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在太平天国战后重建中的作用——同光年间宜兴荆溪乡村重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家族在太平天国战后重建中的作用——同光年间宜兴荆溪乡村重建,第1张

太平天国战后,宜兴荆溪逃难外地的人口陆续归乡。面对人口散乱、田地荒芜、经济衰颓的情形,官府、士绅和各家族共同着手战后重建。其中,家族作为乡村的主要凝聚力之一, 在乡村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家谱材料的挖掘,探讨家族在战后收族、乡里建设方面 发挥的作用。 宜兴荆溪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其地形「 ”亘万岭于西南,绕五湖于东北”,作为沟通苏、 浙、皖的孔道,宜兴荆溪于咸丰十年(1860)被太平军攻陷,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遭到了战争的极大破坏。同治三年(1864)初,宜兴荆溪被清军克复后, 、士绅以及各家族共同着手战后重建。然而,学界多着眼官府、士绅在战后重建中所发挥的作用,但他们的作用还不足以解释广大乡村地区战后迅速实现重建的事实。本文意在利用宜兴荆溪数部家谱材料,探讨宜兴荆溪的家族在广大乡村的战后重建中所起的作用。 一、战后收族 宜兴荆溪多望族。据历朝县志科贡表中的记载,宜兴的许氏、储氏、张氏、朱氏、任氏、徐 氏、潘氏、路氏、周氏、冯氏、蒋氏等家族的族人在科举上屡屡折桂。如缪渎许氏「 ”于宜兴为望 族”,是「 ”邑东之首屈一指者”,「 ”以诗书孝友世其家”。洑溪徐氏「 ”自前明以来,族望尝推邑中第一”,「 ”不独长房子孙簪缨累业,而别支类皆能掇巍科、登显要、树勋绩于当时”。这些家族是宜兴荆溪各乡村的风气引领者,起着士绅不可替代的作用。吴滔曾从宗族功能性方面研究了宜兴荆溪各家族在义仓赈济方面发挥的作用,启发本文关注家族在太平天国战后乡村重建中所起的作用。 众所周知,家族往往有数位领导者,姑且称他们为家族首领,这些家族首领多为族长、宗子、 以及族人推举的具有一定的威望、才干、文化的人,他们领导族人共同从事族内事务,如兴建宗祠、家谱,管理祠产,赈济族人等。战后,在族人陆续回到家乡、无所依靠的情形下,家族首领首先着手收族事宜,以凝聚家族的力量,通过家族内部互助,使处境艰难的族人得以维持生计。 收族首先便要修宗祠,宗祠是家族的象征。如缪渎许氏的宗子许鹤龄「 ”协(携)族人修祠宇, 建神位”。爵坫张氏的宗祠作求堂历经「 ”咸丰庚申兵火蹂躏,变为荒墟”,战后张氏族人「 ”择日兴工,复还旧业”。因「 ”祠堂本有一定之处,不可转徙”,宗祠往往在旧有祠基上加以重建,而有的家族出于实际情形的考虑,会重新选择地点建立祠堂。如张氏十六分总祠孝友堂「 ”向在蒲土干,咸丰庚申毁于兵火,克平后议重建,因人稀力微不果。塘西分去蒲土干不远,谋于众,遂于同治五年 (1866)卜筑,由是孝友堂在塘西焉”。 祠堂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族人的捐献。如潼渚张氏宗祠世恩堂战后「 ”片瓦无存”,张士和、张富霖等「 ”会聚各分,按丁派捐,至同治十一年(1872)创建祠宇三楹”。张子英「 ”将魁榜花红之资捐入宗祖,并略捐子姓之优者,经营数载,得千余缗, 遂于塘西分祠基建孝友堂总祠”。 宗祠要想发挥敬宗收族的作用,就要进行祭祀祖先、续修家谱、赈济族人等活动,这就要求 宗祠有较为固定的祠产。祠产包括田地和现钱。祠产来源,有族人捐献修谱、修祠堂等剩余的钱, 如缪渎许氏祠产是「 ”以修谱余金积其息以买祭田”。无后嗣的族人所遗留的财产也将成为祠产。 如张凤岐「 ”全家死于难”,他的田产,除了承嗣者拥有十亩,「 ”其余四十一亩有零尽助作求堂”,成为爵坫张氏祠堂作求堂的祭田。薛家圩张氏家族将无后嗣族人的荒产卖钱,用于祭祀。祠产由族长、总管、监管、经管等管理,同时设立职笔人主写万年簿账目。总管、监管、经管、职笔人由「 ”合族公举”产生,三年一换。如张玉麟「 ”彬彬有儒雅风,族中以为能推为经管”。 祠产不仅用于发给族长、总管等人的俸钱和祭祀花费,同时还用于存谷备荒、接济族内贫困族人。虽然修家谱也是敬宗收族的措施之一,但是由于耗费巨大、历时长,所以修家谱的时间往往在家族实力较为雄厚的时候进行,战后立即修家谱的家族并不多。 各家族通过修宗祠等方式进行收族,并用祠产对贫困的族人实施接济。如储杏元主掌宗祠祠产,战后,他将祠中积款二百余金「 ”如数出交,告知房分长,按丁给发,俾佐行赀,各子姓赖以得生者甚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富裕的族人拿自己的私产接济族人。