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向氏家族的族谱是怎么排列的,光字配下来是什么?
我是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的向氏后人。据说,我们这一只源自湖广填四川。先辈到了忠县四方山一带。然后要饭到长江边现在的武陵镇一带。家父生前曾说,九几年有湖北(还是湖南)向氏来万州新田农场与家父接洽工作,偶然聊起向姓,居然我们的家谱和他们那儿几乎都对得上。“守忠成宜本、理世德育先………”听说只有两辈对不上,好像是“世”和“德”相反了。
从我童年懂事起,父亲就对子女相当严厉,我们兄弟几个特别怕他。但父亲很喜欢读书,每到逢年过节他都要拿出毛笔写几副对联。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他写的《家谱》里的一副对联:“秉礼义廉耻,振国之四维;守忠孝仁爱,立人生准绳”。最初因对对联的不理解,也就慢慢淡忘了。
我的祖父很早就因病去世,祖母孤身一人将父亲拉扯成人。虽然家境贫寒,但吃了不认字亏的祖母咬牙将父亲送进私塾发蒙。父亲爱好读书,那时候我们老家没有初级中学,才十一、二岁的父亲要到十几里外的新市镇读书,有时常常双脚磨得到处都是血泡,但父亲咬牙坚持。初中毕业后,父亲靠国家助学金完成了师范学业。师范毕业不久,父亲分配到耒阳的坪田乡小芬村小学教书,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
父亲教书尽力,育人尽心。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愉快的学习和严格的家教中度过的。那时的父亲生活简朴,没有不良嗜好,但他酷爱读书,每个月的工资大半用来买书和订阅报刊。每到周末,邮递员的单车铃响起的时候,学校第一个跑出来的准是我们兄弟。同时,父亲对我们兄弟特别要求严,常用《家谱》家风家训故事来教育子女。在老家的旧屋里,他指着对联向我讲解了前文对联的含义,指出那首对联是家族之魂和做人立身之本,教育儿女们要以礼仪为本,尊崇道德,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宽厚家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家谱真正意义的教育,那年我正在上初中二年级。有次暑假,父亲将《家谱》的公约抄写出来,教我们兄弟大声朗诵。记忆中这些句子大多很浅显,例如“忠于职守,勤于公务。诚信做人,不贪不腐。倡导文明,明礼知辱。勤于学识,与时同步。尊老爱幼,敦亲睦族。”几遍下来,我们很快就理解了,很容易记住。有时兴致来了,父亲还拿出珍藏多年宝贝一样的旧《家谱》,向我们讲说家谱里的人物故事,告诉我们罗氏家族的源起变革和兴衰历史。在默默倾听的同时,一种追寻先贤足迹,勇往直前的品格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如今我们三兄弟均已大学毕业,在各自工作岗位独当一面,不能不说《家谱》所倡导的家风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则一国兴让”。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罗氏家谱立上议事日程。年过七旬的父亲不但积极响应,而且慷慨奉献。他倡议为村里修路,在儿子、侄子中募集钱物十数万元。山村马路的修建,打破了老家有史以来同外界无法通车的历史,极大方便村民的出行,同时,还多方考证家族一些年段历史,写下了《考证膳田虎形脚与肖家冲罗氏世系关系》、《膳田虎形脚与肖家冲罗氏先祖坟山葬地考证》等文章。两年之后这部包含山水、文联、人才、姓氏等六大篇目,涉及家庭生活、言行举止、个体修身、交友处世等各个方面,洋洋20余万字的家谱终于再版翻印成书。这本族谱不止是家族历史的缩影,也是家族家训家风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
