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的墓地在什么地方?

李莲英的墓地在呢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河北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咸丰七年(1857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是晚清一个著名的太监。李莲英在清官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信的贴身太监,也是有清一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员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
宣统三年(1911年),李莲英因病而死,后葬于太监墓地北京阜成门外思济庄。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清朝太监李莲英的墓地在什么地方?
李连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连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墓中的宝藏去哪了
李莲英在建坟时耗资巨大,不惜任何代价,动员数千民工。从周围百里外村庄收买了大量鸡蛋,完全要蛋白不要蛋黄,用蛋白拌石灰,江米粥灌浆,修筑整个坟茔。有人曾对李莲英的“鸡蛋坟”吟诗一首:“马鬣封头鸡卵坟,黎民血泪染石灰。可叹莲公达显宦,焉与三宝共争辉?”诗中的“三宝”指的就是“三宝太监”郑和。都传说北京有座郑和衣冠冢,李莲英对郑和无限崇仰,每年清明节都要到郑和的墓前朝拜。李莲英生前安排埋葬此处的目的就是为了与郑和齐名后世。
1966年,李莲英的坟墓被“造反派”们发现砸开,在墓中发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其中的一颗钻石帽饰,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戴的那颗还大,另外还有三件宝物:汉朝的青玉土浸剑、满黄浸玉镯,宋代的青玉褐浸环,都堪称无价。但令人吃惊且奇怪的是棺椁里只有一颗腐烂干净的骷髅头!头部以下的被子里空空荡荡,连一节小骨头也没有!李莲英的躯干去了哪里,至今仍是一个谜。李莲英死后,民间还曾经传说,其家人在李莲英入葬后,为他安装了一个木质的生殖器,此说广为流传,但是真是假,也随着李莲英身体的不见踪影而永远得不到答案了,李莲英墓的谜团更为离奇。
李莲英死因之谜 为何墓中身首异处
从1984年开始,佟洵展开了对李莲英死因的调查。她发现,据现存史料记载,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这无疑与李莲英棺木中的景象是矛盾的。
偶然的一次,佟洵发现了史料中的一个疑点,随后她又相继发现了一些可疑的地方。终于,佟洵做出了一个令社会哗然的推断,李莲英是被人害死的。这一观点的提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争论声不绝于耳…… 史料记载,李莲英的死因不明 1984年7月的一天,一名中年女性来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借阅档案。这位女士名叫佟洵,她正着手准备毕业论文,选择的人物是清朝太监李莲英。 对于李莲英离开皇宫之后的生活状况,种种史料都有着几乎雷同的记载。那就是李莲英因病而终,并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问题却在于,假 如李莲英果真是寿终正寝,又该如何解释其墓中身首异处的现实呢? 一天,当佟洵又一次读到李莲英的墓志铭时,发现其中一处模棱两可的表述:他的墓志铭用了一个陨字,陨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没有病死的含义。此外,佟洵还发现,虽然相关史料中都提到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对他的病因却只字未提。 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不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的全过程,以及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更提出了李莲英死于非命的观点。但在学界,却有不同的声音。唐益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这些年来,他几乎翻阅了全部的清代太监档案。对于李莲英究竟是否死于非命,他并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断,但他认为,在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种种说法中,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在唐益年眼中,机警圆滑的李莲英绝不可能是被宫中仇敌所杀。