日

数码印刷来做成本会低些。数码不用算开版费。内文按“无线胶装”计算,一共是480本,大概是56875元/本。

我们公司是广州数码印刷厂,公司有INDIGO 5500印刷机,印后装订设备齐全。

QQ 237742808

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 ,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霞浦一带,谱系分正谱、副谱(草谱)。副谱可以查阅,而正谱修好后,要入箱上锁,将开锁的钥匙丢入祖祠神龛,以示此谱交祖先收存,以后禁开锁。若遇副谱丢失,有事要查谱时,要先做“牲福”,祭请祖先同意,方可开锁。 旧时一些宗族修谱,每逢初一、十五日要祭祀祖宗。族谱告成后,还要造灵厝、做功德,请和尚法师观灯;观灯时造3座大灵厝(纸糊房子),供已超度的神魂居住,另设一些黑龛,供无子孙后代及未超度的神魂居住。福建省连城一带宗族,每年正月要拜“代图”(即写在布上的族谱)。行仪时,本族男丁都要到场,先是“新丁上图”(即新添男丁的名字入谱),上图之家要给执笔者一个红包,并烧香燃炮,用三牲祭祖。若逢大祭,要用整头猪羊置于下厅的支架上;继而是鸣锣击鼓放鞭炮;最后会餐,座位严格按辈份排列。族人围坐喝酒谈心,气氛很好。连城人把正月“拜代图”的宗族聚会称为“闹花灯”。 用Excel如何制作家谱

建议以Word编辑,用插入“组织结构图”编写家谱。

当然,你也可以下载专门的家谱软件,如《族谱家谱制作编辑软件》或《族脉家谱》编写。 族谱家谱制作的9大步骤

一、拟定修家谱计划

1、版本:精装、平装、光碟、网络。 2、时间:完成期限、工作时程。 3、预算:经费、人员。 4、范围:同宗、合族、家族。 5、工具:图表、问卷、电脑。 二、组织章程 组织委员、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 三、筹集基金 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早请补助、公开销售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系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四、资料分析 前修旧谱、相说族谱、族谱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 五、寻找史料 家谱文献、世系资料、出生、过世登记证、户籍、除户登记资料、神龛祖先牌位、家庙晋主名册、祭祀公业章程、名册,墓碑文字、坟葬座落方位,讣文、疏文、功德薄,长辈口述记录,家传、年谱、纪念集,老照片、录音、录影资料,古文书、契约、证书,正史、方志,人名录、同学录,旧报纸、电话薄。 六、编辑内容 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 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七、审定内容 专家审稿、多次校稿、最后完稿。 说明:最好有学者专家参与审订,审稿时一定要仔细,可以慢一些但要保持精准。 八、印刷出版 黑白或彩色、纸本或光碟、选定印刷厂、印制若干份、设家族网站。 九、领谱典藏 办祭谱活动,族人领族谱,寄存图书馆。 如何把纸质家谱族谱做成电子版?

把纸质家谱做成电子版,就得找这样的软件。或找会做网站的专业人员帮你做。非专业人士在没有软件的情况下应该是做不成的。

如何制作家谱图表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用PS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家谱图表步骤/方法: 1、首先打开PS软件,然后选择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选择下拉列表的新建文件。 2、弹出新建对话框,给新建的文档设置一个宽度和高度 3、设置好宽度和高度之后单击确定按钮,新建一个新的文档。 4、选择工具栏上的矩形选框工具,也可以选择椭圆工具,根据自己喜欢的形状来选择,这里我选择矩形选框工具。 5、然后在文档上拖动鼠标,拉进一个长方形的选区。 6、然后新建一个新的图层,选择软件右下角的新建小图标,新建一个新的图层 7、新建完图层之后为图层填充颜色,填充你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软件左侧的工具栏,单击颜色按钮,弹出的窗口选择你喜欢的颜色。 8、选择好颜色之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然后按下键盘上的ALT+Backspace退格键为刚才新建的图层填充颜色。 9、按键盘上的CTRL+D键,取消选择选区。 10、然后选择工具栏上的文字工具,选择直排文字工具,为刚填充颜色图案上面填写上名字。 11、选择完之后我们选择颜色图标,把颜色更换为白色,然后在文档上面输入文字。 12、如果觉得文字太小的话,可以在菜单栏顶部设置文字的大小,接下来就是要现点竖线,选择左侧工具栏上的自定义形状工具里面的直线工具。 13、然后在文档拉动,由于刚更换颜色为白色,现在将颜色更换为红色,拉动之后按键盘上的CTRL+CENTER然后再按CTRL+D取消选择。 14、“爷爷”已经制作好了,接下来制作“爸爸”,依次这样制作下来,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颜色之类都可以更改,包抱直线等。再请参考: 怎样制作家谱图表_家谱吧_百度贴吧 ://tiebabaidu/p/3634444285 有谁知道用“WORD”制作传统式家谱(族谱)?

