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陶家村属于哪个社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木渎陶家村属于哪个社区,第1张

属于苏州市吴中区

陶家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周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木渎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苏州城西5公里,太湖之滨,灵岩山麓,面积6228平方千米,293652人。截至2014年末,下辖1个办事处、9个村,14个社区,木渎镇是吴中区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重镇。

《目莲戏》又称《目莲救母》,属北方杂剧。高中南渡后流传到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西、浙江一带。据苏庄镇唐头村《方氏谱牒》记载:“宋末十八都上林人方椿,自小在陶家畔牧牛,以竹笠为铙钹,土块为鼓锣,响震林木。数年后端坐而逝,立地成佛。有指之者曰:此定光古佛转世也。于是乡民于石耳山中建庙,塑其像于殿中。后旱涝灾祲,祈禳辄应。为感谢古佛之恩赐,该村许下素愿,每隔五年,连演三天三夜《目莲戏》。”自此,历代相传,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苏庄、富户、唐头、大坂湾等村,目莲戏演出均十分兴盛。据调查,全部目莲戏藏本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尚存几曲单本,仍保存在苏庄镇文化站。

吕四产生过骆宾王、武宗皇帝、麻勒吉等名人。

具体如下:

1、骆宾王

最早与吕四有联系的历史名人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骆宾王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由于他不满武则天篡唐自立。然而事与愿违,最后骆宾王兵败,为躲避武则天的追杀,骆宾王逃到了荒凉的海岛,最后终老于此,那个海岛就是吕四。

武则天为了防止骆宾王在吕四再次起义,严令当地官员晚上必须在海边点满灯笼,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解放前,被吕四人称为:天后灯笼(天后指的就是武则天)。这是史书对吕四的最早记载。

2、武宗皇帝

另外一个与吕四有联系的名人就是明代武宗皇帝。

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微服游江南,遇上狂风暴雨,漂到了吕四,饥肠辘辘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姓吴的渔家姑娘,姑娘给他送来了饭菜,后来武宗皇帝离开了吕四,临别的时候赐她龙凤镯,许诺第二年就接她进宫。

武宗回京不久,吴姑娘因为怀孕在身,被父亲毒打跳海而死,武宗悲痛之余赐封吴姑娘为:“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并为她建了庙宇, 吕四当地人叫海神娘娘庙。

海庙晨曦也是吕四八景之一。遗憾的是解放前吴妃冢和海神庙都被毁,不过幸运的是海神庙门口的奠基石没有被毁,石头上所刻海波无极四个字乃是乾隆皇帝真迹。

3、清代两江总督麻勒吉

解放前吕四有座麻公祠,供奉的也是一个与吕四有联系的名人:清代两江总督麻勒吉。

麻勒吉是满族贵族,也是清初江苏最高行政长官,当时为了防止郑成功从台湾海峡起兵,所有全国的海岸线全部封锁,吕四渔民无法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吕四士绅彭兆旗不顾年迈带着吕四人的全部希望到南京面见两江总督,麻勒吉实地考察以后终于开海,给了吕四人一条活路,然而却得罪了朝廷,最后麻总督被押解北京,死于狱中。

消息传到吕四,所有吕四人家披麻戴孝,并在吕四建立麻公祠,以怀念这位刚正无私的父母官,可悲的是麻公祠也毁于解放前。

扩展资料:

吕四的发展沿革

1989年,南通市把吕四港开发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南通市开发吕四港办公室”,负责规划、协调开发吕四港的具体工作。同年10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吕四港为二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吕四港作为南通港扩大对外开放的港区,列入了国家“十一五”一类口岸开放计划。

2009年5月1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吕四港区获批成为临时开放口岸,吕四海运综合码头等4个码头获准临时对外开放。

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吕四港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

—吕四

—麻公祠

1 关于兰的插花诗句

关于兰的插花诗句 1 关于插花的诗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

出自:陆游《插花》

意思是:

有花的时候你不插,有酒的时候你不喝,等到时间过了花谢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

二、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自: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意思是: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三、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出自: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意思是: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四、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出自: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五、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译文: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2 关于兰的诗句古诗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了 亮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李方膺《兰花册页》 (三首)