家族得以逐渐恢复往日生机。 二、乡里建设 家族首领不仅在族内处于领导地位,在家族所处乡村也往往兼任图董、乡约的职务。如五洞 桥张氏家族的张壬葆「 ”秉图政,事无巨细,悉待规画施行”,他的侄子张子湘「 ”继之,是非判决, 料事精明,罔有不臧”,几十年后,张幼湘「 ”图中公事仍推君董之”,可见五洞桥的地方事务, 多由图内张氏家族首领主持。泾南张氏家族的张初书勤苦劳作,公正诚笃,被推举「 ”董图内事”, 后被保举「 ”乡约,为一乡之矜式”。薛家圩张氏家族的张炳文因为乡里「 ”见公之能,谓其有干才、 有通识,咸乐举之以董图事”。 这些兼任图董、乡约的家族首领,竭尽全力地处理本族所处乡村的公共事务。如丰义储氏家族的储庆有,战后「 ”诸大吏锐意求治,区立董事,而西北民望素推公,乃首以公应,自募垦、清 丈、积谷及建文庙、造仓厅、修邑志,靡事不与”,「 ”主政一乡”,知县「 ”陆公鸿逵、施公惠,与公尤契”。储荣宣「 ”德望高于时,时宰辄望风请谒,引以为重,由是服义乡里二十余年,创设义仓、 消防、接婴、修桥梁、施医药,乡人至今食徳,犹有感且泣者”。 储廷标战后归乡,热心地方公益,「 ”如善后、幼孩等局,积谷、丈量各事,仍竭尽心力,妥为筹办”。这样家族首领就将家族的影响扩及乡里甚至更大区域,甚至有的家族首领还参与县城的公共事务。如丰义储氏家族的储沆,「 ”邑有公举,书院、社仓、婴堂、岁修、会宾兴费,以及劝农、积谷、建文庙、修邑志诸大役, 公以耆年宿望,无事不与”。就战后乡村重建的方面来看,家族首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埋死者 死者为大,善后第一步就是将战争中的死难者进行收埋,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死者的尊严,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尸体腐朽带来的疫病、瘟疫。各家族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难的族人安葬在 家族墓地,将无人管的死难者收埋在义阡。如储廷槐受常镇道观察的任命,负责掩埋事务,他带领族人将骸骨「 ”分别盛以坛若槥,虑水啮乃冢之,虑人轶乃界之,虑久而湮乃复碑之,又从而吁所司护持之,冒寒暑、犯霜露,数阅月乃蒇,事簿最了然,迄今犹班班可考云”。 官府、士绅、家族还建立、修缮祠堂来祭奠死者。如五公祠祭祀死难的「 ”典史张子庆、守备 张国威、方锦荣、巡检程芳祖”,后进义祠「 ”祀邑中殉难兵民及死难男妇之无祀者”。昭忠祠「 ”祀向忠武公讳荣、张忠武公讳国梁,并两邑殉难绅民士庶”。杨巷忠义祠「 ”祀贡生许鸣雝及西乡殉难绅民”,蜀山忠义祠「 ”祀东南乡殉难绅民”。节孝祠「 ”祀历代孝贞节烈,并咸丰同治间殉难妇女”。 每年农历 2 月、8 月第一个戊日,往往有官员前去祠中祭祀。祠堂的建立,使太平天国战争中失去亲人的民众有了祭奠逝者的场所。 (二)修建善堂、桥梁 不少回乡的人在「 ”兵燹之余,田庐无存”, 难以维持生计,善堂的接济在此时对他们而言显 得至关重要。「 ”兵乱克平以后,百废未修,而善堂先建,旧者复、新者增”,「 ”艰厄可以助,羁宿可以安,疾病可以得扶持,殍残可以免暴露”。 有的家族独力主持乡村善堂的修建。如张云鳌「 ”创立义举,号周急堂,境内鳏寡孤独、穷而 无告者,令注名入册,月朔给钱米,冬夏给衣帐,死者给棺木”。张壬宾为五洞桥图董,因「 ”五洞桥地近张渚,为南北往来孔道,他邑难民至永丰下方者,咸就食于五洞桥”,张任宾「 ”设立粥厂以供栖息之人,否则按口给米,每岁冬月恒不胜其烦,公终无难色,亦无怨恨”。储升经营其父创办的义堂「 ”永怀堂”,「 ”有田百亩、市屋六所”,「 ”制为贫苦给发之条凡三,制为读书奖励之条十有五”,以「 ”奖赀赈给”。 储之元「 ”助资创办接婴堂”,「 ”独力维持,凡膏丸丹散可以救人伤疾者, 诸色维备,虽夜半扣(叩)门,必起应无倦”。此外,也有数个家族首领联合各乡村兴建善堂的情形。如毓善堂栖流所由「 ”清泉乡一、二、三、四、六、七、八等图及十图上半图捐赀续设”。这些善堂或是施棺、殓埋无人管的尸体,或是给难民提供栖身之处,或是给贫困者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资,或是收留被遗弃的孤儿婴孩,从各方面收拾了战后的残破局面。 这些善堂或是施棺、殓埋无人管的尸体,或是给难民提供栖身之处,或是给贫困者提供生存 所需的物资,或是收留被遗弃的孤儿婴孩,从各方面收拾了战后的残破局面。 