用文本框(双击文本框,设置文本框颜色为无线条色)就可以制作了。中间的连接线用自选图形里面的 连接符。

先画出来一个文本框,然后双击设置好格式(双击 文本框--颜色与线条,改成无线条色,然后 点文本框(顶部 倒数第2组),设置4个边距均为0)。然后第一个框框就弄好了。 选中这个文本框,ctrl +鼠标左键,拖拽到适当的位置(比如最上面是 家族的族长,下面的第二层,是第二辈分的人,按要求摆放位置即可。这样所有的文本框均是同样的尺寸,同样的格式。 弄好了之后 ,再添加连接线。 每一页都是这样的编辑方式。可以根据大概情况,提前 弄出多页面来。 制作家谱用什么软件好

传承家谱程序是专门做树形家谱的程序,而且输出为WORD文档,也可以图形输出。 输出树形谱系为TXT文件,可以输出任意大小的树形谱系,避免了版面上的限制。 可以在百度搜索,最新版本为520

如何制作家谱?

可以考虑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进行绘制。使用方法和word类似

在word中可以考虑采用“组织机构图”的绘制方法 家谱(23)族谱(13)

  姓氏来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路姓起源有

  ( 一)、出自姬姓,为黄帝的后裔。黄帝生子玄器,玄器生子帝喾,为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时,玄元因功封为路中侯,历经虞舜时期和夏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为姓,为路氏。见《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二)、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代。黄帝为首领时,封炎帝支子于潞地(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春秋时,有潞子婴儿,后代子孙以封地为姓,后去掉三点水为路氏。见《元和姓纂》。

  (三)、出自妘姓,为陆终的后裔。实际也是黄帝的后裔。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子老童生吴回,吴回子即陆终。陆终有六子,其第四子求言(一名郐子),受封于路,子孙以路为姓。见《困学纪闻》。

  (四)、以县名得姓。路,原为水名,作潞。初汉置路县,东汉改为潞县,该县有许多人以潞命氏,称潞姓,后复为路姓。见《姓氏急就篇注》。

  (五)、以国名为姓。春秋时有潞国,隗姓(在山西潞城县东北一带),是赤狄建立的国家。公元前594年,潞国被晋国吞并,国人称潞氏,潞又写作路,也称路氏。

  (六)、为一支少数民族改姓而来。《魏书官氏志》载,代北三字没潞真氏(或作没鹿真、末路真氏)改为路姓。

  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路姓典故

  湘潭博士2;

  荆溪孝廉3。

  注释:2宋代学者路振,字子发,湘潭人。五岁通《孝经》、《论语》。进士出身,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辈所称,有《九国志》。

  3清代画家路学宏,字慕堂,乾隆辛卯孝廉。工设色花卉。

  本乃嶔巇摩皓月;偏为路地骋良骐7。

  注释:7妆代楹联作者姚莹(原名成玉,吉林白城人)给当代诗人、《满族文学》主编路地的赠联。

  南式大学士;

  仲略好尚书。

  · 上联:典出唐代镇海节度使路隋,字南式。曾任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文宗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宏文馆大学士。 下联:典出后魏车都尉路雄,字仲略。以军功为给事中,孝文帝称他为好尚书才郎。后迁伏波将军

  尚德缓刑,用匡时政;

  仁民近物,加惠生灵。

  · 上联:典出汉代临淮太守路温舒,宣帝时,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帝善其言。 下联:典出宋代绍光间广东提刑路彬和。时夏税折布钱太重,彬奏乞鷁免。后去任,民攀留不舍