唐益年认为,在清朝开国之初,顺治皇帝就立了一个铁牌,规定了太监不许干预朝政,所以李莲英根本不可能参与朝廷内的党派之争,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得罪了革命党人,等他临死出宫时,对于政事更没影响了,所以杀他没任何意义。同时唐益年还认为,李莲英被悍匪杀死于讨债路上的故事更是杜撰。无论是李莲英的财富地位,还是他离宫后岁过甲子的年龄,都不可能亲自出门讨要债务。 研究员称,李莲英被杀于后海 争论没有结果,新的声音却再次出现。1990年,《纵横》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北京文史研究馆已故研究员颜仪民。他在文中不仅肯定了李莲英被人杀害,而且详细描述了李莲英被杀的细节:李莲英在出宫后,一直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一所自家宅院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天,李莲英突然接到一张请帖,发帖之人是清末第一号实权人物,袁世凯的红人,九门提督———江朝宗。请帖中说,要请李莲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饭。面对这张非同一般的请帖,李莲英犹豫不定。权衡半天,李莲英最后决定:准时赴宴。不过,他万万没料到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暗算。事后,其家人在后海找到了李莲英的头颅,身躯却不知下落。 文中,作者字里行间中提到的两个人难逃干系,一位是请客人———江朝宗,另外一位则是太监小德张。小德张,清末又一位名噪一时的太监。因为得到隆裕皇太后宠爱,成为二品太监总管。颜仪民文中多次强调:小德张是李莲英的死敌。 文章刊登后,李莲英被杀于后海的说法开始流行。但更大的争论也应声而起。有专家认为故事的细节不合逻辑,因为按古代来说,行刺都是提着脑袋走,没有留下脑袋扛着身子走的,而且唐益年再次以史料为据,首先排除了江朝宗的嫌疑。“江朝宗是在宣统二年(1910年)任陕西汉中镇总兵,一直到民国二年(1912年)才从陕西回到北京,担任北洋政府的北京卫戍司令,李莲英死在宣统三年(1911年),这时江朝宗还远在几千里之外当总兵,怎么去杀李莲英呢?” 同时,唐益年也对文中所讲的,小德张是李莲英死敌的说法,表示不敢苟同。“小德张比李莲英小很多,他是在李莲英出宫后,隆裕皇后当上太后时才慢慢得势,而且小德张从入宫一直到他出宫,从来没在慈禧太后身边当过差,所以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利害冲突。” 争论不休,李莲英之死谜底未解 王道成,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员,他对颜仪民的讲述也表示了异议。依照档案记载,江朝宗当时并不在京,那么李莲英是与江朝宗吃饭之后被杀的说法,就有了明显疑点。但是,颜仪民却为自己的说法,提供了不容置疑的证明:这一切他是亲耳听江朝宗之子江宝仓讲述的。 颜仪民满姓叶赫颜扎,他在文中称,其家族也曾是清王朝时期的大户人家,其叔父毓贤曾为山东巡抚,而父亲毓泰曾经就是江朝宗的机要秘书。颜仪民说,正是两家这样的渊源,他和江朝宗的儿子江宝仓成为了忘年交。而江宝仓对李莲英被害一事毫无顾忌,不仅向颜仪民讲述了后海的事发经过,甚至泄露了其中隐情:“李莲英被杀后,次日一大早,李莲英的弟弟就跑到江府来禀报,江朝宗当时还故作镇静。” 颜仪民认为,江朝宗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完全说明了他与李莲英在后海被杀有关。然而,这个证据也遇到了质疑。为了说明小德张和李莲英素有嫌怨,颜仪民在文中说,小德张曾奏请隆裕太后下令查办李莲英的财产。 但王道成认为,“李莲英已经退休了,退休后他为什么还把300万两银子放在宫里?据《老太监的回忆》记载,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就把他收藏在宫里的80万两金条抬到了住处,另外的亲属有100多人,他把财产按亲疏关系都分给他们,那么那些太监们怎么可能再来打他的主意?” 这处例证也许有失严谨,那么是否影响整篇文章的真实性?由于颜仪民先生已于2003年时故去,所以已经无法听到他亲口讲述曾经的所见所闻,而94年前,发生在后海那惊险一幕的真实性,也只能等待继续考证。 从1985年佟洵发表《李莲英死因之谜》至今,整整20年间,关于李莲英死因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多年后,李莲英之死的谜底或许有全部揭开的一天。 另类说法 李莲英死因的种种传说 在民间,关于李莲英之死有多种说法。有传说,他死于革命党之手。因为李莲英正好死在辛亥革命时期。此外,有传言说李莲英被宫中的仇敌所害,也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 但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有专家怀疑了这种解释,因为按1911年3月4日来讲,正是初春季节,这个季节得痢疾让人费解。 对于这些不同版本的传言,虽然都没有找到李莲英被杀的直接证据,但专家认为,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以及散布于民间的传闻,以至李莲英后人言语中的破绽,都已经暗示了李莲英之死的种种蹊跷。
最后一个太监李莲英之墓究竟在哪