最近两年,父亲时常想,如今儿女们都已经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但感到总有什么遗憾。特别是伯父去世之后,给父亲的打击特别大。他在给我们的来信中说,“时不我待,我不能再拖了,要做点什么。”有一年,我们兄弟回老家给老人家祝寿,晚饭过后,他把我们叫到他的身边,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当父亲的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出息,没有给你们挣多少家产,唯有几本作品集,你们三兄弟人手一册!”我打开仔细一看,这是记录父亲生平经历的文章的一个文集。作品集的封面里有一句我相当熟悉对联“秉礼义廉耻,振国之四维;守忠孝仁爱,立人生准绳”,这不就是贴在堂屋门口的那副对联吗?情到深处人不知,原来,父亲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爱如山,父教如水。人生若白驹过隙,但父亲对我的影响无处不在,家谱的故事也常常盘萦在我的脑海里,每当遇到困难时,家谱故事就激励着我,催人奋进;每当有所松懈的时候,家谱的格言就催我警醒,让我不敢懈怠。如今我参加工作多年,并且早为人父。虽然面对着新的挑战和角色的转换,但家谱里传承的家风家训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让家谱里传承的“知恩崇祖,报国尽忠”的家风发扬光大,既是我们对父辈的感恩,也是我们为社会应尽的不可或缺的义务。
一、英国
英国所藏清代档案,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战争中掠夺的中国档案,其形成者是中国地方政府,如两广总督的档案;二是英国在华机构,在与清政府及所属机构的日常工作交往中形成的档案(中英两种文字都有),如东印度公司及外交机构的档案。以上档案均已向社会公众开放,可调阅、抄录、复制等,用于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学术研究等。
(一)英国公共档案馆
1、被掠夺的清代档案(1765—1857年)
这部分档案共1954件,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在广东劫掠的中国官方档案。其中包括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往来的文书;地方政府本身形成的文书;原存放在两广总督千门、广东巡抚衙门等机构的文书。这部分档案可分为以下六类:
(1)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档案(1835—1857年),73件;
(2)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往来公文书(1765—1857年),337件;
(3)对外关系与对外贸易档案(1810—1857年),529件;
(4)起义、秘密结社、军事组织与作战,以及镇压起义(1811—1857年),820件;
(5)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1856—1857年),84件;
(6)地图与插图,71件。
以上档案,我馆已从该馆复制成35毫米缩微胶片25盒。
2、英国在华机构形成的档案
(1)东印度公司中文秘书处档案(1793—1834年)
这部分档案共34卷,是由东印度公司设在广东和澳门的商船货物监管人特别委员会形成的档案。该委员会在1834年撤销之前,实际行使东印度公司所拥有的英国在华贸易垄断权。其中最早的一份,是1793年英王乔治二世致中国乾隆皇帝信函的中文译本。信中介绍了马戛尔尼勋爵作为使团正使,前往中国。大量的通信是关于茶叶、棉花贸易;在广东的贸易代表与中国地方当局关于司法纠纷的交涉;洋行商人破产问题以及关税问题等。此外,还有渉及鸦片走私贸易的档案。
(2)英驻华使领馆的档案(1727--?)
这部分档案结止时间不祥,共699件。内容涉及:中央政府、排外运动、义和团起义、市民动乱、教育、财政、中外关系、工业、劳工、矿业、鸦片、护照、公共卫生、铁路、改良运动、航运、中日甲午战争、电信、贸易等。