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楚畹清风涌笔端,廿年作客与盘桓。

自怜不唱猗兰曲,万叶千花供世看。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汪士慎《兰》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空谷清音图册页》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李鳝《水墨兰蕙》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幽谷芳菲》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金农《画兰》

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

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缪公恩《露兰》

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沈彤《幽兰为仪封先生作》

幽兰发空谷,蔚为王者香。

香风满四野,素姿凝清光。

脉脉含深情,独立遗众芳。

何堪萧与艾,结交当道傍。

萧艾滋露华,幽兰罹严霜。

光风一以转,采采充佩裳。

郑燮《题半盆兰蕊图》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题来兰》

两盆兰草,一晚一早。

先后得花,春末夏晓。

3 关于兰的诗句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兰 花 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表面赞美兰花,实际上说明自己志向清高远大。)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兰花本是生在幽谷当中无人得见,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

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 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

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赞美兰花。)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借兰花表达自己的清高不流于俗。)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赞美兰花。)

兰花 明 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表达诗人本身怀才,但显得高远。)

着色兰 明 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思念故人之情。) 兰花 明 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表达诗人志向清高远大。)

兰花 明 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表达诗人的清高。) 兰花二首 明 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 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 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 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 清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清 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4 关于兰花菊花的诗句

1、兰花禀天地之纯精,幽香清远,素洁脱俗,“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清香宜人,优雅超脱,不媚世俗。其叶修长劲健,油润光泽,那飘逸翠叶所衬托的清雅兰花,悬诸石壁而悠然自得,陈于庭堂而不炫不亢,给人带来无限遐想花形千姿百态,娟秀淡雅香味甘厚纯正,清雅温馨,平添“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的情趣。兰花之美,美得仪表高雅兰花之香,香得幽远飘逸兰花之纯,纯得皎洁无暇。但更美更香更纯的,却是那古今人们所赞誉的君子风韵。

2、冰姿何必争时宠,丽质天生淡淡香。最是教人相思处,摇风独秀自芬芳。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如兰何!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

3、我爱兰花,不仅爱她的形体之美,更爱它高雅脱俗的气质。它叶型优美,花瓣通体一色,洁白透香,玉脂凝膏,腻如蚕肤,更显其清雅高洁,纯真质朴。我爱兰花具有清雅淡素、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我爱兰花的清馨幽远的香味,沁人肺腑,使人陶醉。

5 描写插花的诗词

1、插花临水为谁容

朱熹

《九曲棹歌》

2、醉里插花花莫笑

李清照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3、插花还起舞

张元干

《菩萨蛮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4、插花走马醉千钟

辛弃疾

《定风波 暮春漫兴》

5、插花劝酒盐桥馆

张先

《木兰花/玉楼春》

6、插花归

黄裳

《蓦山溪·春前信息》

7、千骑插花秋色暮

黄庭坚

《定风波·自断此生休问天》

8、莫笑插花和事老

黄庭坚

《南乡子·未报贾船回》

9、云鬓插花新

晁端礼

《菩萨蛮·远山眉映横波脸》

10、插花归去莫匆匆

赵令畤

《鹧鸪天·麝发雕炉小袖笼》

11、沈醉插花

晁补之

《江神子/江城子》

12、插花走马

毛滂

《蓦山溪·梅花初谢》

13、插花人好手纤纤

葛胜仲

《浣溪沙》

14、应有海棠、犹记插花人

叶梦得

《虞美人·平波涨绿春堤满》

15、不管插花归去

朱敦儒

《水调歌头·当年五陵下》

6 关于兰花开花的诗句

1、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画兰》 明 李日华 (作者简介:李日华, 明代戏曲、散曲作家。

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

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 2、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兰》 宋 丁谓 (作者简介: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3、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馨香满襟袖,欲寄同心者。

道远不可求,余怀为谁写。佩服林下游,自爱逸而野。

《采兰吟》 宋-释文珦 (作者简介: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 4、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兰》宋 梅尧臣 (作者简介: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5、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芳兰》 唐 李世民 6、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题杨次公春兰》 宋 苏轼 7、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写兰》明 景翩翩 (作者简介:景翩翩,原名遥,一说双文,字三昧,一作惊鸿,明末建昌曲妓。)