李莲英的目的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不过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杨贵妃墓
总体介绍
传奇人物杨玉环,举世闻名贵妃墓,杨贵妃墓,在今兴平市马嵬坡,历代文人曾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使杨贵妃墓闻名于世,墓冢周围雕刻有历代文人骚客的题咏。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爆发了导致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
次年,唐玄宗西逃至马嵬坡时,随驾护卫三军不发,请斩贵妃杨玉环。
唐玄宗无奈,只好赐贵妃自缢,演出了一幕震撼千古的悲剧。
提示: 1门票:15元 2交通:西安城西客运站、咸阳汽车站乘开往兴平方向的班车或乘西线一日游旅游车前往。
范蠡和西施墓在桐庐分水里湖圭峰山腰
由于范家家谱在文革中被毁,听老辈人说我们是范蠡的后代分水镇蠡湖村在文革前有范蠡和西施的坟墓,坟墓在明代和文革后被毁俩次椐祖辈口传分水镇蠡湖村明代前一直是范家的驻地,由于明代徐达认为蠡湖村是风水宝地,利用手中的权利把范家人赶出了蠡湖清代 要求范家回蠡湖住,但范家一直没去住现今百岁坊老人何铁牛研究范蠡和西施50余年,他认为范蠡和西施最终隐居在里湖。
希望有兴趣的人去找他。
德国南部尼德尔斯通根市七世纪中世纪墓地出土的遗骸。Landesamt für Denkmalpflege im RP Stuttgart)
十几座保存着13具遗骸的豪华中世纪墓穴终于泄露了它们的基因秘密,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埋葬在那里的人们的家谱。
研究人员最初发现了中世纪早期的墓穴,其中保存着10个成人和3个婴儿-1962年在德国南部城市尼德尔斯通根。这些墓穴的内容令考古学家眼花缭乱,他们立即着手研究随葬的华丽盔甲、马缰用具、珠宝和宝剑。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人(其中一些是勇士)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现在,一项对其中8个人的新基因分析显示,其中5个人是直系亲属,但其他3个人根本没有联系。[照片:英格兰圣墓附近出土的中世纪骷髅]
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写道,这些不相关的人中,有可能有人“从小从另一个地区被领养来训练成为战士,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做法,昨天(9月5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是考古学家在6号墓中发现的一种装饰性的双刃剑和长剑盔甲(也称为德国伦巴第人)。(Lande useum Württemberg,PFrankenstein/HZwietasch)日耳曼部落
这些坟墓属于Alemanni,一组日耳曼部落,他们居住在这个地区,横跨现代德国、法国、瑞士和奥地利。公元497年,阿勒曼尼人被法兰克人的第一任国王克洛维斯一世打败后,他们成为了梅罗文吉王国公爵领地的一部分。当这件事发生时,阿勒曼人的葬礼习俗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把他们的家人(称为家庭)埋葬在装饰华丽的坟墓中,称为阿德尔斯格拉布雷格。
是在12号坟墓中发现的拜占庭头盔。(Lande useum Württemberg,PFrankenstein/HZwietasch)
研究人员说,这种特殊的adelsgrablege很可能是同一个家族在两代人中使用的,从大约公元580年到630年,
,尽管一些被埋的人与这个家族没有遗传关系,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写道,这种常见的埋葬方式表明,他们“在家庭中受到同等的重视”。实际上,这些中世纪的墓葬表明亲属关系和团契关系是平等的,研究人员说。
对这8个人的遗传学分析也表明,其中6个人可能来自北欧和东欧,而2个人可能来自地中海地区,研究人员发现。研究人员补充说,对其中11人(包括已经研究过的8人)进行的另一项基因分析显示,他们很可能是男性。
其中一个墓穴中有女性珠宝,这表明墓穴中曾有女性,但这些女性很可能被挖掘出来,并可能被重新埋葬。他们指出,男性专用墓葬在梅罗文吉王国并不罕见,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墓葬是为男性勇士或贵族而建的。
这些墓葬物品——带有法兰克装饰的马术装备——是在9号墓中发现的(Lande useum Württemberg,P、 弗兰肯斯坦/HZwietasch)