除了善堂得到大量修建以外,战争中被毁坏的城池、廨署、仓储、津梁、坛庙等,都依次得到修复。其中,仓储、津梁、坛庙的修复之所以能在各乡村快速得到实现,靠的依然是家族的力量。如许友诚「 ”凡里有建造、修造,若龙眼桥暨横塘、蒋渎、新渎诸桥,无不乐为输助。以行人不便,又捐造龙眼桥石路,更以余力捐助潮音、岱华诸寺”。 张壬宾对于「 ”创建祠宇、协修宗谱, 以及设立义仓、寺庙、桥梁诸善举,无不首先输款以为提倡”。储定松见「 ”里有木桥将倾圮,首捐巨资,商诸地方董耆,改建石梁,选工采石,经年落成”。张云鳌「 ”设坛地以埋枯骨,设小宗以妥先灵,村中建庙宇以安神明,图内建义仓以赡贫乏,五牧桥、塘南桥之改修,太平桥、长工桥之起造,皆倾囊助费,竭心劳力而独任不辞者也。储廷槐对于战后「 ”规复犹力”,「 ”参藩、清源两祠暨在陆草堂率毁于寇,则纠合族人以次落成之;遁庵、同人及画山、存研楼诸集遗稿,故在校仇、付梓,用广流传;推之谱牒,亦各就绪”。这些家族首领在乡村的建设,汇聚成一幅乡村迅速重建的图景。 (三)经济的恢复 乡村经济也在各家族的努力下逐步得到恢复。如缪渎许氏家族,许洪高从事农业生产,他的 家里战后只剩下「 ”瘠田七亩,败屋数椽”,他重新开垦田亩,修缮房屋。许国祯则从事商业,他 因为「 ”精榷算,家业稍稍裕”,对此有写怀诗七首,试录其一:「 ”不求富贵利吾家,愿叙天伦乐事哗;世上如棋顷刻变,谁知松柏胜琼花”,感叹世事万变,体现了他经历劫难后不求富贵、只求一家安享天伦的心情。 许永安在「 ”乱平后,故里丘墟,无以为家,则挑小菜以营生计,积储钱七八缗”,由此慢慢积累创业,「 ”始归之日,地无立锥,室无完瓦,晚年则田庐日扩,儿孙满堂,耕读嫁娶,井井有条,俨然一殷阜之户”。甚至还有族人开辟商业点,引来各路商人,汇聚成一个市场。如许国兴「 ”夙具干才”,面对「 ”乱平后,家徒四壁”的情形,「 ”入市经营。因无廛托处,见方桥北堍下东首俱属旷野,可构屋栖踪,遂鸠工庀材,建楼屋五楹,开设店铺,颇获其利,而人之羡之者踵而为之,夏(厦)屋连绵,遂成巨市”。其他家族的情形多类似。各家族在农业、工商业各个方面的努力汇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使民众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 (四)科举与学校 战争期间,江南科举遭到了延误,到同治三年(1864),江南科举回归正轨,各家族遂致力于科举考试。如丰义储氏家族的储凤藻和储廷槐,「 ”寇平返里,益淬厉于学”,一起在同治十二年(1873) 考中了举人。阳羡张氏家族的张子英与母亲战乱后回到家乡,「 ”室如悬磐,母勤纺、子力耕,历数年,衣食粗赡”,后来张子英学武,「 ”戊辰入武庠,庚午(1868)魁乡榜,甲戌(1874)应兵部试,又挑取千总”。 各家族的积极参与,使战后科举考试日益兴盛。 科举总是与学校息息相关。战争中被毁的学宫、书院多由官府、士绅主持修复,家族在学校方面的建树,更多地体现在在同乡义学、祠堂教授族人、乡民这方面。如张膺黻「 ”壮年补博士弟子,兵燹归来,课徒为生”。储沆战后也命儿子储廷棻「 ”课徒”,自己担任僮仆辅助。储光烈「 ”乱平归里,贫无立锥,益下帷攻苦,以课徒鬻字自给”。 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5),清廷停止科举考试,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在各府厅州县的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各家族便开始着手创建乡村蒙小学堂事宜。如张炳如「 ”以培养人才为急,谋诸绅耆,开设初级小学,不惜筹垫巨款以为之倡”。族人开始放弃科举,「 ”争尚新学”。如许国祯鼓励自己的二儿子许葆兴去新学堂就学。张毓松「 ”通试为文,握管立就,性嗜学, 致力经史,颇能心得”,「 ”正待及锋而试,会前清废科举,兴学堂”,他便「 ”弃旧从新,入鹅西师范学校,毕业居优等,为本镇教习”,一年后在茫溪许氏族立小学教授图画、算术、地理课程。在各家族的倡导下,新式学堂成为一时风气。 三、小结 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宜兴的家族遭受重创,族人死难、流亡各地,他们所居住的乡里一片荒凉。战后,逃亡外地的族人回到家乡,在家族首领的带领下,通过修祠堂、家谱等方式整合家族, 实行族内互助。同时,家族首领还通过兼任图董、乡约,领导家族所处乡村的战后善后、重建工作,如收埋死者,兴修善堂、桥梁,致力于经济发展,促进科举与学校的恢复与转变等。正是各家族的力量,使得宜兴荆溪各乡村迅速实现了战后重建。