8、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折枝兰》清 郑板桥 (作者简介: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扬州八怪”之一。) 9、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着色兰》明 张羽 (作者简介:张羽,元末明初文人。

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10、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咏兰诗》张学良 11、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浣溪沙 兰花》 12、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花诗》 唐 李白 13、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骚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

《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二 宋 刘宰 (作者简介:刘宰,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 14、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兰花》清 秋瑾 15、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兰花》明 孙克弘 (作者简介:明书画家、藏书家。

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 孙克宏石刻像)人。) 16、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题兰》 清 郑燮 (作者简介:郑燮即为郑板桥,郑燮 和郑板桥是同义词,已合并。) 17、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兰》唐 无可 (作者简介: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进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

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

无可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18、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兰》明 陈汝言 19、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作者: 清 刘灏 (作者简介:刘灏,字粹甫,江苏常州人。) 20、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幽兰操》 韩愈 21、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水墨兰花》 明 徐渭 22、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兰》 明 董其昌 23、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题令狐家木兰花》 作者: 白居易 24、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画兰》 明 陈继儒 25、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

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一 宋 刘宰 26、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 郑板桥 27、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兰》唐 唐彦谦 28、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

7 形容兰花淡雅的诗句

1、《高山幽兰》——清代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译文: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兰花,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

2、《拟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清代陈梦雷

幽兰在空谷,馥馥吐奇芳。

译文:兰花生长在深山之中,它所散发出的清淡香气弥漫了四周。

3、《兰花》——明代刘伯温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译文:那高雅纯洁的兰花,为谁开放得这么美丽,承受着冷露和寒风,仍散发着清香,却一直守候孤独,直到凋谢。

4、《兰》——宋代刘克庄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译文:兰花生于树林深处,终日默默不语,怀抱幽独的操守,既然有微风可以将清香传向远处,那么靠近满布苔藓的石阶开放又何妨?即使有人因为喜爱而把它折来置于室中,它却决不肯依恋那插花用的金瓶。

5、《兰花》——明代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译文:我喜欢兰花,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花,兰花它独自在深谷中美丽芬芳,不以花色去讨好阳光来生存。萧萧的西风吹过,在寒冷的露水洒满的深林中,即使没有人欣赏,兰花也依旧开放并散发着幽幽的芬芳。

8 描写兰花菊花的诗句

不第后赋菊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

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

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

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

“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

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

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

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

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

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

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

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

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

“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菊花 年代:唐 作者:元稹 体裁:七绝 类别: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简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兰花 冬 兰 清 曹寅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

  经商创业类的的电视剧一直是比较励志好看的,我们看这种电视剧也可以学习一些经验。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古代经商创业的励志电视剧,欢迎参阅!

  古代经商创业的励志电视剧

 1乔家大院

 主演:陈建斌,蒋勤勤,马伊琍,倪大红,娟子,雷格生

 咸丰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大东家乔致广生意失败,病重去世。乔致广当家时,乔家在包头因和对手邱家争做霸盘生意导致银两亏缺、货物滞销。股东、商家纷纷上门讨要股银和货款。危难之际,不但没有商家愿意借银子帮助乔家渡过难关,反而都窥视着乔家的产业伺机瓜分。大太太立即命人召回在太原参加科举考试的乔家二少爷乔致庸,并强迫他放弃青梅竹马的恋人江雪瑛,迎娶绰号“山西第一抠”的陆大可之女陆玉菡,并接管家事成为乔家新任大东家。

 乔致庸本不愿意作生意,更不愿意与富家**陆玉菡结婚,但面对乔家众人的跪求和希望,本有望金榜题名的他,但为了哥哥放弃了科举,弃文从商背负着乔家大院的兴衰荣辱,乔致庸忍痛答应。孙茂才,一个经验老道的穷秀才。在太原赶考时曾和乔致庸有过数面之缘,更曾与乔致庸在龙门口舌战主考官,此时他得知乔家有难,也来投奔乔家帮忙。

