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姓 卯氏家谱 卯姓起源 卯姓名人 卯姓的来源 卯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卯姓 卯氏家谱 卯姓起源 卯姓名人 卯姓的来源 卯姓简介,第1张

卯[卯,读音作máo(ㄇㄠˊ),亦可读作mǎo(ㄇㄠ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旦的第三子茆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从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史料记载来看,茆、卯二氏为同宗。茆氏的始祖为茆叔,为西周初期周公旦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茆氏,后有简笔为卯氏者。

今山东省定陶、巢县、单县,以及河南省的民权县等地的卯氏族人,据传皆为周公旦第三子茆叔之后裔,姓氏读音作máo(ㄇㄠˊ)。

第二个渊源:源于 ,出自明朝时期 将领石纳,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卯氏 ,原为西北 石姓,明初随军迁居威宁。据威宁卯家沟《卯氏碑序》:“始祖石纳,原系东方鞑靼回,明倡义起兵,率众归……”卯氏后人传说,在先祖时期,因皇帝赐晏,封为卯氏。卯氏在定居威宁后,变教为汉族,是威宁和滇东北地区的大姓之一。

根据《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先祖石纳将军墓碑》记载:“吾祖原姓石,于明朝洪武十四年间(公元1381年)随大将军沐英征云南,从陕西平凉府迁居到云贵高原的乌撒,吾祖立有战功被朝廷封为将军,统领乌撒卫所,并赐三卯之地(一说三箭之地)屯田戍边,洪武皇帝赐姓卯。

历经六百多年繁衍生息,该支卯氏家族遍及云贵高原,至今人口近十余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威宁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大方县、修文县、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六枝县、镇宁县;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彝良县、会泽县、鲁甸县、永善县、镇雄县、富源县、宣威市、曲靖市;四川省金阳县、德昌县、西昌市。该支卯氏家族所在的乌撒,清朝以后改威宁府,是以彝族苗族为土著,元朝时期转入 ,故现在称威宁彝族苗族 自治县。现散居云贵川的该支卯氏子孙均从威宁县迁出。根据史籍《明实录》的记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农历1月,置乌撒卫,隶云南都指挥使司。明王朝统治西南地区时期,当地土著举行多次反叛朝廷的起义,卯氏先祖作为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曾被多次派往云贵高原周边平叛守城,故卯氏族人在征讨过程中散居于云贵高原各地。”

该支卯氏原为 石氏,出身元末明初朱元璋手下将领,后在镇守西南地区时,多次参与乌撒卫所(今贵州威宁)的镇压戍边战争,因功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卯”,因以改姓为卯氏,世代相传至今,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第三个渊源:源于轩辕氏,出自陆终第五子晏安的封地邾,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卯氏源出朱氏。朱氏出邑名,源于陆终第五子晏安封于邾,食采于曹;经二十四世传至曹侠,周武王姬发封功臣曹侠于邾子国;至四十四世,仪父仕齐桓公有功,被进爵为子爵,始平王为邾国之君;传至五十四世春秋时,朱茅荑鸿被楚国所并,子孙避乱于沛国,遂将“邾”去“邑”以单字为姓氏,称朱氏。

朱氏传至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吊死在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后,部分皇室族人从北京逃出后,躲到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落户于此。由于朱氏族人们大都能识文断字,常为邻居代写家信、春联等,因此很受邻里的尊敬。

传说,有一次一位朱氏族人与邻友喝酒,酒后失言,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回家后越想越怕,怕消息传出去招来杀身之祸,便决定离开曹州。为了减小目标,族人们分开迁逃,在分离之时,正好是早晨的卯时(清晨5:00~7:00之间),于是大家共同约定,改姓为“卯”,以后遇到姓卯的,就是一家人,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据说,当时曾有一部分人去云南投奔吴三桂了,其余的多数人皆迁至今山东单县蔡堂镇的卯楼。

当时,大太监王承恩的母亲带着一部分朱明皇室族人来到了卯楼安居下来,因此,该支卯氏族人皆奉王承恩的母亲为卯家恩人,其逝世后被卯氏族人安葬在今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现在每次卯氏族人祭拜先人,都要先祭拜王老夫人。

当时卯氏族人在山东单县蔡堂镇也是大户人家,但却有一条严厉的家规:所有的族人皆不得考取满清功名,永不为官。

卯时族人原来都住在卯楼,后来由于战乱、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许多人都陆续搬走了,没走了的人后来也搬迁到不远处的郝庄,卯楼现在只剩下一些破房子和一个老枣树林。但周围县市的卯氏族人一直都互有联系,包括山东的单县卯庄、定陶、安徽临泉、江苏的铜山县、丰县,以及山西等地。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臣子于则,属于以历史事件改姓为氏。

于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因功大被封在于邑(今河南内乡),称为于则。于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于氏。通常认为于则是于氏的始祖。

于氏一族传至北宋末期著名宰相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任御史,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升兵部左侍郎。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季,在与蒙古瓦剌部也先军的决战中,明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

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果断拱推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稳定了朝堂。于谦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他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明英宗回朝。

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农历1月中旬,明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农历1月22日卯时,于谦在京师被杀害。于谦被害当天,京城百姓哭声震天,行刑之时,乌云蔽日,可谓是天怒人怨。

