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的《二鬼》全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刘基的《二鬼》全诗,第1张

《二鬼》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以土为肉石为骨,水为血脉天为皮,昆仑为头颅,江海为胃肠,蒿岳为背膂,其外四岳为四肢。

四肢百体咸定位,乃以日月为两眼,循环照烛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勿使*邪发泄生疮痍。两眼相逐走不歇,天帝愍其劳逸不调生病患,申命守以两鬼,名曰结璘与郁仪。

郁仪手捉三足老鸦脚,脚踏火轮蟠九螭。咀嚼五色若木英,身上五色光陆离。

朝发旸谷暮金枢,清晨还上扶桑枝。扬鞭驱龙扶海若,蒸霞沸浪煎鱼龟。

辉煌焜耀启幽暗,燠煦草木生芳蕤。结璘坐在广寒桂树根,漱咽桂露芬香菲。

啖服白兔所捣之灵药,跳上蟾蜍背脊骑。描光弄影荡云汉,闪奎烁壁葩花摛。

手摘桂树子,撒入大海中,散与蚌蛤为珠玑。或落岩谷间,化作珣玕琪。

人拾得吃者,胸臆生明翚。内外星官各职职,惟有两鬼两眼昼夜长相追。

有物来掩犯,两鬼随即挥刀铍。禁制虾蟆与老鸦,低头屏气服役使,不敢起意为奸欺。

天帝怜两鬼,暂放两鬼人间娭。一鬼乘白狗,走向织女黄姑矶。

槌河鼓,褰两旗,跳下皇初平牧羊群,烹羊食肉口吻流膏脂。

却入天台山,呼龙唤虎听指麾。东岩凿石取金卯,西岩掘土求琼葳。

岩訇洞砉石梁折,惊起五百罗汉半夜拨刺冲天飞。

一鬼乘白豕,从以青羊青兔赤鼠儿。便从阁道出西清,入少微,浴咸池。

身骑青田鹤,去采青田芝。仙都赤城三十六,洞主骑鸾翳凤来陪随。

神蜺清唱毛女和,长烟袅袅飘熊旂。蜚廉吹笙虎击筑,罔象出舞奔冯夷。

两鬼自从天上别,别后道路阻隔,不得相闻知。忽闻寒山子,往来说因依。

两鬼各借问,始知相去近不远,何得不一相见叙情词。情词不得叙,焉得不相思。

相思人间五十年,未抵天上五十炊。忽然宇宙变差异,六月落雪冰天逵。

鼋鼍上山作窟穴,蛇头生角角有歧。鳄鱼掉尾斫折巨鳌脚,蓬莱宫倒水没楣。

搀枪枉矢争出逞妖怪,或大如瓮盎,或长如蜲蛇。

光烁烁,形躨々。叫鹿豕,呼熊罴。煽吴回,翔魌魑。

天帝左右无扶持,蚊虻虱蝇蚋蜞,噆肤咂血图饱肥,扰扰不可挥筋节。

解折两眼蕣,不辨妍与媸。两鬼大惕伤,身如受榜苔,便欲相约讨药与天帝。

医先去两眼翳,使识青黄红白黑。便下天潢天一水,洗涤盘古肠胃心肾肝肺脾。

却取女娲所抟黄土块,改换耳目口鼻牙舌眉。

然后请轩辕,邀伏羲、风后、力牧、老龙告泰山稽。

命鲁般,诏工倕,使丰隆,役黔羸,砺釜凿,具炉锤,取金蓐,收伐材尾箕。

修理南极北极枢,斡运太阴太阳机。檄召皇地示部署,岳渎神受约天皇墀。

生鸟必凤凰,勿生枭与鸱。

生兽必麒麟,勿生豺与狸。

生鳞必龙鲤,勿生蛇与<虫遗>。

生甲必龟贝,勿生蝓与蜞。

生木必松楠,生草必荠葵,勿生钩吻含毒断人肠,勿生枳棘覃利伤人迹螟蝗害禾稼,必绝其蝝蚔。

虎狼妨畜牧,必遏其孕孳。启迪天下蠢蠢氓,悉蹈礼义尊父师。

奉事周文公、鲁仲尼、曾子舆、孔子思,敬习《书》、《易》、《礼》、《乐》、《春秋》、《诗》。

履正直,屏邪欹,引顽嚚,入规矩。雍雍熙熙,不冻不饥,避刑远罪趋祥祺。

谋之不能行,不意天帝错怪恚,谓此是我所当为,眇眇末两鬼,何敢越分生思惟。

呶呶向瘖盲,泄漏造化微。急诏飞天神王与我捉此两鬼拘囚之,勿使在人寰做出妖怪奇。

飞天神王得天帝诏,立召五百夜叉带金绳将铁网,寻踪逐迹莫放两鬼走逸入崄巇。

五百夜叉个个口吐火,搜天括地走不疲。

吹风放火烈山谷,不问杉柏樗栎兰艾蒿芷蘅茅茨,燔焱熨灼无余遗。

搜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仞幽谷底,捉住两鬼,眼睛光活如琉璃。

养在银丝铁栅内,衣以文采食以麋。

莫教突出笼络外,踏折地轴倾天维。

两鬼亦自相顾笑,但得不寒不馁长乐无忧悲。

自可等待天帝息怒解猜惑,依旧天上作伴同游戏。

民间常常流传着几句诗: 刘伯温所写: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我伯温要比你诸葛亮强百倍。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因此要挖诸葛亮的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 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机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才华盖世,有口皆碑,功勋卓著,垂范青册,时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济世奇才。历代百姓为之起敬,英雄豪杰为之折服。 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 刘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 “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柑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刨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 刘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穿过高大的牌楼.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山人亲书“吾到无人到”五个篆体大字。刘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哈大笑。“卧龙山人”好个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不想堂堂蜀国丞相只有前眼没有后珠,妄图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虚假歪名。伯温敢笑你矮吾三尺,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预言谬错,欺世骗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碍眼惑众。” 刘伯温话音刚落,随从两步抢前。举起铁石家伙,将碑击作三截。十分傲气,眼见得碑倒石碎,刘伯温不由得嘿嘿嘿一阵冷笑。“素称诸葛亮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经吾亲验名不副实。从此以后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温之外何人还能取而代之!” 刘伯温背剪双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摇大摆向后走去,不到二十来步,一筒圆头巨碑挡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涩,满布苔痕,字迹依稀。命随人擦去灰尘污垢,一笔一画仔细辨认,蓦地一惊,顿觉心慌意乱,魂飞魄散,嘴里连喊“罪过,罪过!