 乔致庸一行及时赶到包头,暂时稳定了局面。在包头众人疑惑的眼光下,乔致庸兵行险招,顶着莫大的压力有条不紊地酝酿着自己的计划。陆大可意外地再次借银子使得乔致庸战胜了达盛昌,并由于乔致庸的宽容大度,乔家与达盛昌化干戈为玉帛,由于在这场争斗中达盛昌的大掌柜崔鸣九被抓,其弟崔鸣十对乔致庸十分怀恨。

 乔致庸针对包头各分号欺蒙客商等行为大刀阔斧进行人事变更并制订了新店规,保证了乔家生意稳定的同时也逐步建立了以“诚信”为首的商业秩序。乔致庸以“义、信、利” 赢得了包头众商家、股东的支持和信任,乔家的生意又重现生机。

 乔致庸回到祁县,陆玉菡的温良贤惠感动了乔致庸,夫妻二人最终如胶似漆。而此时的江雪瑛却因伤心过度,大病不起。乔致庸从一个叫花子身上偶然买到一张百年商路地图,潜心研究后发现因太平军作乱而封锁多年的茶路蕴藏着巨大商机。乔致庸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带着各商家不怀好意的股银南下前往产茶胜地——武夷山。半年之后,正当大家盛传乔致庸在南下途中遇难,准备瓜分乔家家产的时候,乔致庸带着为各家采办的茶叶回到了祁县。随后,乔致庸又北上恰克图,直到中俄边境,凭借着“义、信、利”和俄国商人签定了长期合作贸易合同。至此,南至武夷山,北到恰克图的这条封锁多年的茶路被乔致庸疏通,千万茶农也因此得救。

 在贩茶汇兑银票的过程中,使用银票的方便快捷使乔致庸对票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了解,乔致庸不顾孙茂才极力反对毅然前往北京,力排众难,开设票号,提出“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口号。随后前往江南四省开设票号并希望可以帮助朝廷汇兑官银。孙茂才由于生意上意见的分歧和乔致庸逐渐产生了矛盾。此时的江雪瑛早已嫁入并掌管何家,对绝情绝意的乔致庸恨之入骨。江雪瑛的丫环翠儿偶然看到了乔致庸偷偷埋葬太平军将领的事情,江雪瑛得知后一纸诉状将乔致庸害入天牢。乔家上下无奈,朝廷下令圈禁乔致庸并要求一笔数量巨大的银两,此后的乔致庸心灰意冷,在家一躺就是十年。孙茂才说服了大太太曹氏,想要顶替乔致庸掌管乔家家业。乔致庸思忖再三,不能再忍,将孙茂才赶了出去。

 十年后太平军覆灭,朝廷对乔致庸的圈禁令解除,但由于时局动荡,乔致庸依然无法出山从商,只能继续韬光养晦。在一次灾民潮中,乔致庸毅然决定,倾家荡产为十万饥民开设粥场,当官员胡叔纯赶到的时候,乔致庸却藏了起来。

 又一个十年后,朝廷出兵北伐,左季高代表朝廷希望能向乔致庸借银助军,久居家中的乔致庸欣然同意。战争结束,因孙茂才的陷害,朝廷竟然要赖掉这笔银两。乔致庸气不过,上京讨要,再次被捕入狱。朝廷对如何处置乔致庸感到有些为难,便调来了二十年前被乔致庸打出家门的孙茂才为案件的主审,想把逼死人的罪名推给孙茂才来背。孙茂才与乔致庸在狱中相见,感慨良多,孙茂才喃喃地说,你我可真像两只蚂蚱拴在了一根绳子上啊。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乔致庸不顾众人反对,给朝廷捐银逃难。慈禧太后解除了各地商号禁止汇兑官银的禁令,乔家生意从此蒸蒸日上。几十年过去了,陆玉菡去世,乔致庸和江雪瑛已经是垂暮的老人,两人再次相见,一生的恩怨情仇,竟然在三言两语中瓦解冰消。