锦衣卫的官兵在抄查于谦的家产时,什么罪证也没查出来,只看到于谦家的房屋仅能挡住风雨,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书籍之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一间正室的大门锁得很牢固,打开一看,里面是明景帝所赐的蟒衣、剑器等,密封得很严,从来没有动用过。锦衣卫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禁失声恸哭。

皇太后听到于谦被处死的消息后,叹息、哀悼了好多天。事后,明英宗自己也后悔自己错杀了一位忠臣。而那些诬陷于谦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接二连三地被明英宗以贪污或谋反罪落狱,使于谦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

明宪宗成化二年,于谦的冤案昭雪,明宪宗在诏书中赞叹于谦道:“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诏书被天下人传诵,历史终于还忠臣以公道。于谦留下了惊世千古的名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痛感于一代“救时宰相”于谦被害的日子,有于谦的后人以其被害时刻“卯”改姓为卯氏,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二各支始祖:

卯纳(石纳):一世祖,祖籍明陕西省平凉府人,迁封定海将军,镇守乌撒卫。娶刘氏。生二子:长子卯京,次子卯东。

卯 京:二世祖,封标骑将军,娶李氏镇守云南长官司。坟基在卯家沟(草海边)坐北向南。次祖卯东,娶安氏居住在官庄卯官屯(离草海不远处)坟基卯官屯。坐东向西有碑记。

卯世尊:三世祖,京卯之长子,文生。娶蒋氏,住威宁府卯官屯。生二子一女,坟基在卯家沟坐北向南。

卯世耀:三世祖,京卯之次子,武生。娶刘氏,生二子一女。移居鲁安州。

卯世夺:三世祖,京卯之三子,贡生。娶妻陈氏。

卯建宗:四世祖,卯世尊之长子,娶管氏生四子职千总住石河。

卯成宗:四世祖,卯世尊之次子,娶殷氏职守都司调云南海司生二子。

卯德宗:四世祖,卯世耀之子,教授。娶张氏移居普安州。

卯升阳:五世祖,卯建宗之长子,娶管氏生三子。

卯升云:五世祖,卯建宗之次子,娶赵氏生二子。

卯升龙:五世祖,卯成宗之长子。

卯升朝:五世祖,卯成宗之次子。

卯升科:五世祖,卯成宗之三子。

卯升堂:五世祖,卯成宗之四子。俱随调云南望海司。

卯应奎:六世祖,卯升阳之长子,娶刘氏,职务副总兵,调云南楚雄镇守。坟基在卯官屯坐东向西。

卯应夺:六世祖,卯升阳之次子,文生。

卯吉祥:七世祖,卯应奎之长子,娶贺殷马氏生三子。

卯 祯:七世祖,卯应奎之次子,娶李氏。

卯闻序:八世祖,卯吉祥之长子,娶施氏生一子一女。

卯闻学:八世祖,卯吉祥之次子,娶殷氏生一子。

卯闻重:八世祖,卯吉祥之三子,娶陈氏生一子一女。

卯建国:九世祖,卯闻序之长子,娶耿氏。

卯建成:九世祖,卯闻学之长子,娶苗氏。搬贵定县。

卯建栋:九世祖,卯闻学次子,娶邹氏。移居宣威后所。

卯建梁:九世祖,卯闻学三子,娶吴氏。居云南,阵亡。

卯建高:九世祖,卯闻重之长子,娶李氏。生一子向阳。

卯向阳:十世祖,卯建高之子,娶戚李氏生四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南向北有碑记。

卯有忠:十一世祖,卯向阳之长子。娶马氏,生一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西向东有碑记。

卯有广:十一世祖,卯向阳之次子,娶陈氏,过继毕节陈门,名自新。坟基在威宁鲁章。

卯有箕:十一世祖,卯向阳之三子,娶李氏。住母打鹿,即现今的卯大路。

卯有明:十一世祖,卯向阳之四子,娶管氏。生三子二女。

卯沾荣:十二世祖,卯有忠之子,娶王氏。

卯启琏:十二世祖,卯有箕长子,娶王氏。生三子。封武略将军,阵亡。坟基在阁下坐西向东有碑记。长子卯级寅,次子卯钢寅,三子卯统寅。

卯加荣:十二世祖,卯有明长子,娶李氏。

卯升荣:十二世祖,卯有明次子,娶赵氏。

卯德荣:十二世祖,卯有明三子,娶刘氏,生一子。移居鲁甸。

三分布

今山东省的菏泽市单县蔡堂镇郝庄、卯庄,定陶市,安徽省的临泉县,江苏省的铜山县、丰县,山西省,贵州省的毕节市翠屏村西安组、威宁县,四川省的金阳县对坪,河南省的三门峡市灵宝市焦村镇卯屯村、民权县,云南省的曲靖市富源县竹园乡的大假角村、彝良县、卯雄、昭通市鲁甸卯家竹林、东川市会泽县可河二道桥石嘴子尹家湾,甘肃省的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庆坪乡龚家沟村等地,均有卯氏族人分布。

四郡望:

武 州:一称阶州,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游地带。

威宁县:元明时期称乌撒卫(乌撒军民府治),亦称乌蒙。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乌撒者,蛮名也。所辖乌撒、乌蒙等六部,后乌蛮之裔,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