(二)大英图书馆东方书稿图书部
该馆保存有珍贵的中国档案文献。其中,满文档案有满文朱批奏折、满文请安折等;汉文档案有中国皇帝给英国王的敕谕、康煕南巡图、道光二十一年镇海营水陆图册,广东吴川营、大鹏营、顺德营、外海、内河水师名册,罗浮山动植物、矿物调查册、广州城图、广州至澳门珠江沿岸军事防御图册等。此外,还有太平天国军事文书、完整的《图书集成》(1726年第一版)、《情报》(又称《北京公报》,从1820年开始,1840—1908年间的几乎完整)。
(三)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现并入大英图书馆)
1、东印度公司同中国广东贸易档案(1715—1833年);
2、有关中印边界的外交档案(1800—1947年);
3、印度事务部就中国问题同外交部的联络档案(1858—1947年);
4、广东工厂档案(1623—1841年),这部分档案是1931年通过英外交部移至印度事务部的。主要内容是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部分是工厂档案的复制件;
5、西藏档案(1760—1904年间),内容:印度与西藏的双边关系;贸易代表处活动;各类英属印度使团访问拉萨。
(四)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图书馆
1、中国海关档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Hart)和梅乐(Fenderick Maze)的信函136封(1868—1906年);1884—1885年金登干关于中法和议的备忘录。
2、在华教会监理会的档案:会议记录和通讯(已制成缩微胶卷)。
3、太平天国实录;
4、澳门地图、清宣统皇帝给庄士敦的国画册页等。
(五)剑桥大学
在华洋行档案:信函176万封,及装订成册的信函78卷。
(六)伦敦大学
在华教会档案:伦敦会(1803—1939年)来函、通讯档、报告、日志等(已制成缩微胶卷)。
二、美国
(一)美国国会图书馆
1、清内务府档案,28卷。
2、堂行簿,1卷。道光29—30年。
3、完婚登记簿,2册,道光27年至同治8年。
4、开销总簿和实存经费并开销银两总簿,7卷,光绪28年至宣统2年。
5、丧礼簿,1卷,宣统一年。
6、题本和奏本,乾隆7年。
7、内务府编写的北京店铺详细名录,30页。
8、家谱图表,其中有5卷为满文。
9、镶蓝旗应得口食、银两、兵丁等花名册,8页,道光12年。
10、正白旗闲散幼丁等花名册,10页,乾隆朝。
11、红白事银两数目册,乾隆朝。
12、帐本,嘉庆7年。
13、各库武器和供应帐册,乾隆至光绪年间。
14、有关建筑物规范的件册。
15、盛京内库出入细数销算清册,乾隆12年。
16、富人收税人名录。
17、帐册,康熙至嘉庆年间。
18、圆明园大木作定例。
19、普详峪万年吉地工程做法清册,8卷。
20、公主府工程做筹册,19册,光绪一年。
21、朝阳门箭楼各项银总册,6卷。
22、估修复圣林工料细册,4卷。
23、宣统崇陵工程做法,47卷,宣统一年。
24、菩陀峪万年吉地东西配殿做法,7卷。
25、奉天省东大陵照片,81张,光绪20年。
26、桂公府内阁间工程做法册,3卷。
27、宗人府选册,4卷,光绪10年至宣统9年。
28、宗人府选册,4卷,同治12年至光绪15年。
29、咸丰果园人丁清册,4卷,咸丰6—9年。
30、光绪果园人丁清册,4卷,光绪21年。
31、江南提督公文,1卷,光绪19年。
32、京察满司宫履历清册,2卷,光绪13年。
33、京察满司宫履历清册,2卷,咸丰7年。
34、恩旨豁免赔项册,4卷,嘉庆25年至道光1年。
35、广东布政使司武职各官罚俸册,1卷,光绪27—28年。
36、江苏夷务军需制造销册,57页,道光22年。
37、江北粮台帐目抄本,2卷。
38、江北藩库收银放银簿,4卷,光绪31年。
39、直隶地粮未解及豁免清册,1卷,咸丰7年至同治9年。
40、王府帐房总帐、分蓝甲银帐、人名簿、升迁降革病故帐、存制钱帐、银钱帐、分金帐等,9册,光绪10年至同治7年。
41、膳房办买肉斤鸡鸭清册,24卷,光绪30—33年。
42、大清同治吏部奏议,4卷。