 2大宅门

 主演: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蒋雯丽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三爷颍宇当了汉奸,在烧、杀、抢中,自己的表妹白雅萍被鬼子轮奸。而白景琦对侵略军充满仇恨,与一反战日兵结为好友,又为了给老师季宗布报仇,杀死了一个德国兵,连闯大祸。在三爷颖宇的威胁下,白文氏不得不将景琦和已怀孕的黄春赶出家门。景琦携妻黄春闯荡到济南,发奋图强,创下了一番事业,却又因与名妓杨九红难舍难分的感情纠葛,得罪了提督大人,被下了大狱,后被堂姐白玉芬救出。此时京城白府也是一波三折,深知颖园逃狱底细的无赖韩荣发,混入白府进行讹诈,气死了颖轩二爷。白景琦回京为父奔丧,怒打了韩荣发并逐出府去,埋下了祸根。杨九红抱着小女佳莉也赶到京城,却被白文氏以妓女出身有违家规而拒之门外,白景琦只好将其安置在外宅,白文氏又设计通过黄春和白雅萍将九红女儿佳莉骗到手中,杨九红忍无可忍决定返回济南。穷困潦倒的武贝勒得知自己的私生女嫁给了白景琦,便找上白府认亲,被白景琦和黄春拒之门外。武贝勒一怒之下又勾结无赖韩荣发,摸清了当年逃狱的白颖园的下落,在大理寺出首,将颖园之子白景怡打入囚牢,多亏当年牢头朱顺舍身救出,武贝勒又生一计,终使白景琦认了岳父。杨九红又已怀孕,白文氏为了留下即将降生的婴儿,不许九红回济南,白景琦第一次违背母命,将杨九红偷偷放走。

 1911年清朝覆灭,大宅门在军阀混战中日渐没落,白家子女不肖,白景琦之子白敬业挥霍无度,在三老爷白颍宇的唆使下,干尽了坏事。白府管家王喜光,本为宫中太监,竟瞒着景琦娶了三房姨太太。白文氏苦苦支撑,为子女一一安排好了后路。1921年,白景琦自立门户,武贝勒在景琦门下依然如故,做尽坏事,竟被自己的儿子黄立劫持到乡下,当着大格格的面活活打死。杨九红再次进京进了新宅,眼见女儿长大成人却只认奶奶不认娘,心中深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白文氏七十大寿得知女儿白玉婷三十未嫁,竟是为了看中一个戏子万筱菊,痛斥了白玉婷,玉婷虽不敢反抗,却始终痴情不改。白文氏终因积劳成疾,离开人世,大宅门上下举哀,连猫狗都戴了孝,但白文氏临终留下遗嘱,竟不许杨九红带孝。杨九红无地自容,自杀未遂。白景琦为尽孝道迫使全家送葬,酷暑当头,病重的黄春和白雅萍竟死在了送葬的路上。白文氏死前又将丫头槐花许给景琦为妾,大宅门更无宁日。一直暗恋万筱菊的白玉婷由于世俗偏见,门第差别终不能如愿结合,竟在景琦主婚下,与万筱菊的照片行了结婚大礼,并终生厮守照片未嫁。佳莉由于当年白文氏留下的遗训,始终仇恨其母杨九红,杨九红为了报复竟设计将佳莉的女儿骗到手中,埋下了更深的仇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药材禁运,老号《百草厅》断了货源,面临危机,杨九红竟女扮男装,出关运货历经艰险将药运回,挽救了老号的危急。尽管她在东北期间,一直把槐花带在身边以防失宠,却不料家中白景琦和丫头香秀修好,杨九红悔之不及,将一腔怒火、满腹醋意发泄在槐花身上,致使槐花悬梁自尽,白景琦惹上了官司。而白景琦的管家王喜光作恶多端,终于东窗事发,被白景琦逐出府门,因而怀恨在心,见有机可乘,便落井下石,将白景琦送入了大狱。机智的香秀上下周旋,终将白景琦救出,于是白景琦决心要娶香秀。七七卢沟桥事变,白景琦长孙白占元参加了***的抗日组织,白府成了侵略军注意的焦点。白景琦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逼躲到香秀家,终于决定违反家规将香秀续贤,立即遭到全族人的反对,白景琦立排众议挥刀铭誓,全族震惊,终与香秀成亲。日军又通过当了汉奸的王喜光逼迫景琦做药行商会会长,并以杀害占元相威胁,白景琦坚决不做汉奸,可又担心长孙占元受害,无法解脱。此时,深受日军伤害的年已八十的白颍宇挺身而出当了会长,在就职大会上痛斥日军宣传抗日,悲壮殉国。至此,白家大宅门卷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洪流中。