五家乘谱牒:

山东单县卯氏宗谱,著者待考,1963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卯楼村卯氏宗祠。

贵州威宁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卯氏宗祠。

六字辈排行:

山东,安徽卯氏字辈:“崇德宏广万元明金其福俊文思学继庆贺建国昌”。

贵州威宁卯氏字辈:“世宗升应祥闻建阳有荣启寅文开岱廷昭照时昌升明光永亮钟龄祯毓秀兴国复安邦洪龙跃海宇武德树朝纲良翰培贤士奇才献法章春锦继远煜嘉晏庆云洲孝贵承志睿俊鹏广积辉”。

七历史名人:

卯在东:(生卒年待考),阶州人。著名明朝官吏。其人美丰仪,善谈论,志操轶群。授中城兵马左右,录请不避权贵。后迁河南府。

卯晓岚:(公元1939~今),甘肃武都马街乡人(今甘肃陇南武都)。著名大型真菌分类学家

卯稳国:(公元1956~今),云南富源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迪庆州委书记。

池氏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倚。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原文注释: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原文):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给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乖舛(chuǎn):违背。

(译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国课:国家的赋税。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池氏宗支家训深心教赋予诗

接人立身度时春。

细思慢想度一身。

作人道理不需广。

仁礼义志值千金。

人凭道德依此做,

走遍天涯也无亏。

聪明一世为高尚,

糊涂一时还差分。

细恩慢想须常记,

久磨苦练下苦辛。

五事忍事不参与,

警防自招染自身。

不利之财不贪意,

任何事非也不生。

赌博凶酒必有害,

终久如来害自身。

偷抢强行凶杀事,

违犯国法不容情。

轻者座监重伤命,

臭名远扬远传名,

大小坏事都参与,

定成民众眼中钉。

人人提防冷眼看,

身败名烈难安身。

国法不容民不满,

犯罪亲友难说情。

深劝儿孙发清迫,

忠心诚恳受好评。

圣贤教人先知理,

出服内心话表明。

助耕苦读是根本,

仁礼义志对亲邻。

维人不做亏心事。

半夜敲门心不惊。

好事多做人尊敬,

身遭冤枉众关心。

敬老怜贫多集德,

人人封号寿长春。

孝敬父母是常情。

永说父母养育恩。

一尺五寸抚长大,

事事项项老担心。

热怕寒冷饭怕饿,

又怕受寒病染身,

每朝吃娘三肚奶,

应报父母一-点恩。

若论平等弟兄孝,

同父共母…脉生。

弟兄团结互帮助,

你敬我做要需心。

口头言语互相忍,

大小事情莫相争。

家中之事多商议,

不可事事讲平均。

弟兄团结互尊敬,

对外之人不敢欺。

打虎全靠亲兄弟,

上场全盆子弟兵。

夫妇之间要合顺,

共同奋斗振家声。

同心协力搞致富,

瘦士也能出黄金。

家里不合人打拨,

邻里不和外人欺。

深劝儿孙依此做,

终久应美出功清。

代代相传深数子,

仁礼义志值黄金。

人生一世需学艺,

正理之中找窃门。

学艺之事不必广,

专学几项要学精。

长港盈独最平苦,

石水二匠要年青。

行杯法为三分艺

学此手艺老热行。

行家之艺深无底,

爱学此项必虚心。

州心研究细心做,

少出差错受好评。

不说找钱多少事,

天于不能手艺人。

即是运处不去做,

亲戚好友不来人。

深劝好学多发假,

父教子来子教孙。

调海知识传教子,

-代更比--代格。

源渊后浪推前浪,

渊弘之子跃书生。

池氏宗支支谱简要叙述记

说明:

叙述是从来黔西池宋易祖人起,叙到安字装。

具体叙述是各代写上字辈,并写各代人员发展详情和各支座

苏地址。

宋 字

鸿宋易婴王氏祖人,所生:化龙、耀龙、朝奉、朝品四位祖人。

龙 字 辈

他化龙娶胡氏祖人,耀龙所娶未查清,化龙和胡氏祖人所生池世全

世 字

他世全娶曾氏祖人,以支记载,所生:池如治等祖人,其他在总谱

如 字

池如治娶王、何二氏祖人,所生:池验等祖人,其他已记总谱。

渊 宇 孝

池验娶金、邓二氏祖人,金氏生开会,邓氏生:开元、开正祖人

开 字 辈

池开会蛋金氏祖人,所生:天美姿曾氏。天才娶陈氏。天顺鉴王氏。老四,天保娶李氏祖人,老六,说明四,六祖人未成家。

一、姓氏源流

喻(Y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俞姓,为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柎,被赐姓喻氏。据《姓苑》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他就是喻姓的祖先,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到南宋建炎(1127-1130)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称为喻氏。

2、喻姓源于谕姓,为春秋时郑国贵族的的代。《通志略·氏族略·五》载:“今喻氏多作谕氏”。谕姓改为喻姓始于西汉,始祖为苍梧太守谕猛,以谕定与喻字形相近,读音也往入混淆难分,喻字又比谕字少四笔(指繁体),遂改为喻姓,谕猛的后代,在汉代并未全部改为喻姓,直到东晋,还有谕归,作过曲气阜令,他也是谕猛的后代。到谕归改为喻归之后,世上再也没有谕姓了。