43、驻津验米大臣来往文件,4卷。
44、山西巡抚张之洞奏议,4卷,光绪7—10年。
45、上谕档,2卷,光绪5—13年。
46、江苏夷务军需章程,1卷,道光22年。
47、鸦片战事公文,道光22年。
48、京抄,42卷,道光23年。
49、京报,38卷,光绪33年至宣统3年。
50、徐州粮台并军需章程,1卷。
51、乾隆嘉庆两朝奏谱,40卷。
52、秋审档案,9卷,嘉庆18年至道光2年。
53、秋谳比,16卷,嘉庆8年至道光12年。
54、法部直隶各省重囚招册,65卷,光绪33年。
55、秋审要案,4卷,乾隆39年至道光14年。
56、江西调查民事问题,2卷,宣统2年。
57、乡会试朱卷汇辑,38卷,嘉庆至道光年间。
58、历朝岁试,4卷。
59、乡试题名录,47卷(手抄件)。
60、江康虎手稿,包括一份会试朱卷,6份书单,1份起居注后跋和若干试卷。
61、苏藩政要,2卷,道光6—7年。
62、府库风俗颂庆祥宫号玉磁铜等件和道库公字玉器陈设,4卷。
63、内府物器谱,5卷。
64、拟办宣化府等处煤矿文件图说,1卷。
65、苏郡九邑孝子节妇册,1卷。
66、吏部铨选满州官员则例,1卷。
67、长沙市各业公所章程,2卷,乾隆58年至民国6年。
68、谕折汇存,700卷,光绪20年至宣统3年。
69、上谕条例,240册,雍正13年至乾隆56年。
70、山东交代章程,8册,光绪28年。
71、豫东历年刊公布条例,16册,咸丰元年至光绪21年。
72、泉漳治法论,1册,同治7年。
73、历年钱毁条例,120册,乾隆16年至嘉庆22年。
74、吏部奏定章程,12册,道光至咸丰年间。
75、刑律条例,内容包括户律条例和礼律条例,70册,乾隆年间。
76、刑钱必览,嘉庆19年。
77、解州清丈图说章程,光绪7年。
78、宛陵判事日记,1卷,光绪29年。
79、上谕条例,12册,咸丰1—10年。
80、本朝题驳公案,11卷,康熙59年。
81、历年有关秋审,1册,乾隆7年至嘉庆12年。
82、定例汇编,86卷,乾隆21年至道光19年。
83、1662年前绘制的中国地图集。
84、1673年绘制的大型中国地图。
85、1821年印制的大型中国挂图。
86、1831年印制的大型中国水墨挂图。
87、长城边界手绘图。
88、天津至广州海域图,两张。
89、西安至成都手绘路线图。
90、18世纪浙江地图集(手绘)。
91、河南、山东、直隶三省手绘挂图。
92、南京市手绘明细图,注明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收复情况。
93、广西南部边界山区通道军事图。
94、云南、四川边界军事手绘图,两张。
95、广西省军事防御挂图。
96、18世纪杭州市手绘图。
97、18世纪钱塘江和杭州湾挂图。
98、18世纪浙江省海岸线挂图。
99、山东省莱州市平面图。
100、吉林省手绘挂图。
101、山西省太原市挂图。
102、18世纪长沙市地图集。
103、日本占领前台湾地图集(印刷本)。
104、黄河流域图三张(手绘)。
105、乾隆黄河下游闸坝图,包括长江和运河工程图,20张,康熙至乾隆年间。
106、黄河图。
107、山东全省河图。
108、豫东黄河全图。
109、河源图。
110、中游河工全图。
111、黄河下游图。
112、黄运湖河全图。
113、六省黄河堤坝河道全图: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南。
114、中河厅属光绪元年分补厢中牟下汛三堡顺堤扫工题估河图。
115、河北道属光绪二年黄河形势工程全图。
116、下北河厅属光绪二年比较元年抢修扫工平险丈尺图。
117、下南河厅属光绪二年分抢修工段比较上年化险为平河图。
118、黄河水坝图。
(二)哈佛燕京图书馆
该馆藏有明清档案,约计千件左右;藏有中国善本和手抄本2500余种3万余册;中国地方志约3525种35000余册;满文图书百余种及不少满文档案等。主要清代档案目录如下:
1、驻美公使梁诚档案,2函12册。
2、全衔奏档,1函6册。
3、各省秋审实缓比较,2函17册。
4、道光钱粮奏折,1册。
5、富德奏折档(满文),1册。
6、嘉庆禀底本,1册。
7、嵩年奏折档,6函24册。
8、小玉牒,1册。
9、大清奏稿,1册。
10、京师城内首善全图,系木版印刷。