2012年姜堰、泰州和南京市的市长分别是邹祥凤、徐郭平、季建业。2012年邹祥凤任市政府市长时同时任姜堰市委副书记、党组书记,2012年12月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后任姜堰区政府区长、区委副书记、党组书记。2013年-2017年任泰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2017年任江苏省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泰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至今。

时任江苏省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徐郭平2013年12月后任江苏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时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季建业在2013年10月17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01月进行了立案检查。2015年4月7日,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认定季建业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扩展资料

2013年10月,时任南京市长的季建业落马。当年12月,任副省长不满一年的缪瑞林“救火”补缺南京市长职务。2018年1月,缪瑞林再次当选江苏省副省长。11月15日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缪瑞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第6名落马的省部级干部。

参考资料:

人民网-江苏副省长缪瑞林被查 曾接替季建业任南京市长

参考资料:

泰州市人民政府网-党务政务

廖姓

廖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2位。廖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61位(2006年数据),廖姓为台湾第十八大姓,全台以云林最多,台中次之,在台中市为第五大姓,集中于西屯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廖姓

读音

Liào xìng

出处

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

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廖姓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廖姓

得姓始祖

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迁徙分布

廖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省境。廖姓历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早期即出此地,当时河南廖姓之昌荣,自不必言。秦汉之际,廖姓始有迁往周边地区者。伯廖一支形成巨鹿郡望。另有汝南廖姓后裔廖惠避秦之乱而迁河南(据《廖氏源流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永嘉之乱”始,北方廖姓大举南迁,此期,廖惠后裔廖化自襄阳(今湖北省襄樊)迁入四川,是为入蜀始祖。传自廖世璋,居江苏南京,其二子分别入居洛阳、浙江永嘉。传自廖延龄,任武威(今属甘肃省)太守。另有晋代隐士廖堂,将乐(今属福建省)人,为最早入闽者。唐时,入闽者甚众。唐初有廖姓随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唐末有廖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廖惠一支传至廖崇德,任江西虔化令,其后人又有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进而迁上杭等地者。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辈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迁徙情况,《兴廖氏族谱》所述较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战乱,播迁于江南各地。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乱,迁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地区。”明代,山西大槐树廖姓分迁于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地。清代,闽粤廖姓有入台进而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四。廖姓

历史名人

廖扶:襄阳(今属湖北省)人,一作廖扶,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

廖湛: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王莽新朝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在进攻汉中王刘嘉时,失败被害。

廖化: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封中卿侯,为人忠烈,以果烈著称。

廖刚:号高峰,顺昌(今属福建省)人,北宋崇宁进士,甚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书。知无不言,反对奸臣当政,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为将帅,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谷以上,号称“万石廖氏”。

廖衡:宋代顺昌人,自幼聪颖,六岁能文,十三岁中乡举,官至转运判官。廖庄:吉水人,明宣德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性直耿,曾上书讽劝,遭谪。

廖谨:浙江省人,明代名儒,学术渊博,号“廖五经”。

廖惠:四川省保宁(今阆中)人,明末四川农民起义首领,称号“扫地王”。

廖燕:曲江(今属广东省省)人,清代文学家,文笔恣肆犀利。善草书,如古木寒石,能戏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

廖匡图:虔州(今属江西省)人,唐代天策府学士。精于文藻,并因此扬名。

廖正古:宋代将乐人,任西安知县,反对王安石“青苗法”,著有《归田集》。

廖执象:宋代顺昌人,聪慧过人,七岁能写,年二十入京献诗,太宗甚为欣赏。后赴省会考,病殁。据传,隐士陈抟是之曰:“余乃谪仙人,但不能久留尘世。”

廖均用:元代蒲圻人,忠孝仁义。曾负土成坟葬父,仗义疏财,救济难民,传为美谈。

廖永安:明代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因战功被朱元璋封郧国公。弟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孙镛官至都督。

廖云槎:清代画家,作品“点染华妙,得者宝之。”其子寿彭“承其家学,亦好写生。”

廖云锦:女,清代华亭人,善诗,著有《织云楼诗稿》,中有《咏秋燕诗》,其句“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广为吟咏。

廖寿恒:江苏省人,清代历任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其兄丰以儒学著称,谙史通经,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抚。廖平:四川井研人,清光绪进士,著名经学家。著有《四译馆丛书》、《六译馆丛书》等。