3、出自芈姓,源自俞豆氏与喻姓合并为一。《通志·氏族略》载:俞豆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豆亭,因氏焉”。俞豆氏已与喻姓合并为一,称为喻氏。

得姓始祖:俞柎。据《周礼疏》记载:“黄帝臣有医官俞柎,当为俞姓之始。”俞柎,黄帝臣,善医术。据《淮南子》、《韩诗外传》、《说苑》等书中均有其事迹记载,或作“俞跗”、“逾跗”、“臾跗”。《说苑》云:“俞逾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称为俞氏。到了南宋建炎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形成了些支喻氏。故喻氏后人奉俞柎为喻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喻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是郑国贵族的后裔。发展和演变:东汉时期,苍梧太守谕猛改“谕”为“喻”姓。到了,东晋时期,喻猛的后裔谕归,也改姓“喻”姓,从此,史书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谕姓,到了晋代,全都改成了“喻”姓。据《姓苑》载,南宋建炎进士俞樗,就是俞柎的十六世孙。博学多才,又有误解人之目,皇帝因而赐为喻。谓其晓喻一切。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在宋朝时候,宋朝人俞樗,进士出身,多才多艺,是梁俞药的后代。被皇帝赐姓为喻。现在喻姓的主要一支。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安徽等地。喻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河东(秦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江夏(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南昌(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喻姓世称河东望,江夏望,南昌望。

三、历史名人

谕 猛,字骄孙,后 ,为薛令,和帝永元己丑(公元89年)升苍梧太守,为清白吏,郡人称之。改姓喻,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

喻 合:字匡孙,好学不慕荣宠,隐居庐山北阜,布衣蔬食三十余年,晋武帝征召入相,不起。

喻 药:南朝梁时,梁武帝重用士族,赐安州刺史俞药为喻姓,这是喻姓的开始。喻药本为南昌人,后迁徙到严州(今浙江省建德东北)。喻药的第十六世孙喻樗为南宋著名学者,被皇帝赐姓为喻。

喻 凫:字坦之,号均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进士,乌程令,曾与唐代名诗人李商隐、方干、无可等唱和,有诗集一卷传世。

喻 皓,北宋初建筑家,浙东人,特别擅长建塔。他在负责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就在建塔时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在建造杭州梵天寺塔时,他又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他所著的《木经》三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现已佚。

喻 樗:字子才,号湍石。南宋时,为人性直好议论,赵鼎与语奇之,荐授秘书省正字。以下主和议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致仕。秦桧死,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著称。喻樗善识鉴,尝言沈晦、张九成进士当第一,后果然。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喻 侃:字伯经。婺州义乌香山(今义乌东河乡)人。义乌著名文人喻良弼之侄。进士出身,为官清廉勤政,然仕途坎坷。致仕后,闭门著书立说,著述颇丰。喻侃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泽厚绵长。自喻良倚、喻良能兄弟同科登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上第后的六十年间,一门六进士,成为南宋时期喻氏家族引以自豪的荣耀。

喻 时:明代光山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仕至南京兵部侍郎,《明史》有传。

喻 昌:字嘉言,清朝新建人。读书研究医术,于清朝初年成为名医。治疗多奇中。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有许多新发现,著成《尚论篇》,又著有《医门法律》,根据治病的实例写成《寓意草》,这三部书合称《喻代医书三种》,为中医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时年80岁,预知死期,坐论而逝。

喻汝砺,字迪儒,号三嵎,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进士,官礼部员外郎,直秘阁学士,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号扪膝先生,著有《扪膝稿》等。

喻惠洪:一名德洪,字觉范。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俗姓喻(一作姓彭)。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才获释回籍。惠洪精通佛学,长于诗文,著述颇丰,尤以《冷斋夜话》最著名。成语“满城风雨”、“脱胎换骨”、“大笑喷饭”、“痴人说梦”等典故均出于此书中。宜春历代诗人的诗作,仅惠洪的《秋千》诗被收入《千家诗》中。其题于宜春城北崇胜寺的一首咏竹诗,深得黄庭坚等历代诗家赞赏,以宋诗精品被收入《宋诗鉴赏辞典》。

喻茂坚:明代官吏。重庆市荣昌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铜陵知县。数年后调任浙江临海知县,力革溺死女婴之陋习。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福建监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年)巡抚陕西,平定总兵李隆之乱。嘉靖二年(1523年),巡抚河南、直隶时,严惩贪官污吏,有政绩。历任山西布政使、郧阳巡抚、应天巡抚等职,其间参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任淮阳总督负责漕运期间,节省修漕经费白银10万余两,代纳庐、凤、淮、扬4府百姓水荒积欠钱银18万两,升任南京刑部侍郎。后秉公查处楚世子英耀杀父一案,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升任刑部尚书。因上疏营救谏官夏言,弹劾奸相严嵩,触怒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冬辞官还乡。还乡后倡议并主建荣昌乐雅书院。在刑部任内曾主持编纂《问刑条例》。