11、京师全图,系木版印刷纸本。
12、陕西全图,系方格木版图。
13、嘉峪关外安西青海合图。
14、嘉峪关外镇迪化分伊犁合图。
15、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16、八旗钮祜禄氏通谱。
17、吉勒图堪尉诺命。
18、陈庆慈知县父母诰命。
19、武备院库藏册。
20、钞本上谕。
21、满汉奏折对译。
22、满汉奏折录。
23、奏折。
24、奏折录。
25、陵寝事奏折。
26、内务府事务。
27、批折旧式。
28、行各部院衙门白文。
29、夸兰达存之户口。
30、乾隆52年6月来文档(正黄旗满洲都统)。
31、嘉庆12年10月来文(正黄旗满洲都统)。
32、正蓝旗满洲都统档册。
33、正红旗满奏本(正红旗满洲都统)。
34、镇守杭州等处将军档册。
35、镇守荆州等处将军档册。
36、奏折档簿。
37、户部奏折底。
38、上谕奏折档。
39、驻藏办事大臣奏折档。
40、第四甲喇档册。
41、清俄条约。
42、盛京内务府顺治年间档册(顺治4—8年)。
43、清阮元收藏的铭文拓本,吴大澄收藏的墓志等,约有2000张。
(三)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
1、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第4卷至第6卷),顺治2年6月—12月,朱丝栏写本,蝴蝶装。
2、大清圣祖仁皇帝圣训(第14、40—42卷,朱丝栏写本)。
3、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第60卷)乾隆15年4—6月,朱丝栏写本,蝴蝶装。
4、满文纪,朱丝栏写本,2函16册。
5、《汉文国史列传》6函60册,乾隆朝抄本。
6、《满文忠义列传》12函24册。
7、《满文礼部则例》4函186卷,朱丝栏写本。
8、满文小玉牒,1册,系第六代世祖章皇帝支本。
9、大清上谕奏事档集,18函112册。
10、清内务府档案,包括咸丰、同治、光绪三朝。
11、《治平胜算全书》(年羹尧辑著)1函8册,序文所署日期为雍正2年春正月,似为原写本。
12、《兵钤外书》1函12册,系原写本,沈阳吕磻、广宁卢函恩同辑。
13、《重刊洴澼百金方》2函20册,道光12年4月。
14、《大清律例按语》10函70册,绿格原写本。
15、《秋审比较汇案》1函8册,7行红格原写本。
16、《说帖》7函24册,9行红格写本,道光18年—光绪11年。
17、《律例统纂集成》24册。
18、《沈家本监狱访问记》(线装铅印本)。
19、清末载泽等大五臣《考察日本宪政报告书》2函10册,为宪政编查馆朱格写本。
(四)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图书馆
该馆所藏中文图书约有19万册,以现代中国史料最为丰富,有关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藏书,共有320种640册。该馆还藏有反映16至18世纪的各式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五)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
该馆藏有中文图书约计15万余册,与钓鱼岛事件有关的资料,约有360种;太平天国资料103种;康有为著作及传记资料72种;梁启超著作及传记资料82种。还有原属张学良藏《满文篆书御制盛京赋》10函40册;广西云南地方的苗民图说共10册,等等。
三、日本
(一)国立国会图书馆
1、族谱360种。
2、黔南识略。
3、滇系,两套4函、另6函。
4、江苏赋役全书,14函。
5、福建赋役全书,4函。
6、吴县洞庭山鱼鳞册,12函120册。
7、长洲县鱼鳞册。
8、鱼鳞册,康熙15年丈量,2函2册。
9、吴县租册,6函。
10、长邑鱼鳞册,16册。
11、长卢盐务册(原档),11函22册。
12、吴县忙银漕粮实征文册,32函133册。
13、河南钱粮册,87函1092册。
14、乾隆邸报(乾隆36年、38年、40年、44年,嘉庆6年)。