学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毁碑碎碣辱没先师,罪过深重,当该万死。” 原来碑上是孔明亲笔“只有伯温到”五个楷书大字。伯温满面羞惭,尴尬难言,赶快恭敬行礼,双膝跪地,诚心虔意,磕首一千。礼毕,身重如山,膝软如泥,怎么用劲也站不起来。正在为难之际,忽然看见圆头碑的下边刻有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伯温似觉孔明就在面前,顿感头皮紧缩,发根直竖,慌忙卸下金盔,五体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觉出了满头冷汗,湿透了贴身衣衫。 刘伯温见第一筒碑时盛气凌人,满不在乎。见第二筒碑时心惊胆怯,目瞠口呆,凛凛威风一下子被杀得遁无踪影,心服口服。 从墓地回来特意又毕恭毕敬地到孔明祠中设案焚香,伏首拜师。看见桌上放着一碗凉水,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床下放着一双朝靴,周帮正底,针指精巧。出于好奇,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穿上朝靴连走三圈。笑日:“喝吾师水清廉不贪,穿吾师靴路正不偏。”出得门来抬头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诸葛亮亲写的两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凶灾。”伯温不看则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吓得两耳轰鸣,双眼冒花,脸上惊慌失色,肚里暗暗叫苫。 刘伯温伯温一向心比天高,胆比天大,一辈子打仗只胜不败,谋事只好不坏。今日孔明面前领教,自感低矮三尺,胆怯三分,见诸葛亮预知自己有难,料定风云不测,祸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会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叹日:“人生各有志,报国各有途,风雨各有历,寿岁各有终。该死不得活,该活死不得。”随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礼,然后慢步走出大门上轿启程。走过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阵犹豫,忽又犯了寻思。忙问:“从这儿到沙丘镇路程多远”轿夫答道:“满打满算也就是个八十来里。”伯温眉头一皱,掀起轿帘探出头来将手一挥:“调过头来先向东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个大圆圈,绕过沙丘镇。”轿夫遵命行事,一路默默无语。 伯温一行多走数十里路程,远远避开沙丘镇,踏上了回归京都的驿道。在横穿一条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时,遇见东西两群顽童各自占领一个沙丘戏耍对打。东沙丘一边布是八卦阵势,西沙丘一边摆是长蛇阵图。彼此抛石扬砾,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杀。“东沙丘胜喽!西沙丘败喽!”伯温一听沙丘二字惊得出了一身冷汗,顿觉天旋地转,头昏目眩。立即停马住轿,吩咐左右:“吾师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过沙丘镇,逃不脱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无怨,愿留数语以诫后人。” 随从拿出笔墨,伯温书曰:“山高总有顶,天大却无边;坐井观天小,登高望天阔。谋胜虑败终不败,取长补短终不短;知错改错终不错,知耻雪耻终不耻。吾居功狂傲,目中无人,从来不思过错,不补短缺,终受吾师严惩。招来丧身之祸。此时醒悟,悔之已晚,望众位传吾留言诫其子孙后代。” 伯温写到此处将笔一撂,口吐鲜血,气绝身亡。随人掩面恸哭,大放悲声。赶快披白挂孝,购棺装殓,连夜租车雇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叹:“大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一代英雄豪杰。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饱受风霜。其功其劳,国人皆知,天地尽晓。所憾秉性强傲,不能容人,终至沙丘河滩落此不幸。大人临死悟出自己一生之过,留下金石真言诲诫后人,实是明者之为智者之举,令人肃然起敬,怀念千秋。” 伯温灵柩回京,隆重祭奠,归葬故里。并将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广布都城乡村。举国上下家家有册人人奉读,翁妪能背子囡成诵。世世代代,流传至今。以上是野史所记载。 正史所记载是: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就赐毒药将刘伯温毒死。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送毒药到刘伯温老家,让刘伯温服毒自杀。刘伯温死后,刘伯温的两个儿子也全部被杀。从此刘伯温一族绝后。现在所谓的刘伯温的后人,都是假冒的。刘伯温的大儿子: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刘伯温的小儿子: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刘氏一门被朱元璋,抄家,灭九族。刘氏一门绝后。后代有很多人冒充是刘伯温后人。正史记载:刘伯温的家谱 刘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刘延庆,再之前的难以稽考,只知刘氏一族是聚居于丰沛一带。刘基的先祖是丰沛(今江苏一带)人,后迁往鄜延(今陕西一带)。北宋灭亡,刘基的七世祖乃南宋初年荣国公、鄜王刘光世“南渡”到临安(今杭州一带)。 1 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2 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3 刘尧仁,是一位甘于淡泊、品德清高的读书人,不愿作官,隐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临安迁至竹洲,远离尘嚣,课子自误,躬自食。 4 刘集,受父亲影向,没有出任官职,将刘家迁至青田的武阳,于是刘氏以青田人自称。以实践仁义自我要求,敦勉子孙遵行祖先与先圣先贤所训神的仁义之道。 5 刘濠,曾义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6 刘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7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8刘基 9 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10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刘伯温简介:

刘伯温本名叫做刘基1311年7月1日在处州青田县南田乡出生,是明代初期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文化造诣上也有所成就,明初诗文三大家就指是刘伯温、宋濂与高启。

1360年,已近知天命的年纪的刘伯温被朱元璋邀请出山,为朱元璋打江山而出谋划策。朱元璋多次将刘基称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可见刘伯温有相当高的政治策略头脑。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并不以功臣自居,被封诚意伯。后与丞相李善长、胡惟庸意见不合,逐渐失去朱元璋的信任,61岁的刘伯温告老还乡,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成为天子的朱元璋此时的心境已完全不同,猜疑之心非常重,所以刘伯温将自己的儿子留在了京城,用意十分明显,朱元璋也会将这些老臣之子召集起来,嘘寒问暖。

还乡后的刘伯温行事非常低调,但也触及了朱元璋的某些禁忌,有谣传说刘伯温所选的墓地的地方有君王之气,结果朱元璋听闻后就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

刘伯温抑郁成疾,朱元璋听闻后便让胡惟庸带着太医前去诊治,结果情况愈发严重,在1375年5月16日病故于家乡,享年六十五岁。

扩展资料:

朱元璋在起兵打天下时,文靠刘伯温武靠徐达常遇春冲锋陷阵。尤其是对料事如神的刘伯温更是言听计从,因而能在群雄纷起的元朝末年力挫群雄,统一中原大地。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要封刘伯温为一品左丞相,可是刘伯温己看透了朱元璋,因此,他坚决辞封不受,要求告老回乡。朱元璋觉的反正基业己定,有没有他亦无关大局,也就顺水推舟,遂了他的意愿。

临走的时候,与刘伯温交往甚厚的右丞相徐达,舍不得刘伯温离去,送了一程又一程。刘伯温深受感动,洒泪分手时,对徐达说。

你我兄弟相处二十余载,临别赠弟一言,望弟切切牢记,今年冬月庆功楼上,寸步莫离帝身,果然就在这年十月,朱元璋在庆功楼上大宴群臣。

徐达一直把刘伯温的话记在心里,自上楼后,他就一直跟在朱元璋的身边,寸步不离。朱元璋一一给功臣们敬过酒后,看了李善长一眼,推说要去小解,便与李善长下楼去了。

徐达灵机一动,喊着有事要奏,也随后跟了下来。就在他们下楼之后,便有人撤去楼梯,点上了大火,可怜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全葬身火海!惟有李善长和徐达幸免。

—刘伯温

刘伯温之死

明朝著名忠臣刘伯温,一生都奉献给了明朝,为明朝的开创以及后世的巩固都做出了诸多的贡献。但是,刘伯温的死却是令人十分的寒心以及惋惜。

刘伯温墓照

在洪武八年的正月下旬,刘伯温的身体出现了不适,经检查发现,只是普通的风寒罢了。朱元璋知道了刘伯温生病了,于是就派胡惟庸带上御医到刘伯温家中为刘伯温治病。当时,当刘伯温服用了御医所开的药方之后,发现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而且还发现肚子都中有坚硬的物品存在,这令刘伯温感到十分痛苦。

在二月份,刘伯温抱病面见朱元璋,告诉朱元璋自己在服用了御医开的药之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倒加重了不少。但是朱元璋却不以为然,告诉刘伯温不要想太多,安心养病就好了。朱元璋的反应令刘伯温十分的寒心,于是刘伯温只好自己返回家乡。在家中,刘伯温只能依靠一些药物来维持自己的正常进食。

回到家乡之后不久,刘伯温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连正常的进食都已经无法保证了。最终,刘伯温发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时,便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交代后事。

刘伯温叫自己的儿子将自己书房当中的一本天文书拿出来,告诉他们,从今以后,刘家的后人不许学习这一本书上的内容。并且,在自己死后,一定要立即送给朱元璋。此外,刘伯温还告诫自己的儿子为官为民之道。之后,刘伯温便逝世于自己的故乡,享年六十五岁。