喻宜萱:当代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江西省萍乡人。20世纪30年代曾在上海国立音专和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音乐,以后赴法、英、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考察音乐教育,在纽约、费城、旧金山、佛罗里达和巴黎、伦敦举行过数十场独唱音乐会。建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声乐教授和声乐系主任兼副院长,同时继续从事演唱活动。嗓音饱满宏亮,气息控制稳坚,运用自如,音质柔润,色彩浓郁,富于抒情戏剧性;演唱风格朴素醇厚,热情奔放。曾两次应邀担任国际声乐比赛的评委。除选编、译配多种声乐教材,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一书外,还撰写有二十余篇论文。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喻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主要郡望有:

苍梧郡:汉置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辖境本兼有湘粤各一部。南朝时仅辖今梧州一带。隋唐苍梧郡即封州(隋)、梧州(唐)。

南昌郡: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江夏郡:汉高帝置。辖境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治所现在湖北省云梦县,此支喻氏为谕猛之后。

严陵郡:唐严州治今桐庐西北,严州以严子陵居此而得名严陵郡。宋以睦州为严州,治建德(在今浙江省建德市东北)。明清为严州府。民国建德县治在旧府治。1958年西迁今治。此支喻姓为俞药之喻。

钱塘郡:秦置钱唐县,在灵隐山麓。南北朝时代的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置钱塘郡。隋移今浙江省杭州市,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钱塘郡置杭州。唐加“土”傍为钱塘。民国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河东郡: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③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2、堂号

遗仁堂:出自汉代喻猛的传说。喻猛,字骄孙,和帝时为苍梧太守,以清白为治,皇家褒奖,百姓爱戴。被人称为交趾遗仁,梧守之流风可尚。后来喻氏家人就以“遗仁”为堂号来怀念此人。

此外,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占堂”、“敦伦堂”、“萃涣堂”、“笃本堂”、“雍睦堂”、“念先堂”、“会友堂”等。

============================================================

喻姓宗祠通用对联

〖喻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谕氏;

望出南昌。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喻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苍梧重望;

庐阜高贤。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喻猛,官苍梧太守,有政声。下联典指晋·喻合,隐居庐山北阜,武帝屡征而不起。

真义声远;

扪膝品高。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喻侃,为师陈亮奔走伸冤,人赞之曰:“子真义也!”下联典指宋喻汝砺,扪膝言不能为贼所屈,挂冠而去,人称“扪膝先生”。

源起建德;

系承俞樗。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联典指南宋俞樗,建德人。五代后梁俞药之后,以其博学多才,又有识人之目,皇上赐姓“喻”,谓其无所不知也。

为师伸讼;

有女择婿。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喻侃,为师陈亮伸冤。下联典指宋喻樗有二女,富家子来请婚,皆不许,后果得佳婿。

-----------------------------------------------------------------

〖喻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十载寻父母;

七岁善诗书。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孝子喻德昭,临川人。洪武初,父母徙凤阳。时德昭六岁。年十四,诣凤阳寻父母,辗转十年,得见父于汉中屯所,而母已殁,乃扶父归。下联典指晴代优贡生喻宗仑,字东白,号桐乡,江西新城人。七岁能诗,稍长善擘窠书,尤精小楷,兼善八分。

-----------------------------------------------------------------

〖喻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服官进忠义之传;

扪膝鸣气节之高。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义乌人喻良能,字叔奇,绍兴年间进士,历官广德尉、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处州知州、朝请大夫。曾向朝中进献《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为赞赏,当即下令颁发全国。另著有《诸经讲议》、《香山集》、《家帚编》。下联典指北宋末仁寿人喻汝砺,字迪儒,官祠部员外郎。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宗、钦宗,册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国号为楚,不少官员前去祝贺,喻汝砺扪膝说:“不能向贼臣屈服!”于是辞官而去,人称“扪膝先生”,著有《扪膝稿》。

质直好议丞相宰;

挂冠扪膝员外郎。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建炎进士喻樗,字子才,号湍石,其先南昌人,后徙严。为人质直议论,历官秘书省正字、太宗正丞、工部员外郎等。下联典指宋代祠部员外郎喻汝砺,字迪儒,仁寿人。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世。

长笛临风作数弄;

巨著入库计六宗。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器乐家喻陟,字明仲,睦州人。妙于长笛,持节数郡。每出按行,至山水佳处,马上临风,辄作数弄。下联典指清代学者喻国人,这春山,彬州人。博览载籍,著书三十五种,入四库者有《周易辩正》、《河洛定议赞》等六种。

叔奇早为广德尉;

培伦追赠大将军。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绍兴进士喻良能,字叔奇,义乌人。历任广德尉、工部郎中、太常侍丞,出知处州。曾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又有《诸经讲议》等。下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喻培伦(1886-1911),字云经,四川内江人,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工科和药物化学。1908年加入同盟会。他多次试制炸弹,实行暗杀,并与黄复生等组织暗杀团,1909年谋刺新任直录总督端方未成。次年,又与黄复生等潜入北京谋炸摄政王载沣,因未遂,逃往日本。1911年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被俘,英勇就义。中华民国成立后,被追赠为“大将军”。

-----------------------------------------------------------------

〖喻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扪滕长吟,先生不附和议;

持书伸讼,义土能白冤情。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祠部员外郎喻汝砺,字迪儒,仁寿人。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世。下联典指宋代富阳尉喻南疆勇于为陈亮明冤之事。