在北欧和东欧群体中,有五个是二级亲属,这意味着他们共同拥有曾祖父母。此外,对它们牙齿中的锶和氧同位素的分析(同位素是核内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的变体)表明,这些个体是在德国本地出生的。但是,研究人员说,尽管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五个人中有四个人拥有“文化多样的墓葬物品”,这些发现表明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说,埃德尔斯托津根,“即使在同一个家族中,两代人之间也可以有不同的文化归属。”骨和葬礼考古学家克里斯蒂安·迈耶说,这项研究揭示了尼德尔斯托津根,它是德国最著名的中世纪早期墓地之一在德国戈斯拉的骨考古研究中心OsteoARC,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的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了中世纪早期的社会确实是流动的和适应性的,”迈耶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Live Science每一个导致重大新结果的复杂分析,也应该使我们重新评估关于亲属关系、坟墓物品和整体埋葬仪式的预先构想的概念。它总是比乍一看要复杂得多,也比乍一看要微妙得多
祖大寿死后并不是埋葬在加拿大,而是埋在国内,他的坟墓被利益熏心的人倒卖给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这家博物馆将他的坟墓整体搬迁了过去。
一、祖大寿的埋葬地
在清军攻打锦州时,镇守锦州的祖大寿率兵奋勇抵抗,但是祖大寿面临着没有援军、粮草已尽、崇祯的猜忌,在多重压力下他最终选择了投降清朝。
祖大寿在降情后受到了皇太极的极大重视,给了他高官厚禄,于是祖大寿一直留在了京城,可能是他心里对明朝心存愧疚,最终在京城郁郁而终。
他死后他的家人将他埋在了京城郊外的永泰村,由于清朝对祖大寿的器重,他的墓地规模宏大,很是壮观。
二、祖大寿坟墓被运往加拿大
军阀混战时期,一个英国文物贩子觊觎中国的文物,打着研究中国古墓的名义寻找和收购古代高官的墓地,在盗墓者的帮助下,祖大寿的坟墓被这个英国人看中,并给将它买了下来。
不过也有另外一个说法是祖大寿的后人因为饥寒无钱生活,在得知有人要买坟墓的时候,直接将祖大寿的坟墓卖给了这个英国人。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得知此事后找到了这个英国人,高价从他手里买下了祖大寿的坟墓,就这样,祖大寿的坟墓,包括墓室、随葬,石像等飘洋过海,被完整地运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
三、祖大寿坟墓的争议
虽然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祖大寿坟墓旁边的说明牌上明确写着这个坟墓是祖大寿的,但是国内有些专家却提出了的异议。
因为在祖大寿的故乡兴城也发现了一座祖大寿坟墓,而且在祖氏的家谱中也记载了祖大寿确实埋在于此,因此专家们认为加拿大博物馆内的坟墓主人不是祖大寿,很有可能是祖大寿亲属的坟墓,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内的祖大寿坟墓到底是真是假,只能等待专家们的验证了。
战国时期秦相国吕不韦的墓冢,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洛阳市东约20公里的偃师市南蔡庄大冢头村东)。
公元前235年吕不韦在流放途中自杀。据《史记集解》记载:“吕不韦冢在河南洛阳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民传言吕母冢。不韦妻先葬,故其冢名吕母也。”吕不韦服毒身死,宾客虽多,但葬埋北邙山匆匆忙忙。即使如此草率,还受到秦王政的追究。传说他的门客害怕秦王,当时叫吕母墓,所以当时秦王派人寻找吕不韦坟墓而一无所获。
吕不韦服毒自杀后,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十二年,文信候不韦死,窃葬。”又据《史记索隐》说:“其宾客数千人共葬于洛阳北邙山。”《史记集解》皇览曰:“吕不韦冢在河南洛阳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民传言吕母冢。不韦妻先葬,故其冢名吕母也。”
民间流传今大冢头村的“吕候冢”,是吕不韦与妻子的合葬墓。总的说来,洛阳成周城一带是吕不韦的最后归宿地,明清《偃师县志》各种版本,都称今首阳山镇大冢头村的大冢是吕不韦墓,至今墓冢岿然,使人往往联想到二千年前那一幕幕复杂的政治争斗。冢顶过去有房屋数十间,驻扎过镇公所、区干队,可知封土之高大。如今墓冢圈进偃师第一高中院内,虽已残损,仍存其岿然气势。1994年12月,首阳山镇为其立纪念碑一座,原西北大学校长、中国思想史研究所所长张岂之教授来偃讲学,参观了吕不韦墓冢并为吕不韦纪念碑奠基,并应偃师古都学会之请,撰写了《秦相国吕不韦墓碑记》,成为一处名人故迹。
据《魏书·地理志》载:阳翟有吕不韦墓,在县西三十里镇峰里三甲,今顺店毛吕、谷水河、眼明寺一带。秦王政十二年(前二三五)吕不韦自思难免秦王诛戮,服毒酒自杀。其宾客舍人“富葬”于洛阳北芒山,今河南偃帅县南祭庄乡大冢村东,有一很大土冢,相传即吕不韦墓。秦王下令,凡参与“窃葬”的宾客舍人,是晋人(指三晋,即韩、赵、魏国)的逐出秦国。
许成德,荫袭父爵参府职守卫,洪武二年南蛮不服,敕封成德公忠勇大将军统兵征蛮,行至四川合江再娶唐氏祖母一路同行底赤水扎营征剿胜利凯旋,将要回朝缴旨,忽然旨圣降临敕吾德公扎营水潦堡镇守讨照安耕落业原配李氏祖母先生一女留在西安泾阳老家。
许成德、唐氏祖母百年归世葬水潦堡上下坟茔在张家山一塘,单传一子许崇伦。
李莲英的墓地在什么地方?
本文2023-10-03 20:14: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