刘伯温资料

刘伯温是明朝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文学家,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并且为朱氏王朝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赞美“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不可谓不受人敬仰。

刘伯温石像照

刘伯温生于1311年7月1日,本名刘基,字伯温,是汉族人。刘伯温祖籍是今天的浙江申青田县,因此又有人称刘伯温为“刘青田”。

刘伯温自幼便十分的聪明,并且对于学习也十分的喜爱,从而在学识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刘伯温仅仅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考取了秀才,被邻里乡亲成为“神童”。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府学学习,跟随老师学习春秋经。春秋经是一部十分难学的儒家经典,言简意深,晦涩难懂,一般人是很难领会其中的精神的。但是刘伯温仅仅只是默读了两遍,就已经倒背如流,并且还懂得了其中的大义,这令老师十分的吃惊。

十七岁时,刘伯温离开了府学,跟随当时著名的程朱理学学士郑复初学习,接受儒家的教育。郑复初在面见刘伯温的父亲时,毫不掩饰的赞扬到:“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

刘伯温不仅仅对于儒家经典十分的了解,对于天文地理、兵法学术以及奇门遁甲之术都有所钻研,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人称其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刘伯温诗词

刘伯温在诗词上的造诣并不比在军事上的才略低多少,虽然后人并没有像李杜诗歌那般赞扬,但是留存下来的还是不少。

刘伯温诗歌

刘伯温在养生之道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多一头黄牛可以耕地,造一所茅屋房,临近山泉,本就老去没有多少时日,只愿多在山里待些时日,官场都是浮云,自己快活倒才是真的,能赛比神仙。刘伯温只不过是刚满60岁,就已看透了世事,回归山林,给自己的是一片好山好景,远离官场的喧嚣,安享晚年,去过余下的快活日子。

刘伯温的《春蚕》,“可笑春蚕独苦辛”,诗人未免不有把自己比作成春蚕,用以自嘲,春蚕花费了这么多的功夫去吐蚕丝,却换来0的报酬,反而把自己的性命给搭上,还不如蜘蛛每天没事就吐丝,然后织一些看起来没啥用处的网,但是蜘蛛就是靠他们捕获飞虫,从而饱食终日,这种肆无忌惮的捕捉,却不用担心有人来捕杀。朱元璋晚年肆意的残杀之前的有功之臣,有多人都不敢抱怨,只能明哲保身。作者写这首诗的意义,在于替那些无辜被害的忠诚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也只是间接明不平,他也不敢当面去跟朱元璋诉说,这种无奈感、怜世感油然而生。

刘伯温流传于世的诗,偏向于前期的军旅生活,以及后期做隐士时的养生和怜世之世,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还是深远,他跟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足见他的诗歌的名气。

刘伯温名言

刘伯温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简单来说就是,世上怎么可能事事都能满足自己的心意,但求不 有愧于自己的内心也就行了。但是身处在这个世上,难免会有一些事情总会迫于自己的内心,很难一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唯心而作,唯心而动。刘伯温是很正直,但是他却受朝廷百官的厌弃,水至清则无鱼,他看不惯身边所见到的腐败,最后的结果他还是败了,还是归隐于湖。

刘伯温名言

在这浮躁的世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去赶时髦,但是谁又能晓得,刘伯温早在当初就已经提醒过我们了,当世上所有人都去赶时髦的时候,唯独你能够保持冷静,能够坦然面对;每当所有的人都无所事事,开始木讷的时候,你却能保持一种持之以恒,并加以进取上进的心。刘伯温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在于环境对你的影响,更多的还是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都知道一句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也可以说是一种标准,用以刘伯温的话来说,就是水能够包容一切的事情,并且能够抵挡的住事物的重量,但是一经被泥所污染,它就失去这么个作用。说到人,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一片空白,并不能分辨出好坏,一旦被坏的东西所沾染,本质就会变,有些人甚至会变坏,走上不轨之路。告诫我们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很重要的,需要对外界事物进行分辨。

刘伯温的名言有很多,更多的是偏向于为人之道,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能为一个有用之人。

刘伯温算命

现在的人都喜欢神化古人,认为他们无所不知是与生俱来,这与常人差异的根本。盲目的相信刘伯温有不同常人的算命术,接下来就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让大家相信算命,只不过是胡编乱造,对实事的理性判断罢了。

整日思索的刘伯温

在一场战役中,刘伯温认为城高强厚,可以固守城池,并且可以看出对方不带任何攻城机械,只是野战兵,就是想逼我方出城应战,但是三日不出城,敌方必撤,追之,可以歼灭。

这话说的让守城将士李文忠深表怀疑,他不怎么相信刘伯温理性的判断,只是相信刘伯温神秘的占卜判断,于是乎,到了晚上,刘伯温只好装模装样月观星象,好像自己在占卜,复述了一遍自己之前说的话,这样李文忠才深信不疑。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刘伯温很理性的判断是没人信的,他就只好装成算得准。