取义成仁,革命精神传后代;

捐躯为国,高风亮节足千秋。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喻培伦。

交趾遗仁,梧守之流风可尚;

淮南奏捷,子才之致力居多。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

中国人民 喻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喻新华少将

喻新华(1909-1993),原名喻同金,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

组织农民武装,任自卫队长、村苏维埃主席、赤卫军排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1师33团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第30军88师268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政治委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8师268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西路军向西突围时,268团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喻新华率领本团继续突围到星星峡。在星星峡,西路军余部400多人编成新兵营,喻新华任总支书记,1940年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4师11旅32师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6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喻缦云少将

喻缦云(1903-1994),曾用名喻声、余缦云,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总经理处会计,第6师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军实科科长,红15军团供给部财政处处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经理处军实科科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军实处处长、财政处处长、营业处处长,军委总后勤部审计处处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太岳军区副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4纵队后勤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南线办事处副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部长,总后勤部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 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91岁。

--------------------------------------------------------------------------------

中国人民 喻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喻林祥中将

喻林祥(19451-——),湖北省应城县人。1960年3月参加工作,1966年4月加入中国 。在职大专学历。

曾任湖北省应城县郎君邮电局工人;入伍后,历任中国人民 陆军第1军2师6团4连战士、排长,第2师宣传科新闻干事,陆军第1军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 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处干事,陆军第1军政治部组织处处长, 政治部副秘书长,第1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第2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武警北京市第1总队政治委员,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北京市第1总队政治委员; 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2000年10月任 新疆军区政治委员、 新疆 尔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2004年12月任 政治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5年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喻集禧少将

喻集禧(193712-——),湖南省平江县嘉义镇丽江村人。平江一中毕业。1956年2月(一说1950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 ,1960年加入中国 。

先后入中国人民 空军第七航空预备学校、空军第二航校学习。历任空军某基地机务大队文化教员、书记员、副政治指导员、基地政治部组织科干事、青年科副科长、组织科科长, 政治部任免干事、调配科副科长, 政治部科技干部科科长、科技干部处副处长,科技干部处处长、干部部副部长、群众工作部部长等职。其中通过三年自学获大专文凭。1989年9月入基本系指挥员训练班学习一年,1990年6月任中国人民 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93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

近代民主革命喻姓(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生平简介

喻培伦烈士

喻培伦(1886-1911),字云纪,四川省内江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先后入警监学校、经纬学校、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及千叶医学校。1908年夏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曾钻研化学,研制炸弹,并与黄复生、黎仲实等组织暗杀团。1909年(宣统元年)8月到汉口,谋炸端方,未果。后赴北京,设守真照相馆为机关,于次年3月31日夜在什刹海甘水桥下安置大型炸弹,谋杀清摄政王载沣。事被发觉,复走日本。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炸破督署后墙,攻入督署,再攻督练公所,一路奋勇当先。因弹尽力竭,为清军所俘,宁死不屈,遂被清廷杀害,壮烈牺牲,时年25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1912年2月,南京临时 追赠为“大将军”。

薛仁贵的家谱:

第一代: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

第二代:薛轨(隋朝襄城郡赞治)。

第三代:薛仁贵。

第四代:薛讷(左羽林大将军)、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范阳节度使)    。

第五代:薛徽(左金吾将军)、薛直(绥州刺史)、薛畅(左羽林将军)、薛光、薛嶷(清河郡司户参军)、薛岌(右金吾将军)    、薛崿(一作薛昽,昭义节度使)    、薛嵩(昭义节度使)    、薛岸    。

扩展资料: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 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

临行,李治特在内殿赐宴,在席间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李治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

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族,原先据守天山,等郑仁泰率领部队来后,他们恐惧投降,郑仁泰不接纳,俘虏他们的家室来赏给将士,敌人陆续逃走。有个候骑报告:“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回来。”

郑仁泰挑选了一万四千名骑兵,脱掉铠甲轻装奔驰,穿过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没有看到敌人,粮食吃光才往回撤。人们饿得相互厮杀吞食,等回到军营时,剩下的骑兵只有二十分之一。

薛仁贵也把他部下抓来的铁勒族女人当作妾,接受了很多贿赂赠送的财物,被有关官员向李治检举弹劾,李治因薛仁贵立下大功而宽恕了他。

薛仁贵墓葬遗址

薛仁贵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东北荫山与横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无坟迹可寻,现仅存石坊一座,东向而立。

石坊由三块整石建成,两边石柱为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石柱,正面镌刻"重修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墓"。

背面有小楷镌刻“山东兖州济宁州嘉祥县奉巡兖西道并抚两院明文知县王怀德、典史刘熙诏、儒学教谕彭允芳,训导曲迁梧、张燕翼,大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岁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据当地群众反映,石坊西10米处,曾有墓石露出,后被覆埋。

此坊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579年)建,全坊由三块整石构成,两边石柱呈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两柱正面携刻“重修唐朝名臣薛仁贵之墓”;

背面写着重修、人和年代。旧县志有载。但不知前人以何据谓此墓为薛仁贵墓,待考。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薛仁贵