 3大染坊

 主演:侯勇,罗刚,刘奕君,刘岷,萨日娜,孙俪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社会处于巨大变革中,1912年白景琦白七爷(陈宝国饰)在济南的医药生意本来做得风生水起,却从某天开始陆续发生蹊跷怪异的事:送“秘信”半路被劫、细料库被盗、被人绑架等,后得知是自己的发小兄弟田子行(王志飞饰)利用他的信任在暗中搞鬼,两个男人开始了正与邪、善与恶的殊死较量,同时白景琦还不忘坚持诚信做药。就在关键时刻的时刻,一直不动声色的二奶奶(斯琴高娃饰)直捣田子行死穴,助白景琦一臂之力,几经波折,最后白景琦终于保住黑七堂得以实现救世济民的宏愿。

 4大瓷商

 主演:夏雨,伊能静

 民国四年秋,在袁世凯庇护下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宫下旨,要景德镇烧制祭红大龙缸祭天。官窑主赵孚生多次烧制而失败。按朝廷制度,赵孚生理当处死。经不住赵孚生再三求饶,督陶官鲁公公同意按他的要求采用旧俗童女祭窑再烧一次。

 景德镇最大的民窑主陶盛仁为人耿直,并富有正义感。因他的儿子陶昌南跟赵如意从小就订下了娃娃亲,他找鲁公公和卫县长,希望他们不要拿人的性命祭窑,他愿意立下军令状,烧制大龙缸。鲁公公和卫县长巴不得有个替死鬼,当即答应。

 陶盛仁深知此事重大,风险太大,万一失败,自己肯定会被处死,便要小喜子出发,把在南昌念书的儿子陶昌南叫回来。

 陶昌南在回景德镇的船上,碰到了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卫县长的女儿卫秋禾。卫秋禾因想救一只落在船头受伤的小鸟落水,陶昌南同时救起了她和那只小鸟。两人一见钟情。

 陶盛仁烧出的大龙缸,同样质量不合格。陶盛仁服毒自杀。临死前,为了保住家族,他要陶昌南弃学,接管陶家瓷业,并守约娶赵孚生女儿赵如意为妻。

 赵孚生见陶家落败,便有意悔婚,陶昌南赌气之下,主动提出解除婚约。他一直对家庭包办的婚姻十分不满。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喜欢上了卫秋禾。

 赵如意对卫秋禾跟陶昌南经常在一起,内心充满妒忌,她通过景德镇的英国神父华莱士,找到了青羊山的土匪刘猛子,在县城劫走了卫秋禾。

 陶昌南四处寻找卫秋禾的下落,无意中见山里大火烧毁民房,他奋不顾身地将刘猛子母亲救了出来。刘母随陶昌南上山,刘猛子是个孝子,在母亲的劝说下放出了卫秋禾。

 陶昌南的事业日益红火,开始着手开拓江苏,安徽,广东,上海等商埠。赵孚生的儿子赵如鑫因痛恨陶昌南悔婚,便以官窑雄厚的实力,联手华莱士,在上海,湖北,九江等地故意降低价格竞争客户,把陶昌南逼上了绝路。

 陶昌南的货物积压严重,资金一时无法周转,造成窑工的工资都发不出。为了保住窑厂,他偷偷把一尊祖传的祭红达摩瓷佛像,抵押给了景德镇另一个民窑主张之望。

 陶昌南明白,要想在跟赵家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只有研究出自己独有的产品。他和卫秋禾配合,从古方中研究出一种从元代就失传的釉里红瓷器。陶昌南取名为美人醉,产品大受欢迎。卫秋禾帮他把产品拍成照片,在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推介陶家窑场的产品,打破了赵如鑫在景德镇一手遮天的梦想。