在某年正月的一天,刘伯温冷不然对朱元璋说:“东南必失一良将。”朱元璋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现在是战争时期,难免不死人的,就反问刘伯温是谁,刘伯温只是说:“我还不确定是谁,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通往阴间的道路上了。”过了几个月,胡深在福建省壮烈牺牲,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痛失大将的朱元璋才意识到刘伯温话的准确性。但是他又哪里知道,这个世界每天都会死人,猜不到的可能性太低了,只能说是刘伯温对时势的把握强而已。

刘伯温最著名的《烧饼歌》,他的解析词都只是后人强加上去的,然后才有解析。虽说它的署名是刘伯温,但是谁又能知道这就一定是刘伯温的智慧结晶呢,还是人们刻意强加,赋予他神化般的能力,也就造就了刘伯温之奇。

总的来说,历史上的刘伯温虽一身本领,但是却没有我们所夸耀的那般神奇,对事事都能够预料,并不是算的那么准的。

刘伯温后人

刘伯温有没有后人流传下来,这是一个谜。正史和野史都对此有所记载,但又争论不断,没有实证可以证明,暂且我们就相信正史吧,实际如何,就让后人来考证,我们知道的只有这些。

后人对刘伯温的拜祭

正史上有所记载的是,刘伯温回到故居之后,朱元璋也不放过这么一个有功之臣,特派胡惟庸以看望的名义,给刘伯温赐下毒药,让他服毒自尽。并且朱元璋有个习惯,杀人都喜欢株连九族,斩草除根,不留后路,因此在刘伯温死后不久,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被杀,意义上的刘伯温后人都被杀尽,那么何来现在刘伯温的后人呢。

刘氏一门被朱元璋搞得生离死别,错了,是死伤无数。刘氏本该因刘伯温而成为名望大族,却因刘伯温坠落深渊。

刘氏在江浙一带是大族,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七代的刘延庆,第一代战死沙场;第二代官至国共职位;第三代只不过是一介书生,远离官场,自己耕作……到了刘链(刘伯温的长子)就是第八代,因为跟胡惟庸余下起了争执,被胁迫跳井自尽。刘Z(刘伯温的次子)他的一生就是因为一句话而毁了,他对明成祖说:“殿下,在你百年之后的时间,肯定会有人篡改朝代。”他预卜未来,就被打入监狱自尽。

他的家谱正史记载也算记载清晰了,假如刘伯温真有后人流传下来,到现在也已经是一百多代了,希望还是上天还是能够留存他的血脉,一代伟人的血脉还是令人着迷的。

现在依旧有很多人以刘伯温后人自居,每年给他行拜祭礼,好不隆重,想吸引游客也罢,这样尊重传统的行为值得称赞。

刘琏(1348-1379),字孟藻,浙江文成南田(旧属处州青田)人,诚意伯文成公刘基刘伯温之长子。元惠宗至正八年,生于杭州,时乃父刘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六月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年仅三十二岁。

刘璟 洪武二十三(1390),以刚直闻。寻改谷王府长史。燕王兵起,命参李景隆军事。兵败,上书不见省,遂归里。燕王即位,召之,称疾不至。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逮至京,下狱,自缢死。

以下内容原文来自参考资料地址和之前有人回答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83962html

的回答 所有预言解释都是原文复制过来的 不代表本人观点

烧饼歌(上)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

   帝即问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

   基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奏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帝曰:「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随作歌三首曰: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网。」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者何?」

   基曰:「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救得蛟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难顺当。」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非也,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谓未已?」

   基曰:「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卦曰:「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戊子已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

   帝曰:「偶遇饥荒,平常小丑,天下已乎?」

   基曰:「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月缺两二吉在中,奸人机发去西东,黄河涉过开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

   帝曰:「莫非梅花山作乱乎?从今命人看守何如?」

   基曰:「非也,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

   帝曰:「天机卿难言明,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基曰:「臣亦有此意。」遂又歌曰:「九尺红罗三尺刀,劝君任意自游遨,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狄。 臣封柜内,俟后开时自验 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反覆从来折桂枝,水浸月宫主上立,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帝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基曰:「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帝大惊,即问此人生长何方?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天下何如?

   基曰:「还是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忧,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 娥配土牛。」

   帝曰:「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乃此竟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基曰:「雨水草头真主出,赤头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总才说。须是川水页台阙,十八年间水火夺。庸人不用水火臣,此中自己用汉人,卦分气数少三数,亲上加亲又配亲。」

   帝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驸马作乱乎?」

   基曰:「非也,胡人英雄,水火既济,安享太平,有位有势,时值升平,称为盛世,气数未尽,还有后继。宝剑重磨又重磨,抄家灭族可奈何,阉人社稷藏邪鬼,孝弟忠奸诛戮多。李花结子正逢春,牛鸣二八倒插丁,六十周甲多一甲,螺角倒吹也无声。点画佳人丝自分,一止当年嗣失真,泥鸡啼叫空无口,树产灵枝枝缺魂。朝臣乞来月无光,叩首各人口渺茫,一见生中相庆贺,逍遥周甲乐饥荒。」