苗氏家谱集锦

济源市苗氏宗谱序

轩辕黄帝登天坛祭天战蚩尤《济源县志》开篇即是。赐子苗龙择太行径塞龙发脉中定居循祭盛传民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龙在其数成为帝王人物的专用名称华夏民族的图腾。人为苗氏、土为苗地、庄为苗邑 、政为苗亭。自汉桑钦《水经》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溴水出原山勋掌谷”见书后、苗地苗邑渐隐,一勋掌叫响怀府八县。毛泽东亲批资治通鉴,见169——陈纪三:起召阳协洽晋柔兆,阉茂凡四年,世祖问皇帝下,齐诏书空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勋掌殷称国,周作邑,秦汉置亭,北齐筑城,唐宋元明清设镇,共和国建乡扎区,始终保持着一方小都邑的行政建制权利体系,是晋封贲皇食邑于苗以地为姓的所在地。其他书说与此不吻合的外错原因,是清修《济源县志卷二古迹九》勋掌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一作勋掌、魏高欢筑以御西魏《济源县志卷未识余四》“武成帝河清二年四月,斛都率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今封门口》西”等失误所致,卷二方向对,人错。卷末方向错,人对。勋掌远在轵关东北四十里,别书对苗亭据志引用自然不准确。《通志氏族略》记苗出自芈姓。《姓氏五书注》载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出于此。满洲百济国《古朝鲜》等少数民族译音姓苗炎黄昆季,人和根同。这就是“苗姓三源”。查《康熙字典》“苗古文宀目木 ,又姓《晋语》苗棼皇晋大夫”。汉许慎《说文解字》无古 字及其注。说明古 字系苗氏元祖初用字,远在汉前,秦统一文字后改用标准苗字使用至今。考贲皇生于春秋末,东周弱,五伯征的时代。系黄帝后、颛顼支,重黎脉,祝融族、陆终妻鬼方女所生六子,季连半姓,传至鬻熊,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遂以熊为氏。周封熊绎国楚子爵都丹阳。五传熊渠,僭周称王、又八传至熊仪。是为若敖开始姓斗,斗熊半昭、屈、景同为楚王室公族大姓。若敖娶陨子之女生斗伯比。比亦婚陨女生长子斗谷於菟,表字子文。三楚称子文为最大贤者。次子斗越椒,字伯棼,文子斗班,字子扬,父子、侄叔三代为令尹。班子克黄字子仪。椒子贲皇,因父蒸野漳,筮狙庄王中原问鼎南归,兵败竟陵清河桥被罪族,避祸奔晋。鄢陵等役,楚材晋用功著,晋封大夫,食于苗,更姓苗贲皇。贲皇逝后晋遭“六卿擅权”三家分晋而失国,贲皇官秩家牍随之失考。成为苗氏从战国到唐宋的空断代,形成了豫济勋掌老根苗,晋长治上党郡望苗。鲁定陶济阴郡望苗,越金华东阳郡望苗,四大支系和堂号。

在济源勋掌老根苗的世居地有中国苗姓最大的祠堂,坐落在勋掌城南大街中段,座南向北,东西长五十米,南北宽四十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祠前照壁溴水,石狮进为上舞台下阙门,天井院池,甬道正祠配房,厢房等群房建筑。正祠内供中祖苗全的神位、巨匾、楹联、圆碑、方碣、石香炉等蕴藏着丰厚的民间氏族庙堂文化,用无声的文字图物叙说苗氏家历史。

老根苗重农耕,繁人口,八代不闻朝政,至元发奋仕途。苗全、苗立、苗畅一门三大夫。畅子世荣元大都(今北京)佐巡警院使。同治徽州路总管府事 骑尉。苗道一、元代济源名观龙翔宫道士。苗大本明代人,苗畅子、世荣弟,洪武四年探花勒兵部郎中。苗琚、世荣子、世袭骁骑尉。苗森、邑乡贤达,够买山场创修金炉顶庙宇、勋掌田守忠真人修炼登仙遂成。济源名胜至今。苗天印清代人,顺治时任彰德卫千总。苗尔嗣,清代北樊人,顺治丙戌科举人《怀庆府志》编校。苗永魁清代蓼坞人,太学生,例赠承德邦,祠堂立石志德。苗大文,字宏郁,清代蓼坞人,任清河北道清书明吏事授登仕郎。同治四年授承德郎。苗亮采,清代人,乾隆46年府学贡。苗同文,清代人,同治六年旌表忠烈义士,位列县忠义祠第十一位,志有悼词。苗耘奄,清代人,名成东,教育家苗令庚、苗令图之师。县授“詹台雅宜”“共策治安”金匾奖。有“教泽碑”颂其德。苗令图,清代人,光绪丁酉科拔贡,直隶州通判,济源文章书法泰斗。苗鸿宾,清代人,光绪癸己武举。苗世忠,清代人,县忠义祠107名。苗信芳,清代人,县忠义祠第341名。苗芳图,现代闫和人,济源著名抗日烈士。苗芳书,现代闫和人,曾任太岳区豫北中学教师,勋掌完小校长,济源一中教导主任,济源九中校长,获教育部授予“教育家”称号。苗瑞合,现代勋掌人,新中国第一任济源县“大众剧团”团长,勋掌怀梆剧团卓越***。济源县第一任商会会长。苗既平,现代勋掌人,济源宣传部长,原大寨起义的***,著名烈士。苗维清,又名苗迪青,现代北樊村人,留日博士,大学教授,地理博士,地质学家,上海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苗绍歧,现代苗庄人,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市劳动模范,煤炭工业部劳动模范。苗绍臣,现代苗庄村人,中共党员,教授级工程师,煤炭工业部劳动模范,修武县、焦作市两级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勋掌苗鸿忠、苗既云、苗铁安、苗树龙、苗鸿文、苗志轩、苗既彦、苗绿久、苗占歧、苗三毛、苗既正、苗鸿礼、苗树斌、苗鸿申(南阳军分区)、苗鸿申(北京军分区),闫和苗瑞成、苗龙升、苗芳会、苗有升、苗占富、苗余山、苗锦硕,北社村苗红方、苗小福、苗先祥、苗维忠,北樊村苗先业、苗彩云,小郭富村苗绍祥、苗绍魁,克井村苗保金,白涧村苗树贵,大郭富村苗小喜,南樊村苗思芹,苗庄村苗绍文,任寨村苗心禄,茶店村苗绍元等39人,是当代国家发证的烈士。