 日本商人和田来到景德镇,利用手下良秀子的姿色,引诱赵如鑫,荻得了赵家青花配方,并在景德镇开了一家大烟馆。

 景德镇天灾,大水淹没了昌江两岸,房屋冲垮,农田减产,瘟疫流行。赵如鑫趁机收购米粮,在景德镇卖高价。陶昌南对他的行为十分不耻,将陶家资产拿出来跟他对着干;景德镇有名的画家群体珠山八友也举办画展赈灾义卖,买粮食盖草房免费救助百姓。赵如鑫发财梦破灭,内心对陶昌南痛恨至极。

 卫秋禾在救治瘟疫中的百姓时,不幸自己染上了重疾,差点死去,幸亏她的法国同学麦克伦得知消息,从法国送来了特效药,才使她起死回生。

 这一年,陶昌南跟卫秋禾结婚。赵如意嫁无奈嫁给了景德镇另一个民窑主张之望的儿子张仁和。

 在上海的东北商人王德明做生意失败,即将破产,陶昌南在关健时刻帮助了他,让他很感动。为了报恩,王德明希望把女儿王雪玉嫁给他,陶昌南表示家有贤妻,不可再娶。当天晚上,王德明把陶昌南灌醉了,将王雪玉送到他身边。陶昌南跟王雪玉成其好事。事后,陶昌南非常自责,再三跟王雪玉道歉。

 这年冬天,王雪玉来到景德镇,她怀孕了来找陶昌南。她知道陶昌南不可能娶她,但她想见陶昌南最后一面,并要陶昌南给即将出生的婴儿取名。此事引起了卫秋禾的妒忌。她向陶昌南表示,她不是旧式女人,如果陶昌南要把王雪玉接回家,她就跟他离婚。

 不久,王雪玉生下一个儿子,陶昌南取名思北。王雪玉不想让陶昌南为难,带着思北回了上海。

 陶昌南为了把事业做大,不但在上海、南昌、九江等地开分号,还想把

 瓷器远销欧美,打开海上瓷路。他亲自率船队从马六甲海峡到法国,不幸的是遭到海盗袭击,遭受惨重损失。

 赵如鑫想趁机将陶昌南打垮,勾结省城驻军军阀白师长把陶昌南抓进牢里。理由是当年陶昌南资助过红军。

 陶夫人得知陶昌南即将被处死时,悲怆去世。

 白师长老奸巨猾,想借南昌国民政府之手杀陶昌南。当他将陶昌南带出景德镇时,早已参加红军的陶昌南三弟陶昌洋带人打伏击,将白师长的部队打了个落花流水,把陶昌南救了出来。

 抗战爆发,陶昌南担心上海王雪玉和儿子陶思北的安危,准备将他们接回景德镇。当他到上海时,王雪玉已出家。正当陶昌南一行逃出上海时,被和田手下发现。王德明为了保护陶昌南和陶思北,被愤怒至极的和田乱枪打死。

 为了支援抗战,陶昌南筹备了一批抗战物资,赵如鑫得知消息后,通知和田,和田派出良秀子和两个浪人,准备在陶昌南运输抗战物质时,将船炸沉。赵如意因一直不能忘情陶昌南,偷偷给陶昌南报信。陶昌南在船上一举抓获那两个浪人,良秀子跳水逃跑。

 赵孚生知道儿子跟日本人勾结后,将赵如鑫赶出了景德镇。

 抗战胜利,陶昌南和卫秋禾到尼姑奄看望王雪玉,希望她能跟他们回景德镇一起生活。王雪玉看破红尘,不肯离开尼姑奄,但她要陶昌南将思北带走,好好养大,学有所成。

 潜伏在南昌的良秀子为了完成和田的任务,拿到陶家祖传佛像,和赵如鑫偷偷跑回景德镇。在盗窃陶家佛像时,被陶昌南发现。赵如鑫朝陶昌南开枪,无意中将跑上前来阻止的赵如意打死了。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妹妹躺在地上,赵如鑫绝望地开枪自杀。