廖仲恺:廖姓名人中最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广东省惠阳人,著名国民党左派领袖。早年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大革命运动。孙中山逝世,他坚持执行三大政策,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21年任广东财政厅长,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长、财政部长。1925年被右派暗杀于广州。

廖承志:廖姓名人中最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加入中国***。留学苏联,1933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抗战中在香港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建国后,历任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共青团书记处书记、青联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去世。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及发展中外友好事业作出不朽功绩。

廖荣坤:廖姓名人中最年轻的革命烈士。湖北省麻城人,中共党员,历任红军团长、师长、军长,战功卓著。1933年4月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

廖耀湘: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国民党将领。湖南省邵阳人。1925年当兵,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留学法国,历任少校连长,中校参谋,少将参谋,副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在辽沈战役中被俘。1961年特赦,任政协委员,1968年病逝。

廖容标廖: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解放军将领。原名廖之秀,江西省赣县人,1929年参军、1931年入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区副司令、警备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时移治平舆。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东汉移治今宁晋西南。

2、堂号

武威堂: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省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崇德的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从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人口最多的廖氏堂号。“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如今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廖姓人,大多是武威堂的后裔。

世彩堂:是廖氏的主要堂号之一。“世彩”的内涵:一是长寿而有福气,“为官者只有造福于百姓和乡里人,才有这样的好福气”;二是宋皇帝(钦宗)御封“世彩堂”,更为显赫而耀。廖刚是宋朝一位极有胆识、极有谋略、威望很高的大臣。他的曾祖母活到93岁,曾祖父享年88岁,他们都看过自己的第五代孙子。廖家累世奉养白发老人,所以廖刚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世彩堂”。后世许多廖姓宗族都喜欢用“世彩堂”作为堂号。

汝南堂: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名的堂号,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

果烈堂、中乡堂:蜀汉廖化,为关羽主薄。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烈,就叫“果烈堂”。

紫桂堂:宋朝时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一生好学,在桂山建了一个书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称“紫桂堂”的。

万石堂:宋工部尚书廖刚,娶秦国夫人张氏生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清武堂: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 ,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 堂”。

另外,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中乡堂””、“垂裕堂”、“崇远堂”、“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慕维堂”等。

宗族特征

1、廖姓源于北方,历数代演变,成南方姓氏。

2、廖姓堂号多系出有典。如“果烈堂”因关羽主蒲廖化做事果敢刚烈而来;“紫桂堂”因宋代廖君玉在桂山建书房命名而来。

3、廖姓名人横贯政、经、文、史等领域,尤其近现代史上表现出色。如廖仲恺、廖承志父子。

4、廖姓字行辈份排列规整,读之肃然。如廖春生所纂《廖氏族谱》载有江苏廖姓一支字行为:“清善正坚,明良式发,和平希廷,兴家昌国。”

廖姓字辈

广东连州市城西上河村廖氏所取用的清朝咸丰年间重修宗祠碑记上所刻的班辈词句即为:

国家兴隆,定有贤良,缵承基绪,世代修积,乃生才俊,光耀门庭。

广西全州县廖氏民国十七年重修《廖氏族谱》时,从《千字文》中选出60个字,作为廖氏新增60代辈派:

宏惟嘉晋运,达士志连承。启盛长思建,益安宝惠新。

任朝如茂学,济义敬超明。与庆良生广,作康景以文。

受贻宗道远,秉定咏业敦。用振为发永,则章万世英。

廖氏新的统一字辈:

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伟、尚、承、

章、钟、书、俊、志、锡、鸿、业、敏、哲、体、道、达、

远、康、荣、和、超、咸、障、葆、化、华、国、任、重、

树、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

江西龙南廖氏的字辈谱是:

绍庭为国瑞,光彩振家声。

大雅乡马冈厝德安公的字辈谱是:

德(十五世)先春荣瑞景明,祥公衍庆自天成,文章显达仁为贵,远绍渊源启俊英。

东势镇武威千十公的字辈谱是:

汝(九世)宗登玉岳元衍,孟仁上世庆昌期,朝廷承裕随芳锡,华国文章启应时。

三岑乡田尾三口灶盈汉公的字辈谱是:

日(六世)大玉英圭,锡钦绍盈世,文才登科甲,振作泰隆兴,家声布春晖,光前子孙贤,祖泽喜超然。

观音乡武威世崇公的字辈谱是:

国(十五世)泰民安逢景运,文经武纬振家声。

厚福道烈、道顺公的字辈谱是:

寿则吾宦,永世朝恩,以承天禄;椿松千载茂,兰桂四时春,燕翼诒谋远,鸿图德业新。

厚福道昭公的字辈谱是:

崇(十二世)天有荣华,富贵万年嘉,克守祖功德,兴隆同一家。

平寨嵌下天兴公的字辈谱是:

再(一世)友永元道,天理振仕,宜可时世,大有进德,继述显名扬,传家礼义长,箕裘隆百代,宗绪庆荣昌。

清武溪口日享公的字辈谱是:

宗(一世)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土,良名万世钦,文章千载荣,中恕一生金。(按:此派及以下七派皆属于张廖)

老六大位公派:

信(二十一世)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基庆式五金门。

台北市武威安溪的字辈谱是:

文(三十世)章克立,修德为先,乃能世守,受福于天。

台北县土城乡子燧公的字辈谱是:

子(九世)邦文士,心上慕鹏程,绳武光前烈,诒谋奕世享。

台中市西屯区勤朴公的字辈谱是:

光(十五世)明正大,克夺世德,耀振家昌。

台中市西屯下庄仔问公的字辈谱是:

傅(十八世)家德谊惇仁礼,华国文章本史书。

桃园县大溪镇大鱼池及马坑的字辈谱是:

烈(十四世)世文国以,丁财福禄昌,苍梧千载茂,丹桂五枝香。

田背港尾日旺公的字辈谱是:

上(十世)国朝廷时士天,正心大学本宜先,荣光献瑞成名世,列位圣君亦尚贤。

武威根标公的字辈谱是:

(大房)相(十四世)朝镇贵天新振,庆运兴文元德昌;

(晚房)相(十四世)朝镇庚水集瑞,德胜荣华国家兴,

(大房、晚房共同)盛(二十八世)登凤彩传芳发,修学文武锦兰清,忠良仁义鸿龙王,桂汉雄光万世英。

西螺镇下浦里元表公的字辈谱是:

文(十六世)明登仕锦松国恩,武有正镇奉天发隆。

西螺镇小茄苳理明公的字辈谱是:

利(十三世)文士子日初兴,必世居仁郁乃登,恒立良心存美德,宜昭孝义有芳称,时逢茂对宜恭仰,秉礼传家蔼善能,溶哲向辉延博庆,扬光大智缵高腾。

郑坑的字辈谱是:

荣(十四世)后登朝上,光华振世昌,松青千古茂,富贵庆绵长。

廖氏家谱文件

廖姓家谱介绍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世系的书,有“家谱”、“族谱”、“宗谱”、“家乘”等名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区别。谱牒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因为有了甲骨文,于是商王的世系就被记录下来了,这实际上就是商朝王室的家谱。到周朝的时候,已经设置了专写王室家谱的史官,有了我国最早的谱牒著作《世本》。谱牒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司马迁写《史记》就从中得到很大帮助。《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修谱

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族谱,那就不可能了解家族的世系源流,连先人是谁都不清楚,自然也就谈不上尊祖敬宗了。加上年代过得越久,子孙后代不通采往,亲情就会日益淡薄,因而也就失去了家族的凝聚力。所以古人把修谱看得很重,认为国无史就会有失国政,家无谱就会有失家法,国史、家谱二者同等重要。宋代苏洵曾经说:“人家三世不修谱,则为小人矣。”明代方希哲认为修谱能够起到垂范后世的作用,他说:“古之贵乎谱者,非特以著世次,纪官位,而夸于人也。盖将使后人观之,而考人品之醇疵,明流泽之广狭,而益思所以自立云尔。”

廖姓族人历来重视修谱工作,如张廖家族谨守的“七嵌”中的第七嵌就规定:“迁籍外出,姓张姓廖听其自便,然必须修谱,庶几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谱之宗—旨也,子孙分布虽远,序谱一查,天下犹一家焉。”

族谱的倡修以欧阳修、苏洵最为得力,他们不仅亲自编写本族的家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他们的谱法、谱例影响很大,成为后来族谱形式的规范。

从廖氏命姓帝世、食采周初来看,年代是相当的久远。叔安、伯廖和皋陶的后代都有自己的封国,召伯廖虽然不是诸侯,但他的身份是周朝的卿士,应该算是贵族。古人看重家世,屈原写《离骚》,开篇就是叙述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按常理推测,最迟在周初廖姓就有了自己世系的记录,尽管名称不一定叫谱牒或家乘。及至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七雄并起,像廖国这类小国陆续被大国所兼并,且不说沦为奴隶,起码诸侯、贵族的名分是保不住了。再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读书人隐姓埋名都惟恐来不及,能够顾得上祖宗的人大概不会很多。汉代廖姓出了个名人廖扶,人称北郭先生,教过许多学生,算是凤毛麟角了。此后,历三国两晋南北朝,打仗的日子很多,社会动乱,而廖姓从叔安至子璋的各代世系仍得以流传下来,实属不易。虽因时代久远,其中不免有错乱的地方,但其价值仍然十分珍贵。

唐宋时期,廖姓人文蔚起,谱牒随之而兴。从唐代天宝年间廖琳碹所撰谱序来看,《虔化廖氏族谱》当是现在确知的廖姓最早的族谱。既有谱序,族谱的存在也就无容置疑,只是可惜现已失传。宋代廖姓人修谱的盛况,从欧阳修、朱熹、陆九渊、文天祥等名人所撰序、跋中得到充分反映。自明清以迄民国,可以说是举国上下,无族无谱。