   帝曰:「胡人到此败亡否?」

   基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然气数未尽也。廿岁力士开双口,人又一心度短长,时俺寺僧八千众,火龙渡河热难当。叩首之时头小兀, 娥虽有月无光。太极殿前卦对卦,添香禳斗闹朝堂。金羊水猴饥荒岁,犬吠猪鸣汨两行。洞边去水台用水,方能复正旧朝网。火烧鼠牛犹自可,虎入泥窝无处藏。草头家上十口女,又抱孩儿作主张。二四八旗难蔽日,辽阳思念旧家乡。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分南分北分东西,偶逢异人在楚归,马行万里寻安歇,残害中女四木鸡,六一人不识,山水倒相逢、黄鬼早丧赤城中,猪羊鸡犬九家空,饥荒灾害皆并至,一似风登民物同,得见金龙民心开,刀兵水火一齐来,文钱斗米无人要粜,父死无人兄弟抬,金龙绊马半乱甲,二十八星问士人,蓬头幼女蓬头嫁,揖让新君让旧君。」

   帝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基曰:「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休,炮响火烟迷去路,迁南迁北六三秋,可怜难渡雁门关,摘尽李花灭尽胡,黄牛山下有一洞,可投拾万八十众,先到之人得安稳,后到之人半路送,难恕有罪无不罪,天下算来民尽瘁,火风鼎,两火初兴定太平,火山旅,银河织女让牛星,火德星君来下界,金殿楼台尽丙丁,一个胡子大将军,按剑驰马察情形,除暴去患人多爱,永享九州金满 。」

   帝曰:「胡人此时尚在否?」

   基曰:「胡人至此,亡之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品物咸亨一样形,琴瑟和谐成古道,左中兴帝右中兴,五百年间出圣君,周流天下贤良辅,气运南方出将臣,圣人能化乱渊源,八面夷人进贡临,宫女勤针望夜月,乾坤有象聚黄金,北方胡掳害生灵,更会南军诛戮行,匹马单骑安外国,众君揖让留三星,上元复转气运开,大修文武圣主栽,上下三元无倒置,衣冠文物一齐来,七元无错又三元,大开文风考对联,猴子沐盘鸡逃架,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留与苍生作证盟。」

  刘伯温《烧饼歌》详解

  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话说于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会报刘基刘伯温进见。太祖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著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

  刘基入殿后,太祖便问曰:「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乃掏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到了这里,相信大家可刘伯温之言而估计得到答案,之后刘伯温继续说道:「依臣所见碗中为一烧饼是也。」明太祖也不得不为之赞叹。烧饼歌当然未完,明太祖眼见他拥有奇门之术,于是便继续向刘基请教明朝以后的国运。

   刘伯温说:「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北已平,国事也步入正轨。虽然皇太子是直系血亲所传承下去的,但皇上仍应该慎防以后子孙手足相残,兄弟内斗。还有也要防国土内封侯王爷各据一方,且北方势力将强大,南方之王室,将会被北方侯爷消灭。」

   太祖曰:「朕今都城得以坚固守密,何防之有?」

   刘伯温曰:「臣见都城虽属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飞入京(指太祖第四子燕王篡位)。」

   刘伯温随即作歌三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燕王国号永乐)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英宗北狩得还)

   太祖曰:「此时天下若何?」

   刘伯温曰:「天下大乱矣。」

   太祖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刘伯温答曰: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练金精龙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英宗复辟)

   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指魏忠贤)(明成祖篡夺江山时,宦官之功劳不小,后来建立了东厂,八千女鬼就是指东厂的宦官)

   太祖曰:「莫非父子互争国乎?」

   刘伯温曰:「非也!树上挂曲尺(指明朝朱姓),遇顺则止(遇顺治皇帝而明灭),至此天下未已。」

烧饼歌(下)

  太祖曰:「何为未已?」

   刘伯温曰:

   万子万孙层叠层,(万历子孙)

   祖宗山上贝衣行,

   八侯不复朝金阙,(崇祯)

   十八孩儿难上难。(明朝从太祖朱元璋至崇祯皇帝共经历十八位传人,包括其年号及特征,都在刘伯温之预言中。)

   刘伯温随即卜卦曰:

   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李自成乱)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己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吴三桂)(木下一了就是「李」字,目上一刀指「自」,一戊丁指「成」字,就是说明朝末年李自成自立为闯王,与张献忠等兴兵作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李自成抢夺其爱妾陈圆圆,三桂大怒之下大开城门引清兵入关,终导政明朝灭亡。)

   太祖曰:「偶遭饥荒,平常小丑,天下已乎。」

   刘伯温曰:

   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耳吉在中,奸人机发走西东,

   黄河涉过闹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崇祯崩于梅山)

   太祖问曰:「莫非梅花山有人作乱?朕从今命人看守,又如何?」

   刘伯温曰:「非也。」

   刘伯温曰:

   迁南迁北定太平,佐王佐帝定牛星,

   运至六百又得半,梦花有子得心惊。

   太祖问曰:「大明有六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国师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刘伯温亦有些意,于是又歌曰:

   九尺红罗三尺刀,劝君任意自游遨,

   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

   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这里主要说吴三桂将城门打开给北方满人入关,是明亡之因)

   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折桂枝。(历史再次出现,吴三桂再一次作乱,最后给胡人平定了)

   刘伯温曰:

   水浸月宫主上立,(清字)

   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八旗军之编制)

   太祖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刘伯温说:「臣罪该万死,实不敢隐瞒真象,明朝共业辗转演变至此,早就灭亡许多年了。」

   当朱元璋一听大明江山早已灭亡久矣时,极为震惊,并且问刘伯温说:「此人(指灭明朝的人)生长何方,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理天下又如何?」

   刘伯温曰:

   还有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忧,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嫦娥配民夫。

   太祖曰:「自古胡人无年之国运,乃此竟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刘伯温曰:

   雨水草头真主出,

   路上行人一半僧,(清朝百姓头发一半光头一半扎辫子)

   赤头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总才说,

   须是川页合成出,(预言顺治皇帝)

   十八年间水火夺,

   庸人不用水火臣,(预言康熙年号)

   此中自己用汉人,(康熙开始学汉语及用汉人)

   卦分气数少三数,

   亲上加亲亲配亲。

   太祖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驸马作乱乎?」

   刘伯温曰:「非也。」

   刘伯温曰:

   螺头倒吹也无声,

   点画佳人丝自分,

   一止当年嗣失真。(即雍正在位十三年)

   泥鸡啼叫空无口,

   树产灵枝枝缺魂。

   朝臣乞来月无光,

   叩首各人口渺茫,

   一见生中相称贺,(指「乾隆」)

   逍遥周甲乐饥荒。(指清乾隆时国富民强,且在位六十年,再享三年后驾崩)

   太祖曰:「到此胡人败亡否?」

   刘伯温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气运犹未尽也。

   刘伯温曰:

   廿岁力士双开口,

   人又一心度短长。(嘉庆年)

   时佐寺僧八千众,

   火龙渡河热难当,

   叩首之时头小兀,(道光皇帝)

   嫦娥虽有月无光。(在位三十年)

   太极殿前卦对卦。(咸丰的“丰”字)

   添香禳斗闹朝堂,

   金羊水猴饥荒岁,

   犬吠猪鸣泪两行,

   洞边去水台用水,

   方能复正旧朝纲。(同治)

   火烧鼠牛犹自可,(焚毁圆明园)

   虎入泥窝无处藏,(虎入泥窝,即清朝末年洋人及略强瓜分中国,英法联军等)

   草头加上十口女,(慈禧)

   又抱孩儿作主张,(慈禧已控制了光绪)

   二四八旗难蔽日,

   思念辽阳旧家乡。(指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光绪逃往热河,思念故京)

   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各国的代号)

   分南分北分东西。(各国在华建立势力范围)

   偶逢异人在楚归,

   马行万里寻安歇,

   残害中女,四木鸡,六三人,(外国在华残害百姓)

   不识山水倒相逢。

   黄龙早丧赤城中,(指光绪之瀛台泣血)

   猪羊鸡太九家空,

   饥荒灾害皆并至,

   一似风登民物同。

   得见金龙民心开,(指国父孙中山)

   刀兵水火一齐来,

   文钱斗米无人籴,

   父死无人兄弟抬,(指辛亥革命后中国军阀割据,兵灾连连)

   金龙绊马半乱申。(指孙中山于中国尚未统一就在北京病亡)

   二十八星问土人,

   蓬头女子遇蓬头,

   揖让新君让旧君。(袁世凯违反协议,先破坏临时约法,后称帝)

   太祖问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刘伯温曰:

   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休,

   炮响火烟迷去路,迁南迁北六三秋。(中华民国成立后,先有袁世凯称帝,再有张勋复辟,南北分裂,中国经过了多年的内战,到民国十八年才统一,正是六三一十八之数)

   可怜难渡雁门关,摘尽李花尽灭胡。

   黄牛山上有一洞,可藏一万八千众

   先到之人得安稳,后到之人半路送,

   难恕有罪无不罪,天下算来民尽瘁。

   火风鼎,两火初兴定太平,

   火山旅,银河织女让牛星,

   火德星君来下界,金殿楼台尽丙丁,

   一个胡子大将军,按剑驰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爱,永享九州金满□。

 

   胡人至此亡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样形,琴瑟和谐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兴,五百年间出圣君,

   圣君尚问真人出,周流天下贤良辅,

   气运南方出将臣,圣人能化乱渊源,

   八面夷人进贡临,宫女勤耕望夜月,

   乾坤有象重黄金,北方胡虏害生灵,

   更令南军诛灭形,匠马单骑安外国,

   众将揖让留三星,三元复转气运开,

   大修文武圣主裁,上下三元无倒置,

   衣冠文物一齐来,七元无错又三元,

   大开文风考对联,猴子满盒鸡逃架,

   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

   留与苍生作证盟。

   这里一看便知中国将会成为超级大国,而且伟人将出

个人感觉刘伯温牛点,诸葛亮被神化了。。

刘伯温(1311-1375年)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桧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刘伯温纪念网 http://liubowenmemskycom

悲剧性结局

刘伯温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

刘基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主宰他的命运,直至生命的终结。

1、淮西派与浙东派拉开争斗序幕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

这些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职,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这一集团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说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李善长何许人也,为什么是第一功臣?此人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

李善长这个人的特点是外表宽厚,却心胸狭窄,谁敢和他过不去,就一定要解决对方。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淮西集团很快遇到了对手,那就是浙东集团,首领就是刘基。

两个集团就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开始了斗争,朱元璋似乎很有兴趣,他准备看一场好戏。

朱元璋

2、刘基处死李彬,与李善长结怨

李善长被朱元璋引为第一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韩国公,这是很了不得的,因为当时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个公爵,其他五个人分别是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他们都是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一代名将,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排位居然还在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刘基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却只被封诚意伯(伯爵。耐人寻味的是,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长是4000石,多出刘基十几倍。

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只得到这样的待遇?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以解释。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李善长是他的老乡,而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埋头干活,这样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的,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常常比他还要准确!