 麦克伦夫妇来景德镇,看望卫秋禾。陶昌南和卫秋禾委托他将陶思北带到法国留学,将来学成后好报效祖国。

古代励志的电视剧

古代经商的励志电视剧

 

 主演:杜淳,苗圃,富大龙,张嘉文涵,储智博,杜志国

 田青之父田耀祖(侯天来饰)的嗜赌败家,接踵而来的是连年大旱,粮食无收,母亲淑贞带着田青(杜淳饰)和两个姐姐艰难的生活,这使田青从小就立志重振家业。随着他们的渐渐长大,田青与梁满囤(富大龙饰)一起也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途中他们意外被土匪绑票,还成为了土匪中间的一员。在历经无数挫折之后,田青终于赎回了大宅,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在西北的草原、荒漠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经商之路。但是连年的军阀混战,使得社会动荡不安,田青破产,接连不断的变故让田青深切地认识到,不把侵略者赶出去,生意也做不成。田青于是带着儿子重新走了西口,投奔大青山游击队。

 

 主演:张桐,柏寒,陈洁,刘栋,马勇

 1867年,山东章丘的一间茶馆里。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巧妙地帮助三兄弟,整分了祖传的一箱元宝。三兄弟千恩万谢,临别时,青年告诉大家:敝人姓孟,名继笙,草字洛川。孟洛川之母高夫人,向以孟子的母亲为榜样,眼下,面对着连续气走了三位先生的儿子,她忧心忡忡。北京传来消息,绸布店因为得罪了恭王府的澄贝勒,而惨遭封门。孟洛川临危受命,代表三伯出任瑞蚨祥临时商务主政,前往北京。年少轻狂的他,非但没有为店铺揭封,反而相继受到了岳父的驱逐和澄贝勒的羞辱,北京瑞蚨祥掌柜含恨而死。

 山东爆发棉灾,一省的布号岌岌可危。孟洛川在河北争取货源时,由于济南分号掌柜艾中庆的错误,货源被另一孟家商号谦祥益抢去。由此开始引发孟洛川与艾中庆的矛盾。恰在此时,孟洛川发现了由洋纱和土纱混织而成的洋经土纬布。孟洛川看到了挽救布行的希望。然而此事却再一次引发了孟洛川与艾中庆的冲突。孟洛川决定自行其道。正在为资金发愁时,孟觐侯介绍孟洛川与天津江湖人物龙爷做生意,资金问题迎刃而解。这时,孟洛川遇到了青楼女子钟六姐儿,两人一见倾心。在龙爷等人的帮助下,六姐儿离开青楼,与孟洛川走到了一起。乱军起义,朝廷命山东巡抚丁宝祯为战事收尾。在丁宝祯苦于没有筑防费用时,孟洛川出资助饷,并换取了三十年的茶叶专卖权。为了筹集筑防饷银,也为了盘活资产,孟洛川开办钱庄,并实施了一项重大举措,发行债券。在得知孟洛川与艾中庆的矛盾后,孟觐侯与龙爷背着孟洛川,设计陷害艾中庆,导致艾中庆含冤自尽。其子艾隆标入店。得孟洛川资助,丁宝祯顺利向朝廷复命。为了答谢孟洛川,丁宝祯帮助孟洛川与未婚岳父消除前嫌,孟洛川与王雪莹完婚。

 孟洛川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商人、民族资本家,所创立的“瑞蚨祥”商号极富盛名,当时盛传有不少民谣,如“南有胡雪岩,北有孟洛川。”孟洛川的一生,书写了一代儒商大家“经世济民”的传奇。

1 创业者必看的十部励志**全集

2 创业者必看的十部经典励志**

3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5个

4 知名企业家的创业励志故事集锦

5 创业的名人故事励志正能量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古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注释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春草全无消息,

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

吹入谁家横笛?

忆梅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绝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注释

注释: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古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争攀折,将归插镜台。①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又题作:不第后赋菊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叹庭前甘菊花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古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注释

檐前:又作庭前

题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

注释: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木渎陶家村属于哪个社区

属于苏州市吴中区陶家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周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木渎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苏州城西5公里,太湖之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