家谱体例

从家谱的体例上看,大多采用前序、后跋、中正文的体例,分别阐述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从编排体例上看,尽管在门目设置和内容详略上不尽一致,但就整体而言,其基本格式是一致的,即一般说来大都有谱名、谱序、凡例、谱论、恩荣录、图像、源流考、五服图、世系表、仕宦记、家传、祠堂、坟茔、族产、族规、昭穆、后跋等内容。如民国十四年廖佩珣先生监修,廖佩鎏等编纂的《惠阳廖氏家谱》,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首载宗支谱,内分族姓源流、宗图及各地始祖简明图等;次载恩荣谱,内分进士、举人、贡生、仕宦、封赠、文学、国学、学校毕业、保举,及捐纳、旌节、耆寿等目。下卷首载坟茔谱,内述各代墓域;次载艺文谱,内分经、史、子、集四目;次载家传谱;末载杂录谱。清宣统元年世彩堂本(湖南衡山)《廖氏七修族谱》 18卷,卷一至四谱序、碑记、传记、寿序、墓志铭,卷五至十四齿录,余卷为宗规、墓图、祠堂记、祭田、契约、四礼、山图等。民国十六年本《嘉定廖氏宗谱》6卷,卷一序、氏族源流,卷二世系,卷三世纪表,卷四传状、碑铭,卷五撰述志,卷六宗祠志。有朱熹跋,陆九渊、廖鸿章撰文。 ”

《廖氏族谱诗》廖鸿章:

源头深处话流长,本固根繁万代扬。敦义人伦明上下,家兴孝友乐虞唐。

天伦莫大尊亲至,人道当归太古常。幸得名公文叙谱,笔端花彩永生香。

《廖氏族谱诗》廖文旦:

武威世德绵千载,衍秀分支绪万重。五岭东南联一气,八闽遐迩旧同宗。

渊源悠远传忠孝,恩义周全笃友恭。还望光前无遏佚,根深实固比乔松。

现在情况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7%。

延续根脉的:畲族族谱

族谱是记载以有血缘关系为主,家族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载体。族谱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文献,它记载着祖先的事迹,传承至今,供后人阅读。而畲族对族谱更是重视,畲族族谱也是畲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畲民本无编写族谱传统,明清以降受汉文化的影响,畲民效法 以修谱收族。编修族谱与建祠、祭祖同列为畲民家族三大事,而编修族谱是其中第一大事。如福安牛埕村《钟氏族谱·序》云:“五世不修谱乃祖宗之罪也”。又如《连江辋川蓝氏族谱》云:“谱之缺,系大矣。语云,无祠不成谱族,无谱不成家。三十年不修谱,谓之不孝。谱不修,则故老沦亡,典籍朽蠹,其中事迹有难以稽查矣。世情徒知,亲在,则亲疏供养;亲没,则衣衾棺椁。以此即谓之孝。讵知考在尊祖,尊祖则敬宗,敬宗故修族,修族则受亲,而孝于是夫全。”可见畲民是十分注重编修族谱的。

畲民族谱的初始形态简略、朴直、显明,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不事“铺张”而仅求“的确”。如漳浦、连江一带蓝氏畲民的《燕山蓝氏原谱》,其开头部分仅叙自唐代至元代从开基祖至二十一世祖家传,但每一代仅书男性一人,且家传均十分简略。

如:“十七世祖万二郎,公字锯大,生于宋理宗淳佑五年四月初八日巳时,终于元成宗大德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子时,妻赖氏生三子,皆英杰。长熙一郎,次熙二郎,三熙三郎。……二一世祖七郎……”接其后以“燕山蓝家源派一脉相承,旁支不及”为题,将七郎定为“蓝氏太祖之初”。又言“七郎长子入漳州府漳浦,又迁居镇海隆教社。次子居闽省城西门外占籍侯官县。三房迁兴化府。”

随后才回朔《燕山蓝氏原谱》记载七郎三房各自祠堂,又各标画了祠堂匾额、对联等,还描绘祖宗坟莹,叙述各代人等没有严谨格式,而是有详有略比较随意。上述畲民族谱毕竟少数,现今所能见到的畲民族谱受到 族谱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修谱宗旨、体例、为自高身份而伪托、假冒等皆如 之谱。

如宁化县城南乡《雷氏家谱》云:“谱之修,岂徒籍以载一族苗裔生卒娶葬已哉?而尊主敬宗睦族追远之意,胥于是乎系焉!乎木本水源非修谱无以廑世德作求之念,续志述事非修谱无以见奉先思孝之枕。”还有闽东福鼎等地的《蓝氏族谱》把朱熹、范仲淹、苏询、欧阳修、韩琦等有关修谱的论述直接引载于谱中,作为修谱的宗旨。

又如福鼎《钟氏族谱》在序言中称其祖先:“志深公肇自高辛及东汉之钟离,西汉之钟仪。递传于兹千百余年。虽孔子删书断自唐虞,而《史记》所载至今如昨,明炳日月,非犹杞宋无征,文献不足可同日而语也。”钟氏俨然成为中原汉族世家,故他们的族谱堂堂正正的标上“颍川”堂号。其他的畲民族谱也是如此,如雷氏自称为“冯翊堂”,蓝氏自称为“汝南堂”,这些无非是想说明畲民家族是来自中原显赫世家。