  近汶上,远内黄,气钟玉女铜峰,从此奠安宏衍绪;

  汉将军,唐宰相,书读缓刑尚书,只期忠永传家。

  路姓与潞水关系密切

  《姓纂》的有关路姓记载是这样的:“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今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望出阳平、襄城、陈留。东阳、河南。”

  由此看来,路姓始祖的繁荣滋长于潞子一带,已经有了悠长的5000年时间,他们当初是由于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却由于路姓人士的世代绵延而闻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异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宪宗元和年间(姓纂系此时之作),便已经从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渐迁到了陕西的阳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陈留等地,可见得路姓子孙的播迁,也跟其他许多古老的姓氏一样,是自北而南,然后遍及于全国各地的。

  不过,我国后世的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炎帝神农氏的一支,他们的组成份子较多,有的是帝喾高辛氏的后裔,有的来自五胡乱华时期的外族,有的则是满洲旗人的后代,至少有5种不同的来源。�

  这个集天下精英于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国历史上出人头地,汉代路温舒和路博德的事迹足以说明。路温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学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汉宣帝之时,就主张“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则太平之风可兴”。堪称法律之学的先知;路博德,则是汉 武帝时随霍去病六击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将,曾被封为符离候显达异常。

  唐代真是路氏的一段黄金时代,路群、路岩父子在唐懿宗咸通年间的表现,更是当“举足轻重”4个字。

  路群是一位通经术,善属文的性志纯洁之士,表现就不一样了。居相位8年,势动天下。后世对他的评论虽然不好,最后也被皇帝赐死,但路氏当时的不可一世,实在不难想见。

  唐代真是路氏的一段黄金时代,路群、路岩父子在唐懿宗咸通年间的表现,更是当“举足轻重”4个字。路群是一位通经术,善属文的性志纯洁之士,表现就不一样了。居相位8年,势动天下,最后也皇帝赐死。

  河东路氏七修族谱

  路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路姓起源很广,最初起源有三:一、路姓起源于姬姓。传说远古时期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帝喾,帝喾生帝挚,帝挚生玄元,玄元在尧时被封为路中侯,封于“路”这个地方,玄元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路”为姓。二、路姓起源于□(目闰)姓,传说是远古时陆终的儿子求言的后代。三、古代有潞水,也被称作“路水”(今山西浊漳河),居住在那里的人因而以水名“路”为姓。路姓后来在阳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阳平望。

  一、姓氏来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三、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我老家湖北省谷城县

  家谱:山子战书云,全中开原春.光辉运景世,永定奇玉清

  河北省景县路庄辈份排名:吉庆风鸣振 俊秀世岐芳 文德福泽永 兴汉清贵登

  史记汉·司马迁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楚王戊反,兴兵西,告诸侯曰“将诛汉贼臣晁错以安宗庙”。胶西、胶东、菑川、济南皆擅发兵应吴楚。欲与齐,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三国兵共围齐。◇集解张晏曰:“胶西、菑川、济南也。”齐王使路中大夫◇集解张晏曰:“姓路,为中大夫。”○索隐按:路姓,为中大夫官,史失其名,故言姓及官。顾氏按路氏谱中大夫名昂也。昂,五刚反。告於天子。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告齐王:“善坚守,吾兵今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菑数重,无从入。三国将劫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不且见屠。”路中大夫既许之,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知

  大夫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闻路中大夫从汉来,喜,及其大臣乃复劝王毋下三国。居无何,汉将栾布、平阳侯○索隐按表是简侯曹奇也。等兵至齐,击破三国兵,解齐围。已而复闻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齐孝王惧,乃饮药自杀。景帝闻之,以为齐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寿为齐王,是为懿王,续齐后。而胶西、胶东、济南、菑川王咸诛灭,地入于汉。徙济北王王菑川。齐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为厉王。

求 河南 北平皋村 “原氏” 家谱,多谢各位。

原氏家族番字,《文、林、振、宗、盛。治、国、秉、良、能。立、家、泽、永、作。隆、凤、伟、成、祥、宏、兴、继、祖、业。裕、修、嘉、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