15、第一期修理昭陵明楼等工程约估清册(上、下)24册。
16、盛宣怀致井上馨函,5件(未发表过)。
17、袁世凯函件(日本国陆军大臣寺内正毅文书内)。
(二)东洋文库
东洋文库收藏满蒙藏文图书:《镶红旗档》,自雍正五年至宣统,共2420件;蒙文《甘珠尔经》一部,共108套;《宗喀巴法句集》一部20套,零星佛经220余种;藏文《甘珠尔经》一部103套,《丹珠尔经》一部225套。主要目录如下:
1、养寿园电稿(写本),光绪16—24年,1函3册。
2、从政观法录,30卷。
3、江西赋役全书,影印。
4、老账,5册。
5、吴县漕米实征册(档案)共26函,156册。
6、浙江赋役全书,7函。
7、淮关统志,满汉文,6函。
8、续淮关志。
9、四川赋役全书,2函10册。
10、河南赋役全书,13函78册。
11、直隶宣化赋役全书、直隶畿辅赋役全书,共35册。
12、苏州赋役全书,8函48册。
13、山西赋役全书,6函36册。
14、福建赋役全书,4函24册。
15、钱票标本集(实物),10册(中国纸币的各种式样)。
16、内务府造送皇产地亩册,2函33册。
17、定陵注略,2册(影印)。
18、奏折档乾隆3年3月、11月—60年12月。
19、奏折档,嘉庆元年正月。
20、奏折档,道光27—29年,1函8册。
21、吏部考功司题稿,嘉靖20—22年,4函11册。
22、上谕档,乾隆53年—嘉庆元年,5函16册。
23、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朱格10行写本,二品衔署长卢监运使津海关道周馥谨识。
24、边事汇钞,1函。
25、苗族风俗图,册页彩绘,1函。
26、苗册,册页彩绘,2函。
27、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族谱,2函10册。
28、朝鲜国王来书簿,写本4册,1935年照沈阳崇谟阁藏本抄。
29、掌仪司嘉庆元年册封后妃档,6函6册。
30、查办八旗事务表档,24册。
31、满洲旗世袭武职及世受佐领家族谱,19函。
32、满文八旗则例。
33、各种佛经。
四、俄罗斯
(一)俄历史档案馆
1、中俄谈判御旨。
2、中东铁路文书,1817—1930年。
3、中国到俄国考察海军,1888年。
4、张作霖政府时期的商业活动,1902年。
(二)俄海军历史档案馆
1、1840年北京地图。
2、1886年中国通商文书。
3、1989—1916年光绪请俄抢救中国船员。
五、加拿大
国家档案馆
中国个人或家庭移民及人头税的档案。
六、澳大利亚
华人去澳洲的移民档案。
七、意大利
罗马国家档案馆保存有清代康熙年间的卖身契和雍正年间的军饷档案,数量不详。
注:未注朝年者,均为原稿未提供。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字奏庭,1600~1680)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应该是在明末清初
姓氏起源
出自高辛氏。帝喾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臣子咸丘黑,是咸姓始祖。
出自巫者。商代有贤臣名咸,因为以卜祝巫事为职业,故称咸巫,其后代以祖先名字为姓,称咸氏。
出自姬姓。春秋时,晋献公的王妃骊姬发难,欲立奚齐为嗣,驱逐公子重耳和夷吾,导致晋国内乱。后废晋国公族,称为咸氏。
堂号
含象堂:咸冀为唐朝开元年间十八学士之一,朝廷在含象亭上画了他的像。像旁有御赞。
历史名人
咸唯一:明代鸿儒。他勤奋学习,精通五经。元朝末年,隐居不仕。洪武初以明经荐授本县训导。因战乱多年,导致大部分人失学,他大力宣传提倡读书,讲解伦理,剖析经义,使读书求学的社会风气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咸 冀:唐朝开元学士。开元年间共有十八位学士以学问、品行、诗文、谈论等方面出名,称为开元十八学士,咸冀就是其中之一。
咸丘蒙:战国时亚圣孟子的得意门生。
请问向氏家族的族谱是怎么排列的,光字配下来是什么?
本文2023-10-03 19:48: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