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他还是想到了。换了你是皇帝,会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吗?而且这些决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权谋之策,搞阴谋政变十分有用,外加刘基厚黑学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时不时就会想起他劝自己不要去救韩林儿这件事。谁知他将来会不会对自己也来这么一手。

不杀他已经不错了,难道还想要封赏吗?

刘基一生聪明,但也疏忽了这一点。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这场斗争中很难成为胜利者。

洪武元年,双方第一次交锋。当时的监察机构是仿照元朝建立的御史台,刘基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他是言官的首领,此时的优势在刘基一边。

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情,刘基却软硬不吃,还将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处死李彬。不巧,这份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不敢隐瞒,但也怒不可遏。为了救自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他相信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不会拒绝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杀人吧。”

李善长可谓老奸巨猾,他明知刘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为借口,如刘基坚持要杀李彬,大可将天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的身上,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鬼知道什么时候下雨。

然而刘基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反击。

刘基敢说这样的话,应该说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确实懂得天文气象,可问题在于即使是今天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

这一次刘基的运气不好,过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来,李善长积聚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煽动很多人攻击刘基。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并没有难为刘基。但刘基自己知道,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当年八月,他请假回了老家。

临走前,正值当时朱元璋头脑发热,想把首都建在老家安徽凤阳,同时还积极准备远征北元。刘基给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议,建都凤阳是绝对不行的,而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轻易出兵是不妥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对了。应该说,当时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刘基的,他对刘基的儿子说过,现在满朝文武都结党,只有刘基不和他们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会亏待他的。

朱元璋这次可真是被刘基给蒙了,刘基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在临走之前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杨宪。

杨宪是刘基的死党,他得到了刘基的指示,接任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集团的反攻。

3、胡惟庸从幕后走到台前

这位杨宪也不简单,他韬光养晦,扶植高见贤等人,并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断收集李善长的黑材料,并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小报告,说李善长无才无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不是蠢人,知道杨宪说这些话的目的何在,开始并未为之所动,对李善长依然十分信任,但时间长了,他也慢慢对李善长有了看法,对李善长多有指责。十一月,他召回了刘基,并委以重任。淮西集团全面被打压,浙东集团开始占上风。

浙东集团眼看就要成为胜利者,李善长十分忧虑,他明白自己已成靶子,淮西集团岌岌可危,而自己又不便亲自上阵,与淮西集团公开叫板;他左思右想,为何不学学刘基呢?找一个代言人,但这个人又不能太有威望,要容易控制。于是他看中了胡惟庸,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选择最终让他踏上了不归之路。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他很早就追随朱元璋,却一直不得意,总是干些知县之类的小官。但他确是个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长的首肯后,他成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这场斗争最终将在他手中结束。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浙东集团春风得意、准备一鼓作气打败淮西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变化。由于刘基言语过于直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沟通技巧,很多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朱元璋对这个足智多谋的第一谋臣也起了疑心,于是就有了后来那次决定刘基命运的谈话。

4、朱元璋与刘伯温谈话玄机四伏

这一天,朱元璋单独找刘基谈话。双方以拉家常开始了谈话,就在气氛渐趋融洽时,朱元璋突然变换了脸色,以严肃的口气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

刘基十分警觉,马上说道:“这要陛下决定。”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好看了点,他接着问:“你觉得杨宪如何?”

这又是一个陷阱,朱元璋明知杨宪是刘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来试探刘基。

刘基现在才明白,这是一次异常凶险的谈话,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他马上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

但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朱元璋接着问:“汪广洋如何?”

这是第二个陷阱,汪广洋并不是淮西集团的成员,朱元璋怀疑他和刘基勾结,所以第二个提出他。

刘基见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浅薄,不可以。”

朱元璋很佩服地看了刘基一眼,这是个精明的人啊!

他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

刘基松了口气,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准确的判断:“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将来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

说完这句话,刘基知道考验已经过去了,但他错了,下一个问题才是致命的。

朱元璋终于亮出了杀着,他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担当了。”

大凡在极度紧张后,人们的思想会放松下来,刘基也不例外,他终于犯了一次错误,这次错误却是致命的。

他回答朱元璋:“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慢慢挑选吧。”

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出所谓嫉恶如仇的话

刘基的《二鬼》全诗

《二鬼》年代: 明 作者: 刘基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以土为肉石为骨,水为血脉天为皮,昆仑为头颅,江海为胃肠,蒿岳为背膂,其外四岳为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