勲勋掌城中分布着九庙二寺十八堂两阁一庵,古典建筑,苗祠堂仅次于泰山庙、镇安寺。圆明寺列第四位,列十八堂之首。现有文物存量居庙寺堂阁的第一。拔贡在济源素有“大字苗令图,小字牛兰亭”两大书法家的盛称。祠内他写有“绥吾思成”巨壁大字,照壁石刻“胚胎由楚晋,为王者师为伯左者佐,发达在元明,以爵则了以官则郎”的对联,出其手笔。文溯鬻熊为周文王、武王之师,斗伯比、子文、班椒任楚令尹,贲皇封晋大夫,俱为王伯佐命弼臣的历史。褒扬勋掌苗氏在元明两朝五世,大夫的煌赫门庭。字出于颜而利于颜。他还在村东南高阜上写“魁星阁高壮东南,勋掌城古边西北”语句,是他在村东口文昌阁上又一名联。前有文昌高读雄文,后有祖师却听春秋。较为书法界称道的是“金炉脉延济源县,明月光增勋掌城”泰山庙会舞擞台柱牌联。把济源脉气,勋掌形胜,北齐相介。复姓斛律名光,字明月增建边防关城的考说广而告之。引出另一才子,酒同寅“建此城以御西魏”的结论。拔贡把雄强茂密宽绰精拙的颜体,写出沉稳锋利的书风。劲力倾倒小楷圣手牛兰亭与之深交。除拔贡书法外,祠堂楹柱上还有“动贻燕谋赋瓜瓞共快绵长”、“幽明罔间尚资爼豆焕先猷”、“献袭三陈缅祖德秋更凛霜”、“祖孙相绳曾以簪缨绵世□”等联语。特别是一槐莫虚栽务从根本地培起。告诫祠出后人,动掌苗氏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无关。元明两朝正是动掌苗姓辉煌之世,何来屠村戮人灭族燹祸。妄拉他人作祖?书写时间早与拔贡,属钟繇书派一路,惜无书者姓名,半数遗失难成对,令人遗憾。墙上嵌碣堂中竖碑,石香炉铭辞书法更是流派纷呈竟娆绽放。

除勋掌外,因任官、经商、避兵、躲难迁徙离开济源的三大郡望。更是名人辈出,称雄于史。汉有兵枝巧家苗子、新莽国师苗欣、父城长苗萌、幽洲牧苗曾、苗礼、东阿侯苗光。隋有义军首领苗梁、唐有宰相苗晋卿、御史苗丕、博士苗舜卿父子三人。苗番、苗习愔、苗恪、父子三进士,大历十才子诗人苗神客、谏议大夫苗拯、画家苗龙。宋有军师苗训、子太子洗马苗守信、兵部侍郎苗时中、破鬼章的苗援、讨生羌镇洮西的苗都指挥使苗履、统 官的苗博,与文天祥联兵抗元就义的苗再成。金中都(今北京)经略史苗道润。明兵部尚书作 苗衷、太子少师苗朝阳、佥都敕史苗昨士。清天津镇总兵苗国综。作家苗萁,太平天国奏王苗沛林。现代二汽东风公司董事长苗纡。中国女篮队长苗杰等。正是他们的繁衍播迁,使苗跃身为当今中国姓氏序列的第一百五十四位。《百家姓》的第五十万事大吉位。

这次勋掌苗氏修祠传谱的序,按辈份按资历按政治地位都轮不到一介白身粗通文墨之人来写。族尊诚托几辞不掉,只能仅据自有《中国史纲要》考证、毛泽东读批资治通鉴 《中华话页文选》注释、《中国文学史》论说、《白话孙子兵法》指溯、《怀庆府志》、《济源县志》、《济源县续志》、《民国济源志稿》、《济源市志》条释、《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字意、《新华字典》读音、《神话传

卯姓 卯氏家谱 卯姓起源 卯姓名人 卯姓的来源 卯姓简介

卯[卯,读音作máo(ㄇㄠˊ),亦可读作mǎo(ㄇㄠ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旦的第三子茆叔,属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