还有一些畲民族谱则附会先祖跟随闽王王审之入闽,如《雷氏族谱》云:“唐光启二年盘、蓝、雷、钟四姓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王王审之为乡导官,分乘五大船由宁波渡洋入闽,船在洋中遭风阻,乃靠连江马鼻登岸,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畲民族谱虽在多方面一如 之谱,但也多多少少保留着盘瓠始祖的痕迹。如宁德猴墩《雷氏族谱》中的“驸马忠勇明王龙公像”、“龙公赞”、“凤凰山忠勇王坟茔图”、“得姓源流图”、“龙首师仗志”、“上古开派分姓开祥图”,福安田螺园《冯翊雷氏宗谱》中“凤凰山祖祠记”、“广东盘护王祠志”。

但漳浦县畲民蓝氏族谱则已经完全与汉族族谱汇为一流,丝毫看不出其祖先源出畲族的记述,他们称自己家族的堂号为“种玉堂”,意即先祖来自陕西蓝田,因该县盛产美玉名传天下,所以名门出贤子弟喻为“蓝田生玉”或“蓝田种玉”,漳浦畲民蓝氏的“种玉”堂号即源于此。漳浦蓝氏家族还编制了先祖从黄帝以来的世系,并以唐代扬州节度使蓝明德及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为直接先祖,经过对其先祖世系的编排,使人们从其族谱中看到一个世泽流长,宗光发扬的汉族世家。难怪近人称“漳州蓝氏一族看不出有畲族的皮肉”,在解放以后 对漳浦一带蓝氏族众进行科学的族属鉴定后才划归畲族。

由于畲民在接受汉文化教育方面相对薄弱,因此相当多畲民家族延请 知识分子代为修撰族谱。如宁德猴墩《雷氏族谱》在光绪二十三年由童山缪书亨修撰,后由其子缪培深续修。缪培深在《雷氏续辑谱序》中云:“闽川猴墩雷氏谱,前修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岁,系余先严主笔,时余在侧焉。越三十有一载,起杰、起权、起袁辈,暨各房长先生,合议续修。

而余尝主冰镜先生家,归好难忘,主宾相得,于是取择吉日,开祠发笔,采辑丁酉以后诸新丁,男女婚配岁庚,并志崇祠事实,更定新篇……”又如晋江《雷氏族谱》便是请陈姓的私塾先生代笔,该谱云:“先祖之事不可忘,昭穆之分不可容乱,遂集族众,特请惠邑黄塘乡新厝陈讳雪观,字温如,为西席,教督子孙,谨修族谱……”有些畲民族谱之修撰,主要由畲民族人完成,家族中知识分子更是承担起编修之重任。

如宁化县城南乡《雷氏族谱》中刊载了清代汀州府宁化县名人畲族进士雷宏的《世守谨书》:“我先大父慎庵公修谱时,与族中伯叔兄弟共订之族规也。先大父以躬为摔,乡族咸孚。若身为子孙者不能是训是行,上羞祖先,下渐衾影,尚敢望诸一族之人哉?一族之人众矣,贤愚不一,贤者敦行不怠,则愚者也自愧而思奋,此一族之兴替所关也,故谨载之卷首。”到了民国时期,闽东畲乡出现了闻名故里的畲族修谱先生,如雷一声、蓝宗山、钟肇基等。

畲民不仅和汉族有联宗现象,同时也有联谱之举,借以把不同宗支的同姓联系起来,增强相互间的团结和凝聚力。如清光绪年间福建侯官县籍的刑部主事钟大琨联络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钟姓官员,倡修连环总谱,凡钟姓不管畲汉不管何地,皆以颖川为郡望,共奉一古代汉族名人为始祖。畲民修谱是畲族更加汉化的表现,其最初本意之一是为了免受封建统治阶级对其的民族歧视,然而这一行为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形成,因此畲民族谱的意义远大于当初修谱者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福安牛埕村《钟氏族谱·序》,清乾隆十六年。

2、《连江辋川蓝氏族谱·序》,清同治十年。

3、宁化县城南乡《雷氏族谱·序》,民国三年。

4、民国《颍川钟氏宗谱》,道光年序。

5、民国《雷氏族谱·序》

6、白长川蓝氏源流考与罗东蓝家望族。1993年漳州市历史研究会“蓝鼎元逝世2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未刊稿。

7、宁德猴墩《雷氏族谱》,民国十六年。

8、晋江丰山《雷氏族谱》。

9、宁化县城南乡《雷氏族谱·序》,民国三年。

10、蓝运全,缪品枚主编。闽东畲族志,宗族家庭。

家族在太平天国战后重建中的作用——同光年间宜兴荆溪乡村重建

太平天国战后,宜兴荆溪逃难外地的人口陆续归乡。面对人口散乱、田地荒芜、经济衰颓的情形,官府、士绅和各家族共同着手战后重建。其中,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